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虎读后感

2020-04-18 来源:读后感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故事爬山虎读后感

故事爬山虎读后感

>故事爬山虎>读后感

(一)

《故事爬山虎》这本书我今天都读完了,我非常喜欢这里的内容。它主要讲述了一个叫木里的孩子特别爱听故事,于是他的爷爷送了他一株“故事爬山虎的”,木里收到后赶紧把它种在了自己家的阳台上,他每天都观察爬上虎的生长情况,爬山虎也一直长呀长,一直长到二楼家别人的阳台上,这株爬山虎因此给木里带来了很多新鲜有趣的故事。木里非常认真的记录每天发生的事情,最后经过自己的努力,根据这些天的细心观察他写了一篇作文,获得到了市里的一等奖。

这个故事生动地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平常认真留心观察,那么生活中就处处都是丰富的题材。一点一点的积累,就会创造出更大的财富。

故事爬山虎读后感

(二)

整本书讲述了小男孩木里的许多生活故事。

因为妈妈喜欢燕子阿姨麻花状的勺子,木里就把家里的卵子弄成麻花状,竟然真的给了妈妈一个“惊喜”:蕾蕾过生日,木里送的礼物最小,但是,经过大家辛勤的努力,结出了红彤彤灯笼似的“西红柿”;木里让萤火虫回家让我们知道了木里是个有爱、善良、不自私、关心别人的孩子„„他为妈妈在乡下收集故事,在小本子上记下了很多很多的故事,还带回了爷爷送给他的“故事爬山虎”„„

木里就是这样一个善良又可爱的孩子,他在一个有爱有创新有乐趣、温暖的大家庭快乐的成长着。

故事爬山虎读后感

(三)

今天我读了一篇好的文章 , 叫《故事爬山虎》。

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木里十分爱听故事 , 于是他的爷爷送了他一株 “ 故事爬山虎 ”, 木里收到后赶紧把它种在阳台上 , 他每天观察爬山虎生长情况,爬山虎一直长呀长 , 长到了二楼别人家的阳台上。因此这株爬山虎给木里带来了许多有趣的故事。他根据“故事爬山虎”写了一篇作文在市里得了一等奖。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我们留心观察,生活中处处都是题材, 那么我们写起作文来将不会没有题材。

我们班有许多同学的作文写得不错,他们能写好作文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他们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在考试中,总能在写作文的环节节省不少时间,而且写得十分生动有趣。有的人因为没有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写起作文来胡编乱造,写不出真情实感,被扣了不少分。我有时候也是这样,写起作文来没什么题材,便胡编乱写,写的作文没有真情实感,内容空洞无味,往往得不到高分。

读了这篇文章后对我的启发很大,它可以提醒我要时刻留心观察身边发生的事情。

推荐第2篇:《爬山虎的脚》读后感

第1篇《爬山虎的脚》读后感

这篇文章是从叶圣陶爷爷写的《荷花》这本书里看到的,他主要细致的描写了爬山虎的叶子,茎,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色。不几天长大,就变成嫩绿色。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头上长个小圆球。细丝和小圆球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色。这就是爬山虎的脚。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小圆球就成了一个小吸盘。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是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这样一步一步的往上爬。

每次我看到我家那边的爬山虎时,总以为爬山虎是想快点爬到屋顶来吸着阳光呢!叶圣陶爷爷用平淡,准确的语言,记叙了“我”对爬山虎生长环境,叶子变化以及爬山虎的脚的细致观察,告诉我们只要带着一颗诗心去观察,总能发现生活中的多姿多彩,平凡的事物含有无穷的魅力和奥妙。

第2篇《爬山虎的脚》读后感

爬山虎是一种植物,爬山虎有脚,脚长在茎上,茎上在叶柄的地方,后面有细丝,每根像蜗牛的触角,细丝和新叶一样是嫩红色。

每当爬山虎的脚碰到墙壁时,细丝就成了一个个圆片,细丝先是直的,后来变弯曲了,爬山虎就是用这样的细丝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如果你仔细看的话,你就会想起图上画的蛟龙爪子,爬山虎如果碰到墙壁的话,几天就会枯萎了,后来痕迹也没有了。如果你不用力的话,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

爬山虎生长的很迅速,要在墙壁边才能生长。夏天,墙热的像一团火似的,爬山虎是怎样在像火一样热的墙壁上爬行的呢?连手放在上面都会受伤的,爬山虎为什么还是要爬上去呢?它难道不怕热吗?

爬山虎这种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感染了我,我们大家应该学习它的这种精神,我们在生活中、学习中,也要有爬山虎的这种精神。

推荐第3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读后感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读后感]

“在我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读后感。”这句话使我印象深刻。

叶老先生平易近人,待人真诚,修改作文一丝不苟,人品与作品堪称楷模,使我心中敬佩无比。

读了叶老的评语,让我感受到叶老的认真、平和、亲切。 看了叶老的批改,使我感叹不已。和我们平时修改比起来,叶老要细致得多。我们胡乱删添,草草了事,而叶老则是每字每句,细细琢磨,使句子干净规范,读后感《《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读后感》。

以后我们修改文章,也要学习叶老的方法,这些是我悟到的:

一、用词准确,用词就要用最恰当的;

二、语句通顺,不能把词乱搭,是最起码的;

三、缩句、删词,文章中有一些不需要的词句;

四、增添需要的词句;

五、改正错别字、不恰当标点。这是很重要的。

推荐第4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读后感(推荐)

手中捧着那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我仿佛已经脱离人世,转而飞进了属于肖复兴中学的回忆空间。

1963年,他正读初三,他所写的《一张画像》获了奖,而惊喜不断,叶老先生为他修改了作文,并且在那年暑假邀请肖复兴来自己家里做客,见到了叶老先生,就感受到了叶老人品和作品的平易近人,读着这文章,我的心产生了共鸣。

记得以前三年级的时候,我那时作文算是在班里写的很好的了,所以常常遭到老师的赞扬,刚开始我还是认为自己要是骄傲了,肯定作文会写的很差,但随着老师不断的赞扬我,不断得到老师的小奖状,不断地得高分,渐渐地,我心里的想法开始改变,认为自己未来肯定是个有名的作家,作文总是随便写写,便不再加以理睬,老师几次上前问我,为什么作文写的这么糟糕,我也只当是老师在变着方子让我能继续写好作文,可尽管老师再怎么样,我仍无动于衷,直到期末考,考试的作文很简单,我大笔一挥,写下了作文,写完后不再管了,当成绩出来时,我实在是无法接受,这次的作文我创下了个人的最低成绩,我看向作文,一大堆错别字,句子不通顺,整体看来,字很潦草,像鬼画幅一样,简直就是乱写一通,我无法接受这是我写的作文,那红红的数字,令我十分难受,就是那一次,我变回了以前的态度,认真的对待起作文,现在我把我写的作文都认为是我的孩子,把真心录入到自己的作文中,这样的作文才算是有真灵魂的作文吧。

文章中的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我的印象很深,那墙爬山虎是那么的有生气,即使枯了,在肖复兴眼里眼里,还是那么的绿,读了好几遍,我猛然发现,叶老先生竟是和那片爬山虎那么的相似,叶老先生在我眼中是那么的高大,年事已高的他却还在文学这方面付出,虽然我不曾见过叶老先生,但每当我读到这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的文章,叶老的和蔼,亲切,对文学的执着便跃然纸上。

昨日,我看到的是叶老对文学的执着,而今日看到的则是文学的崛起,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至今还深深的印在我的心中,顺着爬山虎的藤,我仿佛看到的是我那未来作家梦,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推荐第5篇:成长 爬山虎

成长·爬山虎

邹平县魏桥实验学校

七年级(14)班

程桂贞

我出生的那年,妈妈给我栽下了一株小小的爬山虎,它见证着我的童年生活。 两岁,咿咿呀呀的我,对所有的事物都感兴趣。一天把爬山虎刚发出的几片嫩叶摘掉了,还放在嘴边猛舔。也许是因为我弄痛了爬山虎吧,那年我莫名的生了一场大病。

四岁,爬山虎周围的土,成了我唯一的乐园。拿着小铁锹刨啊刨,把爬山虎的根都给弄断了。

六岁,上了小学一年级,老师让我们做书签,我便像宝似的将爬山虎保护起来,因为老师夸了我,说我做得最好,我是用爬山虎的叶做成的,它是个大功臣呢!

八岁,爬山虎密密麻麻得爬满了墙壁。夏天的晚上,繁星点点,守着一大片的绿,现在想想都觉得惬意!

十岁,老师教我们画风景画,爬山虎便成了我的“私人景物”。那一颗颗垂下来的、浅蓝的果子,好像一颗颗玛瑙,在风中摇摆。

十二岁,想成为科学家的我,整日在爬山虎旁观察。那翩翩飞舞的蝴蝶,色彩鲜艳的“金老牛”,贪婪吸食爬山虎叶的青虫,都勾起我无限的好奇。 十四岁,我不再是那个青涩的小孩,我已成为一个小小少年,我走过了我的童年。我不再只满足于这个铺满爬山虎浓密叶子的这片狭小的墙,开始涉足更广阔的天地。

但爬山虎依然在,童年的记忆,也在。

风儿吹起,爬山虎叶摇摆着,好像孩提时的我的手,在肆无忌惮地摇啊摇。 爬山虎叶终于落了。

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了。

( 指导教师:李玲霞)

推荐第6篇:爬山虎教案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爬山虎的脚》。

【教学要求】

1、能流利的朗读课文,读懂课文,了解爬凯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教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台。

2、学生准备水彩笔。

3、爬山虎实物。

【教学过程】

引入语:同学们,大自然是神奇的,你们曾跟随老师一起领略过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欣赏了瑰丽无比的五彩瑶池;感受了高大的皂夹树给我们带来的欢乐……今天老师带同学们观赏一种植物──爬山虎。

一、请同学们观看大屏幕

1、你看到了什么?

2、有什么特点?

3、你能用一两句话把这些特点连起来说说吗?

4、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爬山虎的叶子怎样呢?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5、读了有什么感受?(美)哪些地方写的美?你喜欢哪句?

6、自己感受一下风吹时爬山虎叶子的美。做一做拂过、漾起的动作,你能读好这句话吗?想欣赏一下风吹爬山虎的样子吗?

7、老师指导读出美来。可以采取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补充后半句的读法,也可以男女生分组读,让学生充分感受爬山虎叶子的美。

8、作者为什么把叶子写的这么美呢?(认真观察)思考:光光的墙上为什么能铺满生机勃勃的叶子呢?

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生机勃勃地铺满墙,这跟它的脚有密切的联系,爬山虎的脚又是什么样的呢?

二、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爬山虎的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察:脚的样子、脚的形状、颜色

1、谁来告诉老师你观察的结果。

2、书上又是怎样写的呢?找出写脚的句子读一读。

3、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4、根据你们观察和学习,请画出爬山虎的脚,看谁画得最好。

(教师巡视,拿一张好的评价)

5、这一段哪一个词说明作者进行了认真仔细的观察?

(注意)

因为作者注意了,所以把爬山虎脚的特点写得这么具体。爬山虎有自己独特的爬的本领,想尽快知道答案吗?那就请你们赶快学习第四自然段吧。聪明的你一定会找到答案的。

三、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自己分组学习,看哪一些同学学得认真,学得更快

(老师巡视)

1、找出爬山虎爬的句子来;

2、找出爬的动作词;

3、自己演示爬的过程:(怎样爬)

⑴谁来告诉老师你们学懂了些什么?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其它学生补充,教师充分表扬)

⑵哪一组的同学能上来给大家演示一下怎么爬的吗?

你们同意他的这种爬法吗?

(抽表演得不同的同学演示)

⑶你们想知道究竟怎么爬的吗?看大屏幕演示,学生可根据演示说出怎么爬。

⑷你们知道答案了吗?谁正确?(长一只脚,巴住墙,再长出另一只脚,再巴住墙,它要不停的向上爬,就要不断的长出新脚来,所以叶圣陶爷爷说,“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⑸它是不是只往上爬的?你怎么知道的?

它不只往上爬,还往左爬,右爬,爬满整个墙,所以才有叶圣陶爷爷在第二自然段中所描写的“一阵风吹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的很”。

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能爬,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不怎么样呢?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1、学完了这段,你知道了什么?

(自由说)

(没触着墙的脚萎了,触着墙的牢固,脚与墙有密切关系。)

2、课文哪一个自然段还说明了这种关系呢?

(第一自然段)

作者运用了首尾照应的方法,使文章的结构显得更加完整,把一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读一读。

(男、女分开读)

五、发散思维

1、学了这课,你知道了些什么?

2、你要向叶圣陶爷爷学习什么?

(留心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

3、生活中,还有哪些与爬山虎相似的植物呢?(葡萄、冬瓜、牵牛花……)它们最根本的区别是什么?

4、你们喜欢植物吗?说说你喜欢的植物的特点好吗?

(学生说)

【板书设计】

爬位置:茎上长叶柄的反面

山特点样子:像……像……(细丝)

虎颜色:嫩红(灰色)

脚爬触→巴→拉、贴(牢固)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陶冶美的情趣,热爱生活,做个有心人。

4、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是怎样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写出爬山虎叶子和脚的特点,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教学难点】

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

图画纸、水彩笔、爬山虎的脚。

2、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爬山虎叶子图片、爬山虎的脚。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激趣导入。爬山虎是一种攀援植物,它不用像葡萄或葫芦等植物那样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这是什么原因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爬山虎的脚》,就能找到答案了。

(板书课题)

二、了解爬山虎叶子的特点

1、有许多同学都见过爬山虎,爬山虎最吸引我们的是什么?

(叶子)

2、你能说说你见到的叶子是什么样的吗?

(让学生谈谈自己以前观察到的叶子的样子。)

3、我们看看叶圣陶老爷爷是怎么写的?

(放录像,教师范读。)

4、看了录像,你认为爬山虎的叶子有什么特点?

(理解“刚长出来”和“长大了的”叶子个有什么特点。)

那些句子体现了爬山虎叶子的美?

(指导朗读)

5、齐读第二段、放录像,学生试复述。

三、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引言:在这美丽的叶子下面还隐藏着什么秘密呢?

(出示爬山虎的脚的图)

1、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会这样生机勃勃铺满墙,跟它的脚关系密切,它的脚到底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用我们平时的学习方法合作学习。

(了解爬山虎的脚的位置、样子、颜色。)

2、让全班学生选择适当的彩笔,边默读描写爬山虎脚的句子,边画爬山虎的脚。

3、对照课文内容,让学生抓重点词,小组评议画的情况。

4、观察实物,指名朗读,全班齐读,进一步了解爬山虎的脚的位置、样子、颜色。

过渡:它又是怎样向上爬的呢?

四、了解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

1、指名读,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用什么方法?

(抓重点词:触、巴、拉、贴。教师板书)

3、学生上黑板演示爬山虎怎样向上爬的。演示中理解词语“一脚一脚”:

⑴假设黑板就是一堵墙,让学生用手演示爬山虎是怎样爬的。

⑵评议学生演示得对不对。

⑶教师小结:

原来爬山虎可不像动物那样几只脚交替着爬,而是长一只脚巴住墙,再爬必须再长出一只脚,再巴住墙,一直往上长,必须不断长出新脚。所以,叶圣陶爷爷说爬山虎是“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4、多媒体演示爬山虎向上爬的动画,学生复述,指名背诵。

5、过渡:

那没触着墙的脚会怎么样呢?

五、学习第五自然段

1、对比学习触着墙和没触着墙的不同情况。

2、爬山虎的脚和墙的关系怎样?

六、总结

1、我们知道了在爬山虎美丽的叶子下面,爬山虎脚生长的位置、样子和它是怎样一脚一脚向上爬的。

2、了解作者在观察方面有哪些的方值得我们学习。

3、作者进行细心有序的观察,并且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写,是爬山虎的脚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七、拓展

大自然中,还有许多神奇的植物,选择一种植物,仔细观察它最有特点的部分,再把观察到的写下来。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有顺序,深入细致的观察方法,培养观察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脚,把意思写清楚的。

3、朗读课文,能背诵第二至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及爬墙过程。

2、学习作者抓住爬山虎脚的特点,把一个意思写清楚的方法。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第二自然段,揭示目标

上节课学习了著名作家叶圣陶爷爷所写的《爬山虎的脚》,叶圣陶爷爷把爬山虎的叶子写得美极了,你们还记得吗?

下面我们一边看录像(出示课件),一边回忆课文是如何写爬山虎的叶子的。

(边看录像,指名读课文)

爬山虎爬满整整一墙,确实好看,它是靠什么爬的呢?

