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心得体会

2021-05-12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汕头市西陇小学 袁爱娟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引起和维持人的注意力的一个重要内部因素。一旦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出来,教学就会取得事半功倍之效。那么怎样的课堂教学结构才能构建这样的学习氛围呢? 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天地。下面,我就自己的在教学中的经验谈了几点做法:

1、巧设民主情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动力;(1)游戏活跃课堂气氛(2)、动手操作调动课堂气氛(3)、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情趣和学习的兴趣

3、提供参与机会,提高学生参与意识

关键词:课堂

教学

活起来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引起和维持人的注意力的一个重要内部因素。一旦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出来,教学就会取得事半功倍之效。而在当下有些课堂教学中,常显现出许多弊端,如:漠视学生的能动意识,不为学生创设活动时空条件等。这些显然与《课标》所提倡理念、精神相违背。课堂的中心目标是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天地。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我认为先决条件应该是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活”起来, 1

即不呆板,不被动,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那怎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巧设民主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上课开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唱唱歌,背背诗,这样,不仅让学生从课间的活动中进入学习状态,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的学习作好铺垫。如果是借班上课,可以和学生课前谈话,如问学生“你贵姓”、“老师想和你做朋友”、“你吃过饭了吗?”等一些轻松活泼的话题,这样便能在极短时间内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为新授课作情感铺垫。另外,教师要营造一个民主、平等的教学情境。首先教师还要以微笑的面容、亲切的话语、饱满的激情去感化学生、亲近学生。其次,教师还要善待学生。当学生出错时,老师不训斥,不惩罚,要耐心指导,当学生取得点滴进步时,应及时给予肯定,并鼓励他们。如:我在教学时,将自己也列为学习的一员,与学生们一起操作,一起讨论。对表现出色的学生以“你真行!”、“你真棒!”、“你很好!”等词语来表扬他们;对学困生不厌恶、不指责。而是耐心地指导他们、鼓励他们。常鼓励他们说“你能行!好好想一想,慢慢来”等,使他们感到老师和他们一起动脑,一起学习。这样就慢慢地打消了学生对老师的惧怕和隔阂的心理,于是在轻松愉快地合作学习中完成了学习任务。

二、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动力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学生只要对学习发生了兴趣,就会促使各种感官,共同引起对学习的高度注意,从而为参与学习活动提供了最佳的心理准备。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实际出发,确立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创造一个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

(1)游戏活跃课堂气氛

小学生天性好玩、贪玩,对于游戏有很强烈的兴趣。陶行知说:“学生有了兴味,就会用全副精力去做事。所以,学与乐是不可分离的。”因此,教师将学与游戏结合,学生对喜欢的东西学得就快,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游戏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情感,快乐、有效地学习语文。

游戏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教师不是用说教去教育学生,学生不再用死记硬背来学习。通过游戏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参与能力,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受到启发,获得亲身体验,寓教于乐,让教育的知识性和娱乐性完美结合。

教师在课堂创设游戏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来选择,用生动活泼的形式,恰当的手法表现出来,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到其中的乐趣。教学中我们常采用的游戏有以下几种:①找朋友。教师用卡片制作成相对的正反义词、汉字组合、拼音的生母与韵母等,让学生拿着其中一张去找另一张。一学生说:“找呀找,我的好朋友在哪里,谁是我的好朋友。”与其他学生的卡片对上了就说:“我是你的好朋友。”找错了就说:“错错错,赶快去找好朋友。”②逛超市。教师让学生把搜集到的标有汉字的商标、广告和自制的卡片放在桌子上,学生分组去的柜台逛,比比谁的收获多。游戏要求学生能正确读出桌上的识字材料,这个游戏检查了学生的课外识字情况,又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③猜猜猜。让学生看动作猜词语,看口型猜字母,讲故事猜谜语等。

(2)、动手操作调动课堂气氛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儿童多动手操作会促进智力的发展。从脑的结构看,人的大脑皮层的各种感觉和运动部位中,管手的部位所占面积很大,所以手的运动能使大脑的很大

区域得到训练。动手操作的过程,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参与,手脑结合。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动作,动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发展的起点,激发了学生对操作活动的兴趣。

动手操作建立学生的表象思维,是学生的直观学习,把书本内容生动化,让语文学习更加形象,课堂学习气氛不再是讲和听的形式。比如,学生在课外进行剪报活动,把用到的知识、语句剪下来,增加了记忆,将学习变成了一种布满情趣的活动课。

(3)、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情趣和学习的兴趣

多媒体教学已成为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和要素。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形式和教学方式变得灵活多样,彻底改变了过去单调死板的课堂教学方式;让多媒体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环节有机结合,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例如,教学《黄山》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真实地感受黄山的美景。我先从网上下载了一些黄山的图片,再配上适合的背影音乐,制作成幻灯片,从而让学生真实、生动地感受黄山的美。通过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感染学生,更重要的是可以使课堂教学活动生动有趣,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喜欢语文学习,爱上语文,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生情趣和学习兴趣。

三、提供参与机会,提高学生参与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独立活动的空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天地,能表现自我。如:我在教学《雨点》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充分体悟课文情境,感受文章所描摹的生活场景。我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组织学生自读,在自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如何抓住重点词语进行理解。如“睡觉、散步、奔跑、跳跃”理解并在小 4

组内讨论。通过讨论,大家认为对“睡觉、散步、奔跑、跳跃”的理解还比较抽象。于是,我又组织学生通过表演来理解、体会。在动作表演中,我发现一些学生表演动作不到位,动作太僵硬,不自然,表情不丰富等,我又组织同学通过评议来引导学生重新体会。一节课,学生始终在我自然顺畅的导引之下,自主学习,自主阅读,自主感悟,实现重点训练项目人人都有参与机会。每一名学生都参与了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并以此为契入口,突破了本课的学习难点,顺利的完成了学习目标,课堂也一改沉闷的局面,学生在课堂上也“活”了起来。

总之,良好的课堂气氛可以促进教师和学生有效的互动活动,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取得最大化的效果。而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注意力不持久,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显得尤为重要。如果课堂气氛不适宜,呈现消极、沉闷的局面,学生的思维感到压抑,窒息智慧火花,没有学习的热情。反之,学生学习情绪高昂,智力活动呈最佳状态,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良好课堂氛围的方法有很多,还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去发现和总结,相信这样的教学能把孩子们引入学习的自由天地,让他们快乐地邀游在知识的海洋中。

参考文献:

1、《论语》

2、《陶行知教育名言》

3、杜殿坤编译,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1984年版《给教师的建议》

推荐第2篇: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在有些课堂教学中,常显现出许多弊端,如漠视学生的能动意识,不为学生创设活动时空条件等。这些显然与《课标》所提倡理念、精神相违背。课堂的中心目标是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因此而言,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天地。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我认为先决条件应该是让

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

“活”起来,即不呆板,不被动,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那怎样才能是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呢?下面就谈点自己的

看法。

一、巧设民主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想要营造一个民主、平等的教学情境,首先就要教师以微笑的面容、亲切的话语、饱满的激情去感化学生、亲近学生。并且教师还要善待学生,当学生出错时,老师不训斥,不惩罚,要耐心指导,当学生取得点滴进步时,应给予及时地肯定,并鼓励他们。如:我在教学时,将自己也列为学习的一员,与学生们一起操作,一起讨论。对表现出色的学生以“你真行!”、“你真棒!”、“你很好!”等来表扬他们,对学困生不厌恶、不指责。更是耐心地指导他们、鼓励他们。常鼓励他们说“你能行!好好想一想,慢慢来”等。使他们感到老师和他们一起动脑,一起学习。这样就慢慢地打消了学生对老师的惧怕和隔阂的心理,于是在轻松愉快地合作学习

中完成了学习任务。

二、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动力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学生只要对学习发生了兴趣,就会促使各种感官,共同引起对学习的高度注意,从而为参与学习活动提供了最佳的心理准备。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实际出发,确立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创造一个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如我在教学生朗读《可爱的草塘》课文时,让学生先看看课文,喜欢读哪个自然段,就读哪个自然段。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就被挑逗起来了。朗读之后,教师根据学生朗读的情况,或表扬、或指导、或听范读后再读,再一次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向前迈进了一步。

三、提供参与机会,提高学生参与意识

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独立活动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天地,能表现自我。一位教师在教学《雨点》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充分体悟课文情境,感受文章所描摹的生活场景。他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组织学生自读,在自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如“睡觉、散步、奔跑、跳跃”理解并在小组内讨论,通过讨论,教师认为学生对“睡觉、散步、奔跑、跳跃”理解还比较抽象,他又组织学生通过表演来理解、体会。在动作表演中,他发现一些学生表演动作不到位,动作太僵硬,不自然,表情不丰富,他又通过评议来引导学生重新体会。一节课,学生始终在他自然顺畅的导引之下,自主学习,自主阅读,自主感悟,实现重点训练项目人人都有参与机会。每一名学生都参与了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并以此为契入口,突破了本课的学习难点,顺利的完成了学习目标,课堂也一改沉闷的局面,学生在课堂上也“活”了起来。

总之,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有了自由轻松的学习心境。自然就有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农村出现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所谓农村留守儿童,就是指父母外出务工,只留下孩子一个人在家,或者由祖父母或其亲戚代管的儿童。留守儿童多数依靠祖父母、外祖父母或亲戚监护。 为了给留守儿童营造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我校开展了一系列“留守儿童帮扶活动”。我现将本期的留守儿童

帮扶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开展留守儿童普查

学校对留守儿童情况展开细致的调查,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安全、健康等状况进行调查登记,全面了解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和成长需求,建立留守儿童档案。

二、健全工作机制,打造帮扶阵地

帮扶留守儿童,学校是中心环节。我校把留守儿童的管理作为重要内容,建立健全各项工作机制,切实发挥学校在帮扶留守儿童工作的主阵地作用。

(一)建立健全领导负责制度。

我校成立以金延春校长为组长的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制订具体计划和实施 “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方案,真正地使学校成为了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

(二)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我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情况,为每个留守儿童建立档案和联系卡,登记家庭、家长联系电话号码和地址,加强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形成帮扶网络。学校定期让留守儿童给家长打电话,让学校办公电话成为学生与家长沟通的“绿色通道”,让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零距离,远隔千里同样享受父母之爱。

(三)定期开展“为留守儿童送温暖”活动,组织全校教职工为留守儿童捐款、捐物,切实提高留守儿童的生活质量,缓解留守儿童的求学压力。

(四)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的制度。

我校在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让帮扶教师成为“代理家长”,经常找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五)建立帮扶留守儿童应急机制。

我建立留守儿童、学校、家长(监护人)之间的联系方式和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学校与帮扶教师、班主任、家长(监护人)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责任,确保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快乐成长。

三、构建教育网络,形成关爱合力

1.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的交流与沟通。

2.加强了委托监护人的培训教育。

3.加强同社区、村组和家庭的合作,营造良好育人氛围。

总之,帮扶留守儿童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广泛参与,只有建立以学校为主阵地,教职工为主力军,各部门、各单位、各企业、各村组广泛参与的帮扶留守儿童的工作网络,把每一名留守儿童都纳入帮扶范围,动员各方面积极参与帮扶留守儿童工作,才能真正让每个留守儿童享受到童年的快乐,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成长。

推荐第3篇: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王锚

随着知识、信息地不断更新,新课改理念越来越深刻烙在人们的心中,尤其是教育者。新课改,它强调要促进学生全面、自主、有个性地发展。因而,全国“万校一书”的课程体系、“万人一面”的培养方式,肯定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而且,高中教育已经基本普及,高中教育的功能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从只面向少数人的精英主义教育,转变为面向全体学生的大众教育,高中教育的目的和任务不再是只为大学输送合格新生。当高中毕业生可能继续升学,也可能直接走向社会时,高中教育就应当转变为培养学生的“人生规划”能力、职业意识和创业精神,这些正是新课改所十分强调的。

由于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模式也得不断地更新。但无论怎么上课都离不开课堂教学。那么怎样发挥课堂教学的空间作用,为学生提供一个训练、提高、发展,展示自我的轻松、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和氛围,这是我们施教者应该积极探讨的问题。

针对课堂教学的特点,如何让课堂教学活起来,教活,学活,培养出鲜活的、有时代特色的现代化人才,是创新课堂教学的最终追求。基于此,通过查阅各种资料和我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有以下一些不成熟的构想。主要思想有:

