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现状范文

2022-08-29 来源:其他范文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航空运输企业现状

航空运输企业现状

国内航空公司只有在国际化的经营环境中发展,才可能不输在起跑线上建设民航强国的经营主体是航空公司,民航强国应以国内航空公司的强大为基础。中国的航空公司只有在一个国际化的经营环境中发展,才可能不输在起跑线上。目前,我们需要全行业甚至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为航空公司创造一个相对宽松的经营环境。

明确机场定位 建设枢纽机场

首先,改变目前机场与航空公司存在一定程度业务竞争的局面,尽快实现机场职能从经营型向管理型转化。目前的运作模式,形成了机场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格局,不能让航空运输企业实现公平合理的竞争。机场职能定位不明,导致机场当局无法专注于提高机场设施的服务水平,而将应为航空公司服务的设施转化为与航空公司竞争的手段,极为不利于机场的健康发展。

第二,中国三大门户机场的定位应服从中国经济全球化的战略安排,应该放眼国际,与香港、东京、汉城、曼谷争夺东亚国际枢纽地位。政府应给予三大门户机场更多的国际航权,同时地方政府和机场应全力争取在三大机场实现“真空转机”,为建设国际枢纽提供便利条件。

第三,改革机场设施流程,提高服务水准,建设枢纽机场。枢纽机场的中转旅客和货物占据其客货吞吐量的50%以上,而我国则缺乏枢纽机场的运作,这也是国内一些航空公司亏损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加强枢纽机场的建设,就必须在政府的支持引导下,全力以赴确保中转服务的高效率运行,否则,枢纽机场只是徒有其名。

最后,深圳物流公司发展航线网络、构建枢纽机场,依赖机场和航空公司的合作。一方面,航空公司枢纽网络能否成功运作,取决于机场能否满足按枢纽方式运作的要求。特别是航空公司管理的现代化水平提高,要求机场也要相应调整其系统功能,保证信息系统的联网和兼容。另一方面,枢纽机场的建设,依赖于航空公司航线网络的整体规划与设计。一个机场能否成为运输网络中的一个枢纽,关键要看航空公司是否选择这一机场作为枢纽。

海关、联检等单位加强配合

首先,海关、联检和边防制度和流程需要国际化。联检、边防的配合直接影响到现有航权的直接使用。如现有航权国内企业尚无法有效使用,再对外开放新航权,得益的就只能是外方。以广州为例,目前由于转机免签证无法有效解决,南航无法利用广州机场有效使用第六航权,即利用南航的网络将诸如北亚的客人通过广州转运到东南亚市场。在此情况下,开放广州的第五航权无疑是将良好的经营条件拱手让给外方企业,而本国企业只会在竞争中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

第二,放开中国海关对转关的诸多限制。目前,多次转关业务的形成,基本都是各深圳货运(代理)公司自己进行多地海关协调的结果。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以及西部大开发的进行,一些高附加值产业开始向西部拓展。枢纽以外的其他地区需要通过运输网络经过枢纽机场将货物运输出或运进,但没有转关系统的支持,没有便捷的转关操作,很难形成一个真正覆盖全国的国际货运网络。第三,深圳货运公司加速推进国内电子化报关工作。电子化报关在中国海关已经推行数年,但似乎成效不高。海关手工操作的低效率,将成为致命的缺陷,甚至会成为中国进出口快速增长的绊脚石。

完善配套政策

首先,政府要引导支线运输配合枢纽航空发展。目前,支线航空发展环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定位不明确,分工不到位,浪费有限的航空资源。此外,中枢机场的拥挤和不合理流程给支线航空留下的空间很小。政府应当引导区域性航空公司、小规模航空公司在干线和支线上与三大集团公司之间相互提供客货源支持,建立起互补性的战略伙伴关系。

第二,改革我国空中管理体制。目前的空中管制办法已经成为影响我国民航业高速发展的制度性障碍,因此改革传统的空中管制办法,按照国际惯例,重新划分我国空中资源的军用、民用、军民合用的航空权势在必行。

推荐第2篇:客运企业现状

2010年以来,国内特、重大公路客运交通事故的频发及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问题早已引起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而其中涉旅客运交通事故比例不断攀升的事态和触目惊心的伤亡数字已给我国旅游业的发展造成一定影响。交通部、公安部、国家旅游局及国家安监总局等国务院有关部门多次召开了专题会议并下发文件,要求加强客运安全运营管理。近期,国务院又下发《国务院关于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意见》,但事故多发的势头并未得到真正遏制。

为此,中国旅游车船协会分别走访了北京、重庆、江西、云南等地有一定规模及影响的旅游客运企业,通过与企业负责人、行业协会组织进行座谈交流的方式,对当地旅游客运的基本情况及客运企业在运营中遇到的疑惑和实际问题进行了调研。本报摘发其调研报告部分内容,希望引起业内关注和讨论。

旅游客运企业 管理体制存在问题

为了遏制旅游客运重大交通伤亡事故的频发,从中央到各地方政府相继有针对性地出台了相关文件,颁布了保障措施,并在加强监管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近年来,旅游交通事故仍然不断发生,根源在于旅游客运管理体制中存在的一些深层次的问题。

1.旅游客运管理分散,缺乏安全保障

经了解,目前各地旅游客运行业管理较为分散,微型及非专业公司经营客运业务的问题较突出,其安全保障体系缺失令人担忧。例如:某地享有旅游客运资质的车辆指标有8000部左右,分散在80多家企业中经营,其中,拥有运营车辆100部以上的有一定规模的公司只有20家左右。虽然专业的客运公司拥有大部分指标车辆,但仍有相当部分客运车辆指标分散在非专业客运公司手中。这些非专业客运公司的车辆指标多则几十部少则3至5部,他们的客运经营业务只是辅业,由于客运不是其主业,所以日常的管理工作根本无法与专业客运公司的管理体系相比,如此,安全运营很难得到保障。

而在江西、云南两地的旅游客运企业分布较为集中,5000多部旅游客运指标,由30家左右的专业客运公司经营,正是由于这些专业的客运企业既是独立法人体制又有一定规模,且在管理制度体系方面较为健全,所以在落实优质服务、安全行车、技术保障及各项工作监管力度较为扎实,加上专职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较强,大大地降低了发生交通事故的风险。

2.挂靠运营现象普遍存在,不受公司调度,安全监管缺失

近年来,由于旅游客运企业管理成本和运营成本增高,旅游团队用车价格又偏低,造成诸多客运企业为了减轻购车的资金压力,采取旅游车挂靠的经营模式,也就是运营车辆以企业名义办理各种运营资质,实际车辆的购置、经营,业务的开发、租车费用的结算均由个人承担,并按月或季度给公司上交管理费。例如:某企业挂靠车按座位数上交管理费,每个座每月交50元,一部40座的旅游挂靠车,每月需交企业管理费2000元。由于挂靠运营车辆不受公司调度,对挂靠车辆驾驶员缺乏管理,导致驾驶员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出现疲劳驾

驶、超载运营、超速行驶、车辆带病上路等违规违法行为,从而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在调研中发现,几乎各地都存在车辆挂靠的现象,有些地方占到相当大的比例。

3.挂靠衍生出“黑计调(包车头儿)”,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

由于近年来各地挂靠车辆比例增大,有些地方已达到80%,于是便出现了“黑计调(包车头儿)”。这些人以能为挂靠车驾驶员联系业务为由,笼络了大量的挂靠车辆,甚至取代了一些公司的业务部的职能。黑计调、黑车头儿人员结构复杂,为了垄断业务来源,他们利用各种方式与诸多旅行社长期保持联系,一台电脑、一部电话便可调度所管辖的运营车辆。由于与旅行社的租车费用的结算是黑计调(黑车头儿)把持,所以,他们从中扒走了丰厚的利益,而使驾驶员获利甚微。而驾驶员为了赚取更多的钱,只能疲劳驾驶、超速行驶, 这是造成交通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4.承运人责任险不到位

由于承运人责任险费率较高,若按每个座位投保,将会给企业经营成本带来巨大压力。因此一些地方的旅游客运企业存在侥幸心理,不投或少投保以减轻压力。以某地为例,有一些旅游客运企业只给部分车辆的承运人上责任险,不明确车牌号,哪辆车发生交通事故就把哪辆车的牌号填上,例如有一份保单,每个座位只有最高50元的乘客险。保险公司为了留住客户也采用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方式。可一旦出现事故涉及赔付问题,特别是赔偿额较高时,就会出现扯皮现象。

江西、云南在承运人责任险方面做得较好,为减少风险,保障乘客安全,通过协会出面积极与保险公司协调,在不增加企业负担的同时,增大投保范围。

如云南省旅游行业协会车船分会以“旅行社责任险”、旅游车“客运承运人责任险”为基础,其他保险产品为补充,组合设计了“云南旅游组合保险”,并与保险公司达成一致,既扩大了保险保障范围,又有效化解了旅游企业的经营风险。他们的做法是,旅游车“承运人责任险”在原收费每个座位200元保40万元的基础上,保额提高到60万元,与旅行社责任险相加单次事故个人最高赔付100万元、单次事故2500万元,全年不封顶的赔付标准。成本高价格低 客运企业不堪重负

近年来,由于旅游客运市场秩序较为混乱及旅行社行业之间的竞争手段更为残酷,已直接给专职的客运公司带来经营上的负面影响。

1.旅游客运企业客运成本逐年攀升,企业难以承受

(1)燃油价格的不断攀升,以及国家实行“费改税”政策后,旅游客运企业的营运车辆成本明显上升,以一辆39座的旅游客车为例,每年增加燃油消耗成本约2.5万元左右,每个企业约按100辆计算,年增加企业经营成本支出约250万元左右。

(2)公路通行费越来越多。路桥费的支出已经是旅游客运企业的一笔较大支出。而近期政府宣布的节假日小客车免收高速费的决定,又把旅游客车排除在外,这对旅游客车是否公正让人质疑。

(3)不合理的人工成本也是造成企业运营困难的因素之一。按照【交人劳发(1992)663号】文件的附件《交通行业提前退休工种范围表》规定,专业运输企业的长途客货运营汽车驾驶员被定为“特繁性质”,属提前退休范围。

旅游客运司机与公交、长途客运司机,劳动强度不相上下,属“特繁性质”的工种,驾驶员到55岁就不宜再安排大客车驾驶的工作。国家旅游局早在1995年12月1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业标准《旅游汽车服务质量》中就明确规定了旅游客运驾驶员的上限年龄为55岁。目前,全国公交车及长途客运驾驶员已经纳入文件所提出的退休范围,可以55岁办理正式退休手续。但对于旅游客车司机而言,目前除少数省份(每年审批一次)能够落实55退休岁外,大部分地区还没有落实。绝大部分旅游客运企业的驾驶员到55岁后,只能在企业内部消化或办理内退,所有费用仍由企业承担,从而增加了企业负担。此问题在旅游客运企业反映十分强烈,协会也采取了多种方式进行了呼吁,截至目前,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2.运营价格被压得过低

虽然按照政策旅游客车的租价是放开的,但近年来由于旅行社行业之间的销价竞争,使旅游客车运营价格被压得越来越低,而面对逐年攀升的运营成本,旅游客运企业自己生存都难以为继,更没有能力对运营车辆及时更新。于是按照“有需求就有供给”的市场规律产生了私人出钱买车,挂靠企业运营的现象,说白了,就是企业变相出租客车运营资质,从而给交通安全事故埋下隐患。

3.高成本低价格企业无法运营,个体单车却可以承受

这个问题和旅行社的“零负团费”一样,单车运营的司机可以与导游串通,通过变相强迫游客消费(扎店、加点)赚取回扣。如一个4晚5天的旅游团队约行驶500公里至550公里,40座的车承包司机需要个人支付成本在2000元上下,其中燃油费在1500余元,还有过路、过桥及停车费等,但租车方付的车费往往较低,这样的价格既不够成本,更无法完成任务。因为一部40座至50座的旅游客车每年上交管理费在16余万元,按365天计算每天需上交550元,如果4晚5天的接待任务,挣到5000元时,刚好能将个人支付的2000元成本和5天的任务完成,而此时个人还没有任何收益,所以只有扎店、加点,才能赚到饭钱。

建规章抓落实遏制交通事故发生

1.从旅游管理角度看,加强旅行社对旅游包车的管理,出台旅行团包车合同范本,统一标识

《国务院关于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意见》中要求,加强旅游包车安全管理,将根据运行里程严格按规定配备包车驾驶人,逐步推行包车业务网上申请和办理制度,严禁发放空白旅游包车牌证。

为此,各地交通、旅游、公安、安监等部门联合下发了文件明确了要求,但尚无全国统一的规定,需要国务院有关部门对贯彻落实国务院《意见》有一个明确的分工和具体步骤。如旅游行政管理部门需要对旅行社租用旅游客车的质量要求,特别是安全设施和服务做出统一的规定;要求旅行社接待旅游团必须向专业的旅游客运企业租车;统一规定旅游包车合同范本,统一旅游客车标识,并将对旅游团队用车的要求写进旅游合同,其中包括运营车辆所涉及的保险,告知广大游客,请他们监督旅游客车的安全设施、服务质量等等。

2.鼓励旅游客运企业规模化、专业化经营,解决管理分散的问题

在《意见》出台前,征求部门意见的过程中,旅游车船协会代表行业提出了“旅游客运企业规模化、专业化经营的意见”。《意见》部分采纳,明确提出要求:“强化道路运输企业安全主体责任,鼓励客运企业实行规模化、公司化经营”。在落实《意见》的过程中,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应逐步收回分散在非专业客运企业的运营资质,逐步过渡,实现《意见》要求的客运企业规模化、专业化经营。

3.推广公车公营的经营模式

车辆挂靠,单车运营是造成安全隐患的主要根源之一,必须得到遏制。《意见》明确规定“严禁客运车辆挂靠经营”,在贯彻《意见》过程中,鉴于目前挂靠运营的现象比较普遍,需要逐步淘汰这种经营方式。应大力推广“公车公营”的模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公车公营”的典型范例——新疆安吉达国际运输有限公司,将所有挂靠运营大客车的实际购车人以车辆入股,变身为公司股东,大客车也变身为公司资产,实行由公司统一调度,统一运营,提升了旅游客运的安全系数。

江西萍乡旅游汽车公司从2006年开始只对部分企业购置的运营车辆实行公车公营,驾驶员由公司聘任,按劳动合同对驾驶员实行劳动用工管理;车辆在公司指定的修理厂维修;统一受理业务,运行由公司统一安排;驾驶员工资实行基本工资保底、运行里程提取出车费、无事故按安全行驶里程发放安全奖的考核。为了进一步加强安全管理力度消除安全事故隐患,从2010年10月1日起公司对包括个人挂靠经营的共计40部旅游客运车辆,全部实施公车公营运作方式。公车公营在规范管理及加大监管力度的前提下可有效制止驾驶员超速、超载、疲劳驾驶、车辆带“病”行驶等违章行为,更可有效防范经营风险,提高行车安全保障。

4.协调有关部门解决对旅游客运企业的不合理负担,以减轻企业的成本压力

协调有关部门,比照公交和长途客运行业,把旅游客运驾驶员列入“特繁性质”行列,为其办理55岁退休的手续。目前部分地区已经做到,需要进一步协调国家有关部门统一的政策。

