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画公司简介范文大全

2022-12-20 来源:公司简介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敦煌壁画

敦煌壁画

教学目标

1.知道敦煌莫高库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为我国璀璨的古代艺术而骄傲。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能在词语中正确认识读多音字“佛”;能正确读写并理解16个新词语。

3.能照样子用“不仅……还……”造句;能抓住重点词语缩写句子;能按照课文给句子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4.能找出重点词句,正确理解第

1、

2、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能按照课文内容回答有关问题;能背诵课文第

4、5自然段。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艺术源远流长。在中国古代艺术宝库中有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就是敦煌莫高窟。今天我们就要走近它,了解它。

(二)了解自学情况。 1.标自然段、圈生字、划新词。 2.说说每个自然段的大概意思。

(第一自然段概括地介绍了敦煌莫高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第二自然段,简要地描述了莫高窟千佛洞的塑像每一尊都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第

三、

四、五自然段,有面、有点地具体描写了敦煌壁画的艳丽多姿和栩栩如生。全文结构是:总写——分述。) 3.学习生字、新词。

A、容易错的字:尊——遵奏——揍、凑 B、多音字:佛(佛像)、(仿佛)

C、词语:亭台楼阁——亭子、平台、楼房、高阁(四周开窗可凭高远眺望的楼),泛指风景区或庭园里的各种建筑物。

舒展——伸展。

(三)作业指导

1.抄写生字;2.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一)第一自然段。总写“莫高窟”。

重点词语:世界闻名。艺术宝库。

具体写法:用数字说明。

(二)第二自然段。简要地介绍莫高窟的佛像。

抓“最大的佛像”“最小的佛像”印证第一句“每一尊佛像都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三)学习第3——5自然段。

1.第3自然段。用概括的语言总的写了壁画的内容:劳动、艺术表演。

2.第4自然段。重点段。着重描写了一幅画。重点词:艳丽多姿。 这一段哪些句子写出了敦煌壁画的“艳丽多姿”?

用“有的……有的……”句式表现内容。

重点句:“其中一个……”比较下列句子:

A、她提起腿,伸出两臂,把琵琶举到脑后拨琴弦。

B、她轻提着腿,舒展两臂,把琵琶高高地举到脑后,拨动琴弦。

3、第五自然段,写了作者的感受。比较句子:

眼前的一切都是活的。

眼前的一切就好像都是活的。

(二)作业指导: 1.《练习册》作业。 2.背诵课文第

4、5自然段。

推荐第2篇:壁画资料

字号:大 中 小

第四课 天上人间——壁画

第一部分 幽冥世界的奢华──墓室壁画 教学目的

1、了解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样式之一的壁画在体现社会功能上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2、了解古代壁画发展盛期汉唐时代壁画作品的特点、代表性作品的题材、艺术成就。

3、了解汉代画像石画像砖的作用、制作特点及艺术价值。墓室壁画、画像石、画像砖与俑类随葬品在性质、内容上的相互联系。

4、唐代章怀太子等墓壁画对当时政治生活的表现。教学重点和难点

1、讲清中国画在其历史发展中,适应社会生活需要产生过的多种绘画样式,建立大中国画的观念。

2、墓室壁画与同时期宗教壁画具有同步发展的特点相互参照、比较。

3、中国现代壁画在题材内容、艺术形式、制作方法上有很大发展,可以作为教学的参照。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展开鉴赏:

提问:什么是壁画?讲述中国壁画的地位。

2、汉代墓室壁画: (1)分布: (2)内容:

(3)欣赏代表性墓室壁画。

3、南北朝时期墓室壁画: (1)概述:

(2)具体赏析墓壁画。

(3)学生讨论比较墓壁画与汉代墓室壁画在画法和表现技巧的异同。

4、鉴赏区别画像石、画像砖

(1)画像石:中国汉代的石刻画。主要用于墓室、墓前祠堂、石阙等墓葬建筑的建造与装饰。它产生于西汉,盛于东汉故又称汉画像石。画像石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南、江苏、陕西。 画像石的主要内容可分为以下6类: ① 庄园经济条件下的生产劳动。

② 体现墓主人仕宦身份、经历的礼仪与象征物。有数量众多的车骑出行、射猎、谒见、属吏、武库、收租、讲学、建筑等画面。

③ 墓主生活。有以人、物数量多为特点的燕居、宴饮、宾客、庖厨、乐舞、百戏、博弈等画面。

④ 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像。 ⑤ 神话故事、祥瑞物象与天象图。 ⑥ 各种以植物为母题的花纹和图案。

画像石内容因地而异。如山东为历史故事、战争、刑徒,河南为天象、杂技、斗兽、收租,陕西为农作、祥瑞物象、云气蔓草,江苏为纺织、犁耕,四川为宴饮、伏羲、女娲等。 画像石艺术风格是构图方式、造型特点、雕刻技法统一的体现。主要的构图方式遵从了传统法则,即以平面的散点和分层方式布局,形象按上下层次、左右关系获得在空间中的位置,没有提供向纵深延伸的暗示。另一部分作品──典型的如庄园、收租、宴饮、乐舞等有了依据直观感受构成画面的迹象,描绘了高视点俯瞰下的景物,形象有序地向上方发展,上下间距表示了远近关系。建筑和坐榻、等用具的透视造型,也辅助性地制造出空间深度。 (2)画像砖:中国古代用于墓室建筑的砖刻绘画。画像砖作为一种具有装饰意义的建筑构件,一般认为始于战国晚期,盛于汉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继续流行,且取得很高的成就。 题材与内容——作为一种艺术体裁,画像砖与当时的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其题材内容广泛地表现了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风俗、民情及生产劳动等。画像砖与画像石在题材内容方面具有共同性,反映了同一时代艺术在题材上的一致性。 教师归纳总结。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再指名说说。

画像石是汉代厚葬习俗的产物。统治阶级提倡孝廉,使厚葬成为与仕途升浮相关的社会行为。与此同时,死后灵魂升天的希冀在战国木椁墓向汉代砖石墓演变之后,更多赋予墓室以象征意义,即墓室是墓主生前环境的缩影。功利目的与“死即再生”的观念吻合,不仅导致画像石在墓中的数量渐多,而且规定了画像石的功能通过它们在墓中的位置体现出来。

三、学生观看课件,欣赏代表作品。

四、分组讨论:

欣赏古代壁画有何感受和体会?

五、课堂小结:

墓室壁画、画像石、画像砖与俑类随葬品在性质、内容上的相互联系。

六、布置课外思考:

墓壁画怎么表现当时政治生活的? 第二部分 天地之间──宗教壁画 教学目的

1、了解中国古代宗教壁画在中国美术史上的意义和价值。

2、通过典型作品的介绍、分析,了解中国古代宗教壁画的丰富内容和艺术成就。教学重点和难点

1、讲清楚佛教石窟寺壁画各种题材,如佛本生故事、佛传故事、经变故事、供养人、藻井图案等在石窟寺内的布局、相互关系,体现的宗教意义。

2、宗教美术中,佛教美术居于主导地位,道教美术作品比较少,在表现形式上受佛教美术的影响,而道教、儒教思想和一些美术表现手法也对佛教美术产生影响,在后期的发展中出现“三教合一”的造像。教学过程

一、导入:世界上有哪些宗教?你在哪见到有宗教雕塑

二、新课:

1、欣赏敦煌249窟狩猎图

249窟的狩猎图描写了山林间各种不同的动物──鹿、羊、狼、猴、犀、虎、野猪,表现手法简练,有的只用一两种色傅染,有的还只是单色的线描,用笔虽少,并不影响充分表现物象的效果。画家善于描写出各种动物的真实情态,使它们活跃地出现在壁上。画家还在外来佛教题材里,渗入了本土的神话与传说;在外来的样式里,渐渐换上了自己所塑造的符合于群众审美观点的形象;在题材的处理上,也显示了民族性和独创性。

在绘画技法上,画家汲取了外来的强调表现对象体积感的晕染方法,而把这种方法紧密地与传统的能明确生动地表现对象形态的线条结合起来,加强了绘画的表现力。同时,画家适应群众爱好与社会思想的发展,不断地丰富了壁画的题材、创造了新的形式。佛本生故事和佛传故事(降生为净饭王子后的一生事迹)是敦煌早期石窟中最常见的绘画题材。早期的本生故事采取单幅构图,表现故事中的一两个场面,佛本生故事画都是以慷慨牺牲,舍己救人为主题。除了本生故事、佛传故事以外,还有许多种表现佛经经义与故事的壁画,那些画总称为经变。在魏隋之际就出现了少数的法华变与维摩变,到唐代巨大构图的经变成为壁画的主要部分,本生故事与佛传故事这时不过只是大幅经变的附属部分了。

在经变中最常见的是净土变。净土变很注意利用图画描绘极乐世界,藉以引起信徒向往的热忱。这想象的极乐世界是以现实作借鉴的,以当时人间认为美的东西组成幻觉中的净土。这里不但有楼台伎乐,水树花鸟,琉璃钵饭,百味馨香,而且这冬夏不分、有飞天散花的世界被描述成:“极乐国中无昼夜,花开花合辨朝昏。”“化生童子舞金田,鼓瑟箫韶半在天。”因此净土变中除了佛、菩萨,画面表现了极其壮丽的楼台亭榭,在画面上部有飞天散花,前有杂鸟莲池以及奏乐跳舞的仙女。这些净土变相,运用来自生活的想象创造了欢乐的景象,透过那些美丽物象的表现,曲折地反映了对于现实物质生活的赞美与愿望。

2、赏析永乐宫三清殿壁画(李 松)

1952年在山西芮城永乐宫元代壁画的发现,深刻地影响了当代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全真道教三大祖庭之一的永乐宫,其建筑、壁画、雕塑,作为设计构思的统一体,有非常明确的目的,就是要确立全真教在道教神仙体系中的正统地位,以此来巩固已在元代社会成为显贵的全真教派后期掌教人的社会地位。

朝元图规模宏伟,气象庄严,将近三百身超过真人身高的群像组合动静相参,疏密有致,在变化中达到高度统一和谐,是交响乐、颂诗性质的巨构,特别能够体现传统壁画艺术吴道子传派“以气胜”的特色。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再指名说说。 《朝元图》中的八位主像,有更多的超凡入圣的理想化成分,不仅仅是表现于面相和华贵无比的服饰、坐具、华盖、供具上,更重要的是在群像组合间形成的众星捧月氛围中所突出的一派王者气象。三清殿《朝元图》是一个整体布局完整的宏伟巨构,但各壁的绘画技巧还是有一定的差距。艺术水平最高的是西部诸天众。八个主像之中也以绘于北壁西部的勾陈最为成功。八主像皆能表现出帝王之尊,而勾陈一像微微下视的眼神中更流露出帝王之威。其部众的组合,有内在的呼应顾盼关系,在程式化手法中注意到人物一定的性格表现,包括手的男女老少形态差别和动作表情。勾陈前方的传经法师一组和后边的南斗六星等眼神都向勾陈方向凝注,表现出对奏事者和勾陈反应的注意。勾陈左右的玉女和金母身侧的玉女都是《朝元图》中最美的女性形象。

三、小结

佛教石窟寺壁画各种题材,如佛本生故事、佛传故事、经变故事、供养人、藻井图案等在石窟寺内的布局、相互关系和艺术特色。

四、布置课外思考:

第五课

三度空间的艺术——古代雕塑 第一部分:事死如事生——陵墓雕塑 教学目的:

1、了解中国古代大型雕塑的遗存。

2、了解中国古代陵墓雕塑的内容:地上纪念性雕塑、墓室内随葬的俑和明器,其代表性作品与艺术成就;从中体会纪念性大型雕塑与小型架上雕塑之间不同的艺术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通过对典型作品的艺术分析,启发学生理解大型广场雕塑与室内小型雕塑的不同特点;理解不同材质的作品对雕塑语言的不同运用。

2、古代随葬的俑和明器所反映的灵魂观念对后世仍有影响,现在社会上仍有以纸人、冥币等随葬的封建迷信活动,启发学生对此有批判的认识。教学过程:

一、导入:

唐三彩属于什么?兵马俑你了解多少?

二、新课:

1、20世纪下半叶,中国古代雕塑有什么样的重大发现?

欣赏视频:三星堆

2、讨论: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包括几部分?兵马俑有什么样的特点?

3、引导学生比较霍去病墓石刻群,指名鉴赏。简介:

唐乾陵——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合葬墓。位于陕西省乾县北的梁山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陵墓石刻——唐18陵石刻是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重要宝库之一,其题材和雕刻手法均大大超过了以前的陵墓石刻,既有圆雕,也有浮雕和线雕。有唐太宗生前所乘的6匹战马的浮雕──昭陵六骏。

自乾陵以后,石刻群的组合基本固定,按性质不同,可分6类:①狮子;②石人石马和马夫;③翼兽和北门六马;④“蕃酋”像;⑤华表;⑥碑石、无字碑和述圣记碑。

4、欣赏汉、唐俑。唐三彩是唐代低温铅釉陶器。胎料多为白色瓷土,先以1 150 ℃左右的温度素烧,施釉后再以900 ℃烧成。创始于初唐,繁荣在盛唐。为丧葬明器,其流行同厚葬之风有关。 你最喜欢哪件作品?

(重点)击鼓说唱俑——东汉时期,陶俑继续流行于中原和关中一带,造型较西汉时期更为生动。洛阳东汉墓中多出土各种庖厨、侍仆和乐舞百戏俑,特别是乐舞百戏俑,形体较小,但是姿态传神,舞姿优美,是生动的古代雕塑艺术精品。形象极为生动。 总结:地上纪念性雕塑、墓室内随葬的俑和明器,其代表性作品与艺术成就。

三、布置课外思考:

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包括几部分?它们和现实生活有什么联系? 第二部分:妙相庄严──宗教雕塑 教学目的:

1、了解中国古代宗教雕塑的代表性作品及艺术成就,包括石窟寺雕塑和寺观雕塑。

2、认识宗教雕塑的丰富内容和艺术表现上可以继承的价值。教学重点和难点:

1、石窟寺艺术是建筑、雕塑、壁画的综合体,历朝修建的石窟寺艺术遗存,反映了中国美术发展的阶段性变化,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艺术史价值。

2、寺观雕塑有泥塑、木雕、夹等多种材质,以泥塑居多,泥塑的装銮对作品的艺术表现效果有重要作用。

3、宗教雕塑作品以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类型人物为参照,加以理想化,创造了很多富有生命力的宗教雕塑作品。启发学生将宗教美术中的迷信成分与成功的艺术创造区分开来。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世界上有哪些宗教?你在哪见到有宗教雕塑

二、新课:

1、讨论了解佛教各种形象

菩萨——是仅次于佛的佛教形象,能够自觉与觉他,而尚未达到修行的最高果位,释迦牟尼在成佛之前也是菩萨形象。在佛经中常提到的菩萨有弥勒、文殊、普贤、观音、大势至等。北魏早期菩萨形象是男性的,面相丰满,眼大而凸,眉长而平。鼻梁高隆与额际齐平,耳长垂肩,头戴宝冠,与同时代佛造像造型特征接近。唐代以后,菩萨日益女性化。面相圆浑,眉弯而长,细目,着宝冠或高发髻,具有少女或少妇的面相特征,常表现出一种温柔娇羞的神态。大足心神车窟的一组宋代菩萨形象,面容婉丽,戴珠光宝气的花冠,是一种世俗贵妇人的形象。观音即观世音菩萨,唐代避太宗李世民之讳,改称观音。

2、石窟艺术作为佛教教义的形象体现,其造型和布局有着一定的规范性。(由学生欣赏作品,教师提问,简单了解造型和布局)20窟大佛造像表现了早期佛造像的特点。

A、形体大小:主像最大,以职位的大小排列。

B、造像配置布局:一铺多尊、横(婆莎世界的释迦摩尼,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竖三世佛(过去世的燃灯佛,现在世的释迦摩尼,未来世的弥勒佛)五尊佛(东西南北中)。

C、相貌与姿态:(在人像的基础上为了突出佛性,32大人相,80种随形好)。

D、形象的象征性:莲花(代表超脱尘世,纯洁高雅;身后火焰纹的头光和背光:象征佛光普照,神圣无比;还有身姿,手势等都有象征性)。

E、上色:在形体的基础上,用色彩进一步的刻画形象。

3、小结: 总之,佛教雕塑体现了中国古代的雕塑水平,云岗石窟建造的较早,其特点具有踺陀罗佛教艺术特点,北魏迁都以后,其作品具有“瘦骨清像”的优美风格,如北魏龙门石窟的作品,还有麦积山石窟,到了隋唐,佛教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人物的造型开始人性化和世俗化,如莫高窟和龙门奉先寺作品,所以唐朝有“菩萨象宫娃”的美誉。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再指名说说:

石窟寺艺术是建筑、雕塑、壁画的综合体,历朝修建的石窟寺艺术遗存,反映了中国美术发展的阶段性变化,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艺术史价值。

这节课我们欣赏了中国古代佛教石窟艺术,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各类的佛像,本是佛教徒崇敬礼拜的对象。塑造这些佛像,本是为了宣扬佛教教义,便于佛教徒的宗教修行实践。但是,无须违言,这些佛像本身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他所体现出来的艺术成就,是人们群众智慧的体现,这其中凝聚着人们理想和幻想。对于这些艺术作品的保护和研究,正日益授越来越多的人们重视。

三、小结:

中国古代宗教雕塑的代表性作品及艺术成就,包括石窟寺雕塑和寺观雕塑。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内容:

第六课

独树一帜——古代中国画 第一部分 传神写照——人物画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的优良传统和部分代表性作品。

2、了解宋代以来肖像画的理论精华。

3、了解当代人物画的发展。内容结构:

文献记载的肖像画理论和创作实践。

古代人物画的不同样式举例:历史故事画(如《步辇图》),肖像画中的行乐图(如《幽篁坐啸图》)和标准像。

默记默画的典范作品《韩熙载夜宴图》的人物形象塑造。 重点和难点:

结合作品讲授古代肖像画理论的深刻认识和价值。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两个学生到讲台演示人物画的常用创作手段——面对面写生。揭示今天的课题传神写照——人物画。 体验过程

回想刚才的一幕,让学生讨论如果让你来画这位同学,你会如何去表现?

