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冬天说课稿范文

2022-12-22 来源:教学课件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济南的冬天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济南的冬天》的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设想、教学程序及二点补充等六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课文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济南的冬天》是初中语文第一册第三单元中的第2篇课文。它是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老舍在1931年初写的一篇通过描绘济南冬天美丽景色来抒发感情的写景散文。

根据该单元要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领略自然景物的美,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揣摩精彩的词语、句子和段落,还要练习精读的技能,并作适当的摘录的总的教学目的;以及这篇文章描绘景物,语言准确生动,多使用比喻、拟人手法,融情于景,表达了作者鲜明的印象和感受。其中描写最形象最生动的是第3段和末段。而作者感情的抒发也非常别致,非同一般,不是采取直抒胸臆的方式,而是采取表达一种感受的方式,将自己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不露痕迹的依附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因此显得格外自然真挚,富有感染力的认识上,我定下了本文的教学目的和教学的重难点。

2、教学目的

1) 知识目标:

a、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的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

b、理清本文的层次结构。

2) 能力目标:

a、培养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能力。

b、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

3)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教材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描写景物的方法,以及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侧重讲析第3段和第5段。教学难点则是作者情景交融的写法。

二、教学方法

1、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以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指导归纳法进行教学。

据新《大纲》在《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里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我根据本课目标和内容,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发展水平出发,应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以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指导归纳法进行教学。使他们在教师的主导下围绕中心议题发表各自的意见,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争议,激发他们主动去获取知识,培养健康情感。

首先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美读散文,在读的过程中思考提出的疑问,最后在教师适当的点拨、归纳、小结中赏析课文,理解本文中作者的感情。

2、采用电教平台、录音等电教手段,扩大教学容量。

在教学中,我采用了电教平台、录音等电教手段来丰富教学手段,扩大了教学容量;这样既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热情,又通过直接感知,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符合教育学中的自觉性、直观性原则。

3、本文文质兼美,适于朗读,教学中引入诵读法。

《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指出:“语文教学中,……要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本文是文质兼美的写景散文,适于朗读,所以在文章的讲析中引入了诵读法教学,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领悟文章描景绘物的美。

三、学法指导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的指导,采用了主体思维法、小组讨论法及反馈练习法。

在指导过程中,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然后根据一系列紧扣教学的问题,使学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讨论,从而解决问题,并在课文赏析后完成课后问题进行巩固。使学生从感知到理解,从感性到理性,从学会到到会学,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

四、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重要的讲读课文,知识具体,内容充实,需要掌握的东西比较多。因此我在教学上安排三节课的时间,我的教学设想是,第一课时初步理解文章内容及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第二课时通过学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品析语言并充分感受作者的感情。第三课时将本文与朱自清的《春》的比较,理解散文的特点及作用。本说案只说明第一课时。

五、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a、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的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

b、理清本文的层次结构。

c、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

d、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指导归纳法,诵读法

教仪:课件

教学步骤:

这节课我是按“引入新课——讲授新课——反馈练习——归纳总结”进行教学的。

1、引入新课:我先对布置的预习作业进行抽查并明确生字词答案;然后以简洁的话语引入新课,用课件对作者及与课文有关的经历进行介绍

2、讲授新课:在讲授前,让学生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朗读,使学生感知课文,问题用课件打出如下:

a、为什么说济南是个“宝地”?

b、济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写了三幅山景图,还写了水色,各突出了什么特点 (抓关键词概括) ? 三幅山景图之间有什么关系? 四幅景物图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c、文中渗透作者对济南的冬天什么样的感情?

d、标题可否换为“冬天的济南”?

朗读课文后,围绕以上问题对课文进行赏析;在赏析过程中,我把问题与课文结构的分析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先阅读1——2节,并讨论解答两个问题:

1、为什么说济南是个“宝地”?作者在文章的开头是怎样表达的?

2、济南冬天的这种特点是源于什么样的地形特点?(明确:

1、通过对比,写出了济南冬天的总特点是:无风声、响晴、温晴。

与北平相比——无风声

与伦敦相比——无重雾 (响晴) } 宝地

与热带相比——无毒日 (温晴)

2、济南的地形特点:“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是北边缺着点口儿。”,决定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让学生试着画出这种地形,体会其特点,教师可根据学生画出的地形图作小结。]

接着,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研读3——5节,并作重点分析(

1、济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写了三幅山景图,还写了水色,各突出了什么特点,三幅山景图之间有什么关系?第3小节和第5小节在写景顺序有什么不同之处?

2、第3小节和第5小节在抒发感情和修辞运用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在分析中除了使学生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的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对课文内容有更深一层的了解,也提及作者所用的比喻、拟人手法,为下一节课的教学作好准备。(学生讨论后明确:

1、阳光朗照下的山——温静;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城外的远山——淡雅;水色——绿。第一幅图是总写,第

二、三幅图是具体写。

写山景:自上而下的顺序,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

写水色:自下而上的顺序,水面上、空中、半空中。

2、作者在第3小节对薄雪覆盖下的山的描绘和第5小节对水色的描写中都体现了对冬天的喜爱、赞美之情;都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3、反馈练习:要求学生根据老师的讲授及自己的笔记,朗读课文后用自己的话语解答课后练习题一,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领会作者的感情。

4、归纳总结:在学生完成练习的基础上,归纳出作者写北国的冬天,不着眼于“寒”而着眼于“暖”,不着眼于“壮”而在于“秀”,是本文的一大特点。并与学生共同解答:文中渗透作者对济南的冬天什么样的感情? 标题可否换为“冬天的济南”?,解答中使学生了解作者在文中处处渗透着对济南冬天的喜爱,抒发了赞美之情。标题不可以换。因为“济南的冬天”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一特定地域的冬天;“冬天的济南”目的在于赞美“冬天”这个特定时令的济南,进行最后的课文巩固。

5、布置作业:

1、文中有哪些比喻、拟人句用得好,找出来,想想为什么写得好? 哪个词语用得最妙?好在哪儿? (美句赏析,着重分析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2、假设要给一个从没到过济南的人讲讲济南美丽的冬天,参照课文,你将分哪几个方面讲?着重讲哪几个精彩的片断? (设题意图:主要是引导学生从总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思路,抓住重点,找出自己认为精彩的片断,并训练学生的复述能力。)

3、在小组或班上向大家说说你家乡的冬天是什么样子,再借鉴课文的某些写法,将你家乡冬天最有特点的景物写出来,字数不限。(此题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能力。提示学生借鉴课文的某些写法,抓住景物特点来写,目的是将阅读之所得转化为写作之所能,是阅读的迁移与深化。)

六、二点补充:

1、时间安排:引入新课(3分钟)——讲授新课(30分钟)——反馈练习(10分钟)——归纳总结(2分钟)

2、板书设计:

济南的冬天

老舍

与北平比 城——晒、睡、躺

济 ——无风声 阳光朗照下的山——温静; 冬

南 天 来_源:考试大_教师资格证考试_考试大

的 与伦敦比 “温晴” 山景 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 的冬 —

—无重雾 (宝地) 济

天 与热带比 城外的远山——淡雅; 南

——无毒日 水色——绿。

作者借景抒发了赞美之情,表达了对祖国深挚的爱。

教学设想: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先生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下的一篇情辞并茂的写景散文,是现代散文中的精品。文章生动形象的描写了济南的冬天气候温和、冬日如春、美丽如画的景色。文不仅仅停留在自然景物的描摹上,而是把景物当作有生命、有感情的存在,融入了作者的感情和意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较好的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全文脉络清晰,行文有序。先运用对比的手法来突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然后紧扣冬天的山景和水色,铺展出三幅画面:小山摇篮图、雪霁初晴图和空灵水晶图。在景物描绘中,不但运用了大量恰当的比喻和拟人句,更在词语选用方面十分讲究,把自然景物描摹得极富生机和活力。因此,教学中,在锻炼、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的同时,着重通过分析文中优美的语句,进而感悟文中描绘冬景的精妙,感悟用语的精当,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

本文是一篇重要的讲读课文,知识具体,内容充实,需要掌握的东西比较多,但面面俱到的讲析却不利于学生阅读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应该让学生在老师的点拨之下充分的感知课文,探究作者写景抒情的思路和巧妙的写作方法,并能运用所学去阅读理解同类的文章。在教学上安排2节课的时间,其中第一课时在整体感知、理清文脉的基础上重点研读第3语段,欣赏景物描写方法。第二课时体会文中的比喻句和拟人句对突出事物形神特点的作用,如揣摩喻体选用的精妙。与《春》在写法上的对比阅读。

当然,在开课之前,不忘告知学生,一切的答案你们那里,即由学生之口道出本课的教学内容及答案,不失为明智之举,因为学生在解读文本之前,就已经获得了自信。这样,他们已不仅仅在感悟自然之美、文字之美了。惟其如此,才能让学生们敢于积极主动,敢于去自由发挥想像的翅膀,展开合作探究课文,让他们在实践中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欣赏文章的能力。

作家介绍,课下注释已有,可以让学生自己去解读,不必再去赘述,瞎耽误学生的时间。生词教学也可在学生朗读过程中解决,不必过于追究,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知、能目标:

1、能有感情的熟练朗读课文

2、积累文中优美的语句。

3、分析文中描绘济南冬天美景的精妙,感悟景物描写中情与景的融合。

4、明白作者采用对比写法的作用。

5、培养欣赏写景抒情散文的能力。过程与方法:朗读—讨论—赏析

情、价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把握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特别是比喻和拟人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景物描写的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导入新课 首先,引导学生说说本地冬天的气候、景象。接着,引导学生说出学过或知道的描写冬天景色的古诗词句(柳宗元的《江雪》、《风雪宿芙蓉山主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让大家感受北方的天气,与课文中的冬景形成鲜明对照。大家知道吗?在咱们北中国的一个地方,它的冬天却是另一番风味,到底是怎样的别是一般滋味呢?下面我们带着美好、愉悦的心情一起分享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

二、范读课文。

1、学生听读,作勾画。

2、点评。

三、自读、朗读,整体把握。

1、边朗读(学生模仿范读,大声朗读),边勾画生词,查工具书,准备朗读比赛。

2、帮助老师将课文科学合理的分成四个任务块,并说明你这样分组的理由(为下节课分组研习、讨论做好准备)。

(第一自然段为一组,第二自然段为一组,第三四自然段为一组,第五自然段为一组。按照:冬天的特点—山景—雪景—水景层次。)

如果程度较好,可以进一步归纳出课文的主要脉络:

小山摇篮图 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雪霁初晴图

空灵水晶图

3、学生推荐重点生词。着落、髻儿、镶上、水藻、贮蓄、澄清

4、小组内交流。

5、集体交流。

四、朗读、感悟:

1、师生展开朗读比赛。

2、自选段落,读完后说说自己为何选读该段。自己是用何种情感朗读的?如何把握的,你认为自己读到了什么。

3、学生点评。

4、大家公认的优美段落齐声朗读。

五、布置任务: 课下按组分工,搜集资料,准备下节课讨论。 熟练朗读课文。 积累优美文句。 第 二 课 时

一、学生分组展开讨论。

1、划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小组内交流。

2、互动、研习该句的妙处(修辞、选词)。

3、小组内形成共识,并推荐出发言的代表。

4、如果任务提前完成,可以帮助其他组解决问题。

5、教师巡视、指导。

二、集体讨论,教师点拨。第一组:预设

1、第一自然段首先把济南与_____相比,突出济南冬天_____特点,接着把济南与_____相比,突出济南冬天_____特点,再把济南与_____相比,突出济南冬天_____特点,最后把济南与整个_____相比,突出济南冬天_____特点,这主要运用了_____手法。

(北平,没有风声;伦敦,响晴;热带(指新加坡),毒晒;北中国,温晴。对比)

2、“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一句,能否把“声”字删去,为什么?

“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是说济南冬天的风并不猛烈,是柔和的,若把“声”字去掉,说成“没有风”不切合实际。

3、文中的“毒”“响亮”又是什么意思? 这里“毒”是厉害的意思,“响亮”一词,一般用来形容声音的宏大,根据上下文判断,在此处是指“晴朗得刺眼”。

4、想想看,作者有没有告诉我们济南冬天的特别之处呢,济南冬天的特点是什么呢? 特点有“没有风声,响晴,温晴。”明确:总特点是“温晴” 第二小组:预设

1、想想,文章怎样由写总特点转入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景。

用过渡句“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转到写冬天的山。

2、济南的这些小山有什么地理特征?

小山把整个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写出济南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

3、作者怎样写出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别可爱?

(l)用拟人手法: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用一“晒”、-“睡”、-“醒”,一连串相关的拟人手法,烘托舒适、温暖的环境。

(2)用比喻、拟人手法: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用“看护者”比喻四周的小山,加上温存体贴的抚慰,写出这一圈小山的特别可爱。(把老城四周的小山新巧地比作“小摇篮”,写出山景的小巧秀丽,又用拟人显出感人的脉脉温情。躺在摇篮里承受母亲体贴入微的抚爱,那当然是最暖和不过的了,而况山们还“低声地”哼着摇篮曲,秀美的睡态再现了这个“理想境界”的温暖、舒适的特点。)

(3)从人们的感受:面上含笑;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人们的幻想,不仅描绘笑容,更突出心理活动。

4、阳光下的小山——暖和安适的小摇篮 第三小组:预设

1、全段的中心句是:最妙是下点小雪呀。

2、“看护妇”是对雪后矮松秀美形态的比喻,借矮松写出雪的形态。

3、“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肌肤”,这是雪色和草色相间的美景引人产生的联想。以动写静,写出动人的形态。

4、把夕阳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拟为害羞的少女,突出了雪色的娇美和小山的秀丽,写出雪色娇美的情态;粉色羞容以微黄斜阳相映衬,色彩鲜艳悦目。比拟把本来没有生命的、静止的东西写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

点拨:

1、写山景依山上、山尖、山坡到山腰的空间顺序,有层次地把各个细部雪的光、色、态展现出来,让读者感受到的不仅是雪的外在美,而且是雪的情韵。

文中的动词用得好,如:树尖用“顶”,山尖用“镶”,山坡用“穿”,山腰用“露”,几个字各得其所。

2、画面色彩的鲜明悦目来自映衬的妙笔:矮松的青黑映衬一髻儿白花;以全白的山尖,映衬蓝天;以山坡上的一道儿白,映衬一道儿暗黄;以微黄的斜阳,映衬薄雪微微露出的粉色。

3、全段的朗读要求:朗读中不仅要读好文中的描写部分,而且要读好首尾两句,其中的“最”“呀”“就”“吧”“太”都是充分凝聚了作者情感的。

4、“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何处?

(l)妙在雪光、雪色:“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智儿 白花”,松的翠与雪的白相映生色;“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根 边”,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雪相映生辉;“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白雪与暗黄的草色,组成彩色的美景。 (2)妙在雪态:“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 的山的肌肤”以动写静,写出动人的形态;哪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 微微露出点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的少女,写出雪的情态。

5、用“卧”字传神地写出了村庄和雪的情态,表达了一种安适平静的气氛,与文章基调相调谐,有一字传神之效。和前文“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相呼应。

6、总结:薄雪覆盖下的山——穿上花衣服。

城外的远山;是张小水墨

济南的雪一点也没抹杀暖冬的光彩,反而把冬天的“温晴”越发显露了出来。

检查:就如下内容品析研讨。请同学们自由选择济南的雪一点也没抹杀暖冬的光彩,反而把冬天的“温晴”越发显露了出来,进行答题。

①全段的层次划分是:全段分为三层:小雪呀/看吧„„粉色/就是„„

②全段写“小雪”之美妙,主要通过其他的景物来进行烘托,这些景物是:矮松、山尖、草色、阳光。

③文中的色彩词用得好,如:青黑,白,蓝,银,暗黄,微黄,粉色。

④文中是怎样化静为动的呢?化静为动的主要技巧是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

⑤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主要是拟人,文中的三个“好像”,并不都表示比喻。 第四小组:预设 研读第5自然段:

1、拟人:“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突出水的绿的特征。

人格化的水藻、水和垂柳楚楚可爱。用“不忍得”写水不仅有生命的质感,而且还有一副和善心肠,为了水藻的绿,为了垂柳的倒影,突出了水的碧绿和清亮,充满着春意。虽没直接写天气暖和,却让人感受到了温暖。

2、比喻:“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突出水的清亮的特征。

3、想想这一段写济南冬天的水有什么特点。

(l)水的绿:作者描写绿萍的绿、水藻的绿、水面柳影的绿,衬托出水绿。由水的绿联想到绿的精神,联想到春意盎然的生机。

(2)水的清、亮:作者描写澄清的河水,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4、第5段文字写冬天的水色,按自下而上的顺序,即水面上--空中--半空中—天上。先写水藻之绿,以衬托水之清澈透明,又拓展想像,将天光、水色融为一体,描绘泉城鲜亮明丽的色彩,充满赞美之情。 文章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现济南冬天山水之美,又寄寓对祖国河山真挚的爱。 写水色: 提问]

三、总结:

1、为什么济南的冬天的景色会如此动人? [明确]a.细致观察b.抓住特征c.安排顺序(角度)d.运用修辞e.情景交融。

2、表情朗读,品味济南暖冬慈善若娘亲,可爱似少女,清亮赛水晶的艺术形象。

3、本文布局谋篇层次井然、以“济南的冬天”作标题,表明所写时间、地点的范围,接着文章开头一段,写济南冬天的天气,通过三组对比,赞誉济南是个“宝地”,这是贯串全文的主线。再接着写济南冬天的山景和水景。篇末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为全文的结束语,抒发了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总的观感。这样结尾,既和开头“济南其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

文章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此外,情景交融也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从语言上看,作者老舍是语言大师,在词语的选用上十分讲究。

四、比较阅读:《济南的冬天》在写法上与朱自清先生的《春》有些什么相同的地方?你更喜欢哪一篇?说出理由。

提示:两篇散文都通过几幅具体生动的画面来表现特征。《春》一文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等五幅画面,体现了春的“新、美、力”的特点。而《济南的冬天》同样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描绘了阳光下的济南全景、雪后的小山、澄清的水等画图,表现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五、作业设计:

1、写一段文字描写你家乡的冬天,并能恰当的运用各种修辞手法。

2、写一段描写校园景色的文字,要求运用上面学到的观察方法。

3、课后练习第

一、2题,第二大题。

六、附件材料:

济南多泉水,素有“泉城”之称,所谓“家家听泉,户户插柳”。大致为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四大泉群。趵突泉为济南“七十二名泉”之冠,泉水平地涌出,喷涌如沸,隆冬季节依然水雾缭绕,四周的亭台楼阁都罩上一层轻纱,宛若仙境。除泉水而外,还有大明湖也是出名的,清人刘凤诰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咏湖名句。 附板书: 没有风声

总特点:温晴的冬天 响晴 济南的冬天 毒晒

阳光下的山:暖和安适的“小摇篮” 山 小雪下的山:穿上花衣服 城外的远山:是张小水墨画 碧绿 水 清亮

推荐第2篇:《济南的冬天》说课稿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济南的冬天》

稿 课 说 杨发鑫 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南门滩学校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济南的冬天》说课稿 杨发鑫 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南

门滩学校《济南的冬天》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写景散文。下面就围绕“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三个问题,从

教材地位、教学目标、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逐一说明。

一、说教材《济南的冬天》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是现代著名作家年初写的是一篇景美、情美、语言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文章选取了一个个1931老舍在独特的角度,展现了济南冬天特有的魅力。作者在描写景物时,语言准确生动,充满了对济南的热爱之情。从本单元教材编排的意图来看,学习本课,一方面有利于学生进一“情景交融”另一方面是让学生学习文中拟人等修辞,中所学到的比喻、《春》步掌握在的写法,为后面几篇课文的学习打下基础,进而激发学生热爱美、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 情,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学欣赏能力。

