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孙庙道观岗位职责

2020-10-04 来源:岗位职责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孝道观

【引经据典】《论语》中的孝道观念

www.zhxww.net

2005-10-10 10:42:03

来源:镇海网讯

《论语》是儒家经典学说著作,由孔子的弟子们记录孔子与弟子师生授业对话而成,是中国传统文化根源之一,非常值得一读。中国人向来讲究一个“孝”字,要求后生小辈孝敬父母兄长,“孝”就是孝顺,“敬”就是敬重。并且把一个人能否行孝作为评判其品德操守的重要标准之一,做人有人格要坚持“忠孝节义”,孝列第二;做事有因果报应要行善积德,“百善孝为先”孝排第一。那么究竟怎样才能算“尽孝”?对此,《论语》里有明确论述。

一次孔子的弟子孟懿子问孝,孔子的回答只有两个字“无违”,就是说不要违背礼节。弟子樊迟不明白,孔子解释说:“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意思是父母活着的时候,要按照礼节侍奉他们;父母死了,要按照礼节埋葬他们,按照礼节祭祀他们。对后者,我们一直来做得比较好,一来中国人好讲排场讲面子,二来葬礼自有约定俗成的格式,并且周边有许多不请自来的监督者,又牵涉到“庇荫”后事,所以一般不会太马虎。但“生,事之以礼”就不一定了,不养不问或养而不问的,大有人在,孔子所处的时代,也有此类“不孝子”。

有一次子游和子夏问孝,孔子的回答就说明了这一点。他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於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他又说:“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意思是说现在的孝子,只是说能够供养父母就行了。就是狗马,都能得到饲养。如果内心对父母没有孝敬之情,光是供父母吃喝,那跟养狗马有什么区别?要带着敬重之心去孝顺父母。“色难”是说孝顺时要保持和颜悦色很难,《礼记·祭义篇》说:“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就是说唯有对父母怀有“深爱”的孝子,才能够克服“色难”,做到和颜悦色地去孝敬父母。这些话,我们今天读来,依然有其现实意义。

中国封建社会长达二千多年,儒家思想一直处在统领地位,其孝道观念后来被发扬光大。我们浙江早在东汉汉安年间就出了一个“天下第一孝女”曹娥。曹娥为上虞皂湖曹家堡人,娥父曹盱为一巫者,汉安二年五月端午在舜江上举行迎潮神(伍子胥)仪式中不幸溺水而死,尸体亦被浪涛卷走。年仅14岁的曹娥痛失慈父,昼夜不停地哭喊着沿江寻找。到十七天时,她脱下外衣投入江中,对天祷祝说:若父尸尚在,让衣服下沉;如已不在,让衣服浮起。言毕,衣服旋即沉没,她即于此处投江寻父。五日后,已溺水身亡的曹娥竟背负父尸浮出了水面。此事迅速传扬开去,轰动朝野。被当时的汉桓帝封为孝女,并为曹娥立碑建庙,以彰扬她的一片孝心。后人把曹家堡改为曹娥镇,把舜江改名为曹娥江。

这样的孝,实在太过惨烈,而且我想如果曹娥的父亲有知,一定不会赞同她的做法,毕竟“儿女连心”,做父母的之所以值得子女孝顺、敬重,正是因为他们在养育和培养子女过程中全心全意的付出和无私无悔的奉献,他们只愿自己的付出和奉献能换来子女的平安和幸福,又怎么能够要求子女为自己做这么大的牺牲!其实孝敬并不难,绝大多数时候用不着我们舍生忘死去孝敬,一个做人子女的,只要记得逢年过节不忘去慰问父母,平时“常回家看看”,与他们拉拉家常说说话,关心一下他们心里的想法,尽量满足他们心中的愿望,就算得上是一个“孝子”了!

孔子的弟子孟子曾经说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意思是说为人君主的,如果能够像侍奉自己的父母一样去对待天下人的父母,像抚养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对待天下人的孩子,那他治理天下就跟掌心玩物那么容易了。孟子所处的春秋战国时代,战乱频频又物质文明程度比较低,大概想不到“人口老龄化”这种景况,我们现在遇到了,国家领导人也看到了,并开始着手关注老年事业,“老人节”便是一例,让全社会都来关心老年人群,让天下的儿女都去孝敬老年父母。

说到这里,又记起了孔子的一句话,他说:“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忧。”意思是说,父母的年纪不能不时时记在心里:一方面因为他们高寿而欢喜,另一方面又因为他们年高而心生忧虑。现在的年轻人,为儿女年年过生日,不知有几个是记得父母年龄和生日的?如果你是家有父母高堂的人,那么就赶紧行动吧,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生日蛋糕,也是一份孝心啊。

《论语》中的孝道观对当代人的启示

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纂录而成的《论语》,洋洋洒洒凡一万二千余言。内容涉及学习方法、人格修养、入仕做官、礼乐典仪等诸多方面,牵涉到社会生活的主要环节,无愧为渴求君子之道者的一本入门读物。这里笔者将专就书中有关“孝道”的片段论调简要谈一些看法。

孝道,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一种晚辈对长辈的伦理道德。百万年的原始社会先后经历母系社会和父系社会两个发展阶段。母系社会中,儿女知母不知父;在父系社会中,男子高高在上,女性则沦为生育工具,因而“孝”都根本无从谈起。进入文明社会后,人类才有机会通过一定的强制手段,建立起缜密严格的宗法社会,孝道自然也就摆到了每一位肩负家庭责任感的正常人面前。

《论语》中归属孝道范畴的有十多章,主要集中在第二篇《为政》。另外,第一篇《学而》、第三篇《八佾》和第四篇《里仁》也有些许相关言论。从具体内容来看,主要包含了赡养父母之孝(其实质是敬仰、追忆祖先)、师生之孝(其实质是秉承先道,发生在孔子与颜回之间)两大部分,本文将着力讨论前一部分。

毋庸置疑,尽孝的首要条件便是赡养父母。同时,敬重父母、爱戴父母,更能体现子女孝顺的真切程度。《为政》第七章: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这段话里,孔子对当时普遍存在的“孝”的概念简单化现象十分不满,他指出,就是狗和马,也都能得到人的饲养,如果对父母没有一点尊敬的意思,那么赡养父母和饲养狗、马还有什么区别呢?一点不假,羊羔跪乳,乌鸦反哺,那是一般动物的本能;而人类如果还停留在这种初级阶段,把妥善安置父母的衣食住行问题作为孝顺的最高境界,就未免愧对于“宇宙之精华,万物之灵长”的称谓了。

子夏意犹未尽,把“孝”的话题接着问下去,孔子又回答:“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也就是说,做儿女的要坚持和颜悦色地对待父母,承合父母之欢。那种仅仅给予父母物质条件上无限享受的举动,实质上离尽孝的高度还差很远。现代社会的生活水准比起春秋战国时代自然是大大提高了,似乎表明做父母的晚年除了饱览物欲就无所事事了,其实不然。笔者多次在金坛人民广播电台听到过一个公德广告,说的是一个公司白领即将要出差,和母亲道别的时候第一句话就是“妈,我这次去恐怕要半个月,您想要什么东西尽管说,我一定给您带回来”。母亲关了电视机,苦笑着说:“嗐,我哪要什么东西呢?”那个人还真挺死心眼,不断地追问。母亲最后哽咽着说:“那,能不能陪妈妈多说会儿话呀?”。多陪着父母聊聊天,倾听父母的成熟意见,也是贯彻“孝”的不错善行。

那么,我们很快就会产生疑问:孝敬父母,子女也要积极寻求发展,如何看待照顾父母和外出求学的两难境地呢?孔子肯定地回答:“父母在,不远游”——父母在世的时候不便于游学四方或者做官。换言之,如果确实要出门,必须讲明去处并且安顿好父母,即所谓“游必有方”。当今社会,就业压力空前巨大,岗位竞争异常激烈,人口流动极为频繁。城镇里的孩子抛弃了安土重迁、坐享其成的念头,涌向大城市并千方百计扎下根,为栽培后半生的幸福早早做着准备;而在农村,也早就出现了大批常年在外打工的青年农民工。但是很多人身在他乡,事业有所发展之后,对待父母的态度就开始不冷不热起来,这是不近人情的表现。在那个消息闭塞、交通不便的上古时期,远游就意味着隔离,确无别途;而到了现代,随着通讯事业的不断发展,空间上的距离被大大地缩短了。平时抽个空给家里写封信、打电话、发信息、邮寄贺卡或者生活文娱用品;长假期间带着孩子回家,帮着父母分担一下家务、炒几个拿手菜,一家人融融泄泄,共享天伦之乐,同样不失为一种孝的举动。

在诠释了最基本的问题之后,孔子还简明扼要辨析了“孝道”与礼制和政治之间的联系。孟武伯向孔子请教“孝”的标准,子曰:无违。”或许孔子对自己说出的这两个字很得意,后来坐车的时候不由自主地对驾车的弟子樊迟说:“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揭示了“无违”的具体指称,就是说,父母健在时,侍奉父母不要违背礼节;父母去世了,也应该按照礼节去安葬和祭奠他们。还有一处,“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里仁》第十八章)同样表现了孔子的“仁仪礼”思想:对于父母的错误要耐心婉转地加以规劝,但照样不可违背礼制,万万不可胡搅蛮缠。那么从为政的角度来看孝道原则呢?有人问孔子:“你为什么不去为官从政呢?”孔子回答:“《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把孝敬父母的品德运用到政治上面去,友爱天下之人,也就是佛家所说的“行大孝”。孔子认为这样做的话就可以全力施行德治,从而实现他心目中的政治理想。到了现代社会,行大孝被人为赋予了更多道义上的内容,诸如为他人、为国家、为民族谋取福利的内容,不难看出这其中较多符合“亚圣”孟子的观点,而孔子则是该思想最早的理论启蒙者。

古人眼中的孝有大小之分,小孝指的就是在家侍奉父母,听取父母的心声;大孝指的是在朝廷里忠于君主,无贰心。孔子总结性地说:“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即老人家去世之后,子女不改变父母生前奉行的准则,继承他们的事业或者完成其遗愿,这样,一个生命轮回的框架就建构而成了,中华民族的美德善行、经验智慧大多赖此保留至今天。

孔子孝道观中的很多内容对他的门生产生了深刻影响,得意弟子曾参著述的《孝经》中的许多论点就保留有孔子学说的痕迹。但是,随着封建集权制度的加强,统治者出于维护阶级利益的需要,片面宣扬和提倡“忠孝节义”的思想,到了汉代,出现了举孝廉的制度,“孝”开始成为选拔任用人才的标准。《孝经》很多内容就已被深深烙上了封建社会的印记,例如“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些在现代人看来无疑当属糟粕,却整整影响华夏大地千年之久。行孝典范的登峰造极之作“二十四孝”被历代封建统治者大肆鼓吹。真心孝敬父母又恪守其他伦理道德之人固然很多,但无可避免杂揉进了许多强为行孝而做出残忍之举的事例。设想一下,晋朝的郭巨为了供养老母要把幼子活埋,这在现代必然要受到杀婴的指控;同时期的吴猛为了代替父亲受蚊子叮咬而赤身睡觉,但若是碰上传播疟疾的蚊子,千里迢迢赶到南美寻找金鸡纳树是天方夜谭的事。最后,孔子原汁原味的孝义进一步被御用文人阐发为“忠孝两全”、“忠君爱国”,“忠”字被提到了前面,导致了很多类似岳飞这样的“愚忠”之举。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两千五百多年过去了。如今,漫步中小学校园,经常可以看到孩子们捧着语文课本,用清脆的童声摇头晃脑读着论语选段:“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虽然现在的新教材中编选的《论语精粹》比七年前笔者读初中的时候多了几则,但内容主要还是以学习方法为主,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缺憾。解放后很长一段时间,我们曾为西方社会里的老年人独身寡居嗟叹过,可是反观自己,并不做得多么优秀,仍只能是五十步笑百步。当然,西方的孝道观与东方的有很大差异,这一点我们不必去刻意计较,我们需要做的是传承《论语》中可贵的孝道文化,春风化雨,以扭转眼下出现的生前对待双亲虚情假意、死后大办丧事以摆阔等不正之风。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是精神文明建设很关键的一枚棋子;既是义务教育的起点,又是我们灵魂的归宿。最近一两年,新闻媒体报道说北京、上海的很多中小学规定把“为父母洗一次脚”之类的活动作为孝道目标要求学生去完成,并在学校树立关于孝道的先进典型,订立新的“行孝”要求,努力营造“尽孝为荣”的校园氛围,这确实是值得欣喜的现象。想必孔夫子站在云端,鸟瞰人间出现的新气象,也会捋着雪白的胡须,露出久违赞许的笑容。

三 再倡孝道的现实意义

孝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伦理思想的重要内容。孝道虽是产生于我国宗法制度下,维护小农经济的一种意识形态,但由于它在维系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稳定方面有积极意义,时至今日仍有其应有的社会价值。2010年7月13日全国老龄办发布的《2009年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09年,我国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口达到1899万,今后每年以100万速度增加,“十二五”期间将超过2600万。全国老龄办副主任吴玉韶指出,目前,中国已经进入并将长期处于人口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在此形势下,再倡孝道具有维护社会稳定,推动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

首先,力行孝道有利于提高个人修养。人是社会的主体,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要构建和谐社会、建立稳定的人际关系,并调动人们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首先要提高个人修养。孔子把“仁”作为个人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把“爱人”作为道德的根本要求,把“天下归仁”作为最高的社会道德理想。讲“仁”,就是讲人与人的关系,讲人对人的爱,由对父母之爱、兄弟姐妹之爱,进而推及对他人之爱。仁是人内心一种真诚的信念,而孝是仁的根本和基础。人世最大的恩情就是父母的养育,不忘本源,感恩报答是人生最基本的德行。孝是真诚无私的爱和至诚无伪的敬,把这对父母的爱和敬扩展开来就是博爱和广敬。“孝”是一切德行的前提,是良好修养的一种最佳体现,也是加强个人修养的最基本要求。无论时代如何发展,社会生活如何变迁,儿女对父母行孝都不会成为落后于时代的东西,它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一种天然情感诉求。

其次,倡导孝道有利于家庭和谐。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亲情是社会的纽带,只要每个家庭和谐了,社会和谐就有了基础。尽管和谐家庭只表现为家庭内部关系的和谐程度,但是它体现的仍是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物的和谐、人自身的和谐。和谐的家庭指各个家庭成员各尽自己的道德义务,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父母与子女的关系,集中在子女对父母的赡养关系上。孝是家庭内部双向流动的爱,做父母的对子女足够的关心爱护,子女对父母要养、要敬。孝道强调孝敬、孝顺,时代发展至今,虽然对于孝顺中的“顺”,人们认为顺的前提是不应盲目顺从,但孝的基本内涵没有改变。孝而有敬、诚心尽孝、孝而无怨、让父母省心养老,这是子女义不容辞的责任,子女对父母的赡养关系到家庭的幸福和稳固。当前家庭和谐建设过程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由于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健全,使得老人赡养问题成为当代家庭矛盾的焦点。目前,我国的养老方式仍然是以家庭养老为主,这不仅是我国几千年形成的传统模式,也是我国的国力和国情所决定的,在国家的保障制度健全之前,老人的养老重担只能由子女扛起。在新时代重新强调孝道,对于维护好各个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可以使家庭亲密和谐、温馨幸福。

最后,倡导孝道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无论在任何社会,如果对年老体弱、丧失劳动能力的老人不关心、不赡养,都势必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对于老年人的尊重与爱护,既可以说是现代人的一种社会美德,更应该成为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在我国老龄化速度将进一步加快,“未富先老”,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社会保障机制尚不健全的情况下,倡导孝道目的之一就是理顺情绪、化解矛盾,调节人际关系,提升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促进家庭与社会的和谐。孝是爱国心的根源和动力,是民族团结、国家兴旺发达的精神基础,是中华民族精神和凝聚力的核心,对于当代社会文明建设,发扬爱国主义,增强民族凝聚力,振兴中华均具有积极意义。

推荐第2篇:十大道观

十大道观

(2014-03-29 09:39:08) 转载转载 ▼

标签: 分类: 历史与地理

原文地址:十大道观作者:

十大道观

《释名》云:“观者,于上观望也”。观就是古代天文学家观察星象的“天文观察台”。史载汉武帝在甘泉造“延寿观”,以后,建“观”迎仙蔚然成风。据传,最早住进皇家“观”中的道士是汉朝的汪仲都。他因治好汉元帝顽疾而被引进皇宫内的“昆明观”。从此,道教徒感激皇恩,把道教建筑称之为“观”。 道观作为道家供奉修行的地方,也体现了当时中国建筑艺术的精湛。道观是要保持的清静、整洁和庄严。道观是中国道教供奉神像和进行宗教活动的庙宇。源于中国本土的道教同儒教、佛教一起,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历史当中,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北京白云观

北京白云观 道教全真第一丛林——北京白云观,位于西便门外二里许,是道教全真三大祖庭之一;自元以降,久为全真“第一丛林”。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道教协会、中国道教学院及中国道教文化研究所等全国性道教组织、院校和研究机构先后设在这里。在广大道教徒的心目中,它有着崇高的地位。同时,它又以收藏道教文物最丰富,保存最完整而吸引着国内外大批信徒和游人。

据《北平庙宇通检》记载:白云观前身系唐代的天长观故墟。始建于唐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唐刘九霄《再修天长观》记,唐玄宗为“斋心敬道”奉祀老子,建此观。今白云观的老君坐像为当时所制石刻。金正隆五年(1160年),北京契丹族南侵,天长观遭兵火焚烧殆尽。金大定七年(1167年)敕命重修,历时七载,至大定十四年(1174年)三月竣工。为庆贺殿宇落成,观内举行了三天三夜大道场,金世宗率百官大内臣前来观礼,并赐名曰:“十方大天长观”,并命当时著名道士阁德源为本观主持。著名道士孙道明曾于此编修《大金玄都宝藏》。金章宗明昌元年(1190年)二月,皇太后病危,命请设“普天大醮”七昼夜于本观。一月后,皇太后病愈,遂在观之西地,建丁卯瑞圣殿以奉太后本命之神。泰和二年(1202年)正月望日,天长观不幸罹于火灾,仅余老君石像。翌年重修,建成后,改名曰:“太极宫”。金宣宗贞祐二年(1215年),国势不振,迁都于汴,太极宫遂逐渐荒废。

元初邱长春真人自雪山东归,元太祖十九年(1224年)至燕京,赐居于太极宫。当时宫观一片凄凉,遍地瓦砾,长春真人遂命盘山栖云子王志谨主领兴建,历时三年,殿宇舍馆又焕然一新。太祖二十二年(1227年),邱长春真人羽化于此,同年,成吉思汗谕旨改称为“长春宫”。次年,尹志平等在长春宫东侧下院建处顺堂藏邱祖仙蜕。