老师:讲述郭子仪如何明白唐代两位著名画家的水平高低的故事,引出人物画的灵魂——传神写照

二、鉴赏过程

1、通过多媒体,师生共同鉴赏古代人物画作品:(教师引导启发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唐·阎立本《步辇图》历史故事画

这幅画描写的是贞观十五年,唐太宗李世民接见远道前来迎文成公主入藏的吐蕃使者禄东赞时的情景。李世民坐在宫女们抬着的步辇之上,他穿的是平常的装束,但眉宇间很有神采。禄东赞身穿团花衣,立于一名朱衣执笏引班的官员之后,神情恭谨而机警。不画背景,以人物身躯的大小标示社会地位的高低贵贱,这是早期人物画所常用的表现手法。

唐·阎立本《古帝王图卷》历史故事画

表现的是自汉至隋十三个帝王:汉昭帝刘弗陵、汉光武帝刘秀、魏文帝曹丕、吴大帝孙权、蜀昭烈帝刘备、晋武帝司马炎、陈文帝陈蒨、陈废帝陈伯宗、陈宣帝陈顼、陈后主陈叔宝、北周武帝宇文邕、隋文帝杨坚、隋炀帝杨广。图卷以每一位帝王及男女侍从为一组,每位帝王的上角都有墨笔楷书庙号、姓名及在位年数等。

(引导学生从作品的内容、题材、表现手法、艺术特点全方面进行鉴赏,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艺术特点。)

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默画典范

反映了五代时期人物画创作所达到的成就。它以连环图画形式表现了五个互相联系而又相对独立的情节,以展现夜宴活动的丰富内容,即听乐、观舞、休息、清吹、送别。画中主要人物有十余人,反复出现于五个情节之中,合共46人次。其中多数是见于记载的真实人物,即韩熙载与他的宾客太常博士陈雍、门生舒雅、紫微朱铣、状元朗粲、和尚德明、教坊副使李家明及其妹、女伎王屋山等。图中成功地表现了韩熙载的形象,不但画出了他的外形特征,而且比较深入地表现了这一人物的特殊心理状态。韩熙载是南唐政权中比较有政治见识的,但由于他来自北方,言行又不守名检,受到朝廷的猜忌和权臣的排挤,不得不借放纵行径以示消沉,以图自保。画中韩熙载有志不得伸,抑郁苦闷的情绪由于夜宴欢乐气氛的反衬而得到深化与加强。画中的其余人物则主要是围绕五个不同的情节,通过人物的表情、动作和人物之间的呼应、联系,表达其精神状态和统一的环境气氛。其中以起首的“听乐”和第四段“清吹”表现得最好。

(通过鉴赏此幅作品让学生理解古代人物画理论精华,宋苏轼的“得其人之天”,南宋陈郁“写形不难,写心惟难。”)

鉴赏其它样式的人物画作品:

行乐图——清·禹之鼎《幽篁坐啸图》

标准像——明清肖像画(让学生体验不同样式人物画作品的各自特点)

三、拓展练习

选择不同的画比较不同的艺术语言特点 第二部分 咫尺千里——山水画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的艺术特色,及其在历史长河中是如何发展和完善的。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提高艺术欣赏能力和树立准确的审美观。

2、情感目标:重视培养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将教材内容有机地转化为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自我感受,自我激励和相互合作中大胆想象,讲出自己的主观感受,以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赏析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特色,及其在不同历史阶段中的风貌,同时寓思想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

难点:引导学生着重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独特的艺术传统。

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法,分组合作活动等。

教学准备:

1、教师收集山水画挂图布置教室环境,设计多媒体课件。

2、全班分成八个小组,推选出小组长。

布置预习:

1、熟悉课文内容。

2、收集一些与山水画有关的诗与画。

教学过程:

(一) 教师导入 (3-4分钟)

1、由学生背诗,强调中国画常把诗与画相结合,尤其是中国山水画更注重这重情景交融的意竟。

2、切入课题《中国古代山水画》(板书课题) (二) 欣赏 (背景音乐:《春江花月夜》) (7-8分钟)

1、电脑平台边放音乐边放映欣赏图片,这些在不同时期出现的具有代表性的图片都作了简单介绍,让学生的视听觉充分地感受美,欣赏美

2、屏幕显示图片: 东晋 顾恺之《洛神赋图》

——介绍中国山水画有着悠久的发展史,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画已作为人物画的陪衬出现了。

3、屏幕显示图片: 隋 展子虔 《游春图》 ——此画是我国目前发现存世最早的一幅山水卷轴画,展示早期山水画的基本风貌即青绿法,标志山水画已独立成画科。

4、屏幕显示图片 五代 董源《潇湘图》(水墨代表作) 宋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青绿代表作) ——比较俩幅作品在技法上的不同,(实物投影仪演示笔法上的几种皴法) 这一时期的山水画技法娴熟,形式多样,内涵丰富,把中国的山水画推向了高峰。

5、屏幕显示图片: 明 戴进《风雨归舟图》 清 石涛《淮扬洁秋图》

——结合时代背景,介绍这一时期的绘画风格,强调此时山水画已发展成我国古代绘画艺术的主流。

6、欣赏小结:归纳板书 1-魏晋时期 萌芽 2-隋代时期 独立 3-唐宋时期 高峰 4-元明清时期 主流

(三)重点欣赏(北宋,南宋,元代的山水画作品)(10-15分钟)

1、通过 设疑 讨论 解疑(教师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来完成

刚才的浏览欣赏相信同学对我国古代山水画的发展脉络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感受,从大家的表情我可以感受到此时你们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很想再进一步去理解山水画的内涵。好!接下来就让我们以小组合作讨论的方法来欣赏几幅较典型的山水画作品:

2、电脑平台显示图片:北宋 范宽《溪山行旅图》, 南宋 马远《寒江独钓图》, 元代 倪赞《六君子图》。

3、抢答题:小组讨论抢答

(1)这三幅画在选材和表现手法上各有什么异同 (2)这三幅画分别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提示意境概念) (3)你比较喜欢哪幅作品,为什么

4、重点欣赏小结:

刚才的回答都很精彩,大家不但能很仔细的观察画面,而且还能深入画的内涵,讲出具有一定水准的主观感受。这段时期的山水画确实形式多样,内涵丰富,你看从北宋的无我之境到南宋的诗画结合,再到元代的有我之境,意义深远。欣赏这些绘画作品确实让人回味无穷。 下面就让我们用这种方法来欣赏我们家乡的元代画家黄公望的作品《富春山居图》。 富春山居图局部

(四)小组比赛 (10-15分钟)

1、展示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及提示要点。

2、小组成员根据提示共同欣赏讨论,小组长执笔记录,教师巡堂组织并指导。教师总评

(五)课后总结与反馈

第三部分 风俗画——《清明上河图》 第四部分 移情草木——花鸟画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花鸟画的社会意义及审美价值。

2、理解花鸟画画家“缘物寄情”的特点,感受画家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感。

3、了解花鸟画的艺术表现方法。

4、感受自然之美,体验花鸟画的乐趣。内容结构:

①、本课有:“画出荷花多样的美”、“胸有成竹”、“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三部内容,从相同题材和不同题材展示花鸟画画家的作品。

②、以相同的题材,艺术家运用不同的表现方法寄托对花鸟的情感,表现自己对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本课以“画出荷花多样的美”为教学重点。

2、启发学生在艺术家的作品中获得审美感受,明确作品的社会寓意、艺术表现及画家的思想情感的表达是本课的重点。

3、花鸟画的表现方法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方法探究学习、问题讨论、创作体验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本课以设问的形式导入课题。

(二)、讲授新课:

一、感知作品

1、感知作品,仔细观察《出水芙蓉》、《映日》、《荷塘》三幅作品。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作品。让学生对作品形成初步的印象。

◆ 播放背景音乐。

◆ 展示作品:《出水芙蓉》

《映日》

《荷塘》

二、分析作品

画出荷花多样的美

1、学生仔细观察比较作品:寻找理解作品的中心要素(作品表现的内容、表现形式、画家的思想)。(从学生自己的理解出发,用心去理解作品。)

2、分析作品:中国画花鸟作品:《出水芙蓉》、《映日》、《荷塘》。

①、学生对作品中的要素产生问题并分组展开讨论。

②、讨论分析作品的异同。

③、分析作品的不同表现形式。

④、领会作品的内涵与创作理念。

3、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可以是自己的见解,也可以是小组共同的观点。

《出水芙蓉》:是(南宋)吴炳的册页工笔画。

《映日》、《荷塘》写意花鸟,形象简练概括。笔墨生动有生机,赋予力量之美感。

1、引导学生仔细比较作品:

①、比较作品的题材。

②、比较作品的表现形式。

③、比较画家对作品赋予的思想情感。

2、启发学生思考分析作品:

①、引导学生注意花鸟画作品的不同表现形式。

②、引导学生领会画家缘物寄情的思想情感。

③、了解中国花鸟画的艺术特点。

3、鼓励学生自我表现,发表自己的见解。

知识要点:

①、《出水芙蓉》:工笔画,画面构图饱满,形象单纯,但画家表现丰富。笔法精工,设色艳丽。是南宋院体画中的精品。

②、《映日》:写意花鸟,构图奇崛,墨色浓重,线条强劲有力,具有力量美。

③、《荷塘》:写意花鸟,线条色块交织,刚柔相济,虽是深秋却不显萧瑟,似乎是一首交响乐。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阐述自己的观点。谈自己对作品的感受。 胸有成竹

展示作品,学生分析、感受作品。

引导学生分析鉴赏作品:(北宋)文同《墨竹图》(明朝)徐渭《墨葡萄图》(清朝)郑燮《兰竹图》

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学生分析、感受作品。学生分析鉴赏齐白石《虾》。

三、体验作品

播放背景音乐。学生体验作品。体验水墨的乐趣

四、知识拓展:五代、宋、元时期花鸟画的发展特点。

五、学生小结并进行自我评价,教师总结并进行总体评价。

六、课外延伸:查阅收集齐白石、郑燮的其他花鸟作品

推荐第3篇:校园壁画

校园壁画教案

1、课前准备,收集资料。

教师布置学生在课前预习本课,并利用互联网查找有关壁画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2、欣赏导人,认识壁画。

(1)教师组织学生分小组坐好,检查学生上课准备资料的情况,导人本课学习。

(2)教师把一些资料如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米开朗基罗的《西斯廷教堂天顶画》和中国的《永乐宫壁画》和现代壁画等展现给学生欣赏,引导学生讨论和评述。

3、讨论问题提示:教师展示的壁画哪些是古代的,哪砦是现代的?这些作品表现了什么题材?壁画与一般的绘画作品在表现形式、表现题材方面有什么不同之处?壁画的表现形式有哪几种?说一说你对某件作品的看法。(3)教师作壁画知识小归纳。

4、讲授新知,学习壁画。

(1)学生展示自己课前收集的有关壁画的图片资料,与小组同学一起欣赏讨论。 (2)欣赏课本壁画图例,认识壁画的设计过程。 (3)教师讲授壁画知识。

壁画类型:装饰性壁画。以特定的图形与建筑物结构有机结合,使主题具有美化环境,表达主体建筑的功能。视觉性壁画。只注重形式,不考虑主题内容,只是一种视觉审美的意识,一个符号,一个概念,就可进行表达,通常运用几何形体作表现对象。纪念性璧画。以纪念历史事件、政治、文化、风俗、宗教、伟人等历史上出现的重要事件、人物为主题,在公共建筑的环境中起到教育、宣传和弘扬时代精神之功能。娱乐性壁画。这一类壁画是轻松的、抒情的、幽默的、想像力丰富的,在公共娱乐场所能让人调节生活节奏,唤起人们的注意和兴趣。它合理地考虑环境特点,创造生动、活泼、神奇有趣的环境气氛。

5、壁画设计绘制方法步骤:

(1)定主题:确定壁画所要反映的事物和表达的情感。

(2)构思起稿:根据主题所需反映的内容主题进行构思,把构思用铅笔画成草图。 (3)绘制:根据设计稿进行放大绘制。

6、自主探索,设计壁画,(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一幅校园壁画的设计创作。讨论后确定本小组的壁画所表现的主题。(2)主题确定后,小组成员分工进行壁画设计稿件的创作设计。

7、学生动手创作时,教师巡视指导。

8、作品展示,整合设计。

(1)学生把个人所负责的壁画设计稿在小组内展示。各小组学生相互观摩,共同评价。(2)教师引导学生如何把各人的设计稿整合在一起,形成初步的壁画设计草图。

9、课堂小结。

教师进行本课的学习小结。交代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准备三至五张全开的白纸(图画纸),并把图画纸粘连在一起形成一条长卷,供第二课时绘制壁画使用。 第二课时

本课学习任务有两个。一个是学生修改完善第一课时整合的壁画设计草图,看看设计草图还有什么地方不够满意,需要改动什么,增补什么; 二是集体在大型壁面或纸面上绘制壁画,教学时,教师应注重有序地组织学生作业,教会学生如何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校园壁画的绘制工作。

推荐第4篇:古代壁画

古代壁画——存留民间文化的精彩记忆

壁画,是绘在建筑物的墙壁或天花板上的装饰性图画。是古今中外历史上最悠久的一种绘画形式。中国壁画自古以来就具有独特的气派与风格,它在中国美术史上占领有重要的地位,是绘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1.中国古代墓室壁画:

目前已发现的最早的壁画是汉代作品,其分布较广,河南、山西、辽宁、河北、山东、内蒙古等地的汉墓都有壁画。画的内容有神话传说、历史故事以及表现生活场景的。《仪卫出行》这组骑卫绘于墓道西壁中栏,画面有八人三马。八人皆戴黑弁帽,蹬长靴,执旌旗仪仗。其中年长者二人,一著红衫,一著白衫,分别骑乘橘红色及大戏色牡马,处在队伍前列;备用红马一匹。居中之马神态自若,悠然前行;两旁之马,侧首注视观众。六名青年步随其后。此乃北齐贵戚外出时从行部众的写照。画面构图紧凑,人物顾盼传神,艺术水平卓越,从中不难窥见北齐画圣杨子华鞍马人物的风貌。《狞猎》画面中央横贯山峦,右上角山后一骑士策马回首,张弓欲射一对奔鹿。下部山前有二骑士,左侧骑士,腰际佩箭囊驰马张弓射一猛虎。马前有一猎狗追赶猎物。右下另有一骑士也在驰猎。画面笔法雄健;人物动态强劲有力,是高句丽壁画杰出的代表作品。 2.中国古代石窟寺壁画:

自佛教传入我国,除墓室壁画外,还大量出现宣传佛教内容的壁画。在甘肃、河南等地的石窟寺中,就存留着许多美丽的佛教壁画。

莫高窟壁画总面积达4.5万平方米,题材主要是佛像画、神怪画、故事画、经变画、佛教史迹画、供养人画像(肖像画)、装饰图案等。其中多数是依据佛经绘制的佛教宣传画,但在通过造型艺术表现时,古代艺术匠师们是根据现实和当时社会生活塑造神灵和人物形象、生活场景以表现故事情节内容,因而它直接、间接地反映着社会历史。莫高窟壁画内容之丰富,堪称“墙壁上的图书馆”。一副副壁画讲解这一个个神奇动人的故事,《九色鹿》此故事绘于257窟的西壁,是莫高窟最完美的连环画式本生故事画。画面从两头开始,中间结束。敦煌彩塑中有大量释迦牟尼“说法像”,壁画中有大量“说法图”和“佛传图”,佛传图详细描绘了释迦牟尼生平事迹,是一个长篇传记故事。

中国古代把以音乐、歌舞为业的艺人统称为会,其从事演奏乐为主的艺人称乐会,从事歌唱舞蹈为主的艺人称舞伎。敦煌石窟壁画中有极其丰富的古代乐伎形象和乐器图象。据敦煌研究院音乐舞蹈研究室近年来的调查统计,仅莫高窟绘有乐伎形象的洞窟就有200多个,乐伎3400多身,大小不同的乐队490多个,共有乐器44种,4300余件(大型经变画中有一批不鼓自鸣的乐器飘浮在空中,没有伎人演奏,所以乐器比乐伎多)这样多的乐伎形象和乐器图象,可以称得上世界上保留音乐资料最丰富的博物馆。 3. 中国古代寺观壁画:

中国古代寺观壁画以山西永乐宫壁画最为精彩。

《朝元图》(奉宝玉女.部份)此幅为奉宝玉女的半身像。玉女头戴花冠,上身著广袖衫,双手端装有龙旃的圆盘,宽衣博带,仪态端庄。玉女面相俊俏,双目前视,嘴唇微闭,极具温柔娴雅的神韵。玉女面部和衣纹的线描疏密有致。土黄色的衣裙,绿色的飘带,沥粉贴金的发饰和龙旃,给人高贵富丽之感。

敦煌石窟不仅是世界上著名的艺术宝库,还是一座丰富多彩的颜料标本博物馆。它保存了北朝至元代等十余个朝代千百年间的大量彩绘艺术颜料样品,是研究中国乃至世界古代颜料化学发展史的重要资料。敦煌研究院研究人员王进玉采用科学方法,将现代仪器分析结果与古代文献记载结合起来,以敦煌壁画常见的红、黄、绿、蓝、白、黑、褐等三十多种颜色为样品进行科学分析后提出上述观点。

