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文章读后感

2021-06-15 来源:读后感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优秀文章读后感

优秀文章读后感三篇

优秀文章很多,优秀的书籍也很多,读完有没有什么感觉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优秀文章读后感三篇,欢迎阅读!

优秀文章读后感1 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我拿起新买的《读者》,细细地品味着,一篇文章的读后感作文。突然,我眼睛一亮,不由得被《短短的时间长长的味》这篇文章深深地吸引住了。文中主要说一位司机驾驶着一辆大巴车行驶在泸宜高速公路上,突然一块巨大的铁块不知从何飞来,刚好穿过这辆车的挡风玻璃,砸到司机的腹部,当时这位司机忍着肝胆俱裂的疼痛,用手控制住大巴车,挂挡减速,大巴车平稳以后,拉起手刹,按下双闪灯,并叫车上的乘客不要乱走。而他却因伤势过重,离开了人世,这位司机就是被人们称为“最美司机”——吴斌。

掩卷静思,被“最美司机”吴斌的事迹所感动的同时,我的脑海中升腾起一个关键词“责任”,正是吴斌对自己的工作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心中有乘客,才保障了所有乘客的安全,吴斌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责任”一词,他的举措让我不禁感到汗颜。

有一次,语文老师布置了写练习册的作业,并再三强调写字要认真。我下笔如飞地写起来,把老师说过的话抛到后脑勺。不一会儿,练习册写完了,看看自己写的字真是起来龙飞凤舞、横七竖八,看都看不清楚。老师批改后,给我了个c+,并严厉地批评我,这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表现,让我把作业重写一遍。我当时后悔极了,真是自作自受。

还有一次,妈妈叫我洗袜子,我很不情愿地照办了。我随手把袜子丢进盆子里,倒了一点洗衣液,随便搓几下就好了。准备拿去晒,妈妈说要来检查,一开水,从袜子流出来的全是泡泡和黑水,我站在一旁,无言以对。妈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这袜子是你的,你如此不负责任,随意地洗一洗,洗衣液还残留在袜子上,你穿上去,就会腐蚀你的脚,最后害的是你自己。”我什么也没说,拿起袜子重新洗起来。

的确是呀,责任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是多么重要,人人做事,只要充满责任感,用心去做,就会把事情做得尽善尽美。我要过一种有责任的生活!

优秀文章读后感2 暑假里,我读了很多书,有《笑猫日记》、有《查理九世》、有《父与子》,还有《哈佛家训》,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哈佛家训》这本书了。

《哈佛家训》这本书是美国的著名作家贝纳德编写的,里面近有二百多个小故事,读完我才知道哈佛是一种象征——顶尖学府的象征,充满智慧的象征,勇于创新的象征,最具活力的象征。我把《哈佛家训》当成了我的枕边书和手边书,无论什么时候拿起它来看,你都会发现触动自己灵魂的语句,无论你从哪一页读起,都会被它吸引,都会有所感悟,无论你看完几遍,都想再去翻一翻。

其中书中我最喜欢的一个故事是《无腿走世界》也留给我最深的印象,它讲了一个澳大利亚残疾人名叫约翰.库缇斯,他出生的时候只有可乐罐那么大,腿还是畸形的,医生断言说他活不过24小时,但是三十年后,约翰.库缇斯不但还依然健康的活着,而且还到世界各地发表演讲。他的父亲为了不让他受欺负,把他和一条凶恶的狗关在了一起,后来父亲听到了狗的嘶鸣声,惊喜的看到小约翰骑到狗的背上,他制服了这条凶恶的狗,父亲告诉他:“如果你觉得恐惧,就应该学会面对它!”父亲给他上了人生

的第一课。到了约翰上学的时候经常受到同学们嘲笑和侮辱,他 失去了活着的信心,他的母亲搂着他劝慰他说:“世界上比你更惨的人多得是,他们还都坚强的活着。”母亲说的话使小约翰有了活着的信心。到了小约翰长大的时候,他决心自食其力,经过成百上千的应聘失败后,终于在一家杂货铺找到了工作,他每天凌晨4点半起床要赶火车到镇上,然后还要爬上他的滑板,从车站要赶到几千米厂子工作,尽管生活那么艰辛,他依然很快乐。

长大后的约翰成了一名健将,由于他从小练习室内板球,举重和轮椅橄榄球,长期的锻炼使他手臂有着惊人的力量。曾在1994年他获得澳大利亚残疾人网球赛的冠军,XX年又拿到体育机构的奖学金。他用他的成绩回击了所有的嘲笑的侮辱。令他想不到的是他的人生经历竟然引起那么大的轰动!一次一个简短的演讲,一个女人跑到台上哭着说是约翰救了她的命,她正准备自杀,听了他的演讲,她觉得无法和约翰的生活相比,太微不足道,要好好活下去。这却给约翰意识到讲出自己不幸,讲出自己的挣扎和拼搏,竟然是一件很重要很有意义的事情。

这个故事激励和影响了我,你是不是正在因为身材矮小经常被人欺负?是不是因为学习成绩差而被人耻笑?你是不是遇到困难就害怕?跟约翰比,你不是好很多呢?我们要相信自己是最棒的,勇敢的面对生活,昂头挺胸才能展示出自己最美的一面,让我们在人生道路上不断超越自我,成就辉煌的人生。

优秀文章读后感3 童年每个人都经历过,有>幸福的,有悲伤的就像主人公阿廖沙一样。

高尔基的童年,是在一个弥漫着残暴和仇恨的家庭里度过的:四岁丧父,跟随悲痛欲绝的母亲和慈祥的外祖母到专横的、濒临破产的小染坊主外祖父家,却经常挨暴戾的外祖父的毒打。但善良的外祖母处处护着他。幼小的他过早地体会到人间的痛苦和丑恶,小小的心灵因而受到许多打击。而外祖母和那些像外祖母一样的人,保护和支持了高尔基。>故事生动展示了一个充满残酷、野蛮、愚昧、污秽的令人窒息的生活,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沙皇专制制度的腐x、丑恶,体会到老百姓身处黑暗而不知的奴性与麻木,以及年轻一代反抗黑暗、奴役,追求自由、光明的苦难历程。

记得还有那次夏令营吧,在绿色学校里,教官要求我们自己洗衣服,洗衣服说说很简单,做起来却很难,先要擦肥皂,然后这边搓搓,那边搓搓,再,洗到再来,衣服还是不成样子,脏的地方还是脏,所以爸爸批评我依赖性太重,缺乏独立生活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读了《童年》这本书以后,不仅让我珍惜这美好的童年,还让我懂得了应该怎样做人和做事。

推荐第2篇:《三国演义》读后感优秀文章

我读的书里,最喜欢的、对我启发最大的是《三国演义》。《三国演义》里的人物很多,我十分佩服诸葛亮,他很聪明有计谋,我也跟他学了几招。

空城计

有一次妈妈有事出去,告诉我爸爸很快回来,于是我便有了主意。听爸爸回来开门声,我赶紧猫腰躲到书桌下面,双手抱紧两腿,头低下来,连吸气都比平常慢。爸爸喊了我一声,我不回答,他以为我不在家,就到房间来,我突然大叫一声,他吓了一跳。原来空城计也是蛮好玩的。

借东风

一天晚上,爸爸在卫生间洗澡。我拿了一盘凉水,偷偷钻进去,泼到他身上。他一抖,见是我捉弄他,很生气,举手准备打我,我赶忙溜出去。一会他从卫生间出来,声称要修理我。我一边劝他遇事要冷静,一边乘机跑到奶奶的房间。爸爸过来见我躲在奶奶身后,就只好批评了我几句。借奶奶这东风也还管用。

爸爸说我还有点小聪明,要是把这些聪明运用到学习上,我的表现会很好,我决心接受他的建议。

推荐第3篇:《三国演义》读后感的优秀文章

当你翻开《三国演义》时,你会发现一个个英雄跃然纸上,跳入眼帘。在那战乱纷飞的年代,他们逐鹿中原,各领风骚。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这本书是四大名著之一,正派人物是刘备,反派是曹操,当然还有一个是孙权,他是在刘备和曹操中间,既不正,也不反。

刘备最有代表性的故事是“三顾茅庐”,“得人心者得天下,得人才者得天下”。刘备“三顾茅庐”访贤求才,诚心诚意。诸葛亮未出茅庐时已三分天下,出山后,更是鞠躬尽瘁,辅助刘备建立蜀国,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

赵云最有代表性的大战是“长坂坡”。赵云骁勇善战,且又细心、谨慎。他戎马一生,胆略过人,刘备称他一身是胆,军士呼他虎威将军。

曹操也有很棒的一战,那就是“官渡之战”,“官渡之战”是一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曹操之所以能取得战争的胜利,是因为他善于用人,能接纳人言,最终以寡敌众、转劣势为优势,大获全胜。

刘备不畏风雪,三顾茅庐请诸葛;关羽刮骨疗毒,谈笑自如气定闲;张飞粗中有细,长坂坡智摆疑兵阵;诸葛亮神机妙算,巧借东风烧赤壁;赵子龙忠肝义胆,浴血奋战救幼主;还有一代枭雄曹操,先挟天子令诸侯,又大战官渡灭袁绍......

推荐第4篇:文章读后感

篇1:故乡读后感

鲁迅,伟大的文学家、翻译家和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

鲁迅写的《故乡》,讲述了他与闰土小时候的一些事情。闰土会捕鸟、看瓜,鲁迅在那段时间很快乐,可正月过了,闰土必须回家。一开始,他们还相互送了几次礼物,但后来再也没有见面。我明白了:快乐的时光是短暂的,只有好好珍惜时间,快乐才是永远的。

可小时候大多不太懂事,常常浪费时间。有时,晚上有一个十分好看的电视,就看了起来,看完了才想到作业没做完,只好匆匆忙忙做起了作业,马虎潦草,效率很差。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懂得珍惜时间。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句谚语大家应该不陌生吧,也告诉我们应当珍惜时间。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时间就是生命。无端地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瞧,这就是鲁迅先生的名言。让我们把它作为座右铭吧!

篇2:歌唱二小放牛郎读后感

亲爱的祖国六十岁了,在这个喜庆的日子里,老师安排我们写一篇爱国方面文章的读后感,平时大部份时间里都用在了学习上,对这方面的书,我看的很少。放学回家,我迫不及待的打开电脑,搜索这方面的文章,那么多的英雄人物文章,我以前从来没看过,我看了一篇又一篇,他们的事迹是那么的伟大,那么的感人。他们有老一辈的革命家为了建立新中国呕心沥血,也有为建立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的勇士,还有在新时期平凡岗位上为祖国的强大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我不知从哪下笔?

在我二年级时,课文里就有《歌唱二小放牛郎》这个歌曲,非常令我感动。王二小1929年生于河北省涞源县上庄村。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王二小是村里的儿童团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1942年10月25日,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敌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为了保护转移躲藏的乡亲,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上了当,就气急败坏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正在这时候,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消灭了全部敌人。

王二小牺牲后,当地军民把他埋葬在刘家庄的山坡上。当时任涞源县青救会干部张士奎叔叔得到这个消息,马上报道给了边区青救会,《晋察冀日报》在第一版发表了这条消息。词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根据这篇报道,立即创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这首歌曲一直传唱至今,感染了无数青少年。现在,王二小的坟上长满了青草。他的鲜血染红的那块大石头,现在还静静地卧在山沟里,人们把它叫做“血色石”。

当时,王二小才十三岁,就为了祖国而牺牲了,他是那么的伟大,牺牲时只仅仅比现在的我大那么两三岁,而现在的我平时学习自觉性很差,从来也不帮妈妈干什么家务,有时还跟父母吵架,王二小也是个孩子,比我们的生活条件真是相差的太远,看了王二小的故事后使我认识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就是向王二小这样千千万万的烈士用鲜血换来的,我很惭愧,我以后要以王二小为榜样,努力学习,回抱祖国,和父母,还有辛勤培育我们的老师。

篇3:刘胡兰读后感

我最近读了一本叫《刘胡兰》的书,读完后,我热泪盈眶,对刘胡兰感到深深的敬佩。

在一个乌云低垂的冬日,敌人包围了云周西村。由于叛徒的出卖,刘胡兰和其他六位革命同志被捕。一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开始了,六位同志倒在了敌人的铡刀下。敌人指着烈士的遗体威逼刘胡兰投降,但她宁死不屈,从容地走向被鲜血染红了的铡刀,为新中国奉献了她十五岁的花样年华……毛泽东主席为这位党的最年轻的女烈士亲笔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过去,有多少人为了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而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那些普通的名字含存着不普通不平凡的事。像“雷锋”“刘胡兰”等等。试想,如果没有那些为祖国,为人们勇于献身的战士,哪里会有今天这美好的幸福和生活呢?

