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雪教学课件

2021-02-04 来源:教学课件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江雪古诗词课件

柳宗元的《江雪》是语文课本中重要的古诗,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江雪古诗词课件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

江雪古诗词课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诗文,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理解重点词句,理解全诗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古诗。

5、继续练习把诗句补充完整。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指导孩子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理解古诗意思。培养孩子的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

一、观看电脑画面,初步感受画面的意境。(让孩子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感受)揭示课题:教师板书课题《江雪》

二、学习

1、教师伴着音乐范读古诗,请孩子进行评价。

2、孩子自学

用投影列出学习的步骤:

(1)借助汉语拼音读古诗。

(2)借助工具书,查一查不认识的字,理解意思。

(3)提出不懂的问题。(把问题在书中标写出来)

教师深入到孩子中间,回答疑难,解决问题。

3、相互交流学习情况

(1)让孩子出示生字卡片: 绝 径 踪 孤 舟 翁 钓

(2)指名让孩子读生字,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

(3)结合孩子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

舟:第一笔是撇,第三笔是横折钩。

翁:部首是“羽”字底,第五笔是横折钩。

孤:这是左右结构的字,右边是“瓜”不是“爪”。

径:注意与“经”字的区分。

钓:注意与“钩”字的区分。

动手书空写一写。(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

(4)孩子结合课外资料介绍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后世称他为“柳河东”,他是中唐时期进步的思想家和政治改革家,也是著名的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5)理解字意

(结合孩子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孩子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用投影罗列出来)

绝:尽。

径:小路。

踪:脚印,踪迹。

孤:孤独,孤单。

舟:小船。

翁:指老头。

寒:寒冷。

蓑笠:身披蓑衣,头戴斗笠。

(6)结合注释和投影中的解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让孩子自己练习说说意思,教师及时进行帮助指导)

千山鸟飞绝,千山万岭鸟儿已经飞绝,

万径人踪灭。条条小路不见一个行人。

孤舟蓑笠翁,只有一叶小舟,上面坐着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人。

独钓寒江雪。迎着风雪,在独自垂钓。

让孩子自己练习说说全诗的意思。(先自己说一说,遇到问题主动与同学交换意见,或者向教师请教。)

(7)让孩子说说全诗的意思,其他同学进行评价。(鼓励孩子开展相互间的评价,及时补充,形成生生互动的氛围)。

4、指导朗读

(1)结合电脑欣赏当时的意境,听配乐朗读。(听后让孩子谈谈自己的体会。)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朗读提示:结合孩子的发言教师小结:应用那种不怕困难,敢于同困难做斗争的语气读)

(2)与小组成员一起进行练习,相互评议,推选一名同学参加班级展示。

(3)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参加竞赛,而后评议出最佳选手。

(4)全体同学伴着音乐进行朗读。

三、练习巩固

1、练习按照田字格书写汉字。

孤:左窄右宽 。

踪:左窄右宽, 高低一样,最后一笔写成点。

舟:第五笔横要长一些。

径:左窄右宽。

翁:上下结构,上短下长,上下宽窄一样。

“绝、钓”两个字让孩子自己说说应注意的问题。

2、填写诗句

千山( )( )( ),

万径( )( )( )。

( )( )蓑笠翁,

( )( )( )( )( )。

3、背诵古诗(自己先练习,而后汇报)

四、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五、布置作业

1、在生字本上抄写难字。

2、找一找柳宗元的诗,读一读。

附:板书设计:

5 江雪(柳宗元)

难字:舟:第一笔是(撇),第三笔是(横折钩)。

翁:部首是(“羽”字底)。

孤:右边是“瓜”不是“爪”。

径:与“经”字的区分。

钓:与“钩”字的区分。

推荐第2篇:古诗江雪课件

学好古诗对于学习中华文化有很大帮助。下面小编带来的是古诗江雪课件,希望对你有帮助。

活动目标

1、首先初步学会朗诵古诗,理解古诗的意境。

2、不断通过各种不同方法的学习,激发幼儿学习古诗的兴趣。

活动准备

教学准备:三角形、圆形、长条形各一个,多媒体。

幼儿园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组织教学

二、基本部分

1、猜拼图

老师出示一个三角形提问:“小朋友这是什么?”

出示一个圆形提问:这是什么呢?

老师把它们拼成一幅图猜一猜象什么?(用三角形、圆形、长条形拼成一个人在钓鱼的图片)

老师看了这幅图就想起了唐代大师柳宗元写的一首《江雪》你们想听吗?

2,出示图片,讲述冬天的山,雪花的形状。

3、老师有表情的朗诵古诗《江雪》

4、关于这首古诗还有一幅美丽的画呢,我们一起来看。(出示:江雪的图片)

(1)你看见了什么?这幅画上是什么季节?冬天会怎么样?山上都是雪,小鸟怎样了?(千山鸟飞绝)

(2)路上也没有行人,天气寒冷人们怎样了?(万径人踪灭)

(3)江面上有什么?船上有谁呢?他穿着什么?带着什么呢?(孤舟蓑笠翁)

(4)他在干什么?(独钓寒江雪)

4、我们一起来看这首古诗(多媒体出示古诗)

(1)小朋友,请你找一找在这首古诗中你认识哪个字宝宝?

(2)幼儿跟老师朗诵古诗2—3遍。(不同的方法朗诵)

(3)我们听着音乐来读一读这首古诗。

三、结束部分

1、幼儿操作:画出这首古诗中你认识的字宝宝,画出来给后面的老师读一读,你读的对不对,然后朗诵给老师听,你会得到一颗星星。

2、总结

老师:小朋友们今天学习了什么?

可以把学会的古诗朗诵给爸爸、妈妈听么?

出示打印稿件:

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推荐第3篇:大班古诗江雪课件

《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一首山水诗,描述了一幅江乡雪景图。下面是关于大班古诗江雪课件的内容,欢迎阅读!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会朗诵古诗,理解古诗意境。

2、让幼儿感受冬天的寒冷。

3、通过各种不同方法,激发幼儿学习古诗的兴趣。

重难点分析:学会朗诵古诗。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古诗意境。

活动准备:

图片四张(春晓图片)、古诗视频、古诗意境视频、废旧白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

1、师生打招呼、课前律动(手指游戏)

2、用玩偶企鹅宝宝引入话题。从寒冷的南极请来了企鹅宝宝,它今天给大班的宝宝们带来了古诗《江雪》。请宝宝们把小耳朵竖起来认真听听,因为这首古诗是一幅美丽的图画。听完之后,请宝宝们说一说是黑板上的那一幅图片(四首古诗意境图画)

二、基本环节

1、老师有表情的朗诵古诗两遍

2、让小朋友们说一说,黑板上的那一幅图画是描述这首古诗的,为什么?

3、老师再次朗诵古诗,请宝宝们边听边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A.冬天的早上你睡的香吗?有不想起床的感觉吗?为什么?

B.谈谈冬季与夏季有什么不同?

C.早上爸爸妈妈叫你起床的时候,你会边起床边想什么呢?

4.根据图画讨论图画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古诗意思(师生共同欣赏、播放古诗意境视频)

A.这幅画描述的是什么季节?你们看见了什么?(千山鸟飞绝)

B.路上有没有行人?猜猜路上为什么没有人?(万径人踪灭)

C.江面上有什么?船上有谁?他穿着什么,头戴什么?(孤舟蓑笠翁)

D.老爷爷在干什么?(独钓寒江雪)

5、共同欣赏视频(幼儿跟读)

三、结束环节

玩撕纸(雪花)的游戏

四、延伸环节

1、把古诗朗诵给爸爸妈妈听

2、让爸爸妈妈教画雪花和雪娃娃。

推荐第4篇:江雪教学设计

《江 雪 》教案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学习诗文,理解诗句,熟读古诗。

2、抓住诗中“千”“万”“孤”“ 独”等关键字词,体会古诗意境及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诗文,初步了解古诗的语言特色。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诗中字词的意思。 教学难点:体会诗的意境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读诗想画面,入境悟情感。

教学思路:联系旧知,读出诗中之画 —— 抓住文眼,读出“千万孤独” —— 意境探寻,体会独钓的孤傲 —— 拓展延伸,学习《题秋江独钓图》 教学过程:

一、联系旧知,读出诗中之画

1、出示《峨眉山月歌》《望洞庭》两诗中的插图。

俗话说:“景随情至,情由景生。”看到眼前的美景,你会不由自主的吟诵什么诗呢?

2、《望洞庭》是谁写的?(刘禹锡)

有这样一位诗人,他与刘禹锡同年中进士,一起参加永贞革新,又一起被贬。他一生坎坷,年仅四十七岁就与世长辞了。他留下来的诗歌仅一百多首,但历来评价很高。就如苏轼所说,兼有简洁、靖深、温丽、含蓄之长,在自然、朴实的语言中蕴含了幽远的情思。

知道他是谁吗?(生答:柳宗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被贬永州后写下的一首诗(板书课题)《江雪》。指导读课题。

4、出示古诗。画中有诗,诗中也有画,你能从这首诗中读到怎样的画面? (1)同学们先读一读古诗,想一想怎样读得更好;不会读的试着把它读正确。 (2)指名读。正音。(3)齐读古诗,正确流利。

(4)这首诗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描绘了哪些景物呢?默读课文,自由练说。 (5)指名说,师点拨。相机理解“千山”“万径”的意思,了解夸张是古诗常用的一种方法。出示课件理解“蓑笠翁”:你看,他身上穿着的是——蓑,头上戴着的是——笠,整个词的意思就是——一个头戴斗笠、身穿蓑衣的老翁。

(6)(出示:寒江钓雪图)生口述画面内容,意译全诗(语言训练)。

二、抓住文眼,读出“千万孤独”

1、同学们,千山万径,一片雪白;飞鸟绝迹,人踪湮没。在这样空旷而又凄凉的背景之下,却有一位渔翁,独自一人,默默垂钓。此时,你能感受到渔翁的心情吗?(孤独、寂寞)你是从哪体会到的?

(1)“绝”和“灭”:所有的山,所有的路都被白雪覆盖了,没有飞鸟,没有行人,没有声音,除了渔翁,再也没有别的生命!

(2)如果没有“绝”和“灭”这两个字,会是一幅怎样的景象?——热闹、繁华,生机勃勃,可是诗人笔锋一转,“绝”、“灭”两个字,使这一切刹那间无影无踪,变得如此荒凉。

(3)这么寒冷的天气,鸟儿无处觅食,躲在巢中避寒;这么寒冷的天气,人们无法劳作,呆在家中取暖。

(4)把四句诗当中的第一个字连起来读读看,你们有没有新的发现?——千万孤独,渔翁可不是一般的孤独,是“千万孤独”啊!

2、谁能把渔翁的孤独寂寞读出来。(朗读指导)

三、意境探寻,体会独钓的孤傲

1、同学们,学到这,大家对渔翁有什么想法,有什么问题要提吗?(鼓励学生提问,古人说得好: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指名质疑:如:这么冷的天,那个老翁为什么还在江上钓鱼?难道他不怕冷吗?„„

2、请大家大胆地设想一下原因,也可以与同桌讨论一下。

师板书学生猜想的原因,如捕鱼为生、独享清静、排解忧伤、喜爱钓鱼等。

3、看来大家的理解都不相同。那么,究竟哪一种比较吻合作者的心境呢?