协调有关部门允许旅游客运企业比照旅行社,在扣除运营支出、路桥、燃油、通行等费用后再缴纳相关税金。目前一些地区经各方协调已达到较好效果,但需要协调统一的政策。

5.推动旅游组合保险项目,力争承运人责任险全部到位

云南省旅游业现实施的《云南旅游组合保险》为企业解决了后顾之忧,化解了旅游客运企业最大的经营风险,做到了有效保证旅游者权益,为企业解了难,为政府分了忧。建议由国家旅游局有关司室出面协调有关保险企业,推广云南省的做法,将旅行社责任险与承运人责任险捆绑,以此降低旅游企业费率,提高扩大经营保障范围,并试点推广。

推荐第3篇:2企业现状分析

.2企业现状分析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不是政策性银行,也不是准政策银行,它的定位是商业银行,然而其特殊性就在于它是定位服务“三农”的商业银行。(1)网络优势:经过多年的发展,邮政储蓄银行拥有2.5亿储户和3.6万个营业网点,其中县及县以下网点占到60%以上,绝大部分网点已经实现计算机联网,可以实现全国通存通兑,邮政金融得天独厚的网络已形成规模。(2)企业的组建与制度:邮政业务不断扩展顺理邮政储蓄管理体制,本着促进邮政储蓄持续健康发展的原则,邮政储蓄银行的组建按照“三会分设、三权分开、有效制约、协调发展”的公司治理原则,建立规范的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制度,建立科学的权力制衡、责任约束和利益激励机制。(3)企业发展趋势:未来邮政储蓄银行将充分依托和发挥网络优势,完善城乡金融服务功能,重点发展零售业务和中间业务,使邮政金融得天独厚的网络优势特别在农村得以凸显,邮政银行的特色定位要以自身的优势和市场定为基础,以农村和大中小型企业为根据地不断壮大。(4)企业自身的不足:邮政储蓄银行的成立处于邮政体制改革的过渡时期,银行业是高风险行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是永恒的主题,企业应该不断探索完善内部控制和风险。要想扎实开展资金安全达标升级,必须完善网点及有效治理网点管理人员等工作,网点建设滞后,服务意识有待提高,目前,邮政储蓄银行无论从网点布局还是网点的硬件设施,都不如其他的商业银行,其他银行的各种设备设施,体现了舒适,方便,快捷,即使柜台办理业务时间较长,客户也能心情舒畅,但邮政储银行的硬件设施,显然不能做到这一点,只有一小步网点,才能在硬件设施上跟上其他银行,大部分网点,仍然让客户“怨声载道”,距真正成为城市金融行业中有一定竞争实力的零售银行、社区银行还存在建大差距,且办理零售类信贷业务和公司业务,应该与国内其他商业银行形成良好的互补关系,要进一步扩展业务范围,向城乡居民提供小额信贷、消费信贷、信用卡、投资理财、企业结算等丰富的金融业务,加大网点的建设和监管的力度,保证农村及大中小型企业产品销售与信贷能在一个网络服务舒适的环境下进行。

推荐第4篇:企业质量管理现状调查表

企业质量管理现状调查表

基本情况 企业名称: 法人代表:

主管质量领导: 职 位: 质量部门通信地址: 邮政编码: 网 址:

名称: 部门领导: 填 表 人: 联系电话: 手 机: 传 真:

电子信箱: (单位盖章) 填报日期: 年 月 日

前 言

质量是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集中体现,贯穿于产品设计、生产、销售和服务全过程,质量管理水平直接反映了企业提高产品质量的能力。为了解我国企业质量管理现状,分析把握企业质量管理整体水平,受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委托,中国质量协会目前正在组织各地质量协会开展全国企业质量管理现状调查活动。

贵公司是本次调查随机抽样选取的样本企业,您的积极配合对我们的调查工作非常重要。请按“填写说明”填写调查表。 本次调查结果不作为评价企业质量管理工作的依据,仅用于分析和反映当今我国企业质量管理的总体水平。 调查表涵盖了企业质量管理的各个重要方面和要素。通过填写调查表,可以帮助您梳理企业质量管理工作,找出公司的优势和需要改进的空间。此外,您还将免费获得《全国企业质量管理现状调查报告》简本,通过对比,准确把握贵公司质量管理工作的状况。 我们郑重承诺对任何企业和个人信息予以保密并接受政府和社会的监督。衷心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若有疑问,可致电:010 – 66079909,66070299(兼传真) 中国质量协会 二〇〇九年七月

填写说明 1.请以公司质量部门负责人为主填写本调查表

“√”。 中打 例: 3.公司所有制性2.第一部分选择题的回答方法 在各备选项中选出符合公司实际的选项,并在对应选项质:

国有企业 集体企业 股份合作企业 私营企业 3.第二部分选择题的回答方法 从各备选项中选出您认为最合适的选项,并在对应选项的数字上画“○”。

调查表中每道

在作选择题都注明了“单选”或者“多选”,请按照提示作答。

答时,选项中列举的所有内容必须都是已经实施的或已经做到的。若选项中一部分已经实施,另一部分尚未开展或效果不佳,应选择上一档的答案。

例: J2.贵公司质量信息管理的情况(单选): 3.有部门负责质量信息的收集,主要是处理顾客抱怨

4.有部门负责全方位信息的收集,定期向有关职能部门通报,用于质量改进活动 上例中,如果您认为所在的企业虽然已经指定某部门负责全方位的信息收集,但是实际上还没有做到信息的定期通报或信息不能用于质量改进活动,这种情况不可选择“4”,只能选择“3”。 4.填空题的回答方法 在填空题的“ ”上填写恰当的文字或数字。 息以2008年度数据为依据。 数,百分比应保留1位小数。

除特殊说明外,数字信

金额、人数或小时数需填写整

例:

营业额:4000

万元

从业人数:300人 内部故障成本:0.5%

第一部分 公司概况 1.公司所从事的业务范围: □□锅炉及原动机制造 金属加工机械制造 □□起重运输设备制造 泵、阀门、压缩机及类似机械的制造 □□轴承、齿轮、传动和驱动及元件制造 烘炉、熔炉及电炉制造 □□风机、衡器、包装设备等通用设备制造

通用零部件制造及机械修理

□□金属铸、锻加工 其他(请说明: ) 2.公司规模(2008年):

□□□⑴ 销售收入(万元):3000以下

3000—30000 30000以上 □□□⑵ 资产总额(万元):4000以下

4000—40000

40000以上 ⑶ 从业人员总数:

人。

从事质量工作人员总数:

人,其中:质量管理人员: 人,专职检验人员:

人,计量管理人员: 人,标准化管理人员: 人(一人多职时只计 一次) 注:从事质量工作人员总数 = 质量管理人员数 + 专职检验人员数 + 计量管理人员数 + 标准化管理人员数 3.公司所有制性质: □□□□□国有企业

集体企业

股份合作企业 联营企业 股份有限公司 □□□私营企业 外商(或港澳台)独资企业 有限责任公司 □□中外(或港澳台)合资企业 中外(或港澳台)合作企业 □其它

(请说明: ) □□□ 4.公司上市情况:国内上市

境外上市 未上市 5.公司的外部认知情况: ⑴近三年获得质量奖励的情况: □□全国质量奖

地方质量(管理)奖

□□质量技术奖

其他(请说明: ) □□⑵ 持有驰名商标的情况:有 没有 □□□□⑶ 持有名牌产品的情况:国家级 省部级 地市级

没有 ⑷ 已获得的认证有(可多选): □ □□□□

ISO9001 ISO14001 OHSAS18001 TS16949 TL9000 □ 其他(请说明: )

4

第二部分 公司质量管理情况

A1.贵公司高层领导关注和参与质量工作的方式为(多选): 1.全权委托给质量部门 2.没有固定的方式,有质量问题的报告随时协调处理 3.定期听取质量部门关于质量工作的全面汇报,有问题决策处理 4.建立沟通协调制度,及时评价质量绩效,发现机会,决策并督促改进 5.建立质量激励制度,鼓励员工参与改进创新活动,领导抓质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A2.贵公司实施质量持续改进的主要驱动因素有(多选): 1.顾客投诉 2.国家、地方监督抽查结果,外部认证审核 3.对质量方针、目标的实施和完成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4.标杆企业的绩效和经验 5.企业的愿景和战略目标 A3.贵公司近三年在质量管理方面经费投入相对较多的几项为(最多选3项): 1.员工质量管理知识及质量技能培训 2.质量改进及创新项目 3.检验及质量监测设备 4.识别顾客需求 5.解决顾客抱怨及投诉 6.质量奖励 7.质量信息系统 A4.贵公司质量责任制度的状况及执行情况(单选): 1.没有建立质量责任制度 2.明确了质量部门的责任,要求质量部门对质量问题负全责 3.在质量部门和生产部门建立质量责任制度,并严格执行 4.建立覆盖全公司的质量责任制度,并严格执行 5.在4的基础上,公司从总经理到每位员工都明确了质量责任

A5.贵公司质量管理职能设置情况(单选): 1.没有专门的质量管理职能 2.有职能,隶属于其他部门(如企管部、生产部等) 3.有独立质量管理部门 4.质量管理部门有综合协调职能

5.有高层管理者参与的质量委员会,协调职能相关工作

A6.贵公司以下哪些部门设有质量相关的绩效考核指标(多选): 1.营销部门 2.研发部门 3.采购部门 4.生产部门 5.售后服务部门 6.设备部门 7.质量部门 8.财务、人力资源等支持部门 A7.贵公司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情况(单选): 1.没有明确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2.有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但设定的依据较模糊 3.根据质量方针、顾客要求设定了质量目标,并展开到相关职能和部门 4.定期评价质量目标的实现情况,当未达到目标时查找原因,并实施改进 5.定期评价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适宜性,实现持续改进 B1.贵公司大多数员工对质量的理解(单选): 1.产品质量好坏无所谓,只要能卖得出去就行 2.产品质量只要符合标准就可以 3.产品质量不仅要符合标准,还要让顾客满意 4.不仅让外部顾客满意,还让内部(下道工序)顾客满意 5.质量事关企业的生存发展和每个人的利益,一定要做好 B2.贵公司目前所营造的质量文化氛围的特点(单选): 1.没有感受到明显的质量文化氛围 2.从职能部门办公室到生产现场都有可视化的质量标语 3.高层领导通过多种沟通方式增强员工对质量理念的理解与认同 4.通过开展质量教育、质量激励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强化员工的质量意识 5.追求质量和顾客满意,已经成为员工的自觉行为 C1.贵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情况(单选): 1.没有按照ISO9001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凭经验进行管理 2.出于市场需要,按照ISO9001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但没有有效运行 3.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能够有效运行,并持续改进 4.将质量管理体系与其他管理体系整合为一体化管理体系,并有效运行 5.引入大质量概念,构筑了与愿景、使命相一致的综合管理体系,追求卓越

D1.贵公司主导产品根据什么标准进行生产和服务(多选): 1.国际先进标准 2.国际标准 3.国家标准 4.行业标准、地方标准 5.企业标准(已经备案) 6.合同约定 6

D2.贵公司作业标准化的情况(单选): 1.对很多重要的过程或活动,还没有制定工作程序或作业标准 2.对所有重要的过程或活动,都制定了工作程序或作业标准,并以适当方式培训员工 3.在2的基础上,制定了相应的考核制度,确保作业的符合性 4.在3的基础上,还能根据工作结果和内外部条件的变化,及时修改、更新工作程序或作业标准 5.团队或个人改进的成果,也能及时纳入程序或标准,公司各项工作的有效性和效率不断提高

D3.贵公司参与国际、国家、行业、地方标准的制/修订的情况(多选): 1.没有参与 2.已经参与地方标准的制/修订 3.已经参与行业标准的制/修订 4.已经参与国家标准的制/修订 5.已经参与国际标准的制/修订 E1.贵公司是否对顾客期待的产品进行调查,并作出适时反应(单选 ): 1.站在设计者的角度开发新产品,几乎不做市场分析 2.根据已有顾客的反馈意见,改进、开发产品 3.通过业内生产和销售数据,获得市场需求信息,研制、开发新的产品 4.通过市场调查等多钟渠道,全面收集、分析顾客需求及趋势 5.在4的基础上,研发人员还经常深入市场,倾听顾客之声 E2.贵公司产品策划的情况(单选): 1.少数人议定,无产品策划制度 2.有制度,但产品策划的结果通常不形成文件 3.策划结果形成文件(包括产品质量特性的要求),并按计划实施 4.对策划过程进行动态评价,适时改进 5.用产品生命周期的思想指导和落实产品策划 E3.贵公司新产品设计过程中开展设计评审、验证和确认的情况 (单选): 1.没有明确的设计评审、验证和确认 2.一直都是由产品设计人员进行 3.有时会邀请工艺或制造部门的人员参加 4.一般都要召集营销、设计、工艺、制造等人员参加 5.除了上面的人员外,有时会邀请供应商、客户参加设计评审 7

E4.贵公司在研发阶段应用的质量管理工具和方法(多选): 1.故障模式和影响分析(FMEA) 2.质量功能展开(QFD) 3.试验设计(DOE) 4.田口方法(TAGUCHI) 5.故障树分析(FTA) 6.可靠性设计 7.TRIZ(创造性问题解决理论) 8.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CAPD)、计算机模拟技术 9.其他(请说明: )

E5.贵公司主导产品的技术水平情况(单选): 1.没有比较过 2.国内较低水平3.国内中等水平4.国内先进水平5.国际先进水平E6.贵公司主导产品开发方式(多选): 1.引进、消化、吸收后小改进 2.引进、消化、吸收后技术再创新 3.自主开发 4.购买专利 5.合作开发 E7.贵公司新产品开发能力: ⑴近三年开发的新产品数占产品总数的比例

% ⑵ 2008年新产品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比例

%

⑶ 2008年在产品研发方面的投入占总销售额的比例 % ⑷ 2008年从事新产品开发的人员(设计、工艺、测试、技术支持)占员工总数的比例 % F1.贵公司在生产过程中如何实施质量控制(单选): 1.制订操作规范并实施 2.制订具体的质量目标和操作规范,实施产品的监视与测量 3.在2的基础上,定期开展过程审核 4.在3的基础上,运用质量管理工具,据此开展过程调整或改进 5.使用以上提到的各种方法,并经常对过程控制的方法进行改进 8

F2.贵公司在制造过程中识别和确定关键质量特性的情况(单选): 1.没有确定关键质量特性 2.由设计部门确定关键质量特性 3.由设计部门和顾客共同确定关键质量特性 4.由设计制造团队(包括设计、制造工程、质量保证、供应商和顾客等)确定关键质量特性 5.由设计制造团队确定关键质量特性,并定期审查和再确定 F3.贵公司的设备管理情况(单选): 1.未制定设备管理计划,当设备出现故障时进行维修 2.制定设备管理计划,安排在生产空闲时进行设备维护 3.制定设备管理计划,重点设备定期进行设备维护,一般设备出现故障时维修 4.在设备的设计、制造及安装阶段考虑维修问题,提高设备可靠性和维修性 5.以设备寿命周期为对象,开展全面生产维护活动 F4.对于保证和提高主导产品的质量而言,贵公司的主要设备和装置情况(单选): 1.设备和装置陈旧、落后,对产品质量力不从心 2.设备和装置为国内一般水平,能够达到保证质量的要求 3.设备和装置为国内领先水平,能够充分满足保证质量的要求 4.设备和装置为国际领先水平,能够满足持续提高产品竞争力的要求 5.设备和装置为国际一流水平,使公司产品具有标杆水平F5.贵公司质量成本统计情况(单选): 1.没有统计分析 2.分析统计内、外部故障成本 3.分析统计预防、鉴定、故障成本 4.分析劣质成本(COPQ)和不增值成本 5.质量成本列入财务分析系统,并纳入经营的关键绩效指标 F6.贵公司在工艺优化过程中使用的方法(单选): 1.简单的工艺参数调整 2.通过试验设计进行工艺参数优化 3.除了以上方法外,还对设备进行改造 4.除了以上方法外,还自主开发了很多工艺装备 5.除了以上方法外,还导入了过程失效模式和影响分析(PFMEA)和防错技术(POKAYOKE) G1.贵公司对产品检验的做法是(单选): 1.仅进行最终检验,对发现的不合格品进行处置 2.设立首检和过程检验制度,及时发现并预防不合格发生 3.在2的基础上,实行自检、互检、专检制度 4.在3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定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9