想想我吧,真是和刘胡兰不能相比。往往在有一点困难和折磨时,我就去找父母处理,比如有时候我不小心被刀子割破手,顿时眼圈红了;又如当我摔倒的时候,就会掉眼泪;还有,当同学欺负我的时候,我就举手还击,甚至还会和他{她}断绝关系,等等。现在想起来,我真不应该啊!以后我要向刘胡兰烈士学习,要坚强、勇敢,不要被小事难倒,更不要用现在的小事糊弄自己将来的大事。俗话说:“困难像弹簧,看你强不强,你强他就弱,你弱他就强。”我要做个勇敢的人。

我们作为一个新世纪的儿童,21世纪的主人,应该更加努力学习。为了我们这伟大的祖国,为了有美好的明天,我们不要辜负爸爸妈妈的哺育之恩,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有前途来报答爸爸和妈妈,而且要做一些为祖国奉献的事。

教师评语:此文语言流畅,中心突出。小作者用生动的语言热情歌颂了“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刘胡兰。刘胡兰精神是一个时代的烙印,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小作者能从英雄的身上联系自己的实际,意义深刻。

篇4:范进中举读后感

范进是古代的一个学子,它虽然勤奋好学,可是屡考不中,真可谓“屡战屡败”。

就在范进50多岁的时候,事情发生了转机。这一年,他认真学习,考试时一丝不苟认真对待,苍天不负有心人,他终于考出了好成绩,被皇上点中。

这一天,范进正在街上闲逛,他的一个好朋友跑来告诉他“范进,你中举了!”范进以为好朋友在逗他,没当一回事,依旧慢慢悠悠地往前走。他看到很多人围在那儿看皇榜,也挤进去瞪大眼睛瞧瞧。突然,一个熟悉的名字“范进”跳入眼帘。这时,范进心中一阵狂喜,只见他一跳三尺高,嘴中高喊:“我中了!我中了!”然后在大街上狂奔。围观的人们惊呆了,也跟着群跑看笑话。疯狂的范进跑掉了鞋子,划破了衣服,跑飞了帽子……一路狂奔。

范进的好友看到这种情况,心中十分着急,赶忙去告诉他杀猪卖肉的老丈人:“你的女婿中举了,可他高兴地疯了,快去救救他吧!”他的老丈人也很着急,赶忙随那人去追范进。

到了范进跟前,他也束手无策。这时一个人说:“他平时最怕你,赶快扇他两个巴掌也许能救他。”围观的众人也七嘴八舌的劝导。他的老丈人犹豫不决,但还是慢慢地举起了那像扇子一样的大手,壮了状胆子,重重地打在了范进的脸上,嘴中骂道:“混帐东西!你中什么中!”一巴掌打醒了疯迷的范进。

众人欣喜异常,有的大笑、有的吹口哨。可他的老丈人却心中郁闷,感觉自己的手在隐隐发麻发痛,心想:“他现在是天上的文曲星,真的打不得了!”

这个故事非常可笑,也很逗人,读后细细一想感觉十分有意思,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50多岁的范进能中举确实不易,他的坚持不懈,他的拼搏进取,他的坚定信念不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吗?

推荐第5篇:读后感文章

读《格林童话》有感

我非常喜欢看书,妈妈给我买了好多好多书,我最喜欢看的是《格林童话》,因为里面有很多精彩、感人、有趣的童话故事。记得小时候,妈妈经常给我讲里面的故事。现在我自己经常读《格林童话》,深深感受到它的迷人魅力和给我的启迪。

翻开《格林童话》,各种各样的童话人物展现在你面前,各具特色各有特点,个性鲜明,你会看到美丽善良的“白雪公主”,聪明可爱的“小红帽”,沉睡了一百年的公主“睡美人”,还有可恶凶狠的老巫婆,馋嘴的狐狸和聪明的鹅……

给我印象最深的一篇故事是《灰姑娘》,它讲述的是一个美丽善良的小女孩。她的妈妈死了以后,父亲给她找了一个后妈。那个后妈带着两个小女孩,这两个女孩非常爱美却又非常狠毒。灰姑娘常常被她们欺负,给她换上灰色的旧外套,把她赶到厨房里去干艰苦的活儿,而且还要忍受她们的嘲笑、漠视和折磨。她每天只能睡在厨房里,弄得身上很脏,所以别人都叫她灰姑娘。后来由于善待小动物而且感动了天,得到了仙女的帮助,被王子选为王妃,成为漂亮的公主,过上无忧无虑的生活。

这个小故事让我认识到:人一定要善良,要有爱心。一个人如果有一颗善良的心,充满爱心,那么他的生活就会快快乐乐。愿每个人都成为善良的人,这样,世界才会真正成为爱的家园。

《一千零一夜》读后感

一千零一夜是一本古老的书,里面讲述了许许多多古老的故事。相传,一个国王,他每天娶一个女子,第二天就杀掉。有个姑娘要阻止他的这种做法,于是愿嫁给国王。她给国王讲故事,每次要杀掉她的时候刚好讲到精彩的部分,国王只好不杀她。她一直讲了一千零一夜,终于使国王回心转意。

其实,这些故事是由阿拉伯民族智慧、才华凝聚成的,有些已经家喻户晓,如《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神灯》、《辛巴德航海历险记》等等。

它们都是曲折生动、想象丰富,大多数令人感动。《辛巴德航海历险记》讲述了一位商人七次出海,每次出海都碰到种种磨难,而他把这些困难一一克服,最后成了一名富翁。《神灯》则述说了一个游手好闲的孩子在罪恶多端的巫师的帮助下得到了神灯。于是他运用神灯的法力和自己的智慧使家庭富裕,娶到了公主,杀死了偷走了神灯的巫师,和要为巫师报仇的巫师弟弟,最终当上了国王。而《神童智审盗金案》用一个神童竟然审出了一庄连聪明的法官也审不出的案子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能忽略细节。不过,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还是《三姐妹的故事》。它述说了穷苦三姐妹的故事。这三姐妹在谈到心愿时说自己分别想嫁给国王的面包师、厨师、还有国王本人。恰巧国王路过,立即实现了她们的愿望。两个姐姐很妒忌当上皇后的妹妹,便把她生下的两个王子和一个公主用竹篮装着随水漂去,并说皇后生下了一条狗、一只猫和一根木条。国王幽禁了皇后。三个孩子被园林总管拾到、养大,可园林总管却早早地死了。这三个孩子在他的房子里住下。一次,公主得知他们的院子中有“能言鸟”、“唱歌树”和“黄金水”这三样宝贝就谁家也比不上了。于是两位王子先后去找宝物,结果都在半路变成黑石头。于是,公主亲自出马,历尽千辛万苦找到了宝贝,并救活了两个哥哥。回去后,“能言鸟”用它的聪明才智使国王明白自己错怪了皇后,并认出了孩子,一家人又团聚了。故事中两个姐姐的行为让我憎恨,皇后令我同情,而两个王子和公主的兄妹之情使我感动,公主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叫我敬佩。

《一千零一夜》中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故事,有的发扬勇敢冒险精神,有的对机智善良、敢于和恶势力作斗争的下层社会人民给予赞扬。《一千零一夜》不愧为阿拉伯古典文学中的瑰宝,不愧是世界文学宝库中光彩鲜艳的珍品。

《一千零一夜》读后感(2)

清爽的春风吹遍神州,这个时节捧着小说看,真的很惬意,于是,我津津有味地“啃”完了一本“大故事牵小故事,小故事连大故事”的《一千零一夜》。

《一千零一夜》是世界各国人民熟知的阿拉伯经典文学作品。是一个幻想故事世界,人们一看,便会在此尽情遨游,还会有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的奇感!定会让你在字里行间流连忘返!

我觉得这《一千零一夜》里的故事有好有不好,比如说《渔夫朱德尔的奇遇》就属于不好,朱德尔是靠力量和运气来获得幸福的,但《阿拉丁的神灯》就是属于好一类里的,因为阿拉丁靠的是一颗不气馁、勇敢的一颗心来夺得幸福的。

我之所以喜欢阿拉丁这个人物,因为阿拉丁是一个只知道吃喝玩乐的穷小孩,一次偶然的机会,在一个魔发师的引导下,他得到了一盏神灯。在自己的努力下,他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我觉得人不仅要靠运气,还要靠自己的智慧,不然的话,一旦失去了神灯,就没办法了。

阿拉丁的智慧表现在,他失去了神灯后,依然凭借自己的智慧杀死了魔发师,夺回了神灯。《阿拉丁神灯》让我知道了做人要善良,乐于助人,面对困难,要机智应付,从容面对。

总之,这本书里的童话故事让我领悟到:做人要诚实,不能占别人的便宜,应该自己努力争取。也明白了遇到问题时不要紧张,害怕,只要努力,任何困难都有解决的办法。我想:我们努力应该让自己的能力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让我们的生命充满奇迹!

《一千零一夜》读后感(3)

相信《一千零一夜》大家都不陌生,它是一生必读的经典。我这里想向大家推荐的就是《一千零一夜》。

《一千零一夜》里有很多个故事,其中,我最喜欢的三个故事是:《阿拉丁和神灯的故事》、《巴士拉银匠哈桑的故事》、《航海家辛巴达的故事》。我为什么喜欢这三个故事呢?因为它们主人公都有冒险的经历,而且他们都机智勇敢,所以我最喜欢这三个故事。下面我为大家简介一下其中一个故事。

《阿拉丁与神灯》:阿拉丁很穷,一天,一个魔法师来到阿拉丁家里,把他带到了神秘的藏宝区,他让阿拉丁去把宝藏和神灯带回来,阿拉丁照办,由于他不把神灯交给魔法师,魔法师把他关在地窖里。阿拉丁出来了,长成一个大人,公主使他不思茶饭,母亲只好答应让公主嫁给他。由于魔法师把公主连同宫殿和宫殿里的人搬走了,阿拉丁便想了条法子,把魔法师杀了,最后又把大魔法师给杀了。他与公主过上美好的生活。

《一千零一夜里的故事》生动有趣,很容易吸引读者的兴趣,我很喜欢这本书,因为它让我知道了很多故事,希望大家尽量时间让出来读书,因为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一千零一夜》读后感(4)

《一千零一夜》是一本充满智慧和美好的书,这部名着内容丰富,故事情节曲折离奇,表现了人间善、恶、丑、美的特点。它不仅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更是一部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鲜明民族特点的好书。它讲述了阿拉伯世界一个个美丽曲折动人的故事。这些故事是由阿拉伯民族智慧、才华凝聚成的,书中的很多故事已经家喻户晓,如《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神灯》、《辛巴德航海历险记》等

它们都是曲折生动、想象丰富,大多数令人感动。《辛巴德航海历险记》讲述了一位商人七次出海,每次出海都碰到种种磨难,而他把这些困难一一克服,最后成了一名富翁。而《神童智审盗金案》用一个神童竟然审出了一庄连聪明的法官也审不出的案子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能忽略细节。

不过,我对《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的印象最深。文中讲述了一个叫阿里巴巴的年轻人的故事。有一次,他到山里砍柴,无意中发现了四十大盗的藏宝洞,知道了其中的秘密。于是乘强盗走后,装了三袋金子回家了。可是由于哥哥的贪心,不但自己丢掉性命,还暴露了阿里巴巴。强盗们四处寻找阿里巴巴,发誓要报仇。

有一天,不知内情的阿里巴巴的侄子把打扮成商人的强盗头子带到了家中,可是强盗头子又被聪明细心的女佣发现,她在跳舞助兴时将强盗头子杀死。

后来,阿里巴巴来到了那个藏宝的山洞,取出金币分给了穷人。

故事中阿里巴巴淳朴善良,爱护穷人,不贪财;马尔基娜聪明过人,心思缜密,机智勇敢,马尔基娜的聪明机智令我非常敬佩。

书中还有许许多多的故事,《商人和魔鬼》的故事让我明白了遇到困难要勤动脑筋、勇于克服。《哈希卜和蛇女王》让我明白了做要讲诚信,不能失信于人。《阿拉丁神灯》的故事让我明白了做人一定要善良。

《昆虫记》读后感

有这样一本创造了奇迹的书,为什么说它创造了奇迹呢?因为它记载了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婚恋、生育和死亡,而且它创造于十八至十九世纪之间,在那个时期,昆虫学家的“田野实验”是不被认可的,昆虫学家们只是将昆虫做成标本,睁大眼睛观察,却不考虑真正的昆虫的习性与本能,这本书的作者就是敢于冲破传统思想的昆虫学家——法布尔。

初看这本书的题目,还以为是一本科普读物或是观察记录什么的,所以并没有在意,只是漫不经心的去阅读它,可当我读了才不到一半的时候,我便被它深深的吸引了。于是,昆虫的颜色是从哪里得到的?蝗虫也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这些问题久久萦绕在脑海里,使我不得不如饥似渴的读完了它。这本书使我受到了无数的启发。

蝉,这位大自然的歌唱家,虽然在炎炎夏日为我们带来了高昂的歌声,可人们似乎并不喜十分欢它。法布尔抛开世人对蝉的看法,开始了他对蝉的研究。很快,他便发现蝉是一位自食其力的勤奋者。反之,被人们授予极高荣誉的蚂蚁竟然是凶悍的劫掠者,它们将蝉辛苦寻得的食物一抢而光。这使我懂得看待问题时不能光依据别人对待此事的看法,而要自己去寻觅真正的答案,并且要从不同的角度去发现,钻研。

寄生虫,这种似乎被世界上所有人所唾弃的昆虫很快也成了法布尔的研究对象。在人们看来,它们天生懒惰,靠夺取别人的劳动成果来维持自己的生存。但法布尔在妥协此看法的同时也发出了不一样的声音。他认为从本质上来说寄生不是一种享受,而是一种行猎行为。表面上是坐享其成,但实质上寄生虫付出了劳动。他还举了几个例子来证明了这一观点。为寄生虫家族洗去了千古罪名。法布尔这种求真精神使我大受感动,他不论昆虫们曾经作了什么,只从自己的实验里去真正的了解他们。

法布尔的这部书,咋看起来是非常枯燥无味的,可当你深入去了解它,你便会发现,法布尔不仅是一位昆虫学家,还是一位作家!“萤火虫的光是白色的,非常柔和而且幽静,没有一点儿刺激,就像星星的光华被这只小小的昆虫给收集起来了一样。让我们怀疑天上的星星原本就是无数萤火虫在那里睡眠。”如此一段优美的文字正是出自法布尔之手。因此,人们赞誉法布尔“拥有哲学家一般的思,美术家一般的看,文学家一般的感受与书写”。