二、说学情七年级的学生刚刚进入中学,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都很强,乐于接受新事物,学生已经初步掌握在前面一篇课文《春》中所学到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尚在形成之中,不能感受用文字生动形象描写的情景,因此教师在这一课的学习中重在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从停顿的长短、读音的轻重、语速的快慢和语调的抑扬来感受作者传达的情感。同时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通过品析优美语句懂得 写景的一些方法技巧,学习文中“情景交融”的写法,使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起来。

三、说教学目标及确立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对作品中感人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据此,结合学情分析及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和本文的特点确定

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反复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正确认读和理解重点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 理清文章思路及结构。、精读课文重点语段,品味语言,深入理解课文,体会情景交融的写法,感受作2 者热爱美、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学欣赏能力。

四、说重、难点及确立依据年级阅读教学要求: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9——7根据《初中语文新课标》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结合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和训练要点“在整体感知内容大意的基础上,深入体会作者传达的感情,揣摩和品味有特

色的语言,积累精彩语句。”及本课教学目标。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如下::抓住重点语段,揣摩品味语言,体会情景交融的写法,感受作者热爱教学重点

美、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体会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展开描写及情景交融的写法,感受作者热教学难点 爱美、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学欣赏能力。

五、说教法与学法所谓“教学”,二者相辅相成,我认为只有教法与学法、教师与学生、师生与文本互通互融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好课。而要达到这样一种理想的课堂状态,新课程理念给了我们很好的建议:依据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教师应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创 设轻松有效的学习环境,为此本节课我采用如下教法和学法。、说教法1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以审美为突破口,从审美角度进行阅读教学,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美点,按照审美过程的规律,我把整个教学过程的主体部分设计成三个大板块,即“品读三部曲”: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让学生在诵读中品味美的语言,体会美的情感,领悟美的意境,以此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感情。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我辅之以如下的教学方法:诵 读教学法、示范品评法、点拨引导法。、说学法2《初中语文新标准》明确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据此并结合本文内容,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如:美文诵读法、鉴赏品评法、合作探究法,做到 授之以渔。

六、说教学设想本文是一篇讲读课文,需要掌握的东西比较多,如文中精彩的写景语段,层次分明

的结构布局,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等,因此在教学上安排两课时进行。我的教学设想是:第一课时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正确认读和理解重点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及结构。第二课时通过精读课文重点语段,品味语言,深入理解课文,学习情景交融的写法,同时让学生在品析语言的过程中感受 作者热爱美、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学欣赏能力。精读课文重点语第二课时中主要完成的教学目标是:本说课稿重点说明第二课时。段,品味语言,深入理解课文,体会情景交融的写法,感受作者热爱美、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学欣赏能力。这是在第一课时:“反复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及结构。”基础上对课文的深入解读,引导学生在研读品析中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让他们知道生活中的美需要 我们去发现。 (下面就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做如下说明。)

七、说教学程序(第二课时)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安排教学流程如下: 第一环节:片段展示,感受美 学生展示《我家乡的冬天》的描写片段。学生展示描写家乡冬天的片段,通过对比,进一步把握课文内容所描【设计意图】绘的济南冬天的特点,让学生知道写景要抓住特点,也为下一环节学习写作方法后,修改片段成文做准备。这也是语文课中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相结合要求的体现。

第二环节:研读课文,欣赏美

(一)阳光普照下的济南 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写济南的可爱?试找出来说一说。

(二)薄雪覆盖下的小山、交流研讨:1 )找出这一段的中心句:最妙是下点小雪呀。1( ? 之妙,主要通过其他的景物进行烘托描写的进物有哪些”)全段写“小雪2()此段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薄雪覆盖下的小山的可爱?试找出

一、两处说3( 一说。 )这一段的写作顺序(标志性词语):4(

朗读中不仅要读好中的描写(、朗读感悟:朗读片段,体会作者其中蕴含的感情。2“就”“吧”” 部分,而且要读好首尾两句,其中要读好首尾两句,其中的“最”“呀

“太”充分凝聚了作者的感情。

小水墨画(淡雅)--------

(三)城外远山在描写城外远山时,作者没有花太多的笔墨,但让我们能够从文字中描绘中想象到 那种美,如何描写的?写出了什么特点?

(四)济南冬天的水 作者写济南冬天的水,抓住了水的什么特点,是怎样写的?基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训练要点:学习课文多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设计意图】而且方法少,品析能力不是很强,可是七年级的学生年龄小,辞手法和寓情于景的写法。特别是对写景抒情的散文,往往缺乏想象力,理解不到位,这时教师的示范点拨显得尤为重要。在每一幅图画的赏析中设置针对性的题进行引导点拨,让学生交流研讨后,鼓这样也体现了教学理念中所提倡的课堂励学生把自己最深刻最独到的阅读体验说出来。 上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第三环节:运用写法,创造美济南的暖冬在老舍的笔下慈善若娘亲,可爱似少女,清亮赛水晶,是那么的美好、? 可爱。为什么济南的冬天的景色会写得如此动人呢在以上的学习活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写景散文的方法,其一将【设计意图】写作方法运用在自己的写作中。其二,让学生懂得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眼 睛,学会在生活、自然中细心观察。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本文布局谋篇层次井然、以“济南的冬天”作标题,表明所写时间、地点的范围,接着文章开头一段,写济南冬天的天气,通过三组对比,赞誉济南是个“宝地”,这是贯串全文的主线。再接着写济南冬天的山景和水景。篇末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为全文的结束语,抒发了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总的观感。这样结尾,既和开头“济南其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文章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此外,情景交融也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从语言上看,作者老舍是语言大师,在词语的选用上十 分讲究。引导学生总结写景作文的方法,其一写作方法运用在自己的写作中。【设计意图】 自然中细心观察。学会在生活、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其二让学生懂得生活中不缺少美,

第五环节:作业布置、背诵第四自然段。1、请用你学到的方法,细心修改完善片段《我家乡的冬天》成文。2第一道题通过背诵,积累文中优美的语句,从而加深感悟。第二道题【设计意图】则是写作训练。“成果在课堂,功夫却在课外”这一环节的写作运用让学生立足课本,将本节课学到的方法运用于自己的写作,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这也将阅读教学与 写作有机的结合了起来。

八、说板书设计:(第二课时)

天 冬 的 南

老舍 比 对 写作特点: 突出特点-----总特点:温晴(宝地) 、比喻拟人,生动写景。1 城外远山 济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2 阳光普照下的济南 山 南 薄雪覆盖下的小山 的 冬 碧绿清亮 水 天 :框架式的板书设计是这堂课教学思路的浓缩,一方面力求简单明了【设计意图】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另一方面也对学生的

写作作出指导。

推荐第3篇:《济南的冬天》说课稿

《济南的冬天》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

你们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济南的冬天》,本课安排两个课时,教学程序我只说第一课时。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设想、教学程序几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一)课文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济南的冬天》是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本单元教学的主题是“多彩四季”。单元教学目标是:领略自然景物的美,欣赏散文优美、精辟的语言,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了解课文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和写景的层次,学会观察景物的特点,并作简单描述。

本单元前两篇课文分别是朱自清的《春》,郦道元的《三峡》,后面还有一篇《夏》。《济南的冬天》是一篇极具个性的写景散文,是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去阅读文本、观察生活的极好范例。

(二)学情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和出发点。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的优美散文,之前学生已在《春》的学习中了解了这类文章的特点及学习方法,喜欢读这类景物描写文章,特别喜欢欣赏直观画面,也能找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句段,从词语运用的准确、生动及句子所采用的修辞手法方面进行赏析,但还不能较好地观察景物特点并把它描绘出来。

(三) 教学目标(Teaching Aims)及重难点:

依据新的课程标准以及前面对教材内容、单元教学目标和学生情况的分析,制定本课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如下:

知识与技能目标(Knowledge and skills):

1、了解本文写景顺序,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

2、感悟景物描写中情与景的融合。

过程与方法目标(Procees and methods):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积累课文精彩语段。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在写景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Emotion,attitudes and value):

培养学生在感受文中优美景色的同时,陶冶情操,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1、学习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

2、学习抓住景物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学习观察、描写景物。

教学难点:领会、学习课文情景交融的写法。

二、说教学方法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是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过程。根据本课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我将融合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诵读欣赏法。本文文质兼美,适于朗读,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去发现美、感知美、探究美。

2、主题教学法(尝试)。抓住“宝地”一词,引导学生感受、品味济南冬天之美,使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下围绕中心议题发表各自的意见,相互交流,相互启发,激发他们主动去获取知识,培养健康情感。

3、采用课件并用电子白板配合教学,既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热情,又通过直观感知,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扩大教学容量,符合教育学中的自觉性、直观性原则。

三、说学法指导

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第一课时,主要指导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独立思考;然后与同学合作,讨论交流;第二课时主要指导学生独立品味,合作赏析;最后学以致用,观察、描绘景物。

四、教学设想

为了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我的教学设想是:第一课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初步理解文章内容,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情景交融地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第二课时,通过学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品析优美、精彩的语言并充分感受作者的感情;学习课文写景的方法,简要描绘家乡之景。

五、说教学程序

今天我只是对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文。

(出示幻灯片)北宋大文学家苏轼有诗云:“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杭州西湖的春天,在诗人眼里真是美不胜收。(出示幻灯片)说到夏,瑞士夏日美景宜人:绿色山林环绕着浅蓝色的湖泊,映衬着阿尔卑斯山头的皑皑白雪,悬崖上瀑布流泻,草地上鲜花盛开,真正无愧于“世界公园”的美称。因而老舍在《济南的秋天》一文中有一句话:(出示幻灯片)“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在作者笔下,济南的秋天和冬天如诗如画,别具情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欣赏济南冬天的美景。(出示课题及作者。)

(设计说明: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语文课的导入要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本文导语用老舍对西湖、瑞士、济南的赞美并辅之以精美的风景图片,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朗读、欣赏。

1、播放济南冬景图片,配合录音朗读。

(设计说明:充分运用电教平台,增强直观性、形象性,让学生感受济南冬天之美,感受语言文字之美。)

2、指导朗读方法。

师:济南的冬天美吗?这篇文章写得美吗?这么美的文章应该怎样读呢?学生七嘴八舌,教师总结:(出示幻灯片)朗读要求:要读出喜爱的感情,语速较慢,语调要柔和,语气要亲切。

3、自由朗读,读出济南冬天的美。

(设计说明:文章适宜朗读,但应该让学生知道怎样读。交给方法,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然后让学生按照要求去读,发挥其主体作用。)

(三)围绕“宝地”品读:

1、冬天的济南真是美啊!作者在第一段就忍不住称赞它是个——宝地(good place)。引导学生找到文中这句话读一读,读出赞美之情。

2、为什么说济南是个“宝地”呢?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宝地”?找出来,读一读,每人说一处,轮流进行。可单个读,也可根据情况小组读、男生读或女生读、齐读等。抓住一些重点词语、句子(比如“慈善”、“秀气”等),进行品读,指导学生读出对济南的热爱、赞美之情。

(设计说明:本文是文质兼美的写景散文,适于朗读,因此指导学生围绕主题,筛选有效信息并朗读,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领悟文章所描绘的景物之美,领会文章所蕴涵的丰富情感。)

(四)小组合作,讨论归纳:

1、说济南是个宝地,是因为这里的冬天与其他地方的冬天大不相同。济南的冬天与其他地方的冬天有什么不同呢?你们能用一个词来概括济南冬天的特点吗?„„“温晴”是什么意思?

学生讨论后,提问回答并适时出示(或板书):

济 与北平比——无风声

南 温晴

的 与伦敦比——无重雾 warm and clear 冬

天 与热带比——无毒日

2、课文紧扣“温晴”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描绘了哪几幅画面?(学生讨论后,提问代表回答,并适时依次出示(或板书))

济 山(hill): 阳光朗照下的山——慈善 南 小雪覆盖下的山——秀气

的 城外远山——小水墨画宝地 (good place) 冬

天 水(water): 温暖、清亮、透明

(设计说明:新的教育理念认为,学生应学会合作。上面两题,训练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有一定难度,需要合作讨论。同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促进学生对话,让思想在碰撞中产生,知识在交流中生成。)

(五)课堂小结:

1、学生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教师总结学生发言,点评学生课堂表现,以鼓励为主。

(设计说明:让学生学会总结自己的学习情况,不断积累知识。教师对学生发言的总结,也是对教学的总结反馈;教师点评学生课堂表现,可以促使学生用心上课,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六)布置作业:

1、假设要给一个从没到过济南的人讲讲济南美丽的冬天,参照课文,你将分哪几个方面讲?着重讲哪几个精彩的片断?

2、文中有哪些比喻、拟人句用得好,找出来,想想为什么写得好?哪个词语用得最妙?妙在哪儿?

3、课外阅读老舍《济南的秋天》,比较一下与《济南的冬天》的异同。

(设计说明:作业是对课堂学习的巩固和拓展。此作业设计,第一题是对本节教学的巩固和拓展,第二题则是为下节课学习作准备,第三题是拓展阅读,目的是扩大学生的阅读面,也是对课堂学习的延伸。)

推荐第4篇:《济南的冬天》说课稿

《济南的冬天》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济南的冬天》(板书:济南的冬天+老舍),下面我将从教材和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策略几个方面阐述我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和学情

(一)教材

《济南的冬天》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中的第二篇课文。它是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老舍写的一篇描绘济南冬天的美丽景色写景散文。编者安排这篇文章,就是想让我们领略到自然景物的美,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

(二)学情

对于刚刚跨入中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尚在形成之中。在我看来,大多数的学生应该都喜欢写景的美文,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他们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情境,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二、说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语文学习重在强调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相互渗透和协调发展,我拟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理解重点词语,品味积累语言,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过程方法目标:

朗读课文,感知内容,初步培养感悟散文的能力:学习抓住景物的主要特点,多方面地写景,表达自己的感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以及对其寄予的深情。 2.教学重难点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我将本文的重点放在学习作者抓住特征运用贴切手法描写自然景色的写法上,并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景物描写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学方法 教学:

1.根据语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以通读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进行教学。 这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作者在景物描写之中,寄寓了自己对济南冬天的无限喜爱之情。学习本课重在引导学生领悟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特征细致描绘的写法,体会作者借景抒发的赞美之情。而若要达此目的,就必须通过多种方式反复诵读,使学生深入文本,深刻感悟,进行个性化解读。为此,本设计围绕“读”字做文章,抓住“读”字开展系列语文学习活动,从而达到读中悟,悟后读,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和丰富的想象力。

2.采用多媒体等电教手段,增强教学直观性,扩大教学容量。 学法: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指导,采用了:

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法及反馈练习法。

四、说教学过程及策略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程序。 一)情境导入

一年有四季,季季有特色。今天我们单表一下多姿的冬天。和学生一起欣赏燕京一带冬天雪花,感受边塞冬天的奇寒;东北的冬天,云南的冬天。引出素有“泉城”之称的济南,冬天又是怎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追逐老舍先生的足迹,到济南去看一下冬天的景象,感受一下冬天的气息。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本环节,我设计了三个小问题:

1.学生用一两个词语概括自己经历感受过的冬天的特点。

2.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用几个词语概括老舍笔下“济南冬天”的特点。 3.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异?

济南给老舍先生的最大感受就是——温情。于是,全文处处围绕体现着“温晴”,也体现着“温情”。 三)以温晴识温情——“温情”在我身边

学生朗读第一段,小组交流,领会作者用对比的方法突出济南温晴的特点。 因此,作者说济南是个“宝地”。 四)以温晴看温情——“温情”在我眼前

有人说老舍是一位丹青高手,整篇文章无论从立意,还是从构图色彩看,都是一幅完整的图画。从细部看,这幅图画又是由多个画面组成,而每个画面都充满着温情和希望。

教师引导学生跳读课文,寻找温情的画面,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合作交流,为每一幅画面起一个名字并说明其理由。 1.摇篮安睡图 2.雪后小山图 3.山村卧雪图 4.玲珑水晶图

五)以温晴赏温情——“温情”在我心中 教师引导启发学生进入对温情的赏读。

老舍先生在本文中描绘了济南的山、济南的水,借山水来展现济南冬天的特点,在鲜明的形象中融入了自己独特的感受。所以,这里的山水情意浓浓。作者在写作上也展开联想、想象,以温情的形象来比拟温情的上水,用包含温情的语言来描绘温情的山水。

(一)走近温情的人物形象

景物本身没有生命,没有感情,可是作者拿它当“人”来写。如此,景物也就有了意境,有了感情,有了情韵,有了内在美。

教师引导学生读课文,分别找出用人物形象来比拟山水的语段,体会温晴的特点,然后学生小组交流,最后师生共同明确。 1.守护摇篮的母亲 2.细致周到的护士 3.健美优雅的女郎 4.娇美害羞的少女 5.俏美柔情的女子 老舍先生不愧为文学大师,他智慧的将印象中的事物想象成一个个颇具个性,而又都充满温情的女性。如此,既写出了冬天的暖,又写出了冬天的美,突出了济南冬天的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老舍先生为什么只选取女性形象来比拟描绘呢?