1.情景学习:根据所学内容,为教和学设定一个学习环境和情景。可以借利用电教设备、借助板画展示或语言来入境,以此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所有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真正感情,调动所有学生的求索热情,活跃思维、培养能力、开发智力、挖掘潜能,使其全部情绪融入到有关的学习中去。

2.团队学习:借鉴企业营销的“团队精神”,运用集体的智慧解决问题,培养训练学生的协同能力,团结合作精神。

3.自主学习:一改应试教育的被动接受的学习模式,提倡自主学习,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自己动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主动求索,培养独立性和创造性学习的良好习惯。

具备了上述思想后,要想使课堂活起来,我认为课堂教学应具备以下三个阶段:

一、释疑:是课堂学习的进行阶段。实际上课堂学习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高质量的课堂学习应该是在过程中温故知新,学以致用。知识、能力、智力、情感、品质等方面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训练、指导、提高、发展。

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提倡自主学习、发扬团队精神、强化竞争意识、鼓励个性发展、激励创新。

具体操作原则为:一点、二放、三收。

一点:以所学内容为中心点,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现代化人才为中心目的。

二放:在释疑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驰骋的思维空间和任意飞

翔的想象空间,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各执一词,允许“标新立异”、“异想天开”、“奇谈怪论”,激活、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把全部情绪融入到所学内容之中。为每个学生提供展示才能、训练能力的机会,挖掘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其个性潜能得到全面发展。为他们营造一种自由发挥的学习环境,奋发向上、积极参与、竞争进取的学习氛围。给他们提供适宜成长的“土壤和温度”,再加上轻松、和谐、愉悦的课堂人际关系的“阳光雨露”的滋养,这些“未来人才”的种子会健康地发芽、成长、成才的。

每个学生的认识、理解、分析、判断、感受能力各不相同,思维方式和角度、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千差万别,那么用大家的智慧、团队的能量,以彼此为镜,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三收: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形象化为主持人、教练、导演,具体化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问题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

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疏、导、引上。知识盲点、思维盲点、情感盲点需要疏导,学习方法、学习途径、做人之道需要引导。

在实施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启发式、体验式,发现法、讨论法等有利于个性发展的教学方式、方法组织教学活动,科学地引导学生去讨论、去争论、去发现、去发掘、去操作、去演示、去识别,让学生主动求索、学会学习。充分肯定、适时得当评价,激发其创新思维。具体的知识,教师可以在学生自我表达、展示和发挥的基础上给以合理的矫正,正确地引导学生将知识内化为自身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围绕教学内容和育人这一基点,教师要像一个高超的放风筝者,既能放得开,做到“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又能收的拢,目的明确,一切从“人才”培养的规律和需要出发,教之有方、导之有径、与之以景、染之以情,做到“形散而神不散”。这种度的把握,需要老师内功功底深厚,棋高一筹方能游刃有余、左右逢源。

这种情景化、团队化、自主化的课堂学习,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互相鼓励、互相支持、互相帮助、互相学习,这种齐动互动的充满勃勃生机的学习情境,使学生思维活跃,视野开阔,让学生懂得、学会用集体的智慧来研究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强化了学生的协作意识。突出了知识获取过程的训练,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和途径,使其不仅学会知识,而且学会学习,这是终生受益的。

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情,不是教师一个人的事。自己不是只能张嘴被填的鸭子,而应该是一个如饥似渴的求知者,需要在知识的海洋里积极汲取、在求知的道路上摸爬滚打,掌握足够的知识,练就过硬的本领,才有可能在未来高速发展的、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足、生存、大展宏图。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需要,一种终生的需要。学习是一种高级的游戏,是一种生存的快乐。如果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就是我们教育的成功。

二、收获:是课堂学习的深化阶段。每堂课下来,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就感,这是至关重要的。在知识、技能、思维、情感、审美、品德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甚至明显的收获。包括一点感悟,一次心动,一星灵感的火花„„点点滴滴都是收获。一点点的进步,对学生的成长都是巨大的激励和鼓舞。

经常处在这种积极的学习状态中,学生的学习欲望会不断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也会不断提高。

同样,每堂课下来,每个学生都必须找出自己的不足。承认不足,才能自我完善,寻求发展,这也是一种收获。总结经验,矫正失误,克服弱点,这是每个学生应该做到也能做到的,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进步、不断提高。

三、质疑:是课堂学习的延伸阶段。是很容易被忽视的又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通过质疑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求异的过程中寻求发展。

让学生明白:任何伟大的发明创造,任何时代的真理,在历史的长河中都有它的局限性,都不是完美无缺的。随着人类的发展和进步都需要重新认识,不断地认识,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发现问题是进步,解决问题就是创造发展。

我们应该用未来的眼光去审视事物,去学习,学其可学,弃其不足。敢于否定是勇气,敢于创新是英雄。对所有现成的东西,我们都要用质疑的眼光去审视。例如,一篇文章,作者的观点、结构布局、语言修辞、主题的深化、思想的升华等,都可以质疑。这样才能进步与提高,学会发展。

通过课堂教学环节和过程的训练和实践,学生个体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学到了知识,开发了智力,提高了能力,训练了思维,陶冶了情操,提高了审美素养。如此良性循环,他们不仅会学习,善思考,而且敢实践,能运用,会发展。这样,我们教书育人的目的也就实现了。

推荐第4篇: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在有些课堂教学中,常显现出许多弊端,如漠视学生的能动意识,不为学生创设活动时空条件等。这些显然与《课标》所提倡理念、精神相违背。课堂的中心目标是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因此而言,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天地。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我认为先决条件应该是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

“活”起来,即不呆板,不被动,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那怎样才能是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呢?下面就谈点自己的看法。

一、巧设民主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想要营造一个民主、平等的教学情境,首先就要教师以微笑的面容、亲切的话语、饱满的激情去感化学生、亲近学生。并且教师还要善待学生,当学生出错时,老师不训斥,不惩罚,要耐心指导,当学生取得点滴进步时,应给予及时地肯定,并鼓励他们。如:我在教学时,将自己也列为学习的一员,与学生们一起操作,一起讨论。对表现出色的学生以“你真行!”、“你真棒!”、“你很好!”等来表扬他们,对学困生不厌恶、不指责。更是耐心地指导他们、鼓励他们。常鼓励他们说“你能行!好好想一想,慢慢来”等。使他们感到老师和他们一起动脑,一起学习。这样就慢慢地打消了学生对老师的惧怕和隔阂的心理,于是在轻松愉快地合作学习中完成了学习任务。

二、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动力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学生只要对学习发生了兴趣,就会促使各种感官,共同引起对学习的高度注意,从而为参与学习活动提供了最佳的心理准备。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实际出发,确立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创造一个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如我在教学生朗读《可爱的草塘》课文时,让学生先看看课文,喜欢读哪个自然段,就读哪个自然段。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就被挑逗起来了。朗读之后,教师根据学生朗读的情况,或表扬、或指导、或听范读后再读,再一次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向前迈进了一步。

三、提供参与机会,提高学生参与意识

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独立活动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天地,能表现自我。一位教师在教学《雨点》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充分体悟课文情境,感受文章所描摹的生活场景。他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组织学生自读,在自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如“睡觉、散步、奔跑、跳跃”理解并在小组内讨论,通过讨论,教师认为学生对“睡觉、散步、奔跑、跳跃”理解还比较抽象,他又组织学生通过表演来理解、体会。在动作表演中,他发现一些学生表演动作不到位,动作太僵硬,不自然,表情不丰富,他又通过评议来引导学生重新体会。一节课,学生始终在他自然顺畅的导引之下,自主学习,自主阅读,自主感悟,实现重点训练项目人人都有参与机会。每一名学生都参与了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并以此为契入口,突破了本课的学习难点,顺利的完成了学习目标,课堂也一改沉闷的局面,学生在课堂上也“活”了起来。

总之,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有了自由轻松的学习心境。自然就有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推荐第5篇:让生物课堂教学活起来

让生物课堂教学活起来

以往的生物教学主要让学生背诵课本知识,因此学生只是机械性地死记课本内容,一碰到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就无从下手。为此,我们应从传统的教学方法、观念中解脱出来,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大胆创新、勇于探索、注重运用多种方法和形式,强化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以下是我个人在教学过程中的几点反思:

一、在教学中融入一点生活趣味,把“死知识”变为“兴趣生活”

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产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也说过:“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或用眼睛看科学。”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最好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既有经验及社会实践为基础展开,创设一种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让学生在“动手做”和“动脑思考”等一系列的活动中体验、感悟乃至发现和解决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缀入一点文学味,让“课本剧”化为“教育诗”。优秀的文学作品无不闪耀着作者思想和人格的光辉,而且蕴涵一定的科学道理。如在讲到“动物的发育”时可引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若根据所学的生物知识,可将其改为“春蚕化蛹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此外,还可引用成语、谚语来说明生物学道理。同时,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学生潜在的情感,调动学生探求知识的心理需求,能使他们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知识。

二、教学中“教师为辅,学生为主”的自主式学习

要使学生掌握生物学习的基本功并在学习中不断地实践和应用,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就必须改变传统教学的重教不重学、重记不重做等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方式,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让学生想学,愿意学,能学,愉快地学。

三、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要渗透素质教育就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同等对待每一个学生新课程、新教材强调面向全体学生,而不仅仅是少数尖子生。这就意味着教师应同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关注个体差异,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创造能引导全体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使他们通过学习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获得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应从教案的设计到课堂教学的实施,都力求满足每一个学生,承认他们理解能力以及最终发展程度上的差别,在讨论中保护他们的好奇心,从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去看待学生,用赏识教育的观点评价学生,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使每个学生都充满学好生物课程的信心。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地备学生,而且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区别对待,分层备课,精简讲授时间,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自学、观察、操作、思考、表达、交流、表现的机会。在作业的设计上,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依照不同学生的需求,尽量留一些具有发散性和开放性的题目,为不同的学生留有余地,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这样可以给教师创造性的教和学生创造性的学留有充分的空间。

总之,生物是一门实验性及探究性很强的学科,应充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这样学生不仅主动地获取了知识,领悟了科学研究的方法,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推荐第6篇:如何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如何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本学期,在校领导的引导下,我们积极学习课改精神,参与课堂改革,观摩优质课并探讨课堂上存在的问题,反思我自己的教学实践,我对课堂教学如何“活”起来有了自己的思考。

课堂教学有明显的时空性,在一个相对有限的时空内,怎样高效率地充分利用四十五分钟,使学生的个性才能潜质最大限度的被发掘、激活,首先需要改变观念。以前,我自认是知识的传播者,真理的掌握者,站在讲台上特别神气。久而久之,学生就成了“知识的容器”、“被填的鸭子”,没有充分独立思考、学习的机会,学生中听话的孩子很多,有个性的很少,我们常常愤愤不平:学生太“死”了,课堂太“死”了。殊不知,是我们的观点左右 了我们的课堂。通过课改,我认为转变师生观是首要任务。因为观念不变,课改难行。老师要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营造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课堂应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场所,因此师生间民主、合作的和谐关系是激发学生主体参与的前提。那么就需要教师树立素质教育思想,废除“师道尊严”的思想,建立平等、合作的“伙伴式”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要放下架子,主动亲近学生,把外在的权威转化为内在的权威。

第一、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我的经验来看,喜爱文学的学生语文成绩一般很突出。即使学习中遇到了困难,也可以把艰苦的学习看成快乐的享受。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兴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这态度就会带来疲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特点,在教材中以适当的角度寻找学生学习的兴趣点。我在上戏剧《变脸》时,先出示变脸绝技图,让学生感叹变脸绝技图,让学生感叹变脸的神奇,但我接着引导学生:“这种绝活大多是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

外。不信,请看剧本。”学生的兴趣被点燃了,一下子就抓住了本文的矛盾冲突。

第二、善于激活学生的思维。思维活跃课堂才活跃。

笔者认为激活学生的思维关键在于教师问题的设计。设计问题应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否则,课堂气氛必然是沉闷的。如教学《孔乙己》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小说有哪几处写到众人的哄笑?他们笑什么?他们为什么笑?同样在封建秩序中处于倍受压迫的社会底层,同样可悲可怜,为什么取笑他们的同类?是什么使他们变得如此麻木不仁、自私冷漠?作者让孔乙己在人们的笑声中登场,在人们的哄笑声中表演,最后又在人们的笑声中走向死亡,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问题由浅入深、层层深入,不断地引导学生思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把握了文章的主旨,也活跃了思维,获得了思维的乐趣,课堂教学也因此活跃了起来。