总而言之,《昆虫记》这部书给了我无数的乐趣与无数的启发,我认为这是一部值得一生阅读的好书。我想,无论是谁,只要认真的阅读一下《昆虫记》,读出体会和感想,一定会知道的更多。

《淘气包马小跳》读后感(1)

我借用寒假的时间,我读了最走红最热门的儿童文学作家杨红樱她写的校园小说《淘气包马小跳》给我感触很深。我喜欢这本书,因为它让我回忆我的童年的点点滴滴,让我的心儿和孩子们贴的更近了……其实,每个人都会喜欢这套书。只要你去回想、去发现……

初看到杨红樱老师的《淘气包马小跳》这本书,我就有很大的兴趣,想看看马小跳到底是一个怎样调皮的孩子,也想通过这本书去了解孩子们的心理。

《淘气包马小跳》这本书通过描写一群调皮孩子的快乐生活以及他们和家长、老师、同学的好玩的故事,告诉人们要让孩子拥有健康、快乐的童年。在这本书里,有很多好笑又好玩的故事。

马小跳应该是一个幸福的孩子,在他的世界里没有烦恼,每天都是快乐的。在这本书中我记得其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家儿童报纸的记者到马小跳班来调查他们的童年是不是快乐,结果,从交上去的调查表上统计出,全班近一半的学生不快乐。作为马小跳的班主任秦老师,非常惊讶,于是她就做了表示心情的三张卡片,一张红色的,一张绿色的,一张黄色的,红色表示快乐的心情,绿色表示你今天不快乐,而黄色则表示你今天心情一般。班级里的同学如果带了绿色或黄色,就会被秦老师留下来,反反复复地问他们为什么不快乐,并要把不快乐的事情讲出来。很多同学都怕麻烦,于是带上了红色的心情卡。秦老师每次走进课堂,看到的都是一群看似快乐的孩子。这不由得使我想起了我们的教学,周一来到学校,看到的总是孩子们那有点略微疲倦的神态,很多老师反映,周一的学习效果是最差的,孩子们不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而周五下午上课,是同学们最不安定的时候,因为要拥有两天的自由时间了!从中可以看出孩子们对学校并不是我们老师认为的那样向往。想想现在的孩子,每天都背着几十斤重的书包,每天都有那么多的作业,还有的周末还要上父母报的兴趣小组,他们能有这么多的精力去做吗?希望真的能够做到让孩子快乐地学习,快乐地成长!

我很喜欢这本书的主人公马小跳,尽管他是那样的调皮,尽管他在老师和同学们的眼里是一个多么不可救药的孩子,但他更是一个聪明的孩子,是一个敢作敢当的孩子,是一个善良的孩子。在他的世界里,每天都有很多好玩的东西,他每天都能够专心地去对待每一件事情,这难道不是孩子那令人向往的童心嘛!当班级里的学生需要帮助时,马小跳总能够伸出自己的双手去帮助他们,这怎能不说他是那么有爱心呢!他的童年让我非常的向往,那是一个多么无忧无虑的年龄啊,他能让我静静地去回忆我童年的点点滴滴,让我的心儿和孩子们更加的贴近。

在我们的生活中,只要我们用童心去和孩子们去面对,去交流,我相信我们能够得到孩子们更多的快乐!

《淘气包马小跳》读后感(2)

今天,我读了《淘气包马小跳》这本书,里面的人物可多了有:淘气的马小跳、巨人阿空、漂亮女孩儿夏林果、同桌冤家路曼曼、班主任秦老师、企鹅唐飞、猿猴毛超、河马张达、天真妈妈、贪玩老爸、苯女孩儿安琪儿、疯丫头杜真子、司机小王……各有各的性格特点,真让我受益匪浅啊!

就说贪玩老爸吧!他是淘气包马小跳的爸爸,因为是贪玩的嘛,所以总会有些童心未泯,并且也是玩具厂厂长,就更有童心了。因为淘气包马小跳经常惹祸,贪玩老爸每天也几乎都要理所当然地被班主任秦老师叫去好几次,贪玩老爸也把它当成了一种习惯了。

而我在这些书里面最喜欢《宠物集中营》了,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偶然的机会,马小跳认识了麦冬娜姐姐和她的西施狗丑八怪。马小跳软磨硬泡,终于说服麦冬娜姐姐送患眼病的西施狗去宠物医院看病。在宠物医院,他们遇到了吓人的斗牛狗拉登、受伤的博美狗、生小狗的小型狗吉娃娃……后来患肥胖症的德国牧羊犬海盗、法国鬈毛狗雪儿也相继来到麦冬娜姐姐家……麦冬娜姐姐居然帮宠物狗们设计服装,大家开心极了,没想到意外的事情却发生了!一辆帕萨特开进了小巷,雪儿主人的车跟帕萨特这种车一样,雪儿以为主人来了,迎了上去,拉登汪一声叫,把雪儿推到公路边上,自己却被车轮拦腰碾过。拉登的嘴边流出了鲜红的血,雪儿很伤心,泪水滴答滴答的往地上流,雪儿哭着用舌头把拉登的血舔的干干净净,一点也看不出来拉登流过血,这是因为雪儿不想让别人看到拉登死的样子。拉登为了救雪儿失去了自己的性命,真可怜,真伟大。

再说说天真妈妈吧,她也和马小跳的爸爸一样,童心未泯,只要马小跳稍微做一些感动他的事,她就会像一个小女孩一样哭起来。有一次,母亲节的时候,马小跳特意为宝贝儿妈妈专心致志地做了一个十二层的三明治,使宝贝儿妈妈感动不已,便把贪玩老爸的金奖杯给扔在地上,把三明治放进去,使贪玩老爸哭笑不得。

啊!《淘气包马小跳》这些书实在是太有趣了,使我总是爱不释手的。马小跳的一家人都很搞笑,几乎每一天都是有酸甜苦辣的,最惨的是马小跳的爸爸了,每天都被叫去学校……

推荐第6篇:文章读后感

巴黎圣母院读后感

让我印象深刻的场景是巴黎圣母院作者雨果笔下的当时的那些建筑,那些奢华的象征权力的教堂,人们还不知道可以拥有自己的思想,以及为了自己的愿望可以做什么事情,一切都假借神圣的宗教,一切都假借神圣的教堂来展现,展现建筑家的审美观,也就是个人的才华,或者展示自己的能力,我想那时的人们,把人性深深地埋在一件神圣的宗教的外衣下面,典型的人物就是副主教--克洛德。从那许多的错综复杂的毫无章法的建筑群,我们不难看出,当时人们的内心是怎样的压抑,怎样狂躁,那些像雨后春笋一般从地下冒出来的教堂的尖顶,正是人们扭曲的灵魂在对着苍天做这无声的哀号!

教堂里面是那么的阴森恐怖,这让人联想到在宗教的遮拦下,当时社会是怎样的肮脏和败坏,真善美的宗教和利用宗教制造血腥事件,形成了强烈的感官刺激。通篇都是在这样的对照下进行的,让人的心灵深刻的体会出迷茫,困惑,和不安,假如有一把利剑,你会尽你的全力去刺破那层蒙在社会上空的阴云,那阴云是邪恶的,你对它布满了愤怒和鄙视,就像书里面的那些流浪汉们对待社会的疯狂的报复。可是你不能,因为假如你想刺痛那些邪恶,你就先要将代表着真善美的上帝打倒在地,那是多么残酷的事情啊!还有比人丧失本性更悲哀的么!

印象深刻的是这样的几个人物,代表漂亮善良的姑娘--爱斯梅拉达。她不仅有迷人的外貌,更有一颗纯真善良的心灵,从她对待那只山羊,救下那个落魄的诗人,对于伤害过自己的卡齐莫多,送上的水和怜悯,对待爱情的牺牲,等,我们看到她是漂亮的,她的身上心灵上没有污垢,她是没有被污染的。可是,这样的天使一样的姑娘,受到的是怎么样的对待呢?流浪,在最肮脏的环境里面生活,被所谓的上流社会排斥和嘲讽,被玩弄,被抛弃,被诬陷,被威胁,最后,作了彻底的牺牲。

书中描写了一个那样的社会,和在那个社会生活中的种种人物的状态,麻木的如那个弗比斯,最底层的如老鼠洞里的那几个隐修女,疯狂的副主教,还有尽全力反抗的最丑陋的卡齐莫多,副主教和卡齐莫多形成了人性上的鲜明对比,同样爱上了漂亮的姑娘,同样的遭到了拒绝,他们的爱都是那么的热烈,那么的诚挚,可是,一个是占有,一个是奉献,已占有为目的的,当目的无法达到的时候,他想到的是毁灭,毁灭别人;以奉献为目的的,当无法奉献的时候,想到的也是毁灭,毁灭自己。

我想这也就是世界名著的真正魅力所在,他让人看到的不是一个简单的故事,他深刻的揭示了人类内心深处的一些活动,无论放在什么时候,什么社会,人的共性是始终存在的,对美好的向往,对美好的追求,对美好的赞美,人是一个天使和魔鬼的综合体,人和人的经历没有相同的,也就是说,社会本身就不可能让所有人享受到同等的待遇,这种不一样的待遇,让多少人的内心失去了平衡,失去了对美好的追求阿!林林总总的肮脏的巧取豪夺,充斥着我们的眼睛,振荡着我们心灵,我们该怎么办?

我想每一个人都会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答案。

第二篇

故事发生在中世纪。“愚人节”那天,流浪的吉卜赛艺人在广场上表演歌舞,有个叫埃斯梅拉达的吉卜赛姑娘吸引了来往的行人,她长得漂亮动人舞姿也非常美丽。这时,巴黎圣母院的副主教克罗德·弗罗洛一下子对漂亮的埃斯梅拉达着了迷,疯狂地爱上了她。于是他命令教

堂敲钟人,相貌奇丑无比的卡西莫多把埃斯梅拉达抢来。结果法国国王的弓箭队长法比救下了埃斯梅拉达,抓住了卡西莫多。他把敲钟人带到广场上鞭笞,善良的吉卜赛姑娘不计前仇,反而送水给卡西莫多喝。看到这里,我不禁为埃斯梅拉达的善良而感动,在别人都在辱骂,诅咒卡西莫多的时候,她居然有勇气去救一个曾经抢过她的人。她虽然贫穷,但有着一颗许多富人没有的善良而高尚的灵魂。

卡西莫多非常感激埃斯梅拉达,也爱上了她。天真的埃斯梅拉达对法比一见钟情,两人约会时,弗罗洛静静在后面跟着,出于嫉妒,他用刀刺伤了法比,然后逃跑了。埃梅斯拉达却因谋杀罪被判死刑。卡西莫多把埃斯梅拉达从绞刑架下抢了出来,藏在巴黎圣母院内,弗罗洛趁机威胁吉卜赛姑娘,让她满足他的情欲,遭到拒绝后,把她交给了国王的军队,无辜的姑娘被绞死了。卡西莫多愤怒地把弗罗洛推下教堂摔死,他拥抱着埃斯梅拉达的尸体也死去了。

这部小说表现出了强烈的美与丑的对照。副主教克罗德虽然外表严厉而庄重,博学多识,心理却有着严重的疾病。而外表畸形的卡西莫多,却有着纯洁而高尚的心灵。一个是恶魔——克罗德,而另一个却是天使——高尚的卡西莫多。这正表明外表的漂亮不能代表一切,而心灵的美更为重要。拥有着天使般外表的人不一定内心就慈善,而外表丑陋的人也不一定是一个恶魔。外表的漂亮只是暂时的,而心灵的美才是永恒,一个人只要拥有一颗高尚的心灵,不管他的长相如何他都是美的。而在这部书中集内在美与外在美与一身的埃斯梅拉达即纯洁漂亮,能歌善舞,又有着善良的心,但红颜薄命,最后惨遭副主教克罗德的毒手。在说说卡西莫多,他是个尊敬长辈的,作为克罗德的养子,他对养父必恭必敬。但在正义和良心的驱使下,他不顾克罗德对自己的养育之恩,毅然杀了养父。卡西莫多也是正义的化身。

读后感:表面上的美与丑,这是一个人类天天都在讨论着的话题,而有多少人深入地观察过一个人心灵的美与丑呢?爱美是人的天性,而人们不也总是被表面的美所迷惑,对内在美置之不理吗?外表的漂亮只是暂时的,而心灵的美才是永恒,一个人只要拥有一颗高尚的心灵,不管他的长相如何他都是美的。

内在美与外在美,这个人类永久的话题,带给我们的是深深的思考。

会计金融分院注会八班2013.5.22

推荐第7篇:文章读后感

《季羡林谈人生》读书报告

读完这本书,让我对人生有了很深很深的感悟,身心也似乎得到了一种洗涤,面对人生我们总是存在这样的问题:

人为什么活着?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 先生说:“根据我个人的观察,对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来说,人生一无意义,二无价值。他们也从来不考虑这样的哲学问题。走运时,手里攥满了钞票,白天两趟美食城,晚上一趟卡拉0K,玩一点小权术,耍一点小聪明,甚至恣睢骄横、飞扬跋扈,昏昏沉沉、浑浑噩噩,等到钻入了骨灰盒,也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活这一生。其中,不走运的则穷困潦倒,终日为衣食奔波,愁眉苦脸、长吁短叹。即使是日子还能过得去的,不愁衣食、能够温饱,然而也终日忙忙碌碌,被困于名缰、被缚于利锁。同样是昏昏沉沉、浑浑噩噩,不知道为什么活这一生。”如此一针见血鞭辟入里的批判式揭露,酣畅淋漓,发人深省。