主要让学生明白:这些形象能体现温暖、柔美、慈爱,能与济南冬天的秀美、温晴特点相吻合。

(二)品味温情的语言

本文语言自然、质朴,亲切、柔和,充满着温情。像美丽的女子情态可掬,又像慈爱的母亲娓娓叙谈。

学生先跳读课文,标划出富有灵性、含有意蕴的动词,然后体会口语化、情感化的词语,找出类似语句,进行品味。 六)我笔下的“温晴”和“温情” 1.教师总结:

老舍先生写北方中国的冬天不着眼于“寒”,而着眼于“暖”,不着眼于“壮”,而着眼于“秀”,集中突出了冬天里“温晴”的特点。为了展现这一特点,作者抓住了“暖、秀、绿”着墨,写出了春意,写出了生机。之所以如此,皆在于作者内心蕴含着的“温情”,是作者温情的体验有了这种种温情的意象,是作者温情的感受有了这美妙的表达。正是“一切景语皆情语”。

2.引导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体会,运用“温晴”和“温情”两个词语,写几句话。 七)时间安排

导入3分钟 讲授新课 30分钟 归纳总结 2分钟 写作练习5分钟 八)板书设计

推荐第5篇:济南的冬天说课稿

各位老师:

早上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济南的冬天》。 【教材简析】

《济南的冬天》是七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作者是老舍。本文描绘了济南的山、水、城、人等,作者抓住济南的冬天“温晴”的特点以山水为主要描写对象,从不同角度描绘济南冬天独有的美景,抒发了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本文角度独特,语言准确生动,多使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首尾呼应,浑然天成。学习这篇课文对学生的写景类的习作有很大的帮助。 【教学目标】

根据本文的具体内容和主要特点,考虑七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语文新课改的主要精神,我确定了这样的三维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等生词,感知济南冬天的特点。

2.通过反复朗读与品词析句,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在写景中的表达作用。

3.通过品味济南的冬天的美,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教学重难点】

1.本课教学的重点:朗读欣赏文章生动形象的语言,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学习作者抓住特征进行描写景物的方法。

2.难点:学会作者情境交融的表现手法。【教法学法】

1.主要教法是朗读感悟和“以学定教”。2.主要的学法是:“找-读-议-品-写”的五步学习法。 【教学过程】

老师们,因为时间关系,下面重点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基于上述的教材简析、目标设定、重难点的把握以及教法学法的选择,我确定了这样的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预习检测,整体感知;3.自主质疑,以学定教;4.合作探究,深化要点;5.检测反馈,训练提升;6.总结全课,指导预习。下面我分步来讲讲: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老师说:良好的情境,有益于学生的感受,有益于学生的想象,有益于学生的学习。课的开始,我将用课件展示济南冬天的一组风景图片,引导学生走进美丽的济南,感受冬天的风景。

二、预习检测,整体感知

1.我将设计一组有关重点字词的基础题,检查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重点字词有——)

2.通过自由读和指名读的方式组织学生通读整篇课文。在通读课文之后,我组织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圈画有关济南的冬天的景物词语来理清课文的脉络。

三、自主质疑,以学定教

我打算利用学生个人自主质疑的方式,定向本课学习的要点,实现“以学定教”的理念。学生可能有以下几个问题:

1.作者是从那几个方面展开对济南冬天的描写的? 2.作者在描写时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3.为什么说„„

这些问题将是本课学习的重点。

四、合作探究,深化要点

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环节。以教学第一自然段为例,我打算通过“找-读-议-品-写”这五步来和学生一起学习。

1.找,就是找找文中描写济南冬天山、水等生动语句,把它们圈画出来。2.读,就是通过指名读、比赛读、齐读等方式反复朗读课文。“阅读教学最好的方法就是朗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例如,读好——)

3.议,就是通过分小组的形式分析这些词句好在哪里、妙在何处,分析作者的表现手法,分析第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让学生合作探究,“生教生,兵带兵”,深入地感悟课文内容。

4.品,就是品语言,品意蕴,学习作者的方法。抓住文中的“„„”进行深入品读。

5.写,就是请学生在最有感触的文字旁写下自己的感受。

接下来几个部分,我也会按同样的方法和学生一起探讨学习。

五、拓展延伸,检测反馈

1.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我适时补充一则阅读教材《冬之韵》,让学生在阅读之后,谈谈作者笔下的冬天与老舍笔下的冬天的异同点。

2.我将从《当堂反馈》中选择一组检测题,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当堂检测。

3.根据情况,对典型问题进行集中反馈。

六、总结全课,指导预习

在简单的课堂总结后,提出下一课预习的要点。

老师们,我想通过上述六个环节的课堂教学,初步能够达成我所预设的三维目标。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济南的冬天》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济南的冬天》(板书:济南的冬天+老舍),下面我将从教材和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策略几个方面阐述我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和学情

(一)教材

《济南的冬天》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二篇课文。它是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老舍写的一篇描绘济南冬天的美丽景色写景散文。

编者安排这篇文章,就是想让我们领略到自然景物的美,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

(二)学情

对于刚刚跨入中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尚在形成之中。在我看来,大多数的学生应该都喜欢写景的美文,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他们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情境,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二、说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语文学习重在强调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相互渗透和协调发展,我拟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理解重点词语,品味积累语言,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过程方法目标:

朗读课文,感知内容,初步培养感悟散文的能力:学习抓住景物的主要特点,多方面地写景,表达自己的感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以及对其寄予的深情。 2.教学重难点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我将本文的重点放在学习作者抓住特征运用贴切手法描写自然景色的写法上,并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景物描写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学方法 教学:

1.根据语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以通读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进行教学。 这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作者在景物描写之中,寄寓了自己对济南冬天的无限喜爱之情。学习本课重在引导学生领悟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特征细致描绘的写法,体会作者借景抒发的赞美之情。而若要达此目的,就必须通过多种方式反复诵读,使学生深入文本,深刻感悟,进行个性化解读。为此,本设计围绕“读”字做文章,抓住“读”字开展系列语文学习活动,从而达到读中悟,悟后读,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和丰富的想象力。 2.采用多媒体等电教手段,增强教学直观性,扩大教学容量。 学法: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指导,采用了:

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法及反馈练习法。

四、说教学过程及策略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程序。

一、情境导入

一年有四季,季季有特色。今天我们单表一下多姿的冬天。和学生一起欣赏燕京一带冬天雪花,感受边塞冬天的奇寒;东北的冬天,云南的冬天。引出素有“泉城”之称的济南,冬天又是怎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追逐老舍先生的足迹,到济南去看一下冬天的景象,感受一下冬天的气息。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本环节,我设计了三个小问题:

1.学生用一两个词语概括自己经历感受过的冬天的特点。

2.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用几个词语概括老舍笔下“济南冬天”的特点。 3.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异?

济南给老舍先生的最大感受就是——温情。于是,全文处处围绕体现着“温晴”,也体现着“温情”。

三、以温晴识温情——“温情”在我身边

学生朗读第一段,小组交流,领会作者用对比的方法突出济南温晴的特点。 因此,作者说济南是个“宝地”。

四、以温晴看温情——“温情”在我眼前

有人说老舍是一位丹青高手,整篇文章无论从立意,还是从构图色彩看,都是一幅完整的图画。从细部看,这幅图画又是由多个画面组成,而每个画面都充满着温情和希望。 教师引导学生跳读课文,寻找温情的画面,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合作交流,为每一幅画面起一个名字并说明其理由。

1.摇篮安睡图 2.雪后小山图 3.山村卧雪图 4.玲珑水晶图

五、以温晴赏温情——“温情”在我心中 教师引导启发学生进入对温情的赏读。

老舍先生在本文中描绘了济南的山、济南的水,借山水来展现济南冬天的特点,在鲜明的形象中融入了自己独特的感受。所以,这里的山水情意浓浓。作者在写作上也展开联想、想象,以温情的形象来比拟温情的上水,用包含温情的语言来描绘温情的山水。

(一)走近温情的人物形象

景物本身没有生命,没有感情,可是作者拿它当“人”来写。如此,景物也就有了意境,有了感情,有了情韵,有了内在美。

教师引导学生读课文,分别找出用人物形象来比拟山水的语段,体会温晴的特点,然后学生小组交流,最后师生共同明确。

1.守护摇篮的母亲 2.细致周到的护士 3.健美优雅的女郎 4.娇美害羞的少女 5.俏美柔情的女子

老舍先生不愧为文学大师,他智慧的将印象中的事物想象成一个个颇具个性,而又都充满温情的女性。如此,既写出了冬天的暖,又写出了冬天的美,突出了济南冬天的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老舍先生为什么只选取女性形象来比拟描绘呢? 主要让学生明白:这些形象能体现温暖、柔美、慈爱,能与济南冬天的秀美、温晴特点相吻合。

(二)品味温情的语言

本文语言自然、质朴,亲切、柔和,充满着温情。像美丽的女子情态可掬,又像慈爱的母亲娓娓叙谈。

学生先跳读课文,标划出富有灵性、含有意蕴的动词,然后体会口语化、情感化的词语,找出类似语句,进行品味。

六、我笔下的“温晴”和“温情” 1.教师总结:

老舍先生写北方中国的冬天不着眼于“寒”,而着眼于“暖”,不着眼于“壮”,而着眼于“秀”,集中突出了冬天里“温晴”的特点。为了展现这一特点,作者抓住了“暖、秀、绿”着墨,写出了春意,写出了生机。之所以如此,皆在于作者内心蕴含着的“温情”,是作者温情的体验有了这种种温情的意象,是作者温情的感受有了这美妙的表达。正是“一切景语皆情语”。

2.引导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体会,运用“温晴”和“温情”两个词语,写几句话。

五、时间安排

导入3分钟 讲授新课 30分钟 归纳总结 2分钟

写作练习5分钟

六、板书设计

《济南的冬天》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济南的冬天》的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设想、教学程序及二点补充等六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课文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济南的冬天》是初中语文第一册第三单元中的第2篇课文。它是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老舍在1931年初写的一篇通过描绘济南冬天美丽景色来抒发感情的写景散文。

根据该单元要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领略自然景物的美,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揣摩精彩的词语、句子和段落,还要练习精读的技能,并作适当的摘录的总的教学目的;以及这篇文章描绘景物,语言准确生动,多使用比喻、拟人手法,融情于景,表达了作者鲜明的印象和感受。其中描写最形象最生动的是第3段和末段。而作者感情的抒发也非常别致,非同一般,不是采取直抒胸臆的方式,而是采取表达一种感受的方式,将自己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不露痕迹的依附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因此显得格外自然真挚,富有感染力的认识上,我定下了本文的教学目的和教学的重难点。

2、教学目的

1) 知识目标:

a、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的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

b、理清本文的层次结构。

2) 能力目标:

a、培养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能力。

b、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

3)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教材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描写景物的方法,以及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侧重讲析第3段和第5段。教学难点则是作者情景交融的写法。

二、教学方法

1、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以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指导归纳法进行教学。

据新《大纲》在《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里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我根据本课目标和内容,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发展水平出发,应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以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指导归纳法进行教学。使他们在教师的主导下围绕中心议题发表各自的意见,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争议,激发他们主动去获取知识,培养健康情感。

首先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美读散文,在读的过程中思考提出的疑问,最后在教师适当的点拨、归纳、小结中赏析课文,理解本文中作者的感情。

2、本文文质兼美,适于朗读,教学中引入诵读法。

《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指出:“语文教学中,„„要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本文是文质兼美的写景散文,适于朗读,所以在文章的讲析中引入了诵读法教学,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领悟文章描景绘物的美。

三、学法指导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的指导,采用了主体思维法、小组讨论法及反馈练习法。 在指导过程中,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然后根据一系列紧扣教学的问题,使学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讨论,从而解决问题,并在课文赏析后完成课后问题进行巩固。使学生从感知到理解,从感性到理性,从学会到到会学,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

四、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重要的讲读课文,知识具体,内容充实,需要掌握的东西比较多。因此我在教学上安排三节课的时间,我的教学设想是,第一课时初步理解文章内容及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第二课时通过学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品析语言并充分感受作者的感情。第三课时将本文与朱自清的《春》的比较,理解散文的特点及作用。本说案只说明第一课时。

五、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a、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的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

b、理清本文的层次结构。

c、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

d、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指导归纳法,诵读法

教仪:课件

教学步骤:

这节课我是按“引入新课——讲授新课——反馈练习——归纳总结”进行教学的。

1、引入新课:我先对布置的预习作业进行抽查并明确生字词答案;然后以简洁的话语引入新课,用课件对作者及与课文有关的经历进行介绍。

2、讲授新课:在讲授前,让学生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朗读,使学生感知课文,问题用课件打出如下:

a、为什么说济南是个“宝地”?

b、济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写了三幅山景图,还写了水色,各突出了什么特点 (抓关键词概括) ? 三幅山景图之间有什么关系? 四幅景物图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c、文中渗透作者对济南的冬天什么样的感情? d、标题可否换为“冬天的济南”?

朗读课文后,围绕以上问题对课文进行赏析;在赏析过程中,我把问题与课文结构的分析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先阅读1——2节,并讨论解答两个问题:

1、为什么说济南是个“宝地”?作者在文章的开头是怎样表达的?

2、济南冬天的这种特点是源于什么样的地形特点?(明确:

1、通过对比,写出了济南冬天的总特点是:无风声、响晴、温晴。

与北平相比——无风声

与伦敦相比——无重雾

(响晴)

宝地

与热带相比——无毒日

(温晴)

2、济南的地形特点:“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是北边缺着点口儿。”,决定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让学生试着画出这种地形,体会其特点,教师可根据学生画出的地形图作小结。]

接着,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研读3——5节,并作重点分析(

1、济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写了三幅山景图,还写了水色,各突出了什么特点,三幅山景图之间有什么关系?第3小节和第5小节在写景顺序有什么不同之处?

2、第3小节和第5小节在抒发感情和修辞运用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在分析中除了使学生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的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对课文内容有更深一层的了解,也提及作者所用的比喻、拟人手法,为下一节课的教学作好准备。(学生讨论后明确:

1、阳光朗照下的山——温静;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城外的远山——淡雅;水色——绿。第一幅图是总写,第

二、三幅图是具体写。

写山景:自上而下的顺序,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

写水色:自下而上的顺序,水面上、空中、半空中。

2、作者在第3小节对薄雪覆盖下的山的描绘和第5小节对水色的描写中都体现了对冬天的喜爱、赞美之情;都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3、反馈练习:要求学生根据老师的讲授及自己的笔记,朗读课文后用自己的话语解答课后练习题一,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领会作者的感情。

4、归纳总结:在学生完成练习的基础上,归纳出作者写北国的冬天,不着眼于“寒”而着眼于“暖”,不着眼于“壮”而在于“秀”,是本文的一大特点。并与学生共同解答:文中渗透作者对济南的冬天什么样的感情? 标题可否换为“冬天的济南”?,解答中使学生了解作者在文中处处渗透着对济南冬天的喜爱,抒发了赞美之情。标题不可以换。因为“济南的冬天”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一特定地域的冬天;“冬天的济南”目的在于赞美“冬天”这个特定时令的济南,进行最后的课文巩固。

5、布置作业:

1、文中有哪些比喻、拟人句用得好,找出来,想想为什么写得好? 哪个词语用得最妙?好在哪儿? (美句赏析,着重分析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2、假设要给一个从没到过济南的人讲讲济南美丽的冬天,参照课文,你将分哪几个方面讲?着重讲哪几个精彩的片断? (设题意图:主要是引导学生从总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思路,抓住重点,找出自己认为精彩的片断,并训练学生的复述能力。)

3、在小组或班上向大家说说你家乡的冬天是什么样子,再借鉴课文的某些写法,将你家乡冬天最有特点的景物写出来,字数不限。(此题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能力。提示学生借鉴课文的某些写法,抓住景物特点来写,目的是将阅读之所得转化为写作之所能,是阅读的迁移与深化。)

六、二点补充:

1、时间安排:引入新课(3分钟)——讲授新课(30分钟)——反馈练习(10分钟)——归纳总结(2分钟)

2、板书设计:

七年级语文上册《济南的冬天》优秀说课稿范文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济南的冬天》的第一课时,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1、课文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济南的冬天》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的课文。它是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老舍在1931年初写的一篇通过描绘济南冬天的美丽景色来抒发感情的写景散文。

编者安排这篇作文,就是想让我们领略到自然景物的美,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揣摩精彩的词语、句子和段落,练习精读的技能,并作适当的摘录。

2、课文解读:

《济南的冬天》是一篇最具个性的写景散文,是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去阅读文本、观察生活的极好范例。本文的语言清新、优美、亲切、自然,描写生动形象而又妙趣横生。作者对景物描写得细致入微,平中见奇,常处见险,“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种观察事物描摹事物的能力应是本文教学的难点。另外,还可以把本文与《春》比较阅读,进一步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对描写景物,抒发感情的作用。文章开头写济南冬天的天气,作者以自己亲身的感受,写出了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特点;接着转到对冬天山水的描写,文章用了三段文字写冬天的山景。先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次写薄雪覆盖下的山,再写城外远山,勾画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画。最后写冬天的水色。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文章运用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情景交融是本文的又一大特点。其中描写最形象最生动的是第3段和第5段。作者感情的抒发也非常别致,不是采取直抒胸臆,而是通过表达一种感受的方式,如这样一句话,“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作者将自己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不露痕迹的依附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因此显得格外自然真挚,富有感染力。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在这些认识的基础上,我定下了本文的教学目的和教学的重难点。

3、教学目的

1)

知识目标:

a、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的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 b、理清本文的层次结构。 2)

能力目标:

a、

养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能力。 b、

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 3)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4、教材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的方法,通过读品体会作者对济南的赞美之情。侧重赏析第3段和第5段,让学生在反复的读的过程中,领会要旨。

教学难点则是作者情景交融的写法。我准备用读写说的综合教学方法来突破难点。让学生在读出美的句子中,说出独特的感受,进一步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体现的情感。最后,用写来升华。

二、说教法

1、

尊重学生个性,实行个性化教学。

在研究新课标时,我体会到“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于是我根据本课目标和内容,结合学生实际能力,应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用发现法、合作探究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通过朗读去发现美、感知美、探究美。尊重学生的个性,使他们在教师的主导下围绕中心议题发表各自的意见,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争议,激发他们主动去获取知识,培养健康情感。

2、读、写、说相结合教学,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为了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结合课改精神,我在教授本课时,注重了构筑读的平台,创设说的动机,让学生通过摹写,做到学以致用,加强了与文本的对话。从课堂反馈的情况来看,学生读说写都到位,课堂气氛活跃,效果很好,这就坚定了我课改的决心。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文是文质兼美的写景散文,适于朗读,所以在文章的讲析中应坚定的引入诵读法教学,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领悟文章描景绘物的美,最终领会文章所蕴涵的丰富情感。

三、说学法

因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因此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的指导,采用了主体思维法、小组讨论法及反馈练习法。 在指导过程中,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然后根据紧扣教学的问题,使学生自主地发现、思考、分析、讨论,从而解决问题,并在课文赏析后进行拓展巩固。使学生从感知到理解,从感性到理性,从学会到会学,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

四、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重要的讲读课文,知识具体,内容充实,需要掌握的东西比较多。因此我在教学上安排2节课的时间,我的教学设想是,第一课时初步理解文章内容及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第二课时进一步感受作者的感情。本说课教案只说明第一课时。

五、说教程

(一)、课前准备:主要分为学生准备和教师准备。

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的多种渠道,搜集有关作者的生平资料及代表作品,还可阅读老舍先生的另一篇佳作《济南的秋天》,拓宽学生的阅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有意识的指导学生预习课文,解决生字词所带来的困难。

在课前,我精心准备了电教平台、录音等辅助手段来丰富教学,扩大教学容量;这样既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热情,又通过直接感知,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符合教育学中的自觉性、直观性原则。

(二)、教学过程

这节课我是按“引入新课——讲授新课——归纳总结——反馈练习”进行教学的。

1、引入新课:我先以简洁的话语引入新课一提起北国的冬天,总会让人想起“大雪纷飞”、“寒冬凛冽”这样的景象。然而在冰雪皑皑的北国之冬中,有一个地方的景色与众不同:它的气候温晴,它的水在冬天“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这个地方就是济南。这节课,我们就在老舍先生的引导下,一起到济南领略济南冬天的奇景。

2、讲授新课:

(1) 初读课文,采用默读法,限定时间,要求学生不回读,全神贯注的读,并且让学生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朗读,使学生感知课文,问题用课件打出如下:

为什么说济南是个“宝地”?

设题目的:引导学生通过读去整体感知文本,初步了解文章内容。解题思路: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去发现,找出能够支撑作者说法的地方,并谈出自己的见解。

(2)精读关键段落(3-5段)

老师可适时发问:你最喜欢那一句,为什么?