第三、调动学生的想象,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教学中,如果能调动学生的联想与想象能力,课堂也会丰富多彩。如教学《皇帝的新装》,我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想象皇帝回宫以后的情景,学生兴趣盎然,创造出许多版本,给我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

教师要善于从教材中挖掘出想象的原点,鼓励“无边”的想象,只要是创造性的想象就应给予充分的鼓励。充满想象的课堂一定会“活”起来。

第四、课本剧的形式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起来

学生最爱看的是表演,最高兴的时候是表演时。凡是能演的课本剧,学生都跃跃欲试,争演角色,在表演中有创新、有想象,也有对人物角色的思考。凡是演的好的,对课文的理解也深刻。如表演《变色龙》时,学生自己准备了教具——军大衣,表演得十分传神。我乘机让学生评价,选出了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导演。这节课上的十分欢快,第二节课分析人物形象和主旨也就顺理成章了。在表演中,学生抓住一个“变”字,演出了情节的曲折性,课堂结构也精炼了许多。

第五、有效利用小组合作的探究方式,使课堂“活”起来。

小组活动是目前教师们探究活动最喜用的形式。利用好了,确实能使课堂教学“活”起来。首先,小组合作应分配好组员,优生、中等生、差生相互搭配合理,以便于合作、互助与分享。我在教学中常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但有时很混乱,有时合作无结果、低效,我常常很困惑,怎样才能有效地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究性学习呢?通过观摩课的学习,我觉得评价单与教研单是很好的尝试。因为这样,小组合作目的性较强,而且能保证人人参与。交流过程可以弱者先说、强者补充,以充分调动各层面的学生。

要使课堂教学“活”起来,教师首先要“活”起来,用博学、激情、头脑点燃学生的自主性,兴趣、思维力与想象力、表演欲,使课堂富有生命力,具有生活性。

推荐第7篇:如何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起来

如何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起来

摘 要: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要想让小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其主体地位,必须提高小学生的主体意识。而要唤醒和增强小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营造平等、民主与和谐的课堂气氛。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理想的课堂教学应该是能够听到孩子发自内心深处的声音,不能把孩子们封闭在课堂之上。孩子具有的好奇心驱使他们大胆地探索新事物,从而产生一些新的想法和做法,教师如何对待这一点成为关键。

一、要活跃课堂气氛

开放的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应该是平等的,教学应该是民主的,教师应该充分信任学生,该说的让他们说,该做的让他们做,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交往。另外,科学地采用一些游戏对活跃课堂气氛也是尤为关键的。比如一节课的开始阶段,学生的注意力可能还没有集中起来,可以设计一个数学接力游戏,也可以设计一个词语接龙游戏,学生会很快进入学习状态。课上的游戏更能促进新知识的吸收。如在教学《可能性的大小》时,我先和学生开展了一个转盘游戏:课前将转盘分成大小不等的几个扇形,并分别涂上红、橙、黄、绿、青五种不同的颜色,它们分别表示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谢谢参与,让各个小组都动手做转盘的游戏,并且记录中奖结果。做完游戏,我问同学们:“你在转出结果之前,会想到什么?”“猜想我会得什么奖?”“可能得什么奖?”我紧接着问:“有几种可能呢?”“有五种可能: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谢谢参与。”“每个奖次出现的可能性相同吗?”“不相同,圆心角越大,可能性越大。”学生通过做游戏,看出了可能性大小的一些规律,加深了对可能性的理解,充分感受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是不一样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是由事件发生的条件决定的,而不是运气的问题。游戏不但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最重要的是新的知识掌握更加牢固了。

二、要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打破单纯的“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走出课本,走向生活。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要想让小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其主体地位,必须提高小学生的主体意识。而要唤醒和增强小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营造平等、民主与和谐的课堂气氛。新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增设了实践活动和综合应用课,为我们帮助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理解社会提供了有效的途径,为打破单纯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提供了素材。比如,在上《我们的校园》这一实践活动课时,我带学生走出课堂,开展了跳绳、赛跑、踢毽子、拔河、等游戏活动,并引导学生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把其中所包含的数学问题:数数、序数、20以内的进位加法、退位减法、统计等知识进行了很好的运用,收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例如,《认识人民币》这课的内容与实际生活贴的很近,但大部分学生缺乏生活经验,以前很少接触,学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我带学生走进超市、儿童服装店,向售货员询问各种物品的价格,指导他们自己参与购物等等,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人民币的重要性,学习人民币的实际应用,体现了学习需要。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下解决了课堂问题,由此使学生亲身感受到实践是知识的来源,知识的获得是他们自己在实践的基础上,经过相互讨论、合作交流、努力探索的结果,使他们真切地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存在于生活实际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真正地为数学课堂注入了新鲜的活力。

三、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朝气蓬勃,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参与竞争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措施。为了激活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自觉主动地学习,我经常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一些竞争条件。比如,练习课上,把学生分成几组进行小组竞赛,开展一些速算比赛;学习了图形的旋转后开展作图比赛,让学生画出有创意的画,画出心中理想的东西并解说,可以是自己房间的布置、心中理想的校园或关于太空、月球及以后人类生活等。这样多种形式的比赛,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新知识得到了巩固。另外,我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做一些学具,进行评比,评出优秀作品加以鼓励,学生都踊跃参加,尤其是学困生,也都充分发挥了他们的特长。

竞争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教学模式,丰富教材内容。通过竞争比赛,激发了学生兴趣,加深了对内容的理解,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

四、要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师生都是课堂的开发者和设计者,教师和学生都比过去更积极、更主动,教师必须具有灵活调控能力,这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必须使学生参与到课堂的开发与设计中。例如,在教学圆锥体积推导过程中,教师可准备一些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沙子等的学具材料,让学生分组自己动手做实验。通过实验让他们自己来归纳实验结果,得到结论:圆锥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从而推导出圆锥的体积公式:v=1/3sh。这个公式的推导过程是教学的难点,这节课从始至终都是学生自己动手做、自己讨论,虽然没有教师讲解,但是学生都掌握得特别深刻,都积极主动的介入。

总而言之,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数学课才能真正活起来。

推荐第8篇:浅谈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浅谈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语文是充满人文思想,充满智慧的学科。要让课堂教学氛围活起来,激发学生创造的欲望,激活学生的思维,让语文课成为学生思维飞翔的地方,让学生真正溶入到书中并乐在其中,使学生个个闪烁着思维的火花,学生都能成了学习的主人,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我们的希望。笔者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对此进行了大胆尝试,以下为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好课文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精彩的课文导入,可以引发学生求知欲。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教师激趣,目的就是使其不知不觉地参与学习活动中,吊起他们的“胃口”,抓住学生感兴趣的事,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有迫切求学的欲望,可设计出很多导入方式:如可配合文章插图导入、让学生猜谜语导入、生动形象地讲故事导入、欣赏景物导入、播放音乐歌曲导入等等。在教学《北京》时,用《北京欢迎你》歌曲导入,增强了艺术感染力;在教学《坐井观天》时,用《坐井观天》故事导入,直接切入主题;在教学《古诗四首》时,用徐文长的“好读书,不好读书;好读书,不好读书”趣联导入,增强了语文阅读兴趣比如,如教《狐假虎威》一课时,可这样导入:“假如一只狐狸和一只老虎在一起,谁怕谁?谁吃掉谁?”学生答:“这还用问?当然狐狸怕老虎,老虎吃掉狐狸。”我说:“但是今天要讲一个故事却是老虎听从狐狸的话,狐狸轻而易举地指挥着老虎。老虎非但不敢吃掉狐狸,反而觉得狐狸威风凛凛。你们说奇怪不奇怪?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请打开课文――《狐假虎威》这一段导语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急于要弄清问题的心情,驱使他们认真学习课文。如《鲜花和星星》一课的导入用谜语为:“长在绿叶中,五颜六色它最美。(鲜花)它的家在夜空,它是夜空的小眼睛,一闪一闪亮晶晶,夜夜都在放光明。”(星星)这就把学生引入到了今天要讲的课文是关于“鲜花和星星”的。具体讲它们什么内容的,引导学生再读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有了好的开始,就等于成功了一半。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尤其是喜欢猜谜语,一首谜语就把他们的思维激活了,收到先声夺人、一举成功的奇效。讲作文指导课《春天》时,先给学生播放了一首他们非常爱听的歌曲《春天在哪里》。从歌曲中,学生们知道了春天在青翠的山林里,在小朋友的眼睛里。有红花,有绿草,有小黄鹂,有青山,有绿水。很自然的把学生?Ы?了美丽的春天,使他们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把一向觉得作文难写的同学思路拓展开了。

二、讲课不能浅尝则止,要深挖课文的精髓

教师要深挖课文的精髓,教师讲课有深度和广度,这样真正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语文能力,学习兴趣也会持久不衰。根据课文内容,恰当有特色地设计教学环境和学习形式,这样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智特征,无疑会起到激发学生兴趣的良好效果。《秋天的怀念》一文在品析重点的语句时,让学生找出“躲”、“扑”、“挡”三个字,并紧扣文句子,“躲”字体现母亲对儿子的体贴、宽容;“挡”体现母爱的呵护。试想想,身患绝症的母亲一系列的表现难道不体现她真实、朴实而伟大的母爱吗?通过真实、朴实的自然点拨,让学生融会贯通,在轻松的气氛中学习语文,长智慧。从言、行、色三方面入手,借助于文本体会到了浓浓的母爱,不仅看到了纸上的文字,更看到了文字背后的东西。在他们看来母爱就是理解,母爱就是呵护,母爱就是担忧……像这样,不能学生读懂什么算什么,学生没有深入到此层深度,但老师要领会到,要深入文本理解到字里行间蕴藏的情意,琢磨到,并点拨到。

三、发掘审美意境,引导学生美的体验

语文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运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在学习时感受到美的情感、美的形象、美的意境……让学生感受山光水色的愉悦,领略鸟性人心的空灵,兴趣盎然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之中。

在《颐和园》里,我和学生领略颐和园皇家公园的美景;在《巨人的花园》中我和大家一起感受人世间最真切的情感;走进许地山的《落花生》,感受“生长在地下,外表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这个特点,懂得“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个道理;读李白,领略什么叫大气磅礴;读杜甫,明白什么是深沉爱国…….文学之美,就是这楚风汉韵、唐诗宋词;意境之蕴,就是这风土人情、人间真爱……

让学生从内容或表达上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在语文教学上始终把学生当作全面发展的人,尊重学生,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在课堂上,我敢于让学生多提几个为什么,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看法,学生有了问题才会主动地去探究知识,这是学习的动力,也是求知的根源。可许多老师害怕学生提出“为什么?”,因为有些问题可能教师本身也不知所以然,但如果教师能欢迎学生提为什么,并能和他们一起去解决问题,探究知识,我想,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会得到发展,这样学生的个性才得到发展,才能真正体现语文教学以“人为”教学为主。

四、培养适合学生自己的学习方法

要培养适合学生自己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在研究解决其学习任务时,表现出来的具有个性特色的方式。要改变传统教学中的集中讲解,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的现象,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但常常不好操作,流于形式,缺乏在个体独立思考基础上的真正合作。在课堂中只有少部分同学能参与,其他同学仍是被动,没有表现的机会。有的学生合作学习时,不会倾听,不会合作。在课堂活动前,先明确分工,再合作,有监督。保证时间,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平等参与。这样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也可以先独立思考,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最后形成集体的意见。在合作学习的内容中,要考虑学生之间不同的认识,不同的发现,这些内容往往是教学的重点或难点,是学生靠个体自主学习很难解决的,把学生的个体差异变成一种教学资源,学生就会积极参与合作学习中去。教师要对合作学习进行指导,不能袖手旁观,要真正关注学生,深入到合作学习中去,了解他们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思考的疑难点。

我们心系学生,不断思索,不断变化,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一定会真正地活起来,真正让兴趣的培养像“随风潜入夜”的雨,“润物细无声”地滋润学生的心田。

推荐第9篇:让教师队伍活起来

让教师队伍“活”起来

——汝城县“理学名城,一流教育”征文

内容摘要: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根据我县教师队伍的现状,提出了让教师队伍“活”起来的建议:一是选贤任能竞聘校长,发挥引领作用,带活教师队伍;二是区域交流缩小差距,均衡师资力量,用活教师队伍;三是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发掘师资潜能,激活教师队伍。有一支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奋战在教育的前线,教育的发展前景将会迎来更美好的明天。