G2.贵公司检测装置的水平和能力(单选): 1.部分满足要求

2.基本满足要求 3.充分满足要求 4.具备向社会提供第三方检测的能力 5.已经向社会提供第三方检测服务 H1.贵公司对供应商来料或产品的质量控制(单选): 1.没有来料质量控制 2.有检验手段,有控制措施,有流程管理 3.采用统计过程控制(SPC)进行数据分析,并链接到供应商绩效评估 4.参与供应商现场质量控制 5.链接客户需求,与供应商合作共同解决来料和产品质量问题 H2.贵公司供应商管理的情况(单选): 1.没有建立选择、评估的标准和流程 2.建立选择、评估的标准和流程,明确合格供应商目录 3.按照对产品质量影响程度进行供应商分级管理 4.定期进行供应商绩效评价,实施动态管理 5.根据组织的长远战略规划,发展供应基地 I1.贵公司对售后服务的管理(单选): 1.无售后服务 2.有售后服务,但无专业人员处理顾客的投诉 3.有专业人员实施售后服务,协商解决产品质量问题 4.有专业人员开展产品质量调查,针对投诉迅速采取措施,以顾客满意为目标 5.有完整、系统的售后服务管理系统及售后服务标准,并不断改进 I2.贵公司对顾客满意情况的测评与管理(单选): 1.没有测评顾客满意的方法 2.开展了顾客满意度测评,但测量方法有待提高 3.开展了顾客满意度测评,但没有用于改进 4.定期测量顾客满意度,并用于产品、服务和管理的改进 5.委托第三方进行顾客满意度测评,并将结果与竞争对手比较 10

I3.贵公司准时交付的相关体系或规定(单选): 1.没有产品、服务的准时交付体系或规定 2.有产品、服务的准时交付体系或规定,但没有执行 3.有产品、服务的准时交付体系或规定,但实施效果不佳 4.有产品、服务的准时交付体系或规定,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有效运行 5.有产品、服务的准时交付体系或规定,并得到有效运行

J1.贵公司测量系统管理的情况(单选): 1.没有测量仪器校准的要求和规范化操作的程序文件 2.有测量仪器校准的要求和规范化操作的程序文件,但不能严格执行 3.对强制检定的测量仪器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定点、定期检定,而对非强制检定的测量仪器一般不进行检定 4.对测量仪器定期检定,并对测量系统进行评价 5.建立了评价测量系统的机制,定期对测量系统进行分析、改进

J2.贵公司质量信息管理的情况(单选): 1.没有相应的职能部门负责质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利用 2.有部门负责质量信息的收集,但缺乏分析和利用 3.有部门负责质量信息的收集,主要是处理顾客抱怨 4.有部门负责全方位信息的收集,建立质量信息系统,定期向有关职能部门通报,用于质量改进活动 5.在4的基础上,公司员工能够通过质量信息系统共享和应用适用的质量信息

J3.贵公司员工参与质量改进活动的情况(单选): 1.少数员工参加 2.有一些活动,主要是技术部门和质量部门的攻关项目 3.部分员工参与QC小组等改进活动,成效明显 4.多数员工能运用简单质量工具分析问题,活动覆盖到各个部门 5.公司有多种形式的改进团队活动,改进成果对企业很有价值 K1.贵公司近两年质量教育培训的内容包括(多选): 1.覆盖全员的质量知识、技能培训 2.质量专业人员能力提升培训 3.技术人员质量工具方法培训 4.高层领导质量经营方面的培训 5.员工岗位技能鉴定和培训 11

K2.贵公司2008年在教育培训方面的总投入占总销售额的比例(培训、教育费/总销售额*100%)是 % 参加教育培训人数占从业总人数的比率是 % 人均培训课时数(正式的内外部培训)是 小时/人

一线员工参加多技能交叉培训的比例是 % K3.贵公司2008年员工参与团队质量改进活动(例如:QC小组、六西格玛团队等)的比例是 % (参与小组的人数/公司总人数*100%,参与小组人数不重复计算) L1.贵公司是否测量主导产品的一次交检合格率: □不计算 □计算,一次交检合格率是 %(2008年)

注:一次交检合格率指生产线最后一道工序完成时产品合格率。成品最终检验合格率指出厂成品的合格率。 L2.贵公司2008年主导产品在保修期内的故障率是 %;准时交付率是 % M1.贵公司2008年的非符合性质量成本情况: ⑴ 内部故障成本(因报废、返修、降级等制造不良产生的成本) □不计算 □计算,内部故障成本是 % ⑵ 外部故障成本(处理市场投诉等市场质量问题花费的成本) □不计算 □计算,外部故障成本是 % M2.按照对产品竞争力影响的重要程度,对下列各项进行排序(填写1-5,1表示重要程度最高):

品牌 技术 质量 价格 服务

M3.您认为贵公司在质量管理上最需要加强的环节或方面是(最多选3项):

1.产品研发 2.技术创新 3.采购管理 4.制造过程控制 5.设备管理 6.检验 7.储运 8.服务 9.人员素质 10.标准化 11.质量信息化系统 M4.为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贵公司在国家政策、法律法规、标准及服务方面最需要的支持和服务有(请选出您认为最重要的3项): 1.设立质量方面的国家奖励制度 2.及时制订、修订与国际市场接轨的产品、技术标准,并指导企业应用 3.建立健全质量法律、法规体系,并严格执行 4.设立国家质量教育基金,促进全员质量知识的普及 5.明确各类质量专业人员任职资格标准,促进质量专业人员成长 6.建立信息化的质量技术公共服务平台,提供质量技术咨询和指导 7.组织标杆学习和交流活动,分享优秀企业的经验 12

N1.贵公司在质量改进中使用的主要质量工具及其效果(在适宜的空格内打“√”): 使用频度

使用效果 质量工具 从没 偶尔 经常 没有效果 效果 用过 使用 使用 效果 一般 明显 示例:××工具 √√ 质量老7种工具 质量新7种工具

统计过程控制(SPC)

标杆对比(Benchmarking) 看板、可视化(Kanban) 质量功能展开(QFD) 防错技术(POKAYOKE) 试验设计(DOE) 失效模式和影响分析(FMEA) 故障树分析(FTA) 其他(请说明: ) N2.近两年贵公司质量改进采用的管理方法有(在适宜的空格内打“√”):

实施情况

实施效果 管理方法 没有 效果 效果 尚未 已经 效果 一般 很好 实施实施 示例:××方法 √√ 六西格玛 /精益六西格玛 精益管理(丰田生产方式) 流程再造

卓越绩效模式

方针目标管理

零缺陷管理

全员设备维护管理(TPM) 5S/6S QC小组

其他(请说明: )

N3.请评价贵公司质量管理工作在以下方面发挥的作用(在适宜的空格内打“√”):

有作用,但有较大 有很大 序号 评价项目 没有作用 作用一般 作用不大 作用 作用

示例:×× √ 1 提高产品质量 2 提升管理水平3 降低企业成本 4 提升经营业绩 5 促进节能降耗 6 精神文明建设 7 提升竞争能力 O1.贵公司开展可靠性管理的情况(在适宜的“□”内打“√”): ⑴ 是否对产品故障(用户使用过程中发生的)进行详细记录,并建立了故障数据库? □□ 是 否 ⑵ 是否对本公司现有产品进行可靠性评价? □□ 是 否 ⑶ 在新产品设计开发时,是否制订了可靠性指标? □□

是 否

⑷ 在新产品设计开发时,是否有可靠性策划? □□

是 否 ⑸ 在新产品设计开发时,开展的可靠性设计活动有(多选): 1.尚未开展可靠性设计活动 2.可靠性建模、预计、分配 3.制订可靠性设计规范 4.耐久性分析

5.其他(请说明:

O2.贵公司对顾客的指导或培训程度(单选): 1.没有对顾客实施指导 2.当发生纠纷时,才依据文件对顾客进行指导 3.当顾客提出要求时,帮助顾客进行诊断,并提供指导 4.依据使用手册,对顾客进行系统指导 5.在4的基础上,根据顾客不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 14

P1.贵公司在质量管理工作方面有何好的做法和成功经验,对进一步开展质量管理工作有何建议? 做法和经验: 建15

议:

套 号 16

推荐第5篇:东海县建筑企业现状

发展现状近几年来,我县建筑业按照“坚实基础,加速发展,重振建筑业”的发展目标,采取了多项扶持措施,县政府对建筑业连续出台了三个政策性扶持文件,有力地促进建筑业的发展。县住建局把重振本地建筑业当做全局的主要工作之一,从资质升级、市场监管、市场开拓方面,帮助我县建筑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县住建局多次召开专门会议征求建筑业发展意见,研究建筑业发展问题,组织人员到企业实地调查,上门服务,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目前,我县建筑业由“十五”末的16家发展为49家,二级以上企业由两家发展为14家,2010年初,在县领导、住建局及相关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实现了我县一级企业零的突破,连云港星宝钢结构有限公司和江苏东海天工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经建筑部批准,成功升级为国家一级建筑施工企业。我县建筑业也从单一的以房建总承包为主的产业结构,变为拥有房建、钢结构、水利、电力、公路、市政、装修、幕墙、门窗、商砼、劳务等多专业结构,一部分智能化、消防、特殊工程、设计施工一体化等等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企业正在积极申报资质。建筑业产值由十一五初的11.7亿元,增加到36.3亿元,建筑增加值由3.8亿元,增加到8.8亿元,利税由3041万元,达到9659万元。建筑业从业人数2010年末达4.8万人。建筑工程合格率100%,较好地完成了县政府制定的建筑业发展任务和目标。

推荐第6篇:企业共青团现状调查

琼州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学生社会实践调查研究

报 告 书

题目:企业共青团生存现状调查报告作者:杨文武

班级:

学号:

指导老师:陈婉婷10通信工程(2)班10216070

年 8月18日2010

企业共青团生存现状调查报告

杨文武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10通信工程2班 三亚 572022)

摘要: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青年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

培养青年的摇篮,是中国共产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国有企业青年是单位发展的未来和希望,担负着单位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重任。国有企业共青团的现状如何?青年的生存状况如何?他们在想什么?做什么?带着这些问题,我利用假期走访了攀钢集团矿业公司朱家包包铁矿(以下简称朱矿),希望能了解企业共青团的发展状况和青年人的工作、生活情况。并详细了解了朱矿共青团和青年职工的情况,同时也深入生产一线,走访了部分青年和团员,历练了自己,对自己如何强化能力提升,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提供了参考依据。

本次实践活动重在调查攀钢集团公司朱家包包铁矿的共青团运作能力,企业共青团发展情况,企业共青团所起的作用以及企业共青团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方案。

关键词:团委青年安全生产企业调查

一、朱矿共青团现状

朱矿是攀钢集团矿业有限公司所属的主体生产矿山之一,是中国西部最大的露天铁矿,现有在职职工2410人,其中有青年430人,团员61人。具备了采剥总量3650万吨,输出矿石1350万吨,排岩2305万吨以上的生产能力。在职工构成中,青年职工只占了17.8%,团员人数仅占2.5%。朱矿青年在职工中的比例偏少。

朱矿在共青团的组织建设方面非常健全和完善,矿团委下设5个团支部,团委副书记1人,每个团支部配备兼职团支书1名,宣传委员1名,组织委员1名。

朱矿青年团员接受教育的程度都较高,文化水平都在大专及以上,这与企业职工来源有很大关系。据了解,朱矿属于过去的“三线建设”单位,职工最多的时候达到5000余人,八十年代初期,老三线职工逐步退出工作岗位,由其子女顶替上班,称为“轮换工”,现在这些轮换工大多在四十岁以上,甚至已有部分职工开始退出岗位。近十年来,企业停止了轮换制度,只是面向大中专院校招工,有一部分中专毕业生到企业后,也经过一些别的渠道培训取得大专或本科文凭,所以青年职工的文化水平都在大专或以上。

该企业共青团组织的政治和经济待遇比较好,团委副书记现在是主办科员,相当于副科级,曾经团委书记是正科级,兼职团支部书记每月补贴80元,且有青安岗岗长津贴。其他团委成员一般都

是青安岗岗员,岗长和岗员都可以缴纳青安岗安全抵押金,只要在自己负责的范围内不出安全事故,年底返回抵押金,还给以一倍的奖励。

二、共青团组织在企业中的作用

通过和邹书记的交谈和走访,了解到朱矿的共青团组织主要发挥着三个作用:

一是组织自身的建设和完善,包括组织机构、组织管理以及培养和发展壮大共青团组织,并为企业党组织培养和输送优秀人才。矿团委和基层团支部结合矿党委开展的读书活动、创建学习型企业等活动的契机,强化团员青年的爱国、爱企教育,培养了许多企业生产的骨干人才。在走访中,还了解到该企业为了进一步满足青年职工文化生活的需要和宣传教育的需要,公司团组织出版了《矿业青年》刊物,虽然刊物版面不大,但内容丰富,有各个厂区选送的本单位青年职工的诗歌、散文,还介绍公司内外及团组织近期的一些重大事件。报刊旨在教育青年职工立足本职搞好安全生产,引导青年服务企业,回报社会。

二是服务青年团员,朱矿团委和基层组织采取多种措施,支持和鼓励青年职工努力学习,不断提高素质,积极引导青年职工适应岗位并促使青年职工岗位成才。为了丰富和充实团员青年的业余生活,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趣味活动,例如包饺子比赛、爬山活动等。矿团委还非常重视新分青年学生的生活和工作情况,每年大学生报到后,团委都要牵线搭桥,请矿领导亲自结合自身的成长经历,给新到企业的大学生讲解在企业如何生活、如何学习、如何工作、怎样成才等;

三是服务企业,为企业安全生产和企业发展添砖加瓦,保驾护航。身为大型矿山国有企业,安全生产任务被放在教育青年的首要任务上。比如矿团委成立青安岗,把青年团员组织起来,协助矿工会和安全管理的专业科室,加强安全管理、安全检查、安全监督,把责任落实到每个青安岗,落实到每个岗员。与矿党委、行政、工会一道,组织安全演讲、征文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既促进了企业的安全生产,也促进了青年团员成才。

400多青年团员已经在朱矿的生产经营和设备维修维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老职工的逐步退休,这些年轻人必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企业共青团面临的问题

这一次调查的企业系国有大中型企业,规章制度比较健全,共青团组织的运行较为规范,能围绕生产经营中心和团员青年的内在需要开展活动。同时,在调查过程中也发现有许多问题还需要解决。