刚才有同学说了解诗人的生平和时代背景对理解古诗是很有用的。还记得老师上课时的介绍吗?让我们看一看柳宗元的简介。

课件出示柳宗元生平简介:柳宗元21岁中进士,当时国家政治腐败黑暗,柳宗元和几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立志改革腐败的政治,救国救民于水深火热之中,却遭到皇帝和权臣的反对迫害,被贬到永州,当时的永州非常偏远,极度贫穷,柳宗元无职无权,无能为力。他想到自己报国的崇高理想不能实现而又无人理解,心里非常难过,非常悲愤。《江雪》这首诗,就是在这个时候、这种情况下写的。

4、现在你比较赞同哪一种理解?或者有什么新的看法。

5、小结:这首诗是他当时所处的寒冷凄凉的环境的真实写照,是他孤独寂寞的心情的自然流露,是他身处逆境而顽强不屈的精神的再现。

6、指导朗读

2 课件展示动画与音乐。画外音:此时,群山覆盖着白雪,江面飘洒着雪花,蓑笠翁好像也成了白雪世界里的一座雕塑。雪花一朵一朵,轻轻地飘下来,好像怕惊扰了这位钓鱼的老翁。

你看,他形单影只,是多么的孤独寂寞。

指名读。 你看,他沉默不语,似乎满腔悲愤无处诉说。再指名读。 你看,他目光前视,仿佛有一股不屈的傲气。能背出来吗?

全体起立,咱们齐背古诗,再次感受诗人柳宗元面对重重困难而顽强不屈的精神。

四、拓展延伸,学习《题秋江独钓图》

1、清朝王士祯也写了一首关于江上独钓的古诗。这首诗又给我们勾画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呢?希望你运用上一首诗学到的办法,自己来学懂这首诗。如果有什么需要老师帮助的,可以提出来。

题秋江独钓图 [清] 王士祯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壶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根据学生要求提供王士祯的生平简介。

3、我相信每一个同学心中都有一幅图。谁来用语言为大家勾画这一幅《秋江独钓图》?

4、老师课件出示简图。这符合你心中的那一幅图吗?

小结:看来每一个的理解不同,心中画出的图景也不同,所以想象也是体会诗意的一种好办法。

5、那么,这一首诗与《江雪》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我们四人小组来研究一下,看看一共可以列出多少条。讨论以后,请小组派代表发言。

学生代表(相同点:都在江上;都是一个人;都是一个披蓑戴笠的老翁;都在钓鱼。不同点:一个是江雪独钓,一个是秋江独钓。)

地点相同、人物相同、事件也相同,但是时间不一样。还有补充吗?(一个是“天寒地冻”,一个是“秋意正浓”,心情更不一样,一个是苦闷的,一个怡然自得的。)

小结:这两首诗虽然描写的都是在钓鱼的景象,但是心境不同:一个是借钓鱼表现高傲的骨气;一个是借钓鱼欣赏优美的秋景,这真是各有所得。

6、学生带着不同的感受读自己喜爱的诗。

7、我国古代描写钓鱼的诗词还有很多。你们看,老师从网上下载了那么多的资料。这些诗人,除了钓鱼,还收获了一些什么样的心情呢?请同学们到他们的诗中去寻找答案。 环境——寒冷凄凉

心情——孤独寂寞

精神——顽强不屈

3 教学反思:

教学这首诗时,我把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中画面作为教学的重点。由于学生对诗人在特定经历下的思想情感难以理解,所以我把体会诗人情感,感悟诗的意境作为教学难点。教学中,我让学生联系旧知,读出诗中之画,再抓住文眼,读出“千万孤独” ,接着探寻意境,体会独钓的孤傲,最后拓展延伸,学习《题秋江独钓图》。一步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课堂上,我努力做到两点:

1、读出画面,读出情感。“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自古以来,诗画本为一家,许多优秀诗词其实就是一幅幅秀美的图画。一首古诗,寥寥数十字,诗人就会描绘出一种意境,或借事或借物抒发自己的情怀。所以我先让学生根据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再把想象到的画面描述出来,既理解了诗意,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对诗意理解得更深刻,同时又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有助于欣赏诗的优美意境,为进一步理解和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打下基础。接着,我引导学生反复吟诵,读出诗的画面美、意境美。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我通过抓关键字、感情朗读等方法,想方设法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活”起来,使渔翁孤舟独钓的形象深深地扎根在学生的脑海中。

2、了解背景,情感共鸣。教学《江雪》如果仅仅让学生理解渔翁孤独寂寞,这样的教学是不到位的,所以,引导学生与作者展开心灵的对话,体会作者一腔的愤懑苦闷,郁结在胸,以这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行动来发泄他对朝政的不满,来表露他愤世恨时且又不愿同流合污、孤独、高傲的感情,从而获得与作者情感的共鸣,也是本课教学的内容。然而,由于写作背景复杂,又由于小学生的知识、阅历、个性等方面的不足,其中的感情,学生很难一下子领悟出来。这时我不失时机地出示作者的有关资料,让学生搞清楚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无疑于“推波助澜”,能激起学生的心灵震荡。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悟《江雪》中的渔翁形象,我又带领学生拓展阅读了另一首诗《题秋江独钓图》。通过一首古诗带学其它古诗,让学生通过对两首诗的辨析对比,进一步地重新感悟渔翁,让渔翁的形象更加饱满。同时让学生体会到诗人的心境不同,所以表达的情感也不一样。这样教学不仅由课内到课外,帮助学生积累了知识,丰富了情感,而且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古诗产生兴趣。

推荐第5篇:江雪教学反思

《江雪》课堂教学反思

水城县钟山小学:张娟

这次我参加水城县“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教育途径“的主题研讨教学,执教的是西师版二年级上册的《江雪》。《江雪》是柳宗元被贬永州后的作品,历来为人们所称诵。作者用极其洗炼的文笔,勾勒出一位渔翁在白雪茫茫的寒江上独钓的情景,艺术地概括了当时他所处的政治环境的险恶,表现了他毫无畏惧、不向黑暗势力屈服的坚强意志和不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

根据《新课标》对小学古诗文的教学要求,结合本次的主题研讨,在教学这首诗时,我把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意境深远的画面作为教学的重点。由于诗人所处的年代距离现在十分久远,学生对诗歌难以理解,所以我把感悟诗的意境作为教学难点。教学中,我按照古诗文常用的 “初读指导,读通诗句——根据平长仄短的方式反复朗诵,想象画面——结合古诗吟诵,感悟诗情——总结古诗的学习方法,迁移学习” 教学方法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落实本次研讨主题。

在课堂实施过程中,我努力做到:

1、注重朗读指导。古诗是高度浓缩的语言,寥寥数语便蕴含无尽之义,同时它又追求声律,具有节奏感与音律美。俗话说,三分诗七分吟,“非吟不足以入其境,得其趣,品其味”。可见诵读在古诗学习中的独特效用。课开始时,我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读准字音,读通、读顺诗句;接着,我指导学生给古诗标出平仄,根据平长仄短的规律反复诵读,边读边想画面,理解诗意,感受诗的意境美;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我通过抓关键字绝和灭的有无来让学生进行想象、感受一动一静,热闹与冷清的对比,让诗中的画面和在学生脑中“活”起来,使渔翁孤舟独钓的形象深深地扎根在学生的脑海中;最后顺理成章地由读到吟来加深学生的印象。

2、想象画面入境。“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自古以来,诗画本为一家,许多优秀诗词其实就是一幅幅秀美的图画。一首古诗,寥寥数十字,诗人就会描绘出一种意境,或借事或借物抒发自己的情怀。如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传统的逐字逐句牵引,而后串诗意的串讲式的教学模式,学生恐怕很难体会诗的韵味,领会诗的意境。所以我采用边读边想画面的方法,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学生根据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再把想象到的画面描述出来,其实就是在解释诗句,但是对学生来说,比单单解释诗句心理上要容易得多。而且还能把学生引入诗的情境,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对诗意理解得更深刻,同时又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有助于欣赏诗的优美意境,为进一步理解和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打下基础。

3、同一方法拓展。学完《江雪》,在引导学生掌握好本次学习古诗的方法,进一步内化、吸收的基础上,总结完古诗的学习方法后,我又带领学生拓展阅读了另一首诗《悯农》。通过一首古诗带学其它古诗,让学生能熟练地掌握好这种学习方法,便于以后的课外阅读的提升。我想,孩子们课外去读《鹿柴》《夜宿山寺》等无言古诗时,一定能运用上本次的学习方法。这样教学不仅由课内到课外,帮助学生积累了知识,丰富了情感,而且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古诗产生兴趣。

但由于教学经验不足,准备不充分,对学情估计不足,没有把握好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在教学中也出现了很多失误。如:对学生的关注不够,个别的学生出现没有读准音时,不能及时的进行纠正。语言比较成人化,不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于是,该有的趣味不见了,该有的美感消失了,该有的灵感堵塞了;在想象画面时,使用过多的图片来代替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的想象力受到限制,学生无法感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深远意境。

尽管有很多失误,但通过这样一次教学研讨,我的收获还是不少的,起码更清楚地明白了自己的不足,更清楚自己以后的努力方向!

推荐第6篇:《江雪》教学设计

《江雪》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1、三个层面,由表及里,层层推进;

2、挖掘古诗内涵,透视古诗人文。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熟读古诗;

2、体会古诗意境及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初步了解古诗的语言特色。教学过程:

一 熟读成诵

1、昨天,我们在深秋的枫林里一起目睹了红艳似火的霜叶,一同聆听了孤苏城外的夜半钟声。今天,就让我们和唐代诗人柳宗元一起走进——江雪,去感受——江雪,去欣赏——江雪。

2出示古诗,读准古诗

(1)全诗只有寥寥20个字。请大家自由读几遍,读正确,读通顺了,还要注意词句内部的停顿,掌握好古诗的节奏。要有轻重缓急,高低起伏的变化。

指名读,注意古诗的节奏。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教师随机点评,特别是结尾处的节奏,要放慢。

(2)同学们,读古诗,我们不但要把它读正确,读得有节奏,而且要尽可能读出它的味道来。比如,《江雪》这个题目,你看,怎么读,才读得有味道?

雪的大小不同,读的感觉就不同。如果轻轻飘落的几片雪花,你该怎么读?(很轻柔的)。如果是漫天飞舞的雪花,你会怎么读?倘若是一团一团的大雪团,你又该怎么读?

读诗就要争取读出自己的感觉来,你们自己再试着读一读《江雪》,争取读出你的感觉来。 谁来读?读出你的感觉来。同学们,注意听,你听出了什么感觉? 二 景之凄凉

1同学们,诗读到现在,你的脑子里出现了哪些景物?(板书:景) ①有“山”:

师:这是怎样的山?

A引导山的多。有一千座山吗?虚指,夸张的手法。你想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这么多的山? B引导山的寂静。 ②有“径”

师:径就是——小路。说说你看到的小路。 A引导小路的多,你能打个比方吗? B引导小路的冷清。没有脚印,很冷清。 师:谁来连起来读一读这两句诗? ③有“舟”

师:舟就是——小船。几条船?为什么? ④有“翁”

师:翁是什么意思?(老人)请你具体描述一下这位老人。从穿戴、姿势等方面讲。

2如果,我们把这些景物放在一起,那么就成了一幅鲜活的画。(出示画面):你能说说这幅画的内容吗?这幅画给你什么样的感觉?板书:景之凄凉

3无独有偶,清代王士祯也作诗一首, 出示《题秋江独钓图》,读一读这首诗吧,

一蓑一笠一扁舟, 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 一人独钓一江秋。

读一读,与《江雪》比较一下,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三 情之孤独

1的确,诗其实是诗人的心情,也只有读懂诗人的心,你才能真正读懂诗。那么,柳宗元当时到底是怎样的心情呢?让我们来看一段资料。出示柳宗元生平介绍。

柳宗元是唐代著名的诗人,被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关心人民疾苦,力主政治改革,可是却遭到了当权派的打击和排挤。他参加“永贞革新”失败后,九月被贬为邵州刺史,途中又被贬永州司马,十一月到达永州。这对33岁正当盛年的改革志士来讲,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元和元年(806)正月,唐宪宗改元大赦,而八月有诏柳宗元等八司马“纵逢恩赦,不在量移之限”。 加上战友王叔文被赐死,另一战友病死在贬所,八司马之一凌准因忧愤而死,柳宗元的母亲来永州不到半年就逝世。可是,他的政敌仍不肯放过他,几次派人对他的住所放火,导致他身体受到严重的摧残,这真是集国忧、家祸、困苦于一身呀!