敦煌壁画的艺术特点

敦煌石窟艺术是我国的国宝,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它的规模之大、历时之长、内容之丰富、技术之精湛、保存之完好都是举世罕见的。由于它产生在中西文化交流的国际通道——丝绸之路中段的关键地区敦煌,因而具有特殊的地理文化性质。这个地区曾经居住过乌孙、月氏、匈奴等民族,汉武帝建立河西四郡之后,在境内设立了阳关和玉门关,为中西使者、商贾、僧侣东来西去必经之地,因而敦煌自古便是“华戎所交”的都会,也是一个多种文化交融的地区,石窟艺术传自印度,途经中亚、西域,从内容到形式,必然具有多种因素和风格的特点。但所有特色都包融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艺术体系之中而呈现出新的风彩。下面略述十大特色。

敦煌壁画是一座音乐舞蹈宝库敦煌壁画中反映的舞与乐是联在一起的整体,舞是乐之形,乐是舞之声,它融合了各民族和各国舞乐的因素,它的多元性是很明显的。主要可分为三类:中原汉民族的舞乐,如清商乐、燕乐等;西域兄弟民族的舞乐,如龟兹乐、疏勒乐、高昌乐等;外国舞乐,如天竺乐及中亚波斯等国的舞乐。在河西走廊主要流行以龟兹乐与中原舞乐结合的《西凉乐》,其中包括敦煌乐。随着丝绸之路的繁荣和佛教艺术在敦煌的发展,天竺乐在西域和敦煌舞乐中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敦煌壁画中的舞乐,分为两大类:即仙乐与俗乐。所谓仙乐即以佛国世界天人形象出现的舞乐,如早期洞窟里绕窟一周的天宫伎乐;唐代金碧辉煌的极乐世界里的大型舞乐场面,如220窟的胡旋舞、胡腾舞,217窟的柘技舞等。俗舞是现实生活中的乐舞,如张议潮出行图中的营伎;宋国夫人图中的清商伎和百戏;嫁娶图中的六公舞等。仙乐中天人、菩萨的手式和姿态,都蕴含着印度舞蹈的流风余韵。但这一切都纳入唐代吸收融合、不断创新的民族精神中,形成了中国舞乐的庞大体系和优秀传统。

推荐第5篇:敦煌石窟壁画

敦煌石窟壁画

敦煌石窟壁画之一

敦煌石窟,即莫高窟,位于甘肃敦煌县城东南25公里处。始建于前秦建元二年(366),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诸代相继凿建,成为庞大的石窟群。现存已编号洞窟492个,存有北凉至元代的壁画4.5万多平方米。壁画内容有佛像、佛经故事、古代神话,供养人、装饰图案。金碧辉煌,绚丽夺目。画面如按2米高排列,可构成长达25公里的画廊,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石窟壁画。它与雕塑、建筑组成艺术的综合体,成为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

莫高窟又名“千佛洞”,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洞窟始凿于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今存洞窟492个,壁画45000平方米,彩塑雕像2415尊,是我国现存石窟艺术宝库中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一座。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莫高窟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建筑、塑像和壁画三者的有机结合上,系统反映了北魏、隋、唐等十多个朝代的艺术风格。

莫高窟还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文物宝库。在藏经洞中就曾出土了经卷、文书、织绣、画像等5万多件,艺术价值极高。

莫高窟是现存规模最庞大的“世界艺术宝库”,一九八七年十二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艺术的特点表现在建筑、塑像和壁画三者的有机结合上。窟形建制分为禅窟、殿堂窟、塔庙窟、穹隆顶窟、影窟等多种形制;彩塑分圆塑、浮塑、影塑、善业塑等;壁画类别分尊像画、经变画、故事画、佛教史迹画、建筑画、山水画、供养画、动物画、装饰画等不同内容,系统反映了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十多个朝代及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各个方面,成为人类稀有的文化宝藏。 自1900年莫高窟藏经洞中发现五万多卷宗教和世俗文书后,敦煌艺术震撼了整个世界,“敦煌学”已成为世界性的显学。由日本捐资,在莫高窟对面的三危山下,由敦煌研究院承建了敦煌艺术陈列中心,仿制了部分原大洞窟,使游客在莫高窟的观赏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北朝时期洞窟中主像一般是释迦牟尼或弥勒,主像两侧多为二胁侍菩萨或一佛、二弟子、二菩萨。塑像背部多与壁画相连。窟内顶部和四壁满绘壁画。顶及上部多为天宫伎乐。下部为夜叉或装饰花纹。中部壁画除千佛外,主要画佛传故事、本生故事和因缘故事。其中本生故事有割肉求鸽、舍身饲虎、九色鹿舍己救人等。隋唐为莫高窟全盛时期,隋代百窟样式由北朝的中央塔式改为中心佛坛,组像同前。唐出现一佛、二弟子、二天王或二力士的组合。塑像亦由早期的“瘦骨清秀”造型,重返“丰硕壮实”之貌。窟中壁画主要是大场面的说法图和简单的经变图。莫高窟最大塑像皆塑于唐,第96窟大佛是莫高窟中最大的塑像。唐代壁画是多种经变图,其规模极为宏伟,表现出天国的壮丽图景。石窟造像五代时已丧失生命力,宋代起步入衰退。 莫高窟的艺术是融建筑、彩塑、壁画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它是我国、也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艺术宝库。199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 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敦煌石窟壁画艺术

——试析敦煌壁画内容和形式的演变

陇西县第一中学 董树雄

关键词:

敦煌壁画 内容 形式 演变 摘要:

汉末,随着佛教传入中国,从南北朝起,佛教壁画兴起。敦煌石窟是我国著名的十大石窟艺术中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石窟群。在敦煌石窟珍贵的文物中,壁画最为丰富,其内容以佛教题材为主,内容复杂,形式多样。

“佛本生故事”概括了早期(北魏)敦煌壁画的特色,充满宗教迷信色彩,宣扬勇于自我牺牲的消极主题,蒙蔽和麻痹着人们的思想,但同时又是生活在苦难现实中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情感和理想的寄托。战祸、灾难、*决定了早期壁画消极的内容和形式。至唐代,*过去,国家恢复统一,经济繁荣,进入盛世,敦煌壁画无论是内容还是艺术风格,均发生彻底的变化。经变、尊像、供养人像和图案装饰充分的反映了大唐敦煌壁画的面貌。“经变”取代“本生故事”,“西方净土”成为壁画的主流题材,构图宏大,形式多样,与现实紧密联系起来。

不同的社会现实基础决定了敦煌壁画的内容和形式的变化,同时,敦煌壁画内容和形式的变化又反映了不同的社会现实基础。

正文:

我国的寺庙壁画是宗教在我国传播的必然产物。随着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从南北朝起,佛教壁画大量产生,举世闻名的敦煌石窟壁画就这样产生了。佛教作为一种宗教,其本质,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宗教是人民的鸦片”。宗教是一种及其复杂的社会现象,他作为一种毒害人民的鸦片,蒙蔽和麻痹人民于虚幻的幸福之中(如使人相信因果报应,生前忍受苦难,死后升入天堂,等等)。但是,广大群众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如南北朝),狂热的吸食这种“鸦片”,又经常是对现实苦难的抗议或逃避。至于从宗教艺术中所体现出来的高度艺术技巧,那就更是一种宝贵的艺术财富,是人类艺术实践经验的宝贵积累。正因为如此,党和国家一贯重视包括寺庙的宗教壁画在内的一切有价值的宗教遗产。因此,我们绝不能不加分析的把寺庙壁画仅仅用宗教迷信加以简单的否定。

一、敦煌石窟及其壁画艺术简介

敦煌,从汉代起,它是通往西域大道上的交通枢纽。印度的佛教自汉末传入中国,正是通过这个地方。敦煌石窟出现在这里绝非偶然。

敦煌石窟是我国著名的十大石窟艺术中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石窟群。它包括莫高窟(千佛洞)、榆林窟和西千佛洞三处。而以莫高窟规模最大,内容最为丰富。据记载,敦煌石窟是在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开始建造的。后经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朝代的不断修建,共开凿了一千多个洞窟。现存完好的洞窟还有四百九十二个。窟内有塑像两件多尊,壁画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如果把这些壁画自身的高度连接起来,可以形成一个长达三十公里的大画廊。此外,在敦煌石窟还曾发现过震动世界的历史文献(古代的经、史、文学、宗教手抄本)和丝织绢画等珍贵文物。令人愤慨的是,由于过去反动政府的腐败,这些珍贵的文物被帝国主义分子大量盗运出国。直到解放后,敦煌石窟艺术才真正回到人民手中,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价值。在敦煌石窟珍贵的文物中,壁画是最为丰富的。当然,这些壁画的内容,主要是佛教题材,内容十分复杂,形式也是十分多样的。但是如果按照壁画内容的性质,可以大体分为:本生故事,经变,尊像,供养人像和图案装饰五大类。下面,就从这五个方面具体谈一谈敦煌壁画在内容和形式上的演变。

二、“佛本生故事”概括了早期敦煌壁画的特色

所谓本生故事,即指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前生”的故事。因为,佛教宣扬“轮回”之说,认为象释迦牟尼这样的圣人,必然有一番非同寻常的经历,说在他出生之前,已经经历了许多世,积了不少“善功”。因此,印度佛教徒便把许多民间寓言和传说,穿凿附会,编成“佛本生经”,“本生”,即“本缘”,“佛本生”即佛之前生。凡“佛本生经”中的好人,就是佛的“前生”。这种本生故事来自民间,讲的又都是佛前生在生活中的故事,故其尽管有明显的宗教迷信色彩,但通过民间画工的彩笔,特别是他们对生活的理解和审美趣味,却构成了敦煌壁画中最富有人间气息的作品之一。它在早期的敦煌壁画(北魏)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本生故事壁画,不论是萨埵那太子舍身饲虎,尸毗王割肉救鸽,还是须达拿太子施象,画面上均充满了悲惨绝望、消极厌世的气氛,看不到一点人生的欢乐。它们所宣扬的一个共同主题,就是勇于自我牺牲。如第254窟画的萨埵那太子舍身饲虎的本生故事壁画,在一个结构严密的独幅壁画上,围绕着王太子舍身饲虎勇于自我牺牲这个主题,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故事中的重要人物反复出现,不断的深化它所要宣扬的主题。再加上它以深棕色为主调,错综着青、绿、灰黑、白等冷色,构成了一种沉重、阴森凄厉的气氛,使人感到透不过气来。象这样一种用极其残酷的方式,以自身去喂一只饿虎的故事,显然是因宗教宣传需要而编造出来的一种宗教神话。在充满苦难的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的年代里,哪里会有像萨埵那太子那样富于自我牺牲的救世主呢?这分明是蒙蔽和麻痹人民的鸦片。但是,它同时又是生活在苦难现实中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情感和理想的寄托。因为在他们还不可能认识到自己真正的出路和希望所在时,就只能把满腔希望寄托在虚幻的救世主身上。

可见,佛教之所以能在充满战祸、灾难、*的南北朝广泛流行,绝不是偶然现象。早期敦煌壁画中,以表现苦难和自我牺牲为主要特色的佛本生故事之所以能占据广泛的地位,也是和当时苦难的现实分不开的。因为宗教的虚幻的世界,也总是需要根据人们的现实来加以虚构创造。

三、经变、尊像 供养人像和图案装饰反映了大唐敦煌壁画的面貌

正因为宗教和现实生活有着密切而又复杂的关系,所以,当我国南北朝这个*的年代过去,国家又恢复统一,并进入封建盛世的唐代,敦煌壁画无论是题材,还是艺术风格,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1、所谓“经变”,“经”即佛经,“变”即“变相”,形象化的意思。所以“经变’实际上是佛经的图像化。这种题材在唐代的敦煌壁画中,几乎完全取代了佛教的本生故事,这主要是因为充满*和苦难的南北朝已经过去,人们正生活在太平盛世,再加上中国人民心目中根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像萨埵那太子舍身饲虎那样悲惨的“善行”,已经不能引起人们的兴趣。人们更希望看一看佛教所宣扬的死后的天堂,即佛、菩萨所生活的极乐世界到底是什么模样。所以,佛经中的所谓“西方净土”(即佛教宣扬的佛、菩萨所生活的极乐世界,据经说,这个世界庄严皎洁,没有污浊和烦恼,故名“净土”),成了唐代敦煌壁画流行的题材。据统计,象这种“西方净土变”的壁画,就多到一百多壁。佛教徒对于这种“净土”的信仰,虽不是从唐代开始的,早在南北朝就已经流行了,佛教徒专心念佛修行,就是祈求来生进入这个西方极乐世界。但在南北朝那个战乱纷繁,民不聊生的苦难年代里,人们还不可能充分想象出西方净土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世界。因为那个悲惨世界无法提供形成对极乐世界幻想的现实根据,它只能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只有到了唐代这个封建经济、文化全面繁荣,人民生活比较安定的时代,才有可能根据封建盛世的现实模样,来幻想和创造西方极乐世界。

在唐代的许多西方净土壁画中,除了画中央描绘庄严肃穆的佛在说法的情景和围绕着佛的众多的菩萨、弟子等的优美形象外,画面上还表现了及其壮丽的楼台亭榭,欢乐的歌舞伎乐和优美的飞天散花等景象,充满了欢腾的气氛。与南北朝本生故事壁画所表现的那种阴冷悲惨的调子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可以看得出,倘没有唐代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发展,并且保持了比较安定的社会秩序,给贵族地主阶级积累了大量财富,那么,这个想象中的极乐世界也就不可能按照现实生活的模样塑造出来。在这些净土变壁画中,固然主要是表现了统治阶级梦想生前享尽荣华富贵,死后登上西方极乐世界的幻想,同时也寄托了广大劳苦群众包括创造这些灿烂壁画的画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故西方净土这种题材,在唐代的敦煌壁画中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它在构图的宏大和严谨、形象的优美、色彩的灿烂和艺术想象力之丰富方面,表现了突出的成就。其中,飞天的优美形象尤其引人注意。

飞天是佛教八部众天神之一。据佛经上说,她们居住在风光明媚的宝山之中,不食酒肉,专采百花香露,散天雨花,放百花香,每当乐鼓齐鸣、天花乱坠的佛说法的庄严时刻,她们就出现在天空,这说明她们是西方极乐世界中最美好的神灵之一。飞天的另一个名称“香音神”,也可说明这一点。飞天作为一种艺术形象出现在古代绘画中,则应当说是一种杰出的创造,而敦煌壁画则又是飞天最集中的地方。莫高窟492个洞窟中,有二百七十多个绘有飞天,总计四千五百余身。这些飞天大都画在洞窟内较高的壁面,配合整窟壁画,起着装饰作用,同时也丰富了“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意境。而在这些飞天形象中,唐代飞天尤为精彩。他们面形丰满圆润,体态婀娜多姿,临风飞舞,自由自在地轻轻飘浮于天空云彩之间,优美之极!值得注意的是飞天的“飞”,并不是靠身上长有的翅膀,而是仅靠她们身上几条临风飞舞的彩带,不论是平驰、斜趋、仰升还是俯降,都如同游鱼戏水、飞鸟当空,显得那样自在、轻盈而又非常美妙,这是世界绘画史上最巧妙而又优美的艺术形象之一。

2.至于敦煌壁画中的佛、菩萨、罗汉像和供养人像也是敦煌壁画中的主要内容。前者是虚幻世界中的形象,后者则完全是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因为他们是出钱修窟的人,他们把自己的像也画在壁上,表示这窟内的佛、菩萨都是他们供养的,故他们被称作“供养人”。佛、菩萨像虽然是想象中的宗教人物,但多少也是依据现实世界中的人物去创造的。特别是菩萨,因为他不象佛像那样要受固定型式的束缚,而是可以采取比较自由的姿势。同时,还因为菩萨像都作世俗生活装束,头戴宝冠,顶梳高髻,身着天衣,上身半裸,露出丰满的肉体,肩搭披肩,一直垂至脚底。胸前杂饰璎珞串珠,臂腕都戴环钏。面相端丽,如果唇角不画出波式的胡须,一般很容易误以为它是十分动人的妇女形象。所以,民间画工在创作上可以按照自己的审美理想,比较自由地创造出更接近于人间的形象(在中国人心目中母亲是最伟大,慈祥善良的人,菩萨形象充满“爱”和“美”的特点,应与此有关)。特别是在唐代,由于佛教世俗化的倾向十分明显,当时就有“菩萨如宫娃”的说法。现在我们从敦煌壁画中看到的唐代菩萨像,所表现出来的曲眉丰肌,瑰丽多姿的造型,与同时代的张萱、周肪一派的宫廷仕女画非常相似,只是它们的服饰不同罢了。

供养人像与佛、菩萨像不同的地方,是他们都是现实世界中有名有姓的真实人物。从大小来论,有高达丈余的,也有小到寸许的;从人物的身份来说,有至高无上的皇帝、显赫的官吏,也有一般的平民百姓以至当时被视为最“卑贱”的奴仆妓女。总之包括封建社会不同时代的广泛的各个阶层,真是皇帝平民、尊卑贵贱、男女老幼,各个民族、各个时代,形形色色,构成了一部真实而又生动的封建社会的人物画长廊。加上这些不同时代、不同民族和不同身份的人物,都穿着当时的服饰,供养人像的旁边还有题记,写明了他们的职衔、姓氏、身份等。所以,敦煌壁画中的供养人像,是研究历代的阶级关系、社会生活和历代服饰演变极为珍贵的形象化资料。例如:第130窟的唐代晋昌郡太守的夫人、女儿和侍婢都是面如满月,体格丰腴健美,和同时代张萱、周肪的仕女画所表现的“秾丽丰肥姿态”完全相合,至于156窟张议潮供养人像及其夫妇出行图,更是表现当时上层社会生活的巨幅壁画,高120CM,长1640CM(张议潮,公元815年领导人民起义,驱逐吐蕃军队,收复河西走廊的英雄,世守敦煌,该窟是其侄子为纪念他的功勋而造)。绘有257人,车骑随从、旗仗卤簿、伎乐百戏,无不具备,画工极为精细和富丽,它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服饰和民俗的资料;第107窟的几个妓女的供养像,她们也把自己的像画在壁上,并且写上“舍贱从良”,表达她们这些处在社会最底层的不幸者祈求神的保佑的善良愿望。这些供养人像虽远不及上述贵族阶级供像的精细和富丽,但却能激起人们对她们命运的深深同情,使人们也看出了当时鲜明的阶级关系,也是我们研究当时等级制度以及各种社会关系的重要依据。