元末,连年争战,长春宫原殿宇日渐衰圯,后重修工程改以处顺堂为中心展开,明初易名为白云观。清初,在王常月方丈主持下对白云观又一次进行了大规模的重修,基本尊定了今日白云观之规模。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贯彻宗教政策,保护文物的古迹,1956年、1981年先后两次资助道教界修茸白云观,恢复宫观建置和古代建筑风貌。整修后的各处殿宇壮丽巍峨,顿复旧观,年深失修的全真祖庭重现第一丛林之气象。往昔白云观为京华名胜之一,文人诗客,多来游赏。今日重光,更添轮奂,当兴信徒之瞻礼,舒游人之情怀。国家将白云观列为道教全国重点宫观,北京市又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武汉长春观

武汉长春观位于武昌大东门东北角双峰山南坡。此处西接蛇山尾部,山势至此伏而又起,观内崇奉道教全真派,以其创始人重阳祖师门人邱处机道号“长春于”命名。

该观始建于元代,为邱处机门徒所建,以纪念邱处机在元军南下时“一言止杀”济世救民之劝德。长春观建后屡遭兵毁,清同治二年(1863年)依明代形式重建,使“庙貌森严,回复壮观”;1931年再次修缮,布局重臻完善。全观面临武珞路,背依双峰山,依山而筑,层层递进,错落有致。中为5重大殿,现存4重,依次为灵宫殿(供奉镇守山门之神王灵富)、太清殿(供奉太上老君)、七真殿(供奉丘处机等七位真人)、三皇殿(供奉伏羲、神农、轩辕像)。东西4院,原为乾坤两道清修之所,现保存部分建筑。

长春观是我国古老的道教丛林之一,历史悠久,道学渊源。每逢庆典之日,举行活动,甚为壮观。有素餐馆和道教特色门诊各一处,为各地游人和道家信徒又添一层风趣。

苏州玄妙观

苏州玄妙观位于苏州市观前街,创建于西晋咸宁二年(276 年),初名 “真庆道院”,后改名“玄妙观”。

玄妙观极盛时有殿宇30 余座,是当时全国最大的道观。现有山门、主殿(三清殿)、副殿(弥罗宝阁)及21座配殿。山门雄伟高耸,上悬康熙帝御笔赐额。南宋淳熙六年(1179年)重建的主殿三清殿面阔9间,进深6间,高约30米,建筑面积1125平方米,重檐歇山,巍峨壮丽,是江南一带现存最大的宋代木构建筑。殿中须弥座上供高17米泥塑贴金的3尊神像,正中是元始天尊,两旁是灵宝天尊和道德天尊,俗称三清。神像高大庄严,是宋代道教塑像中的上品。三清中道德天尊又称太上老君,传为老子李耳。其像座有老君像石刻,为唐吴道子绘像,唐玄宗题赞,颜真卿书,由宋代刻石高手张允迪摹刻,可称“四绝”碑,弥足珍贵,是目前国内仅存的两块老子像碑之一。三清殿西山墙有60根大青石六面柱,每面刻有一天尊像,共刻360天尊像,合周年数。苏州香火最盛的地方并非佛教寺庙,而是道教的玄妙观。

浙江金华观

浙江金华观坐落在浙江省金华市双龙洞南侧,民间称黄大仙观,相传为道仙赤松子安期生登真羽化之地。最早建于晋代。

唐初诗人陈子昂来此寻觅仙踪道迹,留下《春日登金华观》一诗。到宋代至和七年,即以洞天福地重建,并有“天下名山”匾额一方悬挂其上,因而闻名。

广州五仙观

广州五仙观位于广州市惠福西路,建于明洪武十年(1377年),是一座祭

祀五仙的谷神庙。

该观坐北朝南,门上的大匾上有清人书之“五仙大观”四字。依山而建的五仙观,现存有头门、后殿、东斋与西斋。其绿琉璃瓦重檐歇山顶,木构架保存十分完好,玲珑新巧。后殿东侧有裸露的红砂岩层,上有巨大的脚印状凹穴,古人一向以为这是“仙人足迹”,得以保存下来。明清两代,这里分别以“穗石洞天”和“五仙霞洞”列入了“羊城八景”的行列。

开封延庆观

开封延庆观位于包公湖东北部,是中国道教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宫观。建于元太宗五年(1233年)。原名重阳观,系为纪念道教中全真教创始人王重阳在此传教并逝世于此而修建。后改名延庆观。

现存玉皇阁部分。玉皇阁高13米,坐北朝南,采用仿木结构,均用砖砌成。外观下阁上亭,上圆下方,造型奇特,是一座集蒙古包与阁楼巧妙结合,具有元代风格的建筑。阁内供有真武铜像一尊,亭内为汉白玉雕玉皇大帝像。近年来,新修建有东西道房、三清殿等,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虎山正一观

龙虎山正一观位于江西省鹰潭市贵溪县境内的龙虎山张道陵炼丹处。据《龙虎山志》记载:第四代天师张盛自汉中迁还龙虎山之后,曾在此建祠祀祖。五代南唐时在此建天师庙;北宋崇宁四年(1105),第三十代天张继先奉敕修葺,徽宗时改天师庙为演法观。明嘉靖三十二年(1563),世宗赐帑重修,并

改演法观为正一观。

该观建置为正殿五间,祀奉张道陵、王长和赵升三人,俱铜像俗金,左右两庑各三间,正门三间,正殿后玉皇殿五间,东西建钟鼓楼。是道教著名宫观之一。

真武道观

真武道观位于湖北省襄樊市襄阳城西南俗称“小金顶”的真武山。明永乐十年(1412年),成祖降谕修建武当山道观。当时“管运武当山琉璃诸物”的船只数以万计,停泊在真武山的汉江中。突然兴起了狂风巨浪,众方骇惧,只见祥光数现,随即风平浪静,水天一色。众人皆说是真武大帝显灵,于是在山上修建了真武观。

崇祯年间,道观被毁。清顺治年间,又重建了真武殿、娘娘殿、老君殿等殿堂。此后直到20世纪40年代,真武山的香火仍然十分旺盛。“文化大革命”期间,道观被拆毁。1994年开始复建。其中祖师殿、圣公圣母殿、钟楼、鼓楼等已经建成,道观初具规模。灵官殿等建筑亦已陆续动土,古观复兴在望。

武乡会仙观

武乡会仙观位于山西长治市武乡县城东25公里的监漳村西。南宋昔羽道士贾志韬会仙于此,故以得名。创建于南宋绍定二年(公元1229年),明正德七年(公元1512年)本观道士李洞仁协同道长任守明筹资重修,至明嘉靖七年(公元1528年)竣工。

会仙观层峦叠嶂,林木苍翠,山青水秀,风景怡人。殿宇背山面水依山势而建,高低错落。中轴线上,南为倒座戏台三间。关帝殿居戏台之后,筑于高台之上,悬山顶。屋顶脊兽皆备,筒板布瓦装修,通间格扇菱花装饰,图案考究。玉皇殿位居关帝殿之后,台基高峙,踏道整齐。三清殿为观内的一座主殿。砂石砌筑台基,台明高峙,殿身宽阔五间六柱。前檐用大额枋,斗拱疏朗,用材硕大。梁架规整,结构紧俏,单檐九脊顶。屋坡深远,举折平缓,形制古朴,为宋金遗构。中后两院左右为阎王殿、奶奶殿、东西廊庑等,共计20余间。殿宇雄伟壮观,富丽堂皇。观前数丈石岸托起,高峻雄伟,十分壮观。殿内四壁绘有人物山水壁画,绘技精湛。 会仙观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武陟嘉应观

武陟嘉应观位于河南焦作武陟县城东南12公里杨庄村南,建于清雍正元年(1723)年,是雍正皇帝为纪念在武陟筑坝堵口、祭祀河神、封赏治河功臣,而修建的的座集宫、庙、衙三位一体黄淮诸河龙王庙,建筑风格形似故宫,规模宏大,有“北京小故宫”之美誉。

嘉应观占地140亩,中轴线南北依次有山门、御碑亭、前楼、更衣殿、龙王殿、风神殿、雨神殿,东西跨院为河台、道台衙署。嘉应观山门为单檐歇山顶,顶部覆盖兰色琉璃瓦,檐下为五踩重昂斗拱,用材甚小,玲珑别致。外檐木质上均有彩绘,笔调明朗,色彩鲜艳。门前门牌上书有“敕建嘉应观”五个大字,为雍正皇帝手书圣旨。御碑亭似清朝皇冠,富丽堂皇,亭内御碑铁胎铜面,二十四龙缠绕,底座为独角兽,雍正皇帝亲笔撰文书丹,制作精致,称得上是中华第一铜碑,堪称国宝。中大殿,重檐歇山回廊式建筑,殿内藻井彩绘六十五幅龙凤图,为纯满风格,堪称一绝。殿内正中立“钦赐润毓”金牌。嘉应观的建筑艺术,集古代官式建筑艺术之大成,规格之高,规模之大,保存之完整,为黄河第一庙。嘉应观内的“三绝(钟绝、碑绝、图绝)”实在令人神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推荐第3篇:子孙的同义词

子孙是指∶儿子和孙子也泛指后代。下面是子孙的同义词,请参考!

子孙的近义词 :

后代、

后裔、

儿女、

子息。

子孙造句

1、我们都是血肉相连的炎黄子孙。

2、大陆人民和台湾人民同属炎黄子孙。

3、我们一定要把环境治理好,为子孙后代造福。

4、植树造林,保护环境,为子孙后代造福。

5、他为子孙保留了许多珍贵的书籍。

6、植树造林是一件造福子孙后代的大事。

7、我们都是血脉相连的炎黄子孙。

8、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文明,足以使子孙后代自豪。

9、海峡两岸的炎黄子孙早晚有一天要团圆。

10、他要真的卖国,岂不是遗臭万年,让后代子孙蒙羞了。

11、焚林而猎不但害己,亦害子孙。

12、子孙好逸恶劳,不愿勤勉做事,以致好的家道不能传承。

13、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应当为祖国的腾飞出力。

14、他当年披荆斩棘的功劳,泽及后代子孙,永垂不朽。

15、你这个不肖子孙,家产都快被你挥霍光了。

16、植树造林是为子孙造福。

17、老董事长一死,子孙就陷入财產争夺战,原来辛苦建立的企业王国顿时分崩离析。

18、他的一点家业全被那些不肖子孙卖光了。

19、这位富豪死后,子孙因争夺财產,竟酿成命案,真是祸起萧墙啊!

20、我为自己是中华民族的子孙感到骄傲!

21、高老太爷的那些所谓诗礼之家的后代子孙们,竟是一些吃喝嫖赌、无所不为的纨绔子弟。

22、他们祖祖辈辈积下来的殷实家业全被不肖子孙败光了。

23、他死后,儿女子孙免不了披麻戴孝,举行了各种悼念活动。

24、海外华侨与我们血肉相连,都是中华民族的子孙。

25、你代表着炎黄子孙滔滔不绝地奔流于四海…

26、他总是数典忘祖,真是不肖子孙。

27、大力兴修水利,功在当代,裨益子孙。

28、他给子孙后代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29、腐败的清朝政府,把大片河山拱手相让,危害万民,贻害子孙。

30、地大物博是我国的自然优势,如果不好好利用,就有愧于后代子孙。

推荐第4篇:不笑子孙诗歌

不笑子孙

习惯始终是习惯

总在不经意间

展现出来

陋习始终是陋习

不知不觉间

伤害了知己

不论是面具的冰冷

还是内心的阴狠

你终将逝去

你所拥有的一切

乃至躯体

习惯了

总就觉得什么都淡了

面容的僵直无法改变

推荐第5篇:甘孜县寺庙道观

甘孜县寺庙道观

甘孜寺概况: 甘孜寺坐落在甘孜县城边的山坡上,建筑风格属藏、汉结合。寺庙系格鲁派,已经有三百三十九年历史,*时被毁,八零年前后重建。寺内僧众逾四百人。寺管会干部索南仁钦为我们介绍了寺庙的情况并带我们参观了各个经堂。大殿共分四层:一层为大经堂;二层为护法神殿;三层为强巴佛殿;四层供奉着由印度请来的觉卧仁泊切。

甘孜县是川藏北线的一个重镇,县城规模不小。第二天去了甘孜寺,在寺内护法神殿见到大量藏刀和旧式火枪。据说是当地藏族供奉给寺庙表示不再杀生的决心。在昌都的强巴林护法神殿也是如此。安多和卫藏地区的寺庙倒从未见过。甘孜寺寺主香根*现年五十七岁,为甘孜县政协副主席。香根世系始于一八四六年,承传至今为第三世。第一世系十一世*喇嘛的三位侯选灵童之一,后十一世*喇嘛经金瓶掣签认定,落选的其中一位灵童便是香根一世,名洛绒粗臣,法名罗桑克珠。香根*世系与甘孜孔萨土司家族关系非常密切。

嘎拖寺概况: 嘎拖寺 位于白玉河坡乡,建于南宋绍兴二年,是康区藏传佛教宁玛派(红教)最大的朝拜圣地。寺内有大铜塔、释迦牟尼像、经典刻版等价值很高的精美文物。是甘孜州重点开放寺庙。

安章寺 在县内麻邛乡后山腰建于清乾隆七年,寺内的金粉唐卡画、镀金铜像,以及镶嵌有翡翠、珍珠、玛瑙、珊瑚等的灵塔是不可多得的精品,令观赏者流连忘返。

滴水岩 位于建设乡扎盘村境内,颇具神姿仙态,举目仰望,绝壁凌云,一道瀑布从悬崖上挂下,宛如一条白龙抖动着浑身水珠,飞坠入潭。

萨玛王朝遗址 位于沙马乡境内扎马寺侧。遗址呈长方形基址周长220米。据史书记载,南宋景定四年,德格家族第二十九代四郎仁青曾在此建亦思马儿干军民万户府,史称“萨玛王朝”。

阿尼巴加宫殿遗址 位于河坡乡格学村。遗址为一大型建筑物,南北宽约40米,东西长约60米,呈不规则长方形,夯土为墙,墙身厚1.2米。屋顶盖瓦为青、红两色筒瓦,每块瓦长约40厘米,宽约18厘米,藏区少见此类瓦。经检测,确定为900年前之物。

甘孜东谷寺(东固寺)概况

东谷寺,属格鲁教(黄教)寺庙,位于甘孜县东北部,距县城60公里,海拔3500米。在四通达乡达曲河东岸与奶龙河西岸的交汇点上,寺庙依山坐北朝南,有洛东公路连通。

东谷寺为该寺第一世*达瓦嘉措在1417年所建。建寺以来,历代僧人在寺庙里留下了大量文物,尤其是该寺收藏的金佛、唐卡画等堪称藏区一绝。

现将个别重要文物简介于后:

唐卡

《 如意宝藤》(该

1 画是释迦牟尼的本生传记,描绘了释迦牟尼一生的事迹)尤为珍贵。这套《如意宝藤》唐卡画是在十七世纪, 东谷寺第六世*降巴更登嘉措命画师郎卡杰绘制而成。画用纯天然颜料及金粉、银粉绘制。画中人物形象生动,山川、花卉、鸟兽和谐、线条流畅、章法严谨、色泽艳丽、栩栩如生。这套保存至今的《如意宝藤》唐卡画,共三十一幅(现只有29幅,另外两幅*期间失踪),至今尤如新着色的一般。据藏画人员介绍,该画在作色、笔画等风格方面是模仿汉地的技法,风景、建筑物以及佛身上的装饰品画得非常逼真,这种画法至今仍然在甘孜县部分地方流行。

明--驱邪镇魔金钹

寺内现保存有明太祖朱元璋像(卷轴画,有人说是唐太宗李世民,有人说是明太祖朱元璋,又有人说是清乾隆皇帝,众说不一,有待考究);大钹上刻有“大明宣德制”、“明朝宣德五年制”字样,据传为明太祖朱元璋所赐。如有幸聆听大钹清响,可驱邪消晦。现珍藏于藏区文物宝库—甘孜县东谷寺。

元--象牙朝板

朝板,为古时大臣上朝时必持之物。据传此象牙朝板为元太宗皇帝所赐,凭此朝板可朝觐天子。现珍藏于藏区文物宝库—甘孜县东谷寺。

金银粉大金刚经书

此经书为纯金、银研磨成粉后,加入适量的藏语称为“洗”的粘合剂后绘制而成,距今八百多年,仍色泽艳丽,堪称一绝。现珍藏于藏区文物宝库—甘孜县东谷寺。

明--吉祥圆满熏香炉

为明太祖朱元璋所赐,青烟一袅,神清气爽、驱邪消晦。现珍藏于藏区文物宝库—甘孜县东谷寺。

格萨尔说唱本

岭格萨尔是藏族人民心目中的民族英雄,甘孜亦有许多关于格萨尔王的美丽传说。流传至今,便形成了特定的说唱形式,现存至今的格萨尔说唱本为木刻印刷形式,在民间还有多位说唱老艺人。

盔甲、弓箭、马鞍、战刀

流传广泛的一首弦子词里称:“甘孜城啊甘孜城,甘孜城座落在霍尔遗址上”,即昔日霍尔国的遗址之上,甘孜自古为兵家必争之重地,盔甲、战刀等传说为当年征战之用品。现珍藏于藏区文物宝库――甘孜县东谷寺。

据统计,目前,东谷寺共收藏有大小金佛500多尊,唐卡画200多幅,其中,珍稀唐卡画50多幅。收藏古典经书700余套,其中,用金粉、银粉书写的100余套,价值连城。

锡钦寺概况: 噶陀传乘是藏传佛教宁玛巴(红教)中最古老的一脉,它的起源地是位于中国西康境内圣地之王——噶陀寺;由伟大的大成就者旦巴德协祖师所创建。自西元一一五九年至二OO二年,有八百四十年悠久的历史。

噶陀寺法脉寺院极多,其中有札拉寺、锡钦寺、喇冲寺、达泽寺、佐久德钦林寺、涅陇之宗堆寺、喜瓦寺、素喇朋寺。其中锡钦喀玛桑雅滇杰林寺(锡钦寺)祖师邬金伦珠,是噶陀吉美信炯汞波、局美澈旺秋祝、衮桑耶敦旺波等上师的弟子。

如大伏藏师敦都多杰授记般:《„锡钦喀玛札渣内,沽西上师觉根处。‟„祈请赐予大寺时,密咒教法广宏扬。‟具欢喜语而献具壳田之上建寺院,持果教法之善缘起。》

邬金伦珠祖师在修“八大黑鲁噶”(八大胜乐忿怒金刚)之法时,于

2 七日间见七百二十五位天尊;而获殊胜成就之后,能如鸟腾空,四大变化自在,因此遐尔闻名,片一切方所知。于无量眷属弟子广说无量显密教传严传之圆满灌顶、口传、讲解、教授等,其弟子有伏藏主谅氏之胤祠持咒法王苏南等;大成就者唐通杰博化身之持明蒋巴多杰、秘密主金刚手之化身袞桑益兴多杰、大译师毗卢遮那化身之竹旺克主滇贞、大圆满巴珠仁波切之弟子谢祝滇贝尼玛、东察堪钦仁增南杰等等,至今仍承续法座。