人生是多种多样的、纷繁错杂的,用一颗平常心去看待这人生,细细去领会去参透人生的价值。季羡先生对此有自己的心得体会,他向我们一一叙述了人生的真谛,他用惬意的曲调低吟浅唱,语重心长地教育我们,为我们讲述着人生百态。先生认为,对人生问题的思考不是那些坐在神圣殿堂里的哲学家们的专利,“吾辈凡人”也要扪心自问:你为什么活着?通常,人无法选择生与死,但人不能总处在被动和糊涂之中,我们应有所作为。季老对人生的意义与价值是这样评价的:“如果人生真有意义与价值的话,其意义与价值就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

不完满才是人生,在季羡先生的眼中,没有任何人的人生是完满没有缺憾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正因为这份不完满,为我们勾勒出了人生的轮廓,也让我们懂得在缺陷中领略美好,才不至于那么高傲自大、目中无人。人性善恶,知足常乐、谦虚虚伪,为人处世,世态炎凉„„这一切的一切,不论是人生意义上的,还是内在精神上的,先生都为我们讲解得一清二楚,道理也显而易见、一目了然了。

其中,我感受最深的是他在书中反复提到的《关于人的素质的几点思考》和《漫谈伦理道德》。在这两篇文章中,先生谈道:“人生于世,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

一、人与自然的关系;

二、人与人的关系,也就是社会关系;

三、人自己与自己的关系,也就是个人思想感情矛盾与平衡的问题。”他认为这三个关系处理好了,人就生活得幸福愉快,否则就痛苦。结合我们的现实生活,我感到季老谈到的三点是全面深刻的,对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都有帮助,并使我们认清了人生的方向。

推荐第8篇:初二班读后感的优秀文章

读《机会的得失》有感

张晓鹏

《故事会》里的故事总是耐人寻味,让人津津有味。在《故事会》里也有让人能领悟的还不曾知道的人生大道理。在读完一本《故事会》后,有一篇文章另我受益匪浅,让我知道人生的道路都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机会的得失》一文主要讲述了有两个人得了入伍参军的机会,但有一个人因为家里的关系而放弃参军。在他们年迈的时候相互遇见,参了军的人叹息自己父母去世未能去看上最后一眼,但现在当了县长,而另一个则还是平平凡凡,但抱怨自己没有一份工作,但照顾了父母,两人互相叹息。

在人生的抉择上,有得必有失,在这坎坷的道路上,并不是一帆风顺,贪心的人出谋划策想得到全部,眼看快到手了,最后却连最基本的东西也没了,平凡的没贪恋的人,也只能得到小部分的奖励,得失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如何面对得失,“得”了不能沾沾自喜,以为这是最好的,“失”了不能垂头丧气,要学会看到“得”与“失”,看重了得失两者,使之保持平衡,才能把路走得更稳,更平坦,才能得失都有,得的就会越来越多。

守护暖暖的梦想

——读《上帝只掌握一半》有感

李昱昊

老师曾找我谈话说要有目标。目标是什么,目标就是我们的梦想。梦想里我们道理有多远,是近在咫尺,还是远在天边,这我不知道。

正如《上帝只掌握一半》里所说的一样,上帝只掌握我们一半的命运,在我们彻底绝望时,别忘了,我们手里还掌握着另外一半的命运,所以我们一生的努力就是用自己的一半握取上帝手中的一半。

但是另外一半我们获取它的重要工具就应该是我们所憧憬的那个暖暖的梦想吧。梦想诞生于现实当中,因为现实中我们需要梦想。但是梦想也常常摧毁于现实之中。现实之中,我们的梦想可能没有那么容易去捕捉到,于是产生坠落,梦想也从此消失。

可见,我们梦想像一个新生儿那般脆弱,像一个稚嫩的每条生命那样需要呵护,需要我们用心去守护这暖暖的梦想。现实之中可能会出现很多的暴风雨,人生的坎坷之路上也许真的会有许多上帝的败笔,但是别因为这样让心冷下来,别忘了黑暗之后必是黎明,阴霾散尽,暴风雨退去后依然还是彩虹,别因为一时不如意成为一个坠落的天使,别真的让梦想消失在现实当中,千万记住,在心灵的深处还守护这一个暖暖的梦想。

梦想一直在心里安静地等待着上帝手中的那一半,虽然现实总在袭击着我的梦想,但是只要我们守护好这暖暖的梦想,那么我们与梦想的距离也就近在咫尺了,自然上帝手中的那另外一半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掌握在我们的手里。

每天爱你一个小时

范育霖

一小时有多长?也许是在阅读中消化;也许是在娱乐中打发;也许是在忙碌中度过;更也许是在不经意间从指间溜过„„但对于一位有着间歇性的老年痴呆症的母亲,在她珍贵的清醒的一小时里,却为了儿子尽自己的所能地做了许多事。

故事发生在一个穷困的家庭。大龄的儿子没有结婚,靠给别人拉货维生,与母亲蜗居在小屋里。母亲有间歇性老年痴呆症,总是像个孩子那样闹着,使他省不下心来。直至一天她

去世了,在一本破旧的本子里歪歪斜斜地记录着她的日记。母亲用她每天那清醒着的一小时,悄悄地出门拣纸皮箱,直至她为儿子攒够一万元,,才安然离去。

读了这个故事,我心中洋溢着母亲对儿子的关切与爱护。这位母亲明明知道自己每天只有一个小时的清醒,但她仍握着笔,艰难地写下点点滴滴的决心与愿望,字里行间满溢着母亲对儿子的关切与爱护。她还悄悄地出门,到附近的垃圾箱捡纸皮箱,捡塑料瓶,为的是儿子,帮他多攒钱,希望儿子早日结婚,买间大些的房子,过着幸福的生活。这是一位特别的母亲为孩子特别付出,这份每天只有一小时的爱,这份从本子里笨拙的字句中流露的爱,这份在捡纸箱时不断存储的爱,无不体现出这位母亲的伟大与无私。

尽管他是个平凡的人,但因为他的母亲,因为他那伟大的母亲,所以他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

《妈妈,咩咩》读后感

郑晓彤

文章讲述了“我”生了一个不会讲话的孩子,作为一位母亲,她十分愤怒,于是她决定离婚。离婚前几分钟,她发现女儿不见了!原来,女儿回了老家,找到一只小羊羔,用小羊羔的“咩,咩”来代替自己叫母亲的声音„„

看完文章,我想到亚残会,摄像机多次拍到场边的观众落泪的模样,还记得老妈曾经对我说过:

“去看亚残会的人,都只有两个字感受——感动。”

他们那般坚持地去运动,实现自己作为一个运动员的梦想,我们这些正常人,又有多少人做到呢?那些哭喊着人生的不公而要去跳楼的,你们可曾想过这些残疾人是经过多少次的心里挣扎,才会坚强地活下来呢?

对不起他们,我们显得太渺小。

我们有什么理由去嘲笑他人?我们有什么资格怨天怨地?我们又什么原因不去追求理想?

面对过去

——读《秘密花园》有感

黄昕琳

可能在我们的过去都有自己的伤口,但是,它们也会有被治愈的一天。

丑陋的女孩玛丽因坏脾气一直受到家人和同学的唾弃,再一次瘟疫中父母双亡的她被送到姑父克莱文伯爵家的庄园生活。一开始,她对任何事情都目不关心,但是她的女仆玛莎却用真诚对待她,最后她和表哥柯林找到庄园中的秘密花园,并解开了姑父的心结。

有人说生活就像平静的湖水,我们的人生确实如此。从婴儿的牙牙学语开始,逐步当我们踏入青少年时期,湖面又会泛起小小的涟漪。丑陋女孩玛丽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她的童年是孤独的,没有真正感受到过父母的爱;表哥柯林由于与去世的母亲长得十分相像而被父亲离弃;克兰文伯爵则是因为目睹太太的离世而悲痛欲绝,从此不再见自己的儿子。这三个人在不同的阶段都遇到了不同的悲哀,孤僻的性格掩饰自己内心的寂寞和懦弱。这一点和很多人都很像,现实中的人总会用这种方式逃避自己的过去。他们都不会让自己的内心被他人看穿,只是外表看起来强势,但是并不会想上前行而是躲在自己的世界对外边的世界不闻不问。不过,三个人的命运因为迪青和秘密花园的出现而改变了。迪青为柯林和玛丽打开了通往秘密花园的门。他让他们走出了自己的世界,把他们带到大自然,领略它独特的美。而柯林和玛丽看到眼前的美丽被大自然吸引住了,打破了自己的心墙。而克兰文伯爵则在当初这个见证妻子死亡的花园里看到自己儿子重拾生活的自信。就在这里他们的命运连在一起,那个

原本被称为禁地何不像我们内心的那个禁地,可能我们的心底都有自己最不想别人所知的伤口,但是如果永远不去忍痛治疗,也是永远也不会复原。表面上是大自然的魔力,但其实是他们互相之间肩并肩,手并手时擦峩宁勇敢面对自己的过去,但是事实上,更多的是他们有了面对过去的心。他们不再受过去的自己所约束。也对,既然已成过去,又何妨去面对呢?收拾心情,重新出发,或许我们会发现世界与以前截然不同。

推荐第9篇:优秀文章

无人喝彩

无人喝彩的人生,就似没有花香的小径。

人生的赛场常常是这样开始的:两旁是朋友助威的呐喊,身后有亲人关注的目光。我们大多数人的生命是在这亲朋们的赞美与喝彩中长成的,那是我们成长过程中快乐的源泉。

但是,既然我们要前行,就总有一天会远离朋友呐喊的范围,走出亲人关注的视野。当生命孑然独行于荒野,可经受得住孤独和痛苦的煎熬?

甚至,在你蹒跚的身影之后还有无数的诽谤和嘲讽,你是否仍能坚守?沙滩能让汹涌澎湃而来的海浪心平气静地退去,并且留下些珍珠和贝壳,是因其胸襟的坦然与博大。

那些只习惯于繁华锦簇的春天的生命,如何度过群芳凋零的冬天?那些被众星捧月般拥戴和欢呼的人们,不经受孤独和冷落,如何积蓄一种于困境中自信从容的人生大气?

孤独和痛苦检验着生命的弹性,让人更真切地感受到生命的硬度和精神的韧性。我们生命的最大 值正是在这种承受和忍耐中求得的,而不是以他人的喝彩为砝码来度量的。

喝彩,本是人们对那些闪烁真善美光辉的人和事的真诚赞颂,是人们内心对人性的亮点情不自禁的共鸣的反应。由衷的喝彩,对于自卑和脆弱的人,确是一根能支撑其前行的手杖。但 在这个浮躁时代,许多喝彩成了随意的问候或礼节性的安慰。甚至不乏谄媚的精神贿赂。正如太多的泡沫只会令人窒息而不能将其抬升一样,廉价的掌声和无端的喝彩总是让陶醉其中的人们放慢了快行的脚步。其实,对于我们这些很平凡的生命,能否赢得别人的喝彩并不重要,只要在自己生存与生活的环境中,大部分人能容纳你,接受你; 小部分人能善待你,喜欢你;有那么几个人能牵挂你,真爱你,便是幸福的人生了。

而那些一心埋头走路的人,纵会忽略沿途许多美丽的风景,却能明晓自己的每一步迈于何处。跋涉之途是否花香满径,他们是不会在意的。对于这些真正值得喝彩的人,喝彩,反倒成了煞风景的惊扰。

黎明不因鸡鸣才到来,鲜花亦不是因人们赞美才芬芳。

无人喝彩,我们依然昂扬向前。没有掌声,我们一样虔诚地歌唱。

推荐理由:未经历坎坷泥泞的艰难,哪能知道阳光大道的可贵,未经历风雪交加的黑夜,哪能体会到风和日丽的可爱;未历经挫折和磨难的考验,怎么能体会到胜利和成功的喜悦。生活中的鲜花和掌声不会时时围绕着你,雨水和泪水常常打湿我们的脸庞,面对一切不如意,我们要作自己命运的主宰,因为只有历经磨难的生命,才能闪耀着奇幻的色彩;只有经得起磨难,才能达到别人无法达到的高度;只有尝遍生活的酸甜苦辣,才能知道成功的不易。漫漫人生路,永远是崎岖坎坷,充满艰难险阻的,但千万不要一昧地开拓荆棘,要用淡然的心态面对一切。只有这样当你回首往事时,就不会因埋怨太多而后悔。朋友,人不怕痛苦,但怕丢掉刚强;人不怕磨难,但怕失去希望,用自信从容的人生态度笑傲磨难,用粗犷豪迈的绚丽画笔为我们的人生着上重彩,用孤傲洒脱的独特风姿诠释人生的真谛吧!