2请你告诉我,这个时候的柳宗元,应该会有怎样的一种心情?(孤独、悲愤、痛苦„„) 3再读《江雪》,从诗中哪些字词或句子中感受到作者的这种心情呢?

预设:

①“绝”“灭”“孤”“寒”“独”

师:如果这些字有颜色,它会是——(生说:灰、白),如果这些字有温度,它会是——(生说:冰、冷)

4是怎样的心情才会写出这样的字眼和诗句啊? 让我们仔细来琢磨一下,请你把每句诗的第一个字连起来,读一读。——千万孤独。 5( 放音乐)同学们,千万孤独,就是这种感受,这种感情,这种心灵的回响,你们难道不想来吟诵一下这首诗吗?先自己读,试着把柳宗元内心这千般孤独,万般孤独读出来。(板书:情之孤独)指名——齐读

四 意之坚强

1同学们,让我们随着这幽怨哀婉的音乐,一起走进这副冰冷的画面,走到这冒雪独钓的老渔翁身旁,和他说说话吧!你有什么话想对他说,有什么问题想要问他吗?

预设:

① 老渔翁(老爷爷),这么冷的天,你为什么不回家呆着,反而要一个人出来钓鱼呢? ② 您为什么不去撒网呢?

③ 老爷爷,冰天雪地的,您能钓到鱼吗? „„

2让我们来看看古人是怎么想的吧。

寒江鱼伏,钓岂可得,此翁意不在鱼也。如可得鱼,钓岂独翁哉! —— 朱子荆

看看是什么意思?

3师:是呀,既然钓不到鱼,那老渔翁到底在钓什么?

私下讨论——汇报交流(教师适时引导:思念亲人、闲情逸致、修身养性、锻炼意志、等待时机等。) 寒江鱼伏,钓岂可得,此翁意在 哉!

3同学们,你们真是柳宗元的知音啊!其实,这冰天雪地的严寒天气就是——柳宗元受到的种种迫害,和他艰难的处境。而与严寒天气作斗争的老渔翁就是——柳宗元自己内心的写照呀!

(无论环境有多么的恶劣,无论我的内心有多么的孤独,可是我还是坚强地活下来了,潇洒地下来了!(板书:意之坚强)

4再读板书,这就是《江雪》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古,成为古诗中的瑰宝的原因所在呀!为了表达我们的敬意,我们一齐再来读一读柳宗元的心声吧!(师生齐读)

推荐第7篇:《江雪》教学设计

《江雪》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欣赏歌曲《江雪》,感受诗词的意境和韵律,激发学生古诗咏唱的兴趣。2.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歌曲旋律的感受,了解歌曲所表达的意境,并能用歌声表达出来。 教材分析

《江雪》是根据唐朝诗人柳宗元的同名诗篇所作的歌曲。歌曲4/4拍五个乐句组成。第一乐句音乐在较高音区展开,显得空灵而静谧,与诗句的意境相吻合。第二乐句与第三乐句相似表达了对孤舟独钓的老翁的赞誉。衬词“啦”抒发了心中的感慨。综观全曲音乐的走向是从高到低,每个乐句也都是这样的走势,表现出音乐的发展暗合诗句的意境。

教学过程(一份供任课教师参考的完整教案)

一、导入

(一)回忆描写冬天的古诗词

教师:谁能说说描写冬天的古诗词? 学生:江雪、梅花„„

(二)朗诵《江雪》

教师:让我们朗诵古诗《江雪》,了解古诗的内涵和表达的意境。 学生:朗诵古诗《江雪》。

教师: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诗。这首诗描绘出了一幅独钓寒江雪的图景。背景空旷,人物镇定,寄托了诗人内心孤傲高洁的情怀。按照诗句的意思应为白雪皑皑的群山,看不见一只飞鸟的影子,纵横交错的道路上,找不到一个人的踪迹。在一条孤单的小船上坐着一个披着所以带着斗笠的渔翁,独自冒着风雪在寒冷的江上钓鱼。

二、聆听歌曲

(一)感受歌曲与古诗表现的意境。学习歌曲。

学生初次聆听歌曲《江雪》。

教师:让我们来听听歌曲和古诗的韵味有什么联系。 学生:歌曲已经很幽静沉寂,和古诗所表达的意境相同。

(二)聆听旋律高低。

教师:让我们听歌曲感受旋律的走向。 学生:跟着老师画旋律线。

教师总结:歌曲的旋律线由高向低,表明音乐的发展和诗句意境相联系,词曲结合紧密给人以惆怅的感觉。

三、学唱歌曲(教师出示歌曲谱例)

(一)听琴模唱。

教师:让我们跟琴来演唱。

教学要求:学生按乐句听琴学唱。教师指导学生演唱“啦”时气息要连贯、声音要柔和,保持在高位置演唱,这样才能表现歌曲空灵沉寂的韵味。结束句“独钓寒江雪”,音域较低,学生演唱时气息要保持住,歌词咬字也要讲究位置。

学生:反复体验跟琴学唱歌曲。

(二)完整演唱。

1.学生随歌曲《江雪》完整进行演唱。2.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感受了古诗与歌曲完美合一的韵律和情感,体验了描写冬天的艺术作品给我们带来的幽静沉寂的感受,还有一点点惆怅的感觉。让我们再次聆听音乐结束今天的音乐课。

推荐第8篇:江雪 教学设计

《江雪》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尊重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时刻谨记课堂上是学生在学,促进学生自主阅读,促使每个学生在多重对话中自行建构文本意义,促使学生对课文获得自我感悟和独特体验。 教学目标:

1.理解“千山、万径、绝、灭、踪、孤、蓑笠翁”等词意思,理解“独钓寒江雪”的倒装句式,在想象画面中理解诗意,用自己的语言(形式可为现代诗或散文)表达对诗歌的想象性理解。 2.体会诗人的孤独寂寞的情感和坚强不屈的精神。

3.了解古诗“诗中有画、诗言志”的特点;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 教学重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并用现代诗的形式写出来。

2.体会环境的冷寂,体会诗人的孤独、寂寞的情感和不屈的精神,通过朗读表现其中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发兴趣 1.激趣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古诗,它是我国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柳宗元写的(出示柳宗元图像),题目是“江雪”,顾名思义,也就是江上雪景。这江上的雪景究竟是怎样的呢?(出示古诗),请你自由读一读这首诗。

二、正音,读准诗句 1.要求

请你自由地读一读这首诗。注意,听清楚要求:自由朗读,反复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正音 指名试读,纠正字音。

评价语:你读得真好,字字正确。比如山是翘舌音,他读准了吗?径是第四声,他读准了吗?孤是生字,他读准了吗?蓑是平舌音,他读准了吗?

师:哪个同学再来读一读?

三、读出“凄凄雪景”,挑起诗语情场

师:读古诗,我们能读正确,读得有节奏,只能算是朗读能手,如果能读出诗中词语或句子的画面感来,那就是朗读高手了。比如“江雪”这个题目,怎么读,才读得有画面感?雪的大小不同,读得也就不同。 比如:

1、如果是轻轻飘落的几片雪花,你该怎么读?

2、如果是觉得江雪的雪花很好玩,很调皮,你会怎么读?

3、如果是鹅毛大雪让你觉得很寒冷,你会怎么读? 总结:读诗就要争取让别人听了你朗读的词语或句子,仿佛能看到一幅幅画面来。你们自己再试着读一读这首诗。(生练习朗读) 师:谁来读?同学们,注意听,你听了别人朗读的词语,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重点指导:千山、万径、蓑笠翁。 千山、万径,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蓑:蓑衣。笠:斗笠。

师:读着“蓑笠翁”你仿佛看见了什么?

师:你们真是朗读高手!刚才一位同学读到“独钓寒江雪”,我有一个疑问。这位蓑笠翁明明在钓鱼,怎么说他独钓寒江雪呢?这是怎么回事呢?其实啊,在古诗当中,为了让诗读起来更上口,诗人常常使用“倒置”的方法。在理解的时候,我们就要对诗的顺序做必要的调整,你看——(出示:独钓寒江雪——寒江雪独钓) 师:现在,谁再来说说“独钓寒江雪”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师:同学们真是朗读高手。你们不仅能读出画面感,有些同学还能听出画面,这是非常了不起的。

四、悟出“万般孤寂”,建构儿童言语

师:古人说“诗中有画”,现在,请大家听听朗读,想象这首诗的画面。(播放任志宏朗读的《江雪》)

师:听了这段朗读后,雪中老翁垂钓的场景深深印在了我的脑海里,我用自己的话把第一句诗的场景写出来了,大家看——(出示) 师:也请你用自己的话把后面三句诗的画面写下来。(播放古筝音乐)

五、总结读法,读写结合

1、将学生作品展示

2、总结读法

推荐第9篇:江雪 教学设计

《江雪》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江雪》是第七册第七单元的 一首诗,是唐代柳宗元写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古诗塑造了一个在漫天大雪中孤舟垂钓的老渔翁形象,表现了诗人清高、孤傲、坚韧不拔的性格,流露出自己不愿与当权者同流合污的感情,诗中前两句“千山”形容山虽然很多,可是连一只鸟也没有都飞走了,“万径”形容路多,可是再多的路,连一个脚印也没有,山和路都被雪封盖起来,整个世界显得十分寒冷寂静,这是老渔翁垂钓的背景,后两句写老渔翁垂钓的情景,这是画面的主体,“孤舟”是说江上只有一只船,“独钓”表明船上只有一个人,一个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渔翁,在大雪纷飞的江面上,独自垂钓,这个超脱世俗的老渔翁形象,正是柳宗元此时此地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这首诗看似写景,实际写人,这样做使环境描写既有象征意义,又有衬托作用。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学习诗文,理解诗句,熟读古诗;2.抓住诗中“千”、“万”、“孤”、“独”等关键字词,体会古诗意境及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诗文,初步了解古诗的语言特色。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诗中字词的意思; 教学难点:

体会诗的意境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读诗想画面,入境悟情感。 教学过程:

一、揭题.1.古人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让我们来欣赏这几幅图,想想这是哪首诗描绘的场景?

依次出示《春晓》、《小池》、《山行》三首诗的插图。 看到这幅图让你想到了哪首古诗?(依次出示《春晓》、《小池》、《山行》这三首诗的内容,并进行吟诵。

2观察一下这三首诗分别是写哪些季节的?(春、夏、秋三个季节)

三幅画就是三首诗,走过了春夏秋,让我们一起走进冬天,看看冬天又是怎样一幅画面?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柳宗元写下的一首诗(板书课题:江雪) 指导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1.出示古诗布置要求。要学习古诗首先要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放声读,指名读,读准字音。 3.再指名读,评价节奏。 4.齐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三、读古诗,想象画面,读出诗中之画。1.出示古诗。

画中有诗,诗中也有画,你能从这首诗中读到怎样的画面?(板书:画) a.这首诗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描绘了那些景物?默读课文自由练说, b.指名读师点拨,相机理解“千山万径”的意思,连绵起伏的群山,纵横交错的山路,了解夸张是古诗常用的一种方法。

c.细细读一读古诗,从字里行间找一找,画面中一定还有什么?(雪大)追问,从哪里发现的? (“独钓寒江雪”,“蓑笠翁”可以看出雪很大。)

(从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也可以看到当时是雪天,因为鸟都不飞了,人都不出来了,说明雪很大,鸟儿找不到食物,人也害怕寒冷不出来了。)

你是从哪两个字中看出漫山遍野全是飞雪。随文点红绝:绝迹。灭:消失。 板书:漫天飞雪

原来这两句虽没有直接写雪,但“绝”“灭”仍告诉我们鸟儿绝迹,人迹消失。 谁能读好这两句,读出这漫天的飞雪。 d.出示课件“蓑笠翁”:你看,他身上穿的是——蓑,头上戴的是——笠,整个词的意思是——一个头戴斗笠,身披蓑衣的老翁。 2.(出示:寒江钓雪图)生口述画面内容,意译全诗(语言训练)。 3.绝唱, 雪景如在目前。——顾璘齐读,再次感受漫天飞雪。