3.至于敦煌壁画中的图案装饰,亦是一个引人注目的艺术宝库。石窟里面的窟顶(藻井、天井、)、龛座(龛楣、莲座)、背光(顶光、身光)、服饰和经变的边框,都是由各种各样的图案组成。所以当人们走进这绘满壁画的石窟,就如进了百花竞放的花圃,五颜六色,光彩夺目,美不胜收。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一个这样的事实:尽管宗教艺术原来的企图并非想反映现实,且力图抹煞和歪曲现实,但是,它既是在人的社会里产生的,想不反映现实也是不可能的。因为,人们无法离开自己的生活方式、经验等等,去设想佛教宣扬的天堂和地狱,塑造各种佛和菩萨等形象。尽管西方极乐世界的宫阙楼台和现实世界中的皇帝宫殿很不一样,尽管现实世界中并无宗教壁画中的那些神鬼,但构成这些幻想的基础,却仍然是真实存在的事物,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所见所闻和感受到的东西,如果没有南北朝那个悲惨世界所提供的现实体验,就不会使情调低沉、气氛凄厉的佛本生故事画占据了早期敦煌壁画的大量画面。同样的,要不是唐代这个封建盛世,人们就不能想象出西方极乐世界到底是个什么模样。所以,从敦煌壁画中可以看到,虚幻的佛国和真实的现实世界,是不可分地搅合在一起。宗教艺术是以幻想和歪曲的形式来反映现实的,我们必须透过宗教的外壳,才能看出事物的本质。马克思在论述宗教问题时指出:“历史之被分解为迷信是够久的了,我们要来分解迷信为历史”。理解了这一点,对于充分认识敦煌艺术的巨大意义是有很大帮助的。因为在我们古代艺术中,佛教艺术是一个很重要的部门,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它作为艺术的主流,对社会生活和人们的思想意识起着巨大的作用,从南北朝至隋、唐,是我国佛教艺术最为兴盛的时代,这时期许多著名的画家、雕塑家,如顾恺之、张僧繇、吴道之、杨惠之等等,都参与了佛教艺术的创作。可惜的是,这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的佛教艺术也包括隋唐以前其他的绘画艺术,除了石窟的壁画以外,能够保留到今天的已经极少了,只有以敦煌莫高窟为代表的石窟寺庙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壁画和塑像,使我们至今还能看到当时丰富多彩的佛教艺术的面貌及其发展的过程,填补了我国古老艺术史上这个巨大的空白点。因此,敦煌石窟在我国艺术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是世界人民了解佛教艺术的宝库,亦是世界人民充分认识佛教文化的艺术殿堂。

敦煌艺术 - 传统艺术FLASH 类别:中华民族音乐 演奏(唱)或作曲:脱俗 大小:3281K 动漫格式: 敦煌艺术简介:

佛教艺术宝库—敦煌石窟艺术

公元111年,汉武帝设立河西四郡,敦煌就此成为佛教和佛教艺术自西域东传的第一站。历经北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10个朝代,敦煌以其原有深厚的汉文化基础,融入西域传入的佛教和佛教艺术,造就了辉煌的敦煌石窟艺术。敦煌石窟艺术乃指由建筑、雕塑及壁画三者紧密结合而成的综合艺术。

石窟的兴建是为了配合宗教需要,先后开凿敦煌市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县榆林窟、东千佛洞、肃北县五个庙等规模大小不同的石窟群,并设置宗教雕塑和壁画的神殿。洞窟的主体是佛的塑像,两侧都陪衬有弟子、菩萨的塑像,共同成为佛教徒顶礼膜拜的对象。壁画是石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石窟寺中主要的作用是用具体的图像向佛教徒宣传、阐述佛教义理,绘画技巧高超,人物造型优美,特别是图画中线条运用得非常成功,利用铁线描、游丝描、摺鲁描、蓝艳描等表现人物的面孔、肉体、衣裙和衣褶,栩栩如生,唯妙唯肖。洞窟中壁画与塑像紧密结合,营造完整、独立的宗教世界来感染信众,使人们走进洞窟犹如走进佛国,“人佛交接、两得相见”,利用艺术美感来潜移默化,诱导人们信仰宗教。除了展现佛教世界外,古代社会生活的点滴也一一呈现在洞窟内壁画中。值得一提的是,洞窟中的菩萨塑像相当具有特色,猛一看是女性,体型丰满,动态优美,头发微微倾斜,斜肩柳腰,还有个小肚肚,中轴呈现S形,所以说“敦煌菩萨三道弯儿”。若透过镜头以动态展现各种菩萨的姿态,简直就像是在跳舞呢!仔细再看,敦煌的菩萨从脸到身体虽是女性的特徵,但是还保留了男性的特徵——胡子,胸部饱满像男性,腰是女人的腰,因此又有一说“敦煌菩萨是男人的胸、女人的腰和肚”。至与菩萨的性别——是中性的。

敦煌石窟艺术继承发展本土汉晋艺术传统,吸收南北朝、唐宋美术艺术流派的风格,又不断接受、融合域外印度、中亚、西亚的艺术风格。这次特展精选於敦煌研究院典藏的摹本和文物珍品,代表了敦煌石窟不同时代、不同洞窟、不同内容的优秀作品,可视为敦煌石窟艺术的缩影,值得您细细的品味与体会,希望您与我们一同参与这难得的艺术飨宴。

::敦煌艺术在线欣赏:: 在线欣赏一(上海电信线路)

| 在线欣赏二(广东电信线路)

| 在线欣赏三(网通线路)

最新推出:【加入收藏】 把敦煌艺术动漫收藏我的用户中心。

本篇文章来源于『中国古曲网 』原文链接:http://flash.guqu.net/12254.html 本篇文章来源于『中国古曲网 』原文链接:http://flash.guqu.net/12254.html 本篇文章来源于『中国古曲网 』原文链接:http://flash.guqu.net/12254.html

推荐第6篇:3D壁画

3D壁画

在人们的思维深处,创新一直是一种意识,非如此不可,就拿3D技术来说,看看我们这个世界,现在哪里都充斥着这种新潮的感觉,随着3D电影,3D画,3D画展等的陆续出现,我们的身边到处都是新的技术,与时俱进是艺术的本质,所以有了3D壁画,在壁画的基础上,我们把二维的壁画转变成三维,效果更逼真神奇.

3D壁画的绘制材料主要是依据画的底质决定的,如果是布面底质,可以使用丙烯颜料和油画颜料。如果底质是街道或者马路用丙烯颜料和色粉比较合适。但是用色粉或者丙烯直接在地面上进行绘制会很难清洗,而且很难完整的保存画面,所以一般3d壁画的绘制都会选择绘制在画布上,用丙烯颜料为最多,因为丙烯颜料既适合绘画技法的施展,又安全环保。所以还是建议使用丙烯颜料和画布表现为最好。

目前为止3D壁画还是应用于公共场合比较多,因为3D壁画的视觉效果非常具备震撼力,而且容易产生和观者的互动。展会、活动、公园休闲娱乐、产品宣传利用3D壁画的形式去表现都非常合适。当然将3D壁画用于家居、别墅、会所、宾馆等场所的装饰也不失为一种很有创意的形式。总之,如果创意形式得当,3D壁画完全可以应用于任何一个地方。 3D壁画的保存时间主要依据它的展示场合,如果是应用于展会、公园等人流比较大,踩踏比较多的场合,3D壁画的保存时间就会比较短,但是如果护理得当的话维持一个月的时间是没有问题的。但如果没有踩踏,环境比较稳定的的话3D壁画保存十年以上也是没有问题的。

泰极猫绘画告诉你,3D壁画其实就是画在墙壁上的3D画,但是这种画就显得更加真实,因为触手可及,却又是假象,这里面的真真假假谁分得清呢,只怕第一眼看上去大家都会信以为真吧,在封闭的室内画上一幅窗户的3D壁画,再以绿色点缀,恐怕我就要爱上这满园的春色了.壁画本就是有故事的,再加上三维的立体效果,实在是动人心弦,美不胜收啊.

推荐第7篇:壁画合同书

启翔美术壁画合同书

委托方(甲方):

承接方(乙方):

工程项目:壁画

甲、乙双方经友好洽谈和协商,甲方决定委托乙方进行墙体绘画。为保证工程顺利进行,根据国家有关法律规定,特签订本合同,以便共同遵守。

第一条:工程概况总计:绘制面积____平方米,工程总天数___天。 第二条:工程价款:甲方以单价150元/平方米支付给乙方,总共面积合计金额(金额大写)__________________ 元整。 第三条:质量要求

1.绘制使用_________颜料,经双方在图上签字认可。

2 绘制中,甲方如有特殊绘制项目或特殊质量要求,双方确认增加的费用,应另签订补充合同。 第四条:付款方式

1.合同一经签订,甲方即应付三分之一工程预付款用以进行材料购买及方案设计落实(其他情况另行商议)。

2.乙方在绘制结束后,经甲方验收合格,甲方即付清剩余款项。第五条:工程验收

1.乙方通知甲方进行工序验收后,甲方应在两天内前来验收,逾期视为甲方自动放弃权利并视为验收合格。

2.甲方如不能在乙方指定时限内前来验收,应及时通知乙方,另定日期。但甲方应承认工序或工程的竣工日期。

3.工程中如遇自然天气影响不能正常室外作业的,甲方应给与谅解并推迟相应天数。

4.由于墙体脱落或人为破坏因素对画面造成的损坏与乙方无直接责任关系(如有其它问题,另行商议)。

第六条:违约责任

合同生效后,在合同履行期间,擅自解除合同方,应按合同总金额的10%为违约金付给对方。 第七条:合同的变更和终止

1.合同经双方签字生效后,双方必需严格遵守。任何一方需变更合同的内容,应经双方协商一致后重新签订补充协议。如需终止合同,提出终止合同一方要以书面形式提出,应按合同总价款的10%交付违约金,并办理终止合同手续。经双方同意办理清算手续,订立终止合同协议后,可视为本合同解除。 第八条:合同生效

1.本合同一式两份经双方签字后生效。

2.补充合同或附件与本合同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甲方:

电话:

乙方:启翔美术

电话:

签约地址:

签约日期:

年 月

推荐第8篇:《中国古代壁画》教案

教学目的:

通过欣赏壁画这种古老独立的绘画形式,了解壁画艺术发展的悠久历史和当时社会经济文化以及审美意识。通过作品使学生了解、欣赏精湛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和技巧,以及独特鲜明的民族艺术风格,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提高艺术欣赏能力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教学重点:

赏析中国古代墓室壁画的特点,赏评《朝元图》的艺术成就和特色。 教学难点 :

使学生真正理解中国古代墓室壁画的特点,要作深入细致的分析。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具准备:图片、录象资料、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

一. 组织教学: (常规) 二. 导入 新课: 今天是第九讲 《》。 (出示课题,开始使用课件)

壁画,是绘在建筑物的墙壁或天花板上的装饰性图画。是古今中外历史上最悠久的一种绘画形式。中国壁画自古以来就具有独特的气派与风格,它在中国美术史上占领有重要的地位,是绘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播放音乐及介说词) 1.中国古代墓室壁画:

目前已发现的最早的壁画是汉代作品,其分布较广,河南、山西、辽宁、河北、山东、内蒙古等地的汉墓都有壁画。画的内容有神话传说、历史故事以及表现生活场景的。

《仪卫出行》这组骑卫绘于墓道西壁中栏,画面有八人三马。八人皆戴黑弁帽,蹬长靴,执旌旗仪仗。其中年长者二人,一著红衫,一著白衫,分别骑乘橘红色及大戏色牡马,处在队伍前列; 备用红马一匹。居中之马神态自若,悠 然前行;两旁之马,侧首注视观众。六名青年步随其后。此乃北齐贵戚外出时从行部众的写照。画面构图紧凑,人物顾盼传神,艺术水平卓越,从中不难窥见北齐画圣杨子华鞍马人物的风貌。 《狞猎》 画面中央横贯山峦,右上角山后一骑士策马回首,张弓欲射一对奔鹿。下部山前有二骑士,左侧骑士,腰际佩箭囊驰马张弓射一猛虎。马前有一 猎狗追赶猎物。右下另有一骑士也在驰猎。画面笔法雄健;人物动态强劲有力,是高句丽壁画杰出的代表作品。 2.中国古代石窟寺壁画:

自佛教传入我国,除墓室壁画外,还大量出现宣传佛教内容的壁画。在甘肃、河南等地的石窟寺中, 就存留着许多美丽的佛教壁画。

莫高窟壁画总面积达4.5万平方米,题材主要是佛像画、神怪画、故事画、经变画、佛教史迹画、供 养人画像(肖像画)、装饰图案等。其中多数是依据佛经绘制的佛教宣传画,但在通过造型艺术表现时,古代艺术匠师们是根据现实和当时社会生活塑造神灵和人物形象、生活场景以表现故事情节内容,因而它直接、间接地反映着社会历史。莫高窟壁画内容之丰 富,堪称“墙壁上的图书馆”。一副副壁画讲解这一个个神奇动人的故事 《九色鹿》

此故事绘于257窟的西壁,是莫高窟最完美的连环画式本生故事画。画面从两头开始,中间结束。

敦煌彩塑中有大量释迦牟尼“说法像”,壁画中有大量“说法图”和“佛传图”,佛传图详细描绘了释迦牟尼生平事迹,是一个长篇传记故事。

中国古代把以音乐、歌舞为业的艺人统称为会,其从事演奏乐为主的艺人称乐会,从事歌唱舞蹈为主的艺人称舞伎。敦煌石窟壁画中有极其丰富的古代乐伎形象和乐器图象。据敦煌研究院音乐舞蹈研究室近年来的调查统计,仅莫高窟绘有乐伎形象的洞窟就有200多个,乐伎3400多身,大小不同的乐队490多个,共有乐器44种,4300余件(大型经变画中有一批不鼓自鸣的乐器飘浮在空中,没有伎人演奏,所以乐器比乐伎多)这样多的乐伎形象和乐器图象,可以称得上世界上保留音乐资料最丰富的博物馆。 3.中国古代寺观壁画:

中国古代寺观壁画以山西永乐宫壁画最为精彩。

《朝元图》(奉宝玉女.部份) 此幅为奉宝玉女的半身像。玉女头戴花冠,上身著广袖衫,双手端装有龙旃的圆盘,宽衣博带,仪态端庄。玉女面相俊俏,双目前视,嘴唇微闭,极具温柔娴雅的神韵。玉女面部和衣纹的线描疏密有致。土黄色的衣裙,绿色的飘带,沥粉贴金的发饰和龙旃,给人高贵富丽之感。 三.小结

推荐第9篇:《敦煌壁画》教案

《敦煌壁画》教案

教学目的:

了解中国古代壁画在中国美术史中的意义和价值;通过典型作品的介绍,分析了解中国古代宗教壁画的丰富内容和艺术成就。

通过鉴赏典型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达

到开阔眼界、拓展思维、陶冶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讲清楚佛教石窟寺壁画各种题材,如佛本生故事、佛传故事、经变故事、藻井图案等在石窟寺内的布局、相互关系,体现的宗教意义。宗教美术中,佛教美术居于主导地位,道教美术作品比较少,在表现形式上也受佛教美术影响,而道教儒教思想和一些美术表现手法也对佛教美术产生影响,在后期发展中出现“三教合一”的造像。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候

二、导入:

今天我们共同鉴赏第十一课《天上人间--宗教壁画》。

在讲课前我们大家先来了解一下我国的宗教有哪几种大家一起说有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等。这些教派的产生都是受当时社会影响,战乱连连,民不聊生,人们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为摆脱苦难人们信仰各自尊崇的宗教来寻找一种精神寄托。

佛教 道教 基督教

壁画:是绘在建筑物的墙壁或天花板上的图画。

那么表现记录宗教题材的绘画作品除了纸、绢等形式之外还有壁画。今天我们欣赏的《天上人间--宗教壁画》只是冰山上的一角,希望通过今天的欣赏,同学们能对宗教壁画有所思考

三、授新课:

(一)戈壁滩上的艺术画廊--敦煌莫高窟壁画

它是保存了从十六国到元代近千年的佛教题材的壁画。题材归两大类:一类是表现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生平事迹的佛传的故事和释迦牟尼前生的本生故事。另一类就是依据佛经内容画出来的绘画作品“经变”

欣赏莫高窟壁画前先让我们了解一下它的地理位置。甘肃省敦煌莫高窟,去旅游时有三条路线(一条飞机路线两条火车路线)。

下面向大家介绍两幅生动的佛本生故事的壁画。

1.《九色鹿王本生的故事》

找同学讲述九色鹿王的故事,然后教师详细讲述九色鹿王的故事。--真可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本故事体现了对于负义与贪心的谴责)。

分析壁画:北魏时期作品。当时人们追崇“以瘦为美”秀骨清像。画中九色鹿正好符合当时的审美观点。清秀挺拔美丽高贵。画面以连环画形式表现了六个连续的故事情节。故事从左右两侧开始中间结局。突出慷慨牺牲舍己救人的主题。

2.《尸毗王本生故事》

教师讲述尸毗王割肉护鸽的故事。鸽、鹰神仙的化身为考验尸毗王向善的决心。经得起神仙的考验而重生。

这两个故事都讲述了乐善好施获得了好的回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3.《西方净土变》摹本作者常沙娜