1.团员青年数量萎缩

当前,企业接收员工的渠道较为单一,一般只接收刚从大专院校毕业的学生,每年招生数量非常有限,团员青年数量逐年减少,共青团组织的作用呈现边缘化趋势。

我认为,企业共青团应该努力拓展吸收青年发展团员的渠道,首先是把进入企业的青年培养好,

争取绝大多数都能加入到共青团组织中来,因为他们都受过高等教育,几乎都是同龄人群中的精英;其次是将共青团的触角向外延伸。在我走访的过程中,听说朱矿除了由自己的职工完成主要生产经营外,还有一部分工作外委或外协,在劳务工中,也有不少青年人,能否把共青团组织见到劳务工中去,带动他们一起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做出更大的贡献,我觉得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2.团干部的业务素质还需提高

团干部在团内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共青团来说,支部书记,组织委员和宣传委员等团干部的责任十分重大。据调查了解,现在的团干部,包括团支部书记,组织委员和宣传委员全部是兼职,学习团的相关理论、知识的时间和精力就非常有限,更难得静下心来研究团的工作和方法。

对于兼职团干,可以采取每周给予一天的脱产时间,让他们学习团的相关知识和政治业务,了解本支部的青年团员的思想动态,处理团内事务,上级团委也可以统一组织培训;作为团干部,也不应该只依靠组织安排学习,自己也要尽量挤时间学习,不但要学习政治,还要学习自己本职工作的业务知识,全面提高个人素质,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3.团的活动内容单调,对青年缺乏吸引力

在调查走访中,发现个别年轻人过于老沉持重,爱好较少,对共青团组织的活动不感兴趣,而且普遍认为团内开展的活动很少,缺乏吸引力。

团内活动不应该只局限于趣味活动,还可以搞一些拓展知识、培养能力的活动。比如琴、棋、书、画、演讲等才艺比赛,技术交流、比赛或征文,并向报刊杂志推荐好文章等,全面激发青年职工的兴趣,把团员青年紧紧地团结在团组织的周围。

4.青年入团的积极性不高

在走访过程中,发现企业许多青年入团的积极性不高,对共青团的了解不多,有个别团员也没有把自己的团员身份当一回事,混同于一个普通青年。

企业共青团在青年中的作用主要是加强对青年的思想引导和能力培养,帮助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工作平台实现职业生涯目标,青年靠企业成才,企业靠青年发展,做好青年的工作是企业共青团组织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5.共青团的活动经费较少

据了解,朱矿每个团员一个月交团费1元,由此计算下来,一名团员一年所交团费12元,61名团员团费收入只有732元,每年上缴团费400元,所剩无几。公司团委每年下拨经费在4000元左右,自主开支的费用非常有限。团委组织活动除了偶尔向工会寻求经费帮助外,大多数活动只能通过行政支持。

企业的发展成果应该由青年团员共享。所以我认为企业应该为共青团组织发挥作用提供强有力

的经费支持。当然,有些活动可以采取团委出一点,企业赞助一点,参与活动的个人出一点的形式。

四、当代大学生在校期间应该怎样做好进入企业的准备

调查得知,企业的生产力和潜力在于青年一代,那么在现今大型国有企业当中,吸收人才的主要渠道就是从各大高校的毕业生人才当中吸引先进青年进入企业,适应其工作岗位。那么,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在学校中深造自己,努力培养自己的适应工作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1. 加强自身专业文化水平

在校大学生,专业知识水平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进入工作岗位后适应工作环境能力的强弱,面临着当代残酷的就业竞争压力,那么要求在校大学生在校期间一定要扎实掌握自己专业的专业技能,以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适应社会,适应企业,适应工作岗位,是自己在工作岗位中发挥自己的最大的社会效益。

2.加强自身思想建设

当代青年是企业的精魂所在,青年思想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存能力和效益水平,在校大学生在学校中努力提高司机的思想觉悟,积极入党,跟着中国共产党的步伐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在党的指导下努力提高思想境界,努力成为一名有思想,有觉悟的先进青年。

3.加强自己人文素养和修养的建设

出身社会,步入工作岗位,就面临着与人交往,与社会接触这样的过程,如何在岗位上让自己游刃有余的展开工作,那么提高文化素养非常重要。

在校大学生,应该努力的接触社会,适应社会,做好步入社会接受工作岗位的准备,在校期间,应该积极进取,争取在学校取得更多荣誉,更长足的进展。在学校中学会与人相处,与人为伴,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

通过这次调查走访,对企业共青团的现状有了初步的了解,学到了许多在学校学不到的东西。非常感谢朱矿团委邹书记和青年朋友的支持和帮助。同时对于不足的地方,敬请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矿业青年》2011年5月期

推荐第7篇:企业专利现状调查报告

昆明市五华区科技型企业 知识产权现状调查分析报告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㈠ 研究背景

2008年8月26日,国家知识产权局首次组织实施“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目的在于“全面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的作用,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

五华区作为昆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地,区委、区政府一直以来非常重视开展知识产权相关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当年,在积极申报和努力工作的情况下,被确定为全国(124个区县)首批实施“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的区县之一。(我省还有红塔区、文山县、安宁市名列其中。)

按照“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的相关要求,首先要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工作,具备较健全的知识产权工作体系;其次要在营造知识产权环境,以及推动本县(区)域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再次要拥有具备一定优势和规模的特色产业、集群产业,注重自主创新,掌握一定数量的自主知识产权;最后拟申报传统知识、民间文艺和遗传资源知识产权保护试点的县(市),要求拥有特色鲜明的传统知识、民间文艺和遗传资源等相关资源,有效传承,形成一定规模的相关产业,并在同领域具有较大影响。

通过一年多的实际工作,成效如何,有必要展开一系列的专题调研工作,帮助认识问题,理清思路,找准目标,明确行动路线,争取在工程实施中取得优异成绩,特进行了昆明市五华区科技型企业知识产权现状调查分析。

㈡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按照《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实施方案(试行)》的总体要求,需要做到加强县域知识产权工作体系建设;推进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在县域的实施;提升知识产权对县域经济发展的贡献;引导县域重点行业建立知识产权联盟;开展传统知识、民间文艺和遗传资源知识产权保护试点。其核心必然是对知识产权现状的了解。按照“以机制促产出、以转化带发展、以保护谋优势”的方针,制定完善并切实可行的行动路线是五华区达到“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目标的重要基础。

长期以来,由于知识产权管理职能分散,各方面的数据得不到汇总和统一,不能为知识产权制度建设和实施路线制定,提供可靠、全面的事实依据,工作的薄弱环节不够明晰、突破点难以明确,不利于制定更能结合五华区自身实际的工作方案,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五华区辖区内企业众多,产业丰富,是五华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力军,这些企业知识产权状况对全区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进程有重要的影响,是五华区能否自工程实施后的第二年度启动知识产权优势县(市)的认定工作的关键基石。

为此,本项目研究的对象是五华区辖区内企业的知识产权现状,将对这些企业的知识产权意识、拥有量、实施转化状况等方面做重点抽样的调查研究分析,找到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探索促进五华区辖区内企业知识产权工作提升之路,从而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结出硕果。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㈠ 调查对象的确认

1、调查范围的选定 五华区是云南省省会昆明市的中心城区之一,辖区面积380.506平方公里。2009年年末常驻人口为88.09万人,十一五期间,五华区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 2009年,全区共实现国内生产总值 ?亿元,比上年增长?%,比全省高?个百分点,增幅居全省第?位;财政收入?亿元,增长? %,增幅居全省第?位,其中地方财政收入 亿元,增长?%,总量继续保持全省第? 位。

2009年底,据五华区工商局的统计,全区有大大小小的注册公司 家,即为本次调查研究的抽样调查目标范围。

2、科技型企业的初步定义

企业是从事生产、流通、服务等经济活动,以生产或服务满足社会需要,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依法设立的一种盈利性的经济组织。企业主要指独立的盈利性组织,并可进一步分为公司和非公司企业,后者如合伙制企业、个人独资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它们属于无限责任制的实体)。

“科技型企业”。2000年10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其中特别提到,“积极扶持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企业,促进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的方向发展。”

从企业类型来说,目前最权威的定义有:“中小企业”,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于2002年6月29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并自2003年1月1日起施行。

2006年1月1日起施行新的公司法,指明了公司的性质。

“高新技术企业“,2008年4月,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颁布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及《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高新技术企业是指在《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内,持续进行研究开发与技术成果转化,形成企业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经营活动,在中国境内(不包括港、澳、台地区)注册一年以上的居民企业。它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经济实体。

“科技型中小企业”, 2008年7月1日起施行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其中第十六条内容有:“国家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资助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

自“科技型企业”的概念提出来后,许多专家学者对其展开了研究,但至目前为止,依然没有一个较为权威的定义。但达成了一个共识,这就是科技型企业是科技投入大,自主创新能力强,设备先进,技术领先,产品科技含量高,拥有一批高素质科技人才和职工队伍的企业。显然,这样的企业将是未来企业发展的方向,也是市场的主体力量,更是经济发展的坚强后盾。

3、调查对象的确认

在五华区的 家企业中,根据五华区第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科技系统摸底调查的结果,课题选择具备R&D资源的299家企业作为调查对象。

根据我国发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 4754-2002),这299家企业的行业分布如下图所示: (工作说明:在此做一个统计饼图?)

㈡ 调查的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资料调查法、问卷调查法和现场考察交流调查法综合进行。 共收集各种相关资料上千份,如被调查企业的专利检索、商标检索,财务报表,企业内部规章制度等的收集;发出问卷 份,收回 份,回收率达到 %;共走访调查企业 家,对典型企业作了剖析。

㈢ 调查过程

自课题立项后,共使用了 月的时间来完成调查过程。

首先设计了调查问卷,涉及的问题有:(工作说明:根据问卷作出简要说明即可。)

其次通过网络,在专业数据库上进行资料检索。

再次对典型企业进行了走访,作了现场考察和交流,与企业进行了互动。

最后对所有能够获得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形成本次五华区科技型企业知识产权现状调查分析报告。

三、调查结果分析

㈠ “十一五”以来五华区知识产权发展的总体趋势

1、科技经费的投入情况

(工作说明:根据已获得的数据撰写。)

2、专利状况

(工作说明:根据已获得的数据撰写。)

3、商标状况

(工作说明:根据已获得的数据撰写。)

4、其它知识产权状况

(工作说明:根据已获得的数据撰写。) ㈡ 五华区科技型企业知识产权拥有情况

(工作说明:将你们已做的一些图、表放在此处。) ㈢ 五华区科技型企业知识产权应用情况

1、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现状

(工作说明:根据已获得的数据撰写。)

2、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经费投入情况 (工作说明:根据已获得的数据撰写。)

3、企业内部对创造知识产权的动力来源和激励机制建设情况 (工作说明:根据已获得的数据撰写。)

4、企业自身对知识产权应用的情况 (工作说明:根据已获得的数据撰写。)

5、知识产权纠纷发生和处理情况

(工作说明:根据已获得的数据撰写。这些内容在你们的初稿中均是有的,只是归类一下,放入标题下。)

㈣ 五华区现有科技政策的导向作用

1、现有科技政策类型 ⑴ 政策文件

(工作说明:需要收集一下。政策文件通常指政府发出的红头文件;专项条例、实施办法指五华区科技局出台的相关条例、实施办法;意见、方针是一些行动纲要或纲领;科技计划指一些资助计划。举例而言,如《昆明市五华区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即是一种办法文件。)

⑵ 专项条例、实施办法

⑶ 意见、方针

⑷ 专项科技计划

2、企业对科技政策的了解和应用情况 (工作说明:根据调查,作一些分析说明。)

㈤ 典型企业剖析

1、

(工作说明:请选择两家企业作典型来剖析,如昆明滇虹药业有限公司云南;金隆伟业电子有限公司。)

2、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1、

2、

3、

4、

(工作说明:可根据你们的调查找出一些问题来说明。)

五、解决对策与建议

(工作说明: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对策与建议。你们就其认识和看法先写,我们再来探讨,确定。)

六、未来的方针与策略

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实施方案(试行)》中的“以机制促产出、以转化带发展、以保护谋优势”的方针;“创新机制、提高产出、强化运用、加强保护”的原则,从健全体系、完善机制、推动创造、促进转化、强化保护等方面着手,将知识产权工作全面融入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的作用,将区域在科技、资源等方面的优势转化为知识产权优势,在支柱产业、特色产业中力争掌控发展主动权,不断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实力,实现知识产权强县的目标;以及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在工程实施三年中被认定为知识产权优势县(市),我们应该执行如下一些方针与策略。

第一、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强县工程”宣传活动。

根据工程实施需要达到的总体目标,对五华区内的各类各级管理部门加强宣传,统一认识和思想,能够制定得出一套县域知识产权工作评价指标体系,以指导全区的此项工作。依托区内的各产业园区,加大对企业的宣传工作,让企业真正体会到知识产权保护的有效性和实效性,积极行动起来,实现知识产权数量的大幅增长。在社区、街道,通过宣传栏、报刊栏、公益广告栏,积极开展宣传,形成社会气氛,认识活力,推动工程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第二、加大工作力度,尽快出台,针对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激励政策。

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知识产权产业化应用、知识产权保护、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著名商标认定、市、省、国家创新基金项目申报等工作统筹兼顾,出台一体化的激励政策,以实现自主知识产权数量的显著增长,先抓数量,后促质量,做到有因促果,有果促成,确保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花开有果。

第三、加快研究落实县域知识产权工作体系建设。

工作体系建设主要包括机构建设、政策体系建设、工作路线指南制定等。落实建设好信息门户网站,研究建立集知识产权申报、注册、咨询、转让、法律、信息等服务于一体的县域知识产权综合服务中心的可能性和可行性,并尽快落实。

第四、抓紧研究县域知识产权工作评价指标体系,以利考核验收。根据本区知识产权工作的特点和实际需求,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组织开展本区知识产权工作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制定工作。以有利于将来的考核验收,并且也是今后此项工作的一个明确的导向,以利于此项工作的长期开展。

第五、培养一批懂管理、通技术、熟悉知识产权法律、掌握知识产权制度规则的实用型知识产权人才。有针对性地培养政府各级管理部门的人才,也要展开对企业管理者的培训,更要加强对企业知识产权专职人员的培训和培养,做到有人干事,有人管事,有人查事,大家省事。

“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的直接主题是推动知识产权转化和产业化,提升知识产权对县域经济发展的贡献度,只要牢牢把握住这个主题,此项工作必将获得丰硕的成果。

通过一年多的实践,一些问题已经初步得到解决,一些问题进一步暴露,一些问题还有待调查研究,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脚踏实地努力工作,实事求是解决问题,“知识产权强县工程”在我区必然会获得丰富的成果,必然成为我区经济发展中新的推动力,为新五华、新昆明建设作出巨大的贡献。

推荐第8篇:企业现状分析报告

企业现状分析报告 研究目的

通过对企业现状的分析研究,了解企业的优势与不足,为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可靠的信息依据。同时,战略层可根据企业当前所面临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应对策略,减少企业在寻求发展方式方法上的成本,使整个企业在探索中不断发展。 研究方式