童年趣事

我的童年非常快乐,那时发生的故事至今记忆犹新。其中有一件事我一想起来心里总特别高兴。因为它给我带来了无限乐趣。 有一天,放学的时候,我看到前面有很多学生围在那里,我很好奇的走了过去,一看原来是一盒儿可爱的小鸭子,我一问,一块五一只,我只用了一块四买下了它。我把它拿了起来,双手捧着它,它那小眼睛就像两颗黑色的豆子一样看着我,还不时的冲我叫。而且它那摇摇摆摆的样子可爱极了。当我蹲下身子拿塑料袋时,它却从我的手里一摇一摆的跑了出去。我把它捉了回来,嘴里还念叨着:“这小东西真淘气。”接着,我把它放在塑料袋里,便给它起了个名字——“小淘气”。 回到家,我把它放到鞋盒里,还把盒放在桌子上,生怕它跑出来,可是,它偏偏不听话,它先用翅膀扒住盒子,然后一用力,便跳出了盒子,接着,它不顾一切的向前跑,结果掉在椅子上面。它又从椅子上面跳了下来。摇摇摆摆的跑了过来,冲我叽叽叫。我想它是饿了,我从冰箱里拿出几根青菜,认真地把青菜切得细细的,然后放入一个小盘子里,我刚端起盘子,小鸭子就一摇一摆的走到我跟前,只见它迫不及待的拍打着翅膀,伸长脖子,这时我还没有把盘子放稳,它就用它那又黄又扁的嘴贪婪地吃了起来,它那黄色的嘴就像小夹子一样。不一会儿,它那像小夹子的嘴把盘子里的菜吃得一干二净。它吃菜时的样子真是可爱极了。看它吃得这么香,我更喜欢了。 晚上,爸爸回来了,给“小淘气”用纸盒做了一个窗。妈妈给它做食儿,我给它倒水。它就像我家的小客人一样。一次,我用手指夹它那扁的嘴,然后提了起来。它那小爪子立刻像骑自行车那样,蹬来蹬去。这时,爸爸看见了,便着急的说:“快把它放下来。”我奇怪的问:“为什么?”“你拽着它的嘴,它会痛的。”我立刻把它放了下来。我又问:“它为什么会痛呢?”爸爸说:“小鸭子的嘴虽然是硬的,但它的嘴也是和肉连在一起的,所以你拽它的嘴它当然会痛了。” 我惭愧的对小鸭子说:“真是对不起。”这时“小淘气”对我叫了两声。它好像是原谅我了。 自从这只小鸭子来到我家后,给我的生活增添了很多的乐趣,至今想起来,对那只小鸭子 ……

绿

翠湖,多么令人陶醉的名字!碧绿的湖水,碧绿的草地,碧绿的浮萍,碧绿的树木,啊,这里简直是一个碧绿的世界!我不禁想起了古人的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这里,一个“绿”字用得多好啊,那充满活力的绿,那象征青春的绿,给大地带来了无限的生机,给人们带来了新春的欢乐。

生活中,绿总是吸引着我,就像有一股力量在拉着我向它靠近。

今天下午,我再次来到翠湖,信步走过石拱桥,来到西湖堤边的石凳上坐下。湖面上,浮萍像绿宝石雕成的珍品,玲珑剔透,翠色欲流,几朵小黄花舒展地躺在上面,远远望去,好像一块鲜花盛开的草地。我情不自禁地遐想着,要是能躺在那上面,枕着绿色的“草地”,加入到小黄花的行列里,一块儿仰望蓝天、白云,那该是多么惬意啊。

调转视线,我远远地望见郁郁葱葱的树丛掩映着的红墙、角亭,在阳光的照射下,碧绿的琉璃瓦发出耀眼的光辉,宛如一幅幽雅的水彩画。这可把我吸引住了,我便向那儿走去,原来那是一个新修的亭园,大门的两边,有一副对联“城市别

开由佛界,楼台妙在水云乡”。这里的确是仙境啊,我在这个仙境中漫步,观赏着湖水、花草、喷泉、游鱼,一切都是那么美,都是那么令人赏心悦目。特别是那长长的回廊,十步一亭台,五步一曲回,雕梁画栋,五光十色。大观楼、西山的太华寺、金殿都有这样的回廊,听妈妈说,北京的颐和园也有这样的回廊,只不过规模比这里的大,装点比这里的更华丽罢了。不过,翠湖的回廊也有它独特的风味,小巧曲雅,占香古色,尤其是在绿水绿树的环抱之中,显得更有生气,我完全陶醉在这充满诗情画意的境界之中了。

走进水月轩,这里有一一片荷塘。透过清澈的湖水,可以看见湖底的水草绿莹莹的,像一块地毯,而那亭亭玉立的、碧玉盘似的荷叶,又多像绣在绿色地毯上的花卉啊!这时,下起了毛毛细雨,雨珠洒在宽大的荷叶上。滚来滚去,美极了..微风吹来,荷叶轻轻地摇晃。像是对我说:“多美啊,这个绿色的世界!”

雨中的翠湖更绿了,透过雨帘,看那树和水、浮萍和荷叶,我仿佛觉得翠湖的雨也是绿的,它把树叶上的灰尘洗得一干二净,我完全被这翡翠般的绿色海洋包围了。

我想,我不也是这绿色世界中的一棵小苗吗?将来,我一定要把祖国装点得更加美好

推荐第10篇:优秀文章

无人喝彩

无人喝彩的人生,就似没有花香的小径。

人生的赛场常常是这样开始的:两旁是朋友助威的呐喊,身后有亲人关注的目光。我们大多数人的生命是在这亲朋们的赞美与喝彩中长成的,那是我们成长过程中快乐的源泉。

但是,既然我们要前行,就总有一天会远离朋友呐喊的范围,走出亲人关注的视野。当生命孑然独行于荒野,可经受得住孤独和痛苦的煎熬?

甚至,在你蹒跚的身影之后还有无数的诽谤和嘲讽,你是否仍能坚守?沙滩能让汹涌澎湃而来的海浪心平气静地退去,并且留下些珍珠和贝壳,是因其胸襟的坦然与博大。

那些只习惯于繁华锦簇的春天的生命,如何度过群芳凋零的冬天?那些被众星捧月般拥戴和欢呼的人们,不经受孤独和冷落,如何积蓄一种于困境中自信从容的人生大气?

孤独和痛苦检验着生命的弹性,让人更真切地感受到生命的硬度和精神的韧性。我们生命的最大 值正是在这种承受和忍耐中求得的,而不是以他人的喝彩为砝码来度量的。

喝彩,本是人们对那些闪烁真善美光辉的人和事的真诚赞颂,是人们内心对人性的亮点情不自禁的共鸣的反应。由衷的喝彩,对于自卑和脆弱的人,确是一根能支撑其前行的手杖。但 在这个浮躁时代,许多喝彩成了随意的问候或礼节性的安慰。甚至不乏谄媚的精神贿赂。正如太多的泡沫只会令人窒息而不能将其抬升一样,廉价的掌声和无端的喝彩总是让陶醉其中的人们放慢了快行的脚步。其实,对于我们这些很平凡的生命,能否赢得别人的喝彩并不重要,只要在自己生存与生活的环境中,大部分人能容纳你,接受你; 小部分人能善待你,喜欢你;有那么几个人能牵挂你,真爱你,便是幸福的人生了。

而那些一心埋头走路的人,纵会忽略沿途许多美丽的风景,却能明晓自己的每一步迈于何处。跋涉之途是否花香满径,他们是不会在意的。对于这些真正值得喝彩的人,喝彩,反倒成了煞风景的惊扰。

黎明不因鸡鸣才到来,鲜花亦不是因人们赞美才芬芳。

无人喝彩,我们依然昂扬向前。没有掌声,我们一样虔诚地歌唱。

推荐理由:未经历坎坷泥泞的艰难,哪能知道阳光大道的可贵,未经历风雪交加的黑夜,哪能体会到风和日丽的可爱;未历经挫折和磨难的考验,怎么能体会到胜利和成功的喜悦。生活中的鲜花和掌声不会时时围绕着你,雨水和泪水常常打湿我们的脸庞,面对一切不如意,我们要作自己命运的主宰,因为只有历经磨难的生命,才能闪耀着奇幻的色彩;只有经得起磨难,才能达到别人无法达到的高度;只有尝遍生活的酸甜苦辣,才能知道成功的不易。漫漫人生路,永远是崎岖坎坷,充满艰难险阻的,但千万不要一昧地开拓荆棘,要用淡然的心态面对一切。只有这样当你回首往事时,就不会因埋怨太多而后悔。朋友,人不怕痛苦,但怕丢掉刚强;人不怕磨难,但怕失去希望,用自信从容的人生态度笑傲磨难,用粗犷豪迈的绚丽画笔为我们的

第11篇:文章读后感(二)

《关于中国文学史的宏观与微观研究》

读后感

章先生的这篇文章内容是关于中国文学史的宏观与微观研究的,重点对中国文学史的宏观研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第一部分主要讲了什么是文学史的宏观研究,以及中国文学史上的宏观研究有哪些。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则分别讲了文学史宏观研究的两个先决条件,一个是文学观念问题,一个是把中国所谓古代文学与现当代文学的研究打通。第四部分对中国文学史宏观研究的展开提出了一些设想,重点讲了文学发展的分期问题。第五部分则简略地谈及了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的关系。

整体来看,这篇文章条理明晰,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各个部分都安排得井井有条,尤其是观点鲜明,富于创新,也极具建设性。给我印象深刻的有两点:第一,关于文学观念问题。这是一个常提常新的问题,古人在这方面进行了多方面探索,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但是也妨碍了我们的独立思考,以至于长久以来,文学的教化、载道功能一直以文学本质的身份出现。章先生在文中提出的文学观念的四点,是对当前很多认识误区的纠正,也是对“五四”新文学运动内在精神的回归。尤其是对文学本质的认识,应该说是认识其他三点文学观念的基础。只有认识了文学是什么,才能知道作家的创作、读者的接受是怎么一回事。而且,要真正理解这四点文学观念,最好的途径一是自己要有一定的阅读经验,一是自己曾经尝试过文学写作。有了这两方面的感受,我想,就一定会对章先生提到的这四个问题有切身感受并由衷赞赏。第二,关于打通中国古代文学与现当代文学的问题。文学史的发展有如一个人的成长,它的每一阶段都与前一阶段密不可分,并不因为我们对某一段时期加上一个标题,概括一个特征,这个时期就该孤立起来。实际上,我们想一想,任何一个时代的研究者都把自己所处时代的文学称为“现当代文学”,但是经过几百年时间的历练,所有的“现当代文学”又都变成了“古代文学”,而且,在后人眼中,这样一种发展具有连贯性、极其自然、毫不突兀。如果说,鲁迅所处的时代还因为距离现代文学太近而不能发现古代与现代文学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话,那么,几十年后的人们在面对这段历史之时,就应该尝试着对其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与总结,章先生这样的眼光是客观的,也是负责任的。

《中国近世文学与“近代文学”》这篇文章可以说是前一篇文章某一方面的详细展开,主要论述的是近世文学与现代文学有相通之处,而不需要再有一个“近代文学”作为过渡楔入其间。在对前一篇文章的内容有充分了解之后再来看这篇文章就更容易一些了。确定分期就意味着对每个时期都要进行判断、选择,这必然包含着研究者对它的宏观把握、整体概括。

第12篇:文章读后感(四)

四篇论文读后感

《五四文学与中国古代文学传统》文章简洁明了,论点鲜明。开篇即点出本文的观点认为“五四文学在广泛接受西方文艺思潮影响,以彻底反对旧文学的姿态创造现代意义上的新文学时,并没有从根本上背弃传统文学”,之后分三个部分具体阐述此观点。第一部分,从显性影响、隐形影响两个层次上,说明五四文学创作接受中国古代文学传统影响;第二部分,认为新文学创作紧密联系着古代文学是历史的必然选择。第三部分,认为五四新文学对古代文学的继承从本质上区别于文学史上历次文学变革,它不仅继承古代文学传统,而且着重通过西方文学理论对这一传统作创造性转换,使之成为能自由表达现代人思想情感的文学。

文中有两个方面的特点让我耳目一新。一,作者对于常见材料的真知灼见。比如,胡适的白话诗向来是以白话文学的先导出现在人们眼中,但是作者却细心地发现了它与古代诗歌情趣、意境方面的诸多相似之处。又如,把郭沫若的现代诗删改之后变而为一首漂亮的律诗,显示了作者的眼光独到。虽属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还有,胡适《生查子》与欧阳修《生查子》、《一个勤学的学生》与《儒林外史》、《贞女》与《牡丹亭》的比较,都是现代文学史不曾提到的方面。作者都对其给以客观公允的评述。应该说,对于大多数研究而言,面临的资料都是有限的,不同的仅仅在于人们怎样思考。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式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错误的结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为了得出一个自己设想中的结论而有意地回避历史真实。二,对于五四新文学创作的客观评价。作者认为“在文学革命倡导期,他们(五四文学革命倡导者)对旧文学无论表现出何种激进的否定姿态,那都是文学革命倡导期的一种策略,并不说明他们从根本上与旧学实行了决裂”,我觉得这种说法太对了!每个人都生活在不可选择的历史之中,时间的线性状态使得我们无法脱离前一代文学的影响,真空社会是不存在的,因而,一些愿望常常未必真的付诸于实践中。如果我们仅仅被五四新文学的倡导者们的一些激进的只言片语所迷惑,难免误入歧途。文学史研究更为重要的还是文学本身的研究,毕竟那才是铁的事实。

不过,我对文中最后一段中的前两句话颇为怀疑。作者认为“任何变革期的文学转型,都必须借助外来思想理论的冲击和影响完成本质的转换。没有外来思想理论的冲击和影响,固有的文学传统中是不可能自然生长出新的因素和特质„„”这种结论是从五四文学运动演绎出的一个结论,当然历史不容假设,但是由历史事实得出一个必然性的推论总是显得过于武断,况且,这一命题是不能证明的。

《论五四时期的传统文学观》本文论点主要是批驳将“反传统”、“全盘反传统主义”定位为五四传统文学观的论调,提出五四传统文学观的准确表述应该是“以科学的态度与方法重新估定传统文学的价值”,文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论述了新文学阵营的内部差异和前后变化,力图对五四时期的传统文学观作一种历史还原式的澄清。第二部分,主要论述了五四时期传统文学观在对待整理国故上的态度。第三部分,主要论述了多种派别对五四历史的共同参与和对五四传统文学观的形成所起的作用。