(靠脚)

爬山虎确实有脚,它的脚是什么样的,是怎样靠着脚往上爬的,文章又是怎样围绕它的脚来写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来学习的内容。

二、讲读第三自然段

1、打开书本,回忆课文哪几自然段讲爬山虎的脚?(3~5)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哪几句话具体写了爬山虎的脚?(3~5句)

2、指读这三句话,思考:

这三句话告诉我们哪几层意思?(位置、样子、颜色)板书。

3、交流:

位置:

⑴看实物。

⑵位置在哪儿?(茎上长叶柄的地方的反面)板书。

⑶多媒体显示。

样子:

⑴看课件。

⑵是什么样子的?

(六七根丝构成的枝状的,每根细丝象蜗牛的触角。)

⑶这里用了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

蜗牛的触角见过吗?有什么特点?

(头上有两对触角,在长触角的尖端长着很小的眼)

爬山虎的脚就是这样的。(投影显示)

颜色:

嫩红色。

4、这些内容作者是如何说的呢?齐读课文3~5句。

5、看着图,跟老师说。

(按课文顺序说说看。)

6、同桌独立练说,说说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的?

指名说,齐说。

师:“……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第六句话起了小结的作用。

7、第三自然段的3~6句就写了爬山虎的脚,为什么还有第一,二句呢?这两句话又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指读)

点拨:“今年我注意了”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

(因为不知道爬山虎怎样爬,今年特别留心观察,原来是有脚的,说明作者正是因为如此注意观察,才能把脚的形状、颜色写得生动。)

三、讲读第四自然段

过渡:原来爬山虎的脚是这样的,那么爬山虎又是如何靠着它的脚往上爬的呢?

(板书:爬墙)

1、默读第四自然段:

思考:哪几句话具体写了爬山虎靠脚往上爬?(第

一、二句)

2、指读第1、2句,其余同学圈出写爬山虎往上爬的几个动作的词。

(板书:触、巴、拉、贴)

3、看爬山虎往上爬的动画:

师讲解。(为什么原来是直的,现在弯曲了?发生了什么变化?)

由直到弯缩短了距离,所以产生了拉力,拉力使爬山虎在墙上贴得更紧了。

原来爬山虎是这样爬的,一起有感情地读1、2句话。

4、自己练说爬山虎靠脚往上爬的过程。

(指名说。)

(齐说。)

5、如果仔细看细小的脚,你会产生丰富的联想,你会想到什么呢?(蛟龙的爪子)为什么?(看实物,颜色、有力、脚在墙上的样子)

6、课件演示。

7、填空。

四、讲读第五自然段

过渡:第四自然段通过一些恰当的动词和丰富的联想,向我们介绍了爬山虎的脚怎样爬墙,那么第五自然段写了什么呢?

1、指读,思考:

第五自然段写了什么?

(讲爬山虎的脚触着墙和没触着墙的不同变化。)

(板书:变化萎了牢固)

2、分读:

想想这两种情况下爬山虎的脚有哪两种不同的变化?

3、怎样相当牢固?

(齐读)

4、从爬山虎的脚触着墙和没触着墙的不同结果,可以说明什么?

说明墙对爬山虎的作用多么重要,同时也照应了开头,回答爬山虎顺着墙往上爬的原因。

5、齐读。

五、总结全文

1、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课文的第

三、

四、五自然段,课文围绕“爬山虎的脚”的特点从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叙述。是哪三个方面呢?

学生交流,后齐读。

2、写爬山虎的脚,还有许多别的内容可写,作者为什么选取了课文中的三方面内容向我们介绍呢?

(最能说明爬山虎的脚的特点)

那么课后,我们就学习课文的写法来写片段。

3、爬山虎的叶子固然是绿得新鲜,引人注目,但它的脚却是不大会引起我们的注意。但叶圣陶爷爷无论写叶子,还是写脚,都是那么有条有理,叙述具体,这是什么原因呢?

(观察细致)

六、课后练习

细致观察一种植物,围绕这种植物的某一特点,选取几个方面内容写一个片段,把这个特点写清楚。

【板书】

位置

样子形状颜色

爬山虎的脚爬墙触、巴、拉、贴

变化萎了牢固

推荐第7篇:爬山虎怎么种

爬山虎怎么种

篇1:爬山虎的栽培技术

爬山虎的栽培技术爬山虎可种植在阴面和阳面,寒冷地区多种植在向阳地带。爬山虎对氯化物的抵抗力较强,适合空气污染严重的工矿区栽培。幼苗生长一年后即可粗放管理,在北方冬季能忍耐—20℃的低温,不需要防寒保护。移植或定植在落叶期进行,定植前施入有机肥料作为基肥,并剪去过长茎蔓,浇足水,容易成活。一年生苗株高可达一米。房屋、楼墙跟或院墙跟处种植,应离墙基五十厘米挖坑,株距一般以一点五米为宜。在楼房阳台可以盆栽,苗盆紧靠墙壁,枝蔓迅速吸附墙壁。

爬山虎可采用播种法、扦插法及压条法繁殖。10月采种,可冬播,或翌年春播。移植或定植在落叶期进行。爬山虎通常用扦插繁殖,成活率达95%。扦插,从落叶后至萌芽前均可进行。事实证明,种子繁殖也是一种好办法,其出苗率可达80%,苗期管理也较方便。压条可于春季进行,将老株枝条弯曲埋入土中生根。第二年春,切离母体,另行栽植。爬山虎的生命力极强,故而繁殖极易成活。小苗成活生长一年后,即可移栽定植。栽时深翻土壤,施足腐熟基肥。当小苗长至1米长时,即应用铅丝、绳子牵向攀附物。

播种法

采收后的种子搓去果皮果肉,洗净晒干后可放在湿沙中低温贮藏一冬,保温、保湿有利于催芽,次年早春3月上中旬即可露地播种,薄膜覆盖,5月上旬即可出苗,培养1~2年即可出圃。

扦插法

早春剪取茎蔓20~30cm,插入露地苗床,灌水,保持湿润,很快便可抽蔓成活,也可在夏、秋季用嫩枝带叶扦插,遮荫浇水养护,也能很快抽生新枝,扦插成活率较高,应用广泛。硬枝扦插于3-4月进行,将硬枝剪成10-15厘米一段插入土中,浇足透水,保持湿润。嫩枝扦插取当年生新枝,在夏季进行。

压条法

可采用波浪状压条法,在雨季阴湿无云的天气进行,成活率高,秋季即可分离移栽,次年定植。

繁殖过程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一)种子沙藏和催芽。9月份当浆果成熟呈紫蓝色时立即采下,经过清洗、阴干,用0.05%的多菌灵溶液进行表面消毒,沥干后即进行湿沙层积贮藏。至翌年3月上旬,用45C温水浸种两天,每天换水两次,然后以湿沙种子2:1的比例拌匀,置于向阳避风的地方,上盖草包,常喷细水保持湿润。约经20天,待有20%的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

(二)播种。先把播种床整细理平,浇透水,种子和沙一起播于床面,每平方米播种量为100克。上覆1厘米厚疏松的林下腐殖质土,上搭小拱棚,覆盖聚乙烯塑料薄膜。

(三)幼苗管理。子叶出土后,薄膜在晴天要昼揭夜盖,阴雨天全天覆盖,以提高土温,促使出苗整齐,并可预防金龟子的危害。另外,要常洒水保持土壤湿润。

(四)移栽与后期管理。待真叶展开三片后,选阴天或下午三时以后,以1×1尺密度移植。植后立即浇清粪水(1:8)一次。梅雨季节切不可积水过久。两个月后,藤蔓一般长60厘米以上,此时可进行第一次摘心,以防止藤蔓互相缠绕遮光,并可促使藤苗粗壮。每月摘心一次,结合辅养。采取以上措施,到落叶时期,实生藤苗平均粗度可达0.5厘米以上,就可以出圃栽种。

(五)在生长期,可追施液肥2-3次。并经常锄草松土做围,以免被草淹没,促其健壮生长。爬山虎怕涝渍,要注意防止土壤积水。爬山虎耐修剪,在生长过程中,可依情修剪整理门窗处的枝蔓,以保持整洁、美观、方便。

(六)注意以下病虫害:白粉病、叶斑病和炭疽病等。常见蚜虫危害。 参考资料 :/plus/view.php?aid=673

篇2:爬山虎的种子繁殖方法

爬山虎的种子繁殖方法

爬山虎种子繁殖其出苗率可达80%,苗期管理也较方便。繁殖过程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一)种子沙藏和催芽。9月份当浆果成熟呈紫兰色时立即采下,经过清洗、阴干,用0.05%的多菌灵溶液进行表面消毒,沥干后即进行湿沙层积贮藏。至翌年3月上旬,用45?C温水浸种两天,每天换水两次,然后以湿沙种子2:1的比例拌匀,置于向阳避风的地方,上盖草包,常喷细水保持湿润。约经20天,待有20%的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

(二)播种。先把播种床整细理平,浇透水,种子和沙一起播于床面,每平方米播种量为100克。上覆1厘米厚疏松的林下腐殖质土,上搭小拱棚,覆盖聚乙烯塑料薄膜。

(三)幼苗管理。子叶出土后,薄膜在晴天要昼揭夜盖,阴雨天全天覆盖,以提高土温,促使出苗整齐,并可预防金龟子的危害。另外,要常洒水保持土壤湿润。

(四)移栽与后期管理。待真叶展开三片后,选阴天或下午三时以后,以1×1尺密度移植。植后立即浇清粪水(1:8)一次。梅雨季节切不可积水过久。两个月后,藤蔓一般长60厘米以上,此时可进行第一次摘心,以防止藤蔓互相缠绕遮光,并可促使藤苗粗壮。每月摘心一次,结合辅养。 采取以上措施,到落叶时期,实生藤苗平均粗度可达0.5厘米以上,就可以出圃栽种。

篇3:爬山虎的栽培管理技术

爬山虎的栽培管理技术

摘要:其中,爬山虎因具攀援能力强、生长迅速、见效快、繁殖容易管理粗放、养护简单、占地较少、覆盖面积大、适应性广泛、观赏效果好、病虫害少、生态效应显著等多种优良特性, 已逐渐成为城市绿化的重要角色, 越来越受青睐。

关键词:爬山虎;育苗; 栽培;管理;技术。

藤本植物在园林绿化中常作为垂直绿化和立体绿化的主要材料, 具有附、缠绕、攀缘等习性和较强的折断再生能力, 耐荫、耐旱、耐辐射热和覆盖面积大的特点, 在城市生态园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今, 在城市园林建设中, 立交桥桥墩、景观道路的配置、广场柱廊的装饰、墙体、坡地保护等均有藤本植物的身影。随着城市现代化的快速发展, 在建筑越来越密集,平面绿化空间越来越显得不足的情况下, 发掘攀缘植物对开拓城市立体绿化空间、丰富绿化形式、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质量具有独特的利用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其中,爬山虎因具攀援能力强、生长迅速,见效快繁殖容易管理粗放、养护简单、占地较少、覆盖面积大、适应性广泛、观赏效果好、病虫害少、生态效应显著等多种优良特性, 已逐渐成为城市绿化的重要角色, 越来越受青睐。一根茎粗2~3 cm的藤条, 2年可使绿化覆盖面达30~50平方米,3年后可筑起生命绿墙。具有降低噪音、减少尘土飞扬、减轻城市的。热岛效应等功能,可使灰色的建筑物充满生机,并能遮光,以防日晒,夏季降温效果.爬山虎主要用于园林和城市垂直绿化,若使其攀缘附于岩石或墙壁上,则可增添无限生机。枝繁叶茂,炎夏苍翠欲滴,覆满墙壁;入秋,红叶斑烂,夺目十里。因此植于住宅、办公楼、宿舍的墙壁,围墙以及园林中建筑物附近均宜。如使矮小平房建筑攀附爬山虎,则浓荫如盖,不仅美观,且为室内带来不少爽意.现将其繁殖技术总结如下。

一 形态特征与生态习性

爬山虎( parthenociustricuspidata) ,别名爬墙虎、地锦, 葡萄科、爬山虎属, 原产于亚洲东部、喜马拉雅山区及北美洲。我国分布极广, 东北、西北、华东、华南均有分布。爬山虎是多年生落叶大藤本, 枝条粗壮,形态与野葡萄相似。藤茎可长达20m。树皮有皮孔,髓白色。枝条粗壮,老枝灰褐色,幼枝紫红色。枝上有卷须,卷须短,多分枝,卷须顶端及尖端有粘性吸盘,遇到物体便吸附在上面,无论是岩石、墙壁或是树木,均能吸附。叶深绿色,背面具有白粉,互生,通常宽卵形,先端多3 裂。小叶肥厚,基部楔形,变异很大,边缘有粗锯齿,叶片及叶脉对称,秋季变为鲜红色,一块块鲜红的红叶把秋天装扮得分外妖娆。雌雄同株,花期6 月,花小,多为两性,聚伞花序常着生于两叶间的短枝上,长4~8cm,较叶柄短; 花5 数; 萼全缘; 花瓣顶端反折,子房2 室,每室有2 胚珠。果期9~10 月,黄绿色或浆果紫黑色,球形,被白粉,鸟喜食。

爬山虎适应性强,生命力强。性喜阴湿环境、不怕强光、耐寒、耐旱、耐贫瘠、气候适应性广泛,在暖温带以南冬季为常绿状态。耐修剪,对土壤要求不严但怕积水,阴湿环境或向阳处,在碱性、酸性土壤中均能茁壮成长,但在阴湿、肥沃的土壤中生长最佳。

二 繁殖

繁殖方法一般采用无性繁殖, 以扦插繁殖为主, 也可用压条法繁殖。虽说扦插是爬山虎的传统繁殖方式, 但由于变异小、遗传背景过于单一, 不利于种内对病、虫、寒等逆境的抗性选择。因此, 有时也会采用种子繁殖的方法。

1种子繁殖

(1)种子沙藏和催芽每年9月采摘爬山虎蓝黑色的成熟浆果,经清洗、阴干后用0.05% 的多菌灵溶液进行表面消毒, 沥干后进行湿沙层积。翌年3 月上旬, 取出沙藏的种子, 筛除沙子, 用45℃的温水浸泡2 天, 每天换水3~4 次。浸种后按照种子与湿沙2: 1 的比例混合拌匀, 放置于向阳避风处进行催芽,厚度为3~5 cm, 上面加盖草帘并经常喷淋清水保持湿润。经常检查,经过15~20d, 有20% 的种子发芽露白时便可播种。种子也可不经沙藏, 直接倒入盛有45~ 55 ℃热水的容器中浸泡, 边倒种子边搅拌, 两昼夜后种子裂嘴后捞出播种。如种子没有裂嘴, 则需继续浸泡, 直至裂嘴为止。

(2)播种育苗容器采用育苗盘、木箱或砖砌育苗池等, 深度不超过20 cm; 基质为沙质土壤、细沙或人工配置的复合基质, 要求持水能力较强且排水良好、并有一定的养分供应( 必要时需添加腐熟的农家肥或复合肥) ; 基质用0.067% 的高锰酸钾溶液或敌百虫晶体溶液消毒; 采用穴播, 每穴1~2 粒, 穴距10cm。10 d 左右发芽出苗。为保持湿度, 苗床上可以搭建覆盖塑料薄膜的小拱棚。

(3)幼苗的管理当幼苗有两片真叶时, 要有充足的光照, 以保证幼苗的正常生长并避免徒长。常见虫害有步甲、蝼蛄等食叶、食根害虫, 可用敌百虫10g 加1kg 麦麸配成毒饵撒于行间诱杀。保持土壤湿润, 并经常向叶面喷水。

(4)定植移栽当爬山虎幼苗长出3片真叶并逐渐长高长壮时, 标志着幼苗已经进人了自养阶段, 此时可以进行移栽和定植。选择阴天或傍晚进行移栽或定植, 一般为株距30~4 0c m 。移栽后幼苗怕旱, 但也忌渍水, 因此幼苗应经常浇水, 但不能存有明水, 至幼苗长出吸盘或卷须时可适当减少浇水次数。为获得壮苗, 可适时补充磷钾肥和有机肥料.移栽2个月后, 爬山虎苗的藤茎一般可长至4 0~50cm , 此时可进行数次摘心以促壮苗和防止藤茎相互缠绕遮光。经过5~6个月, 爬山虎实生苗长度也可达到8 0~1 0 0c m。 2扦插繁殖

(1)插条的选取嫩枝扦插于每年6~7 月采集半木质化嫩枝, 剪成10~15 cm 长的插穗, 上剪口距芽1 cm 左右平剪, 下剪口距芽0.5 cm斜剪; 硬枝扦插则于每年落叶后土壤结冻前, 选取直径0.5 cm 左右、长10~15 cm 的休眠枝, 剪穗方法同嫩枝扦插。(2)插条处理扦插前, 插穗用ABT 1号生根粉溶液进行预处理。嫩枝插穗的处理浓度为50× 10 -6,浸泡时间为0.5~1 h; 硬枝插穗处理浓度为100×10 -6, 浸泡时间为1~ 2 h。浸泡深度为距插条下剪口3~4 cm。