设题目的:引导学生主动地品析重点语句,体会作者感情。也是突破本文难点的很重要的环节。

解题思路:让学生先读再说,甚至用多种形式去读,读出韵味,读出感情,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文句的妙处。

(3)使用探究法,老师展示四幅图片,让学生再读课文,并评价老师所展示的图片,哪些地方与课文内容相对应,哪些不相符。

设题目的: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让学生更为主动的去探究知识。 这种方式将一改以往的老师把学生的思维给固定了的模式。而是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讨论中来,以获取更多的情感体验。

(4)以写促情 要求:请仿照文中你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结合前几天本地的一场大雪,写一写我们孝感的冬天。

设题目的:学习作者情景交融的写法,抒发自己对家乡、对大自然的感情。 写完后让学生交流,老师予以鼓励,达到本课高潮。

3、归纳小结

让学生说这节课学到了什么?(老师对学生的每一点见解都予以肯定)

4、反馈练习

让学生讨论:标题可否换为“冬天的济南”? 设题目的:让学生领悟散文的特点、结构及抒发感情的作用,以便引入下一课时。

六、说板书设计:

济南的冬天

老舍

总特点:无风、响晴、温晴

山:阳光朗照下的山——慈善

小雪覆盖下的山——秀气

景中有情

热爱、赞美 城外远山——小水墨画

水:温暖、清亮、透明

推荐第6篇:《济南的冬天》说课稿

《济南的冬天》说课稿

《济》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充满着诗情画意。作者以清丽隽永的笔调,描绘了济南冬天独有的美景。天的温晴,山的秀美,水的温暖,无不令人赏心悦目,心驰神往。作者之所以能如此准确细腻地描绘了景物的特征,首先来自于细致的观察,这正是初中学生之大不足。通过例文赏析,指导学生学习观察事物的方法,乃是教师的责任。“一切情语皆景语”,作者笔下的优美景色根源于自身的独特感受――对大自然的爱,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爱。

散文写景的细腻传神,自然离不开优美的语言,而清新贴切的比喻和温柔娇美的拟人,愈使济南的冬天“潇洒似江南”想要品出个中滋味,重在朗读。有效地读,反复的读,在朗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朗读中提高多方面的能力。朗读的本身也是一种能力。

审美鉴赏能力是阅读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缺乏审美鉴赏力的学生是无法真正领悟诗文意境的。本文艺术性强,可直接触发学生的审美注意,激发审美情感。美育是语文教学和主要目的和内容之一,体现在本文中,应是“润物细无声”的渗透。重在品味,体悟。

《济南的冬天》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朗读指导

导入:这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佳作。好的诗文当是三分分析七分朗读。怎么朗读抒情散文,在学习《春》时我己作了些指导。本文应该怎样读呢?现在请大家自读课文,做两件事:

一、借助字典扫通障碍,熟悉全文;

二、领会一下本文该怎样朗读。

指导:①让学生自读,边读边查。读后思考并讨论,教师巡视了解。

②指导学生懂得朗读散文应当注意语调、语速、语气、感情。

③讨论出本文的朗读语调是柔和、语速是缓慢、语气要亲切、还要有

一种“喜爱济南冬天”的感情。

方法:讨论、归纳、学生示范、共同评比

三、赏析课文

(1) 赏析第一段

问:万事开头难,有人说作文亦是如此,可作者的这个开头却这么自然,像是

信手拈来,对我们不无启发。这个开头有什么特点呢?

讨论归纳:对比并讲解作者的经历。提出写作时要有真情实感。 (2) 简要分析全文结构: (3) 赏析2――5节

方法:边读边析提问与讨论结合。

要求:做到既让学生懂得写景的方法,又让学生明白写景的作用。

四、总结全文

五、发散思维:说说我们黄梅的冬天,或你所经历的异地的冬天。

六、板书设计

天气:温晴(宝地)――对比(突出特点) 济冬南

阳光朗照下的小山:可爱——拟人、比喻 天的

雪后的小山:秀气―――――比喻、拟人的冬奇 济天

城外的远山:水墨画————比喻 南

水 温暖————————比喻、拟人

推荐第7篇:济南的冬天说课稿

尊敬的老师同学,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济南的冬天》的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设想、教学程序及二点补充等六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我把它分为三个方面)

1、课文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济南的冬天》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二篇课文。它是现代著名作家老舍在1931年初写的,是一篇景美、情美、语言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文章选取了一个个独特的角度,描绘了济南冬天特有的魅力。这其中作者感情的抒发非常别致,不是采取直抒胸臆的方式,而是采取表达一种感受的方式,将自己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不露痕迹的依附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因此显得格外自然真挚。从本单元教材编排的意图来看,学习本课,一方面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掌握在《春》中所学到的比喻、拟人的修辞,另一方面是让学生学习文中“情景交融”的写法。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对作品中感人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据此并结合本单元编排的意图和本文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2、教学目的

a.理解重点词语,品味积累语言,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b.初步培养感悟散文的能力:学习抓住景物的主要特点,体会本文运用比喻、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学习寓情于景的写作方法。

c.通过感受济南冬天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教材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描写景物的方法,以及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侧重讲析第3段和第5段。教学难点则是作者情景交融的写法。

(二)、教学方法

1、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以通读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进行教学。

据新《大纲》在《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里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

本文是文质兼美的写景散文,适于朗读。学习本课重在引导学生领悟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特征细致描绘的写法,体会作者借景抒发的赞美之情。所以在文章的讲析中引入了诵读法教学,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领悟文章描景绘物的美。

2.采用多媒体等电教手段,增强教学直观性,扩大教学容量。

(三)、学法指导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的指导,采用了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法及反馈练习法。

在指导过程中,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然后根据一系列紧扣教学的问题,使学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讨论,从而解决问题,并在课文赏析后完成课后问题进行巩固。使学生从感知到理解,从感性到理性,从学会到到会学,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

(四)、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重要的讲读课文,知识具体,内容充实,需要掌握的东西比较多。因此我在教学上安排三节课的时间,我的教学设想是,第一课时初步理解文章内容及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第二课时通过学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品析语言并充分感受作者的感情。第三课时将本文与朱自清的《春》的比较,理解散文的特点及作用。本说案只说明第一课时。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程序。

五、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a、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的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

b、理清本文的层次结构。

c、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

d、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指导归纳法,诵读法

教仪:课件

教学步骤:

这节课我是按“引入新课——讲授新课——反馈练习——归纳总结”进行教学的。

1、引入新课:我先对布置的预习作业进行抽查并明确生字词答案;然后以简洁的话语引入新课,情境导入

一年有四季,季季有特色。今天我们单表一下多姿的冬天。和学生一起欣赏燕京一带冬天雪花,感受边塞冬天的奇寒;东北的冬天,云南的冬天。引出素有“泉城”之称的济南,冬天又是怎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追逐老舍先生的足迹,到济南去看一下冬天的景象,感受一下冬天的气息。(这时用课件对作者及与课文有关的经历进行介绍)

2、讲授新课:在讲授前,让学生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朗读,使学生感知课文,问题用课件打出如下:

a、为什么说济南是个“宝地”?

b、济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写了三幅山景图,还写了水色,各突出了什么特点 (抓关键词概括) ? 三幅山景图之间有什么关系? 四幅景物图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c、文中渗透作者对济南的冬天什么样的感情?

朗读课文后,围绕以上问题对课文进行赏析;在赏析过程中,我把问题与课文结构的分析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先阅读1——2节,并讨论解答两个问题:

1、为什么说济南是个“宝地”?作者在文章的开头是怎样表达的?

2、济南冬天的这种特点是源于什么样的地形特点?

(明确: (1)、通过对比,写出了济南冬天的总特点是:无风声、响晴、温晴。

与北平相比——无风声

与伦敦相比——无重雾

(响晴)

宝地

与热带相比——无毒日

(温晴)

(2)、济南的地形特点:“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是北边缺着点口儿。”,决定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接着,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研读3——5节,并作重点分析

1、济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写了三幅山景图,还写了水色,各突出了什么特点,三幅山景图之间有什么关系?第3小节和第5小节在写景顺序有什么不同之处?

2、第3小节和第5小节在抒发感情和修辞运用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在分析中除了使学生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的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对课文内容有更深一层的了解,也提及作者所用的比喻、拟人手法,为下一节课的教学作好准备。

(学生讨论后明确:

1、阳光朗照下的山——温静;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城外的远山——淡雅;水色——绿。第一幅图是总写,第

二、三幅图是具体写。

写山景:自上而下的顺序,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

写水色:自下而上的顺序,水面上、空中、半空中。

2、作者在第3小节对薄雪覆盖下的山的描绘和第5小节对水色的描写中都体现了对冬天的喜爱、赞美之情;都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3、归纳总结出作者写北国的冬天,不着眼于“寒”而着眼于“暖”,不着眼于“壮”而在于“秀”,是本文的一大特点。并与学生共同解答:文中渗透作者对济南的冬天什么样的感情?解答中使学生了解作者在文中处处渗透着对济南冬天的喜爱,抒发了赞美之情。标题不可以换。因为“济南的冬天”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一特定地域的冬天;“冬天的济南”目的在于赞美“冬天”这个特定时令的济南,进行最后的课文巩固。

5、布置作业:

1、文中有哪些比喻、拟人句用得好,找出来,想想为什么写得好? 哪个词语用得最妙?好在哪儿? (美句赏析,着重分析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2、假设要给一个从没到过济南的人讲讲济南美丽的冬天,参照课文,你将分哪几个方面讲?着重讲哪几个精彩的片断? (设题意图:主要是引导学生从总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思路,抓住重点,找出自己认为精彩的片断,并训练学生的复述能力。)

3、在小组或班上向大家说说你家乡的冬天是什么样子,再借鉴课文的某些写法,将你家乡冬天最有特点的景物写出来,字数不限。(此题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能力。提示学生借鉴课文的某些写法,抓住景物特点来写,目的是将阅读之所得转化为写作之所能,是阅读的迁移与深化。)

六、时间安排:引入新课(3分钟)——讲授新课(30分钟)——反馈练习(10分钟)——归纳总结(2分钟)

七、板书设计:

济南的冬天

老舍

城——晒、睡、躺

与北平比 无风声

阳光朗照下的山——温静; 冬

与伦敦比“温晴”山景

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

的冬

——无重雾(宝地)

与热带比 无毒日

城外的远山——淡雅;

水色——绿。

作者借景抒发了赞美之情,表达了对济南深挚的爱。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本环节,我设计了三个小问题:

1.学生用一两个词语概括自己经历感受过的冬天的特点。

2.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用几个词语概括老舍笔下“济南冬天”的特点。 3.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异?

三、以温晴识温情——“温情”在我身边

学生朗读第一段,小组交流,领会作者用对比的方法突出济南温晴的特点。 因此,作者说济南是个“宝地”。

四、以温晴看温情——“温情”在我眼前

教师引导学生跳读课文,寻找温情的画面,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合作交流,为每一幅画面起一个名字并说明其理由。

1.摇篮安睡图2.雪后小山图3.山村卧雪图4.玲珑水晶图

五、以温晴赏温情——“温情”在我心中 教师引导启发学生进入对温情的赏读。

老舍先生在本文中描绘了济南的山、济南的水,借山水来展现济南冬天的特点,在鲜明的形象中融入了自己独特的感受。所以,这里的山水情意浓浓。作者在写作上也展开联想、想象,以温情的形象来比拟温情的上水,用包含温情的语言来描绘温情的山水。

(一)走近温情的人物形象

景物本身没有生命,没有感情,可是作者拿它当“人”来写。如此,景物也就有了意境,有了感情,有了情韵,有了内在美。

教师引导学生读课文,分别找出用人物形象来比拟山水的语段,体会温晴的特点,然后学生小组交流,最后师生共同明确。

1.守护摇篮的母亲2.细致周到的护士3.健美优雅的女郎4.娇美害羞的少女 5.俏美柔情的女子

老舍先生将印象中的事物想象成一个个颇具个性,而又都充满温情的女性。如此,既写出了冬天的暖,又写出了冬天的美,突出了济南冬天的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老舍先生为什么只选取女性形象来比拟描绘呢?

主要让学生明白:这些形象能体现温暖、柔美、慈爱,能与济南冬天的秀美、温晴特点相吻合。

(二)品味温情的语言

本文语言自然、质朴,亲切、柔和,充满着温情。像美丽的女子情态可掬,又像慈爱的母亲娓娓叙谈。

学生先跳读课文,标划出富有灵性、含有意蕴的动词,然后体会口语化、情感化的词语,找出类似语句,进行品味。

六、我笔下的“温晴”和“温情” 1.教师总结:

老舍先生写北方中国的冬天不着眼于“寒”,而着眼于“暖”,不着眼于“壮”,而着眼于“秀”,集中突出了冬天里“温晴”的特点。为了展现这一特点,作者抓住了“暖、秀、绿”着墨,写出了春意,写出了生机。之所以如此,皆在于作者内心蕴含着的“温情”,是作者温情的体验有了这种种温情的意象,是作者温情的感受有了这美妙的表达。正是“一切景语皆情语”。 2.引导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体会,写几句话描述自己的家乡。

五、时间安排

导入3分钟 讲授新课 30分钟 归纳总结 2分钟 写作练习5分钟

推荐第8篇:《济南的冬天》说课稿

说课是一种在教学活动常见的比赛形式,通过说课也可以提高教师的教研水平,课堂效果,说课就需要写说课稿,说课稿不同于写教案或写教学设计,说课稿重在说教学理论,说教学设计意图,如何突出重难点,完成教学目标,那么如何写说课稿呢?接下来由小编为大家带来了《济南的冬天》说课稿范文,欢迎阅读。《济南的冬天》说课稿范文一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济南的冬天》,下面我将从教材和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策略几个方面阐述我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和学情

(一)教材

《济南的冬天》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二篇课文。它是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老舍写的一篇描绘济南冬天的美丽景色写景散文。

编者安排这篇文章,就是想让我们领略到自然景物的美,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

(二)学情

对于刚刚跨入中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尚在形成之中。在我看来,大多数的学生应该都喜欢写景的美文,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他们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情境,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二、说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语文学习重在强调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相互渗透和协调发展,我拟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理解重点词语,品味积累语言,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过程方法目标:

朗读课文,感知内容,初步培养感悟散文的能力:学习抓住景物的主要特点,多方面地写景,表达自己的感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以及对其寄予的深情。

2.教学重难点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我将本文的重点放在学习作者抓住特征运用贴切手法描写自然景色的写法上,并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景物描写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学方法

教学:

1.根据语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以通读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进行教学。

这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作者在景物描写之中,寄寓了自己对济南冬天的无限喜爱之情。学习本课重在引导学生领悟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特征细致描绘的写法,体会作者借景抒发的赞美之情。而若要达此目的,就必须通过多种方式反复诵读,使学生深入文本,深刻感悟,进行个性化解读。为此,本设计围绕“读”字做文章,抓住“读”字开展系列语文学习活动,从而达到读中悟,悟后读,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和丰富的想象力。

2.采用多媒体等电教手段,增强教学直观性,扩大教学容量。

学法: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指导,采用了: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法及反馈练习法。

四、说教学过程及策略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程序。

一、情境导入

一年有四季,季季有特色。今天我们单表一下多姿的冬天。和学生一起欣赏燕京一带冬天雪花,感受边塞冬天的奇寒;东北的冬天,云南的冬天。引出素有“泉城”之称的济南,冬天又是怎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追逐老舍先生的足迹,到济南去看一下冬天的景象,感受一下冬天的气息。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本环节,我设计了三个小问题:

1.学生用一两个词语概括自己经历感受过的冬天的特点。

2.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用几个词语概括老舍笔下“济南冬天”的特点。

3.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异?

济南给老舍先生的最大感受就是——温情。于是,全文处处围绕体现着“温晴”,也体现着“温情”。

三、以温晴识温情——“温情”在我身边

学生朗读第一段,小组交流,领会作者用对比的方法突出济南温晴的特点。因此,作者说济南是个“宝地”。

四、以温晴看温情——“温情”在我眼前

有人说老舍是一位丹青高手,整篇文章无论从立意,还是从构图色彩看,都是一幅完整的图画。从细部看,这幅图画又是由多个画面组成,而每个画面都充满着温情和希望。

教师引导学生跳读课文,寻找温情的画面,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合作交流,为每一幅画面起一个名字并说明其理由。

1.摇篮安睡图

2.雪后小山图

3.山村卧雪图

4.玲珑水晶图

五、以温晴赏温情——“温情”在我心中

教师引导启发学生进入对温情的赏读。

老舍先生在本文中描绘了济南的山、济南的水,借山水来展现济南冬天的特点,在鲜明的形象中融入了自己独特的感受。所以,这里的山水情意浓浓。作者在写作上也展开联想、想象,以温情的形象来比拟温情的上水,用包含温情的语言来描绘温情的山水。

(一)走近温情的人物形象

景物本身没有生命,没有感情,可是作者拿它当“人”来写。如此,景物也就有了意境,有了感情,有了情韵,有了内在美。

教师引导学生读课文,分别找出用人物形象来比拟山水的语段,体会温晴的特点,然后学生小组交流,最后师生共同明确。

1.守护摇篮的母亲

2.细致周到的护士

3.健美优雅的女郎

4.娇美害羞的少女

5.俏美柔情的女子

老舍先生不愧为文学大师,他智慧的将印象中的事物想象成一个个颇具个性,而又都充满温情的女性。如此,既写出了冬天的暖,又写出了冬天的美,突出了济南冬天的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老舍先生为什么只选取女性形象来比拟描绘呢?

主要让学生明白:这些形象能体现温暖、柔美、慈爱,能与济南冬天的秀美、温晴特点相吻合。

(二)品味温情的语言

本文语言自然、质朴,亲切、柔和,充满着温情。像美丽的女子情态可掬,又像慈爱的母亲娓娓叙谈。

学生先跳读课文,标划出富有灵性、含有意蕴的动词,然后体会口语化、情感化的词语,找出类似语句,进行品味。

六、我笔下的“温晴”和“温情”

1.教师总结:

老舍先生写北方中国的冬天不着眼于“寒”,而着眼于“暖”,不着眼于“壮”,而着眼于“秀”,集中突出了冬天里“温晴”的特点。为了展现这一特点,作者抓住了“暖、秀、绿”着墨,写出了春意,写出了生机。之所以如此,皆在于作者内心蕴含着的“温情”,是作者温情的体验有了这种种温情的意象,是作者温情的感受有了这美妙的表达。正是“一切景语皆情语”。

2.引导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体会,运用“温晴”和“温情”两个词语,写几句话。

五、时间安排

导入3分钟讲授新课30分钟归纳总结2分钟写作练习5分钟

六、板书设计

济南的冬天

老舍

温情的画面

温晴温情温情的人物温情的语言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济南的冬天》说课稿范文二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济南的冬天》的第一课时,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1、课文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济南的冬天》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的课文。它是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老舍在1931年初写的一篇通过描绘济南冬天的美丽景色来抒发感情的写景散文。

编者安排这篇作文,就是想让我们领略到自然景物的美,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揣摩精彩的词语、句子和段落,练习精读的技能,并作适当的摘录。

2、课文解读:

《济南的冬天》是一篇最具个性的写景散文,是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去阅读文本、观察生活的极好范例。本文的语言清新、优美、亲切、自然,描写生动形象而又妙趣横生。作者对景物描写得细致入微,平中见奇,常处见险,“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种观察事物描摹事物的能力应是本文教学的难点。另外,还可以把本文与《春》比较阅读,进一步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对描写景物,抒发感情的作用。文章开头写济南冬天的天气,作者以自己亲身的感受,写出了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特点;接着转到对冬天山水的描写,文章用了三段文字写冬天的山景。先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次写薄雪覆盖下的山,再写城外远山,勾画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画。最后写冬天的水色。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文章运用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情景交融是本文的又一大特点。其中描写最形象最生动的是第3段和第5段。作者感情的抒发也非常别致,不是采取直抒胸臆,而是通过表达一种感受的方式,如这样一句话,“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作者将自己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不露痕迹的依附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因此显得格外自然真挚,富有感染力。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在这些认识的基础上,我定下了本文的教学目的和教学的重难点。

3、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

a、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的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

b、理清本文的层次结构。

2)能力目标:

a、养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能力。

b、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

3)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4、教材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的方法,通过读品体会作者对济南的赞美之情。侧重赏析第3段和第5段,让学生在反复的读的过程中,领会要旨。

教学难点则是作者情景交融的写法。我准备用读写说的综合教学方法来突破难点。让学生在读出美的句子中,说出独特的感受,进一步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体现的情感。最后,用写来升华。

二、说教法

1、尊重学生个性,实行个性化教学。

在研究新课标时,我体会到“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于是我根据本课目标和内容,结合学生实际能力,应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用发现法、合作探究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通过朗读去发现美、感知美、探究美。尊重学生的个性,使他们在教师的主导下围绕中心议题发表各自的意见,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争议,激发他们主动去获取知识,培养健康情感。

2、读、写、说相结合教学,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为了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结合课改精神,我在教授本课时,注重了构筑读的平台,创设说的动机,让学生通过摹写,做到学以致用,加强了与文本的对话。从课堂反馈的情况来看,学生读说写都到位,课堂气氛活跃,效果很好,这就坚定了我课改的决心。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文是文质兼美的写景散文,适于朗读,所以在文章的讲析中应坚定的引入诵读法教学,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领悟文章描景绘物的美,最终领会文章所蕴涵的丰富情感。

三、说学法

因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因此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的指导,采用了主体思维法、小组讨论法及反馈练习法。

在指导过程中,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然后根据紧扣教学的问题,使学生自主地发现、思考、分析、讨论,从而解决问题,并在课文赏析后进行拓展巩固。使学生从感知到理解,从感性到理性,从学会到会学,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

四、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重要的讲读课文,知识具体,内容充实,需要掌握的东西比较多。因此我在教学上安排2节课的时间,我的教学设想是,第一课时初步理解文章内容及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第二课时进一步感受作者的感情。本说课教案只说明第一课时。

五、说教程

(一)、课前准备:主要分为学生准备和教师准备。

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的多种渠道,搜集有关作者的生平资料及代表作品,还可阅读老舍先生的另一篇佳作《济南的秋天》,拓宽学生的阅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有意识的指导学生预习课文,解决生字词所带来的困难。

在课前,我精心准备了电教平台、录音等辅助手段来丰富教学,扩大教学容量;这样既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热情,又通过直接感知,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符合教育学中的自觉性、直观性原则。

(二)、教学过程

这节课我是按“引入新课——讲授新课——归纳总结——反馈练习”进行教学的。

1、引入新课:我先以简洁的话语引入新课一提起北国的冬天,总会让人想起“大雪纷飞”、“寒冬凛冽”这样的景象。然而在冰雪皑皑的北国之冬中,有一个地方的景色与众不同:它的气候温晴,它的水在冬天“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这个地方就是济南。这节课,我们就在老舍先生的引导下,一起到济南领略济南冬天的奇景。

2、讲授新课:

(1)初读课文,采用默读法,限定时间,要求学生不回读,全神贯注的读,并且让学生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朗读,使学生感知课文,问题用课件打出如下:

为什么说济南是个“宝地”?