常沙娜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她是敦煌的守护神、敦煌文物保护研究的开拓者奠基人常书鸿先生之女。《西方净土变》是艺术家们根据《无量寿经》构想出来的西方极乐世界。此壁画为盛唐时期的作品当时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即历史上唐玄宗“开元盛世”时期。人们追崇“以丰胰为美”。展示唐张萱的《捣练图》提示人们当时的审美倾向。

分析《西方净土变》画面中除了佛(阿弥陀佛)两位菩萨(观世音、大势至),还表现了极其壮观的楼台亭榭、飞天散花、杂鸟莲池、奏乐跳舞的仙女、出行、宴会等。与其说是天上佛国,还不如说是人间帝皇贵族生活的再现。

飞天:佛教中把化生到净土天界的神庆人物称为“天”,佛教中把空中飞行的天神称为“飞天”。敦煌飞天就是画在敦煌石窟中的飞神。飞天是乾闼婆和紧那罗复合体。乾闼婆是印度梵语音译为天歌神,在天界负责奏乐歌舞。紧那罗为天乐神负责散花散香气。后来两者职能混为一体化为后世的敦煌飞天。

无论是佛本生故事的壁画还是经变内容的壁画都是艺术家们按照自己的理解与意愿,以来自生活的艺术形象来表现,这些壁画的内容是引导人们积极向善。

与敦煌佛教壁画相媲美的还有山西芮城永乐宫元代道教壁画。

(二)妙绝动宫墙--永乐宫元代壁画

首先介绍永乐宫的地理位置。

永乐宫现存龙虎殿、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

1.三清殿

壁画《朝元图》是以八位主神为中心的天界诸神分做东西两列向北集中一起

朝拜三清像的场面。三清像是道观供奉的最高神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壁画中八位主神形象最大。用体量大小、衣纹、神态的变化刻画了不同身份的人物;线条圆浑有力豪放洒脱:色彩灿烂青绿为主、穿插小块白、朱、黄、金色等亮色,画面瑰丽和谐、层次感强:借鉴佛教绘画把重要的形象加了圆光。

朝元图布局宏伟、气象庄严、动静相参、疏密有致在变化中达到高度统一和谐。

2.纯阳殿

壁画《钟离权度吕洞宾》注重心理刻画身为进士的吕洞宾神态恭谨的低首聆听,此刻他正处于人生道路上一个重要转折关头,即将离开名利场走上大彻大悟的神仙道路。

永乐宫元代壁画继承了唐宋绘画的优点,极具代表性。

(三)中国壁画与西方壁画比较。

看完东方的壁画捎带了解西方的壁画艺术。

1.(意大利)达.芬奇《最后的晚餐》

此壁画是油彩与蛋彩的混合颜料而不是中世纪被广泛运用的湿壁画颜料。

2.(意大利)米开朗基罗《西斯廷教堂天顶壁画--创世纪》

题材来自于基督教圣经的《旧约》是基督教关于世界是如何创造的传说画了九个场景先后是:光与夜的分离、创造日月、创造天地、创造亚当、创造夏娃、逐出乐园、诺亚祝

推荐第10篇:美术教案壁画

美术教案-壁画

什么是壁画

装饰壁面的画。包括用绘制、雕塑及其他造型或工艺手段,在天然或人工壁面(主要是建筑物内外表面)上制作的画。壁画作为建筑物的附饰部分,通过建筑与和谐统一,既具有意识形态方面的功能,又具有建筑的装饰与美化功能,构成环境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

沿革壁画是最早的独立绘画形式。现存史前遗迹亚洲都有发现。最早的距今约2万年。中国近年发现摩崖壁画已有数十处,有的被断定为新石器时代。

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壁画从洞窟摩崖壁画转向建筑壁画。古代壁画多分布在神庙、宫殿、寺院、庭苑、石窟、陵墓等建筑物中。文艺复兴是西方壁画史上的辉煌时代。现代西方绘画和建筑风格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影响了壁画形式的变化。20世纪以来,墨西哥的壁画运动与苏联的壁画创作,面向社会,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具有新的意义。

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上一篇:美术教案-中国陶器艺术欣赏

下一篇:美术教案-罗丹的雕塑艺术【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最新热点最新推荐

第11篇:敦煌壁画 教案

题:敦煌壁画 课

时:1课时

型:欣赏,讨论

授课对象:高中一年级

教材分析:本课讲的是有关于敦煌画的一些知识。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对敦煌壁画有跟多的了解,从而提高学生对敦煌壁画的认识,增加学生对敦煌壁画的兴趣,通过壁画的类别,敦煌造型特色,绘画风格及其影响,让同学更全面了解。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了解壁画造型特色,初步的掌握了壁画的类别,了解了各种壁画的丰富多彩。技艺精堪,让学生体会艺术源于生活

2.过程和方法目标:采用欣赏法,教授法,讨论法,让学生能在动脑,动眼,的全面结合,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接受能力,思维能力的综合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任何艺术都有它的民族传统,因而他们的形式多出于共同的艺术语言表现技巧具有共同的民族风格。

教学重点:敦煌壁画的造型特色

教学难点:敦煌壁画的绘画风格

教学方法:

1.教法:欣赏,讨论,提问,讲解相结合

2.学法:通过欣赏图片,。通过讨论总结更深层次的了解壁画只是

教具准备:在网上搜索一些相关资料。

学具准备:多媒体教学系统,电脑课件,笔记本一台 美术教材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2分钟)出示图片(壁画飞天)直观感受,各抒己见,引发思考

老师:你认为飞天为什么是敦煌的标志? 学生:直观感觉思考 老师:情学生谈原因 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

二:引入新课:(2.分钟)同学们知道在我们国家甘肃省西北部有一个敦煌市,那里有我国举世闻名的敦煌壁画是吧?

三:讲授新课:(25分钟)

(一):老师:根据所看到的与平时的了解谈谈你对敦煌壁画的了解?

1:学生分组讨论

结论:敦煌壁画包括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共有石窟552个,有历代壁画五万多平方米,是我国最早最多的石窟群,内容非常丰富多彩。

(二)教师:整体,局部图片展示 壁画的造型特色

学生:A同学谈谈你对欣赏过后的感受,其他同学接着自由发言。

结论:从衣服服饰上说;俗人多为中原汉服,神灵则多保持异国衣冠,晕染法也不一样,画俗人多采用中原晕染法,神灵则多为西域凹凸法。所有这些又都随着时代的不问而不断变化。

老师:敦煌壁画中有种灵形象(佛、菩萨等)和俗人形象(供作人和故事画中的人物之分.这两类形象都来源于现实生活)但又各具不同性质。从造型上说.俗人形象富于生活气息,时代特点也表现得更鲜明;而神灵形象则变化较少,想象和夸张成分较多。

(三).老师:敦煌壁画的时代不同那么它的风格也不是很一致,那么它有哪些绘画风格呢?

学生:讨论

结论:a 十六国和北魏时期风格

b 西魏时期风格

c 北周时期风格

d 唐代时期风格

e 五代及北宋时期风格

四:课堂总结:(2分钟)

今天我们学习了敦煌壁画的相关知识,使我们对壁画有一定的了解。敦煌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它和别的宗教艺术一样,是描写神的形象、神的活动、神与神的关系、神与人的关系以寄托人们善良的愿望,安抚人们心灵的艺术。 五:作业布置(练习):

1.课后还要多多了解敦煌壁画,它有哪些类别?

2.本课课后感?

敦煌壁画

一、敦煌壁画的认识

1. 基本历史

2.壁画的造型特色

二、

绘画风格

1.

十六国和北魏时期风格

2.

北周时期风格

五代及北宋时期风格

3.西魏时期风格

4.唐代时期风格

第12篇:敦煌壁画欣赏.

七彩教育网 www.daodoc.com 教学资源分享平台,无需注册、无需登录即可下载

敦煌壁画欣赏

敦煌壁画指在石窟甬道、四壁及窟顶上所绘的佛画。工匠在凿窟之后,在壁顶及墙面抹泥灰涂白粉,令其平整,然后施画于上。因壁画易于描绘细节,所以表现佛经内容及时代社会风貌,都较石刻广泛、丰富、详尽。敦煌石窟现存壁画约5万多平方米,最大画幅40余平方米。自十六国晚期的北凉到蒙元时代,凿窟彩绘,千年不衰。其内容分为九部分:

1.佛教人物画。如释迦牟尼怫、弥勒怫、阿弥陀佛、七世佛、三世佛、三身佛、五方佛、十方诸佛、贤劫千佛、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迦叶、阿难、舍利弗、四大天王、力士、药叉、天龙八部、罗汉、婆薮仙、梵天、帝释、维摩诘和高僧以及汉密藏密内容的千手千眼观音、千手千钵文殊、不空羂索观音、怖畏金刚、密迹金刚、明王、双身像等单幅画像。

2.佛传故事画。释迦牟尼佛入胎、出生、成长、出家、苦修、悟道、降魔、成佛以及涅槃等传记性连环画。

3.本生故事画。释迦牟尼佛前行菩萨行的情节。如萨埵太子舍身饲虎、尸毗王割肉贸鸽、九色鹿本生、睒子本生、须达拏太子本生、虔阇尼婆梨王本生、月光王本生等。

4.因缘故事画。释迦牟尼佛度教化弟子的事迹。如沙弥守戒自杀缘、微妙比丘尼缘、须摩提女缘、五百强盗成佛缘、难陀出家缘等。

5.华夏神话题材图画。如东王公、西王母、伏羲、女娲、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开明、飞廉、雷神、解电、方士、羽人、虺龙九首等。

6.佛教史迹画。佛教传播中的历史人物、事件、佛教圣迹、遗迹和灵七彩教育网 全国最新初中、高中试卷、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七彩教育网 www.daodoc.com 教学资源分享平台,无需注册、无需登录即可下载

异感应事迹以及各种瑞像的画图。如释迦浣衣池、释迦晒衣石、佛图澄各种神异故事、杨都金像、石佛浮江、隋文帝请昙延法师祈雨、尼波罗水火池舍利弗、毗沙门决海、张掖西影寺瑞像、圣者刘萨诃事迹、五台山图及唐僧取经图等。

7.经变画。佛经绘画。计30余种、1000余壁。如降魔变、涅槃经变、弥勒经变、维摩诘经变、宝雨经变、阿弥陀经变、药师经变、观无量寿经变、法华经变、观音经变、华严经变、金光明经变、楞伽经变、报恩经变、报父母恩重经变等。

七彩教育网 全国最新初中、高中试卷、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第13篇:23.敦煌壁画

敦煌壁画

语文(S)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23 敦煌壁画

语文(S)教学设计

教 材:语文(S)六年级下册

课 文:23 敦煌壁画

板 块:教学设计—教案

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中,力求以学生为主体,落实新课标精神,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实践活动中能言、善思,提高语文素养,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据此,结合学段要求、单元训练重点及本课教学目标,在设计上努力体现以下几点:

1.整合拓展课程资源,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及学情设计板块式学习活动,体现人文性。

2.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协作探究、互动交流等学习活动,体会我国古代艺术家卓越的艺术成就和创造精神。

3.注重方法的总结,帮助学生积累知识,激发情感,培养能力。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独立默读课文,认识敦煌壁画的特点和价值,体会我国古代艺术

家的卓越才能和顽强意志。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语段,提高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和领悟

文章思想情感的能力。

3.帮助学生认识“凹、璀、璨、孜、摹”;读读记记“翩翩起舞、历历在目、孜孜不倦、璀璨夺目”等词语。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语段,认识敦煌壁画的特点和价值,体会我国古代艺术家的卓越才能和顽强意志。

教学难点:

通过理解重点语段,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和领悟文章思想情感的能力。

语文(S)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23 敦煌壁画

课前准备:

1.课件。

2.建议学生查找有关敦煌及敦煌石窟、莫高窟壁画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引发阅读欲望

1.(展示课件第一屏,同时播放古曲《阳关三叠》)敦煌,一个神奇的地方。鸣沙山、月牙泉、玉门关„„一处处历史的遗迹为她涂抹上一层梦幻般的色彩。敦煌,一个神圣的名字。莫高窟里的一尊尊彩塑、一幅幅壁画、一本本经卷„„造就了这座宏伟壮丽的艺术殿堂。今天,就让我们踏上古老的丝绸之路,走进大漠敦煌,走近壁画这一敦煌宝藏中的奇葩,去探索、领略敦煌壁画的魅力所在。(板书课题)(展示课件第二屏)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一)出示学习要求。(展示课件第三屏)

(二)学生完成自学及合作内容,教师巡视指导。

(三)集体交流。 1.指名认读生字新词,交流难理解的词语。(展示课件第四屏)

2.积累词汇,补充“词语采集”。

3.分段指名读课文,正音。

三、默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一)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介绍了敦煌壁画的哪些情况?(展示课件第五屏)

(二)理清课文结构。

1.浏览课文,了解文章的结构特点。

2.交流:本课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行文,先总体介绍敦煌壁画的地址位置,再从壁画的特点和画师的精神两方面来具体分述,最后总结敦煌壁画的重要价值。

借助音乐、画面和语言渲染气氛,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

认识字词,熟悉内容,为进一步学习课文扫除了障碍。

相机指导概括主要内容及分段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习“总—分—总”的写作手法,便于把握文章的重点。

语文(S)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23 敦煌壁画

第二课时

一、活动一:观壁画——品味绘画艺术之美

(一)默读课文第二部分,思考:文中哪些语句概括出了壁画的特点?画一画,读一读。

指名交流。课件相机出示关键词:(展示课件第六屏)

规模宏大风格各异

内容丰富种类繁多

巧夺天工技艺精湛

(二)抓特点,感受美。

出示活动要求。(展示课件第七屏)

从上面的三个特点中任选你感兴趣的内容,从相应的段落中找出具体说明敦煌壁画特点的语句,细细品读,简要批注,说说敦煌壁画美在哪里。

1.学生自学,圈画词句,作旁批。

2.小组交流,互相评议、补充。

3.自由汇报,展示学习成果。教师重点引导以下方面:

(1)规模宏大,风格各异——整体美

①从“连绵不绝”一词体会壁画的规模宏大,从“古朴、绚丽、拘谨”等词语体会壁画的风格各异。

②通过张大千的话体会敦煌壁画的历史悠久。

教师补充:莫高窟壁画共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虽然经历了千年的风雨,依然散发着动人心魄的美丽,真可谓是一座艺术的宝库。

(2)内容丰富,种类繁多——画面美

①学生自由汇报,除交流文中的词句外,还可借助自己搜集的资料加以说明。

这是本课的重点环节。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深入思考,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指导孩子潜心会文的方法,让他们学会读书。

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鼓励发表个性化的见解。

语文(S)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23 敦煌壁画

②重点赏析描写飞天的句子:

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反弹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拂,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

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想象句子中描绘的飞天的姿态,读出美感。 想象:壁画上的飞天还会有哪些姿态?仿写句子。

交流赏析。

③师生共同欣赏动画短片《敦煌》。(展示课件第八屏)

(3)巧夺天工,技艺精湛——技法美

借助《九色鹿》这组壁画的表现手法,以点带面,说明画家的技艺高超,并能体现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展示课件第九屏)

二、活动二:赞画师——挖掘中华文化之魂

1.用一个词、一句话来说说你欣赏完敦煌壁画后的感受。

2.能够欣赏到如此灿烂辉煌的艺术珍品,我们应该感谢谁?为什么?

3.小结:正是无数古代画师们凭着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和坚定的意志,为我们创造出如此卓越的艺术财富。而近现代画家的不懈努力,更使得敦煌绘画艺术得以发展与传承。这其实就是我们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精神之魂。请你用自己的话赞美一下这些可敬的人吧。

三、活动三:赏文本——揣摩语言文字之妙

1.本课的文字传神生动,找出你认为最精妙的词语、句子,积累语言。

2.品析、归纳本文的写作特点。

四、总结升华,进行情感教育

1.用文中的语言,说说敦煌壁画有什么重要价值。

略读课文教学中,教师应抓住适当的时机让学生由说到写进行练笔,实现读写结合。

《敦煌》是一部以敦煌壁画为题材的动画作品,可以侧面加深学生对文本的印象。

结合单元主题,体会古代人民的智慧与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积累是运用的前提,要帮助孩子养成留心观察,认真积累的习惯。

语文(S)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23 敦煌壁画

2.结合“阅读链接”,讨论:如何保护好我们身边的文化遗产?