毗卢遮那化身传乘第三十六世,名为贝玛坚参,1933年出生于藏东德格噶陀附近,父敦珠,母撤旺措生有二子,长了为噶陀莫札仁波切,幼子为毗卢遮地化身贝玛坚参。八岁蒙蒋扬钦泽切吉洛觉及怙主革泽局美滇巴南杰等大师认证为毗卢遮那化身,并授灌顶后升座为锡钦喀玛桑雅滇杰林寺(锡钦寺)寺主。

锡钦喀玛桑雅滇杰林寺(锡钦寺)是噶陀传乘500家分寺中其中最大的一支法脉;其下分寺有15座:色达的喇聪寺、达泽寺(扎嘉*)、年龙寺(年龙佛父)、新锡钦邦泽寺、南多寺、青海的多陀供玛寺、多陀噶玛寺、阿若寺、门堂寺(多杰丹*)、甘肃的莫冉寺、萧琼寺、阿坝洲的扎果寺、甘孜的幕钦寺、尼泊尔锡饮毗卢林寺、竹贡巴寺。

锡钦喀玛桑雅滇杰林寺(锡钦寺)位于四川省甘孜县,寺庙在一处人迹罕至,安静优美的“八大黑鲁嘎”山下。前面一座四臂观音山,长流不息的泉水自山顶从寺庙前流过,右边一座文殊山,也有一条泉水自山而下,两处泉水汇流在寺庙的菩提塔前:“八大黑鲁嘎”山上有一处莲师金刚闭关房。寺庙因地处高山峻岭,至今仍保留悠久的藏传佛教特色,因专修“大圆满心髓”、“观音见解脱灌顶”(锡钦寺独有的殊胜传乘)、“八大黑鲁嘎”(八大胜乐忿怒金刚)、和“普巴金刚”而遐尔闻名。寺庙每年都举行上述本尊的闭关大法会,因此锡钦寺成为佛菩萨、本尊、空行、及护法神特别暮顾的修行胜地。在寺庙有缘人可以听到风声、泉水声发出“八大黑鲁嘎”(八大胜乐忿怒金刚)心咒,令人赞不绝口。

锡钦寺虽然是一处圣地,但在*时期也难保幸免,并遭到严重的毁坏,寺庙只剩下残缺的废墟和粱柱。锡钦寺重整恢复原貌,是毗卢遮那仁波切的心愿,他希望在*时被毁坏的寺庙能重建原貌,让末法时期的有缘众生,能在殊胜的噶陀严传密法广度因缘之下,正法永恒常住。让更多的弟子能如祖师大德一般,虹光示现、护持法脉,愿教派长住世间,传续噶陀教法不绝。

因此,恳切的祈请十方大德信众,发心重建锡钦喀玛桑雅滇杰林寺(锡钦寺),来圆满毗卢遮那法王菩提大愿。毗卢遮那法王现居尼泊尔,经常于不丹、印度、亚欧美澳等世界各国弘传噶陀教法。毗卢遮那法王授予第九世色日邬金索郎却周上师来主持、管理重建锡钦寺。希望大家共同来广植福田、累积资粮,让锡钦喀玛桑雅滇杰林寺早日完成重建,庄严这块佛门胜地,传续噶陀教法之弘扬。

甘孜县孜苏寺概况: 风光怡人的“红军

二、四方面军会师纪念地”、甘孜县孜苏寺,尚未向广大旅游者展示其风姿,处于藏于深山人未知的状况。

3 1936年6月22日,红四方面军和六军团在甘孜县拖坝区普玉隆孜苏寺门前坝子举行了长征史上有名的甘孜会师。参加过会师的老红军回忆说:“在会师大会上,朱总司令讲了话,他说:同志们,我祝贺你们战胜了雪山,也欢迎你们来与四方面军会师,但这时不是目的,我们要继续北上,要北上就必须团结一致,不搞好团结是不行的……。”这次会师为红军北上抗日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特别是红军在此举行了会师大会,可以借此推出以孜苏寺红军会师之地为代表的甘孜红色旅游特色品牌,力求在全省和全州红色旅游线路上占到举足轻重的地位;这里离县城10公里,距十八军军大八分校抢修机场的“延安式”的窑洞只有几公里路,这里还有浓郁的高原藏族的民居和民俗,与县城和各个景点都有公路相通;这里与藏文化发祥地和英雄格萨尔出生地——德格县有两百公里左右的路程,这种良好的区位优势很有利于两地打造区域联合品牌。

汉人寺(德贡波)概况: 德贡波,俗称汉人寺,始建于公元1274年,距今已有700多年历史, 是目前县境内年代最早的古建筑。德贡波位于康巴哲霍地区,现属甘孜镇德巴村。古代把这一带叫哲雪曼扎罗布塘,它是通往内地与西藏各地的交通要道,也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德贡波处于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对内地与西藏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交流曾经起到过重要的作用。

德贡波在数百年间几经扩建,现占地面积3875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1350平方米,高三层,土木结构。“凸”字形的前廊、经堂、护法殿合为一个整体,大殿四周围绕着转经走廊, 右侧共设经轮396桶,信教徒们转护法殿时随手可以推转经轮。整个建筑坐北朝南,大殿前有一大片坝子。

大殿结构十分巧妙,转经走廊、前廊、经堂为藏式平顶建筑,后面的护法殿为木质结构,顶部为汉式灰瓦坡顶,屋脊为藏式鎏金法器莲花、宝瓶、钟铎、法宝组成,宝幢、风铃、法铃等在日光照耀下金碧辉煌,光彩四射;殿顶檐下全系汉式斗拱承托,飞檐色彩绚丽,屋檐四角呈鳌头造型,形态逼真、做工精巧、结构严谨,融合了藏汉建风格。它是藏汉两族工匠聪明才智的合璧之作,是民族团结的象征。

德贡波共分三层楼结构,底楼包括前廊、经堂、护法殿等,大殿内规模宏大,由102根方柱支撑,其中经堂63间54柱。入经堂顺数左右的第4根和3根方柱上分别书有“天下太平”四个汉字,系清乾隆年间护法殿扩建竣工后,乾隆皇帝亲笔敕赐的字样。这四根长柱托起天窗,使室内光线明亮。

寺内存有大量的塑像、唐卡(画卷)画、画幔、画幛、铠甲、武器、衣饰、华盖等珍贵文物,具有极高的观赏和研究价值。

推荐第6篇:中国十大道观

中国十大道观

中国十大道观

《释名》云:“观者,于上观望也”。观就是古代天文学家观察星象的“天文观察台”。史载汉武帝在甘泉造“延寿观”,以后,建“观”迎仙蔚然成 风。据传,最早住进皇家“观”中的道士是汉朝的汪仲都。他因治好汉元帝顽疾而被引进皇宫内的“昆明观”。从此,道教徒感激皇恩,把道教建筑称之为“观”。 道观作为道家供奉修行的地方,也体现了当时中国建筑艺术的精湛。道观是要保持的清静、整洁和庄严。道观是中国道教供奉神像和进行宗教活动的庙宇。源于中国 本土的道教同儒教、佛教一起,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历史当中,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北京白云观 北京白云观

道教全真第一丛林——北京白云观,位于西便门外二里许,是道教全真三大祖庭之一;自元以降,久为全真“第一丛林”。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道教协会、中国道教学院及中国道教文化研究所等全国性道教组织、院校和研究机构先后设在这里。在广大道教徒的心目中,它有着崇高的地位。同时,它又以收藏道教文物最丰富,保存最完整而吸引着国内外大批信徒和游人。

据《北平庙宇通检》记载:白云观前身系唐代的天长观故墟。始建于唐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唐刘九霄《再修天长观》记,唐玄宗为“斋心敬道”奉祀老子,建此观。今白云观的老君坐像为当时所制石刻。金正隆五年(1160年),北京契丹族南侵,天长观遭兵火焚烧殆尽。金大定七年(1167年)敕命重修,历时七载,至大定十四年(1174年)三月竣工。为庆贺殿宇落成,观内举行了三天三夜大道场,金世宗率百官大内臣前来观礼,并赐名曰:“十方大天长观”,并命当时著名道士阁德源为本观主持。著名道士孙道明曾于此编修《大金玄都宝藏》。金章宗明昌元年(1190年)二月,皇太后病危,命请设“普天大醮”七昼夜于本观。一月后,皇太后病愈,遂在观之西地,建丁卯瑞圣殿以奉太后本命之神。泰和二年(1202年)正月望日,天长观不幸罹于火灾,仅余老君石像。翌年重修,建成后,改名曰:“太极宫”。金宣宗贞祐二年(1215年),国势不振,迁都于汴,太极宫遂逐渐荒废。

元初邱长春真人自雪山东归,元太祖十九年(1224年)至燕京,赐居于太极宫。当时宫观一片凄凉,遍地瓦砾,长春真人遂命盘山栖云子王志谨主领兴建,历时三年,殿宇舍馆又焕然一新。太祖二十二年(1227年),邱长春真人羽化于此,同年,成吉思汗谕旨改称为“长春宫”。次年,尹志平等在长春宫东侧下院建处顺堂藏邱祖仙蜕。

元末,连年争战,长春宫原殿宇日渐衰圯,后重修工程改以处顺堂为中心展开,明初易名为白云观。清初,在王常月方丈主持下对白云观又一次进行了大规模的重修,基本尊定了今日白云观之规模。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贯彻宗教政策,保护文物的古迹,1956年、1981年 先后两次资助道教界修茸白云观,恢复宫观建置和古代建筑风貌。整修后的各处殿宇壮丽巍峨,顿复旧观,年深失修的全真祖庭重现第一丛林之气象。往昔白云观为 京华名胜之一,文人诗客,多来游赏。今日重光,更添轮奂,当兴信徒之瞻礼,舒游人之情怀。国家将白云观列为道教全国重点宫观,北京市又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 单位。武汉长春观武汉长春观位于武昌大东门东北角双峰山南坡。此处西接蛇山尾部,山势至此伏而又起,观内崇奉道教全真派,以其创始人重阳祖师门人邱处机道号“长春于”命名。该观始建于元代,为邱处机门徒所建,以纪念邱处机在元军南下时“一言止杀”济世救民之劝德。长春观建后屡遭兵毁,清同治二年(1863年)依明代形式重建,使“庙貌森严,回复壮观”;1931年再次修缮,布局重臻完善。全观面临武珞路,背依双峰山,依山而筑,层层递进,错落有致。中为5重大殿,现存4重,依次为灵宫殿(供奉镇守山门之神王灵富)、太清殿(供奉太上老君)、七真殿(供奉丘处机等七位真人)、三皇殿(供奉伏羲、神农、轩辕像)。东西4院,原为乾坤两道清修之所,现保存部分建筑。

长春观是我国古老的道教丛林之一,历史悠久,道学渊源。每逢庆典之日,举行活动,甚为壮观。有素餐馆和道教特色门诊各一处,为各地游人和道家信徒又添一层风趣。

苏州玄妙观苏州玄妙观位于苏州市观前街,创建于西晋咸宁二年(276 年),初名 “真庆道院”,后改名“玄妙观”。

玄妙观极盛时有殿宇30 余座,是当时全国最大的道观。现有山门、主殿(三清殿)、副殿(弥罗宝阁)及21座配殿。山门雄伟高耸,上悬康熙帝御笔赐额。南宋淳熙六年(1179年)重建的主殿三清殿面阔9间,进深6间,高约30米,建筑面积1125平方米,重檐歇山,巍峨壮丽,是江南一带现存最大的宋代木构建筑。殿中须弥座上供高17米泥塑贴金的3尊神像,正中是元始天尊,两旁是灵宝天尊和道德天尊,俗称三清。神像高大庄严,是宋代道教塑像中的上品。三清中道德天尊又称太上老君,传为老子李耳。其像座有老君像石刻,为唐吴道子绘像,唐玄宗题赞,颜真卿书,由宋代刻石高手张允迪摹刻,可称“四绝”碑,弥足珍贵,是目前国内仅存的两块老子像碑之一。三清殿西山墙有60根大青石六面柱,每面刻有一天尊像,共刻360天尊像,合周年数。苏州香火最盛的地方并非佛教寺庙,而是道教的玄妙观。

浙江金华观浙江金华观坐落在浙江省金华市双龙洞南侧,民间称黄大仙观,相传为道仙赤松子安期生登真羽化之地。最早建于晋代。

唐初诗人陈子昂来此寻觅仙踪道迹,留下《春日登金华观》一诗。到宋代至和七年,即以洞天福地重建,并有“天下名山”匾额一方悬挂其上,因而闻名。 广州五仙观广州五仙观位于广州市惠福西路,建于明洪武十年(1377年),是一座祭祀五仙的谷神庙。

该观坐北朝南,门上的大匾上有清人书之“五仙大观”四字。依山而建的五仙观,现存有头门、后殿、东斋与西斋。其绿琉璃瓦重檐歇山顶,木构架保存十分完好,玲珑新巧。后殿东侧有裸露的红砂岩层,上有巨大的脚印状凹穴,古人一向以为这是“仙人足迹”,得以保存下来。明清两代,这里分别以“穗石洞天”和“五仙霞洞”列入了“羊城八景”的行列。开封延庆观开封延庆观位于包公湖东北部,是中国道教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宫观。建于元太宗五年(1233年)。原名重阳观,系为纪念道教中全真教创始人王重阳在此传教并逝世于此而修建。后改名延庆观。

现存玉皇阁部分。玉皇阁高13米,坐北朝南,采用仿木结构,均用砖砌成。外观下阁上亭,上圆下方,造型奇特,是一座集蒙古包与阁楼巧妙结合,具有元代风格的建筑。阁内供有真武铜像一尊,亭内为汉白玉雕玉皇大帝像。近年来,新修建有东西道房、三清殿等,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虎山正一观

龙虎山正一观位于江西省鹰潭市贵溪县境内的龙虎山张道陵炼丹处。据《龙虎山志》记载:第四代天师张盛自汉中迁还龙虎山之后,曾在此建祠祀祖。五代南唐时在此建天师庙;北宋崇宁四年(1105),第三十代天张继先奉敕修葺,徽宗时改天师庙为演法观。明嘉靖三十二年(1563),世宗赐帑重修,并改演法观为正一观。

该观建置为正殿五间,祀奉张道陵、王长和赵升三人,俱铜像俗金,左右两庑各三间,正门三间,正殿后玉皇殿五间,东西建钟鼓楼。是道教著名宫观之一。

真武道观真武道观位于湖北省襄樊市襄阳城西南俗称“小金顶”的真武山。明永乐十年(1412年),成祖降谕修建武当山道观。当时“管运武当山琉璃诸物”的船只数以万计,停泊在真武山的汉江中。突然兴起了狂风巨浪,众方骇惧,只见祥光数现,随即风平浪静,水天一色。众人皆说是真武大帝显灵,于是在山上修建了真武观。

崇祯年间,道观被毁。清顺治年间,又重建了真武殿、娘娘殿、老君殿等殿堂。此后直到20世纪40年代,真武山的香火仍然十分旺盛。“文化大革命”期间,道观被拆毁。1994年开始复建。其中祖师殿、圣公圣母殿、钟楼、鼓楼等已经建成,道观初具规模。灵官殿等建筑亦已陆续动土,古观复兴在望。

武乡会仙观武乡会仙观位于山西长治市武乡县城东25公里的监漳村西。南宋昔羽道士贾志韬会仙于此,故以得名。创建于南宋绍定二年(公元1229年),明正德七年(公元1512年)本观道士李洞仁协同道长任守明筹资重修,至明嘉靖七年(公元1528年)竣工。

会仙观层峦叠嶂,林木苍翠,山青水秀,风景怡人。殿宇背山面水依山势而建,高低错落。中轴线上,南为倒座戏台三间。关帝殿居戏台之后,筑于高台之上,悬山 顶。屋顶脊兽皆备,筒板布瓦装修,通间格扇菱花装饰,图案考究。玉皇殿位居关帝殿之后,台基高峙,踏道整齐。三清殿为观内的一座主殿。砂石砌筑台基,台明 高峙,殿身宽阔五间六柱。前檐用大额枋,斗拱疏朗,用材硕大。梁架规整,结构紧俏,单檐九脊顶。屋坡深远,举折平缓,形制古朴,为宋金遗构。中后两院左右 为阎王殿、奶奶殿、东西廊庑等,共计20余间。殿宇雄伟壮观,富丽堂皇。观前数丈石岸托起,高峻雄伟,十分壮观。殿内四壁绘有人物山水壁画,绘技精湛。 会仙观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武陟嘉应观武陟嘉应观位于河南焦作武陟县城东南12公里杨庄村南,建于清雍正元年(1723)年,是雍正皇帝为纪念在武陟筑坝堵口、祭祀河神、封赏治河功臣,而修建的的座集宫、庙、衙三位一体黄淮诸河龙王庙,建筑风格形似故宫,规模宏大,有“北京小故宫”之美誉。

嘉应观占地140亩,中轴线南北依次有山门、御碑亭、前楼、更衣殿、龙王殿、风神殿、雨神殿,东西跨院为河台、道台衙署。嘉应观山门为单檐歇山顶,顶部覆盖兰色琉璃瓦,檐下为五踩重昂斗拱,用材甚小,玲珑别致。外檐木质上均有彩绘,笔调明朗,色彩鲜艳。门前门牌上书有“敕建嘉应观”五个大字,为雍正皇帝手书圣旨。御碑亭似清朝皇冠,富丽堂皇,亭内御碑铁胎铜面,二十四龙缠绕,底座为独角兽,雍正皇帝亲笔撰文书丹,制作精致,称得上是中华第一铜碑,堪称国宝。中大殿,重檐歇山回廊式建筑,殿内藻井彩绘六十五幅龙凤图,为纯满风格,堪称一绝。殿内正中立“钦赐润毓”金牌。嘉应观的建筑艺术,集古代官式建筑艺术之大成,规格之高,规模之大,保存之完整,为黄河第一庙。嘉应观内的“三绝(钟绝、碑绝、图绝)”实在令人神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本文由 建站指南网 http://xingst.cn 提供技术支持

推荐第7篇:浅析中国佛教孝道观

浅析中国佛教孝道观

一、佛教、中国佛教简介

佛教起源于印度,当时印度处在一个诸国纷争,战乱不断的时代。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在现实生活中感到人生的种种苦恼,立志要找到一条能够解脱苦恼的道路,于是便决定出家修行。他在印度各地寻访名师,经过多年的苦行,还经历了禅定、冥想等各个阶段,最后终于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成为一个觉悟者。为了使众生也能像自己那样解脱生命流转过程中遭受的种种痛苦和烦恼,达到觉悟境界,于是佛陀把他所觉悟的道理传授给众生,由此产生了佛教。