设题目的:引导学生通过读去整体感知文本,初步了解文章内容。解题思路: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去发现,找出能够支撑作者说法的地方,并谈出自己的见解。

(2)精读关键段落(3-5段)

老师可适时发问:你最喜欢那一句,为什么?

设题目的:引导学生主动地品析重点语句,体会作者感情。也是突破本文难点的很重要的环节。

解题思路:让学生先读再说,甚至用多种形式去读,读出韵味,读出感情,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文句的妙处。

(3)使用探究法,老师展示四幅图片,让学生再读课文,并评价老师所展示的图片,哪些地方与课文内容相对应,哪些不相符。

设题目的: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让学生更为主动的去探究知识。

这种方式将一改以往的老师把学生的思维给固定了的模式。而是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讨论中来,以获取更多的情感体验。

(4)以写促情

要求:请仿照文中你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结合前几天本地的一场大雪,写一写我们孝感的冬天。

设题目的:学习作者情景交融的写法,抒发自己对家乡、对大自然的感情。

写完后让学生交流,老师予以鼓励,达到本课高潮。

3、归纳小结

让学生说这节课学到了什么?(老师对学生的每一点见解都予以肯定)

4、反馈练习

让学生讨论:标题可否换为“冬天的济南”?

设题目的:让学生领悟散文的特点、结构及抒发感情的作用,以便引入下一课时。

六、说板书设计:

济南的冬天

老舍

总特点:无风、响晴、温晴

山:阳光朗照下的山——慈善

小雪覆盖下的山——秀气景中有情热爱、赞美

城外远山——小水墨画

水:温暖、清亮、透明

推荐第9篇:《济南的冬天》说课稿

《济南的冬天》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课文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济南的冬天》是鲁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教学的主题是“感受自然”。单元教学目标是:领略自然景物的美,欣赏散文优美、精辟的语言,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了解课文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和写景的层次,学会观察景物的特点,并作简单描述。 (二)学情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和出发点。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的优美散文,之前学生已在《春》的学习中了解了这类文章的特点及学习方法,喜欢读这类景物描写文章,特别喜欢欣赏直观画面,也能找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句段,从词语运用的准确、生动及句子所采用的修辞手法方面进行赏析,但还不能较好地观察景物特点并把它描绘出来。

(三)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依据新的课程标准以及前面对教材内容、单元教学目标和学生情况的分析,制定本课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如下: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本文写景顺序,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

2、感悟景物描写中情与景的融合。过程与方法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积累课文精彩语段。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在写景中的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在感受文中优美景色的同时,陶冶情操,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1、学习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

2、学习抓住景物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学习观察、描写景物。

教学难点:领会、学习课文情景交融的写法。

二、说教学方法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是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过程。根据本课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我将融合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诵读欣赏法。本文文质兼美,适于朗读,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去发现美、感知美、探究美。

2、主题教学法(尝试)。抓住“宝地”一词,引导学生感受、品味济南冬天之美,使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下围绕中心议题发表各自的意见,相互交流,相互启发,激发他们主动去获取知识,培养健康情感。

3、采用课件并用电子白板配合教学,既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热情,又通过直观感知,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扩大教学容量,符合教育学中的自觉性、直观性原则。

三、说学法指导

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第一课时,主要指导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独立思考;然后与同学合作,讨论交流;第二课时主要指导学生独立品味,合作赏析;最后学以致用,观察、描绘景物。

四、教学设想 为了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我的教学设想是:第一课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初步理解文章内容,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情景交融地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第二课时,通过学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品析优美、精彩的语言并充分感受作者的感情;学习课文写景的方法,简要描绘家乡之景。

五、说教学程序

今天我只是对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文。

(出示幻灯片)北宋大文学家苏轼有诗云:“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杭州西湖的春天,在诗人眼里真是美不胜收。(出示幻灯片)说到夏,瑞士夏日美景宜人:绿色山林环绕着浅蓝色的湖泊,映衬着阿尔卑斯山头的皑皑白雪,悬崖上瀑布流泻,草地上鲜花盛开,真正无愧于“世界公园”的美称。因而老舍在《济南的秋天》一文中有一句话:(出示幻灯片)“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在作者笔下,济南的秋天和冬天如诗如画,别具情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欣赏济南冬天的美景。(出示课题及作者。)

(设计说明: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语文课的导入要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本文导语用老舍对西湖、瑞士、济南的赞美并辅之以精美的风景图片,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朗读、欣赏。

1、播放济南冬景图片,配合录音朗读。

(设计说明:充分运用电教平台,增强直观性、形象性,让学生感受济南冬天之美,感受语言文字之美。)

2、指导朗读方法。师:济南的冬天美吗?这篇文章写得美吗?这么美的文章应该怎样读呢?学生七嘴八舌,教师总结:(出示幻灯片)朗读要求:要读出喜爱的感情,语速较慢,语调要柔和,语气要亲切。

3、自由朗读,读出济南冬天的美。

(设计说明:文章适宜朗读,但应该让学生知道怎样读。交给方法,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然后让学生按照要求去读,发挥其主体作用。)

(三)围绕“宝地”品读:

1、冬天的济南真是美啊!作者在第一段就忍不住称赞它是个——宝地(good place)。引导学生找到文中这句话读一读,读出赞美之情。

2、为什么说济南是个“宝地”呢?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宝地”?找出来,读一读,每人说一处,轮流进行。可单个读,也可根据情况小组读、男生读或女生读、齐读等。抓住一些重点词语、句子(比如“慈善”、“秀气”等),进行品读,指导学生读出对济南的热爱、赞美之情。

(设计说明:本文是文质兼美的写景散文,适于朗读,因此指导学生围绕主题,筛选有效信息并朗读,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领悟文章所描绘的景物之美,领会文章所蕴涵的丰富情感。)

(四)小组合作,讨论归纳:

1、说济南是个宝地,是因为这里的冬天与其他地方的冬天大不相同。济南的冬天与其他地方的冬天有什么不同呢?你们能用一个词来概括济南冬天的特点吗?„„“温晴”是什么意思?

学生讨论后,提问回答并适时出示(或板书): 济 与北平比——无风声 南 温晴

的 与伦敦比——无重雾 冬

天 与热带比——无毒日

2、课文紧扣“温晴”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描绘了哪几幅画面?(学生讨论后,提问代表回答,并适时依次出示(或板书)) 济 山: 阳光朗照下的山——慈善 南 小雪覆盖下的山——秀气 的 城外远山——小水墨画宝地 冬

天 水: 温暖、清亮、透明

(设计说明:新的教育理念认为,学生应学会合作。上面两题,训练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有一定难度,需要合作讨论。同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促进学生对话,让思想在碰撞中产生,知识在交流中生成。)

(五)课堂小结:

1、学生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教师总结学生发言,点评学生课堂表现,以鼓励为主。

(设计说明:让学生学会总结自己的学习情况,不断积累知识。教师对学生发言的总结,也是对教学的总结反馈;教师点评学生课堂表现,可以促使学生用心上课,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六)布置作业:

1、假设要给一个从没到过济南的人讲讲济南美丽的冬天,参照课文,你将分哪几个方面讲?着重讲哪几个精彩的片断?

2、文中有哪些比喻、拟人句用得好,找出来,想想为什么写得好?哪个词语用得最妙?妙在哪儿?

3、课外阅读老舍《济南的秋天》,比较一下与《济南的冬天》的异同。

(设计说明:作业是对课堂学习的巩固和拓展。此作业设计,第一题是对本节教学的巩固和拓展,第二题则是为下节课学习作准备,第三题是拓展阅读,目的是扩大学生的阅读面,也是对课堂学习的延伸。)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本文写景顺序,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

2、感悟景物描写中情与景的融合。过程与方法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积累课文精彩语段。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在写景中的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在感受文中优美景色的同时,陶冶情操,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1、学习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

2、学习抓住景物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学习观察、描写景物。

教学难点:领会、学习课文情景交融的写法。

二、说教学方法

1、诵读欣赏法。

2、主题教学法(尝试)。

3、采用课件并用电子白板配合教学。

三、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文。

(出示幻灯片)北宋大文学家苏轼有诗云:“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杭州西湖的春天,在诗人眼里真是美不胜收。(出示幻灯片)说到夏,瑞士夏日美景宜人:绿色山林环绕着浅蓝色的湖泊,映衬着阿尔卑斯山头的皑皑白雪,悬崖上瀑布流泻,草地上鲜花盛开,真正无愧于“世界公园”的美称。因而老舍在《济南的秋天》一文中有一句话:(出示幻灯片)“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在作者笔下,济南的秋天和冬天如诗如画,别具情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欣赏济南冬天的美景。(出示课题及作者。)

(设计说明: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语文课的导入要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本文导语用老舍对西湖、瑞士、济南的赞美并辅之以精美的风景图片,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朗读、欣赏。

1、播放济南冬景图片,配合录音朗读。

(设计说明:充分运用电教平台,增强直观性、形象性,让学生感受济南冬天之美,感受语言文字之美。)

2、指导朗读方法。师:济南的冬天美吗?这篇文章写得美吗?这么美的文章应该怎样读呢?学生七嘴八舌,教师总结:(出示幻灯片)朗读要求:要读出喜爱的感情,语速较慢,语调要柔和,语气要亲切。

3、自由朗读,读出济南冬天的美。

(设计说明:文章适宜朗读,但应该让学生知道怎样读。交给方法,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然后让学生按照要求去读,发挥其主体作用。)

(三)围绕“宝地”品读:

1、冬天的济南真是美啊!作者在第一段就忍不住称赞它是个——宝地(good place)。引导学生找到文中这句话读一读,读出赞美之情。

2、为什么说济南是个“宝地”呢?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宝地”?找出来,读一读,每人说一处,轮流进行。可单个读,也可根据情况小组读、男生读或女生读、齐读等。抓住一些重点词语、句子(比如“慈善”、“秀气”等),进行品读,指导学生读出对济南的热爱、赞美之情。

(设计说明:本文是文质兼美的写景散文,适于朗读,因此指导学生围绕主题,筛选有效信息并朗读,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领悟文章所描绘的景物之美,领会文章所蕴涵的丰富情感。)

(四)小组合作,讨论归纳:

1、说济南是个宝地,是因为这里的冬天与其他地方的冬天大不相同。济南的冬天与其他地方的冬天有什么不同呢?你们能用一个词来概括济南冬天的特点吗?„„“温晴”是什么意思?

学生讨论后,提问回答并适时出示(或板书): 济 与北平比——无风声 南 温晴

的 与伦敦比——无重雾 冬

天 与热带比——无毒日

2、课文紧扣“温晴”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描绘了哪几幅画面?(学生讨论后,提问代表回答,并适时依次出示(或板书)) 济 山: 阳光朗照下的山——慈善 南 小雪覆盖下的山——秀气 的 城外远山——小水墨画宝地 冬

天 水: 温暖、清亮、透明

(设计说明:新的教育理念认为,学生应学会合作。上面两题,训练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有一定难度,需要合作讨论。同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促进学生对话,让思想在碰撞中产生,知识在交流中生成。)

(五)课堂小结:

1、学生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教师总结学生发言,点评学生课堂表现,以鼓励为主。

(设计说明:让学生学会总结自己的学习情况,不断积累知识。教师对学生发言的总结,也是对教学的总结反馈;教师点评学生课堂表现,可以促使学生用心上课,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六)布置作业:

1、假设要给一个从没到过济南的人讲讲济南美丽的冬天,参照课文,你将分哪几个方面讲?着重讲哪几个精彩的片断?

2、文中有哪些比喻、拟人句用得好,找出来,想想为什么写得好?哪个词语用得最妙?妙在哪儿?

3、课外阅读老舍《济南的秋天》,比较一下与《济南的冬天》的异同。

(设计说明:作业是对课堂学习的巩固和拓展。此作业设计,第一题是对本节教学的巩固和拓展,第二题则是为下节课学习作准备,第三题是拓展阅读,目的是扩大学生的阅读面,也是对课堂学习的延伸。)

《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

《济南的冬天》课堂的容量很大,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一是环节要简单流畅;二是各环节时间要扣好。时间是基本扣住了,环节也是基本流畅了,只是在“温晴”与“响晴”纠结了几分钟。从大家的反映来看,基本面是好的,只存在一些细节问题,比如:学生朗读不充分,评价语过于单调,过渡衔接语言不注意,请学生的发言不能太随意等,虽然看起来只是小问题,细枝末节,但小细节可以看出大问题,反映出一个教师的基本功与素养问题。一句话说:细节决定成败。真是真理。也许就是这些我平时我不注意的细节限制了我的发展,决定了我灰色的前程。看来,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要在这一方面下点工夫,逐步完善自己。

我感觉这堂课有两个大问题,一是主题的讲解有点生硬,有硬塞给学生之嫌。原因出在哪里呢?一是时间不足,这是一个有一个难度的深沉的问题,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二是上面的内容理解与语言品味铺垫不够,这样便不能水到渠成地解决问题;三是作者的作文背景没有讲,学生一下无法理解。解决办法当然是:给学生充足时间思考,最好是小组合作探究,把内容理解与语言品味工夫做到家,问题自然迎刃而解,要适时插入背景材料,学生自然茅塞顿开。二是内容理解有语言品味浮于表面,没有很清晰地深入到关键点上。这也是这堂课最大的毛病所在,课堂虽然热闹,但给人感觉是流于表面,老师没有引导学生点上往深处挖掘,没有引导学生在点上,特别在关键点上体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与美文意蕴。这样课堂给人的感觉是松散的,没有形成由面到点再由点到面织成立体的课堂教学结构,这样的要求虽然高了点,但也是我们今后追求的目标。解决的最佳办法当然是教师经常有意识地训练自己,最终形成自己过硬的教学基本功。

从这堂课上我认识到:开放是必要的,预设也是必要的,课堂教学要做到预设与生成相统一,这样也许就可以避免课堂教学流于表面的弊病。

推荐第10篇:济南的冬天说课稿

《济南的冬天》说课稿

尊敬的领导,各位老师:

你们好!我是来自 。我今天说课的文章是老舍的散文《济南的冬天》。接下来我从以下个方面说说我对这堂课的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

《济南的冬天》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二篇课文。它是现代著名作家老舍在1931年初写的,是一篇景美、情美、语言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文章选取了一个个独特的角度,描绘了济南冬天特有的魅力。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济南的热爱之情。

二、说学情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六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这是教师授课的依据和出发点。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的优美散文,之前学生已在《鸟是树的花朵》的学习中了解了这类文章的特点及学习方法,学习本课,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掌握比喻、拟人的修辞和文中“情景交融”的写法。

三、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欣赏济南优美、秀丽的山景和澄清、空灵的水景。

2、体会本文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学习寓情于景的写作方法。

3、通过感受济南冬天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在这些认识的基础上,我制定了本文的教学重、难点。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本文运用比喻、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 难点:学习寓情于景的写法。

五、说教法

为了更好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我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比较法、个性化教学法。这些教学方法在接下来的说课过程中我会详细的来解说。

六、说学法

并且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如:美文诵读法、画面再现法、鉴赏品评法、合作探究

1 法 ,做到授之以渔。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文本,需要学生作一些课前准备,

七、课前准备:

1.查阅有关老舍的资料,初步了解老舍及其代表作。

2.查阅有关济南的资料,深入了解济南的地理位置,以开阔视野。

根据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重难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2、品读课文,欣赏美景

3、作业

八、说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大概内容,作者以自己的亲身感受,通过和北平、伦敦、热带的对比、突出了济南的“温晴”这一特点,并赞誉它是个“宝地”。第二课时的教学是突破重难点的一个重要环节,

2、品读课文,欣赏美景

在这个环节,我会让学生接龙朗读2-6自然段,对学生的朗读给与适当的指导,纠正字音。然后,借助电教媒体配乐老师泛读,并且呈现景色画面,让学生犹如欣赏一幅幅淡淡的唐代山水画,又好像自己在景中游览,从而将学生带进“神奇”的景色中去,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下面我来展示一小段,

(播放课件图画和音乐,教师并配乐朗诵。)

我觉得通过我的配乐范读,并呈现一幅幅景色画面,能够达到我所预想的效果。 此时水到渠成地提出问题,作者围绕济南“温晴”的特点写了那些美景?学生回答:写了济南的山景和水景。并且总结出:第2自然段写了阳光朗照下的山,第3自然段写了薄雪覆盖下的山,第4自然段写了城外的远山。最后,第5自然段写了冬天的水色。

指名找同学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并思考:阳光朗照下的山是什么样的?并让学生在书上勾画下来,学生回答的同时出示句子。( A、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学生找的句子很好,看一下老师这里也有一个句子,和你找的句子意思是一样的,但有不同,然后出示(B、这一圈小山围着济南,使济南在冬天也特别暖和。)。让两个学生对比的读,通过比较让学生说说那个句子好?为什么好?好在哪里?学生会说

2 文中的句子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找同学来说一说,哪个地方是比喻,把什么比喻成什么,哪个地方又是拟人,让学生在说、在找、在分析的过程中,体会到运用修辞手法后美的意境和美的情感。最后引导学生说出,文中的句子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山写得小巧秀丽,充满温情。而老师给出的句子则表达不出这样的效果。紧接着提出新的问题:你从“特别”一词中体会到了什么?体会到作者对济南冬天极度喜爱和赞美之情。在这里如果学生体会不到,我会让学生再读这句话,或者我给学生来泛读,让学生来体会情感。(如:范读。)最后,再让学生带着对济南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读这些句子。

接下来,我会把学生分组,让他们主动去找一找课文中还有哪些描写美景的句子或段落?找出来后运用刚刚咱们学过的比较的方法,体会文中比喻、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

以下就是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找出来的句子。欣赏薄雪覆盖下的山,作者运用拟人手法把薄雪写得情态可掬。在欣赏城外的远山时,运用比喻,把它说成是一张“小水墨画”,又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两个”卧”字,用的尤为传神!在欣赏水景时,运用拟人,使水有了灵气,表现了济南冬天的无限生机和在冬天孕育着的朦胧春意。

这个环节我采用了合作探究法、比较法。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在比较中发现美的语言,体会美的情感,领悟美的意境,不仅能增强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加深对文章内容和作者感情的理解,还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从而增强学习语文的信心。

3、作业

济南的冬天是美的,老舍先生笔下济南的冬天更美。学生欣赏了济南美丽的山景和水景后,也体会到了文中运用的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然后让学生们来创造美,在这里我准备两个作业,让学生任选一个来完成。

①、如果你喜欢写作,你可以把家乡冬天最有特点的景物写出来,注意要借鉴课文的某些写法,如恰当的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和寓情于景的写法。

②、如果你擅长绘画,就画出想象中的济南美景。

这种教学设计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给学生以自由发挥的空间,使有着不同思维方式、不同的兴趣爱好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尽可能的发挥自己的优势和潜能。

3 这是我的板书设计,我的板书简洁明了,突出了主题思想,在板书设计的过程中我始终运用新课标理念为指导,以学生为主,赞济南冬天之美,抒作者喜爱之情。

九、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重点突出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如让他们自己去找句子,自己去做对比,体会比喻、拟人的表达效果,这种方法感觉还是挺好的,让学生们能够在分析的基础上,更好的运用这些修辞手法,写出优美的文章来。

这就是我说课的整个过程,希望各位老师提出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5 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大自然多姿多彩,画家用线条色彩描绘,音乐家用音符节奏表现,而文学家却用优美的文字来表达。古诗有:“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冬天,在北方人们的眼中一向是寒风凛冽,冰封雪冻,然而在一代艺术大师老舍先生的笔下,济南的冬天却被描绘得那么美丽多情,温馨可人,富有诗情画意。那么济南的冬天究竟美在哪里?请大家赶快走进《济南的冬天》跟随老舍先生去切身感受一下吧!