五、布置作业(展示课件第十屏)

1.结合课文及搜集的资料,以小小解说员的身份,为敦煌壁画设计一段解说词。

2.推荐阅读:余秋雨《文化苦旅》之《道士塔》《莫高窟》。

第14篇:颐和园长廊壁画

颐和园长廊壁画

故事一:

桃园三结义: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汉景帝的玄孙刘备素有大志,韬光养晦,结交天下豪杰;一日与涿县屠户张飞、落难江湖的关羽相遇。三人各抒胸中志愿,谈得十分投机。第二天,他们在桃园中摆上酒席,祭告天地,结拜成为兄弟,决定同心协力,救民救国。此后三人果然干出了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这个故事,历史上叫做桃园三结义。

秦娜敏的感受:

刘备、关羽、张飞桃园结义的故事,打动了一代又一代的后人。我们应该将这种“义”理解为一种志趣相投、共同奋斗和扶危救困、互相帮助的精神。

故事二:

三顾茅庐:

诸葛亮,字孔明。有经天纬地之才。刘备听了徐庶介绍,决心请他出山,共图大业。一日,刘备与关羽、张飞来到隆中卧龙岗,叩孔明茅屋柴门,恰巧孔明外出未归。过数日,刘备探知孔明已回,便引关、张再上卧龙岗。在草堂见到孔明之弟,才知孔明昨日出游,不知去向。光阴荏苒,又及新春,刘备三人再访隆中,庄上小童告刘备说:“先生昼寝未醒。”关、张在门外相候,刘备徐步而入,拱立阶下,见孔明翻身将起,忽又朝里睡着,刘备又立了一个时辰,孔明才醒。半晌孔明方整衣冠出迎。刘备不辞辛劳,三次访贤,终于请得诸葛亮出山相辅。

胡佳怡的感受:

刘备三顾茅庐去请诸葛亮,体现出他不仅明白人才的重要性,而且懂得爱惜人才、军中人才的道理,这使他最后终于成为了三分天下的一方霸主。刘备这种积极正确的人才观,对今天的人仍然有

不少借鉴的价值。

故事三:

故事四:

三碗不过岗

“武松打虎”是个家喻户晓的故事,“三碗不过岗”是其中的一个片断。山东好汉武松路过景阳岗下小酒店,看到店前酒幌迎风猎猎,上有五个大字─“三碗不过岗”。武松一口气干了满满的三碗酒,不禁赞道:“好酒!”酒家说道:“我的酒,只要喝下三碗,就会醉倒,过不去前面的景阳岗。”武松却酒兴未尽,一连饮了十八大碗。临行,酒家告诉武松,景阳岗上有猛虎伤人,切不可酒后过岗。然而,武松毫不在意,手提哨棒,大步流星向景阳岗赶去。

秦娜敏的感受:

故事五:

姜太公钓鱼:

商朝末期,一隐士姜子牙深信自己能干一番事业。于是,他每日垂钓于渭水之上,等待圣明的君主能赏识他。一日,一个樵夫见姜子牙垂钓的情景,不禁大笑。原来姜子牙钓鱼,既无鱼饵,鱼钩还是直的,而且钩离水面三尺多高。姜子牙说:“我名为垂钓,意不在鱼而在圣君。愿者上钩。”成语“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便源于此。后来,周文王伐纣迫切需要人才,得知年已古稀的姜子牙很有才干,便寻至渭水之上,找到姜子牙,拜他为相。在姜子牙的辅佐下,周文王之子周武王果然灭了商纣,建立了周朝。

周悦的感受:

故事六: 关羽刮骨疗毒:

关羽攻打樊城时,被曹兵的毒箭射中右臂。华佗察看了关羽伤势,知箭毒已经透入臂骨,建议立柱设环,将关羽捆住以便开刀。关羽听了大笑,说:“何用柱环?”随即设席款待华佗。关羽饮酒数杯,一边和马良下棋,一边伸出伤臂让华佗割治。华佗下刀割开皮肉,直到骨头,只见骨头已经青了,他用刀刮着骨头,沙沙作响。帐上帐下的人都惊呆了,关羽却依然谈笑下棋,毫无痛苦之色。华佗刮尽箭毒,敷上药,缝了伤口。关羽大笑而起,说:“此臂伸展自如,先生真神医也。”华佗道:“我一生行医,从未见过种事,将军才真是天神

呢。”

王欣萱的感受:

第15篇:浅谈莫高窟壁画

浅谈莫高窟壁画

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内地与中西亚之间举世闻名到达“丝绸之路”。丝路带去了中国的丝绸,带回了西亚的苜蓿和葡萄;带去了我们的造纸、印刷技术,带回了国外的音乐、舞蹈、饮食。发源于印度的佛教也岁丝路传入我国。那时的敦煌,地处丝路南北三路的分和点,是一座繁华的都会,贸易兴盛,寺庙遍布,融合了东西方艺术的佛教石窟也在敦煌生根、发芽。

莫高窟的开凿的源于以为法名乐尊的和尚。据说,公元366年,乐尊云游到此,忽见鸣沙山上金光万道、状若千佛,心有所悟,便在崖壁上凿下了第一个石窟。此后,许多丝绸之路上的商人为了祈求前路的顺利、生意的发达,纷纷在这儿许愿开凿石窟,请民间艺人会上心中崇拜的神灵形象。从十六国道元朝,莫高窟的开凿一直延续了10 个朝代。如今,洞窟的四壁尽是与佛教有关的壁画和彩塑,肃穆的佛影、飘舞的飞天……神秘庄严的气氛,令人屏声敛息。最引人注目的,要数其中数量庞大、技艺精湛的壁画艺术。

1987年12月,莫高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莫高窟现存洞窟492个,壁画45000平方米,彩塑2400多座,其中数量最大、内容最丰富、艺术价值最高的就是莫高窟的壁画。这些用矿物颜料绘制而成的壁画内容设计社会生活、音乐舞蹈、佛经故事等,其中最为人们熟悉的是气韵生动,长袖善舞的唐代飞天。敦煌石窟开凿鱼石质疏松的砾岩之上,无法精雕细刻,便采用泥塑彩绘和壁画的艺术形式。彩塑以人工制作的木架为骨,束以苇草,外敷草泥,通过塑造和描绘的结合,表现人体的肌肤,免不得表情,须发的蓬松,服饰的质地。壁画在整治过的石壁上,涂抹而至三层草泥,通过布局定位,起稿、涂色、定型,完成壁画。

莫高窟十六国时期的壁画并不多,主要有描述因果报应、苦修行善的本生故事画、宣传释迦牟尼生平事迹的佛教故事画以及说法图,集中在最早开凿点的二七二窟、二七五窟和二八六窟。那时的壁画人物半裸体,有着极其夸张的动作,其面容、神采充满了寂静神秘的色彩,带有一种西域佛教的意境和风格。北魏时期的壁画内容比从前增加了许多,不但本生故事、佛教故事更加丰富,还出现了内容离奇、情节曲折的因缘故事。二五四窟的《尸毗王本生故事图》、《萨那太子本生故事图》和二五七窟的《鹿王本生故事图》深深地吸引了游人。

《尸毗王本生故事图》是莫高窟最完美的组合式本生故事画之一。《鹿王本生故事图》是莫高窟最完美的连环画式本生故事画,用一长条横幅展开了连续的情节,将鹿王救起溺水人,王妃梦鹿、国王悬赏、溺水人高密、带领国王围猎、鹿王讲诉拯救溺水者经过、国王放弃追捕、王妃气死等一系列故事情节生动地描绘出来。这幅壁画线条刚劲有力,中心突出,层次分明,堪称北魏的经典作品。

北魏时代的壁画人物,脸型已有椭圆而变得略显修长。花的线条跟腱熟练、圆润,颇有“行云流水”之妙。色彩的晕染也逐渐改进,显得人物更真实可亲。到了北周时代,突现了一种新式的佛像画。菩萨们个个体态短壮,上半身半裸或者着僧祉衣,腰裹重裙,肩披大巾。他们的鼻子、眼睛、眉毛、牙齿、下巴统统是白色,好像是一种特殊的装扮,奇特而新颖。

隋唐是北魏之后佛教发展的有一个昌盛时期,加上那时候国力强大,社会繁荣,艺术成就也登峰造极。莫高窟现存洞窟半数以上为隋唐所建。与前代偏重佛本生及说法图不同,这时期的壁画更多是以“经变‘与供养人为主的题材,或表现深奥的佛教经典,或描绘开窟造像者的肖像,光彩焕然。隋唐是北魏之后佛教发展的又一个昌盛阶段,加上那时候国力强大,社会繁荣,艺术成就也登峰造极。莫高窟现存洞窟半数以上为隋唐所建。与前代偏重佛本生及说法图不同,这时期的壁画更多是以“经变”与供养人为主的题材,或表现深奥的佛教经典,或描绘开窟造像者的肖像,光彩焕然。这些经变画均抛弃了早期阴森悲惨的情调,而以明亮、欢快的气氛代替。那飞扬的舞蹈、满是金银珠宝的宝山、轻盈交接的池水无不流露出人们对喜庆生平的佛国世界的美好幻想。壁画中的任务造型时代特点鲜明‘男子宽衣博带,气象雍容;女子体态丰肥,艳丽多姿。尤其是菩萨像,端庄文静,窈窕可爱,温柔亲切,又添了几许现实生活里的女性之美。

莫高窟的壁画上,处处可见漫天飞舞的美丽飞天——敦煌市的城雕也是一个反弹琵琶的飞天仙女的形象。飞天是侍奉佛陀和帝释天的神,能歌善舞。墙壁之上,飞天在无边无际的茫茫宇宙中飘舞,有的受捧莲蕾,直冲云霄;有的从空中俯冲下来,势若流星;有的穿过重楼高阁,宛如游龙;有的则随风悠悠漫卷。画家用那特有的蜿蜒曲折的长线、舒展和谐的意趣,为人们打造了一个优美而空灵的想象世界。炽热的色彩,飞动的线条,在这些西北的画师对理想天国热烈和动情的描绘里,我们似乎感受到了他们在大漠荒原上纵骑狂奔的不竭热情,或许正是这种激情,才孕育出壁画中那样张扬的想象力吧!

然而现实却是,这样的艺术珍宝,现在霉变腐蚀严重,正在快速走向消亡。除了当地风沙严重,旅游人士过多影响外,缺少资金也是一个重要原因,真心希望大家能关注这一问题,珍惜保护好我们的文化遗产——莫高窟壁画。

生技1002班 徐文蓉

2013/4/12

第16篇:聚焦北京地铁壁画

聚焦北京地铁壁画

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北京常住人口高达2100多万,而平均每天乘坐地铁穿行于地下的超过1000万人次,无怪乎有人形容北京城分为两个部分,一个地上,一个地下。

按照规划,到2021年,北京地铁运营里程将从目前的574公里拓展到998公里。

现在,北京已运营的地铁站共有288座(不重复计算换乘车站),其中110余座车站有超过180幅地铁壁画。

伴随着北京地铁的不断延伸,浓缩了地上北京历史文化和现代风貌的地铁壁画,将在地下铺就世界最长的“艺术长廊”。

重新规划地铁壁画

1984年,壁画首次被应用于北京地铁站台。

第一批地铁壁画多出自于中国当代著名画家之手。2号线西直门地铁站的《燕山长城图》和《长江东去图》两幅壁画,设计者张仃被称为20世纪中国的“大美术家”,参与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设计。两幅壁画气势恢宏,占满整个站台墙面,从头到尾需要走100步才能够看完。

2号线建国门站壁画《中国天文史》设计者为袁运甫和钱月华。袁运甫曾为毛主席纪念堂创作复制大型艺术挂毯《祖国大地》。壁画由3000块彩色瓷砖组成,讲述了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等故事,与站台外的北京古观象台交相呼应。

然而,在之后二十年,北京地铁建设进入了停滞期。到21世纪初,尽管八通线和13号线建成投入运营,但是由于概算中缺乏专项资金,且为了尽可能地回收建设资金,商业性广告覆盖了地铁。

2007年,中国壁画学会会长侯一民代表学会给北京市领导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首都地铁中的壁画是显示首都文明的重要窗口,但多年来缺乏统一的规划,内容零乱,互不关联,制作随意。”侯一民建议,对地铁壁画作总体规划,壁画内容应突出“北京文化”,让中外旅客从地铁壁画上能够“生动地了解北京古老深厚、生动多彩的文化特色”。

正值北京奥运会举办之际,侯一民的信获得了高度重视,北京地铁壁画规划重新被提上日程。2008年,侯一民领衔设计并亲自参与制作了10号线健德门站的壁画《血肉长城》。健德门站是北京市区通往长城的起点站,这幅浮雕壁画采用青铜铸造工艺,并附上诗人刘征为“血肉长城”所配的诗文,以唤起人们对历史的记忆。该壁画成为北京地铁公共艺术复兴后的第一批作品之一。

侯一民对《瞭望东方周刊》说:“壁画的公众性和兼容性是别的画种取代不了的,这也决定了它在国家宣传和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壁画是干大事的。”

美有“轻重缓急”

随着北京奥运会的举办,首都再次迎来轨道交通建设高潮。与此同时,更多的壁画出现在地铁站中。2011年,《北京地铁线网公共艺术品规划研究报告》正式出炉,文化艺术设施建设更加有章可循。

奥运会之后,北京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15年)出台,北京地铁同时开始若干条线路的建设,地铁公共艺术建设开始采用招标方式,此项工作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高潮时期。6号线一期、8号线二期、9号线和10号线二期等线路的50余件艺术品,都是在2012年底完成的。

早期壁画多以大山大河为主题,表现祖国的山河秀美,如今的地铁壁画则更适应于城市发展重点和社会形势变化。

地铁6号线是穿越北京旧城历史文化保护区最多、范围最广的一条线路,也是地铁壁画设计的重点线路。根据线路特点,6号线的壁画着重体现了北京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并荣获第十二届全国美术展银奖以及第三届全国壁画大展的大奖。

6号线东四站壁画《东四记忆》,通过石雕彩绘的形式,栩栩如生展现了老北京中心城区的商业文化和市井文化,壁画中展现的一串串糖葫芦真实得让人忍不住垂涎欲滴。平安里站的《事事平安》则以两株柿子树表现了老北京胡同里的民居文化。据设计者马晓腾和李晴介绍,梅兰芳先生的故居离平安里站很近,创作“事事平安”既与平安里地名谐音,又隐含了对梅兰芳先生的纪念。

与6号线相似,地铁4号线经过圆明园、西苑、国家图书馆等重点文化站,两条线路一横一纵组成了北京地铁的两条文化脉络。北京大学东门站的壁画选取了北京大学内具有历史文化内涵的标志性建筑物或文化遗存,展现出这所百年老校的厚重文化和学术氛围。

地铁壁画从地上景点中得到灵感,同时又对地铁站产生了影响。14号线的景泰站,原名安乐林站,此站位于北京市珐琅厂,以产景泰蓝闻名。为了宣传世界非物质文化景泰蓝,站内设计了20米长、3米多高的壁画《景泰京华》,并顺势将地铁站改名为“景泰站”,成为趣谈。

侯一民说:“地铁壁画总体上要展现出北京文化古都的地位,但其中要有轻重缓急。每条线路应该有自己的特点。横贯旧城的线路更注重表现中国传统文化,外围新区则更加现代化。”

这种“轻重缓急”,在几处地铁壁画的对比中可见一斑。

车公庄站地表标志性建筑是梅兰芳剧院,因此该站壁画《彩云国粹》展示的是有着绚丽色彩的京剧服饰。设计师杜飞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观众即使匆匆而过,也能在不经意中享受到国粹艺术带来的文化气息。

10号线知春路站临近中关村,由清华美院设计的《纵横》采用了抽象的电路板形象,以展现楼房和街道的繁华,体现中关村区域学术和科技的蓬勃发展。三元桥站是连接首都机场和城市中心的中转站,创作者选取了世界地图为主题,体现了北京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北京市规划委员会主任黄艳说:“北京地下文化长廊正在逐渐形成。”这一文化长廊,不仅彰显了传统文化之美,也融入了现代文化之美。

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在关注作品文化价值的同时,北京地铁壁画还有其他突破。

早期由于制作上经验不足,地铁壁画在材料和工艺使用上不能完全适应地铁环境的要求。例如西直门站的《燕山长城图》和《长江东去图》,就是在瓷砖上用丙烯颜料作画。在当时丙烯颜料是非常好用的新型耐水颜料,但人们对其耐久性了解不足。数十年后作品整体颜色褪变。同时对于地铁站台轨行区震动影响估计有些偏差,作品有的地方已剥落,因在轨道区,修补起来有一定难度。

目前的地铁壁画,对材料和工艺要求很高,为了获得更好的表现效果并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甚至不惜工本。6号线五路居站蒋民民设计的壁画《春和怡荡》,其造价仅玉石一项就花费了20多万元,远远超过了区区几万元的经费。北海北站的《北海揽胜》,采用了意大利、伊朗、西班牙、阿富汗等十几个国家的60多种石材,壁画五彩缤纷、美仑美奂,其背后所耗费的人力和物力可想而知。

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公司规划设计总部主任工程师李亚铁透露,目前地铁建设工程款中并没有专门针对公共艺术品的款项,建设方可以为艺术家提供的资金支持比较有限。

创作者对这样的情况也表示理解,甚至有艺术家为了更好地完成作品主动提出自掏腰包。侯一民也说:“赔钱做壁画,玩命做壁画,既然做就要做到最好。”

不仅仅是“墙壁上的画”

随着经验的积累和技术的进步,北京地铁壁画概念越来越宽泛,表现形式越来越多样,融合了雕塑、国画、漆画等各种美术工艺。在保证能适应地铁站特殊环境的情况下,创作者对工艺和材料都进行了新的尝试。

与固有观念不同,如今的壁画不再是单纯的“墙壁上的画”,而是富于多种表现形式的艺术。

6号线金台路站的《金台求贤》由赵健峰、李菁设计制作。赵健峰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这幅作品中使用了很多材料,有的材料由600个鸡蛋皮和600个鸭蛋皮碾碎后磨漆制成。10号线纪家庙站的《七彩花乡》,则采用类似乐高玩具的搭建手法搭建出积木花,具有十足的动感和趣味。

除此之外,地铁壁画也开始与科技手段结合。8号线的林萃路站临近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站内的三组壁画作品第一次结合了玻璃雕刻和LED光源,呈现出透过窗户所看到的五彩斑斓的森林色彩,营造出了人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的温馨氛围。

同时,建设方也为艺术品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持,在装修设计阶段为壁画预留了声、光、电的空间,以辅助艺术品达到最好的呈现效果。

在社交网络已十分发达的今天,地铁壁画还可与观众互动。8号线南锣鼓巷的壁画《北京记忆》,其设计者用3000多块琉璃单元体组成琉璃墙,每个琉璃块中镶进征集来的北京老物件儿,有的放置了二维码。行人路过时拿手机一扫,就能了解这些属于北京和北京人的故事。

再如6号线二期北运河东站的《百家一猜》作品,将北京地区最著名画家的作品拼起来,请人们一起来猜画家和画名。

艺术优先还是功能优先

北京地铁壁画的新探索从2008年开始。北京地铁分为前期投资、中期建设和后期运营三个部分,公共艺术品制作由担任中期建设的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负责,北京城市雕塑管理办公室担任艺术监制。