四、抓住文眼,读出诗中之情

1.过渡:读诗我们不仅要读出画面,还要读出诗情。下面让我们来听录音读,听着诵读,看着画面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同学们,千山万径,一片雪白,飞鸟绝迹,行人消失,在这样空旷而凄凉的背景之下,却有一位鱼翁,独自一人,默默垂钓,此时,你能感受到鱼翁的心情吗?(孤独寂寞)你是从哪体会到的?

a.“凄凉”千山万径,一片雪白,飞鸟绝迹,人踪消失。“绝”和“灭”:所有的山,所有的路都被白雪覆盖,没有了飞鸟,没有了行人,没有声音,除了鱼翁,再也没有别的生命。

如果没有“绝”和“灭”两个字,会是一幅怎样的景象——热闹繁华,生机勃勃。可是诗人笔锋一转,“绝”、“灭”两个字使这一切刹那间无影无踪,多么空旷凄凉啊!你能读出这种感受吗?指名读。 这么寒冷的天气,鸟无处觅食,躲在巢中避寒;这么寒冷的天气,人们无法劳作,呆在家中取暖。千山万径多么荒凉!齐读。

b.“孤独”你从哪里感受到,——其实这份孤独就藏在诗中,能找到吗?把四句诗中的第一个字连起来读读看,你们新的发现?(点红“千万孤独)鱼翁可不是一般的孤独,是千万孤独于一身啊!请你用朗读让我们感受到这份孤独。板书:千万孤独)

2.一首诗一份情,如果说这漫天飞雪是这首诗的基调,那么这万千孤独是这首诗的诗情。齐读:板书“情”。

五、意境探寻,读出诗中之志 1.同学们,学到这大家对渔翁有什么想法?有什么问题要提吗?(鼓励学生提问,古人说得好:“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指名质疑:那么冷的天,那个鱼翁为什么还在江上钓鱼。?难道他不怕冷吗? 2.请大家设想一下原因,也可以和同桌讨论一下。

师板书学生猜想的原因,如捕鱼为生,独享清净,排解忧伤,喜爱钓鱼等。 3.看来大家的理解都不相同,那么,究竟哪一种比较吻合作者的心境呢? 刚才有同学说了解诗人的生平和时代背景,对理解古诗是很有用的,还记得老师上课时的介绍吗?让我们看一看柳宗元的简介。课件出示柳宗元生平简介:柳宗元21岁中进士,当时国家政治腐败黑暗,柳宗元和几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立志改革腐败的政治,救国救民于水深火热之中,却遭到皇帝和权臣的反对和迫害,被贬到永州,当时的永州非常偏远,极度贫穷,柳宗元无职无权,无能为力,他想到自己报国的 崇高理想不能实现,而又无人理解,心里非常难过,非常悲愤。《江雪》这首诗就是在这个时候,是这种情况下写的。 现在,你比较赞同哪一种理解,或者有什么新的看法? 5.这首诗是他所处的寒冷凄凉境界的真实写照,是他孤独寂寞心情的自然流露,是他所处逆境而顽强不屈的精神再现。《江雪》正是他志向的表达。观赏《江雪》视频朗读。(板书:志) 6.情境朗读。

课件展示动画与音乐。画外音:此时,群山覆盖着白雪,江面飘洒着雪花,蓑笠翁好象也成了白雪世界里的一尊雕塑,雪花一朵一朵,轻轻飘下来,好象怕惊扰了这位钓鱼的老翁。

你看,他身披蓑衣,头戴斗笠,天气是多么寒冷,男生读; 你看,他形单影只,是多么的孤独寂寞,女生读,

你看,他眉头紧锁,似乎满腔幽怨无处诉说,男生再读。 你看,他目光坚毅,浑身上下透着不屈不挠,女生再读。 你看,他寒江独自垂钓,一身傲气,你们会背了吗? 全体起立,咱们齐背古诗,再次感受诗人柳宗元面对重重困难而顽强不屈的精神。(板书:顽强不屈)

四、拓展延伸,学习《题秋江独钓图》

1.江上垂钓系列的古诗有不少,清朝王士祯也写了一首关于江上独钓的古诗,这首诗又给我们勾画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反应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希望你运用上一首诗学到的方法,自己来学懂这首诗,如果有什么需要老师帮助的,可以提出来。

题秋江独钓图 清 王士祯

一蓑一笠一扁舟, 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 一人独钓一江秋。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根据学生要求提供王士祯的生平简介。 3.现在,我相信每一位学生心中都有一幅图,谁来用语言为大家勾画这一幅《题 秋江独钓图》?指名两个学生说。

4。老师课件出示简图,这符合你心中的那一幅图吗?

小结:每一个的理解不同,心中画出的图景也不一样,所以想象也是体会诗意的一种好办法。 5.那么这一首与江雪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我们四人小组来研究一下,看看一共可以列出多少条?讨论以后,请小组派代表发言。

学生代表(相同点:都在江上,都是一个人,都是一个披蓑戴笠的老翁,都在钓鱼,不同点:一个是江雪独钓,一个是秋江独钓。

地点相同,人物相同,事件也相同,但是时间不一样,还有补充吗?(一个是天寒地冻,一个是秋意正浓,心情更不一样,一个是苦闷的,一个是怡然自得的。) 小结:这两首诗虽然描写的都是钓鱼的景象,但是心境不同,一个是借钓鱼表现高傲的骨气;一个是借钓鱼欣赏优美的秋景,这真是各有所得。 6.学生带着不同的感受读自己喜爱的诗,

7.我国古代描写钓鱼的诗词还有很多,你们看,老师从网上下载了那么多的资料。

这些诗人除了钓鱼,还收获了一些什么样的心情?请同学们到他们的诗中去寻找答案。

板书:

画 漫天飞雪 江雪 情 千万孤独

志 顽强不屈

推荐第10篇:《江雪》教学设计

课前互动(1):

马上要到来的季节是?(冬季)

你知道哪些描写冬天的词语?(学生说)

看大屏幕上的词语:寒风凛冽、北风呼啸、冰天雪地、千里冰封、银装素裹、白雪皑皑、漫天飞雪、鹅毛大雪

再来看看这些词:郁郁不乐、百感交集、冰清玉洁 这些词是描写什么的? 把这些词语齐读一遍。

一、质疑课题

1、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心情在诗中都能体会到,诗,其实就是一种心情,我们透过诗要读出诗人的喜怒哀乐,体会出诗人的酸甜苦辣。快速积累词语,不仅可以丰富知识,还可以提高孩子们的记忆力。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一首古诗《江雪》,来倾听他的心声。

2、举起小手,一起写写。

3、读课题。你认为这首诗会写些什么?

二、品读诗歌 读出节奏:

1、请大家翻开课本118页。可能有一部分同学已经接触过这首诗。会读的同学想一想怎样读得更好;不会读的试着把它读正确。

2、谁来试一试?

3、教师正音:径

4、谁再来试一试?(指名读)

5、教师指导:学生读的效果若不太好,教师范读。学生读得好,逐句让学生点评,哪里好了?你能和他读的一样好吗?(这叫读出了节奏)

6、学生练习,指名读。

7、真好,同学们,诗读到这儿为止,你的脑海里留下了什么印象和感觉?谁来说一说?谁有别的印象和感觉?

8、带着这种感觉我们再来读一读《江雪》,把这种感觉读进去,读到词的字里行间去。《江雪》读

9、孩子,你真是一位小朗诵家,你读出了诗的味道。读出画面:

1、请看课题,江雪,是什么意思? 出示

的江面 作者在严冬江面上看到了什么?请大家默读这首词,读的时候注意仔细地看看书上的插图,仔细地看看书上的注解,然后试着去想一想这首词大概在讲什么意思。明白?默读《江雪》。

2、我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你从这首诗里读出了什么画面,有什么物象? 山:

有几座山?(千山)

恰巧有一千座山吗?(不是,有很多。)

是的,千在这里是虚指,指很多的意思。在语法上,它又叫做夸张。 这么多的山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学生说“没有任何鸟”) 你如何知道的?诗中哪个字告诉我们的?(绝) 径:

“径”是什么意思?(山间的小路) 你怎么知道的?(课下注释)

借助于注释学古诗,是我们常用的一种方法,你已经掌握了,真棒! 你还在哪首诗中遇见过这个“径”?(出示“篱落疏疏一径深”) 此处有几条径?(许多)这里也是(夸张) 是怎样的径?(引导学生说“没有一个人走”) 我们从诗中哪里知道的?(灭)

为什么那么多的山没有一只鸟,那么多的路一个人也没有?(天太冷,雪太大) 文中并没有直接写雪,你是怎么发现的?从哪些字知道的?(绝、灭) 鸟儿绝迹,人迹消失,这真是(漫天飞雪) 这漫天飞雪给你怎样的感觉?(寒冷) 谁能读好这两句,读出这漫天的飞雪?

小结:这两句诗都是描写(冬天的景物)跟诗的题目一致。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描写的景色吧! 你还看到了什么? 舟:

舟是什么意思?(小船)

如果让你来画,你准备画几条?(1条) 为什么?(孤)

是呀,认真是致胜的法宝!老师相信细心的你会越来越厉害! 翁:

翁怎么理解?(老人) 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他的穿着是什么?

理解“蓑笠”:从字型上就可看出,“蓑”是用草棕编成的,“笠”是用竹子编成的,专门用来防雪防雨的工具,相当于现在的雨伞、雨衣。出示蓑衣图和斗笠图。

这位老人在什么环境下做什么?(在大雪纷飞的冬天在江面上垂钓)

寒冷的冬天,一位老人却独自在江面上钓鱼。又给你怎样的感觉?(悲凉、可怜) 请读出这种感觉。

小结:后两句诗不再是写景,你读读这两句写的是什么?(一个人)

一个怎样的人呢?

读出理解:

1、在孩子们的帮助下,我们完成了这幅画。看着画面,朗读出这首诗。(指名学生读)

2、这幅画和你想象的一样吗?(一样)

读诗,我们不仅要读出画面,还要读出感情。听录音读,看着画面,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寒冷、孤单) “孤独”——你从哪里感受到的?

其实这份孤独就藏在诗中,能找到吗?(千万孤独)

渔翁可不是一般的孤独,是“万千孤独在一身”啊!请你用朗读让我们感受这份孤独。(板书:万千孤独)

“凄凉”——千山万径,一片雪白,飞鸟绝迹,人踪湮灭。多么空旷凄凉啊!你能读出这种感受吗?

3、一首诗,一份情。如果说,这漫天飞雪是这首诗的基调,那么,这万千孤独就是这首诗的感情啊!齐读。(板书:——情) 读出故事:

1、同学们,古诗学到这儿,我们的目光不由地再次聚焦到这位老渔翁身上。老翁遇见什么事了,内心如此郁闷,在寒冬腊月天垂钓?(学生想象)

2、《江雪》中的老翁可能是谁?(柳宗元)

3、我们来看看《江雪》背后的故事。(出示柳宗元小资料)

4、此刻,让我们放声读这首诗,走进柳宗元的内心。(学生读)

5、想一想,他为什么要在这样恶劣的天气下钓鱼?你读出的是一个怎样的柳宗元?(体会诗人不屈的精神)

小结:是呀,天气虽然恶劣,环境虽然艰苦,正如现实中那悲凉的命运,面对政治上的无情迫害,面对人生种种磨难,诗人屈服了吗?你从哪里感受到的?(独钓)这就是(板书:无所畏惧)

6、他真的在钓鱼吗?他在钓什么?(政治抱负)

7、你们不愧是柳宗元的知音。《江雪》正是他志向的表达! [板书:——志]

8、课件展示动画与音乐。画外音:此时,群山覆盖着白雪,江面飘洒着雪花,蓑笠翁好像也成了白雪世界里的一座雕塑。雪花一朵一朵,轻轻地飘下来,好像怕惊扰了这位钓鱼的老翁。 你看,他形单影只,是多么的孤独寂寞。指名读。 你看,他沉默不语,似乎满腔悲愤无处诉说。再指名读。 你看,他目光前视,仿佛有一股不屈的傲气。再指名读。

9、《江雪》被誉为“五言之冠”,全诗20字将作者的心情、报复和盘托出,实则令我们敬佩!你能带着对柳宗元的敬佩之情,背诵这首诗吗?