此环节我用优美的语言创设一种审美的阅读情境,唤起学生的美感情绪,使学生获得美感体验,立时把学生引入学习本文的情境中。

2、初读课文,发现美

导入新课后,我会让学生接龙朗读课文,对学生的朗读给与适当的指导,纠正字音。然后,借助电教媒体配乐朗读,呈现景色画面,让学生犹如欣赏一幅淡淡的唐代山水画,又好像自己在景中游览,从而将学生带进“神奇”的景色中去,激发学生阅读的冲动。

此时水到渠成地提出问题,让学生对文本内容整体感知:济南的冬天有什么特点?作者是从什么角度来写的?作者围绕这一特点写了济南那些景色?课前预设这个问题,学生的回答可能较为零散,为此,我会引导学生抓住文本的结构特点进行概括。

此环节的设置让学生在美读中发现美的语言,体会美的情感,领悟美的意境,不仅能增强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加深对文章内容和作者感情的理解,还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从而增强学习语文的信心。

3、品读课文,欣赏美

这一环节,是突破重难点的一个重要环节。让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优美的句子。然后老师再引导学生一起来欣赏这些优美的句子。在我的引导下让学生欣赏济南优美、秀丽山景和澄清、空灵的水景。并在这个过程中体会本文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学习寓情于景的写作方法。

六年级学生对写景抒情的散文,往往缺乏深刻的体会,理解不到位,这时教师的示范点拨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充当好组织引导者,示范点拨者和激发鼓励者的角色。

4、总结梳理,创造美

济南的冬天是美的,老舍先生笔下济南的冬天更美。掩卷细味那淡雅的水墨画浸蕴

6 的“温晴”,更觉神韵。绘山景、描水色。大自然的美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它不同于巧夺天工的工艺美,也不同于绕梁三日的音乐美。然而,它似乎是各种美的组合。尤其是我们祖国壮丽的山河,真是美得令人陶醉,在春、夏、秋、冬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地方,展现出不同的美姿。

1、如果你喜欢写作,你可以把家乡冬天最有特点的景物写出来,注意要借鉴课文的某些写法,如恰当的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和寓情于景的写法。

2、如果你擅长绘画,就画出想象中的济南美景。

让学生选择一个最喜欢的内容,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创造美,这种教学设计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差异,给学生以自由发挥的空间,使有着不同思维方式、不同的兴趣爱好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尽可能的发挥自己的优势和潜能。

九、课后反思

这节课,有几点需要在以后教学中注意的问题:

(1)课的容量很大,一节课要完成两节课的内容较不容易。

(2)在语言品味上只浮于表面,没有很清晰地深入到关键点上。这也是这堂课最大的毛病所在,课堂虽然热闹,但给人感觉是流于表面,没有引导学生在关键点上体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与美文意蕴。

这就是我说课的整个过程,希望各位老师提出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第11篇:《济南的冬天》说课稿

《济南的冬天》说课稿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篇目是《济南的冬天》,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思路、教学过程和方法对本课进行说明。

第一,关于教材 《济南的冬天》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都是 现代散文,语言优美,情感丰富。这篇课文,是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在1931年的作品,是一篇通过描绘济南冬天的美丽景色来抒发感情的写景散文。

第二,关于学情

在本单元的第一篇散文《春》里面,学生对描写景物运用生动词语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均有所体会,对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也有所领悟。

第三,关于教学目标

结合学情,并根据该单元要在反复朗诵,整体感知内容大意的基础上,仔细 揣摩精彩的词语、句子和段落,并品味散文优美语言的总的教学目标上,并针对本篇课文语言生动,多用修辞手法,融情于景的写作特点,我对本篇课文定下以下几点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融情于景的写法。

通过分析修辞手法和揣摩精彩词、句、段,品味文章生动形象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领会作者在描写景物时的方法。 难点:揣摩词句,品味优美的语言。

第四,关于我的教学思路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教学,采取学生自主提问、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五,关于我的教学过称和方法 本文是一篇重要的讲读课文,知识具体,内容充实,需要掌握的东西比较多。因此我在教学上安排两课时的时间。第一课时,主要是初步理解文章内容和领会作者抓住景物主要特征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第二课时,通过分析和揣摩经典词、句、段,品析文章语言,体会作者融情于景的感情。在两个课时中,都将以反复朗读来贯穿课堂。

第一课时

这节课我是按“导入——文章整体感知——文章深入感知——课堂总结——布置作业”的过程进行教学的。 首先,我将以创设情境,提问导入(当“冬天”一词进入你的脑海时,你 会产生哪些联想呢?)。

其次,进入文本研读阶段。在整体感知中,我将以围绕“温情”这一特点进行分析,让学生对济南的冬天有一个整体印象。接着是对文章进行深入感悟,主要是通过学生自行归纳并分析文章当中出现的几幅山水图画来完成。

在完成对文本的分析和感悟之后,我将进行课堂总结,并向学生布置作业,即写一份导游词,介绍济南的冬天。

本节课,我的教学方法主要有:问题导入法、诵读法、指导归纳法、小组讨论法。

第二课时

这节课我将按“复习旧课——重点研读——拓展延伸——结束语”步骤进行教学。

首先,通过复习旧课,回忆文章内容。

其次,通过对第

3、5节,尤其又是第5节的词、句分析,深入感悟,品析语言,体会作者融情于景的感情。

接着是比较阅读,拓展延伸。即分析本篇课文在写法上与课文《春》的异同之处。

在本节课中,我用到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诵读法、自主提问法、替换法、比较阅读法、合作探究法。

第12篇:济南的冬天说课稿

《济南的冬天》

说课教案

(七年级第一册第三单元第二课)

说课人 1

尊敬的各位评委,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济南的冬天》的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设想、教学过程五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教材分析】

《济南的冬天》是初中语文第一册第三单元中的第2篇课文。它是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老舍在1931年初写的一篇通过描绘济南冬天美丽景色来抒发感情的写景散文。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品味精彩生动的文学语言,培养学生审美想象、审美情感、审美意识以及灵气、悟性,激发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愿望和热情。

本文的特点:这篇文章描绘景物,语言准确生动,多使用比喻、拟人手法,融情于景,表达了作者鲜明的印象和感受。其中描写最形象最生动的是第3段和第五段。而作者感情的抒发也非常别致,非同一般,不是采取直抒胸臆的方式,而是采取表达一种感受的方式,将自己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不露痕迹的依附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因此显得格外自然真挚,富有感染力。

基于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和本文的特点,我定下了本文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 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的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

⑵ 理清本文的层次结构。

2、能力目标:

⑴ 培养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能力。

⑵ 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

3、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材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描写景物的方法,以及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侧重讲析第

2 3段和第5段。教学难点则是作者情景交融的写法。 【教学方法】

1、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以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指导归纳法进行教学。

首先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美读散文,在读的过程中思考提出的疑问,最后在教师适当的点拨、归纳、小结中赏析课文,理解本文中作者的感情。

2、采用电教平台、录音等电教手段,扩大教学容量。

在教学中,我采用了电教平台、录音等电教手段来丰富教学手段,扩大了教学容量;这样既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热情,又通过直接感知,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符合教育学中的自觉性、直观性原则。

3、本文文质兼美,适于朗读,教学中引入诵读法。【学法指导】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的指导,采用了主体思维法、小组讨论法及反馈练习法。

在指导过程中,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然后根据一系列紧扣教学的问题,使让学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讨论,从而解决问题,并在课文赏析后完成课后问题进行巩固。使学生从感知到理解,从感性到理性,从学会到到会学,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

【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重要的讲读课文,知识具体,内容充实,需要掌握的东西比较多。因此我在教学上安排三节课的时间,我的教学设想是,第一课时初步理解文章内容及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第二课时通过学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品析语言并充分感受作者的感情。第三课时将本文与朱自清的《春》的比较,理解散文的特点及作用。本说案只说明第一课时。

【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3

1、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的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

2、理清本文的层次结构。

3、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指导归纳法,诵读法。

〖教仪〗

课件。

〖教学步骤〗

这节课我是按“引入新课──讲授新课──反馈练习──归纳总结”进行教学的。

1、引入新课:我先对布置的预习作业进行抽查并明确生字词答案;然后以简洁的话语引入新课,用课件对作者及与课文有关的经历进行介绍。

2、讲授新课:在讲授前,让学生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朗读,使学生感知课文,问题用课件打出如下:

⑴ 为什么说济南是个“宝地”?

⑵ 济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写了三幅山景图,还写了水色,各突出了什么特点(抓关键词概括)?

三幅山景图之间有什么关系?

四幅景物图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⑶ 文中渗透作者对济南的冬天什么样的感情?

⑷ 标题可否换为“冬天的济南”?

4

朗读课文后,围绕以上问题对课文进行赏析;在赏析过程中,我把问题与课文结构的分析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先阅读1~2节,并讨论解答两个问题:

⑴ 为什么说济南是个“宝地”?作者在文章的开头是怎样表达的?

⑵ 济南冬天的这种特点是源于什么样的地形特点?

明确:

⑴ 通过对比,写出了济南冬天的总特点是:无风声、响晴、温晴。

与北平相比──无风声

与伦敦相比──无重雾(响晴) }宝地

与热带相比──无毒日(温晴)

⑵ 济南的地形特点:“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是北边缺着点口儿。”,决定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让学生试着画出这种地形,体会其特点,教师可根据学生画出的地形图作小结。

接着,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研读3~5节,并作重点分析:

⑴ 济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写了三幅山景图,还写了水色,各突出了什么特点,三幅山景图之间有什么关系?第3小节和第5小节在写景顺序有什么不同之处?

⑵ 第3小节和第5小节在抒发感情和修辞运用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

在分析中除了使学生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的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对课文内容有更深一层的了解,也提及作者所用的比喻、拟人手法,为下一节课的教学作好准备。

学生讨论后明确:

⑴ 阳光朗照下的山──温静;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城外的远山──淡雅;水色──绿。第一幅图是总写,第

二、三幅图是具体写。

写山景:自上而下的顺序,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写水色:自下而上的顺序,水面上、空中、半空中。

⑵ 作者在第3小节对薄雪覆盖下的山的描绘和第5小节对水色的描写中都体现了对冬天的喜爱、赞美之情;都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5

3、反馈练习:要求学生根据老师的讲授及自己的笔记,朗读课文后用自己的话语解答课后练习题一,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领会作者的感情。

4、归纳总结:在学生完成练习的基础上,归纳出作者写北国的冬天,不着眼于“寒”而着眼于“暖”,不着眼于“壮”而在于“秀”,是本文的一大特点。并与学生共同解答:文中渗透作者对济南的冬天什么样的感情?

标题可否换为“冬天的济南”?,解答中使学生了解作者在文中处处渗透着对济南冬天的喜爱,抒发了赞美之情。标题不可以换。因为“济南的冬天”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一特定地域的冬天;“冬天的济南”目的在于赞美“冬天”这个特定时令的济南,进行最后的课文巩固。

5、布置作业:

⑴ 文中有哪些比喻、拟人句用得好,找出来,想想为什么写得好?哪个词语用得最妙?好在哪儿?

(美句赏析,着重分析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⑵ 假设要给一个从没到过济南的人讲讲济南美丽的冬天,参照课文,你将分哪几个方面讲?着重讲哪几个精彩的片断?

(设题意图:主要是引导学生从总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思路,抓住重点,找出自己认为精彩的片断,并训练学生的复述能力。)

⑶ 在小组或班上向大家说说你家乡的冬天是什么样子,再借鉴课文的某些写法,将你家乡冬天最有特点的景物写出来,字数不限。

(此题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能力。提示学生借鉴课文的某些写法,抓住景物特点来写,目的是将阅读之所得转化为写作之所能,是阅读的迁移与深化。)

6 〖板书设计〗

第13篇:济南的冬天说课稿

《济南的冬天》说课稿

大堰坡中学 马伟

(一)说教材

1、课文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济南的冬天》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二篇课文。它是现代著名作家老舍在1931年初写的,是一篇景美、情美、语言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文章选取了一个个独特的角度,描绘了济南冬天特有的魅力。作者在描写景物时,语言准确生动,充满了对济南的热爱之情。从本单元教材编排的意图来看,学习本课,一方面有利 于学生进一步掌握在《春》中所学到的比喻、拟人的修辞,另一方面是让学生学习文中“情景交融”的写法。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对作品中感人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据此并结合本单元编排的意图和本文的特点确定三维目标。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①通过反复美读,提高学生欣赏品评美文的能力。 ②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

③体会本文运用比喻、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学习寓情于景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通过感受济南冬天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在这些认识的基础上,我定下了本文的教学重、难点。)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品味优美的语言,

体会本文运用比喻、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 难点:学习寓情于景的写法。

(二)说教法

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我以审美为突破口,从审美角度进行阅读教学,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审美因素,按照审美过程的规律,我把整个教学过程的主体部分设计成三个大板块,即“课文品读三部曲”: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并在每个板块中引用一句名人名言作为这个环节的“眼”。

1 让学生在诵读中品味美的语言,体会美的情感,领悟美的意境,以此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感情。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我辅之以如下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示范品评法、个性化教学法

(三)说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据此并结合本文内容,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如:美文诵读法、画面再现法、鉴赏品评法、合作探究法 ,做到授之以渔。

(四)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

课下布置大家找来一幅最美的图画,自己配上一段欣赏画面美的文字,要求尽量多地用上课后读一读写一写的词语,准备课前交流。

(此环节的设置,用一种新颖、生动的形式解决字词教学,既可以督促学生预习又可以初步训练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二、导入新课

大自然多姿多彩,画家用线条色彩描绘,音乐家用音符节奏表现,而文学家却用优美的文字来表达。古诗有:“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冬天,在北方人们的眼中一向是寒风凛冽,冰封雪冻,然而在一代艺术大师老舍先生的笔下,济南的冬天却被描绘得那么美丽多情,温馨可人,富有诗情画意。那么济南的冬天究竟美在哪里?请大家赶快走进《济南的冬天》跟随老舍先生去切身感受一下吧!

(此环节我用优美的语言创设一种审美的阅读情境,唤起学生的美感情绪,使学生获得美感体验,立时把学生引入学习本文的情境中。)

三、品读三部曲之一——发现美

1、美读课文:即读时一要正确把握语调、语气,读出感情,二要有适当的表情,如读第二段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就要做出含笑的表情。

(美读把教材的无声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把文中静止的感情变为真情实感,以诵读方式融入语文的音乐美,把学生带进课文的情境中去,毫无阻拦地接受课文内容的感染熏陶。)

2、展示罗丹名言:“美是处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2 我们应该学会在生活和自然中去发现美!请同学们把你们发现的最美的或自己特别喜欢的语段画出来,倾注感情,再次进行美读,读给组内成员听,并推荐代表在班上读给大家听。师生点评。

(此环节的设置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在美读中发现美的语言,体会美的情感,领悟美的意境,不仅能增强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加深对文章内容和作者感情的理解,还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从而增强学习语文的信心。)

3、假如你是导游,要给一个从没到过济南的人讲讲济南美丽的冬天,你将分哪几个方面来介绍?先列讲述提纲,设计一下导游词,然后说给同桌听听,再找三名学生到班上给大家当导游。

(这个环节的设计意图是:以当导游这种活泼的活动方式,让每个学生都有口语交际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从总体上把握课文内容,此环节可以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整体感知课文是品味妙词佳句的前提,可为下面研读课文奠定基础,抓思路教学能纲举目张。)

四、品读三部曲之二————欣赏美 1、“评析式”品味欣赏

①教师评析示范:作者锤炼词语的功力深厚,文中不少凝练形象的词语和精彩动人的比喻句、拟人句值得仔细品味。下面就请同学就你喜欢的段落写一段文字,谈谈你的理解和感受,说说你喜欢的理由。老师在课前对自己喜欢的作了一番评析,你们可以参考一下。同学们在评析的时候,特别要注意一些关键的词语和句子。老师将打印好的“薄雪覆盖小山图”评析分发给学生。

(本文运用比喻拟人、运用寓情于景的写法,可是初一学生年龄小,阅读能力不是很强,特别是对写景抒情的散文,往往缺乏深刻的体会,理解不到位,这时教师的示范点拨就显得尤为重要,能做出实实在在的楷模,但教师应该主要充当组织引导者,示范点拨者和激发鼓励者的角色,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所以重点应放在下一环节:学生评析交流上。)

②学生评析交流:鼓励学生把自己最深刻最独到的阅读体验写成鉴赏评析的文字,看谁能用特别得体、特别生动、特别详实的语言展示出来。此环节为了避免欣赏语段的重复,把五个段落分给八个组,每组成员完成本组段落评析任务外,还可选其它段落评析。

2、体验反思 :体会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赞美之情的句子。探究“为什么老舍眼中济南最美?”