公历纪元前后,也就是两汉之际,佛教开始由印度传入中国,经长期传播发展,形成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中国佛教。由于传入的时间、途径、地区和民族文化、社会历史背景的不同,中国佛教形成三大系,一是经北印度和西域诸古国而沿丝绸之路往东传入中国的汉传佛教。二是藏传佛教(藏语系),藏传佛教一方面是指在藏族地区形成和经藏族地区传播并影响其他地区(如蒙古、锡金、不丹等地)的佛教;另一方面指用藏文、藏语传播的佛教,如蒙古、纳西、裕固、土族等民族即使有自己的语言或文字,但讲授、辩理、念诵和写作仍用藏语和藏文的佛教。三是云南地区上座部佛教(巴利语系)。上座部佛教又称南传佛教、巴利语系佛教。云南傣族等少数民族佛教,属巴利语系,也就是南传的上座部佛教,它们有自己的民族特色;它和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在教义上有很大的不同。

二、中国佛教孝道观产生的原因

佛教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外来宗教,作为一种外来的宗教思想文化,它的教义思想、仪轨制度、戒律规范等,在许多方面都与中国的传统思想和传统礼教有差别,甚至许多方面是与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相矛盾的。佛教要在中国生存和发展 ,必然要与中国文化有一个磨合过程。如何调和、融合佛教思想与中国思想文化传统间的差别和矛盾,是佛教在中国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这个磨合的过程是漫长的,但只有经过这个过程,来自异域的佛教教义和思想才能脱胎换骨,由一种外来的宗教文化经过演变和发展,最后吸收和融合本土文化的精髓,形成一种适应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能为普通的中国老百姓所接受的宗教文化,并使它的教义思想融合到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由于中国传统社会思想是以伦理观为基础,而孝道又是中国传统伦理观的核心,因此佛教要与中国文化相融合,孝道观是核心和契机。正是在这样的条件和思想文化背景下,佛教吸收融合了中国传统的孝道观念 ,渐渐形成了中国佛教的孝道观,中国佛教的孝道观成了佛教与中国传统伦理思想融合的契合点。

三、中国传统孝道思想与佛教中孝的思想

中国的“孝”作为传统伦理道德规范,具体内容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孝”的基本内容是赡养父母。父母在世当善

养,父母过世当定期祭祀,配之以享。在物质上满足父母的需要,还远远不是孝的全部,还要以恭敬地心情和态度来奉养父母,“尊亲”“敬亲”。除此之外,,所谓“孝”,还必须以一切行为不违背父母的意愿为准,“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按照孝的伦理原则,在家庭关系中,子女对父母应当行孝,父母对子女应当以慈;兄长对幼弟应当以爱,弟弟对兄长应当事敬,父慈子孝,兄爱弟敬,这些都是家庭生活中应当遵循的伦理原则。值得一提的是,在周代以来确立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维系的宗法等级制社会中,“国”是“家”的延伸,“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家庭伦理中的父子关系延伸到社会中就变成了君臣关系,以孝悌为主要内容的儒家仁学思想 ,推广于社会,就体现为了忠君爱国精神。“忠”和“ 孝”就理所当然的被结合在一起。

从印度传入的佛教也是讲孝道的。佛教的经典中有论述孝道观的,佛教的教义中有发扬孝道思想的,佛教的创立者佛陀是实践了孝道的。 佛教的孝道思想是与佛教的报恩思想结合在一起的,报恩思想是佛教教义学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佛教强调“报恩”,认为人生在世有许多因果。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因果关系贯穿于人生的整个过程。人的一生得益于外界的各种恩赐,对于这样的恩,应该有所回报。佛教有“报四恩”之说。所谓的“四恩”就是指父母恩、众生恩、国王恩、三宝恩。在佛教中,报恩思想还被落实到了日常行动中,佛陀释迦牟尼是实践报恩行孝最有说服力的典范。

佛教认为,真正要报父母养育之恩,就应该让父母接受佛法,懂得离苦得乐之道,这才是大孝,是出世间之孝。而侍养父母,及时供给父母衣食,或是恭恭敬敬的服从父母,即世人常说的“孝养”“孝敬”,这仅仅是世间之孝。佛教关于孝道思想的经典有很多,如:《佛说孝子经》《佛说盂兰盆经》《地藏菩萨本愿经》等。

四、佛教与中国传统孝道观念之争

自佛教传入中国以后,由于基本伦理思想和价值观念的不同,历代都有儒家知识分子反对佛教,认为佛教的流传,将毁坏中国伦理道德观念的基础。唐代韩愈在《谏迎佛骨表》中说:“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道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行,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佛教伦理思想与中国传统伦理观的差别,导致了两者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具体表现在:

1、关于身体发肤之争。中国传统伦理思想认为,人的生命来源于父母,人的身体是由父母给的,因此人身上的一切,包括头发皮肤等,都是来源于父母,是父母的恩赐,因此要好好保护,不能随便毁坏,不然就是对父母不敬,就是违背了孝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但佛教教义与此却正好相反。佛教认为,肉体是精神的枷锁,人是因为有了肉体就会产生欲望,修行者视肉体为禁锢。由一种修苦行的,就是用一切奇奇怪怪的方法来对付自己的肉体。此外,佛教还认为人的头发是修行的累赘,所以出家修行必须剃除须发,表示自己“断绝烦恼,断绝尘缘”的决心。

2、关于孝养尊长的问题上。佛教出家修行须离别父母妻子,人们认为这样就再也不能事养父母亲长,也不能对家庭承担责任,这是违背中国传统关于孝行的认识的。

3、关于服饰制度上。中国封建社会伦理思想是以仁和礼为核心的。所谓礼,简单的说就是长幼有序,尊卑有别。而服饰就是区别人们上下等级尊卑的重要标志。中国传统社会中不同身份的人有不同的衣冠服饰,不能混淆。而佛教则规定出家者不能穿色泽鲜艳的、华丽的衣服,衣服都是一致的。

4、关于香烟嗣祀问题上。中国传统观中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之说,这是因为中国古代社会的结构就是以家族血缘关系为纽带,代代相传,一代一代延续下去的。后代子孙要保持祖先的血脉不断繁衍。而佛教提倡出家修行,过佛教所要求的宗教修行生活。出家修行放弃了家庭离开了父母妻儿。如果还未婚嫁选择了出家修行之路,从世人眼光来看,那是断绝了家族后嗣。从儒家伦理观来看,这是非常严重的问题。

五、中国佛教孝道观的形成

佛教虽然在有些方面与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相冲突、相矛盾。但经过长时间的调和与融合,还是形成了独特的中国佛教孝道观。

首先,中国佛教的孝道是与关于报恩的思想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佛教的报四恩之说在中国社会流传后,由于与中国传统思想有相符的

地方,特别是报父母恩,与中国儒家孝道观念相吻合,因而成为中国佛教孝道观的重要内容。

其次,佛教讲求众生平等,佛教的这种平等观也影响了中国的孝道观。在实践上,父母和子女之间,并不是仅仅是在下者简单的侍奉和顺服在上者这样的关系,而是相应的权力和义务的结合。这样形成的中国佛教孝道观就打破了中国传统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僵化观念。

第三、中国佛教的孝道观,是与佛教的戒律结合的。佛教传到汉地之后,汉地的佛教学者又以不杀、不盗、不邪淫、不饮酒、不妄语等五戒配合儒家仁、义、礼、知、信五常。以不杀生为仁,不偷盗为义、不邪淫为礼、不饮酒为智、不妄语为信。奉为五戒五常,既有利于佛道修行,也是在社会上安生立命的重要行为准则。于是顺理成章,佛教的戒律与中国传统思想紧密结合,成了中国佛教孝道观最基本的内容。

推荐第8篇:中国寺庙 道观 (上)

中国寺庙 道观 (上)

中国寺庙 道观 (上)

圣地布达拉-西藏布达拉宫

位于拉萨古城之西的布达拉山上,布达拉又称普陀宫,布恒罗庙,补陀落迦宫,意即佛教圣地,七世纪时,吐鲁番普松赞干部为迎娶文成公主,在此首建官殿,后世屡有修建.现在的布达拉宫,基本上是17世纪以后陆续扩建的,公元1645年 3月25日,五世喇嘛受清朝册封,开始建造白宫,历时45年.十三世纪后*喇嘛圆寂后,在红宫之西建造了格来顿觉殿,安放其灵塔,至此,始具当今之规模. 大昭寺前话大昭-西藏大昭寺

大昭寺始建于公元647年,据史料记载,大昭寺在唐代规模不大,仅有八个殿堂.现存寺院的规模是经元,明,清历次扩建而成.整个寺院的建筑形式是汉,藏建筑艺术的结晶.大昭寺内保存有大量珍贵的佛教文物,最著名的是一件文成公主带到西藏的释迦牟尼金像.寺门正前方竖立一座三米多高的石碑,为藏汉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

显密双修哲蚌寺-西藏札蚌寺

位于拉萨市西郊时公里处,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中最大的寺院.哲蚌寺初建于1416年.不久后扩建,逐渐发展成七个札仓,后来合并为洛巴林,果芒,德阳, 阿巴四个札仓,该寺院由措款大殿,四个札仓,五十多个康村增居以及*喇嘛的宫殿甘丹颇章等建筑所组成.甘丹颇章惟*所居,五世*喇嘛在未迁入布达拉宫前就住在这里,这座著名的寺院,曾为佛教借培育出大批佛学人才.

西藏圣殿札什伦布-西藏札什布原

札什伦布寺位于后藏日喀则城西的尼马山南坡,是格鲁派六大名寺之一.具记载,札什伦布寺始建于1477年9月.宗喀巴的**,一世*喇嘛为纪念经师希饶增格,在日喀则精制了一尊座高26.8米的释迦牟尼镀金铜像.为安放此像,又花费12年建造了札什伦布寺.从四世*开始什伦布寺成为历世*的进驻地.

黔今南古剎弘福寺-贵州弘福寺

位于贵州省贵阳市西一公里半的黔灵山,是该省最著名的寺院。宏福寺创建于清康熙十一年(1672)。干隆以后,进行过多次维修和扩建。十年*中遭毁坏。 1978年以来,在国家拨款、社会各界捐助下,对寺院进行了全面整修。1983年,宏福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宏福寺主要建筑有前殿、中殿、大雄宝殿、观音殿、法堂、藏经楼等。

北回归线上的佛塔-云南上座部佛塔

上座部佛塔始建于清干隆年间(1636-1795),因山顶岩石上有一\"佛足印\",故而建塔于其上。该塔是上座部佛教的著名建筑,1988年被列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上座部佛塔由一大石塔八小塔组成。砖石结构,系八角金刚宝座群塔,建筑形式与东南亚上座部佛教诸国的佛塔类似,在我国上座部佛教古建筑中艺术价值很高。每年的傣历一月十五日(月圆时),都要举行佛塔庆典活动。

东来紫气半入城-成都青羊宫

青羊宫座落于四川省成都巿西南郊。故自唐代 建为道观以来,一直是道教颇有影响的驰名宫观 。青羊宫旧址传为唐玄宗时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的府宅,后改为道观。黄巢起义,唐僖宗逃奔蜀中,曾以此作为行宫。他重返长安后,下诏将青羊 观易名为青羊宫。五代时又改称\"青羊观\",到了宋代复名\"青羊宫\"真到现在。

深羡清城好洞天-成都青城山

青城山位于四川灌县西南15公里处。背以岷山雪,面向川西平原,共有36峰、108景。景区数目茂盛,中年长绿,群峰环绕,撞弱城廓,故称青城山。为道家第五洞天 ...

祖庭重辉话青定-成都昭觉寺

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北郊。昭觉寺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旧名建元。宣宗(847-859)时更名为昭觉寺。五代时改建为宣华苑。北宋初年(960 -963)更名为六祖寺。徽宗崇宁年间(约104年前后)复名昭觉寺。明崇祯十七年(1644)毁于兵火。清康熙二年(1663)重建。\"*\"期间,主要殿堂大部被毁或改建。1985年后,得到重建和修茸。寺院现存主要建筑有山门殿、八角亭、天王殿、大雄宝殿、先觉堂、观音阁、大师殿(御书楼)、石佛殿 (涅盘堂)、藏经楼以及圆悟禅师墓园、普同塔院等。

青灯黄卷-空林成都文殊院

座落在四川省成都市西北校场一侧。文殊院创建于南朝(581-589),初名信相寺。南宋时增建。明末毁于兵燹。清康熙时重建,始改今名。康熙四十一年 (1702)颁赐《药师经》、《金刚经》,御书\"空林\"匾额,故又名\"空林堂\"。明代两次翻修,改建各主要殿堂,奠定了现有规模。新中国成立后,zhengfu多次拔款整修。1988年,新建千佛和平塔。文殊院主要建筑为天王殿、三大士殿、大雄宝殿、说法堂、藏经楼、念佛堂、寮房等。

智者乐水、仁着乐山-四川乐山凌云寺乌龙寺

通称大佛寺的乐山凌云寺,是建于唐代的古剎。该寺寺名的由来,是因岷江的凌云山断崖,刻有一尊我国最大的断崖大佛。岷江源于北方,大渡河由西注入,据说在两河汇流处的崖壁上,雕刻这一尊高约七十一公尺的石刻大弥勒佛,是为祈求航行上的安全。乌龙寺的主要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弥陀宝殿、弥勒殿、大雄宝殿、如来殿(藏经楼)、客堂、观堂、禅堂、丈室、观音殿等

善庚无垠乘缘来-重庆慈云寺

座落在四川省重庆市南岸。慈云寺始建于唐,原名观音庙,清干隆二十二年(1757)重建,起初规模不大。民国十六年重修并扩建,更名为慈云寺,始具丛林规模。在寺内设有\"爱道堂\",安置尼众,遂成四众丛林。慈云寺建筑面积约四千多平方米,殿宇依山势而建,采取了中西结合的方法,布局别。全寺主要建筑为大雄宝殿、韦驮殿、普贤殿、三圣殿、地藏殿以及爱道堂等。

李冰业绩万古存-四川都堰二王庙

二王庙在都江堰东北岸玉垒山麓,是为纪念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主持人李冰父子而建的。建筑群临江依山,不强求中轴对称,而是随着地势曲折而上,殿宇巍峨,错落有致,雕梁画栋,色彩斑烂,素有\"玉垒仙都\"之称。

鹤骨仙风话道源-四川鹤鸣山道观

四川鹤鸣山吕祖-孚佑帝君自号纯阳子,传为三清虚仙鹤真仙转世。鹤鸣山在四川省大邑县城外西北十公里处,张陵在此修练成仙,创立教派,因此在鹤鸣山成为中国道教的发源地。

佛地、仙山、净界-四川峨嵋山寺庙

峨眉山古称牙门山,又称蛾眉山,是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位于四川省峨眉县西南。峨眉山晋代时创建白水普贤寺,为峨眉山兴建佛寺之始。唐、宋以后佛教日趋兴盛,至明、清臻于极盛,一时梵宇琳宫,大小寺院近百座,为普贤菩萨应化道场。《法华经普贤菩萨劝发品》说:\"世人若行若立。吟诵此经,此尊当乘六牙白象前来现身\"。普贤菩萨崇尚行愿,以十大行愿度众生,故称为大行普贤王菩萨。山上万年寺塑有六牙白象,象上有尊座,普贤菩萨端坐莲台。登上金顶可以看到佛光、圣灯等奇景。《华严经》中说:\"善财童子立妙高峰上,观此山如满月,大放光明\",故此山亦称\"大光明\"。

老君山道院-四川新津老君山

新津老君山,手招仙客上云霄,张子来吹碧玉箫。道家的说法,老君山是为阳山,这是因为青城山是阴山,老君山供奉老子,而为老子庙。

汉地密宗第一寺-成都石经寺

石经寺又名西裕寺,位于北京西南郊60公里的房山区水头村,初建于唐朝初年,经历历代修建,规模宏大,依山建筑,座西朝东,中路有六进殿堂,西侧有配殿和帝王行宫,增房.南北各建砖塔一座,可惜在抗战期间被日军炮火击毁,仅存古塔,碑刻等遗迹,目前正在修复.

泸沽湖札美寺-云南藏传佛教

云南上座部佛教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德宏,思茅,临沧和保山等地州,为蓁,布郎,德昂,阿昌等族和部份佤族群众信仰,信教人数约70余万人.上座部佛教传入云南有两大路线,大致上来说西双版纳的小乘佛教受泰国佛教的影响较大,德宏地区的小乘佛教受缅甸佛教影响较大,西双版纳的小乘佛教大致兴起于随唐时期,宋代得到较大发展,元明清三代世鼎盛时期.