文章最大的特点在于以大量鲜为人知的事实,纠正了人们对五四新文学运动的若干偏颇认识。大概每一种言语都有其特定的语境吧,正如每一件服饰都有其穿着的特定场合一般。今人在听到“选学妖孽”、“桐城谬种”时已没有振聋发聩之感了,有的只是疑惑、不解。不过,在作者对当时的历史加以分析之后,我们也很可以对这些惊世骇俗之语稍加谅解了。然而,五四传统文学观又绝非这八个字所能概括,作者举出了足够的材料,告诉我们先驱者在 1

面对传统文学时是如何进行反复修改、逐渐摸索。若是以为新文学阵营只是一味偏执于极端,那我们未免高估自己了。每一代人,面临的情况不同,思考的内容不同,但是,思考方式以及对于真理的渴求都是一致的,此其一。其二,应该肯定并重视五四新文学中的整理国故运动。这一行为也可算作五四新文学并非彻底反传统的一个明证。作者所列举的那些关于新文学运动中整理国故的举动和种种细节,在我都是头次听到。谁又能想到,那些高喊“打到孔家店”的人们会去埋头于故纸堆,去发掘传统文化中的宝藏呢?事实就是如此,世间本无绝然不容的两种态度,传统文学以其独特不可抗拒的魅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文人,痛恨也好,厌恶也罢,最终都不免为其折服,或者,新文学的倡导者从来就没有想过要全盘否定传统文学,而只是对传统文学中的某些方面不满而已。新文学运动中的整理国故运动也应该是开启了中国文学的现代研究吧。其三,客观评价异于己者。远离了革命年代,淡忘了革命思想,我们在反思这段文学史时,显得更为冷静、客观。能以一颗平和公正的心去评价异于己见之人、之说,可谓中国文学研究、文学史研究逐步走向成熟的标志。有不同阵营,才有查漏补缺、修正改进的可能。五四新文学阵营也真的是从中获益不浅。透过别人的眼睛,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抛开成见,从新文学流派之外的折中派、保守派中反观新文学的传统文学观,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更接近真理的评价。

《论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传统》这篇文章从道法系统的角度说明了中国现代文学的传统继承。作者把现代文学的传统与传统的“文以载道”观点相结合,提出了道法体系的观点,非常新颖。“道”虽异,载“道”的目的却未曾改变,无论如何,我们都载沿着古代传统的惯性描画着文学的新面貌。作者把新文学的“道统”定义为传统形成过程中,新文学一贯强调表现的以区别于旧文学价值内涵的思想感情内容,具体地说就是“人的文学”或是饱含个性主义内涵的人文主义,而新文学的“法统”则是反抗精神。在此二者基础上,形成了白话文体系和现实主义流派系统。我想,这两点都是作者经过自己的潜心研究得出的结论,有着深刻的洞察力。现代文学时代是一个包含了各种错综复杂的观点和无数新变的时代,想要把握其中本质特点,并对其加以条理化、系统化是何等艰难,但是,从古代传统中一路走来,现代文学总是要和古代传统发生某种关联。顺着这种关联,便可归纳出现代文学的内在特征。

《社会形态的变更与文学转型》这篇文章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分析了文学史的现代化转型。五四新文学运动的成功不仅在于精英层的振臂高呼,也在于读者群的成熟和传播工具的进步,以及整个社会的现代化变更。文章的四个部分分别以一个设问句作为小标题,饶有趣味。在关于读者群的成熟这个问题上,作者使用了很多数据资料作为证明。这些看似琐碎,从来无人问津的资料到了作者笔下表现出不同反响的力量。这不禁让我想到20世纪西方文论中的接受美学,读者是现今文论界研究中比较热门的一个群体,姚斯就在其代表作《文学史作为文学理论的挑战》中认为文学史研究必须加强读者的接受研究,文学史是接受的文学史,文学功能离不开作品的社会功能,依赖于读者的接受与发挥。其实想想也不难理解,没有读者,任何文学作品都成了无的之矢。失去目标,文学就只能以近乎停滞的节奏缓步向前。另外,对于作者经济来源的研究也颇有见地。文人从来都不是在饿着肚子的情况下享受作文的快乐的,总还是要保障了生活的富足,才有豪情万丈的诗情。鲁迅的感慨不是没有道理的,以前从来未曾听闻,莫不是怕影响了他的光辉形象?不过听到鲁迅这样的言辞,倒觉其更加可亲可近了。现而今对“职业作家”的批评听多了,自己也在人云亦云地抨击,殊不知,“职业作家”在诞生之日倒未尝不是一件振奋人心之事。

第13篇:中小学读后感文章

读《心田上的百合花》有感_750字在我的心中以前经常在想:假若我是株花,但我却不被人欣赏,被人讽刺,被人鄙视,每天都在人人的鄙夷下成长,即使我是一株漂亮的花又有什么用呢?

自从读了《心田上的百合花》这篇课文,这株百合花却带我领略的认识的真谛:是花就要开放,是灯就要照亮黑暗的夜空,是太阳就要带来温暖,是小草就要装扮祖国的大地。这是一株百合,因为它生长在断崖边,而且和杂草们生活在一起,每天都要被野草讥讽。但是百合花自信的告诉他们: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一株花的庄严使命;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没有人欣赏我,我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

是呀,不要在乎传说中的风言风语,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我们不能因为那些流传的小话而气馁,沮丧灰心,自暴自弃,让心中那燃烧的希望圣火被扑灭。不要怕,站起来,昂起头,挺起腰,做你该做的事。像居里夫人,虽然生活艰苦,但经过自己的努力奋斗,她战胜了自己,并超越了自我,完成了自己的梦想!

执着、坚强、不断追求、坚持不懈、不屈不挠是你攀登的起点。梦想成功、愿望实现、追求卓越是你攀登的最高峰。

切记,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自高自大的作风不能有,但坚贞不屈,持之以恒的性格人类不可缺少。

几十年后,远在百里外的人,从城市,从乡村,千里迢迢赶来欣赏百合花。许多孩童蹲下来,闻嗅百合花的芬芳;无数人看到这从未见过的美,感动的流下了眼泪。。

是呀,人生经历挫折是不可避免的,还记得我以前弹钢琴水平不高,经常联系出错,老师常常以节奏不对,琴声不正,为理由,批评我,指责我,我决定细致练习,联系出效果,于是我长时间坚持练琴,随而,我的钢琴水平日益增加,现在还很不错呢!

人生就是这样,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呢?

河南省西峡县城区四小五年级:段毓

第14篇:文章及读后感

过去,菲律宾独裁者马可斯当政时,他的妻子「铁蝴蝶」艾美黛喜欢穿着豪华名牌服饰到贫民窟巡视,文章及读后感。让人难以理解的是,她的这种行径不但不会造成穷人的心理及道德不平衡,反而是让人们产生一种羡慕及崇拜的「自我较差论」的心态,认为艾美黛是天仙下凡,能摸到她的裙摆就是至大的幸福。

也正因此,当1986年马可斯夫妇被罢黜而流亡,人们在马尼拉南宫他们的住宅,赫然发现艾美黛竟然有数千双高跟鞋子,她的离谱豪奢也就不难理解了。在一个权力绝对化的社会,权力会让人变成神,并让凡人臣服认命,于是愈穷愈惨的人反而变得愈认命和愈保守,成了保守反动政治势力的最大支柱。

而菲律宾这段被世人耻笑的往事,到了今天却早就以另外一种很奇特的方式,成了包括台湾在内的绝大多数地区的常态。举世各国里,欧洲由于从文艺复兴到理性启蒙,因而人道主义的悲悯、正义、社会意识等价值传统深厚,公共领域还不至于全军覆没。而欧洲之外的地区,则已全然变了样。就以台湾为例,下述这些情在我们社会里就已成了常态﹕

例如,当今台湾由于内政失修、政策偏差,我们早已成了一个相当M形的社会,每年因为贫穷而跳河上吊烧炭的以数千计,但对这些不幸者,我们以前会认为这是社会问题或政治问题,但到了现在,这些却已逐渐被看成是他们自己的「私人问题」,甚至还被认为是他们竞争力不足的自然下场。「公共问题」里的公共性被抽离,一切都成了「私人问题」,这当然意谓人们社会意识的逐渐凋零。掌握权力的人在这样的变化里,当然也就愈来愈不需要为失政和民困而负责了!

再例如,由于人们的公民意识日益瓦解,并代之以自我认命的意识,于是对公共的政策的讨论已日益缺乏市场,吃喝玩乐则成了新的主流。媒体上连篇累牍或整个时段都在报道某某新贵新富住什么豪宅、开什么名车、用什么名牌、去哪个高档餐听用餐之类的八卦琐碎新闻,我们崇拜这些新富新贵的态度,其实已和当年菲律宾穷人崇拜艾美黛的珠光宝气没什么两样。媒体做为公共平台的功能早已荡然,而成了八卦琐碎的表演舞台。

其次,则是前述那些对比都早已激发不出人们要求公平正义与调整公共政策之心,反而滋长出一种「仿冒式的学样」,于是上焉者吃俱乐部、豪宅豪车和豪牌手提色,普通市民阶级则以「平价奢侈」这种似是而非的口号来自我安慰和自我逃避。这是一种怪异的扭曲,彷佛吃喝玩乐这些题目外,再也没有别的题目会引起人们的关心。当这种价值取向成为主流的时尚后,我们在媒体上更进一步看到,台湾似乎除了名婆名模的罩杯、化妆品、男女关系、八卦绯闻等之外,再也没有什么应该去伤脑筋的课题。最近台湾百物腾贵,许多物价问题其实都和政府的能力有关,但我们除了抱怨物价外,主要谈论的却都不是政府能力的问题,而是要如何去什么地点可以买到便宜货之类的建议。这当然也是「公共问题」被简化成「私人问题」的另一例证。琐碎、八卦、名人取向的这些价值,对我们社会多数为人父母的,或许会造成一种心愿﹕那就是如果也能生一个俊男美女当名模名婆该有多好!

也正因此,不久前台湾曾有一个机构对大学生做了民调,有30多万大学生都有严重忧郁症,需要找人协谈,其中有大约四分之一认为是「被不干净的东西附身」或「被不可控制的力量所左右」。台湾的大学生在这个M形社会日益严峻,高学历失业及初次就业待遇已负成长的时刻,的确有太多问题会让人忧郁,但他们已经说不清忧郁的原因,于是遂将问题「私人化」,认为是被附身。这是奇怪的鬼神论,在它背后所隐藏的无力感和认命论,或许才更值得警惕吧!

而有关上述问题,近代学术思想界其实早就做过相当精到的观察与分析了。甫去世未久的法国后现代著名学者布什亚(Jean Baudrillard)在谈到当今人们意识改变时即这样说过﹕

——「消费者对真实世界、对政治、对历史、对文化等的关系,不再系于兴趣、投入、责任感,也不是完全的漠不关心,而是系于好奇……人们必须去碰每一件事情,事实上在一个消费社会里,人们正受到恐惧失去某些事情的折磨……主导人们的不是欲望,不是个人的品味,或者某种特殊的癖性,而是受到广泛焦虑激发而产生的普遍化的好奇,读后感《文章及读后感》。 」

布什亚所谓的「普遍化的好奇(Generalized Curiosity)」,其实已很要领的指出了当今人们,包括媒体在内的意识变化。人们对一切沉重的公共问题早已不再有兴趣,于是这种时代拥有权力的人遂有福了。古代有权如帝王,也都必须承受到整个社会要求是非公义的压力,而现在的有权人则无论出了多大的败德问题,也都可有幸免的可能。这样的时代,人们已把一切都看成是消费品,而最好的消费品当然就是琐碎的八卦、绯闻、表演,以及缺乏了营养但却可以占住版面和时段的东拉西扯。

也正因此,目前的媒体,特别是影音媒体,已到了让人徒唤奈何的程度。今天的台湾百孔千疮、百废待举,但这些公共问题却鲜少受到适当的重视。公共领域日益飘零,名人名模、吃喝玩乐、八卦绯闻等琐碎化的事务则成了满足好奇心符号信息消费的重点,这是一种自我逃避的耽溺。而就在我们耽溺于此的同时,我们也就对世界正在快速的变化无动于中!台湾的百姓在被政治人物欺骗的同时,也在琐碎的自我耽溺中自我欺骗,这是可怕的双重欺骗,它使得台湾一切公共问题正加速的崩坏。

也正因此,看目前已正式开打的选举活动,我们只看到各式各样钻缝隙、扯口水的琐碎小道,它很能占领版面,形同让人们像看泼夫泼妇骂街一样看政治人物在表演,哪有几个人是在以台湾整体利益出发谈前瞻,谈未来,谈全球化时代台湾的因应之道,谈油价百元后我们的对策,谈如何解除M形社会这个病灶?琐碎化的时代,台湾已看不到格局和视野,甚至连政治竞争也都变成了鸡零狗碎。或许要解除这样的困局,只有靠选民自己对公共问题的自觉了。当公民有了公平正义的意识,才可免于被骗和自欺!