(本环节要在探究中突破难点,在课前布置学生上网查找老舍与济南的有关资料,让学生在小组中把资料交换阅读,学生得知老舍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

3 生了深厚的感情,以致泼洒笔墨,情深意切的依次以济南的马车、洋车、大葱、秋天、冬天、齐大校园等景物,写出了长篇散文《一些印象》。 通过探索会发现,老舍之所以把济南的冬天写得那么美,是因为他对济南有着深厚的热爱之情,古人云:“一切景语皆情 语”,写文章一定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并做到情景交融,才能让 景更美,情更真。 并理解体会别林斯基的名言“美是从灵魂深处发出的”。

五、品读三部曲之三————“创造美” 美的文词就是思想的光辉----济慈

1、如果你喜欢写作,你可以把家乡冬天最有特点的景物写出来,也可以对课前准备的优美画面再次进行描写,注意要借鉴课文的某些写法,如恰当的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和寓情于景的写法。

2、如果你擅长绘画,就画出想象中的济南美景。

(让学生选择一个最喜欢的内容,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创造美,这种教学设计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差异,给学生以自由发挥的空间,使有着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尽可能的发挥自己的优势和潜能。第一题的设计意图:学习作者情景交融的写法,抒发自己对家乡、对大自然的感情,与本课开头照应。第二题的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的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通过这项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激活学生想象思维,调动了学生的情感,通过一幅幅画面的描画和欣赏,使学生心有所感,情有所动,使他们在和谐愉悦中得到陶冶,产生强烈的审美欲望,急于次走进文本,对课文去做审美体验与鉴赏。)

课堂小结:济南的冬天是美的,老舍先生笔下济南的冬天更美。掩卷细味那淡雅的水墨画浸蕴的“温晴”,更觉神韵。绘山景、描水色。大自然的美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它不同于巧夺天工的工艺美,也不同于绕梁三日的音乐美。然而,它似乎是各种美的组合。尤其是我们祖国壮丽的山河,真是美得令人陶醉,在春、夏、秋、冬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地方,展现出不同的美姿。只要同学们热心的观察生活,抓住景物的特征,选准角度,在描绘时用一些修辞方法,并将自己的感情融会其中,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写出美妙的文字来。

第14篇:济南的冬天 说课稿

《济南的冬天》说课稿

李文斌

尊敬的各位评委,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济南的冬天》的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设想、教学程序等五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课文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济南的冬天》是初中语文第一册第三单元中的第2篇课文。它是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老舍在1931年初写的一篇通过描绘济南冬天美丽景色来抒发感情的写景散文。

根据该单元要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领略自然景物的美,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揣摩精彩的词语、句子和段落,还要练习精读的技能,并作适当的摘录的总的教学目的;以及这篇文章描绘景物,语言准确生动,多使用比喻、拟人手法,融情于景,表达了作者鲜明的印象和感受。其中描写最形象最生动的是第3段和末段。而作者感情的抒发也非常别致,不是采取直抒胸臆的方式,而是采取表达一种感受的方式,将自己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不露痕迹的依附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因此显得格外自然真挚,富有感染力的认识上,我定下了本文的教学目的和教学的重难点。

2、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

a、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的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 b、理清本文的层次结构。 2)能力目标:

a、培养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能力。 b、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 3)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教材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描写景物的方法,以及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侧重讲析第3段和第5段。教学难点则是作者情景交融的写法。

二、教学方法

1、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以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指导归纳法进行教学。

据新《大纲》在《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里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我根据本课目标和内容,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发展水平出发,应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以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指导归纳法进行教学。使他们在教师的主导下围绕中心议题发表各自的意见,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争议,激发他们主动去获取知识,培养健康情感。

首先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美读散文,在读的过程中思考提出的疑问,最后在教师适当的点拨、归纳、小结中赏析课文,理解本文中作者的感情。

2、本文文质兼美,适于朗读,教学中引入诵读法。

《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指出:“语文教学中,„„要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本文是文质兼美的写景散文,适于朗读,所以在文章的讲析中引入了诵读法教学,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领悟文章描景绘物的美。

三、学法指导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的指导,采用了主体思维法、小组讨论法及反馈练习法。

在指导过程中,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然后根据一系列紧扣教学的问题,使学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讨论,从而解决问题,并在课文赏析后完成课后问题进行巩固。使学生从感知到理解,从感性到理性,从学会到到会学,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

四、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重要的讲读课文,知识具体,内容充实,需要掌握的东西比较多。因此我在教学上安排三节课的时间,我的教学设想是,第一课时初步理解文章内容及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第二课时通过学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品析语言并充分感受作者的感情。第三课时将本文与朱自清的《春》的比较,理解散文的特点及作用。本说案只说明第一课时。

五、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这节课我是按“引入新课——讲授新课——归纳总结”进行教学的。

一、引入新课:我先对布置的预习作业进行抽查并明确生字词答案;然后以简洁的话语引入新课,用课件对作者及与课文有关的经历进行介绍。

二、讲授新课:在讲授前,让学生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朗读,使学生感知课文,问题用课件打出如下:

1、找出能概括济南冬天特点的关键词。

2、济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写了三幅山景图,还写了水色,各突出了什么特点 (抓关键词概括) ? 三幅山景图之间有什么关系? 四幅景物图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3、文中渗透作者对济南的冬天什么样的感情? 朗读课文后,围绕以上问题对课文进行赏析;在赏析过程中,我把问题与课文结构的分析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先阅读第1节,并讨论解答两个问题:

1、为什么说济南是个“宝地”?作者在文章的开头是怎样表达的?

2、济南冬天的这种特点是源于什么样的地形特点?(明确:

1、通过对比,写出了济南冬天的总特点是:温晴)

与北平相比——暖 与伦敦相比——明 与热带相比——温

4、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研读3——5节,并作重点分析(

1、济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写了三幅山景图,还写了水色,各突出了什么特点,三幅山景图之间有什么关系?第3小节和第5小节在写景顺序有什么不同之处?

2、第3小节和第5小节在抒发感情和修辞运用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在分析中除了使学生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的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对课文内容有更深一层的了解,也提及作者所用的比喻、拟人手法,为下一节课的教学作好准备。(学生讨论后明确:阳光朗照下的山——温静;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城外的远山——淡雅;水色——绿。第一幅图是总写,第

二、三幅图是具体写。写山景 ;写水色。)

3、归纳总结:

在学生完成练习的基础上,归纳出作者写北国的冬天,不着眼于“寒”而着眼于“暖”,不着眼于“壮”而在于“秀”,是本文的一大特点。并与学生共同解答:文中渗透作者对济南的冬天什么样的感情? 标题可否换为“冬天的济南”?,解答中使学生了解作者在文中处处渗透着对济南冬天的喜爱,抒发了赞美之情。标题不可以换。因为“济南的冬天”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一特定地域的冬天;“冬天的济南”目的在于赞美“冬天”这个特定时令的济南,进行最后的课文巩固。

4、布置作业:

1、巩固生字生词。

2、熟读课文,预习课文第2—5自然段。

第15篇:济南的冬天说课稿

09汉文班

王勇

200903505022

一、话教材

1、课文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济南的冬天》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这一单元选取的四篇课文都是写自然景物的,分别描绘了旖旎的春光、多姿的冬景、茂盛的竹林和绿色的草原,呈现出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展现了丰富多彩、姿态各异的自然景观,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细细品味这些作品,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人们对大自然的无限眷念和热爱。

《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充满诗情画意,作者笔下的那山、那水、那阳光、那白雪、那绿藻……无不给人美的享受。它以无穷的魅力吸引读者的心灵回归自然,为我们在教学中开展丰富的审美活动提供了充沛的资源,所以学习本文,首先得利用其审美价值,引领学生进入作者营造的美的意境,整体感知,获取美的享受和熏陶。

走进课文,包围你的是满含温情的亲切优美而生动的语言,老舍先生不愧是卓越的语言大师。一系列的比喻、拟人、抒情句是作品给我们的极好馈赠,这就为学生积累感悟语言、提高文化品位提供了很好的范例。所以教学本文,积累语言也是对学生极具体极实惠的丰收。

《济南的冬天》更为独特的文本价值在于:作为写景抒情的散文,浑然天成地运用了丰富的写景方法和技巧,实为同类作品中的典范。所以教学本文,学习写景的一些方法是对学生进行写作引导的最好资源。

二、说学情:

《济南的冬天》一文,所讲的内容是学生们并不熟知的区域——济南,初一年级的学生们还没系统学习地理知识,对济南的了解甚少。但他们有一定的生活经验,通过与家乡冬天的比较,对济南的冬天一定会随作者去感受,与作者产生共鸣。再者,他们还有一个突出的优势就是活泼好动、争强好胜,并且愿意合作,善于合作,乐于探究,因此本篇文章学习起来,没有什么太大的阻碍。

三、定目标:

1、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本身已经具有的生活经验、本单元编排的意图和本文的特点应抓住以下目标:

(1)知识和能力:

了解作者老舍及与课文相关内容;识记并理解文中的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

学习作者写景的多种方法,并用之于指导自己的写作实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文,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的大好河山的热爱、赞美之情。

2、教学的重点难点: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告诉我们:“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据此,确定本文的教学重点及难点为:抓住景物的特征从多方面加以表现。

四、析教法:

目前,我国的教育正经历着从传统的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的深刻变革,教师要更新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对学生思想品质,思维能力的培养,把学习方法的指导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按照“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观,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启发式教学

在引入本课教学时,启发学生思考为何老舍要写冬天、写济南的冬天呢?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这样一启发,学生有了“惊奇”和“疑问”,自然地触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也激活了思维。

2、以读促学

教学本文时,引导学生从读中获取信息,从读中探究作者写景的方法,从读中体会作者感情。这里所说的读是要真正地读进去,读法多样,默读与朗读、齐读与个别朗读等。默读主要是让学生能够迅速归纳概括知识要点,朗读主要是让学生体会本文语言的生动性,齐读是为了体现语言的节奏美,个别朗读主要是为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3、示例迁移

叶老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本课中有两段写景最为生动,而且写法大同小异。教师只需重点指导学生学习一段,另一段则让学生用学习前一段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这样既是学以致用,又是一种习得。该课文学完之后,布置学生写一篇作文,也是这方面的道理。

五、定学法: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体会到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必须教给他们好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习惯,让他们学会学习。依据本课的实际内容,结合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年龄特点、日常学习态度以及学校的教学条件,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诵读法

通过默读、自由读等多种方式,反复诵读课文,体会老舍清新朴实的语言风格,感受语言文字中蕴涵的语言美、语意美、语境美。摒弃课文分析的老套路,返璞归真,让语文教学回到“读”书的根本轨道上来,让学生充分体验作品的原汁原味,获取作者最初的思想和艺术特质感受,培养其思维的创造性。这是我们语文教学的灵魂之所在。

2、设问法

学生一边读文章,老师一边设疑,让学生在读中思考、读中领悟。学生既自主学习,又合作探究。

3、比较法

教师提出两种情况让学生通过比较,从中总结出其中不同,从而明白其优劣,作出正确英明的选择。比如,让学生体会“济南的冬天”和“冬天的济南”之间的差别;体会把“这就是冬天的济南”另起一段与课文原来写法的不一样。

六、谈设计:

基于以上对教材、教法、学法的分析,同时考虑到,由于基础差异,智力差异,学习习惯差异的存在,再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并遵循“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的原则,我是从“启发导入→初读,整体把握→精读,学习方法→品读,体会感情→习作,学以致用”五个环节、两课时来组织教学的。下面我主要说第二课时的设计。

(一)启发导入

在你的印象中,冬天是什么样子的,请你用几个四字词语来概括(学生答后,教师再接下去说)。在祖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没有这么一个地方,那儿的冬天与众不同呢?让我们随着老舍先生一起到《冬天的济南》看看。

激趣是教学中不可小觑的一个环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再大的困难他也愿意去克服,学起来自然主动积极,而且学习效果也好。激趣的方式灵活多样,讲故事、猜谜语、听歌曲、看挂图等不一而足,我采用的方法则是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让他们在对比中萌生求知欲望。

(二)初读,整体把握

1、让学生朗读课文,并思考两个问题:

(1)课文写了济南的冬天什么特点?请用文章中的一个两字词语来概括。

(2)作者写了哪些景物来突出济南的冬天的特点?

待学生有了自己的想法后,进行全班交流。

设计这一步骤,有两个理由:一是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的印象;二是让学生把握文章总—分的结构。

(三)精读,学习方法

在初读,整体把握的基础上,让学生找出课文中自己最喜欢、最欣赏的段落,并把它仔细读一读,想想为什么喜欢。由此自然过渡到对文章第三段的精读,教师指导引路,学生在读中思考总结,归纳出“抓特征、有层次、有映衬、有虚实、有动静”五种写景方法。然后再让学生小组合作用学习该段的方法对比学习第五段,看看第五段是否用了这些方法,有无新的写景方法。最后教师让学生质疑第五段,大家共同解决疑难,并明确该段新用的“有远近”的写景方法。

学习这两段,花费的时间相对长一些,因为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及难点,主要就是想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给学生一些方法,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四)品读,体会感情

在重点学习第

三、五段后,让学生再回到整篇课文,默读课文一遍,想想:作者是怀着怎样的感情来写济南的冬天的?你是怎样感受出来的?课文开头和结尾各有一句话,满载作者这种感情,你知道各是哪一句吗?对文章的结尾一句,你觉得放在最后一段末尾妥当吗?你有什么建议?有人提议把题目《济南的冬天》改成《冬天的济南》,你觉得可以吗?

设计这些问题,一是让学生知道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意图;二是让学生了解“情景交融”“首尾呼应”的写法;三是让学生要批判性地读书,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不唯书,不唯他。

这一环节,是一个从课文中走出来的过程,一个把文章由长读短的过程。

(五)习作,学以致用

让学生以《校园的早晨》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作文。

布置写作,用意只有一个,就是让学生巩固在课文中学习到的众多写景方法,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学会把景物写活、写生动。

第16篇:《济南的冬天》说课稿

《济南的冬天》说课稿

一. 教材地位:

本课是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文章。本单元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风格各异的四季美景图。本文是写冬天的美文,文章选取了一个个独特的角度,描绘了济南冬天特有的魅力。

二.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文章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点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还强调:“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老舍在描写景物时,语言准确生动,充满了对济南的热爱之情。因此,在教授本课时,引导学生从朗读和揣摩语言入手,体味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的思路,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品味作者质朴生动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感受济南冬天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品味揣摩作者遣词造句之妙。

教学难点:通过品读文中优美语句,学习作者细腻传神的景物描

写。

五. 教学过程 :

(一) 导入新课:同学们,讲到冬天,你会联想到描写冬天的词

语?

(如寒风刺骨、冰天雪地、天寒地冻、大雪纷飞、寒气逼人、寒风凛冽、万物萧条等)这些词语写出了冬天给人们的感觉。今天,老舍先生笔下的冬天,看看它给我们带来什么感觉。先来认识一下老舍先生。

(二) 识记作者,整体感知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 。主要作品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他是北京人,1930年他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济南成了他的第二故乡。他把一个山水秀丽的济南,活脱脱的写进他的散文《一些印象》里。《济南的冬天》是《一些印象》的第五节中的一部分。

接下来,我们一起看一下老舍先生笔下的《济南的冬天》。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济南的冬天给你的感觉与你

印象中的冬天是否相同?它给你的总体印象是什么样的?

(温暖、晴朗、暖和、慈善、美丽等词语均可)

2. 假如你给一个没有到过济南的人讲讲济南美丽的冬天,你将从

哪几个方面来介绍?先列提纲,四人一组,互说互评。找一个代表来黑板上写提纲并介绍。

3.

以下提纲供参考:天气温晴

阳光照耀下的山

山景雪后的山景

城外的远山

水暖清

以上教学环节,是为了培养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同时也为研读课文奠定了基础。

(三) 品读课文,揣摩语句

作者介绍济南冬天时,重点介绍了济南的山和水。济南的山确实是小山,但它们层峦叠嶂,形成济南的天然屏障。济南的水,极其著名,除了著名的趵突泉,还有大明湖,湖面占了全城的三分之一,有人诗曰: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老舍对济南情有独钟,他用质朴清新的语言细腻传神地描绘了济南山水的情态。下面我们来欣赏老舍文中纯净、亲切、质朴的语言。

1. 结合语境,解释词语。四人一组互相商讨,指定学生回答。①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

②能有温晴的天气

③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

④整个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2. 在作者笔下,一切景物似乎都具有人的感情.下列句子赋

予景物怎样的感情?

①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的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提示:写出了小山的慈爱,舍不得济南在冬天受冻,所以把它放在一个暖和的地方。

②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提示:小雪在冬日黄昏中显出娇媚之态,把济南的冬天装点得更美好。)

③天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 (提示:写出了水的多情,帮水藻焕发蓬勃生机。)

这些语句都运用了拟人修辞,饱含作者对济南的独有之爱。通过以上品读,学生体会到重点词语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3. 朗读下列句子,并说说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①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提示:把作者发自内心的感慨和赞美之情在不经意间表达出来了,让人感到亲切自然)

②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提示:表达出推测商量的语气,希望能得到对方的认可,读起来亲切自然)

③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

(用呢使语气更加舒缓,自然)

4.四人一组,选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互相说说喜欢的理由.选

代表在班上交流.

以上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品味文章优美生动语言,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四) 拓展练习:

我们这里的冬天是什么样子的?借鉴文中某些写法,把我们

这里冬天景物写出来。

通过拓展练习,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并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五) 小结:济南与老舍有缘,老舍对济南情有独钟。他把济南

写进他的散文里,而且写了一个长长的系列,写得那么典雅,那么精致,那么动人,那么富有诗意。那细腻传神的描写,那清新质朴的叙述中都渗透着这位语言大师的深情。通过品味语言,我们对济南冬天的美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我希望大家也能用饱含深情的语言来描绘我们家乡的冬天。

(六) 板书济南的冬天

天气温晴

阳光下的山景

山雪后山景

城外远山

水暖 清

六. 教学方法:

在本课教学中,我主要采取了让学生自由朗读,仔细研读,互相

商讨,合作探究的方法。老师只是稍加点拨,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七. 学习方法:

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互相启发,互相促进。

第17篇:《济南的冬天》说课稿

《济南的冬天》说课稿

(一)说教材

1、课文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济南的冬天》是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二篇课文。它是现代著名作家老舍在1931年初写的,是一篇景美、情美、语言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文章选取了一个个独特的角度,描绘了济南冬天特有的魅力。作者在描写景物时,语言准确生动,充满了对济南的热爱之情。从本单元教材编排的意图来看,学习本课,一方面有利 于学生进一步掌握在《春》中所学到的比喻、拟人的修辞,另一方面是让学生学习文中“情景交融”的写法。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对作品中感人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据此并结合本单元编排的意图和本文的特点确定三维目标。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反复美读,提高学生欣赏品评美文的能力。

②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

③体会本文运用比喻、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学习寓情于景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 :

①通过感受济南冬天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在这些认识的基础上,我定下了本文的教学重、难点。)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品味优美的语言,

体会本文运用比喻、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

难点:学习寓情于景的写法。

(二)说教法

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我以审美为突破口,从审美角度进行阅读教学,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审美因素,按照审美过程的规律,我把整个教学过程的主体部分设计成三个大板块,即“课文品读三部曲”: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并在每个板块中引用一句名人名言作为这个环节的“眼”。让学生在诵读中品味美的语言,体会美的情感,领悟美的意境,以此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感情。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我辅之以如下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示范品评法、个性化教学法

(三)说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据此并结合本文内容,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如:美文诵读法、画面再现法、鉴赏品评法、合作探究法 ,做到授之以渔。

(四)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

课下布置大家找来一幅最美的图画,自己配上一段欣赏画面美的文字,要求尽量多地用上课后读一读写一写的词语,准备课前交流。

(此环节的设置,用一种新颖、生动的形式解决字词教学,既可以督促学生预习又可以初步训练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二、导入新课

大自然多姿多彩,画家用线条色彩描绘,音乐家用音符节奏表现,而文学家却用优美的

文字来表达。古诗有:“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冬天,在北

方人们的眼中一向是寒风凛冽,冰封雪冻,然而在一代艺术大师老舍先生的笔下,济南的冬

天却被描绘得那么美丽多情,温馨可人,富有诗情画意。那么济南的冬天究竟美在哪里?请

大家赶快走进《济南的冬天》跟随老舍先生去切身感受一下吧!