积功德是心愿-云南德宏上座部佛教

上座部佛教传入云南后,公元八世纪左右进入发展时期,十至十五世纪进入鼎盛时期,形成很多教派,主要有林居派和村居派。随着时间的推移,两派的界限越来越小,从居住地来看,林居派逐渐向村居派靠拢,后来林居派又出现了花园寺派,我国傣族地区的花园寺派是从泰国清迈传入的,清迈的花园寺派又是从斯里兰卡传入的。后来两在戒律问题上发生分歧,莲花寺派主张严格遵守林居派戒律,花园寺派则主张改革。两派分别建立寺庙和布萨堂,分别组织佛事活动。

入我同融大觉天-云南圆通寺

圆通寺位于云南省昆明市东北隅的圆通山麓,为昆明最古老的寺院之一。圆通寺始建于唐南诏国时代(738-902),初名补陀罗寺。元代重建并改称圆通寺。明清两代又多次修茸。曾一度改作道观,故寺内建筑、碑刻、造像兼有佛、道两教特色。圆通寺主建筑有山门、牌坊、八角亭、圆通宝殿、大雄宝殿、\"咒蚊台\"、寮房等。1983年,圆通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佛在笻竹种来云南昆明笻竹寺

位于云南省昆明市西北十余公里的玉案山上,是我国佛教禅宗传入云南的第一寺。笻竹寺创建年代已不可考,民间流传一说建于唐贞观十二年(638),一说建于北宋年间。明宣德九年(1434)重建。清干隆、光绪年间两次重修。近年来又修茸一新。寺内主要建筑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梵音阁、天台来阁、华严阁等。寺内有著名的五百罗汉泥塑,分布在大雄宝殿及梵音阁、天台来阁三座殿堂内,塑于光绪九年(1883)。

东南第一丛林-常州天宁寺

常州天位于江苏省常州市中心。天宁寺始建于唐代天复年间(901-904),初名广福寺,北宋政和元年(1111)才称天宁寺。它是江南四大丛林之一,与镇江金山寺、扬州高旻寺和宁波天童寺齐名。天宁寺历代几经沧桑,现存主要殿宇皆为清代建筑。\"*\"中遭受劫难,1981年以来,陆续修复。天宁寺占地一百三十多亩,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文殊殿、普贤殿、东西罗汉堂、观音殿、地藏殿、禅堂、东西客堂、尘远堂和斋堂等。 孤峰绝路仍有道-云南滕冲云峰山道观

云峰山为滕冲历史著名的风景名胜十二景之首。景名\"三折云梯\"此山在民间有深远影响,被称为\"仙山\"是著名的道教胜地。 浮屠一笔字写虚空-云南鸡足山寺庙

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宾川县境内,是我国西南历史悠久的佛教圣地。鸡足山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公元三世纪,佛教徒已在山上建寺修庙。唐代梵剎林立,僧尼云集,佛教兴盛。元明两代,建成了以寂光寺为主的八大寺(即:寂光寺、圣峰寺、华严寺、传衣寺、大觉寺、悉檀寺、龙华寺、放光寺)和七十一丛林的可观规模。嘉靖年间慈圣太后赐藏经于华严寺。万历十五年(15787)神宗降旨豁免粮税,赐八大寺藏经。永历十三年(1659)赐额寂光寺为\"护国兴民寺\"。

东南第一山-杭州灵隐寺

灵隐寺又名云林禅寺,位于杭州西北武林山(即灵隐山)麓,历史悠久,是我国禅宗五山之一。寺内主要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联灯阁、大悲阁、宋代石塔和石经幢、药师殿、罗汉堂、\"云林藏室\"等。灵隐寺历史上高僧辈出,著名的有慧理、智

一、道标、皎然、赞宁、契嵩、重显、如璧、慧远、道冲、济颠和尚、普济、行端、德明、谛晖、巨涛、弘礼、弘一等。南屏晚钟-杭州境慈寺

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南屏山麓西湖之南的慧日峰下。净慈寺创建于五代周显德元年(954),初名\"报恩光孝禅院\"。后寺毁,复建后改称\"慧日永明院\"。北宋时,宋太宗赐名\"寿宁禅院\"。南宋绍兴九年(1139)改赐\"净慈报恩光孝寺,始称\"净慈寺\"。其后几经兴废。至南宋嘉定十三年(1220)复建后,方进入鼎盛时期。净慈寺要建筑有钟楼、前殿、大雄宝殿、观音殿、济公殿、\"神运井\"、如净禅师坟塔等。此外,寺内还有闻名中外的西湖十景之一 --\"南屏晚钟\"。 葛洪履痕-杭州抱朴道院

抱朴道院已被列为全国重点宫观之一,并为杭州市道教协会所在地。1982年以来,道众们恢复了正常的宗教活动,殿宇亭台修葺一新,文物古迹得到了应有的保护。因其位于西湖之畔,每日香客游人如织。该山因东晋著名道士葛洪曾在此炼丹修道而得名。

重整禅风-扬州高旻寺

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南门外,是清代扬州八大名剎之一。该寺相传始建于隋,其清以前之历史已不可考。清顺治八年(1651),在此建寺造塔,取名\"塔庙\"。康熙二十八年(1689)(一说三十八年),加以修缮。康熙四十二年(1703),康熙帝赐额\"高旻\"。自雍正至清末,经过几代住持的努力,高旻寺禅规整肃,名闻于世,与镇江金山、宁波天童、常州天宁并称长江流域禅宗四大丛林。咸丰时毁于战火。同治、光绪年间修缮、扩建,重现规模。新中国成立后,高旻寺受到国家保护。\"*\"中遭到破坏。1980年以来,进行了全面整修,重建禅堂和大雄宝殿等建筑。

大扇宗风-宁波天童寺

位于江苏省常州市中心。天宁寺始建于唐代天复年间(901-904),初名广福寺,北宋政和元年(1111)才称天宁寺。它是江南四大丛林之一,与镇江金山寺、扬州高旻寺和宁波天童寺齐名,天宁寺历几经沧桑,现在主要殿宇皆为清代建筑。\"*\"中遭受劫难,1981年以来,陆续修复。天宁寺占地一百三十多亩,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文殊殿、普贤殿、东西罗汉堂、观音殿、地藏殿、禅堂、东西客堂、尘远堂和斋堂等。 哀与荣-苏州玄妙观

江南第一观——苏州玄妙观.赵欣浩.位于苏州城区中心观前街的玄妙观,相传原是春秋吴官旧址。初建于西晋咸宁二年(276年),称真庆道院。元代改名玄妙观。

园林净土-苏州西园戒幢寺

位于江苏省苏州市阊门外留园路。该寺始建于元至正年间(1341-1368),初名归元寺。明嘉靖时(1522-1566),寺已衰落,西园与留园前身东园变为私人别墅。后其主舍园为寺,取名复古归元寺。崇祯八年(1635),茂林律师住持该寺,弘扬律宗,改名为戒幢律寺。咸丰十年(1860)毁于战火。同治八年(1869)至光绪二十九年(1903)陆续重建。现在西园是戒幢律寺及其西花园的总称,简称\"西园寺\"。西园寺主要建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罗汉堂、藏经楼、禅堂、西花园广仁放生池等。

沪上道人-上海白云观

上海白云观位于上海市老西门西林后路,为全真道庙宇,目前是上海市道教协会所在地。道教全真派传入上海地区大约是在元代。 弥勒道场-上海龙华寺

龙华寺,据传最初建于三国时代吴赤鸟十年,清时于寺内建大悲阁,藏有明万历间御锡藏经珍本。为上海第一大寺,寺塔七级为上海唯一佛塔,已成为上海之一地理标志。塔型与苏州之北塔相似,为纯南塔风。相传此塔为三国吴西竺康僧精修祈请得五色舍利,吴主教命建塔表之,于黄巢之乱时被毁。宋太平兴国二年(公元九七七年)吴越忠懿王重建,年久剥蚀,其后历加修茸,又于民国十年(公元一九二一年)重修之。 都市僧迦-上海玉佛寺

位于上海市普陀区安远路江宁路口,因创寺之始是为供奉玉佛,故名。清光绪八年(1882),普陀山慧根和尚到印度朝礼佛迹,途经缅甸募得玉佛五尊,奉请回国,原想将玉佛运至普陀山,但到上海后因无起重说备而搭建茅蓬供奉。后将二尊大玉佛留沪,光绪廿四年(1898)募款建寺于江湾车站附近,名玉佛寺。辛亥革命时,寺被占用,玉佛移放在公园内。1917年募得槟榔路(今安远路)基地十余亩,集资重建。1918年动工,1928年落成,历时十年。玉佛主要建筑有弥勒殿、大雄宝殿、玉佛楼、卧佛堂、观音堂、方丈室、南北配殿等。

第一福地寻踪-茅山道院

茅山道教历史悠久,「三宫五观」遍及前山后岭。宋元时期,计有宫、观、庵、院二百五十七房,可见其鼎盛。「三宫五观」分别为:九霄万福宫、元符万宁宫、崇禧万寿宫、德佑观、仁佑观、玉晨观、白云观、干元观。以上三宫属道教正一派,五芫为全真派,却不全门户分歧。茅戈各宫观合并为茅山道院。

塔影横江-安庆迎江寺

座落在安庆市内城东江滨。相传该寺姞建于北宋开宝七年(974),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重修,光宗御书\"护国永昌禅寺\"。清顺治七年(1650)重建后改称\"敕建迎江寺\"。此后多次扩建、修缮。咸丰三年(1853),寺院毁于战乱。同治九年(1870),安徽巡吴坤修与安庆赵田匀奉命同修迎江寺、振风塔。此后,寺僧无凡于光绪十八年(1892)募化白银万两,大修寺、塔。迎江寺雄踞于长江岸边,建筑宏伟,气势巍峨。寺内建筑主要有天王殿、大雄宝殿、振风塔、毗卢殿、藏经楼、放生池、大士阁、慈云阁、广慈殿、迎江楼等。

天下无双胜境-休宁齐云山道观

清代干隆皇举为\"天下无双胜地\"古人为称齐云山为\"白岳\"江南第一名山,是一位仙士,偶入齐云山,被其神宇大器所惊服,在天门岩依洞筑室,绝粒修行而后才开辟齐云山的道场。

走进佛舍利-宁波阿育王寺

原名\"阿育王山广利禅寺\",素有\"东南佛国\"之称,为禅宗五山之一。寺院坐落在浙江省县的阿育王山中,因建有释迦牟尼佛真身舍利塔而闻名于世。寺内主要建筑有阿耨达池、天王殿、大雄宝殿、舍利殿、法堂、钟楼、念佛堂、客堂、舍利单、先觉堂、原大悲阁、文物陈列室、大坛、云水堂、祖师殿、传宗堂、承恩堂、宸奎阁等。

遥望石头城-南京栖霞寺

栖霞寺位于南京市东北22公里处的栖霞山上,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栖霞寺始建于南齐永明七年(489年)。梁僧朗于此大弘三论教义,被称为江南三论宗初祖。最初称栖霞精舍,唐时改名功德寺、隐君栖霞寺,南唐时重修栖霞寺改名为妙因寺,宋代又改名为普云寺、栖霞寺、严因崇报禅院、景德栖霞寺、虎穴寺(因栖霞山又名虎穴山)。明洪武五年(1372年)复称栖霞寺。清朝末年,太平天国与清兵作战时,栖霞寺毁于战火。现寺为1919 年重建。

水陆*人会-镇江金山寺

位于江苏省镇江市西北的金山。金山寺始建于东晋初期(325前后),初名泽心寺,梁唐后简称金山寺,以禅宗而久负盛名。宋真宗天禧年间(1017- 1021),帝因梦游金山寺,赐名龙游寺。清康熙南巡时赐名江天寺。清咸丰年间毁于兵火。同治年间重修,1948年春,寺内主要建筑又毁于大火。近年来大雄宝殿等主要殿堂一一修复。寺内主要建筑为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阁、藏经楼、方丈室等。金山寺自创建以来,经历代修茸,古迹甚多,其中主要有:慈寿塔、法海洞、妙高台、楞伽台(又名苏经楼)、留云亭(又名\"江天一览亭\")等。

醉在佛门-滁州琅琊寺

位于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山,原名\"宝应寺\"、\"开化寺\",因寺建于琅琊山上,又称\"琅琊寺\"。琅琊寺创建于唐大历年间(766-779),唐代宗赐名为\"宝应寺\"。北宋干德二年(964)宋太祖命在寺内修建\"御书阁\",珍藏\"四朝御书\"。太平兴国三年(978),宋太宗易寺名为\"开化禅寺\"。北宋庆历六年 (1046),智仙和尚为滁州知州欧阳修在寺北兴建醉翁亭。元末毁于兵燹。明代重建,至清代太平天国时部分被毁;光绪三十年(1904)后重修。琅琊寺在宋代属禅宗。清嘉庆年间,皓清法师任住持,改为律宗。琅琊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藏经楼、悟经堂、念佛楼、地藏殿、韦驮殿、明月池(放生池)明月桥、明月观、酴酉糜轩、上客堂、揽秀堂、清风亭、三友亭、环翠亭、翠徽亭、无梁殿、香积厨等。

教观总持-天台山国清寺

公元575年,智者大师率**到天台,结茅为庵。陈宣帝为大师敕建修禅寺。后寺荒废。隋开皇十八(598)年建天台山寺。国清寺代久年湮,屡毁娄修,现存主要建筑均为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建。1973年又进行了全面整修。1983年,国清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内有钟楼、鼓楼、雨花殿、大雄宝殿、观音殿、文物室、妙音堂、斋堂、方丈楼、迎塔楼、修竹轩、禅堂、静观堂等。寺前东侧小山上有隋塔,是隋炀帝遣司马王弘为智者大师所造。寺北,有智者大师的肉身塔院。离隋塔不远,还有一行墓。

海天佛国-普陀山寺

位于浙江省东北部、舟山群岛最东边的一个秀丽的小岛。普陀山是观世音菩萨应化的圣地。据佛教史籍记载,唐大中年间(847-859)有一印度高僧来此参拜,亲眼看到观音菩萨现身说法,并授以七色宝石。故称此为观音显圣地。大中十二年(858)[一说五代后梁贞明二年(916)],日本僧人惠萼(一作慧萼)从五台山请得观音像,归国时途经普陀,几次欲登舟东渡,皆被海浪所阻,舟不能行。于是,即在普陀山东南角海边建起\"不肯去观音院\"供俸该像。自此,普陀山成为观音普萨的道场,开始创建佛寺。此后历代皆有兴建。清末,普陀山除建有三大寺外,还有七十余庵和许多茅蓬,世称\"海天佛国\"

佛国仙城-九华山寺庙

九华山作为地藏菩萨道场而闻名于世。地藏菩萨俗姓金,原为新罗国(今朝鲜中部)王族,唐时渡海来到中国,幽栖九华山中,孤坐石室,以白土和小米为食,后置地构宇,形成一大伽蓝(即化城寺)。后世相传金地藏是地藏菩萨示现,九华山遂以地藏菩萨道场著称。

鼓山名剎-福州涌泉寺

位于福建省福州市东郊鼓山。据清代黄任《鼓山志》记载,涌泉寺\"其先为潭\"。五代后梁开平二年(908)填潭建寺。当建寺时,寺前一壑泉水如涌,故名涌泉寺。永乐六年(1048)及嘉靖二十一年(1542)两次毁于火,寺内建筑所剩无几。万历四十七年(1619)至天启七年(1627)间重建。清顺治、康熙年间又经修缮扩建。康熙三十八年(1699),敕赐御书\"涌泉寺\"匾额。涌泉寺现存殿宇大多系清代建筑,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千佛陶塔、藏经楼、印经楼、香积厨等。

闽南口剎-南普陀寺

位于福建省厦门市东南五老峰下。据记载南普陀寺建于唐代,五代时再建,初名泗洲院。宋治平年间(1064-1067)重建,改名为普照寺。 禅宗五传法处-梅县五祖寺

弘忍大师初时建寺于东山之上,故初名为东山寺,亦称东山禅寺,珍称东禅寺。唐大中二年(848),宣宗敕建五祖祖师寺院,并改赐寺额为大中东山寺,亦曰五祖寺。

推荐第9篇:罗浮山道观寺院介绍

罗浮山历代的寺观

罗浮历代九观

冲虚观-- 冲虚古观于东晋咸和二年(公元327年)由江苏句容县人葛洪所创建,此观是他当年在罗浮山开创的东、南、西、北四座庵堂的南庵,距今已有1670多年历史。杭州黄龙观、香港黄大仙、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黄龙庙等,均认它为“祖庭”。 庭院左侧有一株700多年的九里香,今仍枝繁叶茂,花开时节,香气袭人。

现在的冲虚古观于清朝同治年间重新修建的,有护法殿、三清宝殿、吕祖殿、赤松黄仙祠;还有丹房、斋堂、库房共计一百多间,整座道观的建筑面积4400多平方米。据说香港、上海、杭州西湖、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的黄大仙都是从这里分支出去。冲虚古观不仅道教历史悠久,而且在革命斗争史上也具有光辉的一页。1945年,东江纵队司令部就设在冲虚古观内。冲虚古观作为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已于1979年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二十二座重点观宫之一。如今的冲虚古观已作为游客来此求财、求福、参观游览于一体的主题景点。早在民国初期,孙中山、宋庆龄、蒋介石、陈济棠等军政要员就亲临过冲虚古观。50至60年代,周恩来总理和陈毅等七位元帅也亲临过罗浮山。其中周总理对冲虚古观的建设作了具体的指示,还调拨了二十两金泊对三清殿内的神像进行刷新,使之大放光彩。2004年原国家主席江泽民先生也前来参观指导。冲虚古观流传下来的还有三个千年不解之谜:其

一、观内有很多大树,都高于檐顶,但是房顶上无落叶。

二、整座道观建筑面积为4400多平方米,但是墙角无蜘蛛网。

三、观内有一口“长生井”井水可以治疗一般的其难杂症。

黄龙观-- 清代康熙年间,冲虚观道士张妙升到黄龙洞开创了崂山派的独立道场并取名为黄龙观。*时期黄龙观完全被冲毁,留下残墙断瓦。至1992年,当地政府切实地落实了各项宗教政策。在当地政府的应邀下香港道教青松观长侯宝垣先生耗资巨额重建黄龙观。经过多方努力,黄龙观终于在1997年10月得以竣工。重建的黄龙观总面积为15000多平方米。重建的黄龙观雄伟壮观,金碧辉煌成为华南一带道教全真龙门派占地和建筑面积最大,宗教文化氛围最浓的主要道观之一。

酥醪观-- 葛洪仙逝后,北庵日渐颓废。唐宋年间道人在北庵旧址建观,并取观名为酥醪观。由于年久失修,观宇渐颓。于民国时期,由酥醪观住持四十余年的张寓泉与道中同人“幕集巨金,重修殿宇”。于庚午年(1930年)五月落成。道观总面积2700多平方米,正殿墙有《重修酥醪观碑铭》、《重修酥醪观碑记》、《酥醪林园种梅书》、《奉宪严禁碑》等碑文。殿内供奉雷祖、吕祖和葛祖。正殿向天井伸出8米长宽4.75米的亭参,是主持训示徒众打醮传经之地,天井内有百年古茶树。观内存有清代“聚宝炉”花盆和蒋介石、陈济堂、蔡廷楷曾睡过的古道床。

九天观--位于冲虚观东2公里处,又名明福观。建于南汉,宋赐额。清乾隆年间修葺时改名“九天观”到今,今存建筑532平方米,为民国年间重修。

白鹤观--位于冲虚观西3.5公里处,创建于东晋,原是葛洪修道的东庵,因此地常栖白鹤而改建为白鹤观。观前右侧喷泉水池有巨石,上刻“第七洞天”。白鹤观现仅存遗址。 放生池,位于白鹤观前,半月形,面积80平方米。池内有隶体石刻“源泉”。《罗浮山志》载:“唐玄宗命天下州郡皆臵放生池一所。”放生是释放鱼鸟等动物,以示有恩。后来善男信女遂将放生奉为善举。

长春观--始建于唐前,原为“孤青观”,唐时改为“长春观”,宋代又改为孤青观。

茶山观--始建于清乾隆末年,为供奉赤松大仙黄野人而建。

何仙观观--始建于宋代,奉祀何仙姑而建。

丛林观--始建于明太祖洪武二十四年,为响应明太祖朱元璋下诏“寺观合并为一”而建。

罗浮历代十八寺

华首寺--华首寺也叫华首台,它位于罗浮山的西南面。

华首寺建于唐开元年间二十六年,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据说当年有500真人汇集此地而得名于华首寺,明万历年间,罗浮山香火旺盛,有十八寺,而华首寺被列为“第一禅林”。

原有的鼓楼、钟楼、大殿在*期间都被砸毁,只留下残墙断壁。直到1987年才由香港同胞关耀昌先生募集巨资重新修建。新修建的华首寺有1万多平方米,游览时间需要1个多小时。主要佛教建筑有:望海观音、天王殿、万佛塔、大雄宝殿、五百罗汉堂等。华首寺不仅佛教历史悠久,而且自然景观和摩崖石刻也数不胜数,最有代表性的摩崖石刻是“领南第一山”和“闻钟发省”。而最负胜名的自然景观是“飞云溅雪”瀑布和千年银炼古树。 南楼寺 延祥寺