从公司管理第一条地铁线路5号线开始,李亚铁近十年来一直负责公司承担的所有线路的装修设计、艺术品创作等管理工作。李亚铁告诉《瞭望东方周刊》,目前北京地铁壁画工作已经形成了成熟的体系。一幅作品的创作及制作周期大概在1年半到2年时间,其中前期方案讨论时间占一半以上。

在地铁装修方案确定下来后,建设方首先将邀请来自各大高校、博物馆和民间组织的历史学家和民俗学家组成专家小组,结合地上文化标志和历史事件,开展有针对性的选址选题工作。

主题确定之后,由建设方选择具体创作单位。早期地铁壁画工作的分配主要靠直接委托,积累了一定经验后,建设方自2012年开始采用招标的方式确定组织单位,并将一个组织单位负责一条线路变为多个组织单位共同合作。这一方面缓解了创作者的工作压力,另一方面也保证了线路作品的多样性,达到了百家争鸣的效果。

由组织单位根据选题提出设计方案后,还将进行专家研讨、领导审查、网上公示评议等多次讨论和修改,最后确定方案。

对于地铁壁画到底要体现什么样的内涵,一直存在两种争论:一部分人认为地铁壁画首先要服务于地铁站;另一部分人则认为壁画本身的艺术特征更为重要。

艺术家注重作品的艺术性,而建设方又不得不将功能性作为第一考量因素。当艺术性和功能性产生冲突时,如何在二者之间找到平衡点是重中之重。这就需要委托者和创作者之间的磨合。

李亚铁认为,地铁壁画是一种公共环境艺术,是公共空间的画龙点睛之笔。不仅要在审美上和环境融合,更要在实用性上和环境融合。将作品真正融入环境之中,才能达到最好的表现效果。

李亚铁告诉本刊记者,在建设方的考量顺序中,除功能性设备外,艺术品为第一顺位。“最适合壁画表现的地方往往是广告商最眼馋的地方,但是可供广告选择的放置区域有很多,而壁画的文化意义更有影响力,其社会效益比经济效益更重要,因此首先考虑壁画。”

唯一的例外是14号线的大望路站。李亚铁介绍,这个站是目前北京最具商业价值的地铁站之一。在对大望路站的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进行慎重的权衡后,建设方作出了壁画让步于广告的决定。

“这主要是由于大望路站的传统文化属性不强,且壁画表现主题对壁画位置的要求不高,因此可以作这样的取舍。对于文化重点站,壁画第一的原则是不会变的。”

第17篇:白沙壁画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到云南丽江来做客我是今天为大家服务的导游,我姓刘,大家可以叫我刘导,当然,如果大家称呼我“胖金妹”呢我也会乐此不彼了,因为在丽江它就是纳西语中美女的意思了。我在这里希望大家在我的带领和介绍下能够对丽江白沙有更多的了解,能够得到很好的收获过完开心充实的一天。

我们今天即将到达的地方是白沙,白沙是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的一个乡,坐落于玉龙雪上下由北向南倾斜的一片沙土地上,因为地表多有白色纱粒而取得这个汗语名称。其于丽江城北约10公里,北临玉龙雪山,南至龙泉,西依芝山,南距丽江古城8公里,是一座古老而美丽的小镇,是纳西族在丽江坝的最初聚居地,也是丽江木氏土司的发祥地,为纳西族最早的政治中心。境内白沙古街是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拥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白沙壁画,旅游资源十分富集,极具开发价值,历史有数万年之久,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和淳朴的民风民俗。

我们今天的重点是在白沙壁画上,据史料记载,明朝时期,是丽江木氏土司正值鼎盛之时,政局稳定,经济繁荣,为显其富有,因此他大营宫室,建成了一批颇具规模的建筑群。现存的白沙琉璃殿、大宝积宫和大定阁等庙宇均为该时期所建。白沙壁画因吸收了汉族绘画中精细、洗炼的笔法,融汇了众教绘画中流畅绚丽的风格,又不乏纳西族性格中的粗犷,所以成为了壁画艺术中的珍品,是极为珍贵的文物,其中大宝积宫和琉璃殿所保存的壁画是丽江白沙壁画的代表和精华,属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白沙壁画以其别具特色的绘画艺术风格和珍贵的历史文化内涵,深深吸引着国内外游客,每天到此观光游览者络绎不绝。

好了,在不知不觉中呢我们的旅游车已经进了停车场了,下面呢我将带大家一同进去参观,参观结束后呢请大家在这里集合。

大家注意了,我们现在的位置就是文昌宫了,文昌宫始建于清朝嘉庆年间,后由清道光年间任贵州镇远总兵官的白沙古镇人和耀曾捐款扩建。其坐北朝南。请大家随我进入景区参观。迎面照壁上写着“玉璧金川”的四个大字是清代丽江郡丞聂瑞题写在玉龙雪上下的,是对丽江的概括,也是对玉龙雪山和金沙江的赞美。下面我们进入《木氏土司历史文化展》得三个展厅一探究竟:首先是“族源厅”,这个展厅主要介绍纳西族的历史渊源。纳西族源于战国末期的黄河上游地区,而后南下,先到岷江流域,再到雅砻江和金沙江流域,最后集中在滇西北的玉龙雪山的周围地带,汉晋时期称其为“摩梭夷”,唐代称其为“磨些”,这个“些”是现在“一些”的“些”,而当时的音为“摩梭”的“梭”。他们自称“纳”、“纳西”、“纳日”等。接着是第二个展厅,“木氏厅”。木氏的祖先源于从盐源西迁的纳西先

民,当时在白沙岩脚居住称为“岩脚院”。1253年,忽必烈南征,木氏先祖阿将迎忽必烈,被任“茶汉章官民官”首领,后改为“丽江路军民总官府”,阿良阿胡把“丽江路军民总官府”从金沙江边的石鼓搬迁到丽江八字的白沙,这个展厅只要介绍的就是这段历史。第三个就是“白沙风物厅”了,这个展厅是丽江民族文化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的一个缩影。它说的是玉龙雪山是南国最高的山峰,白沙是纳西族进入丽江坝子的最早落脚点。从清末以来很多进入丽江中外科学家、探险家都在白沙留下过他们的足迹。在这文昌宫的后院正殿中供奉这的就是文昌帝君了。文昌帝君本名为张亚子,他笃信道教,在四川宣传道教教义,死后因人们敬仰他的品质而在七曲山建了他的庙宇,名为“清虚观”,并立碑刻上“梓潼君”,成为梓潼神,供人祭拜。说到这里呢正准备考试,或自己的亲戚朋友正面临考试的呢就得好好的拜拜他了,为什么呢?这就和我们接下来介绍到的有关了,元朝的仁宗赐封其为“辅元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简称“文昌帝君”。这个封号出现文昌二字,就和文昌星的向阳结合起来,从此梓潼君就成了文章、学问之神,掌管文昌府的事务。由于历代帝王的大力i推崇,文昌君又成为长官考试命运、主宰士子功名利禄之神。农历的二月初三时文昌帝君圣诞,每到这一天呢古代读书人都要到文昌宫举行奉祀文昌帝君的仪式。当然农历二月初三我们是不一定能来,但是现在来到他的面前而借此机会向他摆一摆还是可以的,希望他能够保佑我们身边的朋友们身成名就啊。

接下来呢我们看一下琉璃殿。琉璃殿建于明朝永乐十五年,也就是1417年。此殿原是供奉“东方净琉璃世界”教主药师佛的殿堂,现存有壁画16幅,每幅高1.2米,宽0.6米,构图简单,色彩暗淡,是丽江壁画中年代最早的作品。琉璃殿里画的如来、观音以及各种佛神,是纯粹根据汉传佛教的题材来画的,都有汉字提款而没有藏族绘画的痕迹。

我们再去看看大宝积宫。大宝积宫殿建于明朝万历十年,即1582年。其取名出自《大宝积经》,现存壁画12幅,总的来说具有三大特点:一是画面内容同时表现汉传佛教、藏传佛教、道教的神像,所谓三教合一。二是突破了宗教题材的局限,表现了明代边疆社会的侧面。三是在艺术风格上融会汉族、藏族、白族、纳西族的绘画技法,所谓多种画风融会贯通,这种艺术现象在中国的其他地方是闻所未闻的。大家请看大宝积宫顶部的藻井,在道教的八卦图中心,并没有绘制原有的太极图,而是换上了梵文的“郎酒王丹”,是由佛经上说的十种自在之权的每梵文的缩写后组合而成。外围的八卦符号则属道教文化。再往外的四角有四只蝙蝠,它既有汉文化中的“四时纳福”之意,蝙蝠本身也曾是纳西族的吉祥物,最外边画的龙则是整个中华民族共同的吉祥物。这幅藻井绘画,是反映丽江多元文化特征的一个典型。据说过去大宝积宫住着喇嘛,前面的琉璃殿中住着和尚,大家各念各的经,相安无事。

据考证啊,白沙壁画除了大定阁部分是清初重建是补绘的以外,其他是在明朝两百多年里,先后由各民族的众多画师完成的,其中有江南人马肖仙、中原道士张氏、藏族画工古昌、纳西族画匠和氏东巴,以及来自大理白族杨氏画师。可以说,白沙壁画是各族人民传统友谊的结晶。此外,白沙壁画虽然晚在明末才完成,但仍能看出人物圆润丰满的唐代画风,所以有人形容白沙画壁是“眀画唐风”。在元明时代,汉文化大规模进入丽江,加之汉、藏、白、纳西等民族杂居共处,为了民族的生存和发展,纳西族呢采用了兼容并蓄的策略,明代木氏土司出于巩固统治的目的,也对各种宗教采用了兼容政策,因此使丽江成为一个多元宗教文化区,而丽江壁画也正是这种多元文化的反映,因此丽江壁画有别于其它地方的壁画。总而言之,丽江白沙壁画从内容到艺术风格都突出表现了宗教信仰和艺术创作的大融合,它是中华民族文化交流的果实,是古代各族人民和睦的象征,是研究民族史、艺术史和宗教史的珍贵材料。

各位游客朋友,我们今天对白沙的参观游览就到这里了,小导在这里感谢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在这里也祝愿大家在丽江接下来的旅途中能够愉快的度过。现在请大家跟我反回停车处,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呢我们再返程中再一起探讨。篇2:丽江-白沙壁画 丽江景点介绍:白沙壁画 白沙古镇

位于丽江古城以北约8公里,北临玉龙雪山,南至龙泉,西依芝山,是丽江最古老的集镇之一,是纳西族在丽江坝的最初聚居地,也是丽江木氏土司的重要发祥地。现存有明代建筑大宝积宫、琉璃殿、文昌宫等,著名的白沙壁画就在大宝积宫内。其实,丽江壁画不仅仅在白沙古镇有,大研古镇、束河古镇、中海、漾西、雪嵩等村镇的十多处寺庙中都可以看到,但白沙壁画是保存得最为完好,规模最大的壁画。

交通:从丽江古城打车前往,来回费用约40元。也可乘6路公交车,至白沙路口下车,车费2元,然后步行前往,走路约十分钟。

门票:10元篇3:丽江古城部分导游词

古城民居

下面我们前往“纳西四合院”参观!古城民间在广泛吸收汉、白、藏等民族的建筑文化的同时,也把本民族的建筑文化和审美意识融于其中,形成许多具有纳西特色的“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样式。前后院一进数院的建筑形式,在门楼、前楼的设置,天井铺地、六合门及其装饰灯方面形成了浓郁的地方的色和民族特色。说到这我们走进去看看吧,这里的“四合五天井”就是东南西北四坊房屋,每相邻两坊之间有一个小天井,再加上中间的大天井共五个天井,所以叫“四合五天井”。着四坊房屋的楼上楼下都是想通的,所以也叫“走马转角楼”。

木府

各位朋友,大家有看过电视连续剧《木府风云》的吧?《木府风云》就是在木府内取景、拍摄的,想必大家在欣赏剧情的同时,也沉醉于丽江的美丽风光和风土人情里了。现在就让我们真真切切的去木府一览究竟吧!

大家游了古城,游了四方街,如果说四方街是古城的中心,那么,木府就是古城的心脏,也是丽江古城文化的“大观园”了。纳西族姓木的土司曾统治丽江470年,历经元、明、清三个朝代,共沿续了二十三代,建造了这被人称为“丽江紫禁城”的木府。木氏土司对朝廷忠义不贰,曾多次得到皇帝的嘉奖,这忠义坊就是明朝的万历皇帝批准建造的,人称“大理有名三塔寺,丽江有名石牌坊”。

大家请看,这里就是木府了。木府的整体构造,由东往西,就是我们刚刚看到的忠义坊,然后依次是眼前的大门,照壁,议事厅、万卷楼、护法殿、过街楼,光碧楼、玉音楼、三清殿一字排开。

我们现在看到的木府,是在1996年的七级地震后修建的。这是议事厅,议事厅端庄宽敞,气势恢弘,是土司召见贵客的地方。看,议事厅的门梁上面,高挂着三块牌匾,都写着“诚心报国”四个字,分别是明朝的洪武、永乐、嘉靖三位皇帝的褒奖。那么朝廷为什么如此倚重木氏呢?这是因为,纳西族生活在金沙江上游的江湾腹地,北有吐蕃,南有南诏大理。这两大地方势力常常成为中央王朝西南边疆的不安定因素,所以纳西族的向背举足轻重。

这是万卷楼,万卷楼有三层,看,第二层没有窗户,从楼底看不出第二层,所以里面收藏了许多珍贵的书籍。简单地说,这万卷楼,一楼读书,二楼藏书,三楼写书,是一个书藏万卷、书香满屋的地方。现在你们可以进去自己参观,请遵守馆内秩序,书籍能看不能摸哦! 万卷楼后面便是护法殿。它是土司议家事之殿,这里除了摆放有木氏祖先的牌位外,还有长凳、棍棒等体罚的工具,一看就知道这里

是木老爷动用家规家法、管教子女的地方了。看来很像平时我们所说的祠堂了。

过了护法殿,走过一条古代的过街天桥,这过街天桥可算是木氏土司因地制宜,以民为本的一个创造。这样的设计,官民相安,互不干涉。让我们登上木府的光碧楼。这是1:300的古城模型,在这里可以清楚地看到古城和木府的全貌。这是玉龙桥,是古城的北入口,这是西河、中河、东河。有谁在古城中迷了路,那么,溯流而上就一定能走到玉龙桥。这些图片表现了丽江丰厚的历史文化和壮美的自然风光,请大家浏览。

过了玉音楼,就来到了木府中轴线上的最后一个建筑——三清殿。在这里可以鸟瞰古城和木府,我们可以看到徐霞客笔下的古城“居庐骈集,萦坡带谷”,木府的“宫室之丽,拟于王者”了。

木府是一座辉煌的建筑艺术园林,它充分反映了明代中原建筑的风采,同时保留了唐宋中原建筑中的古朴粗犷。

游览丽江古城,不应错过还有纳西古乐。纳西古乐这一被国外称为“在中国各地已经失传的音乐”,它由《白沙细乐》和《丽江洞经音

乐》两部分组成。纳西古乐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变化,形成了汉族和纳西族音乐相融合的独特风格,具有浓厚的民族民间色彩。住在丽江古城,夜晚最美好的安排莫过于去聆听纳西古乐了。

好的,游到这里,各位对古城可算是一饱眼福了,我们的旅途也要结束了。在这段快乐的时光里,咱们浏览了享誉海内外,具有“中国的威尼斯”、“高原姑苏”美称的——丽江古城,谢谢大家一路上对我和小普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大家的热情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希望我们的服务能给大家留下一些美好的回忆。

第18篇:第八课宗教壁画

第八课 天上人间──宗教壁画

教材分析: 1.以敦煌莫高窟壁画为代表的石窟寺佛教壁画遗存、题材内容、艺术价值。2.佛教壁画重要题材举例;佛传故事的“夜半逾城”佛本生故事中的九色鹿王本生;经变题材中的“西方净土变”。这些异域的宗教题材内容,在中国古代壁画创作中是如何被理解和表现的其艺术成就。3.元代永乐宫道教壁画继承了唐宋以来壁画创作经验,成功地创作了三清殿气象恢宏的朝元图和连环画形式的道教神仙吕洞宾与王重阳的画传。

教学目的

1、了解中国古代宗教壁画在中国美术史上的意义和价值。

2、通过典型作品的介绍、分析,了解中国古代宗教壁画的丰富内容和艺术成就。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讲清楚佛教石窟寺壁画各种题材,如佛本生故事、佛传故事、经变故事、供养人、藻井图案等在石窟寺内的布局、相互关系,体现的宗教意义。

2、宗教美术中,佛教美术居于主导地位,道教美术作品比较少,在表现形式上受佛教美术的影响,而道教、儒教思想和一些美术表现手法也对佛教美术产生影响,在后期的发展中出现“三教合一”的造像。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候

二、导入: 今天我们共同鉴赏第十一课《天上人间--宗教壁画》。

在讲课前我们大家先来了解一下世界上有哪些宗教?我国的宗教有哪几种?(大家一起说有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等。)这些教派的产生都是受当时社会影响,战乱连连,民不聊生,人们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为摆脱苦难人们信仰各自尊崇的宗教来寻找一种精神寄托。

那么表现记录宗教题材的绘画作品除了纸、绢等形式之外还有壁画。今天我们欣赏的《天上人间--宗教壁画》只是冰山上的一角,希望通过今天的欣赏,同学们能对宗教壁画有所思考