(3)扦插

(1) 整地 扦插前对圃地进行深耕30 cm, 每亩地撒尿素50 kg, 复混肥50 kg, 撒呋喃丹1.5 kg, 拌细土( 1∶10) 均匀撒入圃地, 然后细耙, 清除杂草、杂物等。

(2) 做床 采用高床, 做床规格为宽80 cm、高30 cm、床间40 cm、床面要求平整, 土壤细碎。

(3) 扦插 一般在春季2 月底至4月上旬进行, 剪取茎蔓上的枝条, 截取插穗长度20 cm左右, 每50 根或100根捆成一把。扦插时按株行距15 cm×20 cm, 插入土壤时上部露出约1 cm左右, 以利发芽; 插好后进行喷水, 以喷透为宜, 有条件的可进行灌溉。当爬山虎生根、发芽时要加强中耕除草和肥水管理, 除草结合松土, 以除早、除小、除完为原则; 施肥分别在5月中旬和7 月上旬进行, 每次每亩施尿素5~8 kg; 特别要注意雨季防止苗圃地积水。当藤蔓长至30 cm以上, 可进行第一次摘心, 以防止藤蔓互相缠绕遮光, 以后适时摘心、适时打药, 做好病虫防治工作。第二年春季即可移栽绿化。

3压条繁殖

压条繁殖法是在爬山虎的茎藤不与母体分离的状态下将其压入土中, 使压入土中的茎节处发根, 然后再剪断形成数个独立于母体的新株的繁殖方法。压条生根前, 茎藤所需的水分! 养分全部由母株提供。此法繁殖成活率高, 但繁殖有一定的局限性。

(1)压条时期生长期均可进行, 一般以3~4月爬山虎的体液开始流动和7~8月枝条成熟后的两个时期进行压条效果较好。其它时期压条虽然也能成活, 但生根较慢。(2)压条方法将匍匐于地面的茎藤, 除基部保留40 一6 0 cm 的暴露生长段外, 其余部分均可埋入配好的基质,基质成份为: 优质厩肥: 锯末: 表土为1 :1: 1或2 : 1 : 1基质覆盖厚度一般为15~2 0c m 覆盖后应经常浇水保持湿润以利发根,出芽。

(3)断剪成苗压条15~20 d , 新芽便可自被埋压的节处长出,待新芽长至40~5 0c m 时, 新根已生长良好,此时可在新芽下方10~15c m 处挖开小段土埂, 在节间剪断, 便得一株新苗.剪后立即覆盖剪口, 使剪口尽快愈合。3~4 d后, 新苗便可以移苗出圃, 定植或保留在原位继续生长。

三 栽培管理

用于城市绿化栽培方式有两种:一是地下栽植; 二是盆栽。

地下栽植, 一般在建筑物、立交桥桥墩、广场廊柱等地方栽植, 首先挖沟或挖穴, 深度以30 cm为宜, 植入苗木回填上层土后填底土, 踩实, 浇透水, 剪去过长茎蔓。如遇栽植的地方为水泥地, 可每隔2 米凿一个孔径为40 cm、深30 cm栽植穴, 也可用砖头砌成小花坛或缸栽,当苗木成活后开始生长枝叶时, 可用拉绳或胶带纸将新枝条贴牢墙面,让其自行上爬。在栽植幼苗初期, 要经常松土除草, 防止竞争性杂草淹没幼苗影响正常生长; 前两年每年施肥2~3 次, 根施每株每次50~100 g, 以有利于苗木快速生长, 两年后一般一棵茎粗达2~3 cm, 绿叶覆盖绿化可达30~50平方米。在爬山虎生长期间要适时做好夏季修剪和冬季修剪, 以保持绿化整洁、美观的效果。

盆栽一般适用于家庭阳台或窗台上, 栽植时注意经常适时修剪, 保持盆内土壤疏松, 适时浇水以防土壤过于干燥。爬山虎由于抗性强, 发生病虫害较少, 但也时有发生, 特别是梅雨季节, 由于高温高湿容易发生白粉病、叶斑病和炭疽病等, 当病害发生时, 可用50%的多菌灵、托布津或者百菌清500~800 倍液防治, 每隔7 天左右喷防一次, 连续2~3次即可。虫害主要是蚜虫, 可用蚍虫啉、灭蚜净、或高效氯氰菊脂500~1000 倍液防治。同时,可结合冬季耕翻土壤,清除幼虫和虫蛹。

参考文献

[1]孙振元, 张毅功, 巨关升等, 爬山虎繁殖技术 林业实用技术,2003, (8) :7~9。 [2]范元英, 爬山虎的栽培 中国特产报2004 ,(01.19):第003版。 [3]王长龙, 杨培新, 林凯芳, 爬山虎的园林应用及其繁殖 中国园艺文摘,2010, (4) :85~86。

[4]倪民, 爬山虎繁殖技术 中国林业,2008, (3) :49。

[5]狄国军, 爬山虎快速扦插育苗技术 甘肃科技,2011, (11)。

[6]吐尔逊阿衣·木吐拉, 爬山虎扦插繁殖技术 中国园艺文摘,2010, (12) :137。

[7]郑霞林, 陶长柏,爬山虎扦插之我见 中国花卉盆景,2007, (5) :29。 [8]安凤生,孙培福,彭志成, 爬山虎属植物在园林中应用及生态效果 农林科研,231 [9]付彦荣, 孙振元,赵梁军, 爬山虎属植物资源及其园林应用 北京园林, 2006, (1) 。

[10]贾秀荣, 马世明, 张志国, 爬山虎引种栽培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05, (1) :5。 [11] 孙振元, 张毅功, 巨关升等, 爬山虎在绿化中的应用与控制技术 林业实用技术。 [12]贾克林, 浅析爬山虎在庭院垂直绿化中的应用 河北林业科技, 2010, (2) :71。

[13]马丽莎, 王海涛, 四川野生爬山虎属植物及其垂直绿化 四川林业科技,2004, (4)。

[14]胡运彩,爬山虎在绿化中的应用 中华苗木网

[15]阎永明, 粘叶法牵引爬山虎 网络

[16]刘兴强, 爬山虎不爬墙怎么办? 网络

推荐第8篇:爬山虎的脚

巧用肢体语言铺路架桥

《爬山虎的脚》教学案例评析

教学片段: 研讨第四自然段。

1、师: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找出能直接回答这个问题的句子。

2、学生汇报:爬山虎是这样一脚一脚向上爬的。

质疑:“这样”究竟是怎样?

3、出示句子,用“----”画出爬山虎爬墙的关键动词。

4、谁来当爬山虎演一演?

借助直观,理解往上爬的原理。

⑴ “巴”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细丝变成小圆片会“巴”住墙?

⑵ 老师演示:把橡胶圆片吸于墙壁,不会丢掉。简要说明原理,从而弄清爬山虎的脚为什么会“巴”住墙。

⑶ 细丝由“直”变“弯曲”与“拉”、“紧贴”有什么关系呢?

⑷ 指名学生表演:假设身子为爬山虎的茎,两只手为细丝,手掌为小圆片“巴”在墙上。让其他学生观察,当手臂(细似)由“直”变“弯曲”时,身子(茎)与墙距离的变化。

⑸ 完成书面练习:爬山虎的脚由“直”变“弯曲”,使茎和墙的距离__,所以产生了_力,把嫩茎_一把,使茎__在墙上。

当学生的一只手巴住墙——黑板后,教师配合语言叙述。当学生将另一只手巴住墙后,师再引导:“爬山虎再长一只脚,再巴住墙了。爬山虎还要往上爬,必须怎么办呢?”

学生因为受到动物爬行方式的影响,将已巴住墙的是一只脚——“手”移开,重新巴在茎上另一个长脚的地方,产生了错误。针对这种情况,我引导学生再读书再启发:“刚才,爬山虎长出的两只脚已经牢牢地巴住墙了,能移动吗?”

生答:“不能,必须再长一只脚,再巴住墙。”

1 师因势利导:“而这个同学只有两只手呀,该怎么办法呢?谁来帮助他?” 其他同学上台帮助第一个同学,再用手巴住墙,演示出“群脚” 巴住“墙”的场面。

5.看动画,形成完整认识。动画中,爬山虎的茎长出一片叶子,让学生说出将长出一只怎样的脚,这只脚触着墙后会怎样。动画演示爬山虎的茎又不断长出一片又一片叶子,“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6.让学生根据演示、表演和动画,紧扣板书中的关键词,说说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往上爬的。

师小结:爬山虎不只往上爬,还往左边右边爬,茎紧贴在墙上,爬满整个墙。

7.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向上爬。“一脚一脚”能换成别的词吗? 小组讨论再汇报。“一步一步”是两只脚不断重复完成的,而爬山虎爬一脚就牢牢的贴在墙上。„„ 反思:

巧用肢体语言能帮助突破教学的难点。俗话说得好:“人的肢体语言是最为丰富的,也是最具魅力的。”课文第四自然段,讲述的是爬山虎怎样爬墙的,如果单单的让学生找到几个表示动作的词(触、巴、拉、贴)来说一说是怎样爬的,学生未必能真正理解。 陶行知说:儿童的思维在手上,所以课堂上我让学生动一动。“演一演”这一活动,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表演中理解抽象的语言,这既符合小学生的思维习惯,又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推荐第9篇: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娄底吉星小学 刘似惠 教材分析

《爬山虎的脚》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里的一篇观察描写某种植物的精读课文。作者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课文中用细致简洁的文笔分别介绍了爬山虎叶子和脚的形状特点以及它是怎样用“脚”爬墙的,来启发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要注意留心细致地观察身边的事物。 教学目标

1、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3、学习生字、词语,积累好词好句,背诵2~4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

了解作者是怎样用生动准确的语言描写出爬山虎叶子和脚的特点是本课的重点;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这是课文的理解难点。 教具准备

1、爬山虎实物。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生字、词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出示图片,初步了解爬山虎。

出示图片,问:知道这是什么植物吗?(根据学生的回答介绍爬山虎:这是爬山虎,也叫巴

山虎、常青藤,葡萄科植物,夏季开花,花小,黄绿色,浆果紫黑色,常攀缘在墙壁或岩石上,是可作为垂直绿化的植物之一。)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写的一篇文章《爬山虎的脚》,就是介绍爬山虎这种植物的。

2、板书课题,认识“虎”字:(板书课题)课题中有一个生字,这个字念hǔ,用手指跟老师一起在空中写这个字,一边写一边说笔画的名称。

3、对课题表示质疑:看着课题,你有疑问吗?(学生质疑)预设:爬山虎是植物,怎么可能有脚呢?它的脚是什么样子的?长在哪里?它的脚怎么爬的?

4、导入:是啊,爬山虎怎么会长脚呢?它的脚有什么特点呢?我们来学习课文。

二、自学课文。

1、出示自学提示:请同学们按照下面的步骤自学。

1)、(出示本课生字组的词)初读课文,在文中找出下面的词语: 爬山虎、占地、铺上、均匀、重叠、空隙、叶柄、触角、痕迹、逐渐、休想、引人注目、茎、蛟龙,读准字音。

2)、读通课文。

3)、想想课文每一段讲了什么?

4)、结合每一段的段意,想想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三、反馈检查

(1)开火车认读词语。

嫩绿 舒服 均匀 重叠 空隙 漾起 拂过 叶柄 蜗牛 紧贴 蛟龙 枯萎 逐渐 牢固

相机理解“重叠、叶柄”的意思。

(2)指名读课文,你读懂了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生长得很茂盛。第二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叶子很美丽。第三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的生长位置、样子、形状。第四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是怎么爬的,第五自然段写了爬山虎脚的变化。)

四、学生独自读文,提出问题

预设:

1)爬山虎的叶子为什么一顺朝下?

2)为什么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的?

3)、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细丝怎么一弯曲了,就能使紧贴在墙上呢?

4)、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五、研读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把你最喜欢的句子划出来。

2、品味语言。随机理解:新鲜、舒服、均匀、拂过、漾起等词语。

(1)感受一下风吹时爬山虎叶子动态的美。做一做拂过、漾起的动作,指导朗读

(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2)写感受叶子的静态美?(“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不留一点空隙。”)

新鲜一般指什么?

文中说爬山虎的叶子新鲜,那这叶子会是什么样的?(绿色的;水分很充足的;没有灰尘,很干净的;长得很茂盛生机勃勃„„)

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让人忍不住„„

3、感情朗读,背诵。

(1)出示图片问:看着这么可爱的绿叶,你感觉怎样?(学生汇报感觉,并用朗读表达自己的心情。) (2)、叶圣陶先生这么准确生动的描写,我们应该把它背下来。试着背一背第二段吧。(学生背诵)指生看黑板背诵。

六、书写练习:抄写词语,提醒学生写字姿势。

板书设计

6、爬山虎的脚

叶子

嫩 红 ——嫩

绿

新 鲜、朝下、均 匀、

无叠、无隙

漾 起

好看

( 形象、生动)

( 留心观察

)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具体了解爬山虎的特点,感受作者生动具体的描写和长期细致的观察。学习观察和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二、练习填空。

那些叶子绿得那么(

),看着非常(

)。叶尖(

)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

),没有(

)起来的,也不留(

)。一阵风(

),一墙的叶子就(

),好看得很。

作者为什么把叶子写的这么美呢?(认真观察)所以我们要学习作者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生机勃勃地铺满墙,这跟它的脚有密切的联系,爬山虎的脚又是什么样的呢?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默读;用~~划出爬山虎脚的句子,这几句话分别讲了什么?

2、出示课件,读相关句子。

交流讨论:生长位置

在茎上长叶柄的地方的反面。 脚的样子:枝状的——指六七根细丝构成的样子,像蜗牛的触角——指每根细丝的样子。 脚的颜色——嫩红的。

3、观察爬山虎的实物

4、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学习,请画出爬山虎的脚,看谁画得最好。

小结:这么细的脚,作者都仔细看过是枝状的,并数了有六七根,说明叶圣陶爷爷观察得很仔细多具体啊!作者写爬山虎的脚更能看出他观察十分细致了。

三、小组合作,学习第四自然段

1、找出爬山虎爬的动作词;(触、巴、拉、贴)

演示爬的过程。(怎样爬)

2、哪一组的同学能上来给大家演示一下怎么爬的吗?你们同意他的这种爬法吗?

3、“一脚一脚”换成“有步一步”有什么不同?看课件演示爬山虎爬的过程。

(长一只脚,巴住墙,再长出另一只脚,再巴住墙,它要不停的向上爬,就要不断的长出新脚来,所以叶圣陶爷爷说,“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4、它是不是只往上爬的?你怎么知道的?

它不只往上爬,还往左爬,右爬,爬满整个墙,所以才有叶圣陶爷爷在第二自然段中所描写的“一阵风吹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的很”。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1、学完了这段,你知道了什么?(自由说)

(没触着墙的脚萎了,触着墙的牢固,脚与墙有密切关系。)

2、„„要是„„休想„„”说明了什么?

可见爬山虎的脚巴住墙是多么牢固啊。风能掀下它,不让它继续往上爬吗?雨能阻挡它向上攀登吗?可见爬山虎的脚具有多么不屈不挠的攀登精神啊!现在你对爬山虎的脚产生了什么新的感受?请带着这种感受再读最后一自然段。

五、发散思维

1、学了这课,你知道了些什么?

2、你要向叶圣陶爷爷学习什么?

3、了解作者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他创作了我国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我国现代文学史世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倪焕之》。

六、拓展练习

小练笔:仔细观察一种植物,说说你它们的特点,写下来。

板书设计 6

位置:茎上长叶柄的反面

特点 样子:像„„像„„(细丝)

颜色:嫩红(灰色)

触→巴→拉、贴(牢固)

(留心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

教学反思

《爬山虎的脚》是一篇常识性课文,但文章的语言十分优美。如何引导学生抓重点句、重点词感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再来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呢?