关键词:选拔 交流 考核 教师队伍

近年来,我县教育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特别是通过省合格学校建设后,在硬件设施上有了质的飞跃。但是,我县教育在管理水平、质量提升、均衡发展等方面还有不少值得我们商榷之处。然而,不管是学校的管理水平、教学质量的提高,还是城乡、校际间的均衡发展,都与学校教育教学的主导者——教师密不可分,这就是所谓“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遗憾的是,我县教师队伍的状况不容乐观——教学思想滞后、年龄结构不合理、工作态度疲软、城乡差距较大,这很大程度地制约了我县教育的近一步发展。那么,如何改变目前教师队伍现状,让有限的师资力量发挥其最大的潜力,促进汝城教育发展,作为一个教育工作管理者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一、选贤任能竞聘校长,发挥引领作用,带活教师队伍。管理的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校长作为学校改革发展的带头人,担负着引领学校和教师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重任;将发展作为学校工作的第一要务,秉承先进教育理念和管理理念,建立健全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学校目标管理和绩

《义务教育校长专业标准》中指出“校长是履行学校领导与效管理机制,实施科学管理、民主管理,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学校办学状况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校长的思想水平和业务素质。只有办学思想先进,工作作风严谨,懂理论、重实践、善管理的校长,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才能确保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办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所以做好校长的选拔、培养和管理工作,是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要工作之一,特别是选拔这个环节尤为重要。在此,本人采它山之石,提出拙见。

首先,实行校长资质认定制度,盘活了区内校长资源。可以规定,凡是教龄满10年以上,学历在本科以上的学校骨干教师、中层以上干部而且志愿当校长者都有资格参加校长资质认定。通过个人申报、集中辅导培训和在此基础上的笔试、面试,初选若干名中小学校长后备人选,然后将他们安排到先进学校进行跟岗脱产实践培训,对合格者颁发校长资格证书,纳入后备校长储备库。当校长岗位出现空缺时,后备校长与任期届满校长有同等资格申请参加校长竞聘。校长准入制度既为校长队伍储备了人力资源,又为具备管理才能的教师搭建了施展才华的平台。

其次,实行校长竞聘上岗制度,避免校长任用中的不正之风,保证校长队伍的持续创新活力。选拔任用校长靠“拍脑袋”、“主管色彩”,校长队伍良莠不齐。在竞聘校长时,聘请外地教育专家和知名校长,组建校长聘用评审专家委员会。当校长需要更换时,后备校长和任期届满校长可提出申请,由该专家委员会评审认定其中最优秀者(不止一人)作为教育局考查聘用对象,经实地考查后由教育局聘用。这样选出来的校长,不仅想干事,能干事,而且会干事,尽管他们在某些方面还缺乏经验,但是其先进的办学理念、严谨的管理态度、炽热的工作热情、蓬勃向上的工作风貌,都在昭示着这项用人制度的巨大生命力。

2 第三,完善校长的绩效考核制度,坚持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原则,打破校长的“终身制”。新上任的校长规定3-5年的任期,并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提交《管理目标责任书》,实行年度德、能、勤、绩全面考核,对于表现优秀的校长可以期满后继续竞聘,而表现较差者期满后取消再聘资格。对于在考核中表现较差且任期未满者,可以提出批评警告、留任察看、直接解聘等处罚方式。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这句话凸显了校长在学校办学中的核心地位。校长是一面旗帜,是“领头羊”,有什么样的校长就能带出什么样的教师队伍。通过选拔优秀的校长,发挥校长的人格魅力及表率作用,带领出一个生机勃勃、积极向上的教师团队。有了优秀的教师队伍,学校的可续发展、质量提高就指日可待了。

二、区域交流缩小差距,均衡师资力量,用活教师队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切实缩小校际间差距,着力解决择校问题。”同时还指出“加快薄弱学校改造,着力提高师资水平。实行县(区)域内教师、校长交流制度。”从中我们可以扑捉到这样的信息,教育要均衡发展,缩小校际差距,要形成教师交流制度。纵观我县教育状况,城区和近城区学校与边远学校在管理水平、教学研究、活动开展、教学质量等方面悬殊明显,造成如此局面相当部分的原因是师资力量的差距。然而,解决这种差异的最有效途径就是区域内教师的校际交流,特别是城乡间的交流。

首先,交流必须坚持四个原则:

3 1.双向互动,整体推进。交流活动使城乡学校的教师在交流互动中,整体推动城乡教育和谐发展。

2.优势互补,双赢共进。让城镇教师下乡“传经”,农村教师进城“学艺”,城乡学校帮扶、教师“双向交流”真正达到了 “教学相长”的目的。

3.辐射带动,均衡发展。充分发挥具有优势教育资源的重点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城乡学校共同发展。

4.资源共享,全面提高。实施城乡教师对口支援交流,促进优质资源共享,促进全面提高。

第二,交流的形式和内容。

1.岗位交流。岗位交流的形式有“支教”和“换岗”(或轮岗)。支教是为了补充边远学校、薄弱学校岗位欠缺的教师流动方式,充实了薄弱学校的师资力量。这方面的工作我们做得比较好。换岗,顾名思义就是校际间教师交换岗位,也称为轮岗。换岗的形式可以有以下二种情况:一是科任教师岗位互换,既可以同学科教师之间,也可以富余学科教师岗位互换,各取所需,加强学校教学力量,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交流时间可以是一年,甚至更久;二是管理人员岗位互换,这部分主要放在中层管理人员层面,很多学校的中层人员在一所学校任教时间过长,从未接受其他学校的管理方式,通过校际间管理岗位的交流互换取长补短,增长见识,提高其参与学校管理的能力。交流周期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可以确定在一周、一年不等。同时,对参与轮岗交流的教师要进行跟踪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职称晋升、择优提拔、评优评先等挂钩。

岗位交流不仅仅是工作地域的改变,而是让教师在新的平台

4 上有更好的发展,因此要在做好思想工作的同时,切实完善各种政策保障措施,解决他们的各种后顾之忧,让交流轮岗真正成为发展的新机遇。

2.经验交流。经验交流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送课下乡、教研交流、网络平台、示范观摩等都是经验交流的活动形式,这是相对比较简单、直观。通过校际间经验交流,将各校先进的办学思路、管理理念、教学方法等向全区推广,从而促进整个区域教育教学水平的均衡发展。

无论是岗位交流,还是经验交流,都不能流于形式,而要落到实处,要实现促进均衡、优势互补、整体提高的目标。当然,教师交流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探究,避免一些负面影响也是应该考虑的。

三、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发掘师资潜能,激活教师队伍。2009年起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制度,与之配套的绩效考核在各地各校已广泛实施。毋庸置疑,有岗必有责,有责必考核,绩效考核是教职工绩效工资发放的依据,如果考核管理不严格,工作就会出现拖拉懈怠,学校管理就会松散混乱。绩效考核能提高教师积极性,能促进工作效益的提高。但是我县教育系统绩效考核有形同虚设的嫌疑。因此,完善绩效考核制度也是值得我们探讨的一个话题。

1.明确绩效考核的目的和意义。《教育部关于做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考核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分配改革,必须建立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教师职业特点的教师绩效考核制度,为绩效工资分配更好地体现教师的实绩和贡献、更好地发挥激励功能提供制度保障。”学校进行教师绩效

5 的考核是对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德、能、勤、绩全方位的量化考评,是学校管理教师的一种有力手段。如果无视教育部《指导意见》的相关要求,就失去了绩效考核的实际意义。

2.绩效考核要落在实处,并发挥其激励教师的功能。绩效考核,就是通过系统的方法来测量和评定教师在岗位上的工作行为和工作效果。它不仅为教师评优、晋级、提职等提供了依据,也可以让教师了解自己的优势、不足,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绩效考核既是指标体系,也是一个控制过程,最终目的是让每个教师有明确的工作目标和奋斗方向,使其能在所处的位置上发挥应有的作用,促进工作质量的提升,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是现代学校管理体系中重要的一环。它不是简单的考核评价,而是通过制定绩效目标,让岗位职责与教师工作行为合为一体,使学校的工作目标层层落实到位。因此,不能把绩效管理简单地理解为价值和金钱的分配。而要通过绩效管理把学校发展的总目标转化为教师日常的工作目标,通过学校管理者和教师的充分沟通,制定绩效计划,实施绩效监控、绩效反馈、绩效改进。引导全体教师确立共同的价值观,最大限度地调动积极性,让多劳者多得、优秀者优酬。绩效考核制度要把握“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原则,即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落实学校工作目标的过程视为教师参与绩效管理、共同制订考核目标的过程。只有这样,教师才会对目标产生责任感、认同感,而不仅仅因行政命令被动服从。

影响教育发展的因素很多,教师队伍的建设只是关键的一个方面。然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工作也是千头万绪的,以上便是一些粗浅而简单的看法。我相信,通过大家的齐心协力,我县的教师队伍会更充满活力,更具有战斗力,为汝城教育事业的发

6 展做出更辉煌的贡献,将迎来汝城教育更美好的明天!

推荐第10篇:让华文活起来

让华文活起来!

Make Chinese language come alive!

谢宝泉BY Seah Poh Chua (2003-10-19)

I believe that teaching is succeful only when students are able to relate what they learn to real life.This is the basis for the motivation to learn and for learning to be meaningful.It is what we commonly referred to as “putting into practice what one has learnt”.

Should Chinese-language teachers continue to concentrate on getting students to pa examinations and not on expanding the relevance of the language to their lives, the language may one day just be abandoned altogether by them.

To most students and adults, just how useful is the Chinese language in their day-to-day lives?

Well, they can speak Mandarin at home and when they meet and mingle with their friends and others; read Chinese comic books, newspapers, entertainment weeklies and advertisements; watch Chinese movies or television programmes and news; listen to or sing Mandarin pop songs; write simple notes or letters in Chinese etc......

In concrete terms, we need to pick and choose from real life things that will fascinate students, like comics, entertainment magazines and television programmes, and turn them into interesting and appropriate teaching material with specific objectives.

Not only will this meet the aim of teaching, it will also have a knock-on effectit depends on the foresight and the drive of the school leadership.

Action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I hope members of the

Chinese-language teaching profeion can take the initiative to put their minds to the task - come up with concrete and effective solutions that can help Chinese-language teaching out of its present woeful state.The Singapore Chinese Teachers\' Union can take the lead in the joint efforts.While organising events such as eay-writing competitions and speech contests can promote the learning of Chinese, only a small number of students stand to benefit from them.Tackling the problem from the way the language is taught will have more substantive impact and greater effect.What I have suggested are not brand-new ideas.Many have in fact already been put into practice, in most cases by the effort of individual teachers.What is lacking is thus comprehensive and systematic implementation of these proposals.

I hope more Chinese-language teachers will be able to discard old baggage and free themselves from deep-seated ideas, be bold enough to innovate to make Chinese language dynamic and relevant to life and to bring about a brighter future for Chinese-language teaching.

·The writer is Singapore Sports School\'s HOD for Mother Tongue.He was formerly HOD for Chinese Language in a SAP school and vice-principal of a secondary school.Translated by Yap Gee Poh.

成功的教学必须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与现实挂钩,并能在现实生活中应用。这样,学习动机才能成立,学习才会有意义。这也即所谓的“学以致用”。

如果华文老师仍只专注于帮助学生准备考试,而不着眼于扩大华文在学生生活中的“版图”,那华文总有一天会在他们的“地图”上消失!