三、延伸知识

1、孩子们,刚才你们从一首诗读出了一幅画,从一幅画品出了一份心情。诗歌的景物中真的可以读出人物心情吗?(学生回答)

2、我们再来读一首诗。(出示渔歌子)这个人心情如何?你如何感受到的?

3、看看你们的体会正确吗?(出示张志和小资料)

4、同样是垂钓,张志和自我解脱,所以钓的是怡然自乐。这样一种生活让人向往,同学们体会得真好!我们再来感受那份怡然自乐吧!(生读渔歌子)

4、同学们,从语句中想象画面,在画中探寻诗歌的感情,也是一种简单可行的方法。(总结方法)

四、学以致用

1、历史上、诗歌中,垂钓的身影不止一二,我们再来看看这些诗歌,品品这些渔翁的心情。(出示王士祯《题秋江垂钓》)

2、对比《江雪》有什么异同点? 相同:地点相同、人物相同、事件也相同 不同:时间不同、景色不同、心情不同

总结:诗美、景美只是形式,更美的莫过于诗人的内心!孩子们以后再学诗歌时,一定要读出那背后的故事呀!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11篇:《江雪》教学设计

《江雪》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1、三个层面,由表及里,层层推进;

2、挖掘古诗内涵,透视古诗人文。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熟读古诗;

2、体会古诗意境及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初步了解古诗的语言特色。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同学们,从我们蹒跚学步,咿呀学语起,古诗便开始伴我们一路成长。通过以前的学习,你对古诗都有哪些了解(唐代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根据一首诗有几行,可以分为绝句和律诗,根据每行有几个字,可以分为五言和七言;我知道唐朝最著名的诗人有李白,杜甫,白居易;其中李白和杜甫合称为“大李杜”我还知道“小李杜”指的是李商隐和杜牧。唐宋八大家中就有唐代诗人韩愈和柳宗元。

同学们,我们知道唐诗是我国古代优秀的文化遗产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尽管离现在已经有一千多年了,但是很多诗篇还是为我们广为流传。

今天这节课咱们共同到18课《古诗两首》中去学习一首由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写下《江雪》 这首古诗历经千年,仍被广为流传,是古诗中的精品。

二、新知

1、这首古诗我们课前已经要求预习,现在请同学们自由大声地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回顾一下课前预习的内容。

2、检查学生认读生字的情况

3、检查读古诗 (1)、指名读,

师(要想把一首读得有滋有味,就要读出节奏来。出示画停顿的古诗)

(2)现在借助大屏幕上的停顿自己试着再来读读这首诗。(学生练读) (3)展示读诗(师生分句读)

同学们读得可真不错,老师也想来读一遍,这首诗只有短短的20个字,但内涵却非常丰富,在老师读诗的时候,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你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古诗。

3、千山鸟飞,多么热闹的景象,可是一个绝字让这一切都消失得无影无踪;万径人踪多么繁华,生机勃勃的景象 一个灭字,把这一切都化为了乌有。所有的山,所有的路都被白雪覆盖了,没有飞鸟,没有行人,没有声音,除了渔翁,再也没有别的生命!此时此刻,哪个词在深深地敲打着你的心坎?(孤独)那是一种怎样的孤独?(千万孤独)现在让我们把的千万孤独在放进诗句,再来读诗。

此时,你有什么问题想问问柳宗元吗?(你为什么在这样一个大雪纷飞、天寒地冻的日子里,没有飞鸟,不见行人,渔翁为什么不呆在家中取暖,偏要出来钓鱼呢?你为什么会觉得这样的孤独呢? 这位渔翁生活贫困,为了生存,不得不出来钓鱼(因贫困而孤独;因寒冷而孤独。)

4、同学们,尽管渔翁的心情孤独寂寞,但是他有没有被贫困吓倒?有没有被寒冷征服?

此时的柳宗元,因贫困而孤独,因天寒地冷无人做陪而倍感孤独,他还会因什么而感到千万孤独呢?让我们到那篇《无边的孤独》中去寻找答案吧!(大屏出示《无边的孤独》

他,21岁便高中进士,当时国家政治腐败黑暗,他和几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立志改革腐败的政治,救国救民于水深火热之中,却遭到皇帝和权臣的反对迫害,被贬到永州,当时的永州不仅偏远,又极度贫穷,柳宗元无职无权,无能为力。他想到自己报国的崇高理想不能实现而又无人理解,心里非常难过,非常悲愤。何以抒发自己清高孤傲的情怀,何以抒发自己政治上失意的苦闷和压抑。只有在那千山万径都没有人烟鸟迹,天地间只有孤独的江雪中垂钓。 方能让世人知道我身处逆境而顽强不屈的精神 。瞧!寒江中那位孤独寂寞、毅然垂钓的渔翁形象,不正是诗人坚持自我,自强不息的精神写照吗?燕雀安知鸿鹄之志?面对这位貌似卑微的老人,一股崇敬之情骤然而生,令人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配乐读

此时此刻,你可感受到了柳宗元的千万孤独是因何而来。(被贬) 让我们再把这种千万孤独带到诗中,用情地再读这首诗吧 在感受到了他千万孤独的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了柳宗元身上那种顽强不屈的精神。

5、全体起立,咱们齐读古诗,再次感受诗人柳宗元面对重重困难而顽强不屈的精神。

,总结板书:千山万径,一片雪白;飞鸟绝迹,人踪淹没。在这样空旷而又凄凉的背景之下柳宗元 ,将那份千万孤独寄于孤舟独钓中。

将那份顽强不屈寄于孤舟独钓之中。

同学们,也许有一天你也会因某种原因而感到同样的千万孤独,相信那时的你一定会想到一个人,那就是柳宗元,相信你一定会不由自主地吟诵起那首《江雪》生配乐齐背

其实,不仅柳宗元曾将自己的孤独、寂寞寄于自己的作品之中,被称为诗仙的李白,也曾因为怀才不遇而在《独坐敬亭山》中写到:众鸟高飞尽,孤去独去闲。在被称为“天下思乡第一诗”的中又写到”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同样,唐代诗人张继也曾因为落榜而整夜未眠,于是在他的中写到”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是啊,无边的孤独深深地触动了我们的灵魂,但是,他们身上顽强不屈的精神却更加激励着我们,愿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都能以一颗顽强的心去迎接任何困难。

第12篇:江雪教学反思

25、《江雪》教学反思

张集实验学校 王兵

新课标中古诗文的要求是这样的:“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在《江雪》这一课的教学中,我采用多元对话教学方式,促使学生以探究性的学习方式研读文本,以对话提供给学生一种“感悟”文本的实践方式感受诗歌丰富的内涵。

一、自主学习,品读鉴赏

通过听老师配乐朗读,尽可能在脑海中想象出诗中描绘的画面,对课文进行初读感知。在学生自己提出方法后,试讲诗意,在疏通诗意的基础上划节奏指导朗读,达到自主学习,初步品读鉴赏的效果。

二、古诗教学新出路,多元对话感诗境

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在古诗教学中寻找了一种新的出路——对话教学。对话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对话促使学生以探究性的学习方式研读文本,对话提供给学生一种“感悟”文本的实践方式……无论是诵诗开课,营造氛围,还是初读感知,想象画面,又或是自主学习,品读鉴赏教师都以对话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从一“冷”字着手,楔入古诗,这是诗的表层。待到学生明白三分之时,转而引导学生感悟诗的第二层:环境的凄凉。最终,学生不知不觉地已然悟出了“中心思想”——感受到了渔翁的精神品质。“天气冷—环境冷—精神不冷”这样的渐悟不是由教师亲授的,而是在多元对话中学生渐进悟出的。

三、与学科有益结合,发挥古诗音律性

将古诗唱出来,不仅使之朗朗上口,将学科进行了有益的结合,也充分活跃了课堂氛围,给古诗教学带来了新的内容,也充分体现了古诗的音律性,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受,陶冶其情操。

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建构不应是道德说教,而应是一种陶冶,他改造着儿童的意识与心灵,积淀着积极的价值观念,丰富着学生的思想感情,提升着个人的道德品质,熔铸着每个人的意志品格,强化着主体的心理精神。而本课〈〈江雪〉〉的教学恰好体现了这样的内涵。

第13篇:江雪教学反思

一、课前准备

我在课前给同学布置了预习任务:查找资料了解“记”这种古代文体,柳宗元的生平、本文的写作背景、借助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

二、我的思路与课堂呈现

我是个很因循守旧的人,教学上没有什么创新。首先是学生讲故事,然后是我的导入,由《江雪》引到本文的感情基调、一位孤独失意的诗人。接下来是进入正题后的文体介绍。再下来是学生的交流与展示。在这个环节中出现的问题是因我平时没有对小组合作进行明确的要求与培训,因而这项活动变成了组长一个人在讲,其他人则成了看客。板演则变成了将学案内容“搬到”黑板上,没有内化为学生自己的收获。对于作者的介绍稍加了拓展,但是宽度与广度还不够,背景介绍时我提到了“贬官文化”,也只是一提而没有再举几个学生熟知的文学作品。因为我对前面教学环节的时间掌控过于随意,因而留给学生朗读感知课文的时间很短,只读了三遍课文,没有时间感知内容。其实原本也想不要这个环节,详谈“贬官文化”,但我没敢这么尝试,觉得还是我的学生还小,不适合这么大的话题。

三、我自身存在的问题

我是个很因循守旧的人,教学上没有什么创新。这一节课除了学生的交流板演这个环节是这节课用到的,其余的都是我上课的常态。因为这学期我才尝试小组技术的应用,因而应用的生涩,对学生的指导要求都不到位,评课的时候大家也提到了我选组长和提要求等方面的不足。还有当学生的回答偏离我的预期时,我的引导也过于简单,甚至是直接否定后说出自己的观点。对于教学时间的掌控,过于随意,最后导致教学环节的缺失,没有反馈练习。我热爱教育,喜欢课堂,所以会不断钻研,提升自己的能力。

第14篇:《江雪》教学反思

古诗《江雪》教学反思

一、基本情况: 《江雪》是小学四年级语文苏教版第七单元第25课《古诗两首》中的一首诗,是唐代柳宗元写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描绘出一幅肃穆感人的南国江乡雪景图。全诗的意境,在“孤”和“钓”二字上。诗中充满了寒意,令人读了不寒而栗,从而受到感染和教育。但这首诗,并不是单纯地在描绘中国江乡雪景。它的立意是很高远的。它不是为了写雪景而写雪景,而是通过雪景来赞美老翁“独钓寒江”的精神;通过“独钓寒江”的老翁,进而歌颂为坚持正义而斗争的人们。在诗人笔下,那位“蓑笠翁”的形象,是那样鲜明,令人难以忘怀。后世许多山水诗不能超过它,人们画山水画也多以这首诗为题材,千百年来传诵不绝。

二、成功之处:

教学中我按照:解题——读诗——释意——悟情——赏诗——巩固——拓展展开教学。第一步,读,读通,读顺,读出诗的停顿,为下一步理解古诗做好铺垫;第二步,寻,以诗题为钥匙,让学生从字里行间搜索“雪”,理解诗的字面意思;第三步,悟,以想象促进古诗意境的感悟,体会作者在诗中包含的思想感情;第四步,赏,诗中渔翁的心情是他孤独寂寞的心情自然流露,渔翁的精神是他身处逆境而顽强不屈的精神的再现,让学生身临其境,悟出自己的感觉。层次明了,思路清晰。

三、不足之处及改进措施:

1、因为是借班上课,不了解学生情况,课堂教学中不能兼顾到所有学生, 也为了赶完教学内容,学生自己思考的空间就少,没有真正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多把课堂交到学生手里,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多读、多写、多看、多思。