明月寺--唐朝时,佛教盛行。唐天宝三年(744年),唐玄宗敕立明月戒坛于罗浮山延祥寺。后来,“明月戒坛”刻石立于铁场,铁场成为东江中、下游一带出家僧人剃度受戒之所。 宋太宗雍熙二年(985年),僧人守容在铁场建寺,因掘地得到“明月戒坛”刻石,遂取名明月寺。

明洪武末年,明月寺并入延庆寺。清同治六年(1867年)重修。由于当地政府和人民较好的保护,虽经历“十年浩劫”,明月寺的殿阁大都仍然完好,成为罗浮五寺仅存的硕果。1978年,被列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79年,铁场公社对明月寺的主体进行了重修。

明月寺依岗峦体势而建,座北朝南,宽80米,长60米,占地4800平方米,四周围墙高筑,古木成荫,丛丛花卉,树树梅花,五株九里香更是沁人心脾。寺门前原建有石牌坊一座,上刻“罗浮初地”四个大字,牌坊对联为:“罗浮耸具瞻堂构尊严仰止景行沛国声名千古重,岁时供荐享冠裳环集俊斌越队考恩俎豆万年光。”旁边原竖石碑一块,上刻“梅花故地”四字。

延庆寺----位于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罗阳镇的延庆寺经多年的筹划于2009年3月10日开始动工起建,该院住持释印仁法师接受采访时说;延庆寺于2006年得到当地佛协和政府各部门的审批后就开始规划筹建,寺院占地80亩,整个寺院建成需要花费大约3000万元。目前开始动工起建600平米的大雄宝殿预计需要资金约300万,另外修建1500平米的寮房预计资金也将达到300万。 历史记载;延庆寺肇兴於南汉乾和年间(西元943--958年),高僧孚俊上人开山。该院历经宋、元、明、清朝时,香火不断、高僧辈出,有“罗浮山外第一寺”之美誉,尤其在明洪武二十四年,延庆寺还被作为地方僧录司,成为方圆百里颇有威望的佛教中心。清代末年张之洞呈请朝庭“提充寺产,兴办西学”,民国数十年间,时局跌宕,民不聊生。延庆寺与其它寺院一样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毁坏,寺貌日趋凋蔽,至灰飞烟灭,荡然无存。

龙华寺

宝积寺--是岭南罗浮山九观十八寺之一,始建于宋朝庆历年初,是一所一千多年历史的古寺。

据《博罗县志》记载:当年古寺设有御书阁、藏太宗、真宗、仁宗御书及景德赐佛衣、嘉估藏经等。因历史变迁,宝积寺早已被毁,只留古迹。

改革开放后,党的宗教政策得到落实,为恢复罗浮山部分名刹古寺,宝积寺受到政府宗教部门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1995年6月获得博罗县人民政府民族宗教局批准重建。在胡朝杰先生和筹委会成员的广泛宣传发动下,得到社会各界人士、海内外宗教人士和广大信众的鼎力支持。历经九年筹备施工,宝积寺第一期工程观音殿圆满落成,并于2005年10月2日(农历8月29日)隆重开光,尔后相继转入紧张的“大雄宝殿”筹建工作。

通过五年的筹资募捐,“大雄宝殿”于2008年6月正式启建,项目现亦已全面竣工。展现在广大信众面前的又是一座具有古老建筑风格雄伟壮观、金碧辉煌的大雄宝殿。

资福寺

香积寺--据有关资料记载,盛唐时期,全国以“香积寺”命名的寺院共有六个:长安、汝州、灌县、涪城、天水、博罗各一。博罗龙溪的香积寺始建于何时,又湮没于何时暂时还找不到历史记载。然而,远在盛唐时,龙溪就拥有香积寺是无可争议的。而且,东坡先生两次游览香积寺,以致“三山屏拥僧舍小,一溪雷转松阴凉”这样的诗篇海内外妇孺皆知,耳熟能详。

大慈寺

华岩寺

花手寺

东林寺--东林寺乃宗代僧人道开建于罗山之东,故名东林寺。该寺背依青峦,青山流水,翠竹婆娑,别有一番景致,成为宋、明、清历代文人香客所喜爱 一游之寺院。 宋代许多香客游人前来游览。清溪古剎幽深,碧水翠竹摇曳。文人墨客多有题咏。

明洪武二十四年,东林寺在”州县只存一寺一观”的沼令下,被并入延庆寺。寺院年久失修,不久颓废。

清代雍正年间(1723—1735),佛门中人难舍东林寺故址幽静清雅之景,乃幕捐重修。使东林寺香火鼎盛,游人如鲫,再成罗浮山中胜景。东林寺在民国初年肖存,后渐颓废。解放后僧去寺毁,至今仍未修复。 护圆寺

法云寺--位于鹿角坑口,据《博罗县志》记载,即晦杲禅师云水庵也,建于明朝崇祯年间,崇祯末年,寺僧智恬重修,易今名,法云寺。

太平寺 拨云寺 佛迹寺。

推荐第10篇:张庙小学报账员岗位职责

张庙小学报账员岗位职责

1、编制好学校经费预决算;依据下达的年度经费计划,在总务 主任的指导下制订学校分期用用款计划。在执行计划时,严格遵守费用开支范围和标准,并将计划执行情况向校长和总务主任汇报。

2、严格各项财务制度,有计划地管理好学校的一切开支,做到 专款专用;按照政策办事,仔细审核每一张单据凭证,做到手续完备 每一个签字都要做到符合制度标准

3、掌管学校经费开支,及时了解每笔款项的去向

4、认真审核、整理原始单据,填制报账凭证,做到手续完备 内容真实完善、数字准确、报账及时。

5、在严格按照物价局规定的收费范围内,负责组织学校的各项 收费工作,同时开具相关票据并及时上缴

6、定期清理往来款项,对款项结算明细表并填制报账凭证,做 到多退少不补。

7、参与单位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建立固定资产增减变动辅助 账,参与固定资产的清查盘点工作,督促单位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

8、定期公开财务收支情况。

第11篇:瓦庙中心小学教导主任岗位职责

瓦庙中心小学教导主任岗位职责

1、在校长的领导下主持教导处的日常工作,抓好教育教学行政管理,执行和实施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保证教育教学任务的完成。

2、领导教研组长的工作,定期召开教研组长会议,研究有关教学工作问题,负责对教研组长的考核工作。

3、负责审查教研组的工作计划和教师的教学计划,并对计划情况进行检查,联系实际,提出改进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4、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科学理论和有关业务知识,组织教研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和教改实验活动,进行校内和校外教学经验交流。

5、对教师进行工作考核,审查教师出勤情况和教学情况,经常检查课堂纪律,定期查阅教师教案和学生作业,评定好先进班级,搞好学校各类档案管理。

6、合理编排课程表和作息时间表,负责处理教师请假及调课、代课、补课问题,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

7、制定教材、教学参与书、图书、仪器、教具、挂图等各种采购计划。

8、负责组织新生入学、编班和学籍、考籍管理,负责组织期中、期末和毕业班的会考、补考工作,审核颁发毕业证和结业证。

9、领导图书室、实验室、电教室工作。

10、完成学校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12篇:子孙清明节祭祖祭文[材料]

清明节又称寒食节,也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xiexiebang.com范文大全特意为大家整理了关于清明节扫墓祭文范文的相关材料,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帮助。

维公元二OXX年四月四日,农历己丑年,三月初五,值清明节。松树李李姓族人,谨以果品佳肴、香帛冥金之仪,致祭于始祖墓前,凭吊始祖李公讳氏人,告慰列祖列宗曰:

明洪武初,始祖自山西洪洞县转照发徙,辞别故土,长途跋涉,迁此立村,迄今计六百余载!今逢盛世,国泰民安,昌隆繁盛,家兴族旺,数千人口遍及华夏,无论从农、从工、经商、从医、从教、从政,皆事业有成,和谐美满。此乃先祖保佑之功德。先祖厚泽,福佑子孙。为了继承先祖之优良品德,不忘始祖之福泽佑护,感激先辈之养育教诲。常念始祖之恩德永垂。今全族齐聚,祭奠始祖,修墓立碑,以表孝意!

清明良辰,举全族凭吊。列果陈香,共祭始祖在天之灵,后辈子孙将继承始祖美德,让始祖理想化蓝图。愿始祖含笑九泉,佑全族显贵昌荣。

树有根则旺,水有源则流。李氏家族立碑续谱,族人凝聚。数千同胞后裔,血脉相通,将同心同德,患难与共,增强团结,力图振兴。为始祖争光,为族谱争辉。

念血脉相通之情,思同宗共祖之谊。吾辈当以全族利益为重,不分南北,不分支系,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为家族共兴,李门昌隆,共创美好未来。

清明祭祖,思绪悠悠。藤蔓千里,皆出一源。家族盛衰,匹夫有责。现政通人和,吾辈当育人锻才,孕吾族之栋梁。一个诗礼之族、仁义之邦的李氏家族定会彰显。吾辈将告慰于始祖及列祖列宗在天之灵。

伏维尚飨

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daodoc.com】

第13篇:师德师风工作计划子子孙

康庄小学师德师风建设

工作计划

为深入贯彻国家关于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要求和区教育局《全区教育系统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的实施方案》,推动我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活动广泛深入扎实开展,确保活动实效,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十七大会议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安定区教职工管理办法》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重在建设、教育为主、标本兼治的原则,进一步更新教师师德观念、规范教师执教行为、完善师德师风管理制度,提升教师的师德水平,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学生爱戴、家长拥护、社会信赖的教职工队伍,推进我校教育教学工作持续健康快速协调发展。

二、活动目标

通过师德师风建设活动使每个教师做到“三自觉”、“四主动”、“五严禁”,实现“六个零”的目标。“三自觉”即: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各种规章制度;自觉服从全区社会经济发展大局的需要;自觉做到服务在前、享乐在后,顾全大局、舍弃小我,努力工作、敬业乐教。“四主动”即:

主动学习,争做学习型、专家型教师;主动加强师德修养,争做公民道德的模范;主动规范行为,争做遵纪守法的标兵;主动服务学生,服务社会,争做群众满意、家长放心的教师。“五严禁”即:严禁在教学期间补课、搞有偿家教;严禁私自订购向学生推销教辅资料;严禁体罚、变相体罚和侮辱学生;严禁在工作时间饮酒、酒后进入课堂;严禁传播不良文化。“六个零”即:实现师德师风“零投诉”、教育收费“零违规”、学校安全“零事故”、教职工“零违纪”、贫苦学生“零辍学”、青少年学生“零犯罪”的目标。达到“铸师魂、塑师德、强师能、正师风”的目标。

三、具体措施

通过深入持久地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活动,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促进教职工形成“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教书育人、廉洁从教、为人师表”的崇高师德风尚,以优良的师德师风,带动教风,促进学风,优化行风,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使教师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真正成为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第一、建立完善四个工作机制

一是学习教育机制。建立完善每周政治学习制度、寒暑假集训制度、坚持集体学习和个人学习相结合,大力弘扬新时代教师高尚的职业道德风范,使广大教师明确师表形象标准、明确教书育人的要求,自觉树立正确的职业思想、职业

道德和职业行为。

二是管理培训机制。坚持依法治教、从严执教,建立健全教师管理制度,明确教育教学行为的规范要求,把教师管理纳入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结合职业道德有关要求组织专题讲座、岗位培训、经验交流、榜样教育等多种形式的师德培训,增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主动性、实效性。

三是考核监督机制。以考核评价为杠杆,把师德师风作为考核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和职务评聘的重要依据。采取自评、互评,学生、家长参评,组织测评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对教师的师德师风进行专项考核,将考核结果记入师德档案。健全师德监督机制,学校设立“师德监督信箱”、“师德举报(投诉)电话”,向社会各界发放《征求意见表》等,广泛听取意见,建立社会、家长、学生三位一体的师德监督体系,增强教师不断提高师德修养的自觉性。

四是奖惩激励机制。通过开展评优选先活动,树立先进典型,对在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师德标兵”进行表彰奖励。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大力弘扬体现时代精神的师德行为和职业道德高尚的教师的先进事迹。要严格落实“一票否决”制,加大对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的查处力度,凡师德考核达不到优秀等次的,年度考核不得定为优秀、良好等次;凡师德考核结果不合格者,年度考核结果一律定为不称职。对于严重违反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依据有关规定,给予党纪政

纪处分;触犯刑律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二、开展六项活动

1、开展国旗下宣誓活动。学校将每学期进行一次教师在国旗下宣誓活动。誓词是:

我是光荣的人民教师,我在国旗下庄严宣誓:忠于人民教育事业,履行教师神圣职责,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热爱学生,做学生良师益友,为人师表,铸教师高尚人格;追求真理,崇尚科学;依法治教,教书育人;勤勉敬业,严谨治学;团结协作,终身学习;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人类的文明进步,奉献全部力量。

2、开展学生满意的教师评选活动。通过学生评议,评出学生最满意的教师。凡学生满意率低于60%的教师,要进行诫勉谈话。限期整改,整改后仍不达标者不能继续担任教学工作。

3、开展“三爱、三送”活动。即关爱贫困生,给贫困生送温暖;关爱贫困生,给贫困生送信心;关爱特殊生(残疾生、弱智生),给特殊生送方便。组织教师与特困生,学困生、特殊生结对帮扶,每位教师至少结对帮扶1—2名有困难的学生,定期对其进行生活帮助和学习指导,填好结对帮扶记载表,纳入年度师德考核。组织教师分小组深入学生家庭、社区,与家长、社员沟通,了解家长和社会对学校教

育的认识、看法、希望,争取家长和社会对学校的支持,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学校发展。

4、开展师德师风大讨论活动。学校将每学期组织全体教职工对以下专题进行深入讨论:如何认识加强师德教育的重要意义;新时期对教师职业道德素质有那些新要求;当前违背教师职业道德有那些表现;如何在实践中杜绝违背教师职业道德现象的发生;如何结合自身实际提高师德修养;如何建立师德教育的长效机制。

5、开展“六个一”活动。即:在校内外各悬挂一幅加强师德建设内容的横幅;出一期师德建设简报;召开一次由校内外有关人士参加的“今天我们怎样做教师”的师德建设工作座谈会;各班级召开一次家长座谈会;对学困生进行一次家访;每个教职工要撰写一篇有关师德建设内容的学习心得体会文章。

6、举办师德师风先进典型报告会。学校将配合安定区教体局和杏园学区认真做好师德师风先进典型的宣传活动,并主动邀请先进典型来我校作专题报告以达到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的目的。

四、实施步骤

本次师德师风建设活动自2011年3月开始至2011年12月结束,共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宣传发动阶段(2011年3月)。我校在2011年3月

召开动员会,健全活动工作组织。要利用标语、板报、手抄报、广播等多种媒体,有效的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使广大教职工明确活动的目的、意义、指导思想和方法要求,增强参与活动的自觉性,人人参与活动,人人得到提高。

(二)学习教育阶段(2011年4月—2011年10月),学校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活动方案,组织开展活动,扎实推进,务求实效。重点做好三项工作:

1、加强学习,提高认识。组织教师学习市教育局编印的《教育法律法规文件汇编》中的相关篇目、《王向机副市长在全市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和学校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市教育局致全市广大教师及教育工作者的一封公开信》、《市教育局关于公布教师“八条禁令”及“三条处罚措施”的通知》、《安定区关教职工管理办法》等,学校要以寒暑假“师德师风建设周”为契机,严格落实每周政治学习制度,开展形式多样、灵活有效的学习教育活动。每位教职工都必须建立学习笔记,认真撰写学习心得,增强实践师德规范的自觉性。

2、讨论查摆、剖析原因。查摆剖析,找准问题是师德师风建设活动第二阶段关键。

一是学校班子成员和教师都要紧密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严格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市教育局制定的“八条禁令”,深入自查,着重从

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查摆:

(1)在爱岗敬业方面,有无只教书、不育人,不认真备课、上课,不认真批改作业,敷衍塞责,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

(2)在热爱学生方面,有无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侮辱、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以学习成绩评价学生现象,是否做到理解、尊重、信任每一位学生。

(3)在严谨治学方面,有无教育方式单一,方法简单粗暴现象,是否做到方法适当、方式灵活、因材施教、耐心细致。

(4)团结协作方面,有无缺乏协作精神,不团结尊重同事,诋毁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不关心学校集体现象。 (5)在廉洁从教方面,有无缺乏奉献精神,不能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私自从事带有盈利性质的教学活动,以教谋私,向学生推销资料,乱收费、乱补课、借学生家长办私事或索取接受学生家长的馈赠现象。

(6)在为人师表方面,有无不尊重社会公德,赌博,工作时间饮酒,上课期间使用通讯工具,在教室及学生活动场所吸烟,工作期间衣着不规范,穿奇装异服,言行粗鲁现象。

二是查摆问题要坚持多渠道、多形式。要在自我查摆的基础上,学校领导要具体分工,深入班级让学生评教,以教研组为单位让教职工互查,通过召开学生、家长、社会人士

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设立征求意见箱、开通举报电话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各方面对学校每一位教职工在师德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三是要将征求到的意见原汁原味的反馈给教师本人,每位教职工要对查摆和征求到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类,对存在问题的具体表现、危害和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深入细致的剖析,写出自查报告。要使查摆过程,成为提高教师师德修养,重塑新时代教师新形象的过程。

四是查摆问题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反对弄虚作假、言过其实;坚持自己找、学生和家长提、同志帮、组织点的原则,反对形式主义;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原则,反对老好人主义。自查要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坚持有则改之,无则加冕的原则,对勇于查找自身问题,并自觉改正的,要给予鼓励;对于自身遮遮掩掩、不能自觉查找的,要给予批评。

(三)整改提高及总结阶段(11月—12月)。针对查摆出的问题,认真分析产生的根源,找准症结,明确危害,研究制定整改途径和方法,认真落实整改措施。要通过各种会议、公布上墙等方式,广泛征求和吸纳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制定完善整改方案。要建立整改责任制度、实效分析制度、整改公示制度等长效工作机制,明确相应的责任人和整改时限,确保按期落实整改措施。对正在进行整改的问题要及时

督查,加快整改进度,对需长期整改的问题,按既定方案分步实施,争取早日落实到位,要抽调组织专门力量,对已整改的问题进行复查,防止反弹,把整改不断引向深入。

学校对学生家长反映的问题,要核实无误,学校能解决的学校解决,学校不能解决的,上报教体局处理,情节严重甚至违反法纪,移送司法机关处理。要坚持以正面教育、自我教育为主,努力做到尊重事实,问题一个不漏,对事不对事人,坚决避免查摆问题扩大化互相攻歼,无限上纲,闹不团结现象。

五、组织领导

(一)提高认识,明确责任。校长具体负责宣传教育,组织学习先进,引导教师做自我剖析,整改,教导主任负责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公布调查结果。

(二)强化督导,定期检查。学校将师德师风建设活动开展情况纳入教师年度考核体系,为强化过程性管理,学校师德师风建设活动领导小组加强不定期检查,推动活动深入开展。学校领导班子成员要对每位教职工的自查报告、心得体会和整改措施,进行认真审核把关,实行签名负责制。对查摆问题不深刻、整改措施不到位的,要责令重新查摆和整改。