(此环节我用优美的语言创设一种审美的阅读情境,唤起学生的美感情绪,使学生获得

美感体验,立时把学生引入学习本文的情境中。)

三、品读三部曲之一——发现美

1、美读课文:即读时一要正确把握语调、语气,读出感情,二要有适当的表情,如读

第二段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就要做出含笑的表情。

(美读把教材的无声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把文中静止的感情变为真情实感,以诵读方

式融入语文的音乐美,把学生带进课文的情境中去,毫无阻拦地接受课文内容的感染熏陶。)

2、展示罗丹名言:“美是处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

现”我们应该学会在生活和自然中去发现美!请同学们把你们发现的最美的或自己特别喜欢

的语段画出来,倾注感情,再次进行美读,读给组内成员听,并推荐代表在班上读给大家听。

师生点评。

(此环节的设置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在美读中发现美的语言,体会美的情感,

领悟美的意境,不仅能增强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加深对文章内容和作者感情的理解,还能

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从而增强学习语文的信心。)

3、假如你是导游,要给一个从没到过济南的人讲讲济南美丽的冬天,你将分哪几个

方面来介绍?先列讲述提纲,设计一下导游词,然后说给同桌听听,再找三名学生到班上给大

家当导游。

教师适时打出以下提纲供参考:

先用对比总写济南冬天的天气“温情”的特点,

阳光朗照下的山、

再具体写济南冬天的山、水景物:薄雪覆盖下的山、

城外远山,

最后写济南的水:紧扣“暖”字

(这个环节的设计意图是:以当导游这种活泼的活动方式,让每个学生都有口语交际的

能力,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从总体上把握课文内容,此环节可以发展学生

的逻辑思维,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整体感知课文是品味妙词佳句的前提,可为下面研读课

文奠定基础,抓思路教学能纲举目张。)

(阅读散文,不仔细地咀嚼语言,就不能真正领会作品的美。欣赏妙词佳句,可以发展

学生的形象思维,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因此我设计的下一个环节是„„)

四、品读三部曲之二————欣赏美

1、“评析式”品味欣赏

①教师评析示范:作者锤炼词语的功力深厚,文中不少凝练形象的词语和精彩动人的比

喻句、拟人句值得仔细品味。下面就请同学就你喜欢的段落写一段文字,谈谈你的理解和感

受,说说你喜欢的理由。老师在课前对自己喜欢的作了一番评析,你们可以参考一下。同学

们在评析的时候,特别要注意一些关键的词语和句子。老师将打印好的“薄雪覆盖小山图”

评析分发给学生。

(本文运用比喻拟人、运用寓情于景的写法,可是初一学生年龄小,阅读能力不是很强,

特别是对写景抒情的散文,往往缺乏深刻的体会,理解不到位,这时教师的示范点拨就显得

尤为重要,能做出实实在在的楷模,但教师应该主要充当组织引导者,示范点拨者和激发鼓

励者的角色,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所以重点应放在下一环节:学生评析交流上。)

②学生评析交流:鼓励学生把自己最深刻最独到的阅读体验写成鉴赏评析的文字,看谁

能用特别得体、特别生动、特别详实的语言展示出来。此环节为了避免欣赏语段的重复,把

五个段落分给八个组,每组成员完成本组段落评析任务外,还可选其它段落评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

阅读实践,要让学生对作品中感人情境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一环节是学生自主阅

读的个性化行为。课文中多次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方法,肯定能得到学生的青睐,

学生在点评交流时,教师可适时引导学生展开联想,体味情景交融的诗意境界。

对于修辞手法的辨析,采用“替换法”即通过与改为一般表述的比较,看表达效果的不同,

重点引导学生仔细揣摩拟人、比喻写法的好处,如:

(1)组:甲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乙 这一圈小山围着济南,使济南在冬天也特别暖和。

(2)组:甲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

微微露出点粉色。

乙 快日落时,阳光斜射在山腰上,薄雪露出点粉色。

(3)组:甲 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

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乙 天儿越晴,水藻越绿,水也不结冰,垂柳的长枝倒映在水中。

教师除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外,还应引导学生体会到:

(1)组甲句中把老城四周的小山新巧地比作“小摇篮”,写出山景的小巧秀丽,又用拟人显

出感人的脉脉温晴。躺在摇篮里承受母亲体贴入微的抚爱,那当然是最暖和不过的了,而况

山们还“低声地”哼着摇篮曲,秀美的睡态再现了这个“理想境界”的温暖、舒适的特点。

而乙句的直白叙述则传达不出寄寓的赞美深情。

(2)组甲句把夕阳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拟为害羞的少女,突出了雪色的娇美和小山的秀丽,

情态可掬,粉色羞容以微黄斜阳相映衬,色彩鲜艳悦目。比拟把本来没有生命的、静止的东

西写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而乙句则少了那份美感。

(3)人格化的水藻、水和垂柳楚楚可爱。用“不忍得”写水不仅有生命的质感,而且还有

一副和善心肠,为了水藻的绿,为了垂柳的倒影,仍然充满着春意。虽没直接写天气暖和,

却让人感受到了温暖,传神之妙是乙句用一“倒映”所不及的。

(在此教学环节中,师生要学会倾听,欣赏他人的鉴赏点评,教师还能及时捕捉有价值

的生成性话题,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效应,组织学生展开思维的碰撞,引发学生进行深入

地思考,提高学生欣赏品评语言的能力,提高对话教学的质量,灵活突出本课重点。)

(学生间相互学习,相互感染,相互吸纳,会营造浓烈的读书氛围。初中学生好胜心很

强,为了拿出最好的东西更是用劲心思去理解,品味,从而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对其他学生来讲,能够听到一些不同的理解,可以更加完善自己的

思考,同时也会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起到激励的作用。)

2、体验反思 :体会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赞美之情的句子。探究

“为什么老舍眼中济南最美?”

(本环节要在探究中突破难点,在课前布置学生上网查找老舍与济南的有关资料,让学

生在小组中把资料交换阅读,学生得知老舍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

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以致泼洒笔墨,情深意切的依次以济南的马车、洋车、大葱、

秋天、冬天、齐大校园等景物,写出了长篇散文《一些印象》。 通过探索会发现,老舍之所

以把济南的冬天写得那么美,是因为他对济南有着深厚的热爱之情,古人云:“一切景语皆

情 语”,写文章一定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并做到情景交融,才能让 景更美,情更真。 并理解体会别林斯基的名言“美是从灵魂深处发出的”。

五、品读三部曲之三————“创造美”

美的文词就是思想的光辉----济慈

1、如果你喜欢写作,你可以把家乡冬天最有特点的景物写出来,也可以对课前准备的优美画面再次进行描写,注意要借鉴课文的某些写法,如恰当的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和寓情于景的写法。

2、如果你擅长绘画,就画出想象中的济南美景。

(让学生选择一个最喜欢的内容,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创造美,这种教学设计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差异,给学生以自由发挥的空间,使有着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尽可能的发挥自己的优势和潜能。第一题的设计意图:学习作者情景交融的写法,抒发自己对家乡、对大自然的感情,与本课开头照应。第二题的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的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通过这项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激活学生想象思维,调动了学生的情感,通过一幅幅画面的描画和欣赏,使学生心有所感,情有所动,使他们在和谐愉悦中得到陶冶,产生强烈的审美欲望,急于次走进文本,对课文去做审美体验与鉴赏。)

课堂小结:济南的冬天是美的,老舍先生笔下济南的冬天更美。掩卷细味那淡雅的水墨画浸蕴的“温晴”,更觉神韵。绘山景、描水色。大自然的美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它不同于巧夺天工的工艺美,也不同于绕梁三日的音乐美。然而,它似乎是各种美的组合。尤其是我们祖国壮丽的山河,真是美得令人陶醉,在春、夏、秋、冬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地方,展现出不同的美姿。只要同学们热心的观察生活,抓住景物的特征,选准角度,在描绘时用一些修辞方法,并将自己的感情融会其中,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写出美妙的文字来。

第18篇:济南的冬天说课稿

《济南的冬天》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济南的冬天》第一课时,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1、课文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济南的冬天》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二篇课文。它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在1931年初写的一篇通过描绘济南冬天的美丽景色来抒发感情的写景散文。

第三单元为我们展示了一个色彩斑斓的大自然,这里有美的风景,美的情感,美好的语言„„编者讲将本文安排在第三单元,意在让我们领略到自然景物的美,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揣摩精彩的词语、句子和段落,练习精读的技能,并作适当的摘录。

2、课文解读:

《济南的冬天》是一篇极具个性的写景散文,语言清新、优美、亲切、自然,描写生动形象而又妙趣横生。作者对景物的描写更是细致入微,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文章开头写济南冬天的天气,作者以自己亲身的感受,写出了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特点,接着转到对冬天山水的描写,文章用了三段文字写冬天的山景。先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次写薄雪覆盖下的山,再写城外远山,勾画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画,最后又写了冬天的水色。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文章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贴切。其中描写最形象最生动的是第3段和第5段。作者感情的抒发也非常别致,不是直抒胸臆,而是通过表达一种感受的方式,如这样一句话,“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作者将自己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不露痕迹的依附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因此显得格外亲切自然,富有感染力。在这些认识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文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的重难点。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

(2) 学习老舍先生的写景方法;

(3) 抓住特点描写家乡景物。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把握文章要旨,体会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品质。

4、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细致描绘的方法。

教学难点则是把握作者情景交融的写法。

二、说教法

1、尊重学生个性,实行个性化教学。

新《大纲》在《教学中重视的问题》里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因此,根据本课目标和内容,结合学生实际能力,用激发兴趣法、问题引导法、合作探究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中心议题发表各自的意见,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争议,激发他们主动去获取知识,培养健康情感。

2、读、写、说相结合教学,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新《大纲》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而本文恰恰 1

又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散文,非常适于朗读,所以在文章的讲析中我引入诵读法教学,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领悟文章描景绘物的美,进而让他们说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最后用写来升华。

三、说学法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因此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的指导,采用了主体思维法、小组讨论法及反馈练习法。

1.主体思维法:让学生自主思考、多思、善思,进而提高其思维能力,拓展其思维空间。

2.小组讨论法:通过相互讨论、相互启发,提高他们的相互协作能力及合作探究能力。

3.反馈练习法:通过适当的练习,能使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能力,也能让教师针对

学生的学情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我的导语是这样设计的:“旅客朋友们请注意,2013次列车马上就要进入济南境内,请您做好下车准备,今天我将带您一同领略济南冬天优美宜人的风光。”

【让学生迅速进入角色,以游客的身份感悟济南冬天独特的魅力。】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出示目标,检查预习)

我们首先对济南来个“走马观花”,以便有个大致印象。教师范读第一段,要求学生全神贯注地听,抓住主要语言信息。课件显示问题:

济南冬天的总特点什么?

【教师的范读比录音更富感染力,因此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去感受文章的美,抓住文章的主要信息,这样他们很容易就能概括出济南冬天“无风声、响晴、温晴”的特点。】

3、精读课文,品味赏析(小组合作)

我们大老远跑到济南,专为游山玩水而来,那我们不妨先来看看济南的山。课件显示:

(1)请大家美美地读,细细地品,品出

二、

三、四段中所写的山可以概括为哪几幅图画?

(2)这些山各有什么特点?

(3)作者通过怎样的方式来表现这些特点?

【引导学生采用自由朗读、齐读等多种形式去读,读出韵味,读出感情,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文句的妙处,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这些问题的答案也就呼之欲出,也真正实现了让学生自主获取知识这一目的。】

济南号称“泉城”,,我们到了这儿,只看山不看水,恐怕要遗憾终生了。走,抓紧时间,看谁水去!不知道这的水又何特色?课件显示:

济南冬天的水有哪些特色?

【采用默读法,要求学生全神贯注地读,勾画能表现济南冬水特色的句子,然后在小组内讨论,最终得出结论。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分组合作,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在自主合作探究中体会作者移情入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济南冬天的山水确实迷人,但作者仅仅是在向我们介绍这里的优美风光吗?同学们的回答肯定是“不”,那么又是什么呢?

文章的主旨自然而然地就被引了出来———文章借对济南冬天的山水的描写,抒发作者对济南的喜爱赞美之情。

【在学生的朗读,教师的问题引导中,不知不觉间已经是实现了我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4、课堂练笔,以写促情

出示文题:其实啊,我们巩义也是一个山青水秀的风水宝地,尤其是冬天,景色更是迷人。请大家仿照文中你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移情入景,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写一写我们

巩义的冬天。

设题目的:让学生学习作者情景交融的写法,抒发自己对家乡、对大自然的感情。

写完后让学生交流,老师予以鼓励,达到本课高潮。

5、反馈练习,归纳小结

让学生说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让学生自主归纳总结本文要点,不仅实现了再次明确本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的目的,同时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6、归纳总结,升华感情

济南的冬天是美的,老舍笔下的冬天更美,那山、那水、那阳光、那白雪,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愿同学们用热情的心去感受生活,用智慧的双眼去发现身边的美景,愿同学们的生活都如花一样灿烂。

时间安排:引入新课(1分钟)――学习新知(30分钟)――反馈练习(8分钟)――归纳小结(1分钟)

板书设计:

济南的冬天

老舍

总特点:无风、响晴、温晴

阳光朗照下的山——慈善

山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景中有情热爱、赞美

城外远山——小水墨画

水温暖清亮透明

第19篇:课文《济南的冬天》说课稿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济南的冬天》的第一课时,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1、课文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济南的冬天》是六年级语文下册的课文。它是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老舍在1931年初写的一篇通过描绘济南冬天的美丽景色来抒发感情的写景散文。

编者安排这篇作文,就是想让我们领略到自然景物的美,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揣摩精彩的词语、句子和段落,练习精读的技能,并作适当的摘录。

2、课文解读:

《济南的冬天》是一篇最具个性的写景散文,是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去阅读文本、观察生活的极好范例。本文的语言清新、优美、亲切、自然,描写生动形象而又妙趣横生。作者对景物描写得细致入微,平中见奇,常处见险,“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种观察事物描摹事物的能力应是本文教学的难点。另外,还可以把本文与《春》比较阅读,进一步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对描写景物,抒发感情的作用。文章开头写济南冬天的天气,作者以自己亲身的感受,写出了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特点;接着转到对冬天山水的描写,文章用了三段文字写冬天的山景。先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次写薄雪覆盖下的山,再写城外远山,勾画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画。最后写冬天的水色。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文章运用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情景交融是本文的又一大特点。其中描写最形象最生动的是第3段和第5段。作者感情的抒发也非常别致,不是采取直抒胸臆,而是通过表达一种感受的方式,如这样一句话,“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作者将自己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不露痕迹的依附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因此显得格外自然真挚,富有感染力。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在这些认识的基础上,我定下了本文的教学目的和教学的重难点。

3、教学目的

1) 知识目标:

a、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的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

b、理清本文的层次结构。

2) 能力目标:

a、养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能力。

b、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

3)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4、教材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的方法,通过读品体会作者对济南的赞美之情。侧重赏析第3段和第5段,让学生在反复的读的过程中,领会要旨。

教学难点则是作者情景交融的写法。我准备用读写说的综合教学方法来突破难点。让学生在读出美的句子中,说出独特的感受,进一步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体现的情感。最后,用写来升华。

二、说教法

1、尊重学生个性,实行个性化教学。

在研究新课标时,我体会到“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于是我根据本课目标和内容,结合学生实际能力,应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用发现法、合作探究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通过朗读去发现美、感知美、探究美。尊重学生的个性,使他们在教师的主导下围绕中心议题发表各自的意见,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争议,激发他们主动去获取知识,培养健康情感。

2、读、写、说相结合教学,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为了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结合课改精神,我在教授本课时,注重了构筑读的平台,创设说的动机,让学生通过摹写,做到学以致用,加强了与文本的对话。从课堂反馈的情况来看,学生读说写都到位,课堂气氛活跃,效果很好,这就坚定了我课改的决心。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文是文质兼美的写景散文,适于朗读,所以在文章的讲析中应坚定的引入诵读法教学,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领悟文章描景绘物的美,最终领会文章所蕴涵的丰富情感。

三、说学法

因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因此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的指导,采用了主体思维法、小组讨论法及反馈练习法。

在指导过程中,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然后根据紧扣教学的问题,使学生自主地发现、思考、分析、讨论,从而解决问题,并在课文赏析后进行拓展巩固。使学生从感知到理解,从感性到理性,从学会到会学,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

第20篇:济南的冬天的优秀说课稿

《济南的冬天》是七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作者是老舍。本文描绘了济南的山、水、城、人等,作者抓住济南的冬天“温晴”的特点以山水为主要描写对象,从不同角度描绘济南冬天独有的美景。为大家整理了济南的冬天的说课稿,一起来看看吧!

一、说教材

《济南的冬天》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二篇课文。该单元的主题是“多彩的四季”,让学生领略到四季自然景物的美。《济南的冬天》是老舍在1931年初写的一篇通过描绘济南冬天的美丽景色,来抒发感情的写景散文。

《济南的冬天》是一篇写景散文,本文语言清新、优美、亲切、自然,描写生动形象而又妙趣横生。作者对景物描写得细致入微,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二、说学情

七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语文知识积累,但是对于散文这种文体的学习有一定程度的困难,对课文语言美、艺术手法美的感知还不够,对于散文的中心思想难于把握。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领会作者对景物的特征进行细致描绘的方法,通过情景交融的方式,表达对济南的热爱赞美之情。

2过程与方法

学生掌握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提析综合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领会作者对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的方法,通过景物描写表达思想感情的方式。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体现的情感,以及情景交融的写法。

五、说教法

语文新课标要求: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全面提高语文能力。在教授本课过程中,结合学生实际能力,用发现法、合作探究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通过朗读去发现美、感知美、探究美。引导学生小组讨论,相互交流,激发主动获取知识。

六、说学法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在课堂中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采用主体思维法、小组讨论法、反馈练习法。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自主地发现、思考、分析、讨论,从而解决问题,并在课文赏析后进行拓展巩固。

七、说教学过程

1导入

先以简洁的话语引入新课。

同学们,一提到北国的冬天,总会让人想起“大雪纷飞”、“寒冬凛冽”这样的景象。然而在冰雪皑皑的北国之冬中,有一个地方的景色与众不同,它的气候温晴,它的水在冬天“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这个地方就是济南。这节课,我们就在老舍先生的引导下,一起领略济南的冬天。

2初读课文

采用默读法,限定时间,要求学生全神贯注的读,并且让学生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朗读,使学生感知课文,问题用课件打出如下:

为什么说济南是个“宝地”?

3再读感知

教师分段读课文,引导学生思考每一段的写作手法,以及段落大意。对于课文中的关键段落3-5段,需要重点赏读,引导学生主动地品析重点语句,体会作者感情。也是突破本文难点的很重要的环节。

4归纳小结

让学生总结在文章中采用了哪些写作手法,以及该文章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5拓展延伸

学生仿照文中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结合前几天本地的一场大雪,写写冬景。

《济南的冬天说课稿范文.doc》
济南的冬天说课稿范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