教学课文第二自然段时,我首先抓住了“漾起波纹”的“漾起”这个词,让学生说说词义,并与“荡起”比较,然后通过动作演示来体会爬山虎的动态美。接着我又引导学生抓住“新鲜”、“舒服”这两个词语体会爬山虎的静态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思考点:“新鲜一般指什么?”在学生对这个词有了初步理解后,我接着追问:“文中说爬山虎的叶子新鲜,那这叶子会是什么样的?”(绿色的;水分很充足的;没有灰尘,很干净的;长得很茂盛生机勃勃„„)随后我设计了一个想象说话点:“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让人忍不住”。(学生答:想用手摸一摸;想照张相;回家自己也想栽种„„)。在这样的感悟体验铺垫下,感情朗读指导自然极了。

在教学爬山虎怎样爬墙的这一环节时,我分了以下两步进行:首先让学生找到几个表

示动作的词(触、巴、拉、贴);然后我让学生逐一做做这几个动作,很快他们发现“触”是轻轻地碰,“巴”就是拼命用力了,更接近于吸;“拉”的时候爬山虎除了两头其余部分是悬空的,而“贴”则是全体伏在墙壁上,再加上课件动画演示,学生从中体会这几个动作是按一定顺序写的,不能随意调换。

文本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范本,在课堂教学中要抓住语言点进行训练,努力进行读写结合训练,使学生语言积累更丰富,表达更正确规范。

推荐第10篇:爬山虎的脚

>教学设计

赵圈镇第二小学

郑慧淼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背诵教材所指定的段落。

2、引导学生自觉运用读懂自然段、分段等阅读方法读懂课文。

3、使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的;继续培养学生留心和细致观察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

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特点写好片段的。 教学难点:

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教学准备:

1、(1)实地观察爬山虎。(2)写观察爬山虎的日记。 2、投影片。

3、多媒体课件:(1)爬山虎的脚爬墙示意图。(2)一堵墙上的爬山虎。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2、学会生字新词; 3、给课文分段;

4、了解爬山虎生长的地方、模样、颜色。教学准备:

1、实地观察爬山虎。

2、写观察日记。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谜语:

(1)上搭架,下搭架,条条青龙藤上挂。(丝瓜) (2)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葡萄) 我们要是种丝瓜和葡萄,首先要做一项什么工作? (搭架子。不搭架子,丝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处生长。)

2、导语: 同学们知道了,葡萄和丝瓜都是靠搭架子才能往高处攀援的植物。爬山虎呢,也是一种攀援植物,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爬山虎的脚》。 3、对课题质疑。

二、检查预习:对爬山虎的了解情况;

三、出示学习目标、自读。

四、学习生字新词

1、开火车拼读、纠音。(字形重点:隙、漾) 2、解释生字词。

五、默读、思考: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 2、分段。

3、四人小组讨论分段情况、汇报。

六、教学第一段(第1自然段) 1、默读、思考: (1)这一段讲了什么?

(2)你觉得爬山虎有什么特点? 2、提问

七、教学第二段(第2自然段)

1、大家还记得我们观察爬山虎时,最引起我们注意的是什么?(满墙的叶子)你能说说你看到的叶子是怎样的吗?

2、现在我们来看看课文又是怎样写的。

(1)爬山虎的叶子在生长中有什么变化?重点写的是什么时候的叶子?从哪个词看出来?

(2)课文写爬山虎的脚,为什么要写第1、2自然段?

(3)讨论、归纳:要写爬山虎的脚,先要向大家介绍爬山虎生长的地方、模样、颜色等,然后才介绍爬山虎的脚,文章这样写就有条理了。

3、重点指导朗读第3、4句。

4、指导学生看着板书上的提纲试背第2自然段。5、说说你最喜欢哪一个句子,你认为哪个词语用得最好。

八、质疑。

九、做练习3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脚的特点来写片段的,从中领悟围绕一个意思来写好片段的方法;2、认识大自然的神奇,培养自己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脚的特点来写片段的,从中领悟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的方法;

教学难点:

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教学准备:

1、在黑板上画好一幅爬山虎(缺脚)的图案。

2、多媒体课件:(1)爬山虎的脚爬墙示意图;(2)一堵墙上的爬山虎。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练习3(投影片出示)

二、导入课文:

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的?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在墙上爬的?我们就带着问题来学习第三段。

三、学习第3自然段

1、默读;用~~划出爬山虎脚的句子,这几句话分别讲了什么?

2、提问、出句子投影,齐读。

3、指名在已画好的爬山虎上添画脚,要求学生在几种彩色粉笔中,选择正确颜色画脚。

以课文为根据,对照学生在黑板上画的爬山虎的脚,评议。

请学生到黑板前用课文的语言讲述爬山虎的脚生长的位置、形状和颜色,全班说。

4、这一自然段讲了什么?

5、作者能把爬山虎的脚写得那么形象具体,说明了什么?课文哪个词语突出了这一点?(注意)

三、学习第4自然段

1、自由读。

2、听录音,请同学们合上眼睛,想像一下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

3、多媒体显示、理解。(一棵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

4、用“▲”划出爬山虎在墙上爬的动作: 触--→巴--→拉--→贴

5、齐读

6、抓住重点词,用自己的话说说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自己说、提名说。

7、指导朗读

8、作者写爬山虎的脚“一脚一脚地往上爬”,换成“一步一步”,行吗?为什么?讨论、汇报。(爬山虎并不像动物那样用脚交替着往上爬,而是长一只脚就巴住墙,越往高处爬,就要不断地长出新脚。)

9、多媒体再显示(一棵--→满墙的爬山虎)。

10、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四、教学第5自然段

1、根据课后练习1(3),轻声朗读。

2、同桌讨论、汇报。

3、我们观察爬山虎时最引人注意的是叶子,可是作者却能把隐藏在叶子间的脚写得这么具体详细,说明了什么?(观察细致、耐心)

五、第三段总结:

作者围绕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先讲它的生长位置、形状和颜色,再讲它是怎样在墙上爬的,最后讲触着墙与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有何不同。

六、质疑

七、评议学生的一篇观察日记。

八、课外作业:

1、根据平时对校内紫荆树的观察,自己确定一个意思来写片段;

2、你将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这个意思。

第11篇: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叶柄、触角、痕迹、逐渐、休想”等词语。

2.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的基础上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具有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习惯,同时增强他们具有爱自然保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作者是怎样用生动准确的语言描写出爬山虎叶子和脚的特点。

教学难点: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

突破方法:要让学生知道“一脚一脚向上爬”的意思,就好像登山队员一样一脚就一脚牢地往上爬。由于大多数学生对爬山虎这一植物没有过直观的认识,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突破我遵循直观性教学原则,利用实物观察教学法进行教学。 教学准备:爬山虎实物,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台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自然是神奇的,你们曾跟随老师一起领略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感受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秘,还欣赏了变化多端的火烧云。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观赏一种奇怪的生物──爬山虎。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小声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然后说说通过初读课文对爬山虎都有哪些了解。 生自由读文后交流:

①爬山虎是一种植物而不是动物。 ②爬山虎有脚。

③爬山虎是靠脚向上爬的。……

2.请五个同学每人读一个自然段,要求声音洪亮,读准字音。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他们是否读得正确。

三、学习生字新词 1.学习生字

①开火车读生字表中的生字,口头组词。(师生共同纠正易读错的字音:“均、匀”要读准前鼻音;“重叠”的“重”是多音字,在这里应读作chóng;“触着墙”的“着”不读zhe,应读zháo) ②分析字形结构,抽生说每个字的特点及部首。 ③分四人小组讨论生字易错的地方及如何记忆字形。

④交流讨论结果:“逐”是半包围结构,要注意里面没有一点;“叠”的结构比较特殊,下面是“且”,不能多加一横;“茎”的第四笔是横撇,不能分成两笔写;“隙”字右边上面的小字没有勾。

2。出示词语: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叶柄、触角、痕迹、逐渐、休想

①抽生读

②开火车读 ③齐读

(词语的理解在分析课文中解决。)

四、再读课文,理清课文的顺序

1.生自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写了爬山虎的哪两个部分? 生自读课文,交流:写了爬山虎的叶子和脚。

2.放多媒体课件(一墙的爬山虎随风摆动的画面),请学生欣赏,并用自己的话说说看到了什么?(生自由发言)

3.刚才你看到的画面上是怎样描述的?

(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那此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4.自己读这一段话,看有什么感受。(美)

5.自己再一边读,一边感受一下风吹时爬山虎叶子的美。用手做一做拂过、漾起的动作。

6.再放多媒体课件,男女生分组读,一组读另一组就看画面,图文结合来体会叶子的动态美。

7.作者怎么把叶子写得这么美呢?(认真观察)

8.再放刚才的课件,提问:光光的墙上为什么能铺满生机勃勃的叶子呢?这个问题我们在下节课再解决。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欣赏到了爬山虎的叶子均匀地铺在墙上,风一吹过美丽极了,那么光光的墙上为什么能铺满生机勃勃的叶子呢?(因为它有脚)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生机勃勃地铺满墙,这跟它的脚有密切的联系,爬山虎的脚又是什么样的呢?

二、认识爬山虎的脚

拿出准备好的爬山虎实物让学生观察,指导从脚的样子,形状,色三个方面去观察。 1.交流观察的结果。(只要学生认真观察,这个结果是很容易就能得到的,因为实物具有很强的直观性)

2.书上又是怎样描写它的脚的呢?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划出有关的句子。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3.自己读这些句子,读懂了用笔画一画爬山虎的脚。(教师巡视指导,并选择一份画得较好的用实物展示台展示出来)

4.爬山虎的脚如此细小,而且还藏在叶子的下面,为什么作者还是描写得如此细致呢? (因为作者对爬山虎的脚进行了十分仔细的观察)哪个词说明了作者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呢?(注意)

三、了解爬山虎是怎样一步一步向上爬的

爬山虎既然有脚,那它一定有自己独特的爬的本领,那它究竟是怎样爬的呢?

1.分小组学习4自然段,自学要求为: ①找出爬山虎向上爬的句子来; ②找出表示向上爬的动作的词;

③在小组里演示一下它是怎样向上爬的。 (生分组学习讨论,师指导)

2.汇报交流自学情况:

①爬山虎向上爬的句子: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

②表示向上爬的动作的词:触、巴、拉、贴 (板书)

③抽小组演示爬的过程,师生共同评价,纠正。(要让学生明白爬山虎并不像动物那样用脚交替着往上爬,而是长一只脚,巴住墙,再长出另一只脚,再巴住墙,它要不停的向上爬,就要不断的长出新脚来,所以叶圣陶爷爷说,“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3.再放多媒体课件爬山虎的脚向上爬的这一段,让学生有直观的认识。 4.齐读勾画的句子,想想它是不是只是往上爬的?你是如何知道的呢?

(它不只往上爬,还往左爬,右爬,爬满整个墙。因为前面二自然段说是一墙的叶子。) 5.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能爬,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又怎么样呢?请生自读5自然段,看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感受?生自读这一段。

汇报自读情况:

①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

②感受:生自由谈 (师注意引导:“……要是……休想……”说明了什么? 可见爬山虎的脚具有多么不屈不挠的攀登精神)

③带着对爬山虎的脚的这种精神再读最后一段。

四、总结写作方法

通过本文的学习,总结应该如何对周围的事物进行观察的方法。(结合具体的语句) 1.观察要细致,不能只看表面,要全方位的观察。

2.要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

3.要注意事物的细微变化,坚持长期观察,而不是一时。

五、拓展延伸

仿照《爬山虎的脚》作者的观察方法,观察一种植物,先从远处看,再从近处看,特别要仔细观察它的茎、叶、花,看看有什么特点,再把它具体写下来。

板书设计:

位置:茎上长叶柄的反面

特点 样子:像……像……(细丝)

颜色:嫩红(灰色) 的

爬 触→巴→拉、贴(牢固)

第12篇:奇妙的爬山虎

奇妙的爬山虎

我记得上周日的大风让我们走路很费劲。我觉得植物一定要断枝子,或被吹倒。结果我发现了很小的小草,竟然屹立不倒。我以为这一定是唯一一个可以在风中不被吹倒的植物吧。可是,我走进小区就发现原来不止小草,还有一种植物——爬山虎。我听到这个名字时想,不是爬山的老虎吧?

爬山虎的叶子是水滴型的,四周有利齿,而且一根茎上有五片,还是重叠着的呢!可真像一朵美丽的花。它的藤上长着像小胳膊小腿一样的小细软的线。它的爪子上长着一个可爱的小“圆圈”,一点一点往上爬。一直爬到枯萎为止,我想爬山虎的名字就是这样来的吧!

爬山虎的茎剁碎了可以做药,可以治关节炎。这很神奇吧?一棵小草有这样的本领。 这就是爬山虎,一个奇妙的植物。

奇妙的植物

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的植物,最奇妙的是捕虫草和千年不死的古莲,现在我给你们介绍介绍吧。

猪笼草是世界上著名的捕虫能手,它们生活在潮湿的热带森林里,它们的叶子像个囊,里面有蜜腺能分泌蜜汁引诱昆虫,昆虫进入囊内后,囊盖迅速合上,囊壁很光滑,能防止昆虫爬出来。囊内有消化液,呈酸性,具有消化昆虫的能力。埋进囊内的昆虫多数是蚂蚁、飞虫、野蝇、和蚊虫等—谁叫它们嘴馋呢!

还有一种千年不死的古莲子,生长在辽宁省普兰店的屯里村,最多生长的地方是泥炭层里,人们根据它们的根推断,有一千年左右,它们并没有死亡,科学家叔叔用锉刀轻轻的把古莲子外面的硬壳挫破,然后泡在水里,古莲子不久就抽出嫩芽来了,在1955年夏天还开放了美丽的莲花,沉睡了千年的古莲子被人们唤醒了。不少国家的植物园从我国要去了这种莲花的种子,并且栽种成活了呢。

这些都是我从《百科全书》上知道的,现在我介绍给你,你知道了吗?

奇妙的植物

走进大自然的植物世界,你会发现,植物不仅是有生命的,有的植物还有生存本领,有的甚至有动物的特征,植物的世界是那么的奇妙。

有的植物竟然还会羞涩呢!含羞草就像个害羞的小姑娘。小姑娘一害羞就会用小手遮掩着脸蛋,从指缝里观察外界。而含羞草就正如小姑娘一样,只要你在它们叶片上轻轻一碰,它们就会沿着整个根盘合拢起来,叶片变得很细很细,整个枝条也跟着低垂下来,好像不敢见人似的。但不一会儿,它们就会按捺不住寂寞,偷偷地重新伸展开它们全身的叶子,尽情地享受着大自然的阳光和清新空气。

有的植物有很高的生存本领。向日葵,顾名思义就知道它们是向着太阳生长的植物。早晨,当太阳公公刚刚升起的时候,它们就立刻苏醒了,然后高高地仰起圆圆的脸盆迎着太阳公公!在随后的一整个白天里,它们都会笑盈盈地跟着太阳公公转,似乎根本不知道疲倦似的。这样,它们就把脸盆中的葵花子养得壮壮实实了。还有蒲公英,当它们想把孩子送到远处生活时,它们就给孩子们戴上降落伞,阵风一吹,宝宝们就随风飘到了很远很远的地方。

有的植物就更厉害了,它们如同动物一样会使用武器捕捉昆虫。猪笼草就是这种植物,猪笼草长得像一个瓶子,瓶子是没有盖子的,瓶口处被撒满了蜜,让这些蜜去吸引昆虫,每当虫子飞进瓶口吃蜜时都会被滑进瓶子里面,片刻,昆虫就会被化成营养,成为猪笼草的盘中大餐。

植物的世界是奇妙的,只有走进大自然才能认识奇妙的植物世界。

观察仙人掌

我家有一种奇怪的植物,它的名字叫仙人掌。你知道仙人掌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吗?告诉你吧:因为它的外形很像大人的手掌,所以人们就叫它仙人掌!

仙人掌刚长出来的时候是绿色的,身上长满了许多小刺,那些刺摸起来很软,一阵微风吹过,仙人掌的刺就随着风一起舞蹈,好看极了!

过了一段时间,仙人掌就变成翠绿色,那绿色让人看起来是那般的耀眼,那般的舒服,那么新鲜。它身上原来柔软的小刺也变的发硬,就像一颗颗钢针。又过了一段时间,它身上又长出了一个花骨朵。慢慢地,越来越大,最后开出一个大红花,看起来真是漂亮极了!听外婆说,能看到仙人掌开花,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仙人掌好多年才开一次花。

仙人掌的外形并不怎么漂亮,可他身上的每一块可都是宝呢!

我最喜欢仙人掌的花。你见过吗?听外婆说,仙人掌的花有好多颜色呢,有红色的、白色、紫色、橙色的等多种颜色。这些花不但可以美化我们周围的环境,而且还可以让室内的空气变得更加新鲜。等到这些花枯了以后,你就会看到新鲜的果肉,让你迫不及待的想吃到一口,可你得小心一点呀,他身上的硬刺扎到你,可不是好玩的!

我喜欢仙人掌,你呢?