本分析报告将采用战略管理分析工具,经济学分析工具,其主要包括SWOT分析工具,波特五力模型,同时兼顾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运用以及其他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研究分析等。 研究过程 1.背景分析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在此过程中,建筑建材行业对原材料的需求也随之上涨。同时,能源、采矿、重工更是带动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因此,建筑机电电器行业具有广阔的市场;从行业性质来看,配电箱及成套设备属于耐用商品,产品的升级换代周期长,存量需求并不多,而更多的销量是从增量需求中获得。但是,从目前市场上看,由于行业准入门槛低,大量的同行业企业并存,产品千篇1律,无核心技术及核心竞争力;市场竞争主要以价格、质量、服务竞争为主;同时,更大一部分销售依靠关系营销、连带营销等中国式营销渠道。针对中小型企业,营销渠道的局限性大大的限制了企业的发展,其原因二:第一,大量的销售量来源于老板的关系;第二,以关系营销为主,专业市场流通为辅,仅仅局限于当前两种渠道。总而言之,虽市场增量需求大量存在,但行业内诸多企业并存,当企业在分享整个市场需求时,单个企业所分得的市场并不乐观,加之行业内竞争剧烈,中小型企业在缺乏规模竞争力、品牌竞争力的情况下,步履维艰,难以生存和发展。 2.本企业现状分析 2.1.SWOT分析 S:(Strengths 优势:企业本身所具有的而别人不具备的优点):从当前企业现状以及其他同行业状况来看,本企业目前还未形成自己的优势;其原因在于:第一,企业无清晰的组织结构,整个公司组织结构混乱,形成以老板为中心的射线式管理梯级,没有明确的各部门和部门职责;第二,行业内产品千篇1律;第三,战略管理层人员缺乏,在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时缺乏科学的战略指导。 W:(Weakne 劣势:企业本身所存在的问题):就公司目前状况,诸多劣势影响 并阻碍企业的发展,具体劣势如下:

1) 组织结构不明确,无完整的组织结构体制,部门职权模糊;

2) 缺乏一套完整的规范的企业管理制度、科学的管理方法,其原因在于组织结构 的不明确;

3) 企业无愿景,无使命,企业文化建设欠缺;

4) 管理跨度大,多为集权式领导,未发挥中层管理的作用; 5) 整个企业类似于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作坊,缺乏科学的管理系统; 6) 无功能性的科学的战略指导,企业未来发展不明确;

7) 对员工建议、反响以及其他信息沟通的反应速度较慢,无法较快、较准的解决 员工当前需求,这是造成员工流失的主要原因;

以上劣势将直接影响员工忠诚度,使员工看不到企业和自身的发展前景。 8) 既定制度规则根深蒂固,新的制度员工难以接受;

9) 车间员工多为农民工,对企业文化及制度的不理解和不认同;

10) 车间员工始终停留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的最底层,对企业发展不在乎,而更多的 是关心自己的工资;

11) 人力资本存量缺乏,对技术员工的依赖性过强,若遇到员工流失,整个企业将 面临生产运营瘫痪; 12) 生产过程中分工模糊,团队协作欠缺;

13) 销售渠道单一,流通性不强,营销多依赖于关系; 14) 无品牌效益,市场对品牌的认可度较低; 15) 产品无核心竞争力,缺乏USP(Unique Selling Points 独特卖点),本企业所提供 的大部分属于组装服务,而自己独立生产的产品所占比例并不大;

16) 销售量跟不上生产量,即:销售量<生产量,造成人员闲置,人资浪费及营运 成本增加;

17) 企业是否具备一定规模工程的招投标资质,是否有能力承接特大型工程。 综上所述:本企业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无完整的组织结构,缺乏科学的管理方式和战略性指导意见,员工满意度低,销售渠道限制及销量问题。 O (Opportunities 机遇:企业所面临的一切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机遇):

1) 基础设施建设必将带来新的增量需求,但在众多企业激烈竞争中,本企业是否 有能力在竞争中获胜;

2) 老客户的关系维持以及关联营销;

以上是当前所有同行业企业都面临的机遇,因此,虽机遇存在,但竞争相当激烈。 T (Threats 挑战:企业所面临的一切外部不利因素): 1) 行业竞争激烈;

2) 所有企业产品相似,客户无法区分产品的USP和核心技术; 3) 关系营销中的关系危机,所在关系网中的需求饱和; 4) 关联营销中,新客户对产品、服务等的怀疑心理; 5) 知名品牌,知名企业把大部分市场占有,而剩下为数不多的市场被众多中小型 企业分享;

6) 客户对产品的要求不断提高,条件更加苛刻; 7) 原材料、生产成本、人力成本的增加。 综上:通过SWOT分析,可以清晰的看到本企业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而当前需要做的是建立完善的组织结构,明确各部门职权,探索战略性指导意见,明确公司未来发展方向;重视员工沟通及员工参与度,寻求产品的新卖点,拓宽销售渠道等等。

2.2.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图一:波特五力模型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供应商主要通过提高投入要素价格与降低单位价值质量的方式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和产品竞争力;即:供应商在源头上对企业进行影响。当供应商提供的投入要素的价值占企业产品总成本的比重较大,对企业产品的生产至关重要或严重影响其产品质量,那么,供应商的能力将大大增加。

就企业现状而言,目前,属于自主生产的部分占整个企业成品的比重相当小,更多的是依赖供应商;仅小型配电箱(柜)体由自己生产,大型箱(柜)体仍然依靠供应商;由此,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盈利能力大大降低并和很大程度上受供应商控制盒影响,而这也直接的赋予了供应商强大的议价能力;企业的生产成本被供应商掌控;若与供应商关系发生变化,那么企业的生产运营将面临危机,整个企业的运作也步履维艰。

客户的议价能力:客户主要通过压价和提高对产品/服务的要求,来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当行业产品针对的客户数量并不多,但单个客户需求量大,行业内竞争强烈时,购买者的议价能力大大提高;此外,行业产品标准化,客户可同时选择多家企业购买,并且购买者有能力进行后向一体化而企业却无法实行前向一体化,即:客大欺主。 行业内竞争者现有的竞争能力 潜在的新进入者 替代品的替代能力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客户的议价能力

当前行业内中小企业群立,品牌企业占据绝大部分市场,行业内所有企业向市场提供大量的产品,购买者的选择也随之增多;再加之建材机电电器行业的目标市场主要是市政电力,地产、商业、采矿、隧道、工业;客户主要是以企业(单位)客户为主,正符合了产品供应企业数量庞大,客户选择多,客户数量少,单个客户需求量大的特点;这便大大增加了客户的议价能力,也必将导致企业盈利能力的下降。 潜在的新进入者:新进入者的竞争主要是新进者带来的新技术和新资源。从整个行业也来看,除大型企业、财团、政府等有足够的资金支持的进入者能够与现有企业分享市场份额外,其他个人或新进入者很难在现有的市场中分得市场份额。即:行业准入度被行业现有企业拉高。 替代品的替代能力:就现有市场而言,除去全智能电气控制系统外,还未出现行业替代品。但是,在全智能化还未完全普及的情况下,智能化最终将是该行业中非智能化产品的升级换代产品;而当前企业内并没有研发团队,从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来看,技术研发至关重要。 行业内现有企业间的竞争:正如SWOT分析中对外部不利因素分析,行业内企业群起并立,有限的市场被瓜分殆尽,中小企业所占份额极小且缺乏竞争能力。就本企业而言,在产品无核心竞争力的情况下难以获取利润最大化。竞争中也很难占据有利地位或分享部分市场利益。

2.3.生产可能性边界(Production-Poibility Frontier.PPF)

生产可能性边界最初是用于研究国家政府如何分配有限的资源,后逐渐运用于企业资源配置及生产规划。简而言之,将此理论用于生产企业中时,可对企业生产及产品结构进行合理配置。

图二:生产可能性边际曲线

曲线AD范围内表示企业资源及生产能力,假设: X、Y 为企业生产的两种不同产品,则:

在F、C两个点上,哪一个所产生的利益最大,企业则选择该点

作为产品结构划分的基准点。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如果出现生产结果在Q(AD范围内),即说明企业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还有足够的资源进行生产;反之,当处于P点时(曲线 AD之外),企业则无足够的资源和生产能力生产出P点处的产品。 就当前企业内部生产结构而言,目前更多的倾向于订单生产能力,对于标准化批量化的产品缺乏战略性部署,原因在于现有的经营模式倾向于订单化生产;以终端家庭为消费单位的家用小型配电箱的市场开发程度并不高,占有率低。而对于小型企业来说,我们不应该见利小而不为,只要有利可图,我们就应该尽量抢险占据市场。

2.4.员工激励——马斯洛需求层次定理 图三马斯洛需求层次定理

生理需求:包括衣、食、住、行等人类基本的生存物质条件,而当前社会能满足该物质条件的只有员工工资,因此,处于该层次的员工几乎完全关心自己的工资水平是否能满足当前需求;

安全需求:包括工作环境安全,财产安全,道德及工作职位的保障;当第一需求满足时,员工需求逐渐向更高层次转移,这时,员工对工资的关注度下 降,而更多的关注生命、财产以及道德、职业的安全性;

社交需求:在满足其基本生存和安全保障时,对于友情、社会关系等需求更强烈; 尊重需求:受他人尊重并尊重他人的需求; 自我实现: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达到自我实现并得到公认,实现自我的职业生涯目标。 根据企业现有情况,87%以上员工为一线生产工人,基本上处于文化水平低,思想观念落后,经济条件不富有状态,在当前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的市场经济体制下,一线员工更关心工资水平与实时物价的关系以及工资水平与家庭开支的平衡;因此,员工需求仍处于最低层次, 更多的激励力度只能来源于工资,这必将使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上升。同时,在企业文化缺失的状态下,员工对企业并没有集体感、归属感和认同心理,对企业的发展并不关心。 3.管理系统及管理理念

3.1.管理系统(Management System)

管理系统是由管理者与管理对象组成的并由管理者负责控制的一个整体。管理系统的整体是由多个相对独立的不同部分组成,因此,管理系统因具体对象不同而千差万别,根据管理的职能或管理机构的部门设置来划分。管理工作者如果看不到整体中的各个组成部分就看不清楚整体的结构和格局,就会造成认识上的模糊,从而在工作上分不清主次。同时任何管理系统都是变化发展着的,而且任何变化和发展都会表现为管理的具体任务和管理目标的实现条件的变化。

从企业现状来看,没有一个明确的管理系统,职能部门的模糊导致管理系统的无法建立;多数管理层身兼数职,形成权责模糊,工作重心无法确定,工作进度缓慢,在众多混杂的工作中很难权衡孰重孰轻。这种情形虽节约了一定量的企业成本,但是从长期的战略角度而论,这种一人兼多职的模式必定阻碍企业的发展,原因在于对工作一心多用,无法将本职工作做精做好,同时也没更多的精力把兼任的工作做到完美,即:将一个人的力量分摊到两个职位上,每个职位所得必将减半。 此外,一个企业的管理系统并不是照搬其他成功企业的模式就可以成功,完美可以选择性的吸收与本企业现状相符合的一些有效的管理模式,但切记不能按部就班,反形而上学的错误。而一个真正有效的管理系统是在本企业中发展、建立起来的,必须是不脱离企业现状而建立的,同时,根据企业现状的发展和改变,管理系统也随之变化发展,以适合当前企业的发展及管理要求。

3.2.管理理念(Management Concept)

顾名思义,管理理念即理性的管理概念。与管理系统一起,都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一个卓越的管理理念包括以下要素:道德、决策、环境、绩效和紧迫感、危机感以及创新。其中最重要的是决策、危机和创新。 决策时针对企业内决策层而言,一切决策必须以企业事实为根基,脱离企业当前实际的决策必定会使企业走向衰落直至破产。同时,管理者还必须要有危机感,除外部竞争者带来的危 机以外,还必须考虑风险评估及控制。

创新:创新是一个企业发展的源泉,是企业永不衰落的保证,是企业不断适应市场变化和超越市场的基本能力。而创新的主题是人,所以,我们在整个企业管理中应当惯行以人为本,科学管理。

就企业现状而言,与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小型企业相似,其管理系统和管理理念也类似于资本主义对管理系统和管理理念早期的探索阶段,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系统和理念,就更谈不上以人为本的科学管理了。而管理系统中人本原理和权变原理则指出:各项管理工作活 动都应以调动人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为根本;在组织活动环境和条件不

断发展变化的前提下,管理应因人、事、时、地而权宜应变,采取与具体情况相适应的管理对策以达成组织目标。我们当前面临的真是缺乏这两个原理的指导,以导致企业一直停留在资本主义萌芽时期。 研究结论(SUMMARY)

从整个研究过程来看,我们可以清晰的了解当前企业状况:

1.企业内部无明显的优势,相反,需要改进的地方不少,外部机遇虽存在,但竞争相当激 烈;

2.生产结构无明确的分解,无核心竞争力产品;3.企业文化缺失; 4.管理系统及管理理念脱离实际。

推荐第9篇:供电企业现状思考

供电企业现状思考

现状:人员超编严重,并且结构不尽合理;由于政府加大对垄断行业的监管力度,特别是近期“三指定”的排查,对供电企业尤其是三产企业经济效益会产生较大影响。适逢经济危机,民营投资呈不断下滑趋势,对供电企业传统的用户工程来源更是雪上加霜。所以,人员和效益成为近期供电企业可能面临的两大问题。

(一) 输电网为核心的转变:

供电企业的输变电部分管理日趋成熟、规范。由于主要以设备为最终对象,很少直接面对最终用户,所以运行管理相对稳定。今年以来,国家电网公司提出在减少传统输变电20%投资金额的同时,加大对特高压和配电网的投资力度,重点解决大电网传输环节和配电网用电环节的供电“卡脖子”问题。对基层供电企业而言,配网相关部分集中了大量的抄、核、收营业用电管理和农电职工以及大量的线路、电缆、开闭所运行维护人员,还包括依赖用户工程施工的三产队伍。无论涉及人员数量占供电企业的比重,还是降低线损,提高供电企业经济效益,以及社会优质服务的需要,都与配网管理息息相关。

(二) 对内加大配网网架建设力度;

从鼓励用户多电源接入、提高用电可靠性的角度,加大110KV变电站布点建设。在建设坚强配网网架,提高供电可靠性的同时,利用国家投资基础建设、拉动内需的有利契机,加大配网网架投资使用力度,带动电力企业三产经济发展;

(三) 以往单纯的依赖配电自动化快速恢复供电是配网网架薄弱情况下,单电源供电的产物。

如果大多数用户都是双电源或多电源供电,那么即使一条线路出现故障,也不会给用户造成停电影响。目前的用户双电源报装还需专门申请,配网规划模式还是依赖于主网变电站电源点布局规划完成后,在进行下一级的配网网架考虑。建议考虑鼓励用户在报装时,就进行双电源的接入方案考虑,对政府、医院、商业中心、学校等重要场所进行多电源供电的规划方案,在提高用电可靠性的同时,间接提高三产企业客户工程的实施规模,增加三产施工企业经济效益。

同时,以多电源供电的客户需求为根本,进行上一级变电站布点规划的修订。随着变电站布点建设的增多,在建设坚强配电网的同时,进一步解决电力企业三产开工量不足的问题。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新的居民小区不断涌现,高层住宅日益增多,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不断增高。其中,电力设施投资相对于整个高层住宅小区的投资,所占份额较小。可以考虑在取得政府支持的同时,在城市新的开发区进行试点推广。目前,广东惠州推行的淡水城区用户全部实现双电源供电模式,在国内引起极大的反响。