二、新授

(一)戈壁滩上的艺术画廊--敦煌莫高窟壁画

戈壁莫高窟壁画总面积达4.5万平方米,它是保存了从十六国到元代近千年的佛教题材的壁画。题材归两大类:一类是表现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生平事迹的佛传的故事和释迦牟尼前生的本生故事。另一类就是依据佛经内容画出来的绘画作品“经变”( 经变画P30和P31经变:通过绘画和文学的方式,通俗易懂的把深奥的佛教经典用绘画或文学的方式表现出来。用文学方式称为经变文,用绘画方式表现称为经变画。)莫高窟壁画内容之丰富,堪称墙壁上的图书馆。

欣赏莫高窟壁画前先让我们了解一下它的地理位置。甘肃省敦煌莫高窟,去旅游时有三条路线(一条飞机路线两条火车路线)。

1、欣赏敦煌249窟狩猎图

249窟的狩猎图描写了山林间各种不同的动物──鹿、羊、狼、猴、犀、虎、野猪,表现手法简练,有的只用一两种色傅染,有的还只是单色的线描,用笔虽少,并不影响充分表现物象的效果。画家善于描写出各种动物的真实情态,使它们活跃地出现在壁上。

在绘画技法上,画家汲取了外来的强调表现对象体积感的晕染方法,加强了绘画的表现力。同时,画家适应群众爱好与社会思想的发展,不断地丰富了壁画的题材、创造了新的形式。佛本生故事和佛传故事是敦煌早期石窟中最常见的绘画题材。早期的本生故事采取单幅构图,表现故事中的一两个场面,佛本生故事画都是以慷慨牺牲,舍己救人为主题。除了本生故事、佛传故事以外,还有许多种表现佛经经义与故事的壁画,那些画总称为经变。

下面向大家介绍两幅生动的佛本生故事的壁画。

1.《九色鹿王本生的故事》此故事绘于257窟的西壁,是莫高窟最完美的连环画式本生故事画。画面从两头开始,中间结束

(在很久很久很久以前,佛有一世投生为一只九色鹿。这只鹿身上九种颜色相间,斗顶上的角像雪一样白。这只鹿常在恒河边上饮食水草,常年与一只乌鸦朝夕相伴,相处得十分融洽。 有一天,在恒河上游有一个人掉进河里,快要被淹死的时候。刚好被经过的九色鹿救了起来,这个溺水者叫调达,调达被救以后围着九色鹿走了三圈并跪地表示感谢,愿意为九色鹿寻找水草,终身为奴。善良的九色鹿不图回报,要求调达不要告诉世人见过它或者透露它的住所。调达发誓要是出卖九色鹿就浑身生疮而死,带着万分感激离开了。 不久,王后做了一个梦,在梦里看到了一只漂亮的九色鹿,银色的鹿角,带着九种颜色的皮毛,然后就把她的这个美梦告诉了国王,商量着抓这只鹿,用鹿皮做衣裳,鹿角做耳环,于是国王就贴出告示说举报九色鹿者重重有赏。调达得到这个消息以后,经不起重金的诱惑,来到国王面前出卖了九色鹿,并带着国王的军队去围捕。很快九色鹿被困在国王的军队里边逃脱不掉,只好向国王询问缘由,在得知是调达透露消息以后非常生气,就把救人的经过告诉国王,这时国王认为,九色鹿虽是一种动物,但心地善良,当场就把九色鹿放了并公布天下,谁要是再捕九色鹿诛九族。 事后,调达浑身生疮而死,王后却因为得不到九色鹿终日郁郁寡欢,最终也郁闷而死。)

找同学讲述九色鹿王的故事,然后教师详细讲述九色鹿王的故事。--真可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本故事体现了对于负义与贪心的谴责)。

分析壁画:北魏时期作品。当时人们追崇“以瘦为美”秀骨清像。画中九色鹿正好符合当时的审美观点。清秀挺拔美丽高贵。画面以连环画形式表现了六个连续的故事情节。故事从左右两侧开始中间结局。突出慷慨牺牲舍己救人的主题。

2.《尸毗王本生故事》

教师讲述尸毗王割肉护鸽的故事。鸽、鹰神仙的化身为考验尸毗王向善的决心。经得起神仙的考验而重生。

这两个故事都讲述了乐善好施获得了好的回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3.《西方净土变》摹本作者常沙娜在经变中最常见的是净土变。净土变很注意利用图画描绘极乐世界,藉以引起信徒向往的热忱。这想象的极乐世界是以现实作借鉴的,以当时人间认为美的东西组成幻觉中的净土。这里不但有楼台伎乐,水树花鸟,琉璃钵饭,百味馨香,而且这冬夏不分、有飞天散花的世界被描述成:“极乐国中无昼夜,花开花合辨朝昏。”“化生童子舞金田,鼓瑟箫韶半在天。”因此净土变中除了佛、菩萨,画面表现了极其壮丽的楼台亭榭,在画面上部有飞天散花,前有杂鸟莲池以及奏乐跳舞的仙女。这些净土变相,运用来自生活的想象创造了欢乐的景象,透过那些美丽物象的表现,曲折地反映了对于现实物质生活的赞美与愿望。

常沙娜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她是敦煌的守护神、敦煌文物保护研究的开拓者奠基人常书鸿先生之女。《西方净土变》是艺术家们根据《无量寿经》构想出来的西方极乐世界。此壁画为盛唐时期的作品当时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即历史上唐玄宗“开元盛世”时期。

分析《西方净土变》画面中除了佛(阿弥陀佛)两位菩萨(观世音、大势至),还表现了极其壮观的楼台亭榭、飞天散花、杂鸟莲池、奏乐跳舞的仙女、出行、宴会等。与其说是天上佛国,还不如说是人间帝皇贵族生活的再现。

飞天:佛教中把化生到净土天界的神庆人物称为“天”,佛教中把空中飞行的天神称为“飞天”。敦煌飞天就是画在敦煌石窟中的飞神。飞天是乾闼婆和紧那罗复合体。乾闼婆是印度梵语音译为天歌神,在天界负责奏乐歌舞。紧那罗为天乐神负责散花散香气。后来两者职能混为一体化为后世的敦煌飞天。

无论是佛本生故事的壁画还是经变内容的壁画都是艺术家们按照自己的理解与意愿,以来自生活的艺术形象来表现,这些壁画的内容是引导人们积极向善。

与敦煌佛教壁画相媲美的还有山西芮城永乐宫元代道教壁画

二)妙绝动宫墙--永乐宫元代壁画中国古代寺观壁画以山西永乐宫壁画最为精彩

首先介绍永乐宫的地理位置。

永乐宫现存龙虎殿、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

1.三清殿

壁画《朝元图》是以八位主神为中心的天界诸神分做东西两列向北集中一起

朝拜三清像的场面。三清像是道观供奉的最高神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壁画中八位主神形象最大。用体量大小、衣纹、神态的变化刻画了不同身份的人物;线条圆浑有力豪放洒脱:色彩灿烂青绿为主、穿插小块白、朱、黄、金色等亮色,画面瑰丽和谐、层次感强:借鉴佛教绘画把重要的形象加了圆光。

朝元图布局宏伟、气象庄严、动静相参、疏密有致在变化中达到高度统一和谐。

2.纯阳殿

壁画《钟离权度吕洞宾》注重心理刻画身为进士的吕洞宾神态恭谨的低首聆听,此刻他正处于人生道路上一个重要转折关头,即将离开名利场走上大彻大悟的神仙道路。

永乐宫元代壁画继承了唐宋绘画的优点,极具代表性。

(三)中国壁画与西方壁画比较。

看完东方的壁画捎带了解西方的壁画艺术。

1.(意大利)达.芬奇《最后的晚餐》

此壁画是油彩与蛋彩的混合颜料而不是中世纪被广泛运用的湿壁画颜料。

2.(意大利)米开朗基罗《西斯廷教堂天顶壁画--创世纪》

题材来自于基督教圣经的《旧约》是基督教关于世界是如何创造的传说画了九个场景先后是:光与夜的分离、创造日月、创造天地、创造亚当、创造夏娃、逐出乐园、

三、小结

佛教石窟寺壁画各种题材,如佛本生故事、佛传故事、经变故事、供养人、藻井图案等在石窟寺内的布局、相互关系和艺术特色。

第19篇:天宁寺壁画调查报告

天宁寺壁画调查报告

2012年十二月十三日,班级组织去常州天宁寺进行壁画赏析、调查研究。在欣赏壁画之前,老师向我们解说到天宁宝塔的历史与往来,将我们欣赏壁画的思路打开。

天宁宝塔总建面积2.7万平方米,塔高13层153.79米,为国内4000多座宝塔之最;从底层地宫到顶层钟楼,整座宝塔以佛教文化为主线,以东阳木雕、扬州漆器、常州乱针绣、惠安石雕等手工艺术为表现手法,巧妙地诠释了大乘佛教的诸多教义。佛塔的建成,与北方云岗大佛、中原龙门大佛、西方乐山大佛、东方灵山大佛、南方香港天坛大佛遥相呼应,成为五方五佛的佛心。 天宁宝塔在外形上采用了唐宋古塔的风格:八角飞檐,形态端庄,简洁粗犷,气势宏大;塔身装饰也沿 天宁禅寺袭唐宋建筑的风格:华贵而不繁复,简洁亦显大气,虽无雕梁画栋之美,却有古色古香之韵,透出一股庄严之气。

我们先做电梯登上塔顶,从塔顶往下游览。在宝塔13层顶的钟楼层,悬挂一口15吨重的大钟。钟声需数人合围,钟壁厚如青砖,敲钟之柱更粗于碗口,需几人合力。钟声幽远,福音广布。这口大钟虽然称不上最大,但118米的高度足以令其成为第一高钟。“高钟第一”及天宁寺松纯方丈题写的“国泰民安”八个大字,分别位于南北两壁。另外六面墙壁,则是一部完整的《金刚经》全卷,8000个8厘米见方的大字,镌刻于千年香樟木上,苍劲古朴,一气呵成。在第一高钟四侧内壁上,是四幅雕刻精致、金色饱满、富丽堂皇、庄严肃静的扬州漆画。这四幅《华严大法》、《法华妙典》等大型贴真金漆艺壁画,是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吕永林、杨忠宝等人的呕心之作,也是扬州漆画首次进入佛门。宝塔13层,十方圆融殿,展现的是佛祖释迦牟尼讲经说法,各路佛法神仙共聚灵山盛会的宏大场面。诠释这一场面的分别是五方五佛和四幅壁面。五方五佛分别供奉于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位于中央的是一尊堪称镇塔之宝的天然水晶佛。这尊通体透明浑然天成的释迦牟尼古佛像源于16世纪印度,上世纪流落于欧洲,2003年,爱华人士高培芝将其迎请回国并捐赠给天宁宝塔,另四方玉佛将采用新疆和田玉和昆仑玉中白、墨、蓝、红四种色玉雕刻而成。

宝塔十二层:古佛殿,第五层:法界源流,第四层:罗汉示迹,第三层:因缘果报,第二层:众缘和合,第一层:华藏世界。

中国古代壁画以形式分主要有三种形式,分别是:

(一)中国古代墓室壁画。是画在墓室内的。

(二)中国古代石窟寺壁画。是画在石窟寺壁的。

(三)中国古代寺观壁画。是画在寺观壁的。

中国古代壁画以技法区分 ,有绘画型与绘画工艺型两类。

绘画型

绘画型指以绘画手段尤其是手绘方法直接完成于壁面上。具体画法有:①干壁画,在粗泥、细泥、石灰浆处理后的干燥墙面上绘制;②湿壁画,基底半干时,以清石灰水调和颜料绘制,须一次完成,难度较大;③蛋彩画,以蛋黄或蛋清为主要调和剂的水溶颜料,在干壁上作画,不透明、易干、有坚硬感;④蜡画,蜡与颜料混合画在木板或石质上,再加热处理;⑤油画,画于亚麻布或木板上;⑥丙烯画,以丙烯酸为主要调和剂,快干,无光泽,现代壁画常用。以上画法有时

混用,或与工艺制作、浮雕结合。

绘画工艺型

绘画工艺型是指以工艺制作手段来完成最后效果的壁画。由于手工工艺或现代工艺的制作,加上各种材料的质感、肌理性能,能达到其他绘画手段所不能达到的特殊艺术效果,故被现代壁画广泛采用,分:①壁雕,介于雕刻和壁画之间,倾向平面化构图,不以体积造型为主,故仍接近壁画,有浅浮雕、深浮雕及阴刻线等手法,材料有石质、水泥、陶瓷、木雕、青铜等;②壁刻,用水泥掺和白垩土、石灰、石英砂,再调进颜料,做出壁面,未干时,剥刻出不同色层,做成壁画;③镶嵌壁画,主要以水泥调入粘合剂,用色石子、陶瓷片、色玻璃、贝壳、珐琅、宝石等颗粒拼嵌而成;④ 陶瓷壁画,便于制作,坚固耐久,有良好的视觉效果,为现代壁画广泛使用的手段。还可利用各种工艺制作壁画,如磨漆、漆画、织毯、印染、人造树脂、合成纤维等。现代壁画涉及门类较多,已成为绘画、雕刻、工艺、建筑和现代工业技术等学科间的一种边缘艺术。

而天宁宝塔中的壁画形式几乎全都有,宝塔内还藏有四大石窟壁画,敦煌壁画、云冈石窟壁画、龙门石窟壁画、麦积山石窟壁画,和一部巨构的关于佛教文化的壁画创作————《正道图》等等。

敦煌壁画:敦煌壁画包括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共有石窟552个,有历代壁画五万多平方米,是我国也是世界壁画最多的石窟群,内容非常丰富。 敦煌壁画是敦煌艺术的主要组成部分,规模巨大,技艺精湛。敦煌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它和别的宗教艺术一样,是描写神的形象、神的活动、神与神的关系、神与人的关系以寄托人们善良的愿望,安抚人们心灵的艺术。因此,壁画的风格,具有与世俗绘画不同的特征。但是,任何艺术都源于现实生活,任何艺术都有它的民族传统;因而它们的形式多出于共同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技巧,具有共同的民族风格。 为了广泛吸引群众,大力宣传佛经佛法,必须把抽象、深奥的佛教经典史迹用通俗的简洁的、形象的形式灌输给群众,感召他们,使之笃信朝拜。于是,在洞窟内绘制了大量的故事画,让群众在看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故事画内容丰富,情节动人,生活气息浓郁,具有诱人的魅力。主要可分为五类。佛传故事画、本生故事画、因缘故事画、佛教史迹故事画、比喻故事画。

云冈石窟壁画:云冈石窟开凿晚于敦煌石窟,早于龙门石窟,但是它很多石窟的破坏却比敦煌大得多,几乎所有的壁画都被毁坏了.国内外有许多专家对敦煌莫高窟壁画研究很多,但对云冈石窟壁画研究很少,云冈石窟壁画无论从矿物颜料的搭配组合运用上,还是公共空间艺术表现上都存在着独特的、与众不同的色彩装饰美。 龙门石窟壁画:有佛像、菩萨像、弟子像以及天王、金刚、力士、神等。彩塑形式丰富多彩,有圆塑、浮塑、影塑、善业塑等。最高34.5米,最小仅2厘米右(善业泥木石像),题材之丰富和手艺之高超,堪称佛教彩塑博物馆。 17窟唐代河西都憎统的肖像塑,和塑像后绘有持杖近侍等,把塑像与壁画结为一体,为我国最早的高僧写实真像之一,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麦积山石窟: 窟址在甘肃省天水市东南45公里的麦积山,现存窟龛194个,壁画约1000多平方米。北魏洞窟壁画数量较多,除飞天、莲花等装饰性图案外,

还有在窟顶或四壁绘出内容连续的大型佛本生故事,如睒子孝养盲父母,萨埵那太子舍身饲虎等。大型经变画有维摩经变、西方净土变等。127窟形制不大而壁画特别丰富,为麦积山诸窟之冠。窟中右壁所画《西方净土变》,人物和建筑众多,构图严谨,气势宏伟。这是中国石窟中已知年代最早、面积最大的一幅净土变。这一时期的壁画中的人物服饰趋于世俗化,人物形体修长,面容削瘦清秀。画法古拙,色彩强烈,风格独特。北周洞窟数量也较多,出现了以绘为主、绘塑结合的新形式。

这次天宁宝塔一行,让我们不仅了解了壁画的文化历史,而且让我们感受到佛光普照。佛法修行,正确的认识人生意义,太虚大师曾有言:“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

卞林婷

10环艺1W

10221301

第20篇:敦煌壁画教学反思

《敦煌壁画》教学反思

河西村小学 董春艳

《敦煌壁画》这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初步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敦煌壁画的艺术成就,体会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同时从美术的角度学习欣赏方法,提高学生对作品的分析能力和审美情趣。教材中精选了敦煌壁画中的代表形式和典型形象,从内容、造型、构图、晕染、装饰等方面,再现敦煌壁画行简意赅、性格鲜明的艺术特点。 课堂中精选了《九色鹿》、《狩猎图》和《飞天》几幅经典形象,并从构图、色彩和造型三大方面去分析,《九色鹿》着重从故事情节吸引学生。《狩猎图》讲解时除了从美术角度分析,同时结合三段音乐,让学生判断哪段音乐符合狩猎的场景,结合听觉的角度分析画面,做到视听结合。在讲解《飞天》形象时,除了让学生体会夸张变形的趣味,领略富有弹力的线条魅力,感受明暗与民族晕染相融合的新形式,同时还提供了《飞天》舞蹈的视频。最后,学生线描飞天的形象,通过动手描绘使得学生即锻炼了美术技法,又对飞天形象有了进一步的感知。 教学中对敦煌的介绍还应该完善点,部分学生对这个地方很陌生,在教学中对敦煌的介绍很少,只是一带而过,教师的讲授也没有分量,可以下载简短的敦煌视频简介给学生观看。

《壁画公司简介范文大全.doc》
壁画公司简介范文大全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公司工作总结企业文化建设章程规章制度公司文案公司简介岗位职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