对一般学生和成人而言,华文在现实生活中究竟有什么用途呢?在家庭、社交场合、公共场所以华语与人沟通,读华文漫画、报纸、广播周刊、广告等,看华语电影或电视节目、新闻,听或唱华语流行歌曲,写简单的便条与书信等。如果学生能经常做到这些,即把华文当成他们的生活用语之一,那华文教学才算是真正成功。

具体地说,我们要从日常生活中酌量选择学生喜欢的东西,如漫画、广播周刊、电视节目等,设计成有趣而且目标明确的教学活动,这样,不仅能有效达到该堂课的教学目标,也能产生“余震”,激发学生在课余主动去接触这些华文读物或节目。

排除心理障碍

在此,以漫画为例具体说明。对于华文程度低落的学生而言,要求他们看一篇短文,已是十分痛苦的事,更别说是一本书。我们深信漫画是协助他们克服阅读华文书籍心理障碍的有效工具。

此外,也可要求学生分享阅读某些指定漫画的读后感,这既能训练说话能力,也能引起其他学生的阅读兴趣。

接着,老师便可按“循序渐进”的原则,引导学生看较有深度的漫画,如:由金庸或古龙的武侠漫画、蔡志忠漫画、中国历史故事漫画等。最后,才顺势将他们引导向阅读纯文字的华文书籍。

这里,书籍的选择是成败的关键。阅读应是一种享受,不是一件苦差。如果老师仍然按自己的喜好选书逼学生读,那只会弄巧反拙,让学生更憎恨华文。了解学生的程度与需要,选择最适合的教材与教学法,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另外,电视节目也是一个让老师“借力”的好地方。记得几年前,当电视刚播映“还珠格格”时,我便以其原著作为全级阅读比赛的指定书籍。不出所料,在一个星期内,便有一些学生把三本书读完,并在校内热烈讨论,乐在其中。这也对其他原本兴致不高的学生产生影响,推动他们去阅读以加入讨论。

善于借助电视节目的魅力来推广阅读计划,就能事半功倍。此外,电视节目或电影也可成为作文教学的好材料。例如,以《跑吧孩子》中男主角抵达终点前后的片段,要求学生集中描写人物的外表、动作与心理活动,这会比要学生凭空想像来得有效。

报章也是课堂辅助教材的主要来源。一般上,老师们喜欢选用较严肃的新闻课题,要求学生写读后感,这是为配合会考要求。再不,便是设计成选词填充之类,以增加学生的词汇量。其实,新闻教学可以是生动有趣的。

为取得更佳效果,老师可以采取单元的概念,每个单元让学生阅读多篇同一类新闻的报道,如:峇厘岛恐怖袭击、红山女佣烧死女主人、Slim

10诉讼案、国庆庆典等。由于同一类新闻所使用的语言文字大同小异,学生追看一系列的报道后,便能巩固所学。

“学”后就得制造“用”的机会。老师可以要求学生以新闻中任何一个角色的身份,写一封私函给一个与“他”有关的人,或反过来以与“他”有关的人的身份写信给“他”;如女佣写给父母,或父母写给女佣。

遇到真相扑朔迷离的新闻,可以要求学生以新闻为背景进行创作,如多年前的胜安空难,学生便运用丰富的想像力,以侦探、推理、遗书、剧本等形式写出了精彩的故事。

充分利用电脑科技

电脑科技也将是辅助我们教学的重要工具。由于学生都热爱电脑游戏,若能多设计一些有趣的语文游戏,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巩固所学,其效果远比死啃词语手册来得有效。

读了上述例子,相信很多老师会不约而同地问:课文都教不完了,怎么会有时间做这些呢!的确,在一般学校,上述教学法偶尔为之尚可,但若要全面而有系统的进行,就必须引进许多课外辅助教材并设计种种活动;除非是增加课时或删减课文,否则是很难做到的。这个问题并非个人能力所及,而得视领导层的远见与魄力了。

以目前的情况来看,具体的行动似乎较有意义。希望华文教育界的有识之士主动集合起来,集思广益,制定出具体有效的解决方案,让华文教学走出困境。在这方面,华文教师总会可扮演领导的角色。主办作文比赛、演讲比赛之类的活动,固然能促进华文的学习,但受益的学生毕竟有限。若能从教学方面着手,就能起实质而广泛的作用。

其实,以上的一些建议并非什么创见,教育界早已有人在做了,只不过多数都是个别老师在行动,欠缺全面而有系统的贯彻。希望会有更多华文老师摆脱传统的包袱与固有的成见,大胆地尝试,努力使华文“活”起来,让华文教学有一个较光明的明天!

·作者是新加坡体育学校母语部主任,曾担任特选中学华文部主任和中学副校长

第11篇:让课堂活起来

让化学课堂活起来

中山男狼

学习活动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的,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为此它强调课堂教学应设计真实、复杂、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学习情境,诱发、驱动并支撑学习者的探索、思考与问题解决活动。因此,现代学习理论非常强调学习情境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创设恰当的学习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化学学科有着天生的魅力,如果教师能巧妙运用跟化学有关的实验、问题、故事,史实、新闻、报道、实物、图片和影像资料等,就可以为课堂教学创设出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生动性、新奇性、新颖性、形象性和实效性,从而激发学生进入学习活动状态,以促进知识的主动意义建构以及知识、技能和体验的连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运用化学实验,创设真实情境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教学离不开实验,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设置情境的有利因素,利用实验可以设置许多生动、有趣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章第二节“溶解度”中关于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间的关系的教学中,教师可安排学生从家中自带小玻璃水杯、汤匙和适量蔗糖,上课伊始,就让学生自己动手砌一杯糖水,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一杯水中能否无限地溶解蔗糖。当学生发现加入过量蔗糖,杯底就会出现沉淀时,教师就指出他们现在所得到的上清液就是蔗糖的饱和溶液,然后指导学生为饱和溶液下一个定义。大多数学生会认为,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在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而往往想不到饱和溶液的定义需要两个条件:一定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这时教师可提出问题:如何把所得的蔗糖饱和溶液变得不饱和?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具体操作,学生会发现如果升高温度或增加溶剂,原来的饱和溶液就会变得不饱和,于是就意识到只有在温度和溶剂的量一定时,谈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才有实际意义。通过砌糖水这样的简单实验,为学生创造了一个真实的情境,学生不仅很容易理解饱和、不饱和溶液两个重要概念,同时也学会了两者之间相互转化的方法,轻松掌握了本节课的重点。

二、联系生活实际,创设趣味情境

生活中处处涉及化学知识,我们可以运用真实的生活情景创设教学情境,尤其是初中化学教学,更应联系日常生活,让学生从感性上体会到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习动机。另外,加强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不但能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开阔学生视野,还能使化学知识更加生动有趣,利于学生掌握。化学“物质鉴

别”教学中,教师可设计这样一道练习:小明的妈妈在做饭时不小心把盛放纯碱和食盐的瓶子弄混了 ,你能想出哪些化学方法帮她鉴别一下?通过创设这样一个真实亲切的生活情境,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巩固了Cl- 和CO 3 2- 的鉴别。

总之,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转变自身的教育观念,结合教材内容,学生心理特征,认知结构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给学生创设各种各样的情境。把学习过程还原为他们自身的活动过程,引导他们在自主、积极的化学活动中更好地建构和完善自身的素质,从而不断提高课堂效率。

三、追踪社会热点,创设时尚情境

化学与社会紧密相连,是一门孕育着巨大创新机会的学科,它和社会生产以及生命,环境等方面有着广泛而紧密的联系。无论是生活中接触到的新材料和新药物,还是新能源开发,环境保护等社会热门问题都与化学紧密相关。例如“现代化工业生产与技术”,“化学与新材料”,“化学与新能源”,“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生命科学”,“化学与环境”等学科知识都可成为设计教学情境的丰富素材。教师平时要善于积累相关素材,并与课堂教学适当联系,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文化修养。

四、拓展探究渠道,创设实践情境

欲使学生学习化学时乐此不疲、乐以忘忧,则应在认真设计课堂教学的同时,积极寻找课堂中的“后”探究问题,如组织学生开展调查与研究,网上点击,家庭小实验等。这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发展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尽可能地为他们创造条件。例如,在学完碳酸盐与盐酸的反应后,引导学生在家里运用厨房物品去探究鸡蛋壳和水垢的成分,并在课堂中汇报实验中的现象、分析和结论,从而真正实现在“做中学,乐中学”。

五、结合学生心理,创设游戏情境

兴趣是有意注意的开始,唯有兴趣,才会变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因此,我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利用儿童喜欢做游戏的心理特征,创设愉悦的游戏情境进行课堂教学,以化学自身的魅力去诱发学生的主动参与,使学生一接触就有妙趣横生之感,从而开阔思路。这种课堂教学的实施,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学习知识、理解知识,并有效地从实践中获取知识。例如在初三化学元素符号的教学中,记住常见的元素符号对于初学化学的学生来说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教师可把重点的元素符号都制成卡片,一面是名称,另一面是符号,然后组织学生做接龙游戏。当教师高举卡片时,被叫的学生要马上说出卡片背面的内容,回答不上来的同学要接受一定的“惩罚”。这样来组织教学,学生的积极性都很高,注意力也集中了,学习效率自然会提高。

第12篇:让体育课活起来

让体育课“活”起来

体育游戏中对幼儿多元智能开发理论认为,每个儿童所具有的独特能力的组合存在着质的不同,难以从量上加以排序、分类。每个儿童都拥有相对于自己或是相对于他人的智力强项。以前我园幼儿户外活动形式较单一,一般都是由教师提供一种运动器械,以班为单位,不管幼儿是否喜欢,是否感兴趣,让幼儿被动地去玩耍,生硬的去接受,这样忽略了幼儿的个性发展。幼儿体育活动的质量不仅直接影响着幼儿身心的健康,还能为幼儿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将来有一个健康的人格和身体奠定基础。

一、教师与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激发幼儿的兴趣。

兴趣在幼儿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动力、组织、创造、强化的功能。兴趣对提高幼儿自主性发展起着明显的促进作用,只有幼儿对体育游戏有浓厚的兴趣,学起来才会津津有味,感到快乐无比,才能越学越爱学、越会学,才能学得好,让幼儿模拟表演是幼儿乐而愿为的活动。我们根据幼儿的兴趣及动作的特点,提供多种运动器材,如:沙包、篮球、垫子、轮胎、纸盒、卡片萝卜、白菜等等多种活动准备器材分布在操场的各个地方,幼儿在上课时,体育教学的场地便是他们的课堂,要布置得赏心悦目,让幼儿每堂课有新感受,喜欢上体育课,他们会以最佳的心理状态进行各种活动、寓教于乐。比如:在游戏《小猪运西瓜》活动中,一位老师扮演猪妈妈带领猪宝宝学着小猪走路样子摇摇摆摆的出门了,猪妈妈带领它的猪宝宝一起走独木桥、钻山洞,等他们回家的时候另一名老师扮演大灰狼突然出现要吃猪宝宝,猪妈妈和猪宝宝齐心协力打败大灰狼,高高兴兴的回到家。因为教师的参与,孩子们对这个游戏的兴趣一直十分浓厚,游戏结束

了,孩子们都问老师叫妈妈。

二、在游戏中鼓励尝试活动,让幼儿主动活动。

幼儿年龄小,在组织活动时,既注意设置情景,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又重视引导和鼓励幼儿去大胆尝试获取经验,让幼儿主动的活动。在体育游戏中“乐教”只是手段,“乐学”才是目的。体育教学中的耐力锻炼项目最适宜采用鼓励法,耐力锻炼是最单调,易疲劳的运动,假如只简单地强制性运动效果是可想而知的。现在的孩子,都是妈妈的小宝贝,哪有在地上爬着、蹦着。如游戏《小猪运西瓜》活动中,老师设计了独木桥、钻山洞,那么窄的木桥他们哪敢走过去,有个小女孩走着走着就在独木桥上掉了下来,老师没有批评她,而是对她说:“不要紧,你真勇敢,差一点点就过去了,我们再走一次一定会走过去的。”在老师的鼓励下,小女孩从独木桥上走了过去。当钻长长的山洞时,有的小朋友的腿就磨掉了皮,老师鼓励小朋友像解放军一样要勇敢,小朋友一个个钻过了山洞,没有一个小朋友哭鼻子。在这节活动中尽管锻炼有一定的运动强度,幼儿累得满头大汗,有的幼儿还受了伤,可兴趣未消,磨练了意志,强健了身心。

三、竞赛游戏,争强好胜是幼儿的天性。

在体育教育中,一节课玩一个小游戏孩子会厌烦,为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课堂中我们把孩子按人数的多少分成若干组,让幼儿在活动中以比赛的形式来活动,每组小朋友都为了自己组能最后取得胜利,争分夺秒的去完成活动,我们就是利用幼儿不甘落后的心理,运用争胜法于体育教育中。另外,课前做好场地器材的准备,也是创设良好的体育教学情境的一个重要方面。孩子们很容易为一些新异事物激动而兴奋起来。如游戏《可

爱的兔宝宝》中,课前布置中老师设计了一片菜园,菜园里有萝卜、白菜,那些萝卜白菜都是老师们亲自做的,鲜艳的颜色马上吸引了幼儿,他们用惊奇的眼光看着,想知道今天上课的内容是什么,在老师讲解游戏规则的时候没有一个孩子捣乱,从而产生跃跃欲试的积极情绪,进入体育教学情境。分男女组比赛干活,拨萝卜、白菜时,有的幼儿每次拨一个,有的拨两个或更多。当男生胜利时,他们高兴的欢呼、跳跃起来。活动中,使幼儿懂得了爸爸、妈妈每天真辛苦,应该在家里听爸爸、妈妈的话,并帮助爸爸、妈妈干力所能及的家务。