南方朔讲的是台湾,但是这些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情景,却让我很自然地想到了大陆。当我读者前菲律宾第一夫人穿着华贵,在贫民窟用施舍的姿态,被贫民们当成仙女一样的膜拜的时候,我的眼前,居然呈现的是那位最牛的市委书记党代表。前两天,看到朋友们给我的link,看完那些照片,我做的第一件事情是去搜索关于这位书记代表的新闻,结果找到了一些,当然,主流官方媒体的正面报道很多,这也可以理解,如果没有这些事迹,那末这位书记又如何能够当上党代表?倒是找到一个论坛,里面有几篇同一个人所写的赞美这位书记的文章,从05年开始,作者不断地澄清,书记并不认识自己,自己也不是为了拍马屁,不管怎样,在文章里面,展现的是一个努力工作,群众口碑很好的官员。大家也许会问,这个书记和菲律宾的前第一夫人有何关联,因为南方朔的文章里面的这句话:在一个权力绝对化的社会,全力会让人变成神。虽然这位书记被群众“自发”欢迎的照片,遭到了网民们的抨击,但是我很仔细地看了好几次那些照片,忽然在想这样一个问题,欢迎队伍可以安排出来,但是这里面很多人脸上的笑容,却很难安排出来,也许对于当地的民众,至少是部分民众来说,让他们来扮演这样的角色,欢迎书记的归来,对他们来说,确实是一件天大的喜事,而且对于当地的一些民众来说,书记才是他们眼中天大的官,北京太遥远,而眼前的这个书记,却能够决定着他们的将来。

我也经历过这样的场面,应该是在河南的一个爱滋村,为了欢迎我们这些前去参观的外人,村民们在村口敲锣打鼓,扭起了秧歌,当然这是官员们安排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因为我们这些外人,至少让这个村庄在这一刻,增添了一丝喜庆,虽然这样的喜庆在我们这些外人看来,有点点勉强。

两年前采访过南方朔,作为同行,南方朔的身上,更多的是独立知识分子的责任感。他笔下的台湾社会面临的问题,我们不如拿过来,比比香港,比比大陆,看看两岸三地,是不是同样都有着消费时代的 政治和媒体之病。

说到公民意识,联想到香港,在我看来,香港几乎是被精英主义以及媒体所垄断着,虽然这是一个资讯自由流通的社会,但是公众却只能够看到经过媒体为自己筛选之后的那些信息,如果媒体在传播信息的时候都是如此的不全面,媒体也好,政客也好,被社会上的一种无形的价值取向逼迫着,不是向左就是要向右来站队,这样的社会状态,又如何要求公民,能够有独立的思考能力?立法会议员的补选,虽然在媒体和学者专家看来,依然是两个阿太之间的争夺,但是毕竟参选的人已经有了七个。只是打开报纸,有关另外五个人的报道,寥寥可数,媒体已经判定他们不是为了出风头,就是陪跑的角色。学者则觉得,门槛太低,谁都可以参与,不免会变成闹剧,让选举变得不严肃起来,似乎香港的选民还不成熟,还不足以分辨到底谁会是一个适合的人选。如果在精英的严重,香港的选民还不懂得分辨严肃和搞笑,不懂得分辨好坏。

同样,一个成熟的公民社会,会有更多的公民有参与的意识,这个时候,媒体也不应该扮演过滤者的角色,应该相信公众,让公众自己进行选择。

第15篇:文学史文章读后感

09英语非师6班

090109231

范美琴

The Gap between Reality and Ideal

A traveling salesman made his car fall into a tangle of immense grapevines.R.J.Bowman, a traveling salesman, was driving his Ford on his way to sell shoes after having been ill for a long time.While thinking about the changes he had made to himself in the past fourteen years, he found himself driving on an unknown road.Without the habit of asking the way, he drove straightly and finally made his car fall into a tangle of immense grapevines.

The poor couple’s persistent pursuit of their own life aroused sick R.J.Bowman’s desire for happy life and warmth.The poor couple had insisted on their own living style, and they did live a simple but happy life.After the misunderstanding of this poor couple had disappeared, Bowman realized that he himself also wanted to live with warmth and happine.

The real life Bowman lived was only to pursue the material satisfaction, which was quite different from his real desire for life.Unlike the past, the fourteen years’ efforts made he be able to live a better life, but also made him be a lonely and diocial person.The affects he had made just to satisfy his material life, which had made him lonely in his mind.

The ideal life for Bowman was to live with warmth and love.It could be seen in the novel that he wished that the child were his, which showed his desire for family life.But when he came to know the fact that his imagined wife was conceiving a new life with another man, he felt disappointed and left.In the end, he fell down at the cold night on his cold journey.The gap between reality and ideal made Bowman suffer a great deal of pain, which he was afraid to let others know, even though no one noticed.Bowman was destined to be miserable since he could not accept the contradictions between real life he lived and the desire of his ideal life.Which also showed the contradictions of his character.

第16篇:爱国文章读后感

《方志敏》读后感

暑假里,我读了一本纪实的人物传记——《方志敏》,这本书是由关启颖、任农潮编著。书中,国民党的阴险狡诈,方志敏刚正不阿的判断好与坏,脚踏实地的为群众干活,不求功名利禄,只求生活得到解放的英雄气概,着实的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这本书主要讲的是大革命失败后,方志敏从两条半枪起家,历经百战,打出了个红红火火的赣东北革命根据地。他19年11月率红军抗日先遣队北上抗日,遭国民党阻击被捕。在狱中,他坚贞不屈地写下了《可爱的中国》、《清贫》等现在倍受欢迎的著述,次年,年仅36岁的他在南昌英勇就义。

在十三年方志敏走过的人生道路中,他走过了热火朝天的吉安农运,大振军威的首战金鸡山,轰轰烈烈的弋横年关大暴动。其中他在国民党狱中视死如归的事迹使我陷入了沉思。方志敏被捕后,蒋介石下达命令,不管用什么方法,尽量得让方志敏归顺国民党。敌军法处副处长钱协民吩咐提审方志敏。方志敏神态自若地坐了下来。“方先生,告诉你一个特大喜讯,上面有指示,你依然做你的方主席,不过„„不过你得在报纸上登上你脱离GCD的消息!”方志敏听后,怒火万丈,大声地说“哼,想让我投降于国民党,做梦、做梦!你只能砍掉我的头,绝不能丝毫动摇我对GCD的信仰!”

方志敏的一番话语,正气凛然,他时刻想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话。他对GCD的信仰永远是铁一般坚定的。方志敏那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正气凛然、视死如归的品质,大智大勇、英勇无畏的高风亮节,怎能不让我们向他学习、向他敬礼、向他鞠躬、向他表示崇高的敬意?1935年8月6日 ,年仅36岁的方志敏在南昌把满腔的热血洒向他深深热爱的祖国大地。当我们读着他那用生命写成的著作时,方志敏不怕困难,两袖清风的形象依然浮现在我眼前,激人奋发,催人奋进!

如今,改革开放30年,正是有了许许多多像方志敏这些为祖国做出巨大贡献的人,才有了现在翻天覆地的变化。

人们不再为三餐吃不饱而担心,而更注重营养的搭配;人人穿着名牌衣服、名牌汽车;马路上,摩天大厦拔地而起,住着的平房变成了楼房;家家有台电脑以不足为奇!你说变化大不大?

神舟系列飞船陆续飞上天空,浩瀚的太空从此写下了中国人的名字;2008特大地震在我们中国人团结一心下被克服了;2008奥运会令世界瞩目全国上下一片沸腾!你说中国伟大不伟大?

历史给我们以启迪:一个走向世界的民族,必须自尊自立,自信自强;未来给我们以召唤:一个走向世界的民族,必须胸怀宽广,博采众长,才能以昂然身姿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今天我们是祖国的希望,明天我们就是祖国的栋梁。祖国永驻我心,我心属于中国。

第17篇:文章读后感(三)

四篇论文读后感

《关于中国现代文学的开端——兼及“近代文学”问题》本文主要论述了中国现代文学的上限问题,认为现代文学始于20世纪初。第一部分讲了划分现代文学起始时间的四个依据。第二部分考察了新文学(尤其是前20年的新文学)的本质特征,作者概括为三点。第三部分讲了20世纪初到文学革命前的文学与新文学之间有三点相通之处,它们与第三部分作者概括的新文学三点本质特征是一致的。第四部分讲了把20世纪初至文学革命前的文学列入现代文学而不列入“近代文学”的两点原因。

读过章先生的几篇文章了,他的文章给人的总体感觉就是条理清晰。一般说来,章先生的论文都很长,材料也较多,但是无论哪篇文章读起来都不给人以繁杂感。所有的材料都恰到好处地安排在适当的位置,这一点是我们写作论文的初学者需要认真学习的。有时我写论文会把材料进行堆叠,造成材料与文章的游离,如何能充分证明自己的论点,对材料剪裁得当,我想,从章先生的文章中可以获得一些启示。再有,章先生论文的明晰特点还在于他在行文中运用了很多标志性的诸如“其一”、“其二”、“第一”、“第二”、“首先”、“其次”这样的词,让人一目了然,一下子就知道作者的论点,知道他主要论说的对象是什么。这和当下一些论文中洋洋洒洒几千字却没个中心,没个提示,让人一头雾水的文章形成鲜明对比。我想,写文章就是要让别人明白的,而不是相反。用这些看似模式化的提示性词语看似迂腐,实则最为明智。既让自己明白,又让别人明白,何乐而不为?

章先生的观点其实我们已经了解很多了,他关于近代文学、现代文学这些话题的意见也多次见到。我这里就不再重复了,仅就我感兴趣,章先生也总是提到的一个观点谈谈吧。关于人性解放的观点,似乎确是现代文学的一个显著特征。它本是针对清末对人性极端压制而提出的一个文学精神,对于纠正以往扭曲人性的社会精神有积极意义。尤其发展到今天,那些个性化写作,可以说是当年论调矫枉过正、人性解放到另一个极端的表现。这也正从反面证明了“人性解放”是现代文学特征无疑,且证明了现当代文学的连贯性、一致性——章先生在这一点上事实清晰、材料充分、论证有力。但是我想说的是“人性”这个话题本身追求的属于“真”的范畴,而文学讲的内容属于“美”的范畴。“真”和“美”有交叉,但不完全重合,因此,是否该以“人性”范畴去判断“文学”似乎有待商榷。当然这个问题不在本文论点讨论之列,我只是由此联想而已。

《尚未完成的“现代”——也谈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分期》这篇文章主要讲了现代文学分期的上限问题,以及现当代文学关系问题。第一部分讲了讨论“现当代”分期和相关问题中存在的疑问,及讨论的必要性。第二部分讲了关于现代文学的上限问题,否定了现今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开端的观点。第三部分讲了关于现代文学的下限问题。第四部分讲了“要将晚清至今的文学全部囊入‘现代’,在取消‘当代文学’概念曾经拥有的客观、普适的文学史意义之外,还需要解决三个问题”。第五部分讲了将

八、九十年代中国文学纳入现代文学范畴的理由。第六部分讲了我们对待现当代文学分期的正确态度。

这是我在这几篇论文中最喜欢的一篇文章,因为它的风格,也因为它是在用作者自己的头脑思考,还因为它的观点与我平日所持论调有很多契合,正应了“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便“快然自足”,不知“错”之将至了。以下是让我感受较深的几点:

1、„„但文学史正是由这样不断涌出又不断取消其名号的无数转瞬即逝的“当代文学”汇合而成,„„

以前就对当代文学的提法产生过疑问,当时我想,“当代文学”,顾名思义,就是指当 1

前、当下、近一段时期的文学,那么当“当代”成为“过去”,甚至成为“古代”时,这个时期的名字该叫做什么呢?可能这不是我们这一代人可以决定的,但是总要对此有个说法才是。现在看到终于有人提起这个事了,觉得很受鼓舞,也觉得当年自己的怀疑很有道理,倒并没有误入魔道。还有,我向来对文学与政治挂钩这件事不以为意,再加上家人进行的“权威教育”的失败,从小也没养成坚定的信仰习惯,所以总认为新文学运动由一两个偶然事件来推动这事事出蹊跷。看来还真不能盲从于固定的论断,总该用自己的脑子思考思考才是。

2、他们的机智诡秘花样百出的叙述追求,牺牲的是汉语也是一切语言应该始终视为生命的及物性,在他们手里汉语越来越成为无所凭依的言辞的漫流,他们的搁浅是必然的,„„

最不喜当代文学的最重要的理由就是其语言实在让人受不了,不是直白得让人困倦,就是晦涩得让人头疼。一篇文章中所有的东西都有了,独独缺了“美”,这不是很奇怪么?作者在这里可谓一语中的。文学给人的享受除了语言享受之外,再不剩什么,如果把语言损毁、抛弃之后,也就无所谓文学了。这一点又和前面提到的“个性解放”相关联。每个人要张扬个性,可以理解,但是不管怎么张扬,总归还是人类,总还要做出人类的姿态,超出这个界限怕就令人费解了。

3、文学史始终是心灵史,„„

思考的心灵,艺术化思考的心灵真是世上最美的事物。政治、压迫、恐吓都不能妨碍心灵的自由。文字是最能表达人类思考的东西,文学的历史也是思考的历史。思考时,人人自由而平等。

《在19世纪20世纪之交,建立中国现代文学的界碑》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中国现代文学的限定问题。第一部分讨论了现代文学分期的提出,判定依据,并以为“小说界革命”推动了文学现代化,现代文学界碑应在世纪之交。第二部分以文学革新中,小说、散文、戏曲各个领域的发展为例论证了文学现代化起始于世纪之交。第三部分从通俗文学角度,分析了文学如何同市场结合,认为这也是标志现代文学形成的一个界碑。

文章前两部分的内容使用的是大家常用的材料,并不稀奇,尤为特别的是文章的第三部分。通俗文学的兴起并受到关注,作为现代文学的一个重要特征似乎不如“革命”之类的词语更响亮、显眼,但它却是现代文学一个不可忽视的力量。以往的文学史对此不够重视,大家的目光似乎都集中到了对政治联系密切的文学改革上,只把此类通俗文学看作现代文学的边缘化产物加以研究。这是一种传统偏见,也是我们当下的研究者应予以纠正的。