海棠

暑假里,奶奶送给我一盆四季海棠,我很喜欢它。它的干像竹子,一节一节的,有明显的痕迹。根部是深绿色的,越往上越细,而颜色越来越红。叶子是锥形的,四周呈锯齿状,像大扇子。叶子正面布满了许许多多密密麻麻的小白点,大的像米粒,小的像芝麻。叶子背面是浅红色的,几道粗壮的叶茎把叶子分成一块块的,非常醒目。

四季海棠开的花非常美丽,花瓣是粉白相间的,花蕊是金黄色的,好像一根根金线穿着一颗颗小珠子,它的花是一串串的,开始时是向上开的,最后就倒挂着。好像一条粉色的珍珠鱼吐出了一个金黄的大绣球。

它的生命力特别强,很容易成活,不用特别费心照料。尤其是它可以四季开花,装饰我们的房间。所以我特别喜欢四季海棠,经常给它浇水,松土,每天都看望它,希望它长得更大更高。

我家的滴水观音

我家养了好几盆花,有吊兰、虎皮兰、芦荟、滴水观音等,其中滴水观音已经养了十多年了,妈妈说比我还大呢!它有两米多高,都快到楼顶了。

滴水观音又叫:“滴水莲”、“佛手莲”。滴水观音地下有肉质根茎,茎粗壮,叶柄长,有宽叶鞘。它是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有药用价值,有清除空气灰尘的功效。一般冬春季开花,2至4月为盛花期,叶子也非常茂盛,大如荷叶,美丽极了!

一天早晨,我来到客厅,看到滴水观音流出了眼泪,泪水从叶的两边留下来,我想:“滴水观音又有什么难过的事情?它怎么会哭呢?一串的问题从我脑海里闪过,我就问妈妈这是怎么回事呢?妈妈说:“你现在长大了,要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于是我想到了向网上求助,我马上打开电脑,经过仔细查找,终于找到了答案。如果空气湿度过低的话,出来的水分马上就蒸发掉,因此一般滴水都在早晨较多,被称为“吐水”现象。它的生长温度必须为20—30℃,最低可耐8℃低温。哈哈!原来滴水观音没有哭啊!而是蒸发的水。

滴水观音虽然对人们有好处,但也有害处。滴水观音茎内的白色汁液有毒,滴下的水也有毒,只要不接触它就没有事。看来植物对我们还是好处多呀!我希望大家都能爱护花草树木,因为它们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

奇妙的向日葵

一天,爸爸带我去公园玩儿。这里可漂亮了!有柔软的草地,千姿百态的花朵,更有集神奇于一身的向日葵……还有枝繁叶茂的大树,青翠欲滴。

我们来到花儿生长的地方,向日葵正向着太阳生长呢!“为什么向日葵要向着太阳生长呢?”我疑惑的问爸爸。爸爸说:“这……我也不知道,回家查书吧。”

回到家,我找出《植物》这本书看了起来:向日葵的花梗上长着一个金色的大花盘,花盘中心上有上千朵小管状花,花盘边缘长着一两圈舌状花。每朵花成熟后,便会结出一刻葵花籽。大花盘下面的茎部里含有一种“植物生长素”,它怕光,遇到光线照射,就会躲到背光的一面,同时还会刺激背光一面的细胞迅速繁殖,所以,背光一面就比向光的一面生长得快,使向日葵产生了向光性弯曲。随着太阳的移动,植物生长素在茎里也不断地背光移动。这样,向日葵的花盘就总跟着太阳转。当结籽后,向日葵的花盘太重了,它就低头,不再随着太阳转了。

世界上的东西真奇妙,我可要仔细观察了。

第13篇:《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课文品读】

《爬山虎的脚》这篇文章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二篇文章,出自于叶圣陶之作,是一篇通俗易懂,适宜儿童阅读的写景文章。文章语言朴实,描写爬山虎的脚生动具体。课文主要分两部分。第一部分简要介绍爬山虎美丽的叶子;第二部分着重介绍爬山虎的脚。文章的这两部分有着内在的因果关系:没有爬山虎的脚这么努力地一步一步往上爬,就没有这满墙的绿色波纹似的叶子。

本文的教学重点在课文的第二部分─爬山虎的脚。作者对毫不引人注意的爬山虎的脚的描写得很细致,可见作者观察多么仔细。第3节中“今年我注意了”一句点出了作者开始“留意”了。因为好奇,所以去“留意”观察了,于是就有了以前没有的发现─“原来它是有脚的”。这一发现,又引发了作者进一步的好奇─那脚究竟是怎么爬的?又去“留意”观察了,于是就又有了新发现─爬山虎爬墙的两种情况,而这些发现是在一段时间内作者观察所得。为什么作者要写“今年我注意了”?正是因为他对爬山虎这一不起眼的植物产生了好奇,想要弄明白一些事,才会去仔细观察。而正是因为作者留心观察了,才把文章写得清楚明白,这也正是写好文章的重要基础呀!

这篇文章语言朴实,描写生动具体,是学生学习写作的很好的范例。如,描写爬山虎的叶子,文中是这样描写:“它们一顺儿朝下,均匀地铺在墙上,没有重叠,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作者观察那么仔细,用词精准,描写优美细腻。所有的叶子是“一顺儿朝下”,并且是“均匀地铺”,“没有重叠,也不留一点儿空隙”是对“均匀地铺”的进一步说明,正因为如此,清风拂过,才会有“漾起波纹”的感觉,一个“漾”字与“一顺儿朝下”、“均匀地铺”相对应。“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动态中的爬山虎叶子更是好看,让人读来仿佛这一墙绿得那么鲜艳的叶子就在眼前,美得很。这么精彩的段落,值得学生背诵积累。

《爬山虎的脚》一文按照整体到部分到细节的顺序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的脚生长的位置,爬山虎脚的形状、颜色,以及它是如何一脚一脚往上爬的。读后让人产生了探究的愿望,激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强烈兴趣。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叶柄、触角、痕迹、休想”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3.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4.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2.第4自然段爬山虎是如何爬行的,以及作者是如何运用精当的语言把它描写清楚的。

【教学思路】

初读课文,感悟内容;精读课文,品析特点;赏析课文,领悟方法 预习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2.实地观察爬山虎。

3.看看作者是怎么观察的,又是怎么写的。【教学过程】

一、教学铺垫(3分钟) 1.出示爬山虎的图片。

2.你们知道它什么特点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介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爬山虎的脚》。齐读课题。

二、活动一:初读课文,感悟文章主要内容。(7分钟) 1.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先认识一下叶圣陶老爷爷吧! 简介作者叶圣陶。

2.初读课文,正音。

zháo chóng jūn yún kòng xì bǐng chù hén jiāo 触着墙 重叠 均匀 空隙 叶柄 触角 痕迹 蛟龙 zhú xiū 逐渐 休想

3.理解词语。说说你对这些词语的理解。

4 .我们刚才为学习课文扫除了字词的障碍,接下来,让我们走进课文。大声朗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

这篇课文先讲__________,再讲__________,最后讲__________。 爬山虎的叶子和脚有什么特点?

三、活动二 : 精读课文,品析特点。(20分钟)

(一)了解爬山虎的叶子的特点(8分钟)

出示爬山虎叶子的图片,提问: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爬山虎的叶子有什么特点呢?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生自读第二自然段。

1.色美:绿得那么新鲜。由“嫩红”到“嫩绿”再到“绿得新鲜”。 从“新鲜”和“那么”体会出来的。“新鲜”就是说叶子水灵,鲜嫩;加上“那么”就说明叶子非常鲜嫩。

2.形美: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缝隙。

从“均匀”体会到叶子分部得很匀称,叶子之间间隔一般大。看起来叶子很美。

从“一顺朝下”体会到叶子很美。叶子尖都朝着一个方向,非常有条理,看起来很美。

C动态美: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2.师:这么美的叶子,让我们再一起美美地读一读吧。师生齐读。 3.作者能够把叶子写的这么美,是与作者的一种好习惯分不开的,你知道是什么好习惯吗?(认真观察)

所以我们要学习作者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二)爬山虎脚的特点(12分钟)

过渡:课文题目是爬山虎的脚,为什么先写叶子呢?那么,爬山虎的脚又是什么样的呢?

1.大家仔细阅读写爬山虎脚样子的段落,找出描写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的词语,用小圆点做上标记。板书:脚的样子:位置、形状、颜色。

位置:长在茎上。

形状:像蜗牛的触角。

颜色:嫩红的。

2.①我们来看看现实生活中爬山虎的脚长的什么样。(观看课件) ②这里的最后一句“这就是爬山虎的脚”,你知道“这”是指什么吗?(细丝),把细丝比作蜗牛,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好处: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细丝的形状。

③这一段的哪个词语可以看出作者进行认真仔细观察了呢?(注意) 3.那么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根据以下几方面小组合作学习:

A找出爬山虎爬的句子。B找出爬的动词,在底下用小三角形画上标记。 ② 小组合作学习。

②交流:小组汇报,指名一人到前面来演示爬的过程,其他同学跟着演示。师朗读给以提示。板书:脚的动作:触→巴→拉、贴(牢固)

师小结:爬山虎就是这样长一只脚,巴住墙,再长出一只脚,再巴住墙,它要不停地向上爬,就要不断的长出新脚来,所以叶圣陶爷爷说“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四、活动三:总结课文,领悟写作方法。(10分)

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能爬,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又怎么样呢?我们赶紧来看一看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男女生分句读。

1.交流:(没触着墙的脚萎了,触着墙的牢固,脚与墙有密切的关系) 2.课文哪一个自然段还说明了这种关系呢?(第一段)

作者用了首尾呼应的方法,使文章的结构显得更加完整。(齐读这两段) 3.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叶圣陶爷爷就是这样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留心观察,才给我们写出了爬山虎的脚这样美的文章。

五、作业。

生活中还有哪些与爬山虎相似的植物呢?课下我们也学一学叶圣陶爷爷留心细致观察的方法,先从远处看,再从近处看,特别注意观察它的茎叶花,看看有什么特点,再具体地写出来。

第14篇:彩色的爬山虎

彩色的爬山虎

绿色的,又可以爬在墙上的一种植物,你们猜是什么?对啦!就是绿油油的爬山虎!

爬山虎的叶子春夏秋冬都在变。春天,爬山虎才长出来时是紫红、紫红的样子,之后,慢慢地就长成绿色了。在变化中,爬山虎可以变出紫红色、深绿色、浅绿色。有些叶子看上去是紫红色,但里面仍有淡淡的绿色,仿佛一片花丛中有几棵小草„„

爬山虎的叶子除了有五彩缤纷的颜色,还有一个奇特的现象,就是每根叶柄上都有五片叶子。有的形状像“六”字,有的形状像一朵花,还有的形状像一把小伞。每片叶子都有一些小小的锯齿,好像一座座小山坡。叶子的叶脉是对称的,又像一张渔网,还像鱼骨。叶脉是从叶柄上生出来的,先是白色的,然后就变浅了。

叶柄下面有像大象鼻子一样的藤。藤的颜色和叶子一样是五颜六色的,有黑色、深绿、浅绿、墨绿这些颜色。在粗藤上还有像被烫卷了头发一样的小藤。这让我想起了牵牛花,它和牵牛花真像呀,仿佛就是亲兄弟。爬山虎的小藤上面可以伸出一个个小脚,难怪不得人们称它“爬山虎”呀!爬山虎还学会了“自我保护”,当你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它的叶、藤、叶柄上面长有棕色的小刺,保护着整个身体。

每到秋天,爬山虎的叶子就像是一只只蝴蝶。风一吹,有一些叶子就从叶柄上飘落下来,变成了一只只“蝴蝶”在翩翩起舞。叶柄是爱聊天的,它们总是喜欢在一起说悄悄话。瞧,它们靠那么近,不是在聊天是在干什么呀?而叶藤则喜欢从高处看风景,要不然它干吗要使劲往上“爬”呀?叶藤上还有一些小花鼓朵,我想:那应该是它们的小铃铛吧,真像啊。爬山虎一定也喜欢唱歌吧,不过,它唱的歌我们听不到,只有花草和树木能听到它美丽的歌声。

爬山虎真是彩色的呀!

第15篇: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一、课文简介

这篇课文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读后使我们也产生了探究的愿望,激起我们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强烈兴趣。

二、本文语言的训练点:

(1)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2)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文中词句的含义。 (3)积累课文中的精彩语段。

(4)体会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 (5)体会作者细致、连续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叶柄、触角、痕迹、逐渐、休想”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3、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4、引导学生采用“抓住重点词句,想象画面”的方法,体会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

5、学习作者细致、连续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

四、教学建议

预习任务:学生自主读书,初识生字词语,把课文读正确,简单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顺序,质疑问难。

预习建议:

1、标出自然段,圈画生字词,把课文读正确。

2、利用已有识字方法自主识记生字词。

3、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或生活经验理解新词。

4、简单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5、提出不懂的问题,并加以标注。

6、观察爬山虎。

第一课时建议

主要任务: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认识本课生字词,重点指导书写其中的6个生字,指导自学其余生字;理清文章结构。读懂课文内容,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

教学建议:

一、导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

三、整体感知、理清条理。

1、默读课文,想一想每一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学生读文,说段意。教师简单地书写段意。

3、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同学们看一看黑板上板书的每一自然段的段意,把每一段的段意连起来就是主要内容。(板书:段意连接法)你能用“课文先介绍了„然后介绍了„最后介绍了„”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吗?

4、总结:同学们,我们刚才采取段意连接法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还弄明白了文章的条理,也就是文章先写了什么,后写了什么。

四、质疑问难。

五、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爬山虎的叶子有怎样的特点,画出有关的句子,做批注。

2、学生汇报:

(1)嫩叶的特点及长大后的叶子的特点,并进行朗读指导。 (3)抓住“漾”字想象画面,体会语言的形象生动(总结方法:抓住重点词句,想象画面)。有感情朗读。

3、体会作者细致、连续观察的方法:叶圣陶爷爷怎么能把爬山虎的叶子写得这么形象生动呢?(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

4、指导背诵。

六、识写生字。

1、重点指导书写其中的6个生字。

2、指导自学其余生字。第二课时教学建议

主要任务:

1、引导学生利用“抓住重点语句,想象画面”的方法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及爬山虎是如何向上攀爬的,体会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

2、学习作者细致、连续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

教学建议:

一、复习导入

1、检查背诵。

2、想想课文的三到五自然段围绕爬山虎的脚分别写了哪些内容?

二、利用“抓住重点语句,想象画面”的方法理解

三、

四、五自然段。

1、第三自然段:爬山虎脚的样子。

(1)默读课文,画出描写爬山虎脚的样子的有关句子,边读边想象画面。看看你读懂了什么?

(2)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谈体会(爬山虎的脚长在哪、形状及颜色),有感情朗读。 (3)指导背诵。

2、第四自然段:爬山虎是如何向上攀爬的。

(1)读文,画出爬山虎是如何向上攀爬的句子,读一读,想象爬的过程。

(2)学生汇报,教师抓住重点词语“触、巴、弯、拉、紧贴、爬”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形象。

(3)有感情朗读。 (4)指导背诵。

3、第五自然段:脚的变化。

(1)思考:爬山虎的脚还有哪些特点呢? (2)学生汇报。 (3)指导背诵。

三、讨论交流,总结收获。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学生讨论交流(预设:了解了爬山虎的特点,和怎样爬的;按顺序表达;体会到作者准确生动形象的表达;仔细观察,连续观察的方法等)。

3、结合“阅读链接”,教师总结。

四、拓展阅读: 两篇文章相同之处:

1、同为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的作品,文风相似。

2、本组教材围绕“观察与发现”这一专题编排,都是关于观察大自然景物和发现大自然奥秘的。《爬山虎的脚》写了非常有特色的身边常见的爬山虎的脚》同样是作者是把观察到的事物具体地、有顺序地写下来的。

3、本文同样植物爬山虎的特点。而《牵牛花》也是我们身边常见到的植物本文与《运用了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出了牵牛花的特点。

《爬山虎的脚》作者形象地把爬山虎茎上的卷须比作“脚”,非常生动地描写了爬山虎的“脚”的样子,以及它是怎样向上攀爬的。它长在“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它的形状是“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颜色如新叶。在第4自然段中,作者通过“触、变、巴、拉、紧贴”等一系列动词,清楚地写出了爬山虎爬墙的过程。作者对爬山虎的观察细致入微,而且是连续观察了很长时间。

而《牵牛花》一文作者也形象的描述了牵牛花向上攀爬的藤蔓以及叶子,以及是怎样向上攀爬的。“那藤蔓缠着麻线卷上去,嫩绿的头看似静止的,并不动弹;实际却无时不回旋向上,开始朝这边,过一会儿再看,它便朝那边了。”同时也运用和与前文一样的比喻的修辞手法“前一晚只是绿豆般大小的一粒嫩头„„”。同时与课文一样作者也通过一些动词的描述,清楚地写出了牵牛花生长的过程“缠、卷、回旋向上、透出、缀等。作者对牵牛花的观察细致入微,而且是连续观察了很长时间的结果。

如何使用:

利用《爬山虎的脚》一课习得的方法,重点阅读本文重点段,品味富有情趣的诗句,从而形成积累。

《牵牛花》

叶圣陶

手种牵牛花,接连有三四年了。水泥地没法下种,种在十来个瓦盆里。泥是今年又明年反复用着的,无从取得新的泥来加入,曾与铁路轨道旁种地的那个北方人商量,愿出钱向他买一点儿,他不肯。 从城隍庙的花店里买了一包过磷酸骨粉,搀和在每一盆泥里,这算代替了新泥。 瓦盆排列在墙脚,从墙头垂下十条麻线,每条距离七八寸,让牵牛的藤蔓缠绕上去。这是今年的新计划,往年瓦盆是摆在三尺光景高的木架子上的,藤蔓很容易爬到了墙头;随后长出来的互相纠缠着,因自身的重量倒垂下来,末稍的嫩条又蛇头一般仰起,向上伸,与别组的嫩条纠缠,等承受不了重量时重演那老把戏;因此墙头往往堆积着繁密的叶和花,与墙腰的部分不相称。今年从墙脚爬起,沿墙多了三尺左右的路程,或者会好一点儿;而且,这样一来,将有一垛完全是叶和花的墙。

藤蔓从两瓣子叶中间伸出来以后,不到一个月,爬得最快的几株将要齐墙头了,每一个叶柄处生一个花蕾,像谷粒那么大,便转黄萎去。据几年来的经验,知道起头的一批花蕾是开不出来的;到后来发育更见旺盛,新的叶蔓比近根部的肥大,花蕾才开得成。

今年的叶格外绿,绿得鲜明;又格外厚,仿佛丝绒剪成的。这自然是过磷酸骨粉的功效。将来花开,可以想象会比往年的盛大。 但兴趣并不专在看花,种了这小东西,庭中就成为系人心情的所在,早上起床或工毕回来,不觉总要在那里小立一会儿。那藤蔓缠着麻线卷上去,嫩绿的头看似静止的,并不动弹;实际却无时不回旋向上,开始朝这边,过一会儿再看,它便朝那边了。前一晚只是绿豆般大小的一粒嫩头,早起时,已透出两三寸长的新条,缀一两张长满细白绒毛的小叶子,叶柄处是仅能辨认形状的小花蕾,而末梢又有了绿豆般大小的一粒嫩头。有时看着墙上斑剥痕迹想,明天未必便爬到那里吧;但出乎意外,第二天竟爬到了更上面;好努力的一夜功夫!“生命的力量”是看不见的;在这样小立静观的当儿,却感受到了。

即使没有花,也会兴味盎然;何况将来花开,会比往年盛大呢。

2014年9月

第16篇: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有顺序、深入细致的观察方法,培养观察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脚,把意思写清楚的。

3、朗读课文,能背诵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

1、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2、学习作者抓住爬山虎的特点,把一个意思写清楚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著名作家叶圣陶爷爷写的《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知道了爬山虎是一种攀援植物。作者通过深入细致的观察,把满墙的爬山虎叶子写得很美。

2、那么,爬山虎的叶子有什么特点呢?课文第二节向我们作了介绍,下面请同学们用课文里的话为爬山虎叶子的画面配上解说词。

(放录像:爬山虎叶子的画面。学生齐背课文第二节)

3、通过这一节课文的学习,我们知道

(映示灯片)完成填空:

作者围绕爬山虎的叶子这个意思,仔细观察了叶子的、、,还观察了叶子的 和 ,写出了叶子的美。

4、齐读填空题。

二、讲读第三段。

1、导入:这节课,我们学习课文第三段,看看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脚这个意思把爬山虎脚的特点写具体、写清楚的。

2、这一段有三个小节,每一节说了什么呢?我们一节节来看。(1) 默读课文第三节,看看有几句话?每句话说了什么? (2) 分析

① 指名六人读

② 第一句话说什么呢?(以前没注意过爬山虎的脚)

是啊,以前没注意,所以不知道爬山虎有脚。

③ 第二句是说 (今年,我注意到爬山虎有脚。)(映示灯片)

为什么我以前不知道爬山虎有脚,而今年我知道了呢?找这句话中的一个词语来说明。(注意)

小结:说明作者在写文章前,经过了仔细的观察。

用因为……所以……这个句式来练说这句话。(因为今年我注意观察,所以知道了爬山虎是有脚的。)

④ 第

三、四句话说了什么呢?自己轻声把这两句话读一遍。

交流板书:位、形。

位置在 (板书:长在茎上)

形状是 (枝状的六七根细丝)

为了具体地说明爬山虎脚的形状,课文中用了个比喻,一起来读比喻句。(映示灯片)

这句话,简单一点说就是……像……?(板书:细丝……像触角)

你看见过哪些动物的触角?触角长在哪儿?是什么形状的?

(学生交流。)

我们来看看,爬山虎的脚是不是真的像蜗牛的触角?

(学生看录像。)

同学们看到了,爬山虎的脚的确像蜗牛的触角,这一比喻生动传神,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齐读比喻句)

三、四两句话之间是什么关系?(先概括,后具体)

⑤ 第五句话是说 (爬山虎脚的颜色)

它的颜色是 (嫩红的) ⑥ 齐读这就是爬山虎的脚。第六句话对整节课文作了小结。

(3)那么在这六句话中,哪几句是具体介绍了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三至五句)

齐读三至五句

(4)你能集注这三句话的意思,用书上的话来说说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的吗?

(自己轻读课文,同桌练说)

指名说,评议

(5)请同学们再把第三节课文复习一遍,准备背诵。 试背课文第三节

3、讲读第四节

(1)过渡: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子的,长在什么地方,我们已经知道了。呢么,看看第四节,作者围绕爬山虎的脚,又写了哪方面的内容呢?

(2)指读思考回答:这一节主要讲了什么?(爬山虎的脚怎么爬)

(3)课文中有一句话能表达这个意思,你能找出来吗?

出事: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齐读)

这样指的是什么呢?爬山虎的脚到底怎么爬墙,我们一起来看录象。

(4)请同学们自己轻声读课文,完成填空:(映示灯片)

①爬山虎的脚 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 住墙。 ② 细丝原先是 的,现在 了,把爬山虎的嫩茎 一把,使它紧 在墙上。 (5)实物中,讲解板书:触、巴、拉、贴

(6)如果仔细看那细小的脚,你会产生丰富的联想。你想到什么呢?

(蛟龙的爪子)

齐读比喻句。

(7)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脚巴住墙向上爬这个意思把这一段写具体的?请同学们自己轻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脚怎样爬墙。

4、讲读第五段。 (1)导入:从第四节我们可以知道,爬山虎的脚和墙有着密切的联系。其实,爬山虎的脚触着和没触着墙,结果是不同的。我们来读第五节。

(板书:触着 没触着)

(2)男同学读没触着墙的句子,女同学读触着墙的句子。

(映示灯片)思考填空: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颜色变成 ,巴在墙上 ;没触着墙的,不几天就 ,后来连 也没有了。

(3)什么叫萎了? (干枯,衰落)

板书:(萎了 灰色)

(4)爬山虎的脚触着墙,变成灰色,巴在墙上相当牢固,这说明墙对爬山虎是多么 (重要)

(5)齐读课文。

1、这节课我们一起 学习了课文

三、

四、五节,课文围绕爬山虎脚的特点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具体的叙述。是哪三个方面呢?

2、读

三、

四、五节,边读边想,完成填空:(映示灯片)

《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围绕爬山虎的脚这个意思,写了三个自然段:

先讲了 ;再讲 ;最后讲 。这几个方面的内容联系紧密,写清楚了爬山虎脚的 。

3、学生交流填空题,后齐读。

4、爬山虎的叶子固然是绿得新鲜,引人注目,但它的脚却是不大会引起我们注意的。但叶圣陶陶爷爷无论是写爬山虎的叶子,还是写它的脚,都是那么有条有理,叙述具体,这是什么原因呢?

(观察细致)

(板书:观察细致 叙述具体)

5、写爬山虎的脚,还有许多别的内容可写,作者为什么选取了课文中的三方面内容向我们介绍呢?(最能说明爬山虎的特点。

那么课后,我们就学习这篇课文的写法来写片断。

四、课后练习。

细致观察一种植物,围绕这种植物的某一特点,选取几个方面的内容写一个片断,把这一特点写清楚。

长在茎上

位、形 细丝……像触角

板书:

10 爬山虎的脚 爬 墙 触 巴 拉 贴 没触 萎了

变 化 触着 灰色

观察细致 叙述具体

教学反思:

陶行知说:儿童的思维在手上,所以课堂上可以让学生动一动。“演一演”这一活动,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表演中理解抽象的语言,这既符合小学生的思维习惯,又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教学中让学生评一评,既体现了学生自读自悟的过程和以学生为主体的精神,又培养学生理解、评价的能力。同时,生动的表演,使得本课的难点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迎刃而解。

作者依据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向上爬的特点,巧妙地抓住它的位置、样子、颜色。文章的核心针文中爬山脚的叶子和爬山脚的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运用比喻的手法,提示出作者留心细致观察事物特征的生长过程。这衬出了作者对爬山脚喜爱之情,运用这一学法好处在于形象、生动、具体勾画描写事物更加吸引读者。教学思路简洁明快,教学目标清晰,这更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留心细致观察事物的特点,能实施个体自主学习与群体合作探索,较好地体现课改对语文对学生的要求,让学生成为独立自主学习的真正主人。

第17篇: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课文

《爬山虎的脚》是冀教版、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课文,其作者叶圣陶。下面是关于《爬山虎的脚》课文的内容,欢迎阅读!

《爬山虎的脚》课文

学校操场北边墙上满是爬山虎。我家也有爬山虎,从小院的西墙爬上去,在房顶上占了一大片地方。

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那此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步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观察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

《爬山虎的脚》课文简说。

这篇课文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读后使我们也产生了探究的愿望,激起我们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强烈兴趣。

课文第2自然段写爬山虎的叶子。从刚长出来到长大,叶子的颜色从嫩红变成嫩绿,长大后的叶子引人注目,并给人一种非常舒服的感觉。

课文的重点部分是第3至4自然段。作者形象地把爬山虎茎上的卷须比作“脚”,非常生动地描写了爬山虎的“脚”的样子,以及它是怎样向上攀爬的。它长在“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它的形状是“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颜色如新叶。在第4自然段中,作者通过“触、变、巴、拉、紧贴”等一系列动词,清楚地写出了爬山虎爬墙的过程。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了爬山虎与墙的关系:它的脚要是没触着墙就会枯萎。

通过读文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对爬山虎的观察细致入微,而且是连续观察了很长时间。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细致、连续地观察事物的,从而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兴趣和习惯;二是学习作者是怎样把观察到的事物具体地、有顺序地写下来的。

本文的教学重难点是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并体会作者是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出它的特点的。

第18篇:小学语文爬山虎

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篇1)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通过理解语言文字,体会并学习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2、能力目标:

⑴学习作者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叙述的方法。 ⑵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语句,了解课文内容。 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知识目标:

学习本课生字,理解重点词语及句子。 教学重点:

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它修建的经过,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 教学难点:

通过了解蟋蟀是怎样建筑住宅的,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教学准备:课件(或图片)。 教学活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我们已经预习了《蟋蟀的住宅》这一课。通过预习,你们从课文中知道了些什么? (学生回答)

还有什么不懂的或特别想弄明白的吗? (学生质疑)

二、再读课文,了解蟋蟀选择住宅的特点

1、蟋蟀的住宅建在什么地方的?请同学们快速读读课文,找出有关句子。

2、蟋蟀选择住宅和其他昆虫相同吗?有什么不同的?

(读句子回答。)

(师板书:不随遇而安自己一点点挖掘)

三、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

1、究竟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呢?请各位同学再读一读课文,用“——”画出写作者观察到的蟋蟀住宅的有关句子,并把每一个特点用一个词概括出来。

2、学生自由读课文,找特点并概括。

3、小组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

(请学生说说自己概括出来的蟋蟀住宅的特点,并和人类的住宅进行比较。)

(随机出示课件:显示蟋蟀住宅的特点。)

⑴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隐蔽)

⑵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会干的。(干燥)

⑶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这就是蟋蟀的平台。(有平台)

⑷屋子的内部没什么布置,但是墙壁很光滑。(光滑)

⑸主人有的是时间,把粗糙的地方修理平整。

⑹住所是很简朴的,清洁、干燥,很卫生。(简朴、清洁、卫生)

这蟋蟀真不简单,一个小洞也有这么多名堂!但是我们人类的住宅里有电灯、电话、有线电视、电脑等等,它有吗?谁的住宅好?(当然人类的好)

四、了解蟋蟀是怎样建房的

1、人类的住宅比它好,为什么没有它的住宅有名呢?让我们再来看看蟋蟀是怎样建造住房的吧。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找出有关写蟋蟀是怎样建造住宅的段落和句子,读一读,说一说你的体会。

2、读后再和人类比较:

⑴蟋蟀建房子是*自己一点一点挖掘的;人类建造住宅得请瓦工、木工、电工、水工等等,一个人是干不了。

⑵蟋蟀的工具是那么柔弱:自己的前足、钳子、后足、后腿„„人类要用很多先进的建筑工具来修建房屋。

(师板书:工具那样柔弱)

⑶蟋蟀会长时间整修住宅;人类的住宅一般不常修整,要向它学习。

(板书:长时间修整)

„„

是啊,多么柔弱的挖掘工具!多么艰辛的修建过程!难怪人们对它的劳动成果会感到惊奇!原来建筑专家——蟋蟀住宅的出名,是*自己长年累月不断修整,认真、辛勤的劳动换来的。蟋蟀这吃苦耐劳的精神多么可贵啊!难怪作者会说蟋蟀的住宅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板书:伟大的工程)

3、请你找出课文赞扬蟋蟀的语句,用“~~~”划出来,自己轻声读一读,体会作者的情感。

课件出示:(课文中直接称赞蟋蟀的句子)

⑴它的出名不光由于它的唱歌,还由于它的住宅。

⑵它的工具是那样柔弱,所以人们对它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

⑶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指名读,鼓励把自己独特的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再齐读。

五、换角色,指导说话

1、下面,我们来变换一下角色,我们都来当蟋蟀工程师,向小组的同学介绍介绍你是如何建筑住宅的,或者介绍一下你建筑的住宅的特点也行。

(小组交流,其他同学补充。)

2、请同学在全班交流。

(让学生把课本上的内容转化为自己的东西。)

六、小结全文,学习写作方法

1、为什么作者会把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它怎样修建的过程介绍得这么详细具体呢?

(作者对蟋蟀亲自实地观察,从外到内,观察仔细,坚持不懈,一连好几个钟头。)

2、为什么我们在读作者的这篇文章时会觉得很有趣味,一点也不枯躁呢?

(作者在介绍蟋蟀特点时,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又恰当地运用了比较、列举数字、比喻等多种说明方法,所以使课文生动而富儿童情趣。这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七、做练习

以下两题任选一道做:

1、用以下小动物编个小故事:(不要求全用上)

蚂蚁、蜜蜂、蟋蟀、蝗虫、萤火虫、蝴蝶、螳螂、蜈蚣。

2、仔细观察一种小动物,写一篇短文。写出这种小动物的特点。

板书设计:

蟋蟀的住宅(伟大的工程)

不肯随遇而安

自己一点点挖掘勤劳、能吃苦

工具那样柔弱

长时间的修整

教学反思 :

《蟋蟀的住宅》是冀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12册里的一篇文章,课文介绍了蟋蟀是怎样修建住宅以及它们住宅的巧妙结构。一开课就引导学生找出课文的两个重点问题,让学生读和思有依据有方向。然后让学生围绕每一个问题去读书,通过读自己找到与问题有关的语句,可以用自己的话说,也可以用书上的话回答。待同学们与语言文字亲密接触后,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说外部特点是能不能用一个词概括?设计这一环节是为了训练学生由具体到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为了让大家都能领悟蟋蟀住宅的特点,为下文蟋蟀是怎样建造住宅的以及建造住宅用的是柔弱的爪子,让每一位学生对蟋蟀产生敬慕之情打下坚实的情感基础。

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篇2)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2、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3、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它修建的经过,学习抓住特点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

教学难点:

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搜集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出示课件,提问:同学们,这画面上是什么动物?(蟋蟀)? “蟋蟀”两个字怎么写,老师忘了,谁来写一写?(一名学生到黑板上来写,其余学生用手指在桌面上写)请同学们打开这一课。上节课老师讲解了本课的生字词和文章大意,同学们都学得很认真,那么现在老师来检查一下你们上节课的掌握情况。

(出示生字词课件,全班读,男女生读)

二、本文从题目上来看,主要内容讲的是什么呢?(主要是讲蟋蟀住宅的特点)那么蟋蟀的住宅一般是建在什么地方呢?我们在哪里能找到蟋蟀的住宅呢?文中的哪个自然段有详细的介绍?

(第5自然段)(出示课件----第5自然段)

1、这个自然段介绍了蟋蟀住宅的哪些特点?请同学们带着问题齐读第5自然段。

2、指名说你知道了哪些特点,并说说你是从哪句话中了解到的。(先分析句子,再归纳词语。)

A:大致位置:向阳、倾斜、隐蔽

【生:我发现蟋蟀的住宅很好,朝阳、隐蔽、倾斜、弯弯曲曲。

师:你对住宅特点感兴趣。你能把这两句话读读吗?(教师板书简笔画)

师:骤雨?知道什么是骤雨吗?