四、体育活动中对幼儿想象力的培养。

体育教学不能单纯停留在体育技能训练,要注意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并以此提高幼儿体育锻炼技能。如活动《我和鞋盒做游戏》中,老师让孩子们自由玩鞋盒,孩子们有的双脚夹着鞋盒跳、双脚跳过鞋盒、单脚跨跳过鞋盒、头顶鞋盒走、背着鞋盒慢慢走、边走边拖着鞋盒等等。给幼儿自由的空间,包括思想上的,行为上的,不要定格幼儿的思维,更不要扼杀幼儿的想象。可见,幼儿想象力的培养不仅很重要,还关系到孩子今后的发展。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创造各种条件,让孩子们异想天开,充分发挥其想象力。

总之,在体育活动中,精心创设适合孩子年龄特点的情境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孩子欲望,让孩子们乐中学,趣中练,由兴趣变志趣,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心理素质,达成在快乐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快乐的教学目标。让孩子们在愉悦的活动中体验生活,体验成功,体验快乐,成为活动学习的主人。

第13篇: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云安县前锋镇中学

瞿飞雄

近几年来,我县语文教学的现状不尽人意,尤其是我们乡村中学。在某种情况下,我们的学生甚至可以说对语文学习是处于一种讨厌的状态。这是我们所有语文老师不可逃避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我们必须得提高语文教学的教学效率。

要提高语文教学的教学效率,就必须研究如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要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就必须要让语文课堂“活”起来。语文学习积极性主要指一种学习态度,是一种对待语文学习的认真、紧张、主动而持久的学习态度,语文知识要靠长期积累,语文能力要长期训练。所以要使与我儿女教学取得较好的教学成果,就必须要让语文课堂“活”起来,要让语文课堂“活”起来,就必须研究如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需要,践行“以人为本”的人本教育理念,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一、联系生活,满足现实需要

学习知识,运用知识,解决生活现实问题,这是人类基本的心理需要之一。我们必须得把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脱离了生活、脱离了学生实际感受得知识是没有生命力可言的。因此在教学上,应当将知识与学生生活相结合。让学生自己去做、去发现、去研究。

我在教学朱自清的《背影》一课时,我采用的是先分析课文,再联系生活的方式教学的。我把事先准备好的《背影》一文里面父亲买橘子的情景的视频展示在教室的VCR平台上,然后让学生边根据课文的泛读,边看视频。看作者是通过什么描写来刻画自己父亲的背影的。特别提醒学生,尤其是那个马褂棉袍蹒跚地爬月台的胖胖的老父亲的片段。视频播放完后,我深情的说:这个背影不知道

1 打动了多少读者,不知道让多少人看到了无言的深情,同学们想想:作者为什么会写得这么好?学生开始沸沸扬扬的讨论。

正在他们讨论的时候,我就说:是因为父亲当时爬月台的形象深深地触动了作者的心灵。接着我就开始问学生:你父母多大年纪,是从事什么工作的,有没有留意过他们工作时的情景。因为我班95%以上的学生的父母都是靠种田或在工地上做水泥工的,因此对他们的工作情形历历在目。但问他们有没有认真去观察和了解父亲时,他们的回答是除了严厉和陌生外,几乎没有其他印象,根本就没有认真留意过父亲工作时的背影,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意识过父亲的辛劳。在这种情况下,我就叫学生马上闭上眼睛。自己静下心来,慢慢想,收割稻谷父亲背谷的时候,是一种怎样的情形。这时,我偷偷的留意学生,有的眼角开始湿润了。

过了几分钟,我开始说话了:父爱是很少被赞颂的,那么今天希望同学们静下心来,用自己朴实的言语,好好的赞颂一下自己那伟大的父爱。我还是提示了学生,可以通过收稻谷、摘沙糖桔等。这样让他们也了解生活并不是那么轻松,让他们感受到父母的辛苦。

二、重视学生动手实践,满足成就感需要

我们在教学中,如果只是一味的靠磨嘴皮子(老师讲,学生听)是提不高教学效率的。所以,在教学实践中,应想方设法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

我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一课时,在和学生探讨完课文后,我就布置了一篇小作文,以“我的于勒叔叔发财后„„”为话题写一篇小作文,题目自拟。要求学生大胆创新,发挥自己所有的想象力,200—300字左右。第二天收回来后,发现有很多学生的创新思维很好,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班上相对来讲认为是学困生的一个同学是这样写的:于勒叔叔发了财回来后,知道菲利普一家去哲尔赛岛度假旅游,于是到船上扮成卖牡蛎的,来试探菲利普一家的态度。他“巧遇”菲利普一家,菲利普夫妇不肯相认这个“穷鬼”弟弟。顿时,于勒卸下自己 2 的“武装”,当场决定,说把自己的财产捐给慈善机构和穷人家的孩子,此时此刻,菲利普太太大吃一惊,当即晕倒了。这一篇小作文,我把他当做是范文,输进电脑,在班上的VCR平台上展示了出来。学生大胆的创意,赢得全班同学的一致好评。这样不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还能激发他们学习课文的热情、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更重要的是能够让枯燥无味的语文课堂“活” 了起来。

三、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满足对爱的需要

我们都知道: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的老师能重视自己、关心自己、爱护自己。因此,教师要摆正自己与学生的关系,确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经常与学生聊生活、聊学习、聊家常„„形成融洽的老师爱学生、学生喜欢老师的师生关系。从而满足学生被重视、被爱护、照顾等需要。学生因为爱老师,慢慢的,就爱上这一门学科了,也就开始对这一学科产生了兴趣。相反,没有对爱的需要的满足,就不能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就慢慢的厌恶这一门学科,教学要求就不容易被学生接受,课堂教学的效率就大打折扣。即使再有趣的课文的课堂,也会慢慢的沉闷了。

在教学中,践行“以人为本”的人本教育观念,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才能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才能让枯燥无味的课堂“活”起来。正因为如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必须转变观念,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师生互动、共同进步的教育观念,千方百计的调动学生潜能,让他们走进课堂,参与到语文教学中来,慢慢的让枯燥无味的语文课堂“活”起来。

第14篇:让英语课堂活起来

让英语课堂活起来

----谈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课堂

凤冈县第四中学 何仕信

摘要:教无定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拘一格,综合学生、教材、方法及自身的特点,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强化学生的自信,培养学习兴趣,唤醒学生潜能。教师要充分备课----备学生、备教材、备方法,要体现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创新性,永葆英语课的新鲜、有趣,切忌“为法所缚”、“照本宣科”。在教学中要本着用爱心、热心、耐心、同情心,求新、求活的原则,不光要教语言,还要教方法、教做人,要体现出教学的灵活性。

关键词:英语课堂 唤醒潜能教育底蕴激发兴趣交际策略服务课堂

教学标高

目前,凤冈的初中英语教学运用了新目标的课程,此套教材比较活,比较联

系实际,但同时,词汇量以及语法等的难度同时也加大了。因此,需要我们新目标的英语教师对教学有深刻的反思,下面我就这个谈一点我在英语教学中自己的看法:

教无定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拘一格,综合学生、教材、方法及自身的

特点,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强化学生的自信,培养学习兴趣,唤醒学生潜能。教师要充分备课----备学生、备教材、备方法,要体现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创新性,永葆英语课的新鲜、有趣,切忌“为法所缚”、“照本宣科”。在教学中要本着用爱心、热心、耐心、同情心,求新、求活的原则,不光要教语言,还要教方法、教做人,要体现出教学的灵活性。

语言学习需要大量的操练,其中包括话语训练和书写训练。要进行话语训练,就必须要有活跃的课堂气氛作保证。语言的概念告诉我们:Language is the most important tool of people’s thinking and communication.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思维和交流工具,也是人们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条件。英语作为外语,在学生生活中缺乏适当语言氛围,课堂教学是进行话语训练的主要途径,只有活跃的课堂气氛,才能组织学生进行大量的话语训练。只有在课堂上把所有学生调动起来,组织学生自主操练,才能使每个学生得到更多的练习机会。因此,现在的初中英语教学非常重视课堂活跃。这里所指活跃的课堂气氛涵盖了学生的积极举手发言、组对练习、分组讨论等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操练方式,也涵盖了学生阅读理解、当堂写作等积极的、独立的思维活动。只要全体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全体学生能参与所有课堂活动,全体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包括:活动设计、活动组织、活动开展和活动评估等。这样的课就是活跃的课。活跃课堂效果的检验,就看学生在课堂上是否有活动的时间、是否有表现的机会、是否有

成功的体验。要使课堂活跃起来就必须做到凡是学生能表达的让学生自己去说,凡是学生能动手的让学生自己去做,凡是学生能思考的让学生自己去想。

一、加强理论学习,增加教育底蕴

要组织一堂活跃的英语课,教师要有足够的教育理论储备,要掌握目前课程改革的要求,要了解现代西方主要外语教学流派。要正确处理知识与能力的关系。英语教学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中国教育学会外语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高洪德指出:“知识是培养能力的基础,能力又是获取知识的途径。”

二、贯彻3A理论,激发学生兴趣

这是英语教学上的一个比较流行的理论:3A指Awarene,Autonomy和

Authenticity。表示“意识、自主和真实”。让学生明确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学习方式、学习计划。

Learners learn what is meaningful to them.

Learners learn in ways that are meaningful to them.

Learners learn better if they feel in control of what they are learning.

Learning is closely linked to how people feel about themselves.Learning takes place in a social context.

从大处着手,要给学生以理想道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学好外语为人类作贡献的远大理想。从近处着眼,要让学生了解我们的学科教育目标,学年教学计划、当周教学安排和当堂教学打算。常识告诉我们明确的学习目的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解放思想,开放课堂。大胆尝试,开展任务型教学和探究式教学。真正把“讲课”改为“做课”。做到了这一点英语课堂必定活跃。

三、贯彻交际策略,扫除教学障碍

初中英语要投入一定精力教给学生课堂用语(claroom English),帮助学生扫清听课障碍。同时要求教师教学的指令必须明确。教师要明白基本提问方式是启动对话,打破僵局的根本保证。教给学生基本的提问方式是非常重要。对话是一种活跃课堂气氛的好形式。问答是对话的基础。只有学生掌握了基本提问方式:who,what,when,where,why,how等,学生才能开展讨论、对话等活动。

课堂才能活跃起来。出现交际障碍时,要明白用What do you mean by this? Pardon? Sorry,I didn’t catch it.等日常用语使交流继续下去。这是课堂活跃的重要保证。

四、调整时间分配,多做生生活动

生生活动即Students to students的活动,主要包括pair

work,groupwork,discuion,interview,retelling,brainstorm等。在教学设计中,多考虑生生活动,多安排生生活动。本人以为师生活动主要起示范作用,不宜太多。现代教育强调教育的差异性,要提供给学生多种选择,适应个性发展需求。因此要多组织生生活动。还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同时在学生自主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观察、体验、探究、发挥潜能,培养合作精神。

五、调用一切资源,创设真实情景

上海外国语学校特级教师吴威玲认为:“学生并不因为缺乏语言材料而没有讲外语的积极性。他们刚学了几句话,就开始跃跃欲试了。„„学生这种积极性更进一步说明在起始阶段培养对话能力是完全可能的,而且符合语言教学的规律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同时他还指出“采用情景教学,使学生如身临其境是十分重要的。”目前,因为现在的英语课程基本上都和实际生活接轨,所以,创设一点情景应该是非常容易的事情,学生更容易在比较真实地情境中使用英语。

六、熟练教学材料,做好教学设计

一堂英语课是否活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备课是否充分。要使自己的教学设计合理,教师首先要熟悉教学内容,了解学生实际。教材、备学生。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安排不同的任务、做出不同的评价,做到因材施教,这样才能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不同的学生各有所得,课堂自然活跃。其次要思考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做好时间分配。此所谓备思想、备方法。最后设想活动步骤,活动方式,活动人员以及活动评价。正确的、恰当的评价是维持活跃课堂的重要措施。不正确的和不恰当的评价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会使课堂死水一潭。英语教学设计要关注多元目标。不仅要重视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而且要重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依本人的教学经验,如果备课时考虑了情感态度教育、学习策略教育和文化意识教育,课堂必定活跃。

七、组织课前预备,服务课堂教学

心理学指出“新知识的接受需要一段过渡时间。”所以一堂新授课需要有导入的过程。同理,上课之前教师提前两、三钟进教室,用英语和学生聊聊天,或组织学生唱

一、两首歌曲,或用英语给学生讲故事,或要学生猜一猜与课文相关词语的谜语等,这些都可以使学生及时进入状态,为上课做准备。直接起到了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

八、学乐相互交替,开展趣味教学

尽管初中阶段的学生开始进入青少年期,但他们的注意力维持的时间仍然不长。加之独生子女数量较多,学生心智有儿童化的趋势,所以,在初中英语教学

中,适当组织一些学习游戏,开展趣味竞赛是活跃课堂气氛的重要手段。因此英语教师要不断实践,努力探索学习游戏和趣味竞赛组织方式,积累经验。使学习游戏和趣味竞赛真正起到活跃英语课堂气氛的作用。

九、运用科学手段,开展媒体教学

众所周知,运用多媒体教学能活跃课堂气氛。PowerPoint,authorware,flash等系统制作出来的课件,呈现介面优美,交互方式灵活,能增加教学材料的直观性、提高学习过程的趣味性、弥补课堂场景的局限性。在多媒体教学中,音乐、图片、电影、动画等材料只要用得恰当,就能扩大了课堂教学容量,提高了英语教学效率。

十、控制渐进节率,掌握教学标高

现代教育强调成功的体验对学习的激励作用。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严格控制教学标高。教学内容太难,学生不能接受会使学生散失学习兴趣。教师通常要把握的教学标高是:在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结构的基础上通过探究、讨论、思考能得出新的正确的结论,或通过操练能力能够向前迈进一步。此所谓,跳一跳,够得着。为了启动学生的口语交流活动,老师在课内要经常给学生作示范朗读或让学生听录音,并不断提出明确的要求,帮助学生较快地熟练、记忆表达结构,可以有效的活跃课堂气氛。我们所有的教学活动的安排都要做到先易后难。操练的难度不能有太大的跳跃性。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浓,课堂气氛自然活跃。

只要我们解放思想,开动机器,我们一定能使英语课堂活起来!