近几年以来,随着五大发电集团新建电厂的不断增多,尤其是西北风电基地,南方核电厂站的陆续建设,未来几年,发电侧电力过剩会成为常态出现,城市配电网“卡脖子”供电能力,供电能力受制约的问题,将成为影响电力工业正常发展的关键瓶颈。

(四) 借鉴江西经验,变抢修为服务,推广对用户内部电力故障进行合理收费,进一步解决三产人员效益问题。

随着配电网绝缘化、电缆化程度的日益提高,变压器台区改造的不断进展,单纯的电力事故抢修也将不断减少,用户内部故障和居民家庭用电问题引发的电力维修可能会不断增多。企业用户内部的变压器问题,开关柜、电缆故障,用户内部的计量校验、高压设备试验需求,带电作业以及居民户内的开关更换、故障检测等,都需要可靠和专业的电力服务队伍。对此,江西省发改委2008年就专门下发了《关于规范全省供电服务收费项目和标准的批复》,对江西省供电服务收费项目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并对相关收费标准进行了详尽的规范,这对全国供电企业产生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虽然供电企业人员富余较多,但由于常年的专业培训及每年不间断的安规考试要求,大多人员安全意识较强,专业素质较高,在满足供电企业自身设备维护的同时,能充分胜任各类电力服务的要

求。

目前,许多供电企业仅对部分开闭所专线用户收取每年的代维费用。可以考虑将抢修改为服务,推广对用户内部电力故障进行合理收费,推广对普通居民用户和中小企业客户的包年制服务收费方式,进一步解决三产人员效益问题。

(五) 加快配网数字化建设,尽早解决盲调问题,为配网精细化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配电网网架由单一的架空线路模式,向电缆化过渡。在这期间,由于城市道路逐步改造的原因,由电缆、开关站及架空线组成的混合式配电线路将大量存在,并且还有进一步发展的态势,这种现象的产生极大地增加了配网调度的难度。

配网网架的分布与城市的道路,息息相关。配网线路的走径,就是沿着大街小巷把光明送到千家万户。对覆盖区域达上千平方公里、涉及混合线路达数百条的城市配网而言,仅仅依靠几百张单馈路示意图纸,进行开关的调度,是不可想象的。随着双电源用户的增多、小区抄表到户设备维护量的增加,解决配网“盲调”现象,对配网进行直观、可视、科学化的管理,成为当务之急。

推荐第10篇:企业并购现状分析

企业并购现状分析

Analysi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姓名:钟慧学号:0969020580班级:09英语(国际商务)5班

【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强与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发展,我国企业间的并购以及与海外的并购活动日益频繁。并购是扩大企业规模的重要途径,有助于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这一方式正逐渐成为中国企业自我发展和扩大的战略之一。本文通过了解并购的涵义,对我国并购的现状和近年来并购案例的分析,提出提升企业并购效果的初步措施。 【Abstract】

With the strengthening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improvement of our country\'s market economy,the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of our own country and foreign enterprises contacts frequently.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is an important way to expand enterprise scale,it contributes to enhance the core competitivene of enterprises.Thus,this approach is gradually becoming one of the strategies to enterprises\' development and expansion.Through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notation of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ases of our country\'s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put forward a preliminary measure to promote the effect of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关键字】 并购 ;发展 ;动因 ;案例 ;提升

【Keywords】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development ; cause ; cases ;promote

一、企业并购的涵义、动因、发展史

(一)企业并购的涵义

企业并购,就是指企业间的兼并与收购。

企业兼并是指两家或两家以上的企业,在相互自愿的基础上,依当事人所制定的契约关系,并根据法律所规定的法律程序及权利义务关系而归并为一家企业的行为。兼并通常由一家占优势的公司吸收一家或者多家企业,以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

1企业兼并不同于行政性的企业合并,它是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组织,通过以现金方式购买被兼并企业或以承担被兼并企业的全部债权债务等为前提,取得被兼并企业全部产权,剥夺被兼并企业的法人资格。

企业收购是指企业通过一定的程序和手段取得某一企业的部分或全部所有权的投资行为。购买者一般可通过现金或股票完成收购,取得被收购企业的实际控制权。国际企业收购的结果是跨国性的参股、接管或兼并。从历史和现状来看,它一直是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形式之一。

并购的实质是在企业控制权运动过程中,各权利主体依据企业产权做出的制度安排而进行的一种权利让渡行为,企业并购的过程实质上是企业权利主体不断变换的过程。在国际上并购通常被称为“Mergers and Acquisitions”,简称“M&A”。企业的收购和兼并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要求,是市场经济竞争机制发挥作用的必然结果,也是深化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1]

(二)企业并购的动因

1.效率动因

它是从企业并购后对企业效率改进的角度来考察的,效率理论认为,通过企业并购和资产的再配臵的形式对企业整合后,对整个社会来说是会产生潜在效应和收益的,

2.经济动因

经济动因是从企业并购的方式对企业绩效产生的影响角度来说的,主要包括横向并购,纵向并购和混合并购对其的影响,当然,这些因素也是直接导致企业考虑进行收购或者被收购的主要因素。

3.其他动因

主要包括投机,管理层利益驱动,目标企业价值被低估等原因。

这三个动因并不分主次先后,它们都是导致并购的原因,所以我们在分析的时候要全面分析,不要片面。[2]

(三)世界并购与我国并购的发展史

1.世界并购的发展史

(1)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

18世纪的产业革命、科学技术的进步、机器设备的创造和电力的发明及广泛的使用使得世界进入机器工业时代和电气时代,在这种情况下资本间的相互并购就形成的大资本是适应当时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2)20世纪20年代

主要发生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很多国家从战争中走了出来,开始恢复经济,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又掀起了历史上第二次规模巨大的企业并购浪潮。

(3)1954年—1969年

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社会生产力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带动了并购的第三次发展。

(4)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

显著特点是以融资并购为主,规模巨大、数量繁多、持续时间比较长,且并购活动遍及所有西方发达国家。

(5)1994年一直延续至今

这一时期是西方并购史中并购的企业数量最多,单件并购交易额最大,影响最广泛的一次并购浪潮。[3]

2.我国并购的发展史

我国的并购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是随着20世纪80年代以后国内企业并购的兴起而开展的,涌现出了一大批企业并购著作,对国内企业并购实践起到了很好的借鉴和指导作用,但当时国内大部分著作都是以介绍西方国家企业并购的常识为主,缺乏对企业并购各方面内容的专门化的研究和介绍。20世纪90年代以后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后,国内企业并购实践不断发展和深化,并购种类更多,动因更加多元化,程序更加复杂,市场日益扩大,对并购的研究也不断深化。

二、我国企业并购现状及案例分析

(一)我国企业并购现状

纵观前几年的并购交易,由于我国证券市场的进入门槛比较高,所以企业并

购主要是为了获得上市公司的壳资源。在全流通时代,随着退市机制和发行制的完善,并购的目标也逐渐由获得二级市场融资资格逐渐向获得企业的主营业务、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的转变。

海外并购风险与机遇并存。在目前全球并购的浪潮中,大公司与大公司之间强强联合,实现优势互补,形成了一批巨无霸企业,在这样的背景下,已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国门,以并购方式参与全球资源的优化配臵,抢占国际市场。 而且,我国现在拥有强大的外汇储备,人民币的升值也降低了海外并购的成本,海外并购虽然能够带来诸多好处,然而并购始终是一项有风险的活动,且并购的成功并不等于成功的并购,其中并购之后的整合问题成为关键所在,这也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案例分析

1.我国国内企业并购成功案例与分析——国美并购永乐

2006年7月25日,黄光裕与永乐电器董事长陈晓联合发布了《国美、永乐合并北京及公告内容》,宣布国美正式并购永乐。 这是中国家电零售业最大的一起并购,行业老大国美和老三永乐经过数月秘密协商,终于走到一起……[4]

国美并购永乐的原因,与当时的行业背景,双方公司的优劣现状和利益分配息息相关。

首先,我国正处在家电行业高速发展的时期。一方面,生产厂家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家电销售网络也在迅速发生着变化,家电销售网络的主要构成已由传统的百货商场逐渐转向家电专卖市场。另一方面,来自国际品牌的压力不断增大。诸如索尼,伊莱克斯,三星等家电产品,其升级换代步伐较快,并且凭借其技术优势,给国内家电行业施加了巨大压力。特别是当时百思买进入中国,其直接刺激了国美的神经。国美将自己视为中国家电连锁的领军人物,不容许外国企业对其地位和市场份额的替代。如今,中国家电连锁的竞争,由本土企业之争演变为中外品牌的较量。国美不想看到百思买在中国的成长,以至于威胁到它的领导地位,所以,作为国内电器的领头羊,国美必须适时地做出行业调整。并购永乐,可以看成国美阻击百思买的战略举措,这也是行业大趋势下的必然结果。

其次,国美并购永乐,对其双方而言都有利益。一方面,对于国美来说,可以归结为三点利益。第一,并购永乐有助于增强其自身的核心能力。原国内家电行业三巨头为国美、苏宁、永乐,国美并购永乐后,与家电行业的老二苏宁拉开了绝对的距离,国美的低成本优势表现的更加淋漓尽致。第二,通过并购,国美获得了协同效益和规模效应。协同效益是指两家公司在合并的情况下,通过互补长短而能节省的营运开支。规模效应是指因规模增大带来的经济效益提高。国美对永乐的并购可以消除两者的竞争,使它们达到协同效益,进而市场份额不断扩大,最终形成规模效应。第三,有助于使国美进行低成本竞争扩大资产,抢占市场份额,实现强强联合,应对国外家电行业的挑战。另一方面,对于永乐来说,可以归结为两大利益。第一,永乐在三大家电(国美、苏宁、永乐)连锁里面处于第三的位臵,其全国市场的管理水平和操纵市场能力市场较差。永乐的市场主要集中在其生产的上海本地,对于上海以外的地方,综合起来是亏损的。因此,与国美的合作,通过国美这个平台去发展自身,有助于提升自身价值和开阔市场,打造品牌影响力。第二,从并购后的绩效分析,对永乐的股东来说,出售未必是一件坏事,不出售的永乐,其未来的发展之路只会更加艰难,可能会远远地跟在国美和苏宁后面呼哧带喘地往前追。并且对永乐管理层来说,出售可以避免它本身一直以来不尴不尬地跟在老大老二后面的现状,由跟随转变为加入老大,成为老大的一部分。

2.海外企业并购成功案例与分析——强生收购大宝

作为中国日化界的民族品牌,2008年7月30日,大宝以23 亿元的高价转让给强生。大宝化妆品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大宝”系列化妆品1985年诞生至今,适应了不同时期、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已陆续形成护肤、洗发、美容修饰、香水、特殊用途共五大类100多个品种。其拥有庞大的终端资源,在全国拥有350 个商场专柜和3000 多个超市专柜。强生公司为175个国家的医疗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拥有190家子公司,名列全美50家最大的企业之一,在全世界的医疗保健产品生产企业中名列第一。

强生收购大宝有大部分原因是由民族企业大宝所造成的,深刻体现了我国面临的民族品牌危机。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秘书长陈少军表示:“本土日化企业要想让自己变大变强,要么做强自主品牌,要么走合资收购,否则只能自生自灭。”从大宝本身看,人们对大宝的记忆依旧停留在几年前的“SOD蜜”。一项调查数据显示,2003年,大宝在润肤品行业中市场份额为17.79%,远高于其他竞争对手。但到了2005年,大宝在整个中国化妆品700亿元的市场份额中仅占到1%。如今,面对市场份额下滑与1亿多元的负债,大宝产业岌岌可危。究其地位迅速下降的原因为自身经营不合理和企业内部决策失误。在竞争空前加剧的形势下,任何一种产品从导入到退出的周期大大缩短,但是,大宝集团并未很清楚的认识到这一点,缺乏对产品生命周期陡峭化倾向的关注和创新的品牌战略意识,简单过度的依赖规模效益。大宝的卖点为“价格便宜量足”,但是在突出强调消费个性化的年代,与宝洁相比,其单一的品牌导致人们的消费疲劳。

由于大宝不当的经营策略,使得我们原本具有竞争力的本土民族企业纷纷成为了跨国公司强生的“盘中餐”。这几年来,类似的民族企业,如南孚、乐凯、等,都面临一个共同的危机:等待着跨国企业的收购。美国吉列公司并购南孚,不仅获得了一家年利润8000万美元的龙头企业,还占领了大半个中国市场。中国的民族产业岌岌可危。

三、提升企业并购效果

并购是世界上企业最为活跃的交易方式之一,它可以使企业在实现较快的资本扩张,有助于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并购已经成为我国企业规模扩张和延伸的主要方式。但是,由于我国的资本市场还尚未成熟,存在巨大缺陷,企业并购的风险较大,并且由于本国企业实力较弱,海外企业对我国企业的并购对我国民族企业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因此,我国应当采取措施提升本国企业并购效果,对并购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有效防范,保证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快速的发展。

(一)规范政府行为

规范政府行为,制定正确的政策,提升本国企业竞争意识,推进宏观指导下的企业并购。政府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主体,因此,政府在企业并购中要发挥自己的作用。引导和创造良好的条件促进企业良性并购,促使企业并购行为真正市场化和规范化。一方面,政府应鼓励和引导跨地区跨行业的企业联合,这样可以减少南北贫富差距,加大各个企业间的联系,促进企业集团的建立。另一方面,必须提倡坚持企业自主并购的原则,并购后,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通过整合资源更好发挥自身的优势。

(二)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体系,维护双方利益。

企业并购需要一个良好的有序的规范的市场经济环境,需要法律法规作保证。因此,国家需要健全完整的法律法规,确保企业并购在法制轨道上能够健康的运行,维护并购双方的利益。

(三)科学评估目标企业的价值。

价值评估是并购的核心,成功的并购离不开对对方企业科学的评估。并购方必须了解目标企业的经营业绩、财务状况以及负债情况,并且准确预测并购后的盈利情况。在此基础上,对目标企业的价值进行科学评估,确定交易价格使交易双方均可接受的,提高并购的成功率。

(四)遵循并购原则。

在优化外部环境的同时,企业更应该从自身出发,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不断提升自身的水平,提高自身企业的品牌创新能力,顺应潮流,制定正确的决策,提高自身的竞争力,维护民族企业,努力使自己收购其他企业而不被其他企业所收购。一方面,坚持效益优先的原则。企业并购与资产重组只是一种手段,其根本目的是通过优化资源配臵以至于达到增强企业竞争能力和获得巨大经济效益的目的。因此,在实施并购过程中要注意经济发展的协调性与互补性,发挥并购的最大效益。而不要在并购后使自身企业销声匿迹。另一方面,坚持融会贯通的原则。企业并购,在组织上一般使并购双方组合在一起,但是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组合在一切,还需要并购双方在经营思想,组织管理系统内的协调一致。好的融会贯通,可能会实现1+1>2的效果。因此,对于我国民族企业逐渐被并购的现实下,我们要做的是从并购中学到经验并且融会贯通其他企业的经营之道,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红梅;并购理论综述[J];宁夏大学学报

[2]王钦;跨国公司并购中国企业——动因效应与对策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3]干春晖;并购经济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

[4]刘盛蓉;技术与创新管理;维普资讯网2010 第1期

第11篇:企业能源管理现状(推荐)

企业能源管理现状

一、计量管理制度包括:

《用水管理规定》

《监视和测量装置管理制度》

《蒸汽、压缩空气使用管理规定》

《用电管理规定》

《计量标准管理制度》

《能源计量器具管理制度》

内容详见公司内网

二、能源计量器具详见《张家口卷烟厂有限责任公司监视和测量装置台帐》。

以上内容太多,无法打印。

设备管理部

2012年9月26日

第12篇:物流企业现状解读税收政策解读

物流企业现状解读税收政策解读

报告显示,2013年,受物流业全行业纳入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影响,90%的调查企业缴纳增值税与营业税体制下缴纳营业税相比有所增长,平均增长52.9%。分类型看,运输型企业增值税增长116.2%;仓储型企业增值税增长10.8%;综合型企业增值税增长51.8%。

2014年初,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对128家重点联系物流企业开展了“2013年度减轻物流企业负担调查”。从最近公布调查结果看,我国物流行业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尚未形成,物流企业在税收、交通、用地、行政审批、融资、用工等方面负担较重,直接影响到企业健康发展。对比物流各细分市场,运输型企业生存状况尤其严峻,以下是报告摘要,小编为你摘录如下:

2013年,调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6.2%,不仅低于企业成本的增长,也低于同期GDP增长速度。其中,运输型企业收入同比减少10%,仓储型企业收入同比增长8%,综合型企业收入增长15 %。企业主营业务成本同比增长7.9%,成本增长依然快于收入增长。其中,运输型企业成本同比减少7.3%,仓储型企业成本同比增加9.4%,综合型企业成本同比增加16.7%。企业实现净利润同比减少7%。其中,运输型企业实现净利润同比减少39%,仓储型企业实现净利润同比减少10%,综合型企业净利润同比增长12.9%。企业净利润率平均为4.3%,利润水平整体偏低。其中,运输型企业净利润率为2.3%,仓储型企业净利润率为4.6%,综合型企业净利润率为5.5%。

总体来看,物流企业整体负担较重,成本增长快于收入增长,经营效益大幅下滑。造成这种状况的政策环境和管理体制方面的表现主要有:

(一)税收负担增加较多

调查显示,调查企业税收支出平均增加37.3%,远高于主营业务收入6.2%的增长水平。物流业税收支出增长快于营业收入和利润增长,这也是导致企业净利润普遍出现下滑的重要原因。 ——运输型企业税负大幅增加

调查显示,2013年,受物流业全行业纳入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影响,90%的调查企业缴纳增值税与营业税体制下缴纳营业税相比有所增长,平均增长52.9%。分类型看,运输型企业增值税增长116.2%;仓储型企业增值税增长10.8%;综合型企业增值税增长51.8%。对于税负增长的原因,24.8%的调查企业认为“营改增”税率设置过高;28.0%的企业认为抵扣进项税额少;29.2%的企业认为抵扣发票难以取得;12.4%的企业认为财政补贴政策难以落实。

调查显示,运输型企业税负增加明显,主要原因是“营改增”税率设置过高。在营业税体制下,交通运输业执行3%的税率,且长期实现差额纳税政策,据测算实际税负率在1.88%左右。“营改增”以后,需按照“货物运输服务”税目执行11%的税率,实际税负率在4.2%左右。企业普遍反映可抵扣进项税额偏少,工资、房屋租金、过路过桥费等都主要费用都不在抵扣范围,存量固定资产也不能进行抵扣。此外,实际进入进项税额抵扣的比例更低。如许多地方高速公路加油难以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海、北京等先期试点省市对企业税负增加情况进行了财政补贴,这一问题尚未凸显。随着“营改增”在全国推开,这种临时性的补贴政策很难延续,导致全行业特别是运输型企业出现税负增加的问题。由于物流行业较为分散,企业议价能力低,增加的税负难以通过提价转嫁给客户,这对于本就微利的物流行业难以承受。 ——跨区域统一纳税难实现

企业普遍反映,网络化经营是物流业的基本特征。特别是集团型物流企业在各地拥有大量的经营网点,有的拥有数千个经营网点。这些经营网点统一品牌、统一服务,由总部统一管理、统一经营,亟待打破地区封锁,实施跨区域统一纳税。2008年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实施后,取消了对物流企业所得税统一缴纳的规定。割裂了物流企业的网络关系,不利于及时在企业内部统筹盈亏,增加了集团型企业运营成本和税负。2013年物流业全面纳入“营改增”后,集团型企业又面临不能合并缴纳增值税的问题。由于集团内部集中采购和分支机构专业化运作,极易形成同一企业集团内不同纳税主体间进销项费用严重不匹配。企业为了均衡税负,不得不在内部不同机构之间开票结算,大大增加了税务成本。“营改增”试点办法中对总机构汇总纳税作了规定。目前,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允许中国东方航空及其分子公司合并缴纳增值税,但是多数集团型企业享受不到这一政策。

——土地使用税减免政策亟待接续

调查显示,物流企业土地使用税减半征收政策执行尚有差距。调查企业土地使用税平均减少31.4%。20.7%的调查企业认为物流企业认定范围过小;31.0%的企业认为政策执行还有差距;24.1%的企业认为土地级别进行调整导致减税效应不足;13.8%的企业反映部分地区专业建造并出租仓储设施的企业不予认定为物流企业。

物流企业土地使用税减半征收政策执行两年多来,受到了行业普遍欢迎。但是,随着政策2014年底即将到期,也面临着后续政策的接续问题。 ——个体运输车辆开票难

企业普遍反映,个体运输司机无法提供增值税发票,这不仅使物流企业抵扣项不足,还导致正常的运输费用无法得以税前列支,增加了企业税收负担。我国公路货运市场较为分散,主要以个体运输司机为主体,个体运输司机基本上为挂靠运输公司或个体经营,具有国家运管部门颁发的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物流企业主要通过外雇个体运输车辆、整合社会资源来完成公路货运业务,这也是行业长期发展中形成的市场格局。但是,由于个体运输司机往往没有工商登记执照,无法办理税务登记证,许多地方税务部门以此为由不为其代开增值税发票,整个增值税链条出现断裂,导致物流企业无法取得足额发票进行抵扣,加重了企业税收负担。此外,由于运输车辆24小时在全国范围运营,很难在法定工作时间到指定税务部门开具发票。

(二)车辆通行障碍依旧 ——过路过桥费依然较高

调查显示,企业过路过桥费占运输成本的9.1%。其中,运输型企业过路过桥费支出占运输成本的20.5%。30.6%的企业反映公路收费标准较高,18.0%的企业反映收费标准不统一,28.8%的企业反映超限收费标准不合理,28.8%的企业反映超期收费、延期收费情况依然存在。

企业普遍反映,高速公路和国道从按车型收费改为计重收费,过路过桥吨公里收费标准普遍提高。各地过路过桥费收费标准不统一,有按整车重量、有按过磅收费、有按距离,还有按集装箱收费,企业无法准确测算成本。对于大件运输等超限运输车辆收费标准过高,一些地方采取16倍的惩罚性收费,导致部分大件运输、汽车运输企业过路过桥费占运输成本超过40%,成本结构极其不合理。部分地区二级公路依然继续收费。部分地区地方保护主义严重,对于外地车辆,公路收费明显偏高。运送国家重大工程设施的大件物流企业跨区域通行困难重重,国家规定的大件运输许可“起运地负责”和“跨省互认”无从实现。跨省跨区公路仍然以分段收费为主,增加了车辆拥堵和能耗,不停车收费系统在货运车辆中没有推开。还有企业反映公路收费误差较大,排队时间过长,加重了司机与收费站点的矛盾。

——货车进城限行日趋严重

调查显示,我国三线以上城市基本上采取了“一刀切”的限制货运车辆进城的交通管制措施。企业普遍反映,一些城市中心城区部分路段甚至全天“禁货”,严重影响了城市供应的正常满足。一些城市货车通行时间设置不合理,导致货物配送效率大幅降低,加剧了交通拥堵。由于管制路线设计不合理,一些区域出现“上路即闯禁行”的现象。还有一些企业所在地随着城市扩张已经成为货车“禁区”。为规避通行限制,保障城市供应,城市配送企业被迫采用小客车运货的现象较为普遍。这一方面增加了配送车辆和频次,带来不必要的拥堵和能耗,另一方面也面临较高的罚款风险,不利于企业的规范发展。

调查显示,各地城市普遍采取发放通行证的办法限制货运车辆进城。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通行证满足率在30%以下,二三线城市通行证满足率较高,平均在75%左右,但也有逐步收紧的趋势。25.3%的调查企业反映通行证数量不足;33.3%的企业反映通行证申请困难;11.5%的企业反映通行证管理混乱;25.3%的企业反映通行证区域设限,城区与郊区通行证不能通用。企业普遍反映,在通行证审批和发放工作中,各地申报程序所需材料不同,受理部门不明确、管理不规范、程序不透明,“灰色地带”较多,增加了企业的申报成本,也创造了“寻租”空间。此外,通行证基本为临时性的,需要年年申报,加重了企业运营负担。 ——公路“乱罚款”屡禁难止

调查显示,运输型企业公路罚款占运输成本的5%-8%,部分大件运输、汽车运输等超限运输企业公路罚款占运输成本的15%-20%。27.1%的调查企业反映公路执法政出多门、标准不一。28.0%的企业反映自由裁量权过大,随意性强。22.4%的企业反映公路执法监督管理不严,缺乏问责和处罚机制。22.4%的企业反映存在“只罚不纠”现象。汇总显示,公路罚款理由主要有一是闯禁行和禁区、二是客货混装、三是非法改装。一旦运输车辆发生交通事故,一些地方执法部门指定拖车公司和修车公司。这些公司漫天要价,物流企业无从选择。

企业普遍反映,公路执法部门主要有交警、路政、运管、城管等部门,此外还有高速公路、环保、工商、卫生、动物检疫等部门和单位,执法部门过多,企业无所适从。对同一项违法事实处罚标准不统一。例如“超载”行为,交警罚款理由是“超载”,按照简易程序最高罚款200元;路政罚款理由是“超限”,最高罚款3万元;城管叫“超重行驶公里”,最高罚款2万元;运管叫“超越许可”,最高罚款1万元。一项违法事实罚款相差150倍,且不同部门执法结果不能互认,普遍存在“重复罚款”现象。由于没有统一的执法标准和完善的执法监督,企业不得不采取“私了”、“不开票”等方式逃避执法。

(三)交通运输企业苦苦支撑,通过政策扶持突破困境

很多企业集体逃离注册地,将注册地点选择了有财政扶持的地区,笔者也了解了一下天津武清地区的政策,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天津武清区面向全国物流企业招商!只需挂靠一台车辆即可给予企业办理《道理运输许可证》。免费提供注册地址,无需实办公。企业通过享受扶持政策,税负可降低60%,平均税负约为1.2%,与其他地区3%~4%的税负相比较,政策确实很不错,已有近百家物流企业入驻! 政府招商,咨询方式:张先生188,2243,9857

第13篇:企业知识产权现状与对策

摘 要:随着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企业的知识产权创造能力也显著提高,引起全社会对知识产权现状的关注。本文通过对一些具体企业的调查分析,总结概括了我国企业知识产权的现状和我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企业成功的经验,结合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对策。

一、引言

人类社会在21世纪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作为一种重要的无形资产,已逐渐成为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资源,而知识产权作为知识最主要的表达形式和法律依据,不仅成了企业保护创新成果、获取利益、赢得领先地位的竞争利器,而且也是企业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产权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世界发达国家及著名跨国公司都十分重视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纷纷通过制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保持其在全球的技术优势和竞争优势。

为了增强科技竞争力,我国积极推进专利制度的规范化,积极发挥知识产权的基础性作用,效果颇为明显。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最新统计数据,2013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共受理发明专利申请、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和外观设计专利申请237.7万件,同比增长15.9%;授权3种专利共计131.3万件,同比增长4.6%。2013年,我国企业发明专利申请42.7万件,占国内总量的60.6%;我国企业获得发明专利7.9万件,占国内总量的54.9%,企业知识产权创造主体地位逐步稳固。

随着我国企业知识产权创造主体地位逐步稳固,国内企业围绕关键技术的保护、专利布局日趋规模化、系统化。企业如何有序、规范地管理日益增长的知识产权,已成为我国企业面临的新课题。

二、我国企业知识产权的现状

与国外企业相比,我国企业知识产权工作起步比较晚,真正重视知识产权工作并积极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企业屈指可数。我国企业在知识产权管理过程中存在专利意识淡薄、缺少主动性、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缺少战略规划等的种种问题。 (1)知识产权意识普遍较薄弱

国内大多数企业专利保护意识不强,没有配备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和专利人员,缺少专业人可以把知识产权管理与企业业务紧密结合的,导致许多专利在申请后无人管理,未能充分利用,造成资源的浪费,更谈不上把企业的实践和专利的运用结合起来,为企业发展服务。 (2)专利申请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我国大部分企业的知识产权开发工作往往与技术人员的研究开发工作相独立,与其考核和业绩均没有直接关联,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达不到激发其专利申请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效果,造成企业没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后果,我国企业将会被外资公司不断高筑的技术壁垒所包围,最后沦为世界产业链的最底层,其自身的知识产权管理也就无从谈起。 (3)管理工作缺乏战略规划

现在国内绝大多数企业还没有转变陈旧的思想观念,没有认识到知识产权管理的重要性,更谈不上从战略上进行规划,企业关注的仍是有形资产的管理。许多企业不知道对专利相关方面文献的利用,很少进行专利文献检索,造成低水平重复研究。由于缺乏战略高度的规划,许多企业成果只申请了中国专利而造成技术流失,这样还很容易导致陷入专利的“雷区”,做出侵犯了别人的专利权的违法行为,不仅要支付高额赔偿,更甚者还可能导致企业破产。举一个例子来说,深圳市某厂的产品属荷兰菲利浦公司在中国获权的专利保护范围,被诉侵权,不但自行销毁了模具和侵权产品,还要支付巨额赔款。 (4)管理机构不健全

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都存在着知识产权管理机构不健全的问题。我国企业很少有常设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也没有配备专业人员处理相关事务,大多数是通过法律顾问这样一种形式来进行管理,在遇到知识产权纠纷的时才会想到请相关的法律机构来处理相关事宜。这样就造成知识产权管理流于形式,使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缺乏应急机制,相关部门之间相互推诿,从而对企业自身造成诸多损失。 (5)不利的外部环境

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自身存在缺陷。我国1980年才加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1984年才开始实施第一部《专利法》。虽然目前已经制定了较为全面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并根据实际情况作过一些调整,但是,我国的《专利法》、《商标法》和《版权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存在本身的不合理性现象。例如,专利法规定的专利审批期限过长,专利费用过高,这样容易造成大家申请专利的积极性不够高。同时,民众对知识产权的重视程度也不够高,市场上盗版横行,低廉的价格优势很受欢迎,使正版产品处于不利地位。

三、解决企业知识产权问题的对策

落后的知识产权管理严重制约着我国企业的快速发展与壮大,知识产权现状急需改变,企业知识产权存在的问题也亟待解决。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模式大致分为4类:

(1)集中管理模式,如美国的 IBM 公司 ;

(2)分散管理模式,如日本的东芝公司、德国的拜耳公司; (3)行列管理模式,如日本的佳能公司;

(4)集中+分散模式,如中兴通讯公司。借鉴国外企业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企业和社会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些解决我国企业知识产权问题的对策。 (1)健全企业知识产权制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我国科技企业在利用法律环境保护自有知识产权的同时,应同时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主要包括:

(1)建立奖励制度,鼓励知识产权申报,将其收益纳入员工考核体系当中,调动员工的创新意识与积极性;