2、课堂结构中,调控课堂的能力不足,有点前松后紧,最后还有两分钟就无事可做,提前下课了。其实完全可以让学生巩固的时间再长点。以后应该注意课堂调控,提高应变能力。

3、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上,应该加强学习,让课件起到应有的作用,应该做到简洁而不简单。

4、在幻灯片的播放过程中,因为不熟悉电子白板的使用,出现了两次插曲,还没讲到就跳到下一个内容了。

5、在布置学生课后作业——根据这首诗,联系实际,发挥联想,个人拓展写一篇作文,题目为《寒江独钓图》时,可以用剩下的时间稍作引导。

6、因为紧张和平时上课不太注意板书,所以教学后半截忘记了板书,而后来又来补。所以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加强板书,利用板书。

总而言之, 此次教学竞赛让我收获颇深,从别人自如的教学、艺术的设计、精心的准备、刚劲的字体、流畅的语言、甜美的声音中,我感受到了自己与别人

的差距还很大,还有许多的不足之处需要自己去改进,我将不断学习,努力创新,让我的教学水平有所提高。

古诗《江雪》教学反思

大塘完小 席永晓 2014年11月13日

第15篇:江雪教学反思

《江雪》教学反思

《江雪》这首诗,描绘出一幅肃穆感人的南国江乡雪景 图。全诗的意境,在“孤”和“钓”二字上。诗中充满了寒意,令人读之不寒而栗,从而受到感染和教育。但这首诗,并不是单纯地在描绘中国江乡雪景。它的立意是很高远的。它不是为了写雪景而写雪景,而是通过雪景来赞美老翁“独钓寒江”的精神;通过“独钓寒江”的老翁,进而歌颂为坚持正义而斗争的人们。在诗人笔下,那位“蓑笠翁”的形象,是那样鲜明,令人难以忘怀。后世许多山水诗不能超过它,人们画山水画也多以这首诗为题材,千百年来传诵不绝。 教学中我按照:解题——读诗——释意——悟情——吟诗——拓展展开教学。第一步,读通,读顺,读出诗的停顿,为下一步理解古诗做好铺垫;第二步,寻,以诗题为钥匙,让学生从字里行间搜索“雪”,理解诗的字面意思;第三步,想,以想象促进古诗意境的感悟,体会作者在诗中包含的思想感情;第四步,串,以一篇带多篇,课外延伸,使学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节课,一本书,在激发学生学习古诗兴趣的同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课堂一开始,我就引导学生以题目为钥匙,让学生读完题目后,猜一猜这首诗的大概内容,其实就在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教学中,我让学生反复朗读,读中想象。领会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有充分地让学生对诗进行感受,充分地读,才能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我在指导读的过程中,鼓励学生每一次读都有所收获,如读准确,读流利,熟读或背,读中理解,读中体会,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去尽情地读,或默读静思,或高声吟唱,鼓励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使诗所塑造的形象在头脑中形成一幅幅画面,与作者展一心灵的对话,从而获得与作者情感的共鸣。

《江雪》这首诗中作者一腔的愤懑苦闷,郁结在胸,以这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行动来发泄他对朝政的不满,来表露他对愤世恨时且又孤芳自赏的感情。这种感情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是能够有所体会的,但如果要和诗人引起共鸣却还有着相当大的距离。毕竟还是孩子。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学生的成长,对于他们对于这首的感悟将不断发生变化。这也是古诗的永恒魅力! 篇2:《江雪》教学反思

古诗《江雪》教学反思

一、基本情况:

《江雪》是小学四年级语文苏教版第七单元第25课《古诗两首》中的一首诗,是唐代柳宗元写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描绘出一幅肃穆感人的南国江乡雪景图。全诗的意境,在“孤”和“钓”二字上。诗中充满了寒意,令人读了不寒而栗,从而受到感染和教育。但这首诗,并不是单纯地在描绘中国江乡雪景。它的立意是很高远的。它不是为了写雪景而写雪景,而是通过雪景来赞美老翁“独钓寒江”的精神;通过“独钓寒江”的老翁,进而歌颂为坚持正义而斗争的人们。在诗人笔下,那位“蓑笠翁”的形象,是那样鲜明,令人难以忘怀。后世许多山水诗不能超过它,人们画山水画也多以这首诗为题材,千百年来传诵不绝。

二、成功之处:

教学中我按照:解题——读诗——释意——悟情——赏诗——巩固——拓展展开教学。第一步,读,读通,读顺,读出诗的停顿,为下一步理解古诗做好铺垫;第二步,寻,以诗题为钥匙,让学生从字里行间搜索“雪”,理解诗的字面意思;第三步,悟,以想象促进古诗意境的感悟,体会作者在诗中包含的思想感情;第四步,赏,诗中渔翁的心情是他孤独寂寞的心情自然流露,渔翁的精神是他身处逆境而顽强不屈的精神的再现,让学生身临其境,悟出自己的感觉。层次明了,思路清晰。

三、不足之处及改进措施:

1、因为是借班上课,不了解学生情况,课堂教学中不能兼顾到所有学生, 也为了赶完教学内容,学生自己思考的空间就少,没有真正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多把课堂交到学生手里,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多读、多写、多看、多思。

2、课堂结构中,调控课堂的能力不足,有点前松后紧,最后还有两分钟就无事可做,提前下课了。其实完全可以让学生巩固的时间再长点。以后应该注意课堂调控,提高应变能力。

3、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上,应该加强学习,让课件起到应有的作用,应该做到简洁而不简单。

4、在幻灯片的播放过程中,因为不熟悉电子白板的使用,出现了两次插曲,还没讲到就跳到下一个内容了。

5、在布置学生课后作业——根据这首诗,联系实际,发挥联想,个人拓展写一篇作文,题目为《寒江独钓图》时,可以用剩下的时间稍作引导。

6、因为紧张和平时上课不太注意板书,所以教学后半截忘记了板书,而后来又来补。所以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加强板书,利用板书。

总而言之, 此次教学竞赛让我收获颇深,从别人自如的教学、艺术的设计、精心的准备、刚劲的字体、流畅的语言、甜美的声音中,我感受到了自己与别人

的差距还很大,还有许多的不足之处需要自己去改进,我将不断学习,努力创新,让我的教学水平有所提高。

古诗《江雪》教学反思

大塘完小 席永晓

2014年11月13日篇3:江雪反思

《江雪》江雪教学反思

一、经过小学三年的熏陶,学生对于如何学习古诗,已总结、掌握了一些方法。因此在这节课上,我并没有逐字逐词逐句进行讲解,而是放手给学生,让他们交流并根据自己掌握的方法读好古诗,自学古诗字词意,教师只是进行了适当的点拨、总结。这样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激发了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为学生品味诗句意境、感悟诗人形象架起了一座桥,体现了教为学服务的思想。

二、在感悟古诗意境时,我通过画面欣赏来创设情境,并通过搜集、交流诗人柳宗元的资料,来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而让“渔翁”这一形象在学生脑海中“活”起来,感受到了诗歌文化的艺术魅力。

三、在课的最后,我又带领学生欣赏了王士禛的《题秋江独钓图》、张志和的《渔歌子》,使学生由一首诗扩大到相关的几首诗,由一个诗人形象波及到更多的诗人,从而实现了课内外的有效融合,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1篇4:教学反思《江雪》王树林 教学反思:(王树林)

一、导入环节,我利用课间出示四幅精美的画面配以诗一般的语言让学生回忆背诵有关四季的古诗,这几首诗分别描绘了春夏秋冬不同的景色,继而自然引出课题——《江雪》,这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领学生走进《江雪》,并懂得了诗中有画,为读古诗想画面做铺垫,也告诉学生边读古诗边想画面从而理解古诗的方法,让学生更乐于去感受这首五言绝句的魅力。

二、检查预习环节,主要是扶放结合。简单的生字学生自学就能够掌握,而像“蓑笠”这样的离学生生活实际比较远的内容则用图片与讲解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有助于学生记忆这两个字的字形,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实际效果也比较好。在认识生字词后再读古诗,很快便将古诗读通读顺读出节奏,很好地完成了初读古诗的教学任务。

三、理解诗意时,我变枯燥无味的解释为学生喜闻乐见的画图理解。学生根据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再把想象到的画面描述出来,其实就是在解释诗句,但是对学生来说,比单单解释诗句要容易得多。而且还能把学生引入诗的情境,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对诗意理解得更深刻,同时又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有助于欣赏诗的优美意境,为进一步理解和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打下基础。这样就引导走进古诗,然后通过师生合作完成画面,完成画面的过程也就是对这首诗理解的过程。通过画图,学生不知不觉中理解了“千山、万径、绝、灭、孤舟、独钓、蓑笠翁”,这首诗的关键词理解了,接下来对整首诗意 思的理解更是水到渠成,不费一点力气,学生理解得非常到位。学生学得轻轻松松,兴趣盎然。而且通过这种方法的指导,学生再学“诗中有画”这一类型的诗时,就会潜移默化地迁移运用,从而能够自己读懂这一类型的古诗,体现了“以学定教”这一教学理念。

四、在学生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读出情感,使渔翁孤舟独钓的形象深深地扎根在学生的脑海中。在指导感情朗读时巧妙地运用范读录音感受诗人的孤独与寂寞。再次回到课文体会诗中的“绝、灭、孤舟、独钓”,感悟诗人孤独的心境,并通过音乐的渲染指导学生把这份孤独读出来,学生读得很投入,一遍比一遍读得有感情,充分表现出诗句的意境。

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我又介绍了诗人的生活经历,引导学生感悟文字背后的内涵,感受诗人在恶劣的环境中,依然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坚强毅力。并通过诗人的话:“虽万授摈弃,不更乎其内。”进一步感受诗人坚毅的性格特点。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和对文字从表面到背后深入的理解,已经能够熟读成诵,后面让学生背诵古诗可谓是水到渠成。

五、拓展延伸环节,我补充了清朝王士祯的诗,为了让个学生体会同样是“独钓”,因时间不同,环境不同,所表现的人物的心境不同也不尽相同:一个是借钓鱼表现高傲的骨气;一个是借钓鱼欣赏优美的秋景,这真是各有所得。学生通过赏析比较,能进一步抓住关键词想像画面,理解人物的精神世界。课后我布置同学们搜集柳宗元的

其他诗词,读一读,既让学生积累大量的诗词,更深入地感受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和远大的抱负。)

语文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要引导学生把课本读厚,从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注重学生的语言积累。因此我在课堂上力争体现这一教学理念。课前预习时,就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柳宗元的资料,为学生学习古诗做好铺垫。一节课至始至终,学生一直处于积极主动地学习状态,学习热情高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课堂参与面很广,并能自主发表见解,提出疑问。这节课,学生会读会背这首诗,并理解了诗意,领悟了诗歌背后的内涵,还学到了通过读读诗,想画面的方法理解古诗的方法,渗透了学法的指导,教学任务顺利完成。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这话不假,这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 1.课堂上有时过于关注已设计的教案,而对课堂学生发言中生成的内容关注不多,实时运用不够;2.对古诗的教学,感觉也许挖掘的太深。由钓鱼引申到诗人孤独的心境,进而深入到诗人坚毅的性格特点。这是否是太深了呢?还需要好好思考一下。篇5:13.江雪教学设计及反思

13、钓 鱼 的 启 示

教学设计

执教者:江雪

教材分析:

《钓鱼的启示》一文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教科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四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属精读课文。主要是检验一下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 这篇课文作者回忆了34年前,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傍晚,?我?和父亲去钓鱼,?我?好不容易钓着了一条大鲈鱼,父亲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使?我?从中获得终生启示的事,说明诚实守信、遵纪守法是人面对种种诱惑时应该把握的道德准则。 教学方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适时的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我进行了这样的教法设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采用以读为主,运用多种方法和形式读文来达到预设的目的。教学中我特别重视学生的学法指导。在新课程理念上提到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而在学法上我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以读为本、以读促解来达到学生质疑、解疑。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还给课堂。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

3、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领会从小进行道德实践对人的一生成长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的几个含义深刻的句子:

(1) 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2) 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教学设计:

一、直接导入

同学们,有这样一位小男孩,11岁那年的夜晚,他和父亲去钓鱼,(板书:钓鱼)34年后他写下一篇文章《钓鱼的启示》(板书:启示),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启示?是什么意思?生:1.启迪;2.启发;3.通过做一些事明白的道理;启示就是明白一些道理,从课文中找一

句话,这句话出现?启示?这个词语,找找看是哪个句子? ?34年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给我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指名学生读,全班齐读。

二、找不同寻常之处

一次钓鱼的经历,竟然让作者终生难忘,看来这肯定是一次不同寻常的钓鱼。我们跟随作者回到那34年前那月光如水的夜晚,去看看。请同学们自由朗读作者当年钓鱼的这部分内容。你认为这次钓鱼不寻常在哪里? 1.我和父亲钓了一条很漂亮的大鲈鱼,但是父亲居然要把鲈鱼放回湖里区。(板书:放。) 师:对啊,平时钓到了鱼都高高兴兴拎回家,这一次父亲居然让我把鱼放回湖里去,真是不可思议。(板书:放 不放) 2.?过了好长时间,鱼钩突然剧烈地抖动了一下?好长时间才钓到一条鱼。 师:辛辛苦苦钓来的鱼,父亲却让我放了,真是不寻常。 3.因为父亲都很喜欢这条鱼,不寻常在父亲为什么还要把这条鱼放回湖里去。

师:对呀,这次钓鱼钓到一条大鲈鱼,父亲竟然让我把鱼放回湖里去。同学们,如果换做是你,钓到这样一条大鲈鱼,你愿不愿意放?采访学生你是放还是不放。学生回答?愿意、不愿意?。

师:看来同学们都有自己的想法,但是放还是不放是要

有理由的。请你们再默读钓鱼这部分的内容,把能作为你理由的句子用横线画下来。(默读、找理由、划句子,批注时不动笔墨不读书。)

三、探讨?放?和?不放?。

学生交流。 1.放。?父亲划着一根火柴,看了看手表.......还有两个小时?因为还不到时间,如果现在就钓走的话会违反钓鱼场的规矩。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 2.不愿意放。?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这么大的鲈鱼钓到还让我放了,到嘴的肉让我吐出来,肯定不愿意。 学生齐读?啊,好大的鱼!...这么大的鲈鱼?,学生反复去读。读出孩子对鲈鱼无比喜爱之情。钓到这么大的鲈鱼,你的心情会是怎么样的?

①得意②兴奋③兴高采烈④惊喜⑤开心 3.放了。?父亲划着一根火柴......还有两个小时?,现在钓走是违法的事情,干不得的。 4.师:父亲也喜欢这条大鲈鱼么?从哪看出? 生:?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这条漂亮的大鲈鱼......轻轻翕动着?,你从哪个词看出父亲也很喜欢这条鱼?从?得意?和?欣赏?看出父亲也是很喜欢这条鱼的。所以我也是不愿意放这条鱼的。 学生读 ?我和父亲得意洋洋...轻轻翕动着?这个句子,读出我和父亲的心情来。(一定要有?得意?的心情。) 带着得意的心情去读,个人读,小组读,带着得意的表情来读。 5.不愿意放。?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然后把目光转向我?从?盯?可以看出父亲也是喜欢鲈鱼,所以我不愿意。(教师评价,抓住父亲的动作,理解父亲的内心,会读书。) 6.?过了好长时间...?费了好大的经历钓鱼,我不愿意放。 学生齐读第三自然段(指导,?一收一放、小心翼翼?。

四、读中感悟作者心情。 师:其实你们的心情和这父子俩是一样的,父亲要放鱼,孩子不愿意,他们之间还有一段争辩呢,请分角色读读他们的对话,请认为应该放的同学站起来。 (站着的读父亲说的话,坐着的读孩子说的话,老师读旁白。)

老师逐句点拨读句子的语气: ?孩子你得把他放回湖里去。? 1.平和一点,从下面平静地说,说明父亲是在劝导他。说明父亲很和蔼。 2.坚定的语气,从后面我再次把祈求目光投向父亲,说明父亲开始就下了一个坚定的抉择。

第16篇:江雪教学设计

《江雪》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孤独、苦闷、而又顽强不屈的精神。

2.有感情朗读、背诵古诗。3.用自己的话描述古诗。 重点、难点:体会《江雪》的语言美及意境美。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欣赏几幅画,看到这样的画面你想吟诵哪些诗句?(《山行》《望洞庭》)

2、画中有诗,诗中有画。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唐代柳宗元写的——《江雪》。《江雪》顾名思义就是江上雪景。这首诗中又描绘了怎样的画面呢?

3、请大家自由读一读,读正确,读通顺了,还要注意词句间的停顿,掌握好古诗的节奏,要有轻重缓急,高低起伏的变化。读出诗的韵律美。

小结:其实读诗的方法有很多,闲暇时像这样打着节奏读读古诗,时间久了古诗的韵味就会浸润你,你也会读出古诗的这种韵律美。

二、一读,想象诗景——寒冷凄清

1、刚才大家读了这一首诗,看着这样的画面,你能用自己的话来描述这一幅江上雪景吗?(出示:寒江钓雪图)

2、如果用一个词来感受这一幅江上雪景的话,你会用哪一个词? 3.再读诗句,你是从诗中哪些字句中体会到的?(生讨论交流)

三、二读,体会诗情——孤独悲愤

1、歌咏志,诗言情。诗人柳宗元当时到底想要抒发怎样的心情呢?让我们来看一段资料。出示柳宗元生平介绍。

2、请你告诉我,这个时候的柳宗元,应该会有怎样的一种心情?

3、再读《江雪》,从诗中哪些字词或句子中感受到作者的这种心情呢? (预设: “绝”“灭”“孤”“寒”“独”)

4、是怎样的心情才会写出这样的字眼和诗句啊?诗人的心情就

藏在诗中,请你把每句诗的第一个字连起来,读一读。——千万孤独。

5、这不是一般的孤独,是“千万孤独在一身”啊!谁来读一读(指名读)

6、现在你知道渔翁为什么在这寒冷的天气出来钓鱼了吗?

7、小结

四、拓展延伸,比较阅读

无独有偶,清代诗人王士祯也作诗一首《题秋江独钓图》,读一读这首诗吧。

题秋江独钓图【清】王士祯 一蓑一笠一扁舟, 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 一人独钓一江秋。

1、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呢?

2、读一读,与《江雪》比较一下,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3、看来,人生经历不同,心境也不同,两首诗都写钓鱼,王世贞写来悠闲自得,柳宗元写来却孤独苦闷。请大家一起再来读读这两首诗,体会其中不同的意境。

4、课后搜集柳宗元的其他作品读一读。板书

江雪

唐 柳宗元

寒冷凄清

孤独悲愤

顽强不屈

第17篇:江雪 教学设计

《江雪》教学设计

㈠、预设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2、学会诗中的生字。

3、理解诗的含义,体会诗的意境,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审美情趣。㈡、预设重点、难点:

1、体会诗的意境,明白诗词的“借景抒情”和“借诗言志”。

2、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学习诗的方法。

3、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体悟诗歌的意境和韵味。㈢、教学过程:

一、揭题:

1、古人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让我们来欣赏这几幅画,想想这是哪首诗描绘的场景?

2、出示《静夜思》画面。

3、出示《小儿垂钓》画面。

4、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首唐朝诗人柳宗元写的诗歌——《江雪》。那么,读这首诗,我们会看到怎样的画面呢?

[板书:

江雪]

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1、(出示古诗)布置要求:要学习古诗,首先要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放声读。指名读,评价正音。

3、再指名读。评价节奏。

4、齐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三、再读古诗,想象画面,理解诗意。

1、一首诗,一幅画。

[板书:——画。] 读这首诗你们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呢?请同学们再次走进古诗,边读边想,你看到的是怎样的画面?

2、交流。

同学们,如果让你来画,你想画什么?(我要画一个人在小船上钓鱼。) (1)请你上来画。

(2)你为什么只画一个人、一条船?(理解“孤”和“独” ) (理解“蓑笠”:从字型上就可看出,“蓑”是用草棕编成的,“笠”是用竹子编成的,专门用来防雪防雨的工具。) (理解“翁”:是一个老翁,他披着蓑衣、戴着斗笠。) (3)能用朗读读出画面吗?评价。

★ 你还想画上什么?(我还想画上很多山,很多条路。) (1)请你上来画

(2)你从哪里看出有很多山的?(理解“千山” )

(3)还有一处写法和“千山”写法一样,是?(理解:万径) (4)生画纵横交错的路。

指导:你们觉得他画的路怎么样?(太宽/太长)应该怎么画?(明确“径”是指山中的小路。)请学生修改。

你还想画上什么?(我想画雪)

(1)示范画。这样画行吗?(几片——多些——全是)

(2)为什么要画这么多的雪?请细细读一读古诗,从字里行间找一找好吗? (“独钓寒江雪”“蓑笠翁”看出雪很大)

(从“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中也可以看到当时是雪天。因为鸟都不飞了,人都不出来了说明雪很大,鸟儿找不到食物,人也害怕寒冷不出来了。) (3)你是从哪两个字中发现原来漫山遍野全是飞雪?随文理解“绝:绝迹”、“灭:消失”

[板书:漫天飞雪] (4)喔,原来这两句虽没有直接写雪,但“绝、灭”两字却告诉我们鸟儿绝迹,人迹消失。

(5)谁能读好这两句,读出这漫天的飞雪?

3、同学们的作品完成了,谁能看着我们的作品。读着古诗,完整地说一说诗意? 同桌说,指名说。

4、了解诗意后我们再来读读古诗,读出我们见到的画面,读出古诗的韵味来。

(配乐)指名读,评价:宜针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

四、三读古诗,感悟情境,读出诗情。

1、过渡:读诗,我们不仅要读出画面,还要读出诗情。下面让我们来听录音读,听着诵读,看着画面,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孤独”——你从哪里感受到的?——其实这份孤独就藏在诗中,能找到吗?——(千万孤独)渔翁可不是一般的孤独,是“万千孤独在一身”啊!

请你用朗读让我们感受这份孤独。

[板书:万千孤独]

★“凄凉”——千山万径,一片雪白,飞鸟绝迹,人踪湮灭。多么空旷凄凉啊!你能读出这种感受吗?

2、一首诗,一份情! 齐读。

[板书: ——情]

五、四读古诗,简介作者,明白诗志。

1、同学们,古诗学到这儿,我们的目光不由地再次聚焦到这位老渔翁身上。古人云:“醉翁之意不在酒。”那么这个漫天飞雪中独自钓鱼的渔翁之意在什么呢?这个渔翁他可能是谁呢?(柳宗元)

2、简介作者生平。

由于柳宗元一心救国救民,参加著名的永贞新政,触怒了当朝皇帝和权臣,被一纸诏书贬到了数千里之外的永州。在永州,他无职无权,连住的地方都没有,只得在寺庙中借宿,一住就是好几年。在永州,他无家无室,有时,甚至连说话的人都没有。然而还是在永州,他曾给朋友写下这样一封信,里面有这样两句话:(出示:虽万受摈弃,不更乎其内)《江雪》,就是在这个时候,这种情况下写的。

3、此刻,让我们放声读这首诗,走进柳宗元的内心,想一想,他为什么要在这样恶劣的天气下钓鱼?你读出的是一个怎样的柳宗元?

4、生自渎、交流。

(是呀,天气虽然恶劣,环境虽然艰苦,但柳宗元虽身处逆境却顽强不屈,虽困难重重却无所畏惧!)

[板书:不屈不畏]

5、他真的在钓鱼吗?他到底在钓什么?(:钓)

6、齐读。你们不愧是柳宗元的知音。《江雪》正是他志向的表达!

[板书:——志]

7、让我们来深情地背诵这首古诗。指名背,齐背。

六、小结拓展。

第18篇:《江雪》教学设计

《江雪》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重点词句,理解全诗意思。

3.通过学习诗文,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诗中字词的意思。体会诗的意境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理解古诗意思,体会诗的意境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古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先让我们来欣赏几幅画。看,柳丝轻拂,鸟儿欢唱,你想到了哪首诗呢?