2011年3月

第15篇:让库存“活起来”

让库存“活起来”

在我们生产管理过程中,经常会有这样的矛盾:一方面,有一些生产急需的材料设备不能保证正常供应,而另一方面,又有一些物资在仓库里积压着,不能发挥效用。有些仓库物资管理人员,担心库存压缩后,物资供应不上,总想多留些机动物资,做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笔者以为,仓库物资长期积压,既增加了管理难度,又占用了大量的流动资金。在仓储管理上,应当做到有保有压,建立灵活合理的物资储备。

作为仓库管理员,必须要能够摸清家底,对库存情况全面掌握,建立科学的物资使用管理制度,对仓储物资做到日清日结、动态调控,做到用尽可能少的库存周转量,最大限度地保证生产的需要。其次,仓管人员和物资采购人员要多下基层调研,与生产需求对接,要能够对各基层单位的生产任务、消耗定额、实际单耗、用料规律、周转天数等进行具体掌握,按消耗定额编制材料计划,指导生产班组合理用料和储备,根据生产实际需求建立合理的物资储备标准,做到有保有压,既能保证生产,又能压缩库存。对多余积压物资,要采取因材设计、加工改制、修旧利废等办法,尽量利用起来,让仓储物资“活起来”。此外,物资采购人员要善于利用买方市场减少库存占用。对于那些市场供应充足、占用资金较大的物资,可以考虑建立采购联系点,与卖方沟通,做到随用随进、随进随发,最大程度地减少库存和流动资金占用。

第16篇:让作文活起来

文 科

让作文活起来

湖南龙山桶车小学曾元

提起作文,学生就烦恼,教师就头疼。每次在上作文课后让学生习作时,许多学生就找来作文书,这里拼、哪里凑。每次的作文学生都叫苦连天、怨声载道,可最终交上来的作文教师看后也是愁眉紧锁,不知所措。要如可摆脱当前作文教学中的这种困境?让学生的作文活起来,有内容可写?这是许多语文教师面对的一个难题。在这里就我这我几年来得到的一些感受与大家一起交流: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写作兴趣是学生的写作动力之源泉。只有激发出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他们就会感到写作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就会兴致勃勃地投入到写作之中。如:有一次作文是按一定的方位介绍一个地方。我就对学生说:“我有空时很想到各位同学家里做做客,你们欢迎吗?”“欢迎”学生异口同声的答道。“可是我不知道你们的家在什么地方?从学校到你们的家怎么走?今天请你们写下来告诉我。注意一定要把你家的位置、路线写清楚,否则我就找不到你们家,就不能到你家做客了。”学生带着欢迎老师到自己家来的目的进行作文,兴致非常高,都按作文的要求完成了一篇比以往作文质量高的文章。

二、拓展学生的阅读面

阅读,是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作文语句、内容的重要来源。学生通过阅读可以间接地看到许多平时生活中未曾见到过的事物,也可以学到许多未曾学到过的知识,而且还提高了认识、开拓了视野丰富 1

了知识、陶冶了情操,这些都是作文不可缺少的准备。让学生从阅读中积累材料。每读一篇课文,要把文章中写的好的词语、句子和精彩段落摘抄下来,成为自己语言仓库的积累。同时鼓励学生在阅读后勤写读书后的自己感受。这样使阅读和写作能力同时得到了锻炼,收到了相得益彰的效果。如:学完《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我就要求学生写一篇介绍家乡的文章,班上就有好多学生仿照其句式来介绍家乡。达到很好的效果。

三、从生活实践中积累材料

教师对学生的作文不能仅仅极限于作文课上,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实践中积累材料。因为学生的作文内容、欲望和激情都来自实践生活,生活也充实,感受就也深,作文基础也就越扎实。我曾问过班上的学生,为什么怕写作文。他们回答,没有什么内容可写,没有写作文的欲望。这显然是和学生平时对周围的事物不留心、不注意观察,让许多值得写的内容从眼皮底下溜走。要使学生有内容可写,就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接触生活,养成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事物,做一个处处有心的人。从而有所见、有所闻、有所感,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作文素材。如:在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大地震后,各个电视台、报刊等媒体都对此作了大力的宣传报道,学生也知道此时汶川现在很需要大家的帮助。于是我就指导学生把自己真实的感受写出来。许多学生就写道:汶川的人们我想对你说,大地震对你们来说是毁灭性的打击,但是你们表现出的是人性伟大的光辉,真令我们为你们高兴、自豪。我希望你们不要怕,有全国亿万同胞作你们坚强的

后盾。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就一定会战胜困难。因为我们深信阳光总在风雨后。

总之,要让学生作文有内容可写,就要激发他们的习作兴趣,开拓他们的视野,时时留心身边的事。这样就能摆脱学生写作文的困境,教师的烦恼。让作文活起来,让作文与生活结合起来,学生就不再会怕作文,反而会喜欢上作文。

第17篇:让作业活起来

让作业“活”起来

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巩固所学知识,老师们总是习惯于布置一些课堂作业与家庭作业。传统的作业布置往往是让学生背背课文,抄抄生字,做一些练习题等机械重复的作业。长此以往,学生觉得枯燥无味,甚至厌学,不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不到培养,更不利于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的形成。因此,新课程理念下应让学生作业“活”起来。

一、作业设计力求体现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会全身心地投入,才会主动地去完成好某一件事。因此,作业设计应体现趣味性,这也是学生爱学习,能够树立终身学习愿望的基础。如低年级学习生字比较多,需要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来巩固。老师没有必要让学生将学过的生字抄写3遍或5遍,再让家长听写一遍。因为这样学生会很被动,他认为是在给老师完成作业,不但效果不会好,久而久之学生还会对学习失去兴趣。同样要记住这些生字,我们可以换一下方式,如回家跟爸爸妈妈一起做猜字游戏,跟爸爸妈妈比赛看谁记得生字多而快。再如要让学生记住新学的英文单词,可让学生把学过的单词说给爸爸妈妈听,用英语说实物,自制实物加英文单词的卡片。爸爸妈妈不会英语,可让学生当老师,体验一下当老师的滋味,同时体验成功的感觉。这种游戏的方式适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不但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而且在家庭中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作业设计力求体现开放性。

作业设计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喜欢的作业,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多样化,让学生有所选择,让学生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作业。如学习了《做什么事最快乐》一文,老师设计了这样的作业:

1、你来当小小播音员,把课文用最美的声音读给你喜欢的人听。

2、你来当小画家,把你知道的课本中没有讲到的小动物为人们做事的情景画下来,给老师同学看,比比看谁的画艺最高。

3、你来当文明小使者,把快乐送给人们--帮别人做一件好事,试试心情是怎样的。

4、你来当小作家,你一定行!把你知道的课本中没有讲到的为人们做事的小动物仿照课文写一篇文章,给老师同学看,比比看谁写得最有趣,不会写的字可用拼音代替。这些开放性、实践性作业,

1 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喜闻乐见,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既能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又能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三、作业设计力求体现实践性。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他们从“这也不许动,那也不许动”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国际学习科学研究领域有句名言: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更能学得好。课外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自由活动的空间,是学生动手实践的最佳场所。 如:学习了口语交际《打电话》,为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可让学生回家练习给自己的亲人、同学、朋友打电话,再回学校交流自己是怎样打电话的。再如:学习了《认识钟表》一节,可让学生回家记下自己起床、刷牙、吃早餐、上学校、中午放学、晚上睡觉的时间,自己看时间,同时让家长监督对错。再如:学习了计算长方形的面积,老师大可不必让学生做大量的计算练习,进行纸上谈兵,让学生回家计算自己的小床、写字台、房间的门、房间地面;计算家庭居住面积,看售房公司有没有给自家算错面积等。这样的作业把数学知识溶入生活中,学生喜欢,不但学生所学知识得到巩固,也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作业设计力求体现自主性。

学生作业一味的按老师的设计去做,一方面学生对此会失去新意,另一方面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应该给学生一定的自主权,让学生尝试着自己设计作业,设计自己喜欢的作业。学生自己设计作业,一方面人格上得到了尊重,另一方面他自己的劳动成果会倍加珍惜,用心去完成。同时,学生设计作业的过程也是学生主动思考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再说,全班学生每人设计一个作业,这次作业一定是百花齐放。如果将这些作业再进行交流,那学生得到的将是什么呢?不言而喻。如学习了课文《夕阳真美》,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作业:通过学习我们体会到了夕阳非常美,这么美丽的景色你想不想跟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起分享呢?学生的回答是肯定的。老师接着说你想用什么方法?有的说:“让爸爸妈妈闭上眼睛,我读给他们听,让他们体会夕阳的美。”也有的说:“爸爸妈妈工作忙没时间亲自去看夕阳,我想拿起照相机把夕 2 阳的美景摄下来,给他们看。”还有的说:“我想找个时间跟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起看夕阳,然后把看到的景象写下来。”还有要跟小伙伴一起拿起画板画夕阳的等等,学生设计了好多作业。老师说:“好,那同学们就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吧,一周之后我们来一次作业展览,看谁的作业最棒!”试想这样的作业学生得到的又是什么呢?