《新、旧文学的内在联系及中国文学研究的全球性视野》这是一篇从宏观视角探讨中国古今文学内在关联的文章。层次分明,一目了然。作者的观点很有新意,对于两种文化的内在联系很有洞见。尤其是提出中国文学研究的全球性视野,这是以往学者所不曾有过的,对于今天的研究很有启发性。不过,作者对传统文学与现当代文学内在联系的归纳略嫌单薄,而且第

一、

二、三点值得进一步探讨。

第18篇:励志文章读后感

早在两个月前就拿到了这本书,只是一直没有好好阅读,直到最近,我才静下心来认真翻阅了一遍,深感受益匪浅,励志文章读后感。事实上,我一直对励志书籍或者成功学书籍抱以不屑的态度,因为它们绝大多数都是“空谈”,内容无非是众多例子+说教,不具有一定的操作性,往往起不到实际效果。起初以为这本书也是如此,但是真正阅读之后,才发现这本书强过很多励志书籍,给我耳目一新的感觉。与其他励志书籍相比,我认为这本书最为突出的特点有两方面:第一,作者对人们抱怨的原因、行为表现做了非常深刻的诠释,分析非常到位;第二,最难能可贵的是,作者还建立了一套可操作的方法(紫手环运动)来帮助人们减少抱怨的行为,可以使读者“身体力行”。可以说整本书都贯穿了科学的心理学思想,无论是作者对抱怨行为的分析还是这套操作方法,尤其是后者,其本质上就是一种认知行为疗法,其步骤、方式、时间都蕴含大量的心理学原理在里面。可能是和自己学了七年心理学有关吧,我认为这是迄今为止我读过的最好的励志书籍,比较推崇。作者威尔�6�1鲍温认为,我们之所以会抱怨,就和我们做任何事情的理由一样:我们察觉到抱怨会带来好处。许多抱怨涉及了从他人身上诱发的人际互动反应,例如同情或认可。比如说,人们可能会抱怨自己的身体健康,却不是因为真的觉得生病,而是‘病人的角色’能让他们取得附带的好处,例如他人的同情,或是可以避开反感的事件。联想到自己也常常对着朋友抱怨,仔细思考起来,我想不会仅仅是为了发泄那么简单,恰恰是朋友们给予的同情、关怀和正向的认知才是我最想要的,也正是这些因素导致抱怨已经成为一种我无法觉察的习惯了。鲍温认为走出不抱怨的四个阶段,即无意识的无能,有意识的无能,有意识的有能及无意识的有能。无意识的无能,即是对自己的抱怨(无能)毫无所觉(无意识)的;有意识的无能,是指自己能觉察到自己的抱怨,以及周围其他人的抱怨;有意识的有能,是指倾向于用沉默来便于自我反思、慎选措辞,以便于说出有价值的话语,而非喋喋不休的抱怨;无意识的有能是指你已经重塑思维模式,习惯于不爱抱怨了,并且不需要意识控制。

此书对于我的帮助是非常大。作为新一代的年轻人,我应该调整自己的心态,减少抱怨,努力地接纳自己、确定自我价值,读后感《励志文章读后感》。 遇事多从自己身上寻找问题,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在任何时刻都要努力保持积极良好的心态。马云说过,“不抱怨的态度是人生的第一态度“,非常有道理。我不能将眼光只着眼于眼前的困境,而是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到未来,看到我漫长的生命历程。因为,在漫长的生命中,眼前的困境仅仅是沧海一粟而已,我相信自己会有很多机会来改变的。正如书中所说:“停止抱怨,你就已经在通往你想要的生活的路上了。”虽然这条路还很长很远,还需要我付出无法想像的努力和代价,但是既然做了选择就应该积极地走下去,勇敢地面对前进道路中的各种不确定。

为什么一生只做一件事,听我慢慢道来!我家门前有两家卖老豆腐的小店。一家叫“潘记”,另一家叫“张记”。两家店是同时开张的。刚开始,“潘记”生意十分兴隆,吃老豆腐的人得排队等候,来得晚就吃不上了。潘记的特点是:豆腐做得很结实,口感好,给的量特别大。相比之下,张记老豆腐就不一样了,首先是豆腐做得软,软得像汤汁,不成形状;其次是给的豆腐少,加的汤多,一碗老豆腐半碗多汤。因此,有一段时间,张记的门前冷冷清清。有一天早上,因为我起床晚了,只好来到张记的豆腐店。

吃完了一碗老豆腐,老板走过来,笑着问我豆腐怎么样。我实话实说:“味道还行,就是豆腐有点软。”老板笑了笑,竟有几分满意的样子。我说:“你怎么不学学潘记呢?”老板看着我说:“学他什么呀?”我说:“把豆腐做得结实一点呀!”老板反问我:“我为什么要学他呢?”沉思了一下,老板自我解释说:“我知道了,你是说,来我这边吃豆腐的人少,是吗?”我点点头。老板建议我两个月以后再来,看看是不是会有变化。

大概一个多月后,张记的门前居然真的排起了长队。我很好奇,也排队买了一碗,看看碗里的豆腐,仍然是稀稀的汤汁,和以前没什么两样,吃起来,也是从前的味道。老板脸上仍然挂着憨厚的笑,我也笑着问:“能告诉我这其中的秘诀吗?”

老板说:“其实,我和潘记的老板是师兄弟。”我有些惊讶:“那你们做的豆腐不一样呀?”老板说:“是不一样。我师兄———潘记做的豆腐确实好,我真比不上;但我的豆腐汤是加入好几种骨头,再配上调料,再经过12个小时熬制而成,师兄在这方面就不如我了。”见我还有些不解,老板继续解释:“这是我师傅特意传授给我们的。师傅说,生意要想长远,就必须有自己的特长。师傅还告诉我们,‘吃’的生意最难做,因为众口难调,人的口味是不断变化的,即使是山珍海味,经常吃也会烦。

因此师傅传给我们不同手艺。这样,人们吃腻了我师兄的豆腐,就会到我这里来喝汤。时间长了,人们还会回到我师兄那里。再过一段时间,人们又会来我这里。这样,我们师兄弟的生意就能比较长远地做下去,并且互不影响。”我试探地问:“你难道就不想跟师兄学做豆腐么?”老板却说:“师傅告诉我们,能做精一件事就不容易了。有时候,你想样样精,结果样样差。”张记老板的这番话,我以为除与老豆腐有关,与一个人的择业、一个人一辈子的坚守似乎都有些关联……

第19篇:读后感的文章

读后感的文章

本书告诉我们不抱怨的重要性,通过前言说明“紫手环”的力量,然后又从有意识的无能,无意识的无能,有意识的有能和无意识的无能四个方面分别进行论述,最后得出己立立人,己达达人的结语,读后感的文章。

当我从书架上掂起这本书的时候我被这个普通的书名深深的吸引住啦,因为现实中的我总感觉自己是个小怨妇,对家庭的不满,对工作的不满,对现实的不满等等,所有的不满几乎占据着我整个生命的世界,有人说我是个不爱笑的人,其实我在努力去接受现实,可是回头想想我的努力进展并不大,直到我读了这本书我发现自己是如此的无知,如此的可笑。

抱怨是现实中的空气,总是缠绕着自己的生活,而又很难躲避它的缠绕,除非自己能够有意识的去克服,不要把它当作一阵风,吹过之后没有人察觉,自己已经习惯性的无动于衷。最可悲的是,我每天都有十几次甚至几十次的抱怨,对生存环境的抱怨、对交通阻碍的抱怨、对身体疾病的抱怨、对学生的无理取闹的抱怨,对领导的不公的抱怨,对家人错误的抱怨、对老公的抱怨、,我有太多太多的抱怨。这个世界有太多的现实逼着在抱怨:工作忙了,消费水平涨了,家庭压力大了,生活环境差了,或是感冒发烧头疼了,都要抱怨一番,怨天怨地,怨社会不公,怨人心不古,怨金钱至上,怨命如纸薄......似乎借此可以发泄自己的不满,并获得他人的同情。可是抱怨过后,一切照旧, 几乎没有什么不能是我们的抱怨对象。我们喜欢躲在喋喋不休的抱怨后面,从中获得一种自我膨胀的优越感。我们难以且不情愿意识到,所厌恶的种种问题,譬如身边人无休止的抱怨,同样存在于自己身上。

威尔·鲍温在《不抱怨的世界》一书中不留情面地指出,“我们抱怨,是为了获取同情心和注意力,以及避免去做我们不敢做的事,读后感《读后感的文章》。 ”

许多时候,我们并非意识不到这一点,但就是不愿意直面,并且积极做出改变,有时候,随着心理的惯性,也不知道如何改变。不过,改变不如意的现状,也是人类的本性,抱怨带来的消极作用,人们意识到了之后,还是会有改变的欲望自然升起。当改变之光随着情绪上的抵触被带进了生活,就由“有意识的无能”踏入了“有意识的有能”。

我们开始留意自己的言语措辞,以沉默代替抱怨。这实在不是一个能轻易胜任的挑战,尽管抱怨和评断如口臭般污染着自己的生活环境,但习惯性的东西总是会带来安全感,即使是替代式的。我们常常在努力维持不抱怨与落回现状之间挣扎,改变自我的勇气、不懈地自我觉察,共同打造了一把神奇的钥匙--这把钥匙,让我们长久以来封闭着的意识缓缓敞开。

《不抱怨的世界》告诉我天下已有三件事:我的事,他的事,老天的事。抱怨自己的人,应该去接纳自己,抱怨他人的人,应该试着把抱怨转变成请求;抱怨老天的人,请试着用祈祷的方式祈求上天诉求你的愿望。这样一来生活才会有想象不到的转变,人生才会更加美好圆满。

放下抱怨,这并不等于在困境面前不作为,或者放弃对社会不公正的言说权。带有负面情绪的抱怨,恰恰才是不具建设性的消极。而源于生命的热爱,并由此生发的感恩、宽容和同情心,也不容任何机构以任何名义窃取盗用。

《不抱怨的世界》并非是一部阐释观念或解析心理的作品,而是一嘲不抱怨运动”的发起、描述、记录与召唤。正是那些已经改变了全球数百万生命的事例,展示了抱怨的普遍性,以及相似的蜕变流程。

所有的描述至多只是路标,真正的开始总是握在你自己手中——如果践行,如果坚持,已经足够造成改变的敞开,穿透我们杂乱无章、充满问题而又缺乏审视的生活。

“不抱怨”只是一把钥匙而已。在我们忙忙碌碌的生活中,借助这把钥匙,我们会自然延伸和深入到生活的诸多层面,唤醒我们渴望已久的改变。记住比尔盖茨这句话:“人生是不公平的,习惯去接受它吧。请记住,永远都不要抱怨。”

第20篇:求职文章读后感

读华师女大学生求职经历有感

这篇文章写了学姐整个求职经历的过程,以及她心里的情感变化,以及对待求职这一事件的看法也经验。

首先,有自己的目标计划。一心想进入高校,当高校辅导员,并且说了就去实施,找招聘信息,积极争取机会。由于种种原因,此愿望破灭。之后又想考公务员,由于运气不好,又失败。但这些都没让学姐退缩,反而越挫越勇,再接再厉。后来学姐就准备进入与自己专业对口的银行工作。虽然看似偶然,其实是必然吧。就如学姐所说,这有点类似缘分的说法,但也更是学姐自己的选择。是学姐经过这么多求职失败的经历后再确定的下一个目标。最终,是成功的找到了她心目中比较满意的工作了吧。

其次,找工作,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是一场长久之战,要做好充分准备。就如学姐,自己靠本事面试的同时,也动用家人的关系力量,双管齐下,多一分胜出的机率。同时,既然是找工作,就得真正的去“找”,而不是只在电脑前坐着,到处乱投简历。要像学姐那样,走出寝室,走出学校,到社会上去找,到招聘单位去找,这样不仅仅可以显示出我们的诚意,还可以让对方对自己印象深刻一点,另外,也可以让自己了解更多有关该单位的招聘信息。我相信,从这里得来的信息,肯定要比网上看来的可靠得多,让自己心里有个底吧。

再者,对于不同公司的同一职位,可以尽量多去参加应聘。不要对自己太自信,觉得一个就够了。多投一份简历总不会吃亏,反而是多一份成功的机会。不要怕面试多了就累了,觉得苦。说话也是很重要的,与人的说话方式,可以看出一个人的习惯和某些特性,就像学姐,当她去武大参加招聘会时,和那个HR说话,如果不是李博士给她指点一下,也许就错过了。

这些求职过程中的种种变化是学姐在经过重重考验后逐渐改变的,也使她的心里渐渐的更加成熟,使她的经验更加丰富。从开始的愣头青,忙到不注意考官的要求,只考一场试就匆忙走了,到后来经历这么多面试也顺利通过,称得上是面试的高手,都是实践得来的经验,而其中的艰辛也不言而喻。成功是建立在一次次失败后的经验上的,失败不可怕,只要我们从中获得有用的经验,可怕的是承受不了失败,而言放弃。

我还发现,准备好找工作,我们就得准备好承受失败,身体心里都得准备好。这才能在求职过程中有更好的表现,“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只有有个好的身体,才能承受的住繁重的工作,有了好的心态才能在经受了挫折后仍然可以重新站起来,面对现实,面对挑战,有学识当然也很重要,而且要的是各个方面的学识,要广!

当然在面试的工程中也要有一定的技巧,要“会说话”,会做事,并能在时间很紧的情况下协调好该做的事,同时要会交朋友,多交对自己有用的朋友,多个朋友多条路嘛,在面试中有家人的支持也是很重要的,他们是求职者的精神支柱,也是后勤部队。

《优秀文章读后感.doc》
优秀文章读后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工作心得体会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读后感观后感学习培训心得体会作风建设心得体会党员心得体会其他心得体会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