(三)广泛宣传,营造氛围。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开设专栏,唱好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大力宣传在活动中涌

现出来的一些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努力为师德师风建设活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要在保证正常教学的前提下,统筹兼顾,不能以教学工作任务重为借口,应付活动开展,也不能以开展活动为理由,影响正常教学工作。

(四)健全机制,齐抓共管。要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核心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做好教师的政治思想工作,关注教师身心健康,带领和引导广大教师切实提高职业道德素质。要充分发挥校长、教导处、在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支持他们根据各自的职能开展群众性的师德师风建设活动,,努力形成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协调一致、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将师德师风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不断推进我校教育教学工作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康庄小学

二0一一年三月

师德师风建设活动

工作计划

康 庄 小 学

二0一一年三月

第14篇:星云大师的得道观

昨天看台湾星云大师的著作《宽心》,开头就是这样一个故事。在文中他说,日本曾经有一部电影,讲述唐僧和孙悟空的故事。唐僧对孙悟空说,如果你想跟随我学佛,就要做到这几件事。站在同一个地方不动一百天;站过之后,跪在那里不起一百天;跪过之后,双手举起一百天;浸在水里一百天;身边烤火一百天。如果你做到这些事情,才能跟我学佛。孙悟空按照唐僧的指示依次做到了诸多一百天的磨练。当他完成任务之后,唐僧对他说,你已经得道了。

这则故事看起来很平凡,但是其中却充满着佛家哲理——佛在日常生活中的磨练,日常生活即是佛。一个人懂得磨练自己,懂得提升自己的境界,懂得在繁琐的重复中耐下心来,懂得在无望的长久中坚持,这就是佛。佛,何必向西方寻求,何必向远处找寻,只要心中有成佛的意志,能够不畏艰难、敢于面对一切苦厄,自然就有佛的身影。

宋明时期,中国曾经兴起了儒家程朱理学。二程与朱熹提倡天理学说,要求“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情、人欲是阻碍人生修养提升的大障碍,只有尽灭人欲才能成为圣贤。正是由于他们的说教,一大批传统儒家知识分子也就成了表里不

一、虚伪不堪的假道学家。据说,就连这个学说的创始人朱熹,也曾经因为和一个同僚争一名美貌的妓女而反目为仇。由此可见,人情、人欲乃是人之本性,是绝对不能尽灭的,也没有必要尽灭。南宋后期,又出现一大批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哲学家,他们认为“天理即人欲”,就是说,天理存在于人的日常生活之中。除了人的日常生活,是没有另外的天理存在的。由此他们提倡发展商业,提倡追逐利润。在重农抑商的传统封建社会,不啻为一种惊天震世之音。

儒家和佛家文化虽然属于不同的哲学范畴,然而,天下的学问其实都是一样的异曲同工,都是一样的殊途同归。因为一切的文化、哲理,都是人的哲理,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哲理。除此之外,绝对没有另外的哲理存在。佛需要在日常生活的挫折磨难中修炼,天理一样离不开人的日常生活中的种种挫折与磨难。

第15篇:道观之上海紫阳宫

道观大全之上海紫阳宫

紫阳文化是我国道教文化重要的一脉,相传:紫阳真人出生于随州市,紫阳宫就是为了纪念紫阳真人而建造的。紫阳真人建造的紫阳楼气势恢宏,巍巍壮观,李白曾经题诗赞美过。大家是不是对这个道观很好奇呢?现在不妨就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道观大全之上海紫阳宫吧。

简介

紫阳文化是我国道教文化的重要一脉,紫阳真人出生在于随州市,是唐代的高道和文化名人。他建造的紫阳楼气势恢宏,巍巍壮观,唐代大诗人李白曾题诗赞美:“楼疑出蓬海,鹤似飞玉京。松雪窗外晓,池水阶下明。”在随州文化公园东园举行了紫阳宫落成开放暨神像开光仪式,市领导及来自国内的众多高道大德、嘉宾、信众及市民共同见证了随州文化再添神韵一笔。

市委书记刘晓鸣,市长郄英才等市领导出席了仪式。仪式上,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四川省道教协会会长唐诚清大师为紫阳宫开示,湖北省民宗委副主任熊华启,省人大常委、省道教协会会长、紫阳宫住持吴诚真致辞,江苏、浙江等省道教协会会长及众多道教界人士和嘉宾出席仪式。

随州文化公园内的紫阳宫,是为纪念唐代的紫阳道人所建。紫阳宫的落成是随州道教发展史上一件盛事,也是随州文化建设中的一件大事,为文化公园再添一个新的文化符号。坐落在文化公园东园的紫阳宫,与中园及西园的农耕文化坛、季梁像、盛事同庆雕塑、舜井亭、隋文化浮雕等景观遥相辉映,展示随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厚重文化底蕴,为随州旅游发展增添新亮点,为群众文化生活注入新元素。

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经过省、市道教界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紫阳宫得以迅速重建,不仅使古老厚重的紫阳文化得到丰富和发展。揭牌后,长春观经师团在紫阳宫大殿举行了开光法会。湖北省道教协会向随州高新区教育局捐赠了价值10万元的学生用品。

紫阳宫供奉简介

主殿一层供奉

紫阳真人,药王孙思邈,文昌帝君。

孙思邈

是中华医学发展先河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星,在中外医学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功勋,千余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高度评价和崇拜。唐太宗李世民赞孙思邈“凿开径路,名魁大医。羽翼三圣,调合四时。降龙伏虎,拯衰救危。巍巍堂堂,百代之师”。宋徽宗敕封为“妙应真人”,被后世尊称为“药王”。现今我国各地都有祠堂纪念。供奉朝拜药王孙思邈可以保佑家人身体健康。

文昌帝君

农历二月初三是文昌帝君的圣诞,各地学子争相朝拜,祈求保佑自己学业有成文昌原是天上六星之总称,即文昌宫。一说在北斗魁前,一说在北斗之左。

学者认为文昌帝君为梓潼神,原是流行四川北部梓潼的蛇神、雷神信仰,后与晋朝抗击苻坚而殉国的忠臣“张育”合流,在北宋时,转化为保佑四川地区学子,考试顺利的神只。南宋时,梓潼神被认为较灵验,而取代了其它地方科举之神,成为中国各地学子,共同信仰的保佑科举顺利之神只。

六星各有星名,称上将、次将、贵相、司命、司中、司禄等。

文昌封为帝君,并且又称梓潼帝君,当是元仁宗时之事。元仁宗延佑三年(1316年)封梓潼神为“辅元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梓潼神与文昌神合为一神。《明史》的《礼志》称,“梓潼帝君,姓张,名亚子,居蜀七曲山,仕晋战殁,人为立庙祀之”。张亚子即蜀人张育,东晋宁康二年(374年)自称蜀王,起义抗击前秦苻坚时战死。后人为纪念张育,即于梓潼郡七曲山建祠,尊奉其为雷泽龙王。后张育祠与同山之梓潼神亚子祠合称,张育即传称张亚子。唐玄宗入蜀时,途经七曲山,有感于张亚子英烈,遂追封其为左丞相,并重加祭祀。唐僖宗避乱入蜀时,经七曲山又亲祀梓潼神,封张亚子为济顺王,并亲解佩剑献神。宋朝帝王多有敕封,如宋真宗封亚子为英显武烈王,宋光宗时封为忠文仁武孝德圣烈王,宋理宗时封为神文圣武孝德忠仁王。元仁宗延佑三年(1316年)敕封张亚子为辅元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于是梓潼神张亚子遂被称为文昌帝君。

主殿二层供奉真武大帝

玄天上帝,全称北极镇天真武玄天上帝玉虚师相金阙化身荡魔永镇终劫济苦天尊,通称北极玄天上帝。常被简称为北帝、真武大帝或玄天上帝。其又有玄武神、真武神、元武神、玄武大帝、开天大帝、北极大帝、北极佑圣真君、北极荡魔天尊等称;俗称上帝公、上帝爷公、上帝爷或帝爷公。其象征北极星与四象中的玄武,为统理北方之道教大神,北方在五行之中属水,能统领所有水族与水上事物(故兼海神),因北方在五色中属于黑色,又称黑帝。玄天上帝亦是明朝镇邦护国之神、降妖伏魔之神、战神,明朝公家建了许多玄天上帝庙,并由官方祭祀。真武大帝,端坐于殿堂之上,旁边塑有龟、蛇二将,或金童、玉女。据说前者是护卫大神,后者专替真武记录三界中的善恶功过。真武的诞辰日为农历的三月初三日。

财神殿简介

财神殿供奉武财神赵公明,文财神比干以及关帝圣君

观音殿简介

观音殿供奉观世音菩萨,送子娘娘及注生娘娘,观世音菩萨在道教称为:圆通自在天尊,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千处祈求千处应。

众神之中,掌管生子的神据说称为“送子娘娘”,旧时厦门城隍庙、东狱庙都有祭祀。神像安详端坐,怀抱娃娃。求子的女子摆上香果供品,拈香跪拜祷告,请求“送子娘娘”赐子于她。然后“搏签”,求得“吉签”,表示“送子娘娘”已愿赐子于她,即起身将事先准备好的小衣裳给“送子娘娘”怀中的娃娃穿上,然后再拜。据说无不灵验的。得子后,还要来拜谢,还愿。

紫阳真人简介

据《汉东紫阳先生碑铭》记载,胡紫阳8岁时首次经过仙城山(今曾都区府河镇与洛阳镇交界处的现光山),看见那里峰高峻峭、云雾缭绕,仿佛是神仙出没之地,就萌生了出家修道的想法。9岁那年,胡紫阳正式出家,在仙城山静修。12岁时,他已掌握了道家辟谷功法,能够连续多天不吃东西。20岁时,他出门游历了衡山等地,广寻各地道教高人交流切磋,拜当时最富盛名的天师李含光为师,潜心学习修炼,终成一代大师。

学成回到随州后,胡紫阳在他居住的苦竹院里,亲手栽植了2株桂花树,修筑了餐霞楼。所谓“餐霞”,意思是服食朝霞之气,是道教的一种气功修炼术。胡紫阳修道,声名远播。当时“南抵朱陵,北越白水”,前来拜师学习的弟子多达3000余人,就连随州周围太守一级的官员前去拜会,遇到胡紫阳静坐,也要向大雁飞行时一样摆成长长的队列等候。可见胡紫阳在当时有多大影响,人们对他多么器重!

结交诗仙为诗人做媒

在胡紫阳3000多弟子之中,有一位叫元丹丘的与诗仙李白非常要好。《将进酒》一诗“岑夫子,丹邱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的诗句中,所提到的“丹邱生”,就是这位元丹丘。

开元年间,经元丹丘推荐,李白和好友元演来到随州,拜访了胡紫阳。胡紫阳对于李白、元演的到来十分高兴,当晚热情地在餐霞楼为他们接风洗尘,随州最高级别的行政官员汉东太守也来坐陪。席间,胡紫阳高兴地拿来笛子、玉笙,自己吹笛子,邀请李白吹玉笙。汉东太守乘醉翩翩起舞。那天晚上,大家都喝醉了,李白竟然忘记了是怎么上的床睡的觉,第二天清晨醒来,才发现自己身上盖的是太守的锦袍,枕的是太守的大腿。数年后,李白在其代表诗作之一的《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中回忆了这次相会:“„„不忍别,还相随。相随迢迢访仙城,三十六曲水回萦。一溪初入千花明,万壑度尽松风声。银鞍金络到平地,汉东太守来相迎。紫阳之真人,邀我吹玉笙。餐霞楼上动仙乐,嘈然宛似鸾凤鸣。袖长管催欲轻举,汉东太守醉起舞。手持锦袍覆我身,我醉横眠枕其股。当筵意气凌九霄,星离雨散不终朝。„„”这首名诗中的“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晋祠流水如碧玉”等诗句至今在中学语文课本中被引用。

当年,英俊潇洒的青年诗人李白很想向已故宰相许圉师的孙女求婚,但苦于找不到有名望的人说媒。胡紫阳获悉李白的心思后,就与“郡督马公”马正公一道前往湖北安陆白兆山许家撮合了这段姻缘。开元十六年秋,李白与许圉师的孙女结婚,先后生女平阳,生子伯禽,夫妇恩爱,相敬如宾,直至开元二十六年底许氏病故。这十年间,李白与胡紫阳交往频繁,写下了大量诗文,流传至今有《题随州紫阳先生壁》、《冬夜于随州紫阳先生餐霞楼送烟子元演隐仙城山序》等。

李白对胡紫阳十分推崇,在他看来,随州是“汉东之国,圣人所出”的地方,但自炎帝神农氏和随大夫季梁之后的千余年间,“无一物可记”,直到出现紫阳先生才算弥补了空缺。

奉诏入宫叶县仙逝

唐玄宗天宝初年,道教受到崇尚,宫中威仪带着皇上的聘礼,请紫阳先生为西京太微宫使,他多次推辞,后迫于皇帝诏书,只得入宫。

当时聚集在京都的一些术士大搞敛形匿影、吞刀吐火的幻术,紫阳先生对此不屑一顾,每天只和弟子们讲述《道德经》,剖析它的要旨。他反对东汉魏伯阳服丹成仙之说,驳斥了种种谬论,自然遭到一些术士的反对和排挤。他本不想留在宫中,便以有病为由,奏请皇帝同意,回归故里。临别时他自祭说“神将厌予,予非厌世”。在他走时,王公卿士送及龙门。当他走到叶县(今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在王乔祠堂停留时,两眼突然向上好像看到了什么东西,“泊然而化(死亡)”。更奇怪的是,他去世时,“天香引道,尸轻空衣”。当他的尸体运回随州时,看起来依然像活着时候一样。汉东太守裴公亲自在郊外迎接,全城轰动,每天有上万人前往观看。当年农历十月二十三日,胡紫阳葬于城东的新松山,享年62岁。

胡紫阳去世后,李白受托撰写了《汉东紫阳先生碑铭》,称“先生含弘光大,不修小节。书不尽妙,郁有崩云之势;文非夙工,时动雕龙之作。存也,宇宙而无光;殁也,浪化而蝉蜕”。李白还称“予与紫阳神交,饱餐素论,十得其九”,为此“篆石颂德,名扬八区”。

你可能也喜欢

头上三尺有神灵的真相

信佛的人忌讳什么呢?

基督教灵魂救赎的文章

盘点伊斯兰教的八大禁忌

第16篇:对联道教道观楹联集

大雄宝殿(一一)

慧日祥云,佛光注照,感应万善开觉路;甘露法雨,慈航普渡,教化众生度迷津。

(二)

一勺水便具四海水味,世法不必尝尽;千江月总是一轮月光,心珠宜当独朗。藏经楼外 (-一)花霏罗什幡经席;香散生公说法堂。

(二)莲花法藏心常悟;贝叶经文手自书。圆通殿千手干眼妙真容,杨柳枝头甘露洒;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渡人舟。

念佛殿内

(一)

九品莲花,狮吼象鸣登法座;三尊金相,龙吟虎啸出天台。

(二)莲座拥祥云,名刹宏开登净域;檀林施法雨,慈航普渡指迷津。

道教对联是书写于道教活动场所、景观等地的一种传统的文学艺术形式。“对联”或称“楹联”,常出现于建筑物、游览区的入口处,尤其是房屋大门,更以楹联之点缀而传递中国传统的文化气息。相传五代后蜀主孟昶灭亡前一年的除夕自题桃符版于寝门:“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后世则以联语题写于厅堂前柱。因前柱名为楹,所以题写在柱子上的联语就称作“楹联”;又因为这种联语以诗歌对偶句式构成,所以也叫做“对联”。道教洞天福地以及各类活动场所,几乎都可以看到楹联。在内容上,道教楹联是道教思想追求的寄托。因此,道教楹联往往以简练语言融缩神仙故事。例如泉州元妙观楹柱题刻:“白鹿青牛迎法驾,羽衣象简演朝仪。”这副楹联将道教教主老子过函谷关的故事交织于其中。“青牛”本是老子过关时的坐骑,楹联作者选择了这个颇具象征意义的祠汇,暗示老子过函谷关留下“五千言”《道德经》;而“羽衣”是道教神仙所用,这又象老子羽化而升仙。至于“朝仪”表示的后来的道门追随者以经常性的宗教仪式来表达自己对老子的敬奉。在这里,楹联的意像透射出道教延年益寿、羽化登仙的思想闪光。像这样的例子,在道教洞天福地之中比比皆是。另外,道教楹联也注意通过景观的描绘,以抒写心性,如四川青城山的驻鹤庄所题写:“松桧隐栖三岛鹤;楼台闭锁九霄云。”此联以写景引人入胜。相传驻鹤庄周围乔木林中常有丹鹤成群,朝去夕来,声唳山间。楹联由景物入手,进行具体描写;但在深层次上却蕴含着道教中人对景炼心的旨趣。联对中所指“三岛”出于先秦的仙话传说,指的是蓬莱、方丈、瀛洲,据说是修炼成仙者居处的美妙境界。作者将上古的仙境传说与现实景观描写结合起来,造成了一种迷离恍惚的艺术效果,从而营造了洞天福地的神仙文化氛围,令游览者心旷神怡。可见,道教楹联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寄托,而且往往具有独到的艺术境界。长期以来,道教中人与文人墨客热心于道教楹联的撰写,他们留下了众多的作品,这使道教洞天福地更具有了优雅的人文逸趣。

第17篇:关于重建××道观项目协

关于重建杞县瓦岗大唐皇封寺院大云寺项目

协 议 书

甲方:杞县宗店乡人民政府

乙方:河南省大唐皇封寺院大云寺建设和管理协会

为了发展旅游产业,弘扬佛教文化,满足游客和信教群众的需求,经甲乙双方协商,就重建杞县瓦岗大唐皇封寺院大云寺项目达成如下协议。

一、杞县瓦岗大唐皇封寺院大云寺项目的立项、规模和土地使用

该项目甲方指定河南省大唐皇封寺院大云寺建设和管理协会全权办理项目立项、审批等手续。项目建设要严格按照双方认定的规划、设计图纸进行。该项目预计3年完成全部建设工程,总投资9000万元以上人民币。其中,一期工程预计2年。根据需要,按照规划,通过新农村建设整合原寺院范围内的土地,归庙宇负责人使用管理50年。建完“一门、二楼、三殿、一樽像”(一门是山门及献亭,二楼是钟楼、鼓楼及厢房,三殿是金刚殿(过殿)、天王殿(弥勒佛殿)、大雄宝殿,一樽像是观世音站身巨像),投资6000万元人民币以上。2012年预计投资3000万元,建成主体大殿和山门。二期工程预计1年,投资预计3000万元以上人民币,建成钟楼、鼓楼及厢房,金刚殿(过殿)、天王殿(弥勒佛殿)、千佛阁和藏经阁。大雄宝殿东侧绘《五戒本生》壁画(即戒杀生、戒偷盗、戒邪淫、戒妄语、戒饮酒)及篆塑佛教法像群体。整修镇寺宝塔----大云寺塔。该项目建设完成全部项目后,将为发展旅游产业,弘扬佛教文化,满足游客和信教群众的需求,福泽千秋万代做出积极的贡献。