五、作业设计力求体现探究性。

简单重复的作业,是在浪费学生的时间,只能让学生厌烦。作业设计还应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如:学习了《海底世界》一课,学生对此很感兴趣,可借此契机让学生继续查找海洋的秘密,写一篇关于海底世界的研究报告。可以到图书室里去查资料,也可以到网上查找,这样可以培养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再如学习了课文《两小儿辩日》,好多学生对两小儿提出的问题不能解答,或者能简单的解答也说不出道理。连孔子都不能回答的问题学生很感兴趣。这时设计作业:查资料研究太阳离地球的远近情况,看谁查到的资料最有说服力。 这样设计作业学生的探究欲望得到激发,同时培养了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总之,在课程改革的今天,老师设计作业应打破以往抄抄写写的老路子,多设计一些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创新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培养的作业,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18篇: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点燃学生的求知欲望

梧州市藤县朝阳小学

梁杰兰

[内容摘要]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是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阵地,老师采用多种有效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课堂

激活

气氛

[正文]在有些课堂教学中,常显现出许多弊端,如漠视学生的能动意识,不为学生创设活动时空条件等。这些显然与《课标》所提倡理念、精神相违背。课堂的中心目标是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因此而言,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天地。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我认为先决条件应该是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活”起来,即不呆板,不被动,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那怎样才能是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呢?下面就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点燃学生的求知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如在教学《群鸟学艺》一课时,我先在课前精心地制作了各种鸟的图片,在导入新课时,我采用了故事导入法,告诉学生今天老师给他们带来了一群可爱的鸟朋友,然后出示鸟的图片,把它们贴在黑板上,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被激起。在此基础上,揭示课题。这样的教学学生就会容易入情入境,展开想像,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在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放西沙群岛美丽的图片,有五光十色的海水,各式各样的珊瑚,海参,大龙虾,成群结队的鱼,有趣的海龟,栖息在茂密的树林中的各式各样的鸟,配以悠扬的古铮音乐,让学生在视觉、听觉上都有美的感受。把学生带进一个如诗如画的境地。然后,我问学生:“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你们想去看看吗?”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乘飞机去看一看,好不好?“ 在美丽的风光图片和柔和的音乐声中,学生很快进入课文的学习中。

二、依托文本,拓展教学空间,激活课堂。

教师要研究教材的编写思路,明确教学目标 ,围绕教材想点子、做文章。每课的教学目标 应不求全而求精,集中一点打攻坚战。对不同的文体应依据其不同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程序;对篇幅长短不一的文章,可运用长文短教、短文长教的方法。一句话,要始终抓住文本,灵活运用教材。

(一)以文本为中心,学会揣摩语言,体会语言的魅力。

文学作品是通过语言这一媒介来实现其审美功能的。阅读教学也同样应当从语言切入,进而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因此,对作品语言的揣摩,应当是语文教学首先关注的问题。

如《伟大的悲剧》是一篇极具抒情色彩、内涵丰富的文章,但对于文中“悲”之所在,不能只停留在贴标签似的分析上,而应引导学生沉浸到文本中去,找出作品中人物一一离去时最悲痛的描述,通过反复诵读,体会人物语言的特色,进而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人物丰富的情感。

(二)以文本为基础,寻找作品中意义的空白点,拓展想像空间。

教学中,教师在深入理解作品的基础上,应努力寻找作品中意义的空白点,不断拓展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想像空间,培养他们的想像能力。接受美学认为,作品的意义不确定性和意义的空白点,能促使读者去寻找作品的主旨,从而赋予读者参与作品再创作的权利。引发思考,激起联想,是文学欣赏得以有效进行的重要条件,而对作品中意义的空白点的发现,正是达到此目的的有效途径。文学作品中意义的空白点,大到故事情节的推进、人物命运的发展,小到人物对话的神情、细节产生的缘由等。

如欣赏小说,要善于抓住情节的多元发展态势,通过猜测、构想来丰富作品的内涵,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最后一课》的故事是在高潮中戛然而止的,人物命运的未来发展有着许许多多的不确定性,可充分利用这些空白点,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三、以读为本,产生情感共鸣。

语文课要“以读为本”,让学生多读、读好。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读,不读熟不开讲;要切准可读处让学生读出感情;要精心选择读的形式和方法,齐读、个别读、分角色读、引读等应根据读的内容和时机灵活运用,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极兴奋的读书状态。以读为主的课堂教学结构要求教师将主要精力放在指导学生读书上。

例如《丰碑》这篇课文,语言描述十分生动逼真,情感丰富,读了催人泪下。教学时,可以采用以读为主的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初读知大意,理思路。让学生反复读课文,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感受,理清文章的思路,建立起对课文的初步印象。

2、细读品词句,动情感。在初读的基础上,让学生细细品味这些句子。这样,学生就会受到感染熏陶,情感得到升华,军需处长舍身为革命的高大形象也就深深地印在学生的心中。

3、在初读、细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让学生经历一个“自由读——学读——练读¬——美读”的提高过程。学生自然进入作者和课文的情感世界,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从中体会到军需处长为他人,为革命的胜利,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精神境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着力营造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的思维在其间纵横千里,任意驰骋。

四、激发欲望,提供讨论机会

为了让学生以课堂主人的形象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满足学生参与教学的欲望,教师要多提供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而组织课堂讨论,能最大限度地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表见解的机会,真正使学生动起来。因此,将“课堂讨论”有机地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很有必要。在语文课中,我们应提倡“咬文嚼字、议论纷纷”,特别是重点词、句,含义深刻的句段,更应让学生从书中找到根据,各抒己见,标新立异。

例如《草原》这篇课文,描写了内蒙古草原的美丽景色及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客人的情景。在教学时,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讨论的时候,大家把自己的见解说一说,互相交流,互相启发,阅读的收获就更大了。让学生在议论品评活动中自己去尝试语言,鉴别语言,理解语言和学会运用语言。对于学生的见解,无论是否正确,是否完整,只要在思考,只要敢说,就应表扬、鼓励,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尝到成功的乐趣。

五、精心设计,优化课堂练习。

我们要改变以往上课只是老师讲、学生听,练习常常被搁至课尾、拖至课外,加重学生负担的做法。要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优化课堂练习设计。如在教完《赤壁之战》一课时可以设计练习:

1、东吴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用上“虽然„„但是„„,不但„„而且„„最后”回答)

2、用书中人物身份讲故事,看谁是故事大王?”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六、走出课堂,拓宽学习内容。

课堂教学是语文学习的主渠道,但我们也要充分运用课外的学习资源,适时适量地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让他们在广阔的天地里学习语文,增长才干,学会做人。例如:我在教《宇宙生命之谜》这一课时,结合本课的教学内容及要求,充分利用学校多媒体设备,组织学生上网去查阅有关天文知识,让学生通过上网了解自己感兴趣内容,和解决课文中的疑惑。再让学生在班上把上网后所学到的知识进行汇报,各小组互相交流讨论。学生不但掌握了课文的内容,同时也大大激发对天文知识的浓厚兴趣,课外我还让学生组织一个天文兴趣小组,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再上网或到图书室借阅课外书及观测天体,进一步让学生去认识、探索宇宙的奥秘。这样,既使学生学到了课本上根本学不到的知识,也让学生开阔了视野,拓宽了语文学习的内容。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只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其参与学习、自主学习,就能使其得到主动、全面、和谐的发展,以期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最终目的,确实把学生变为学习的主人,在自主、合作、探索中得到真正的发展,获得真实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师大版转

2、文涛《论有效的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12

3、《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材》2010年

4、《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策略与方法》

5、《小学教学参考》2011第四期

第19篇:让课堂活起来

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自毕业到现在,我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已十年有余,多年的语文课堂教学,我深深感到:学生才是语文学习的真正主人。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们不仅要适应现在社会,要适应现在学生,那么在教学时就应彻底改变过去的“一言堂”和枯燥无味的课堂,使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充满生机,我平时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一、让学生乐于学习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用直观演示、巧设悬念等方法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教学气氛,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这篇课文,开课后我便让学生质疑,提出了 “遇难者打了哪三个电话?最让人感动的是哪一个电话?为什么?”这样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很快把学生吸引到了课堂。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使语文课堂教学变得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二、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

传统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互动。现在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可以互动的课堂。在课堂中,我经常会这样问学生:“如果你是某某(课文中的人物),你会怎样说,怎样做?”引导学生去想象,和课文中的人物对话,“以文会友”,充当其中的角色,去体验、去感受。我们还应该做孩子的朋友,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热情的手,不再那样高高在上,不容侵犯。实现与学生的沟通,和学生一起学习体验!积极地给学生创造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使孩子们学会人与人的交往,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让孩子在展示中学习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课堂上,千万别让你的“告诉”扼杀了属于孩子的一切!让他们去体验,去探索,去感悟,去尽情地展示自己。小组合作学习展示交流环节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的广阔舞台,对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都将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只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课堂活起来,确实把学生变为学习的主人,在自主合作、探究展示中得到真正的发展,获得真实的能力。

第20篇:让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错误资源”活起来

让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错误资源”活起来

课堂是学生出错的地方,错误伴随着学生的成长,对于学生数学学习中的错误,教师要挖掘其内在的“闪光点”,有效利用这一资源。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利用错误资源进行教学逐渐成为一种趋势,无论是来自学生的错误,还是来自教师的错误,都是不可忽视的教学资源。教师要善于发现、认真分析,并对不同类型的错误区别对待,有效开展课堂教学。

一、捕捉合理性错误,促进课堂有效生成

典型错误往往反映了多数学生在某一知识点上的认识偏差,它对整个课堂效果的体现及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和学习效率的提高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当注重从众多错误信息中抓住典型,针对典型错误,重点进行教学,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有效建构新知识,推动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

【案例一】这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圆的认识》中的一个教学片段。

教师在介绍了圆的相关特点和知识后,引导学生用圆规画圆。

师:请同学们试一试在自己的练习纸上画圆。(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在巡视过程中,教师发现有许多学生画得不规范,接着,教师选择了几幅典型的作品放在屏幕上让学生观察。(选择的作品有:起点和终点不在同一位置上;把圆画成鸡蛋状;将弧线画得时隐时现,时粗时细等。)看到这些不知名的作品,学生哄堂大笑。

师:你们笑什么?

生(齐):这些都不是圆形,画错了!

师:同学们,不要笑,课堂是你们可以出错的地方。老师希望大家能一起讨论,分析错误的原因。如果大家都懂,还要我这个老师干什么?

(教室里稍稍安静,不一会儿又炸开了锅,学生你一言我一语,争先发言。)

生1:圆心没有固定好,所以画出来不像圆。

生2:画圆时圆规两脚距离发生了变化。

生3:用力不均。

生4:圆规使用的方法不正确。

……

师:那画圆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怎样才能画一个规范的圆呢?谁来完整地说一说。

(学生情绪高涨,思维活跃,不一会儿就总结概括出画圆的方法。)

教师随即用学生总结的方法在黑板上画了一个标准的圆。

师:请同学们再画一个吧!

(第二次画圆没有一个学生出错。)

师:感谢刚才那几位同学的错误,给我们带来了热烈的交流。

在本案例中,教师首先通过观察发现了学生在画圆的操作中存在许多错误,面对这些错误,教师既没有笼统概括,直接总结方法,又没有一个都不放过,逐一进行讲解,而是在巡查过程中抓取学生出现的典型错误加以呈现。在处理这些典型错误时,教师给学生创造了自主探索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在反思中加深对新知识的认识,让学生在学习中互补,提出改进策略,使整个课堂及学生的思维都更活跃。

二、正视错误,树立正确的“错误观”

从对小学教师和学生看待错误的态度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小学教师和学生对错误的认识都存在着一定的偏差,他们或多或少地害怕或是逃避错误。事实上,在学习中出错,是学习者的权利,是学生的权利,更是小学生的权利。教师、成人在学习中尚且出错,那么对于认知发展水平还比较低的小学生来说,在学习中出错就更是正常现象了。此外,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背景、家庭环境、特定的生活与社会文化氛围,这导致了不同学生有着不同的经历、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发展潜能。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是永远存在的,在学习数学方面的差异往往更明显,因而在学习数学时学生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

作为老师,面对学生的错误,我们不是简单否定或大加指责,而是宽容错误、循循善诱。在引导学生集体思错、纠错的过程中,既让出错的学生认识并改正了自己的错误,又充分保护了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全体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都得到了照顾,这样的课堂教学又是另一番滋味。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典型错误资源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在教学中时刻关注学生学习的状况,分析学生出现的错误,在众多错误中抓住典型,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才能使典型错误资源的价值最大化。此外,在处理典型错误时,还要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如果教师先入为主,直接校正,就会让学生失去了集体纠错,感知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的机会。我们要让这些典型错误在学生中产生,在学生中消失,让学生的真知灼见在纠错的过程中绽放,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反思错误,让错误成为历史

利用“错误资源”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错误不再重现,但现实中,错误的改正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不断反复的过程。要真正让错误成为历史,不仅需要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而且需要学生学会主动反思自己的错误。

课堂中的纠错毕竟是暂时的,学生对错误的反思不仅要体现在课堂中,还要体现在学习的每时每刻。这就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学会关注错误,收集自己平时在课堂中、作业中、练习中的一些易犯的、常犯的错误,易混淆的知识点,等等,将它们进行归类整理,在错题的旁边标注出错的原因、正确的方法等相关信息,建立自己的“错题集”,让错误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资源。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因此教师还要提醒学生时常翻阅“错题集”,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明确错误产生的原因,以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而且能帮助学生从对错误的多次反思中,提高自己对错误的判断能力,尽可能做到少出错,甚至不出错。此外,教师还要定期对学生的“错题集”进行检查,了解学生学习的状况,并结合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搜集整理一系列典型错误,形成“集体错题集”,在此基础上指导和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错误”伴随教学的始终,是无法避免的,而“错误”给教学带来的机遇,每个教师都能碰到,明智的处理方法可以让“错误”发挥非常重要的价值。因此,教师不必整天为学生的出错而苦恼,为防错、纠错费尽心机。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心得体会.doc》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心得体会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