一首《绝句》让我们感受到了一幅春意融融、鸟语花香的春景图

2、一座山峰高耸入云,一道瀑布飞泻而下,你又想到了哪首诗呢?

一首《望庐山瀑布》使我们感受了祖国山河的壮丽雄伟

3、明月高挂窗前,诗人不由得思绪万千。这是哪首诗?

好一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诗人李白浓浓的思乡之情。

4、诗,其中就蕴含着一种心情,一个故事,甚至是一段历史,让人回味无穷。我们可以从中读出诗人的喜怒哀乐。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首新的古诗《江雪》,(出示题目)来聆听一下作者柳宗元的心声。

3、从题目中,你知道这首诗是写什么的吗?(江上的雪景)

二、读诗

1.自己读读这首诗,注意把字音读准,读通诗句。 2.学生自读。

3.指名朗读相机正音。

4、同学们,读古诗,我们不但要把它读正确,读得有节奏,而且要尽可能读出它的味道来。指导学生读好诗句的节奏。

5.我们一起来把整首诗读一读。

三、释意

1.关于古诗,有一种说法:诗中有画。读读这首诗,边读边想,假如请你为这首诗画一幅画,你会画些什么景物呢?

2.交流,说说你所构思的画面上有什么 ①有“山”:

师:这山怎样的?你从哪里知道的?(许多山,但山上没有鸟)解释:鸟飞绝这是古诗中常用的一种虚指手法。我们以前还学过哪首诗中也用了这样的手法?(千秋雪、万里船)

②有“径”

师:径是什么意思?(小路)这路又是怎样的?(许多条小路,但没有行人)解释:人踪灭

③有“舟”

师:舟是什么意思?(小船)你准备画几条船?为什么?

④有“翁”

师:翁是什么意思?(老人)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在什么环境下做什么呢? “蓑笠翁”什么意思? 我们一起来看图片。(出示蓑笠图) 这幅图中什么是蓑?什么是笠?什么是翁?谁来说说?

整个词的意思就是——一个头戴斗笠、身穿蓑衣的老翁。

⑤有“雪”

师:这是什么样的雪呢?

3.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瞧,(出示诗歌全景图)老师这也有一幅画,你能否结合诗句用一段话来为我们描绘一下这幅图画呢?(你能说说这幅画的内容吗?)

四、悟情

体会环境的寒冷寂静

1.漫天大雪覆盖了千山万径,天地之间迷蒙一片,人鸟绝迹,寂寥无声,同学们,这样的环境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呢? (寒冷、安静„„)

2.你从诗中哪些词句感受到的呢?

3、引导学生体会“灭”“ 绝”“寒”

A、如果这两句当中没有“绝”和“灭”这两个字,留下“千山鸟飞”,留下“万径人踪”,那该是怎样的景象呢?

B、如果没有这两个字眼,这该是一番多么热闹,多么繁华的景象啊!可是诗人笔锋一转,“绝”、“灭”两个字,使这一切刹那间变得无影无踪。

C、“寒”,是造成凄凉的根本原因——这么寒冷的天气,鸟儿无处觅食,只好躲在巢中避寒;这么寒冷的天气,人们无法劳作,只好呆在家中取暖。

4.这样的环境给你怎样的感觉?(板书:冷寂、清冷、凄凉)

5.是啊,皑皑白雪覆盖了群山,让飞鸟躲进自己温暖的窝巢。山间的小路也因为厚厚的积雪而更加人迹罕至。这是一个多么寒冷的天气啊!谁能通过朗读,把我们带到这冰天雪地的世界里。

第19篇:江雪教学设计

《江雪》

一、诵读名句,感受古诗魅力(课前)

同学们,古诗文是我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老师带来了一些名句,考考你能完成几句?

二、揭示课题,激发学习欲望。

大家读得很美,听来是一种享受!一首好诗,就蕴涵着一种心情,一个故事,甚至是一段历史,令人回味无穷!这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一首五言绝句:唐代柳宗元的《江雪》,后人称其为唐人的“五言之冠”。

三、整体感受,勾勒寒江独钓的轮廓

(一)读通全诗

1、师配乐范读

2、同学们想读吗?请你细细读上四遍:读前两遍,注意读准生字和新词,争取把它读得字正腔圆;后两遍,争取读通顺,注意诗句内部的停顿。

3、谁来试一试

1)“径”读准“jing”,意思是小路,“万径”呢?(成千上万的路,所有的路)“千山”(许许多多的山,所有的山)刚好是一千座山,一万条路吗?不是,这里是虚指所有的山,所有的路。 2)对读“千山”“万径”。

4、再请你读一读:

1)新词“蓑笠翁”,看“蓑衣”——“蓑” “斗笠”——“ 笠”(用来挡雨雪)

2)切换至Flash画面,看这位老人身上穿的是“蓑衣”,头上戴的是“斗笠”。 “蓑笠翁”意思就是——

1、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全诗。读得字正腔圆。

(二)理解诗意:

过渡:我们已初步读通了这首诗,接下来我们得弄懂这首诗的大概意思。

1、你们有什么好办法?

(多读,书读百遍,其意自见;看注释,串词成句;观察图想象„„)

2、资料上的注释是你的好帮手,再根据插图,想象画面,自由试着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3、谁来说,请你:

1)肯定自学有成效,有收获。 2)解难

“独钓寒江雪”同学们在理解诗句时已经换了语序。(很灵活,会学习)以后碰到类似的语句,“换序理解”是种好方法!

4、谁再来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5、带着这样的理解再来读诗。(读出了诗的意思)

四、意境探寻:体会寒江独钓的孤傲。

(一)品读第

一、二行

1、我们一起走入这浩翰无边的大背景,读——“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2、如果没有“绝”“灭”两个字,会是怎样一幅画面和情景呢?读一读,想一想画面。

你仿佛看到了,听到了什么? 千山鸟飞 万径人踪 (鸟语花香 行人如梭 川流不息 好热闹繁华,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

1、可是诗人笔锋一转,

一个“绝”字却成,读“千山鸟飞绝”,再读—— 一个“灭”字已成,读“ 万径人踪灭”,再读——

2、一“绝”一“灭”,诗人用词精妙至极!此时变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和情景? 请你闭上眼,随着老师的朗读来想象,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

让我们一起进那广阔的原野,走进那白雪皑皑, 天寒地冻的世界,放眼远望——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睁开眼,你已看不到,听不到什么?

(你走进去了,你看得比他多,富有想象力)

1)一切的一切都被白雪覆盖了,没有飞鸟,没有行人,没有声音,几乎是死一般的沉寂,这样的画面,你感受到了什么?(冷清、寂静、悲凉)

2)是呀,那是多么寂静、冷清啊!指名读!——“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3)这是弥散在千山万径中的寂静、凄凉——齐读

4)天地间只留下了茫茫冰雪,眼前一片冷冷清清——齐读

5、就在这众人不到之时,众人不到之处,我们却看到了——“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二)品读

三、四行

1、放FLASH,再问:寒风刺骨,大雪纷飞,老人却在独自垂钓,你感受到老人什么?

交流后读这两行。

2、那是刺骨的寒冷呀!而这位老人还在江上垂钓,你想问老人什么?(这么冷的天,为什么老人还在江上钓鱼?)

1)问得好!请你大胆猜想一下原因,可以与同桌讨论。 为了生存,捕鱼为生; 向人们诉说他心中的孤独; 有伤心事; 爱钓鱼„„

2)大家有不同的猜测,究竟哪一种比较吻合诗人的心境呢?要弄清这个问题,得了解诗人。

3、了解诗人的经历,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你认为作者仅仅就是蓑笠翁吗?那他是在写谁?

4、诗人想借老人寒江独钓,写出自己的什么呢?(孤独、万分痛苦、悲愤、但坚强不屈、不与当权者同流合污)

1)、把诗人的这种情感读到市的字里行间去!自由读! 2)、请你读

是呀,柳宗元在诉说,他官场失意,亲人离世,再请你读 我们听到柳宗元在倾诉,她内心的千万孤独,一起读《江雪》

5、老人就是柳宗元的影子,他真的是在钓鱼吗?

1)柳宗元做大官,一心想为民造福,但现在被贬,一腔抱负难以实现,他在等什么?

(等机会,等翻身的机会,等待东山再起的机会,等做大官,做好官的机会,等待朝廷对他的理解,时时渴望东山再起) 2)他等机会干什么?(想做好官,为民造福,为老百姓做好事,想建功立业,报效朝廷,为国为民)

6、你们真是柳宗元的知音哪!柳宗元在等机会,在钓一个机会! 一个“钓”字是全诗的眼睛,这就是“诗眼”。

柳宗元,永州一等就是十年„„十年后,他被贬为柳州刺史。由司马升为刺史,虽然权利有限,但他在那建功立业,为老百姓做了许许多多的好事。他就是这样一位心中装着老百姓的好官!

7、让我们一起回到柳宗元永州那段千万孤独的日子,指名读《江雪》 那是万分的孤独呀!但他心中有希望,他一直在等待,再读 柳宗元把他千万孤独却坚强不屈的情怀化作了——《江雪》,读 好一个“孤舟”“独钓”,柳宗元把他孤独不屈的情怀化作了一首江雪,一起 读——

字字都是景,字字都是情!

(三)、教师小结:

千山万径冷冷清清,飞鸟行人绝迹,老人却在寒江独钓。诗人借这江上雪景,写出了自己的孤独不屈!

五、课外延伸:拓展学习《题秋江独钓图》

1、古人写景即写情。我们再来读一首《题秋江独钓图》,也是写钓鱼,看看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2、自由品读这首诗。

3、心情怎样?从哪儿看出的?高兴,一曲高歌,举杯畅饮 1)你读这句

2)小组读,听出了诗人的逍遥自在,怡然,自读

7、王士 ,刑部尚书,正是官场得意之时;柳宗元却被贬永州,官场失意,同样是独钓,但诗人的心境截然不同。请男生读《题秋江独钓图》,女生读《江雪》 争取读出不同的味道来,酝酿好感情

六、教师总结:激发诵读经典诗文的兴趣。

古诗文的魅力就在于它的写景如画,借景抒情,在于它的声韵悠扬,以声传情,人们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让我们继续坚持诵读经典诗文,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

七、布置作业:坚持课外搜集资料,诵读积累。

1、背诵,默写《江雪》

2、“走近柳宗元”:了解柳宗元一生经历,诵读柳宗元的诗文。

阅读:6738 次

第20篇:江雪教学设计

25、《江雪》教学设计

张集实验学校 王兵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学会学习古诗的方法,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3.通过朗读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的感情,感受诗境。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诗中字词的意思。体会诗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古诗的方法步骤。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诵诗开课,营造氛围

1.背诗导入 ,营造爱诗气氛 2.引题,板题,解题

二、初读感知,想象画面

1.听老师配乐朗读,尽可能在脑海中想象出诗中描绘的画面。2.轻声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3.指名朗读,正音。

三、自主学习,品读鉴赏

1.疏通诗意,介绍方法 2.试讲诗意,指名讲

3.根据诗意指导朗读,划节奏指导朗读 4.意境探寻:

⑴假如我们把这首诗看作是一幅江上雪景图的话,诗的前两句我们就可以把它看作是这幅画的背景。现在让我们把目光拉到近处,你又看见了什么?品读心情——孤独寂寞

⑵天这么冷,为什么渔翁还要出来钓鱼呢? 品读精神——顽强不屈

⑶请大家带着孤独寂寞、顽强不屈的感觉来朗读一遍。

5.诵读背诵指导

6.小结:老师希望你们学完这一课后,能像作者一样虽身处逆境却能拥有顽强不屈、乐观豁达的精神去面对你们多彩的人生!下课。

【板书设计】 江雪

环境——寒冷凄凉

心情——孤独寂寞

精神——顽强不屈

《江雪教学课件.doc》
江雪教学课件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