二、资金来源

该项目建设资金全部由乙方筹集解决,但甲方也要协调当地县宗教局等机关事业单位、民营企业家和信教群众,本着自愿捐赠的原则予以支持。

三、施工管理

该项目建设由乙方选择有相应资质的施工企业,甲方派工程监理进行监工,监理工资由甲方负责。

四、寺院权属和收益使用原则

寺院项目建成后,所有权归甲方,县宗教局代管。寺院收入归乙方使用,但资金要全部用于寺院的扩建、修缮、基础设施、环境建设和对社会公益事业的捐赠、困难群众的解救等利国利民利教的项目上。

五、甲方的权利和义务

1、对乙方庙宇建设提供优质服务,指派专人协调相关事务。该寺院建设项目免收一切税费,涉及上级收费由主管部门帮助协调免收。如果协调不能全部免收的,缴纳款项由相应的主管部门负担。办理产权手续时免收一切税费。

2、有权对不按标准施工企业进行停工后商议。

3、有权对寺院的安全、防火和各项活动进行依法监管。

4、有权对寺院的收入使用进行监管。

5、有义务帮助收集寺院的史志、典故、民间传说等资料,协助搞好寺院史建设。

6、对寺院的收入和管理,免收一切税费。

7、对乙方选派的寺院负责人,甲方指定专人协调县宗教局履行任职手续。

六、乙方的权利和义务

1、在50年使用管理期限内,要做好安全、防火等工作,确保不出大的安全事故。

2、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有关法律、法规从事宗教活动。

3、对于寺院的收入,按照双方议定的使用原则,有权自主支配。

4、有权提出扩建意见,经甲方批准后实施。

5、对寺院建设的质量、安全负责。

6、对寺院的管理,乙方有权选派人员负责。

7、对寺院的管理使用权,乙方有权传承。

8、对寺院规划区域,有权建设使用佛教用品商店等旅游设施,产权归投资者所有。

本协议未尽事宜,由甲乙双方共同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双方可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附件:寺院规划图,内容为本协议之附件,与本协议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此合同一式叁份,甲乙双方和县宗教局各执一份。

双方代表签字:

甲方:杞县宗店乡人民政府(印章)

乙方:河南省大唐皇封寺院大云寺建设和管理协会

二○一二年二月十九日

第18篇:关于重建××道观项目协议书

文章标题:关于重建××道观项目协议书

关于重建××道观项目协议书

甲方:××县人民政府

乙方:×××为了发展旅游产业,弘扬道教文化,满足游客和信教群众的需求,经甲乙双方协商,就重建××道观项目达成如下协议。

一、××道观的立项、规模、土地使用和名称

该项目甲方指定县民族

宗教事务局全权办理立项审批手续。项目建设要严格按照双方认定的规划、设计图纸进行。该项目预计10年完成全部建设工程,总投资4000万元以上人民币。其中,一期工程预计三年。即建完“一门、二楼、三殿、一樽像”(一门是山门,二楼是钟楼、鼓楼,三殿是三清殿、玉皇殿、玉清宫殿,一樽像是观世音站身巨像),投资1000万元人民币以上。今年预计投资50万元,建成主体大殿和山门。根据需要,按照规划,无偿划拨××国有范围内的土地,归庙宇负责人使用管理50年。名称要由原来的玉清宫变更为老君庙,变更手续由民宗局负责办理。二期工程预计三年,投资预计1000万元以上人民币,建成神女宫、××东侧掌子面篆塑成道教法像群体。二期工程竣工后,××将成为全国道教独特风格第一山。三期工程预计四年,投资2000万元以上人民币,在××北侧建镇山宝塔及其塔林。这时×山道宇建设完成全部项目,给××人民留下一座名山,成为北方旅游热点,福泽千秋万代。

二、资金来源

该项目建设资金全部由乙方筹集解决,但民宗局也要动员当地机关事业单位、民营企业家和信教群众,本着自愿捐赠的原则予以支持。

三、施工管理

该项目建设由乙方选择有相应资质的施工企业,甲方派工程监理进行监工,监理工资由甲方负责。

四、道观权属和收益使用原则

道观项目建成后,所有权归甲方,县民宗局代管。道观收入归乙方使用,但资金要全部用于道观的扩建、修缮、基础设施、环境建设和对社会公益事业的捐赠、困难群众的解救等利国利民利教的项目上。

五、甲方的权利和义务

1、对乙方庙宇建设提供优质服务,指派专人协调相关事务。该道观建设项目免收一切税费,涉及上级收费由主管部门帮助协调免收。如果协调不能全部免收的,缴纳款项由相应的主管部门负担。办理产权手续时免收一切税费。

2、有权对不按标准施工企业进行停工后商议。

3、有权对庙宇的安全、防火和各项活动进行依法监管。

4、有权对庙宇的收入使用进行监管。

5、有义务帮助收集道观的史志、典故、民间传说等资料,协助搞好庙史建设。

6、要做出×山采石场限采规划,总的原则是不许再往前平采,要求采石企业通过回采、深采,搞好碎石生产,否则将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重罚,直至停止生产。

7、对已备的建庙砂石归乙方使用。

8、对×山道观现有的房屋和耕地无偿划拨乙方使用。

9、对道观的收入和管理,免收一切税费。

10、对乙方选派的庙宇负责人,甲方指定民宗局履行任职手续。

六、乙方的权利和义务

1、在50年使用管理期限内,要做好安全、防火等工作,确保不出大的安全事故。

2、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有关法律、法规从事宗教活动。

3、对于庙宇收入,按照双方议定的使用原则,有权自主支配。

4、有权提出扩建意见,经甲方批准后实施。

5、对庙宇建设的质量、安全负责。

6、对庙宇的管理,乙方有权选派人员负责。

7、对庙宇的管理使用权,乙方有权传承。

8、对庙宇规划区域,有权建设使用道教用品商店等旅游设施,产权归投资者所有。

本协议未尽事宜,由甲乙双方共同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双方可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附件:×山庙宇规划图,内容为本协议之附件,与本协议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此合同一式叁份,甲乙双方和民宗局各执一份。双方代表签字:甲方:××县人民政府(印章)

乙方:二○○六年六月十九日

《关于重建××道观项目协议书》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关于重建××道观项目协议书。

第19篇:高庙小学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岗位职责

高庙小学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岗位职责

一、岗位职责

(一)语言文字规范化领导小组职责:

1.贯彻落实《国家语言文字法》,执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方针及各种规范标准,负责学校“推普创建迎检”的整体工作,管理学校通用语言文字的应用。

2.制定学校语言文字工作中长期规划、年度计划等活动计划。3.制定各级目标,实行分级目标责任制,建立学校推广普通话,规范用字检查制度,督导、检查各年级组语言文字的应用情况,做好学校用字规范化工作。

4.指导推广普通话工作以及组织教师参加普通话培训、测试工作。5.指导学校文字规范化建设,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文字规范化、标准化知识教育和用字规范基本功训练。

6.布置校园“推普”宣传环境,创设推普宣传氛围,开展推普周宣传活动。

7.强化校园用语,把普通话作为教学、工作、交流和交际用语。8.做好学校年度语言文字工作总结、推普周活动的开展与总结。 9.做好学校网站语言文字的栏目。

(二)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小组职责:

1.宣传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提高师生员工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国家意识、法律意识、现代意识。

2.采取长效管理机制,对组室、班级加强语言文字工作的管理。3.对推普工作和用字规范的部门、个人进行推荐表扬。 4.督促普通话尚未达标的老师积极自培,争取早日达标。 5.认真组织积极开展“全国推广普通话周”活动。 6.积极完成学校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布置的各项工作。 7.做好各项档案资料整理工作。

(三)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人员职责

1.落实学校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的安排任务。2.认真组织积极开展“全国推广普通话周”活动.3.组织好班级语言文字工作的各项活动。 4.监督执行校园文明语言的实施。 5.组织安排班级各项普通话比赛活动。

6.协助老师检查学生作业,及时纠正学生作业中用字不规范现象。7.及时向上级反映班级语言文字工作中的问题。 8.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

二、基本内容

(一)常规管理

1.将语言文字工作列入学校常规管理工作中,分管领导每学期至少召开2次会议。

2.将语言文字工作纳入学校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内容,营造语言文字规范化氛围,主管领导认真检查落实。

3.校园设警示标语牌、永久性标语牌;在学校走廊、寝室走廊张贴有关讲普通话的宣传标语,时时提醒学生养成加强说普通话的意识;在教学楼、图书室、食堂、等公共场所设“

请说普通话,请用规范字”的提示牌;使校园内形成人人都说普通话,都使用规范汉字的氛围。

4.对校内所有公示牌、上墙的制度、办法及所发文件、所写文字材料负责监督审查,对不规范用字现象要立即纠正、整改。

5.校名牌、楼名牌、室名牌及校徽;学校的公文、文件文头和校刊校报的刊头报头学校的公章、印鉴、图章;自编自印的各类印刷品等几个方面的用字必须规范化、标准化。

(二)教学管理

1.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教育中应使用普通话,在板书、批改作业、家庭联系册、科研论文、案例等中写规范汉字;每学期对教师教案、板书、论文、科研材料等进行一次抽样检查。

2.在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中将用语用字规范作为考核指标之一。3.加强对各类教材、教辅读物、讲义、试卷、教案、等用语用词的规范审核把关。

4.语文教师应把普通话口语课作为拓展型课程,纳入教学计划,日常教学中注重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三)师资管理

1.将普通话合格作为录用教师条件,新教师上岗条件,教师继续教育内容。

2.把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作为对教师业务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3.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使用能力纳入教师业务学习、职后培训、教学基本功训练的基本内容。

(四)学生管理

1.“各科教学都应加强对学生规范意识和能力进行培养”和“作业规范”提出了明确要求:课堂中与教师和同学交流必须使用普通话,语言力求清晰明了。作业书写工整,不写繁体字、异体字、错别字。 2.学生在校园内讲普通话,写规范字是学生行为规范的基本要求。 3.将语言文字规范意识、语文综合能力等纳入学生评优评先的基本条件。学生不会说普通话的,不能评为“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

(五)德育教育:

1.开展多层次的普通话演讲、朗诵、书法及规范字知识竞赛、口语表达争章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水平;每年9月开展“推普宣传周”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2.校广播站每学期播出宣传语言文字规范化的节目2次以上;每学期至少出一期专题黑板报;积极宣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有关文件。

3.开展形式多样的推普活动;开展普及普通话专题宣传活动,提高师生语言文字水平;开展综合性社会实践活动,参与社会语言文字工作,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

4.教师应积极探索学校语言文字的工作途径和方法。

第20篇:曼德拉尸骨未寒子孙忙争遗产

曼德拉尸骨未寒子孙忙争遗产

新快报2013.12.28.纳尔逊·曼德拉下葬次日,南非迎来了他倾尽毕生努力终究等来的成果——种族和解日。然而,这位反种族歧视斗士自家的和解却似乎是个遥遥无期的目标,在他病危、下葬以及如今尸骨未寒之际,他的子孙们都不曾停止争抢曼德拉之名衍生的巨额资产的战争。

可替换图注南非人对曼德拉的敬重与爱戴并未延续到他一帮后人上,一来大概是南非人并无“老子英雄儿好汉”的概念,二则是因为,曼德拉家的子孙多年来在争名夺利上的表现,实在是太难看了。

故事

“家斗不是简单的“一房”PK“二房”,火力时有交叉

南非人都知道两个“曼德拉家庭”。

一个是曼德拉与已故发妻伊芙琳·梅斯所生的四个子女(1女儿在世)以及他们的后代组成的,另一个是曼德拉第二任妻子温妮以及他们所生的两个女儿和孙辈组成的。曼德拉的第三任婚姻没有生育子女。

除了上述3个女儿,曼德拉还有4名继子女,孙儿女共有17人,重孙目前有14人,还有至少两名女子对媒体声称她们是曼德拉的私生女„„

这两个家庭并不是简单的“一房”PK“二房”的敌我关系,火力还时有交叉,令人目不暇接。虽然家人数量不少,但有实力一争高下的,还是长女马卡兹维与嫡孙门德拉。其他人纵有心亦无力,除了乘乱分杯羹,就是选择一派靠拢。

在一团乱麻的曼德拉家争利中,嫡孙是最活跃的角色

近年令世人吃惊的曼家子孙不肖表现,莫过于曼德拉的第一个男孙——门德拉的掘坟事件。

现年39岁的门德拉是曼德拉与发妻伊芙琳的次子所生,在继承传统重男轻女的南非,门德拉虽非曼德拉长子(这个长子只生了两女儿)所出,却也是名副其实的头号嫡孙。在一团乱麻的曼家争利案中,“根正苗红”的门德拉是最为活跃的角色。

2011年,门德拉就把自己已故亲爹、姑姑和大伯,也就是曼德拉与伊芙琳所生四个子女中已故的三位的遗骸,从他们在库努的墓园中掘出,转移至40公里以外、他自己的村庄姆维佐。

曼德拉很早以前就透露,他想要被安葬在自己成长之地库努村。门德拉知道,爷爷想被埋葬在自己的孩子们身边。他不惜擅自迁移亲人骨殖,就是希望曼德拉会改为考虑安息在姆维佐。在姆维佐,门德拉已经投巨资建造了一座游客中心,而只有曼德拉的安息地才是客似云来的根本保证。

掘坟一举在南非文化中,并没有中国传统文化看得那么严重。然而门德拉此举,也已足够丢人。经过长达两年的对簿公堂,今年年中,他的三位已故子女的骨骸再次从姆维佐村掘出,送回库努重新安葬。

长女卖酒、孙女上演真人秀,挂的都是曼德拉之名

门德拉当然不是唯一挖空心思利用曼德拉的名字赚钱的曼家子孙。门德拉的亲姑姑,曼德拉与伊芙琳唯一在世的女儿马卡兹维,在2009年就推出一个名叫“曼德拉家窖”(Houseof Mandela)的红酒品牌。

为抵制“曼德拉家窖”,温妮不惜率自己的子女拒绝出席曼德拉的90岁寿宴。

然而,温妮自己两个勇闯演艺圈的孙女扎马斯瓦兹和扎兹微·德拉米尼搞出一个叫“漫漫自由路”的时尚品牌(没错,那是曼德拉那本全球畅销的自传的书名„„)时,她倒是没说什么。这对时尚姐妹变本加厉,今年还出演了一个叫《我姓曼德拉》的美国真人秀,并在这一真人秀里大谈自己的生活是多么地“有钱又有闲”。

激化

真正让人眼红的是族长的位置

掘坟、卖酒、真人秀,这些还只是争斗的细节,真正让这些子孙眼红的是——曼德拉家族族长的位置。谁能成为曼家族长,谁就掌握了聚宝盆的钥匙。

于是,现任族长门德拉便成了众矢之的。曼德拉先祖所在的腾布王朝发言人宣布,曼德拉六年前在举荐门德拉成为姆维佐酋长时知会他们,门德拉会是以后的族长。但腾布王朝也有人并不认可,认为门德拉的母亲未曾正式下嫁其父是其继承权正统性的硬伤。

恩迪莉卡是曼德拉的长孙女,她在多个场合不断强调自己作为曼德拉家“第一孙”的身份——她是曼德拉已故长子的长女。她感叹,爷爷是“家族粘合剂”,“一旦爷爷不在,不敢想象会发生什么事”。其实也没出什么事。就是门德拉守灵三天后回来,发现自己被锁在了曼德拉家位于库努村的大宅外,自家房子被断水断电,不过这可不是门德拉干的,而是恩迪莉卡的姑姑马卡兹维干的。

马卡兹维已争取到“二房”温妮的支持,挑战门德拉的族长继承权。温妮可是有“黑人母亲”美称,虽然最终与曼德拉以离婚收场,但在南非的社会地位与曼德拉家的势力不可小觑。

对于家斗,恩迪莉卡坦言:“全世界都知道我们不和,硬要说我们团结一心是胡扯。我们其实和任何一个大家庭没什么两样,只是我们比较惨,所有的细节都被放大在聚光灯下。”

这场族长争夺战,没有人有把握称谁更有胜算。

配角

“三房”调停不成功反倒“躺枪”

相比之下,势单力薄的“三房”——曼德拉最后一任妻子格拉萨的处境令人担忧,这位堂堂莫桑比克前第一夫人据说在进入曼德拉家后曾试图调停矛盾,但不仅未能成功还招致更大戒心与排斥。有消息称她在曼德拉去世后饱受言语欺凌,有人甚至扬言要将她赶出曼德拉家大宅,腾布王朝为此不得不发表声明强调格拉萨是曼德拉名正言顺的遗孀,厉声谴责对她不敬的“某些人”。

延伸

“我从未像其他孩子一样拥有对父亲的温存记忆,生命中总有些地方,他做得不够成功”

《泰晤士报》一篇文章曾如此分析,世人看到了曼德拉数十年的牢狱生活与他为反种族歧视运动不懈的努力,他的家人看到的却是他数十年来缺席的亲情,今时今日,曼德拉家不肖子孙无限度的索取,是否在为曼德拉当年勇敢无私的抉择中,自己连带付出的代价而寻求补偿?

马卡兹维就曾毫不留情地评点曼德拉“为人父亲却一直不在场”。“我从未像其他孩子一样拥有对父亲的温存记忆——像一起游泳、野餐、露营什么的,一点儿都没有。”马卡兹维说,“我知道他是个伟人,但我也知道,人无完人,生命中总有些地方,他真的做得不够成功。”

马卡兹维还为对当年自己在美国深造之际,出狱的父亲前往波士顿看望他与温妮的女儿泽娜妮,却没有到区区百公里外的阿默斯特去看她一眼而耿耿于怀。

但在温妮那里,他们也有满腹辛酸的记忆。曼德拉与温妮的小女儿金德兹仅四个月,做父亲的就踏上逃亡路,娇妻幼女饱受种族警察无休止的滋扰与拘留。

当曼德拉终于出狱之际,温妮已经与年龄只有她一半的律师产生婚外情,夫妻于1992年分居,并于四年后正式离婚。然而,温妮对曼德拉后来迎娶的格拉萨仍充满敌意,公然讥讽她为“那个姘妇”。

但曼家子孙们自己或许不会想这么多。如同恩迪莉卡这样理直气壮地认为:“爷爷的名字属于他的家族,这是我们的财产。”马卡兹维也想不通:“我怎么从来没听说有人谴责罗斯柴尔德家族(欧洲老牌金融家族)滥用自家的姓名!”

《子孙庙道观岗位职责.doc》
子孙庙道观岗位职责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公司工作总结企业文化建设章程规章制度公司文案公司简介岗位职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