生:又大又急的雨。

师:又大又急的雨。这里竟然立刻就干了,怎么会这样呢?再读读这两句话,体会一下。

生:朝阳堤岸,排水优良。师:多会找地方呀,还有补充的吗?

生:隧道倾斜:向上倾斜,利于排水。

师:向上倾斜,利于排水,你真会抓住关键词语体会。

师:是这样的吗?咱们瞧瞧去!(课件演示)骤雨袭来,小家伙在这九寸深、一指宽的安乐窝里高枕无忧。有个安稳的住宅多好哇!你们抓住这些关键词体会到这一点,真能干。谁想

读读这两句话?注意带点的词语。

生读。

师:“九寸深,一指宽。”两个简单的数字,让我们一下子就明白了这样的隧道对身长只有

2、3厘米的小蟋蟀来说,真够宽敞舒适的了!谁再读读这两句话,抓住关键词读出你的感受。

B:门 :总有、决不去碰

【学生谈到门前半掩的草

生:我发现蟋蟀很聪明,有门,是一丛草,安全。

师:噢,打了个比方,这丛草不正像咱们房子的门吗?多么形象呀!

师:刚才有个小组讨论到这个地方时,产生了一个疑问,请你们提出来。

生:蟋蟀为什么只吃周围的嫩草,决不去碰这一丛草呢?

师:边读边听边思考,这个习惯真不错。我想追问一句,这丛草怎么不全部遮掩而要半掩呢?别人什么都看不见,不是更安全吗?大家读读书,看看插图,能解答吗?

生:出入方便、通风、利于光线投射,也好排水。

师:高,实在是高!这“半掩”的学问还真不小啊。难怪他再饿也绝不去吃这丛草,连碰都不碰。明白了吗?

男生读。

师:小小一丛草,安全护家门。住这儿真够安全、真够隐蔽的。(板书:隐蔽)

教师小结:瞧瞧这小家伙,他这房子地儿选得好,屋外屋内安全舒适,更能享受生活的乐趣。这和我们人的住宅可有异曲同工之妙呀!】

C:平台 :耙扫、平坦、弹琴 昆虫中的艺术家,气度非凡

【生:我觉得蟋蟀很会生活,还在平台弹琴唱歌。

师:劳累了一天的小蟋蟀,他也懂得要放松放松呀。那你读读吧。

生读得不够好。

师:小姑娘,月夜弹琴,多么会享受生活的情趣呀。我们一起去听听吧。(课件演示月夜星空,蟋蟀弹琴唱歌)好听吗?想象一下,他会唱什么呢?

生:他可能在歌唱自己美好的生活。

生:他可能在赞美自己的住宅。

师:也许他还用歌声在找伙伴呢!还是请你来读,小姑娘。

生读得比前一次好。

师:有进步,你也被这小家伙的快乐感染了呀。

师:女孩子,带着我们再去欣赏欣赏。配乐女生读。

师:多么惬意的生活!多么舒适温暖的家呀!】

3、这是从外面能见到的特点,那么住宅里面有没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找找住宅内部的特点,看在文章的第几自然段。(第6自然段)能用几个词语来概括吗?

(墙壁光滑、简朴、清洁、干燥、卫生)

4、过渡-------师引导联系上文:蟋蟀住宅的布局和设计是如此的巧妙,那么别的昆虫也是这样的吗?你是从哪里知道的?(第2自然段)全班齐读

【生:慎重选址,一定„并且,不利用„(课件对比显示第二自然段整段。)

师:恩,这儿正好符合他的选址要求:排水优良,阳光温和。两个条件缺一不可。而别的昆虫可不会这样,他们„„

生接话:找个临时的隐蔽所。

师:不会精挑细选,随随便便找个窝就住下来,这就是随遇而安,可蟋蟀和他们不同,不肯„„

全班接读:随遇而安,一定要慎重选址„„

师:原来小蟋蟀之所以能有这样的住宅,和他不肯随遇而安、慎重选址是分不开的呀。而且这样宽敞舒适的住宅是他一点一点挖掘的。自己试着读读第二自然段,感受一下这与众不同的小蟋蟀。谁读给我们听听。

生有感情读第二自然段。

师:正因为如此,它才会有这样宽敞安稳的家,咱们一起读读黑色的文字。

全班齐读“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不过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用

图画来说明蟋蟀会如何根据条件选址)

教师小结:咱们将前后文联系起来学,把蟋蟀和其他昆虫这么一比较,就觉着这小家伙和咱们人一样,很有头脑嘛,它给房子选的地段、环境还真不错!而且还是自己亲手打造的呢。难怪法布尔称这里是住宅!综上所述:(全班读)蟋蟀可真是了不起啊!

三、讲到这里,我不由得想起了我的住宅。你们知道我们的房子是怎么来的吗?蟋蟀的房子又是怎么来的呢?引导学生读第

7、8自然段。

(蟋蟀的住宅是怎么样建造的呢?带着问题读文,分析挖掘时的动词。)

(出示课件----蟋蟀四肢挖掘的分配表)是不是蟋蟀把家建好后就不管了呢?不是的。而是精益求精,不断整修。

通过比较,让学生认识到建筑专家—蟋蟀住宅的出名,是靠自己长年累月不断修整,认真、辛勤的劳动换来的。综上所述:(全班读)蟋蟀可真是了不起啊!

课文中有一些赞扬蟋蟀的语言,请看电视,读一读,体会作者的情感。

投影出示课文中直接称赞蟋蟀住宅的句子:

(1)它的出名不光由于它的唱歌,还由于它的住宅。

(2)它的工具是那样柔弱,所以人们对它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

(3)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指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体会作者对这种精神的敬佩赞扬的思想感情。

四、对啊,我们把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它施工的条件作一个对比,就会觉得,这简直是一个奇迹,所以说它是伟大的工程一点也不夸张。“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那么我们对这个工程的设计者、施工者应该怎么样评价呢?(出示课件) (供参考的词:精益求精、虫中贵族、吃苦耐劳、永不满足、乐观积极、持之以恒、不肯随遇而安)

1、蟋蟀真是个高明的设计师。

2、蟋蟀真是个出色的工程师。

3、蟋蟀真是个不怕苦,不怕累的工程施工人员。

4、蟋蟀真是个既能设计又会亲自施工的工程师。

综上所述:(全班读)蟋蟀可真是了不起啊!我们应该向它学习!

五、拓展延伸。

1、师:其实我们很多人并没有亲眼见过蟋蟀的住宅,那为什么读了这篇课文之后我们就如同亲眼所见而且兴趣盎然呢?这与本文的作者是分不开的。哪位同学能简单介绍一下本文作者法布尔?(详见资料袋)

2、全班读,请同学说说自己的体会,今后在学习上要怎么样去做呢?要不要更加努力呢?

3、总结:这是法布尔长期坚持观察的结果。法布尔之所以能成为著名的昆虫学家,这与他对科学的态度是分不开的。《昆虫记》是我们人类宝贵的财富,我们不仅要向蟋蟀学习,也要向法布尔学习,学习他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精神。

六、学习了本文,你们还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呢?比如蟋蟀是真的会弹琴吗?弹琴是怎么回事?蟋蟀还有哪些生活习性等等,请同学们课后去查找资料,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反馈,看哪个同学掌握的知识最多最全。

七、布置作业。

1、今天学习了本文,我相信你们应该掌握了很多关于蟋蟀住宅方面的知识。你们能将这篇文章的内容讲给你们的爸爸妈妈听吗?请你们把自己当成一只小小的蟋蟀,向你们的爸爸妈妈来讲讲你们是什么建造房子的吧。

2、我们要向蟋蟀学习,在今后的生活中要学会整理自己的房间,让自己的房间也变得“简朴、清洁、干燥、卫生”起来。

3、找出文章中的设问句、比喻句和拟人句,并抄写下来。

4、有条件的同学课后阅读《昆虫记》。

教学反思:

一、这是一篇很难学的文章,因为内容是以法布尔的的观察为依据的,而不是以介绍蟋蟀的住宅的顺序来的,因此我对本课的设计程序是:住宅的地点—住宅的外部特点—住宅的内部特点—分析蟋蟀与别的昆虫的区别—赞美蟋蟀--蟋蟀挖掘住宅的过程—总结赞美蟋蟀—拓展练习,根据教案的设计,本课的结构应该是课本讲授占25-30分钟,其他时间为课堂拓展,拓展中分课文的拓展、情感的拓展,这些拓展是课堂三维目标的很好体现,可是由于前面引导学生的时间过长,最后的拓展没有达成,使本节课的重点没有凸显出来,很是遗憾。

二、因为本文是动物说明文,内容离我们生活较远,学生难以理解,所以我在引导学生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的时候,不是按常规说明文来设计,而是用图画板书的方式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可是在操作的时候,学生对文章的不熟练,导致了一些环节学生回答问题时脱离了课本,我在纠正学生的时候所花时间较多,影响了课堂重难点的达成。虽说有不了解学生的因素在里面,但我还是要清楚看到自身的原因。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多学习教学手段,多提高

驾驭课堂的能力。

三、课后,我对四(1)班的部分学生进行了走访,他们一致反映课堂上的内容都听懂了,明白了蟋蟀住宅的特点,也清楚了蟋蟀的住宅会建在什么地方。居然还有几个学生在晚上很兴奋地告诉我,他们在学校操场上有坡的地方寻找到了几处蟋蟀的住宅!在学生看来,这节课他们还是很有收获的,呵呵!我想这与当时的图画板书理解是分不开的,这使他们对蟋蟀住宅的特点有了很深的理解。当时我就在想:如果当时能很好的拓展一下,这节课该多好啊!

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篇3)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

2、学习作者认真观察事物的方法,领悟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

3、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它修建的经过,通过重点语句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

教学难点:

学习抓住特点形象生动地描述事物,体会作者对蟋蟀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引出质疑。

1、回顾上节课内容“还记得课文都写了什么内容吗?”同时板书:蟋蟀的出名 住宅的特点 建造的过程

2、师问:还记得蟋蟀因什么而出名吗?板书:唱歌、住宅

3、引出上节课的质疑:还记得上节课大家提出的特别想解决的问题吗?(为什么说它“不肯随遇而安”?它的住宅为什么被称为“伟大的工程”?)

二、走进文本、深入探究。

(一)品读第二段,了解蟋蟀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

1、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说蟋蟀“不肯随遇而安”?哪个自然段能帮我们解决这个问题?什么叫“随遇而安”?出示ppt

预设:有的学生可能通过字典或自己的理解来解释词语含义;

师追问:除了查字典还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这个词语的意思?

预设:学生会说联系上下文;

师:那好,快从文中找找随遇而安的意思吧。

预设:学生能关注到第二自然段的前两句话。

师总结:理解词语可以通过查字典,还可以联系课文内容来理解。

2、师:蟋蟀是怎样的呢?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预设:学生能从第二段中找出重点词句加以分析,当有学生说到“慎重”一词时,板书:慎重

同时问:能换个词来说明蟋蟀选址的慎重吗?(小心、谨慎)

学生换词后,师:你换的词确实能说明它在选址上不肯随遇而安。其他同学接着补充。

师总结:这些词都说明它选址慎重。板书:选址

接着让学生通过读把蟋蟀选址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表达出来。

(二)探究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它修建的过程,体会作者抓住特点形象生动地描述事物的方法。

1、师用课文的

三、四自然段内容作为过渡,解决下一个问题。师:蟋蟀选址这样慎重,那它的住宅到底什么样呢?哪个自然段可以帮我们解决这个问题呢?

预设:学生能找到

五、六自然段。

师:就让我们走进蟋蟀的住宅去参观参观吧。老师出示下表(ppt),学生自读自学、思考画批。

内容

相关词句(画在书上)

特点

选址

门口

屋内

“选址”预设:有的学生可能会画句子,有的可能会找出重点词,根据学生的发言,板书相关重点词:(向阳、隐蔽„„)同时总结,作者就是这样把蟋蟀的选址慎重写具体的。

“门口”预设:当学生说到“这就是蟋蟀的平台。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时,出示书上插图和句子,让学生说说“平台”指的是什么?“弹琴”指的是什么?再读这个句子,体会作者写得好在哪里。让学生关注这种拟人、比喻的写作方法。根据学生发言,板书:门口门外(干净、平坦)

根据学生对“屋内”这部分内容的发言,板书:屋子内部(简朴、干燥„„)

教师总结:作者是按照从外到里的顺序,把观察到的蟋蟀住宅的特点,运用了一些方法和准确的词语生动的表达出来。

2、过渡:这么排水优良、干净简朴的住宅,蟋蟀是怎样建成的呢?这样的住宅是一天两天,一月两月就建造好的吗?快让我们读读课文的

七、

八、九自然段,你认为关键的词语可以动笔画一画。

预设1:有的学生可能会泛泛地谈,老师引导学生要抓住重点词语进行阅读。学生说到“蟋蟀盖房子大多是在十月,秋天初寒的时候。”时,师板书:初寒动工 有的学生可能会抓住描写蟋蟀动作的词语来说,(出示文字)老师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就是这样通过抓住蟋蟀的动作,细致生动地刻画出它建造住宅时的情景,使我们身临其境般的看到它建造住宅的全过程。再读这段。

预设2:学生说到第八自然段时,师随机出示ppt:我一连看了两个钟头,看得有些不耐烦了。 追问:这句话说明什么?让学生明白,蟋蟀的住宅不是一次挖掘完就完了,它是在不懈地工作中完成这么舒适的住宅的,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作者之所以能把蟋蟀的一举一动描写得这么活灵活现,是他长时间观察的结果。板书:不懈工作

预设3:学生说到第九自然段时,师随机板书:长期整修 追问:你是从哪些词句读懂的?

3、师问:蟋蟀的住宅修建的那么细致,又要不断的修整,它是靠什么工具来完成的呢?

预设:出示ppt:蟋蟀图片。让学生知道蟋蟀的“前足”“钳子”“后足”“后腿上的两排锯”的位置。再和人的手指比,知道蟋蟀的建筑工具是多么的纤细、柔弱。板书:工具柔弱

4、师问:蟋蟀建造住宅的工具是那么柔弱、建造的时间是那么长、建造的过程是那么细致认真,你有什么感受能和大家交流一下吗?随机板书:不随遇而安 吃苦耐劳

5、再读读这三个自然段,边读边想象,通过你的读把蟋蟀建造住宅的过程呈现在大家眼前。

(三)解决蟋蟀的住宅为什么被称为“伟大的工程”。出示ppt

师: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

预设:学生能根据对文本的学习及老师的板书从蟋蟀住宅的特点及建造的过程去谈。师板书:伟大的工程

三、总结学法、布置作业。

师:通过对课文的深入探究,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吃苦耐劳的蟋蟀是怎样建造自己“伟大的住宅”的,了解了它住宅的特点,还让我们懂得了作者之所以能写出这么优秀的文章是因为他善于仔细观察,更重要的是他运用了比喻、拟人写法,还运用了比较、列数字等方法,将文章写得生动有趣,我们应该把这些方法学着运用到我们的写作当中去。

作业:

1、请你以蟋蟀的身份,向家人介绍自己的住宅特点及修建过程。

2、观察一种植物的生长过程或一种动物的活动,抓住其特点进行仔细观察,并记录下来,为本单元的习作做准备。

3、课文的许多地方把蟋蟀当作人来写,如,“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请找出这样的句子读一读,再把它们抄下来。

板书设计:

7、蟋蟀的住宅 伟大的工程

蟋蟀的出名:唱歌、住宅

选址慎重(向阳、隐蔽)

住宅的特点:门口门外(干净、平坦)

屋子内部(简朴、干燥)

初寒动工 工具柔弱

建造的过程:不懈工作 不随遇而安

长期整修 吃苦耐劳

第19篇:爬山虎的作文

第一篇:爬山虎

在我上学的路上,有一墙碧绿的爬山虎,它没有花儿那样芬芳,也没有松柏那样高大,它有的是那顽强的生命力。

爬山虎只要一堵墙、一些土,你就会看到它一点一点往上爬。我走近他,用手触摸它又细又弯曲的小脚,以为很柔软,其实有点像钢丝一样硬。它伸向四面八方生长,每到一个地方都会紧紧抓住墙面,相当牢固。

有一次,我拿着剪刀剪了一些,把它夹在书里做标本,我以为给它“截过肢”的地方不会再长,就这样过了两三天,等我再去看它时,它的脚竟然又长出了新的,并且紧紧地抓在墙面上,那股往上生长的倔劲儿,深深地打动了我。正因为有了这种顽强的生命力,风来的时候刮不下,欲来的时候打不垮。一天夜里,突然刮起了大风,大雨中还夹杂着黄豆大小的冰雹,砸得家里的窗户叮叮当当的响,我想爬山虎这下可遭了殃,肯定把爬山虎的脚都砸下来了……好不容易等到了第二天早上,我背上书包先去看爬山虎,它顽强的生命力超乎了我的想象,只见爬山虎并没有被砸下来,反而长得更绿更茂盛了,每片叶子都泛着光,因为受到雨水的冲刷,变得崭新崭新的,丝毫没有收到风雨和冰雹的破坏。

这让我想起我自己,平时遇到一点困难就垂头丧气,抱怨没有别人幸运,就是因为我没有爬山虎的这种精神。它的精神感染了我,我也要像爬山虎学习。

太阳出来了,看着爬山虎经过风雨后爆发出的生命的力量,我更加坚定了的自己的信心,遇到困难我要勇敢面对,创造自己生命的辉煌。

第二篇:爬山虎

去年,我们大院里有位伯伯种了几株爬山虎。在阳光和雨水的精心呵护下,它们快乐的成长着。大大的叶子,细细的茎杆,好看极了。

几个月过去了,爬山虎已经长得比我高了。每次看到它时,都仿佛看见了许多的新绿,重重叠叠的铺满了整面墙。每天我都企盼着爬山虎能快快长高、长大。

就在爬山虎长得有四米多高时,不幸的事情降临了:爬山虎不知被谁折去了一大截。

当我发现时,爬山虎的枝叶已经萎缩干枯,奄奄一息了。蹲在它旁边,我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忽然,心里闪出了一个念头:说不定爬山虎并没有死,还能够再长高呢。我期盼着……

几个月之后,我如愿以偿。爬山虎又复活了,长得和以前一样茂盛,好像并没经过什么坎坷似的。正当我替爬山虎高兴的时候,那个人好像不甘心似的,又把已经长得很高的爬山虎折去了一大截,而且比上次的情况还严重。

就这样重复着,重复着。每当爬山虎长得很高的时候,都会被那个人折去一大截。终于有一天,爬山虎挺不住了,倒了下来,它似乎再也没有力气长高了……

今年春天,爬山虎在我的记忆中已经暗淡了许多。我对它也不再抱有什么希望了。以前种植爬山虎的地方,如今已经堆满了垃圾。每次走过这里,我都会有一种情不自禁的悲伤涌上心头。

然而,就在我不经意间,爬山虎竟然又冒出了新芽!起初是一片,后来是两片、三片,又长成了一大片,越长越茂盛。

写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白居易的一句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爬山虎顽强的毅力让我敬佩,它们为了自己的生命和使命,不停的努力,拼搏,使自己不断得获得重生的机会。

抬起头,望着那几株翠绿的爬山虎,我的心中画出了一个问号:难到这些爬山虎就再也长不高了吗?

第三篇:爬山虎

窗外的爬山虎还是在很努力地向上爬着,那一片片苍翠的叶子映照着早晨的阳光,显得那么的朝气蓬勃。它们从未停止过向上攀登,因为它们心中,始终有着自己恒久不变的目标,它们心中,也有着一个不变的信念——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推开尘封已久的窗户,看着那久违的景色,心中不禁感慨万分:世事竟能变化的这么快!而转念一想,或许是自己沉沦与失败所带来的痛苦之中太久太久,太深太深,而无暇去顾及窗外那一片朝气蓬勃的风景呢?咦,那是什么?走近一看,是一片小小的爬山虎的叶子,它居然爬到我的窗台上来了!我好奇的把头伸出窗外,眼前的景象使我惊讶:那看似小小的爬山虎居然爬满了整个墙,这么大的一片都是爬山虎翠绿的叶子。我不禁惊叹:以前只听说过爬山虎的生命力十分顽强,而今日一见才体会到它有多大的韧劲,我对这“微不足道”的爬山虎肃然起敬。惊叹之余,我又想到了自己。看看爬山虎,多么令人敬佩,它总在不懈的追求自己的理想,风雨无阻。而我呢?人生最大的失败莫过于遇到挫折就停滞不前,一个人连自己都不能战胜,谈何战胜挫折呢?还是那句话,世上没有过不去的坎儿。再看看自己的做法,实在是愚蠢至极。

我有看了看窗外那依然不屈不挠地向上攀爬着的爬山虎,在它的周围,没有那叮咚流过的小溪,没有那五彩缤纷的花朵,也没有那大自然灵秀美丽的风景,这里有的,只是那一堵年久泛黄、密不透风、严严实实的大墙。然而,从它在这里落脚的那一天起,它就从未因困境而停止过越过这道墙,达成自己的愿望,自己的理想的脚步。它的这一切实在值得人深思。

第四篇:爬山虎

爬山虎一条条的茎呈浅淡的青绿色,颜色看上去很鲜嫩。一条条美丽的茎不断向上延伸去,弯弯曲曲的,弧度很圆润。一条条纵横交错着,一根缠绕着另一根上,绕着圈儿继续向上,有着不单一的美,但没有杂乱的感觉。

这爬山虎的茎形态可真优美,造型真多!茎上遍布着和茎一样颜色的青绿色的叶,叶的颜色很明丽,从下面看去有些透明度。叶片上的一条叶茎和向左右两边伸出的弯弯的条条叶脉也看得很明晰,好像上面照着白炽灯,叶茎、叶脉也亮丽了,这叶的颜色真够美丽的,让整片叶片都充满了光的亮丽,好像摘一片叶,放在我床头啊!一片片叶子围绕着叶茎向外伸出,在微微的凉风中稍稍向左或向上摇曳着,多了几丝动态的美。叶片越向上就越密,到了茎的上边,叶片片片重叠着,将墙的底色严严密密地遮住了,看上去只是一片的青绿,就像上坡上的一片密密的草坪。我的眼睛原先的酸痛感觉渐渐好多了,眼眶边的肌肉也好像正在舒展着。美丽的东西就是能让我调节身体吗!那重叠的叶片又像呈一波波浪,先慢慢向上鼓起,又慢慢向下倾侧下去,接着又慢慢向高处长去。这一波一波的形态好美啊!这不正像波浪翻滚时那样吗?我眼前似乎又看见了美丽的大海。

这时,我又注意起爬山虎身后的那面墙壁。墙壁呈暗淡的土灰色和浅淡的褐色。这肮脏的泥土和沙尘的颜色!我的心一阵反感。用石砌的墙表面有一颗颗细小的石头的棱角凸出,凹凹凸凸的丑陋尽现眼前。这么丑的墙啊!美丽的爬山虎怎么愿意点缀这样的墙呢?

眼前的爬山虎一下更美丽了。但我想对爬山虎说:“美不只是表面,还来源于你的心灵,因为你用身体挡住了阳光,给屋主遮阴!”

第五篇:爬山虎

站到学校操场,就可以发现几排绿油油的爬山虎。它们密密麻麻排列在墙壁上,显得虎虎有生机。

我们小区大楼上也有爬山虎,几乎沾满了整座大楼,蔓延在屋顶上,夏天时候,那些可爱的绿叶便展现在人们的眼前,就像是在大楼的表面上铺上了一层翠绿的毛毯。

爬山虎的嫩叶是青翠欲滴的嫩绿色,它们躲在大叶子的中间,显得娇嫩可爱,但是爬山虎的嫩叶不太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遮阳伞似的大叶子,它们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骄傲地炫耀着它们充满活力的深绿衬衫,一阵风吹过,那些叶子不停地摇曳着,就像大海荡漾起层层波纹。

我不禁感到疑惑:这爬山虎是怎么爬上来的呢?今天,我特意去观察,发现爬山虎是有脚的,这些不起眼的小脚藏在绿叶周围,有的把脚伸出来,有的把脚伸到叶中间,还有的一排都把脚伸出来,看起来就像一条蜈蚣趴在墙上。

这些深灰色的脚就像钢丝一样坚固,你要使劲去扯,才能把它拔下来,但每次只能拔掉一小部分,如果你不费劲,休想拔下来一丝一毫。

这些爬山虎充满了诗情画意,同时我还敬佩它顽强的生命力。

第20篇: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 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韩丽萍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区分“嫩”在不同的语境中的不同意思。

2、

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了解爬山虎这种植物的特点,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

4、

感受植物的无穷魅力,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教学难点:感受植物的无穷魅力,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教学重点:了解爬山虎这种植物的特点,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

一、教学“虎”字,引导质疑

1、写“虎”——今天的课上老师先教同学们一个字,请大家观察大背投上的字。学生试说“虎”字的写法,老师揭示“虎字头”的笔顺以及注意要点。老师按照学生说的正确笔顺在黑板上的田字格里书写“虎”并教给学生记忆虎字的方法“虎字头下加个几”,学生仿写一个。

2、组词——同学们在写“虎”字时想到了谁?(老虎)老虎是一种什么?(动物)

3、逐层板书课题——今天老师想带大家认识一种植物,它叫“爬山虎”(板书补充“爬山”)。“爬山虎”这种植物很有趣,它像动物一样有脚(板书“的脚”)。

4、质疑课题——齐读课题,有什么问题吗?植物怎么会有脚?爬山虎的脚长在哪里?是什么样的?课文还写了与脚相关的哪些内容?

5、揭示读书方法——要想解答这些疑团,最好的方法就是(读书),读书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还要一边读一边想象。

二、学生自学课文

1、要求:用以上读书方法阅读课文,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的同时,把课文中的字词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

2、学生自由选择合适的方式读书。

三、检查读书

1、我会读

均匀

重叠

空隙

引人注意 叶柄 触角

蛟龙

痕迹 逐渐 你能读懂这些词吗?

2、检查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先写了爬山虎生长的( ),接着写了爬山虎的( ),然后介绍了爬山虎( )的特点,以及爬山虎是怎样(

). (1)指名分节朗读

(2)填空

(3)齐读填空(告诉学生这就叫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四、学习课文1—2节

1、齐声朗读课文第一节:课文第一节除了给我们介绍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你还能读出什么?(茂盛,生命力强)

2、哪些词写出了爬山虎无论生长在哪,都长得很茂盛?(满、一大片)

3、再次齐读第一节,读出你的体会。(茂盛,生命力强)

4、接着叶圣陶先生给我们详细地介绍了爬山虎的——叶子,板书“叶”。学生自由阅读课文第二节,想想叶圣陶先生是按照什么顺序来观察爬山虎的叶子的?用笔画出有关的顺序词△以及变化词○。

5、交流学习体会:(1)顺序:刚————不几天——长大了 指导朗读,把这个

(2)变化:嫩红——嫩绿————新鲜、舒服

过程读出来

6、看图,体会“长大了的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那么舒服。”再读。

7、究竟是怎样的舒服?课文做了详细的描写,继续往下读课文用“﹋﹋”画出有关句子。

(1)指导朗读,评价:一阵风吹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2)体会写法:静、动结合更体现了这种舒服感。

8、引导质疑:看着这一墙你没有什么疑问吗?(爬山虎叶子的叶尖为什么一顺儿朝下,为什么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这就是我们下节课要探讨的爬山虎脚与叶子的关系?(在叶与脚之间画上线打上问号)

五、写生字 板书:

6 爬山虎的脚

嫩红

不几天

嫩绿

长大了

新鲜、舒服

《爬山虎的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韩丽萍

一、教学目标

1、认识5个字,会写6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

1、2自然段中的相关句子。

3、了解爬山虎的特点,体会叶子的静态美与动态美。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5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2、难点:体会叶子的静态美与动态美。

了解爬山虎叶子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的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释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趣的课文《爬山虎的脚》(板贴课题)

2、指导写字:虎是我们要学的生字,一起来写一下。

3、质疑:看了这样的课题,也许你会问,爬山虎是一种动物吗?不然怎么会有脚呢?

4、解疑:(出示图片)这就是爬山虎,它是一种植物,但它不像葡萄一样要搭个架子才能往上爬,这是什么原因呢? 我们一起到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生字。评价

2、检查反馈:听一听你的同桌生字读得怎么样?同桌间相互检查读音;课文一共有5个自然段,你愿意读哪一段?其他同学听听这几位同学读得是否正确。

3、开展互评:同学们来评一评,他们读得有哪些优点和不足?评价

4、生字教学(小集中):刚才从读中看出大家朗读的本领特别高,老师这儿也有两个字:均匀。你会读吗?我们来写一写,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吗?

(三)默读思考

1、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默读并思考:课文哪几段描写的是爬山虎的脚?(

3、

4、5三个自然段)评价:同学们挺会抓重点的!那课文

1、2两个自然段又分别写了什么呢?

2、及时板书:生长的地方,叶子,脚

(四)分段教学

1、教学第一段

A、跟随作者的目光,我们先来到爬山虎生长的地方。谁来读一读 B、从他的朗读中你觉得爬山虎有什么特点?(茂盛、能爬) C、你是从哪个词知道的? D、再来读读看„„

2、教学第二段

A、接着我们和作者一起来看看爬山虎的叶子长得怎样?

B、指名读第2段。想一想:爬山虎的叶子在生长中有什么变化?课文重点写什么时候的叶子?评价朗读:我仿佛都看到爬山虎的叶子了。 C、反馈:刚长大——嫩红

嫩绿

长大了——绿得新鲜

一顺儿朝下

D、你能找到叶子颜色变化的句子并读一读吗?谁来试一试。

E、指导朗读:1人读完后,你读的真美!谁还能美美地读一读„„

F、引读: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的那么均匀——我们来看铺字怎么写? 没有重叠起来的——我们来看这个叠字写的时候该注意什么?

结合图片,组织讨论。爬山虎的叶尖为什么一顺儿朝下?为什么在墙上铺的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

G、这时候,一阵风吹来,爬山虎的叶子又是怎样的一幅模样?

波纹原指什么?漾起波纹是怎样的情景?

H、指导朗读:你能读出风轻轻拂过叶子,叶子像波浪轻轻漾起的感觉吗?

(五)全课小结

课文又是怎样细致的描写爬山虎的脚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爬山虎的脚》反思

全课伴随着铃声结束,一切还是按设计进行着。常听人说教学设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的,这么说来我苦思冥想的过程设计还是预则立的,这样才会发现自己的问题。既定的目标也有条不紊的完成了,自己感觉按这个设计还是挺一气呵成的。之后,指导老师及其他听课教师也给了很多建议,感受如下:

1、语文老师一定要定个规范,比如说在设计中要求学生写生字,只要求循声快速的写一个,并未说明写在哪里?这个细节是听课老师指出的,是啊,语文教学不就是培养学生的习惯嘛,而习惯的养成是需要不停的规范,加上练习养成的。而新手的我似乎忽视了这一点。

2、在教学过程中免不了有很多的评价语,而这个度也需教师在不断地实践中把握。哪些评价能引导学生更好的成长?哪些评价能激励学生?哪些能说到学生心坎里去?换位思考,我常常坐在学生的位置上思考整个教学过程,我这样说可以吗?这个评价是否妥当?怎样说才最贴近学生?想的多了,有时灵感也来到自己的身边,有个好点子,我便及时记录。收集更适合我这个班级的评价语。

3、在教材分析上,在第一课时字词是重点,加上多种形式的朗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男女生读、默读、感悟着读„„在导入时,应本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宗旨,而我则选择直接导入,我是这样想的:在导入时用一句话“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趣的课文!”,这有趣两字在某种程度上是起了一定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的。这是这节课我说的第一句话,学生的注意力是百分之百的。或许有失偏颇,但任何的尝试都要实践来证明,如果连尝试的勇气都没有,那是永远会落入某个套子中的。

4、在导入时的一段谈话:“看了这个课题,也许你会问爬山虎是一种动物吗?不然怎么会有脚呢。”老师指出改成“看了这个课题你能提出哪些有价值的问题?”

真正实现学生主体性。而这在教学中也凸显出来,当我问出:也许你会问,爬山虎是一种动物吗?时,学生举起了手,我想当时他们一定知道:爬山虎是一种植物。只是对于一些细节不太了解。教师身为引导者,在此时只需静静地倾听学生回答,把学生引入到课文中即可。而我的处理却有种包办的意味„„是我阻碍了学生的畅所欲言。以致后来说到爬山虎不像葡萄一样要搭个架子才能往上爬,在探究其原因时,学生的状态比较茫然,没有一点想要一探究竟的兴趣。那一刻,我深深知道自己的导入对学生来说是没有起一定作用的。我俨然成了一个发号施令的命令者,而非组织教学的引导者。

小感

语文是一门复杂的、综合学科,它存在我们周围每一个角落,学生一般都是带着已有的语文基础来到课堂,我们要将他们的已知化为未知,探究更深的,通过课堂再将未知变为新的已知,这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语文老师!

《爬山虎读后感.doc》
爬山虎读后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工作心得体会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读后感观后感学习培训心得体会作风建设心得体会党员心得体会其他心得体会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