(2)明确知识产权归属与保护责任,与员工签定知识产权相关协议,做到责任到人;

(3)建立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机制,指派专门的部门负责; (4)建立知识产权评估制度,以制度为依据勉励员工;

(5)建立合理的考核机制,从员工能力、研发水平和市场运作等方面进行合理激励;

(6)规范技术转让与引进合同管理。在知识产权战略实施过程中,以制度、系统与考核作为实施的保障,建立起一整套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并将知识产权工作渗透到公司经营的研发、采购、营销、财务等各个环节当中,使公司知识产权相关信息实现最大化的共享、公开、易于检索和分析。

(2)坚持市场导向,优化知识产权管理的战略机制

我国企业应该转变知识产权管理的战略思想,应实现从生产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变;从资本为第一资源向知识为第一资源转变;从市场价格竞争向创新竞争转变;从以管理人、财、物为主向管理知识和技术转变;从追求产品数量和质量,向追求产品的技术含量转变。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优化知识产权的战略机制,增强企业自身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加大企业产品存在的附加值和科技值。 (3)尊重和重视知识产权,提高企业自身的软实力

我国大部分企业的高层领导都应该充分认识到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只有知识产权管理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之中,才能起到规范知识产权工作、实现知识产权价值、增强员工知识产权意识的作用,极大地促进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水平的提升。日本企业普遍注重知识产权的运用,日立公司对专利转让和引进谈判非常重视,每次谈判,日立公司都会由技术人员、研究人员、律师、专利代理人和知识产权本部负责专利沟通管理的业务人员组成的一个最佳的团队出席谈判会。同时日本公司非常重视对内部员工进行知识产权方面的教育、培训。日立公司会不定期的在公司内部开课,供知识产权人员进修。 (4)加强对企业知识产权的服务,发挥政府职能

美国在知识产权的实施方面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其超强的创新能力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在世界上首屈一指。在1979年,美国总统卡特提出“要采取独自的政策提高国家的竞争力,振奋企业精神”,并首次将知识产权战略提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从而达到利用长期积累的科技成果,巩固和加强知识产权优势,以保持美国在全球经济中的霸主地位的目的,实现政府和企业的共赢。欧洲专利局也提出了降低专利成本和加强中小企业服务的战略重点。由此可见,如何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已经成为美、欧等一些发达国家知识产权发展的核心环节。我国政府应当借鉴发达国家经验,为企业提供优质的知识产权服务,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主管部门提高工作效率,使企业更快捷地获得授权;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维护本国企业的利益;完善知识产权立法,适时调整相关的政策和措施。

综合上述,针对我国在企业知识产权方面存在的问题,我国政府和企业应该结合考虑我国处于发展中阶段的具体国情,同时总结国外先进经验,提出适合本土商业环境的知识产权管理理论,为提升我国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能力、增加企业市场竞争力和政府制定相关的鼓励政策提供对策。

第14篇:浅议企业文档一体化现状

浅议企业文档一体化现状

对高职高专文秘专业教学提出的新要求

郭静

(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贵州,贵阳,550004)

摘要:随着现代科学的进步,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档案界提出了“文档一体化”的管理模式。企业本着精简效率的原则,大多走上了试行“文档一体化 ”的道路。然而,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文档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并不成熟。高职高专文秘专业所培养的专业人才,在企业中大多从事的是文档管理工作,文秘人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文档管理的质量。因而,高职高专文秘专业必须调整其教学内容和模式,以适应文档一体化环境下的新要求。

主题词:企业;文档一体化 ;文秘 ;专业教学

所谓文档案一体化管理,就是从文书和档案工作全过程出发,实现从文件生成到归档管理的全过程控制。它包括:文档实体生成一体化管理,即对公文、档案从生成、流转、归档形成档案直到销毁为止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全面管理;文档一体化管理,从管理体制、组织机构、人员配备等方面保证管理的实现;文档信息利用一体化管理,利用时不用考虑是文件信息还是档案信息,只用一条检索命令即可查到全部文档信息,是对文档数据信息内部运动的全过程实现的有效体现。

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办公自动化的普及,文档一体化管理不再只是一种管理思路,更多的是在实践中实施的一种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文件是档案的基础,文件处理工作地好坏直接影响到档案的质量,从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编目、利用等环节来看,都有着实际工作内容。实现文档一体化管理后,档案工作将渗透到文件的形成阶段和文件的使用阶段之中,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实现从文件到档案的有效转换,保证了文件信息的不会被遗失或损耗,减少了重复劳动,简化了文档管理的工作程序,提高了文档管理的效率,更重要的是改变了文件的生成方式和载体特点,实现了对文件处理的前控性。文档一体化管理通过先进的计算机系统对文件进行筛选、立卷、整理、编目、检索,利用网络技术,广泛采用有关站点的数据信息,使文档实现远程传递,异地查询和处理,节约了存贮空间和场地,有利于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发挥信息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因此,中小型企业单位,本着精简效益的原则,都在改变传统管理模式,推行文档一体化。对于职业定位于企业的高职高专文秘专业来说,势必要革新其教学内容和模式,以适应社会需求。

一、企业实行文档一体化应必备的基础条件

(一) 文书、档案工作的标准化。

文书、档案工作的一体化管理必须依靠标准化才能形成,没有统一的标准,综合加工、检索信息、一体化管理网络的建立就无从谈起。文档一体化的标准化,还应该做到硬件设备的标准化、网络软件及数据库系统的标准化以及数据采集的标准化和数据管理的标准化。

(二) 需要培养和造就高素质、高水平、多技能的档案管理人员。

对档案人员加强培训根据企业实际,有针对性地对不同性质、不同工作特点、不同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在钻研档案学理论的同时,进一步扩大档案人员的知识结构,使之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三) 配备适应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硬件设施、设备。

文档一体化能够发挥档案工作的综合利用功效,但对信息化要求也较高,必须配备必要的硬件,并不断进行系统的升级改造。

二、现行企业文档一体化现状

随着企业经济建设速度的加快,企业日常工作中收到和制发了大量的多载体文件,这时传统的管理手段和方式已经不适应管理工作的要求,企业管理人员要求文书人员走文档一体化的道路。笔者经过调查研究,发现现行企业文档一体化现状可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在办公自动化环境下,探索试行文档一体化。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发展和应用,多数公司及基层单位,办公自动化水平提高,文件在形成和流转中,起早、审核、印制等运作过程是在计算机和通讯网络中进行的,改变了传统写作方式和表现形式,并初步摸索文件的鉴定、分类、归档编号由软件程序设定处理。

(二)文书、档案工作的标准化程度较低

标准化、规范化是实施文档一体化的前提和关键。在企业各部门中,由于职能分工不同,决定了各自形成的文件、档案类别也不尽相同,在文书处理过程中,文件格式错乱,文件载体不耐久而造成文件的残缺不全,字体难以规范,制约了档案业务工作质量的提高。缺少统一的标准、制度,使文件部门的成果不能被档案部门直接采用,要重新编目、著录、标引等,重复劳动浪费了人力物力。

(三)软件应用规范化程度较低,不能实现资源共享

现在的市场上有很多的文档管理软件,功能的侧重点不同,而且国家也没有统一的标准。很多企业在对软件功能不了解的情况下,随意购买软件。厂家只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简单的

指导。因此,管理人员对软件的功能应用单一,不能很好地发挥软件的作用。此外,应用软件的企业与企业之间,没有共同的通用平台,不能呢实现资源共享,甚至所应用的软件只适用于文件管理,对图像、声像等特殊载体的科技资料管理缺乏实用的管理方法,这都影响了档案系统整体水平的提高,制约了文档一体化的进程,也使得企业档案资源不能很好地发挥应有的价值。

(三)文书档案部门工作人员素质普遍偏低

文档一体化是一项融文件与档案学、管理学、计算机科学等多知识、多技术为一体的科学。这就需要培养和造就高素质、高水平、高技能的工作人员。而现行企业所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且缺乏现代高技术人才,尤其是档案、信息处理的复合型人才更是少之甚少,大部分文档管理人员办公室自动化水平偏低,只是简单地做文字处理,尽管引进了现代化设备,但不能发挥作用,就更谈不上档案信息化了。

三、对高职高专文秘专业课程体系提出的新要求

在信息化、网络化的新环境下,给文档管理带来了新的机遇,也提出了新的挑战。高职高专文秘专业培养的是面向企业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针对企业现行文档一体化现状,本人认为,当前应着重强化提高文秘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将文档理论知识和办公自动化技能相结合,迅速从传统的单一“办文型”向复合“应用型转化,从文秘型向综合型转化。为了适应社会需求,高职高专文秘专业课程体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作调整:

(一)改革文书和档案管理学教学内容和方式,倾向于专业技能培养。

传统的文书和档案学教学倾向于理论内容的讲授。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更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水平。一般也常用书面方式进行测试。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学生的动手能力得不到有效训练,并且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能力也较弱,已经不能适应文档一体化环境下的要求。因此,需要改革教学方法和模式:

1、教材改革。

在传统的课程教学中,教材所讲授理论知识较多,而实践内容较少,并且不能结合身边实际,可操作性不强。如果能结合本地企业实际情况,采用自编实训教材,将企业案例作为实训平台,可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将文书流程和档案管理流程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讲授,并结合企业常用文档管理软件,全真模拟文档管理工作。

3、邀请企业一线管理专家走上课堂,讲授实际知识。

4、切实提高办公自动化水平。文档一体化的实行,主要依托于办公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在传统的课程体系中,由于条件限制,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不强,只是停留在文字和简单的数据处理,而对于信息管理能力要求不高。办公自动化课程由于缺乏实践操作设备,很多实践内容无法完成。因此要采取得力措施,真正落实计算机课程,切实提高学生办公自动化水平,以适应市场需求,增强竞争能力。

(二)改革实践教学体系,使之系统化。

高职高专文秘专业,本着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目标,基本都制定了比较详细的实践教学计划。但由于受传统课程体系的影响,本人认为系统性不强。如课程与课程之间衔接性不强。在文档一体化环境下,如果能将文书写作、档案管理、办公自动化等课程纳入同一体系,将更有利于实践效果地发挥。如学生将自己拟写的公文,利用办公自动化设配录入,再进入公文处理流程进行流转,最后归档。

(三)提供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综合信息管理素质。

“走出课堂、走进企业、走上社会、产学结合”是今年来高职院校探索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一种共识,但实践一直是高职院校文秘专业头痛的一个问题,寻找实习单位难度非常大。因此,高职院校文秘专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分段推进,内外结合,虚拟与实战一体化”,建立“网状撒点式”的企学合作的文秘人才培养实践实训基地,充分发挥了实践教学与职业素质训导、职业技能训练与考核等功能,凭借现代化的教学硬件,不断开展实践教学创新活动,构建仿真训练系统和顶岗实习机会,营造出与训练、生产、服务第一现场相一致的职业活动氛围,使学生秘书信息管理综合能力不断提高。

四、小结

综上所述,文档一体化给企业的文档管理带来了新的契机。而作为面向企业的高职高专技能型人才,必须掌握新环境下的新技能。这些技能的培养,更多是依托于学校教育。所以,高职高专文秘专业需要调整专业教学,一方面弥补现行企业在文档一体化运行过程中的不足,一方面更好地适应文档管理人员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新需求。

参考文献:

【1】 江楠,试论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与文档一体化,兰台世界,2008,(7)

【2】 孙境,浅谈文档一体化管理的理论基础与实践,科教文汇,2007(9)

第15篇: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1)人事管理过于关注操作,而忽略战略性。

(2)人事管理是人事部门的事。在企业里通常的观念是,一谈起人事管理,大家往往一下子就同人事部门联系到一起,即那是人事部门的事,与我关系不大。

(3)人事管理者素质低。

(4)人事管理不科学、不规范。

第16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

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主要问题

1、缺乏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战略引导、战略驱动、战略约束。一句话,就是通过长远正确的谋划贯穿到整个人力资源管理之中,体现在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上。只有这样,才可能保持人力资源管理的连续性、持久性、动力性。然而,我国的大多数企业特别是相当部分国有企业,普遍存在对政策较大的依赖性上。而我国政策本身变化大这一特点,使不少企业忽略制定人力资源管理战略。根据调查显示,我国企业领导大约有80%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制定及推行缺乏深刻认识,至少有60%的企业没有始终一致贯彻人力资源管理战略,还有一些企业仍沿用摸着石头过河的经验去从事人力资源管理,从而大大降低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实效,加大了人力资源管理的风险,削弱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竞争力。

2、缺乏人力资源管理的企业特色。人力资源管理的不竭动力源来自于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而其中核心的价值及其价值体系则需要长时间的磨合。企业通过各种形式、渠道,借助于多种手段,进行教育、灌输,让员工感悟、体验,使企业文化慢慢地融入自己的思想中,最终形成扎根于心底的对员工行为起基本支配作用的观念。这一切需要时间,需要坚持,还需要创新和超越。而我国企业大多采取把国内外先进企业的基本做法稍加改造,加上自己的经验,便形成了本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因此,极大地影响了人力资源管理功能的发挥,使人力资源管理陷入鸡肋的境地。

3、缺乏人力资源管理的制度保障。“以人为本”是企业领导都能说出一大堆道理的话题,而“以人为本”以什么为载体、怎样贯彻、切实保证推行,就难以落实。笔者曾做过一次调查:题目是“以人为本”应该通过什么体现出来?相当一部分企业领导不能准确地回答此问题。其实,一个简单的道理,没有完善健全的制度保障,再开明的领导也难以保证人性化的管理持久地推行。正因为我国企业不少领导在制度建设思想不重视、行动不力,遇到班子调整、人员升迁,“以人为本”就不自觉地变味儿,使人力资源管理“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停留在口头上。

4、缺乏人力资源管理的主体意识。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就是通过人性化管理的种种手段,以最大限度调动员工积极性、创造性,使员工对企业产生高度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激发员工自觉地为企业作贡献,由此实现自身的价值,达到通常所说的企业与员工双赢的格局。目前,我国企业员工的主体意识已弱化到令人堪忧的程度,企业与员工的矛盾有加剧的趋势,员工与企业的纯经济关系已不在少数,企业对员工的吸引力越来越少,员工对企业的感情也越来越淡薄,出了问题无处反映,有了困难无处解决,心中烦恼元处诉说,长此以往,员工自然难以主动与企业同心同德,人力资源管理主体缺位的危机渐现。

5、缺乏人力资源管理的自我约束机制。人力资源管理的自我约束机制是确保人力资源管理高效运行的基础。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约束机制不仅是企业形成合力的基本条件,也是员工自律的保证。而我国企业多数是在不断改革探索的过程中,同时受到新旧体制的挤压,在这种环境条件下形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这种模式的先天不足表现在自我约束缺乏,机制建立滞后,其主要表现是:落后观念与先进观念碰撞剧烈,制度运行与行为干扰冲突,优势资源与劣势资源对抗,有序与无序争锋„„,以上表现充分反映出我国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不成熟,带有较浓厚的人治和经验主宰的倾向,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使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大打折扣,严重影响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

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问题的原因分析

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体制改革滞后,挤压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实际空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已推进30年,成果颇丰,世人瞩目。但相应的一些体制改革远未与之配套,还没有形成一个更广阔的供企业自由游刃的空间,我们从政府对企业高级人力资源或多或少的直接干预可以看出旧体制的惯性力量所在,我们还可以从国家的诸多政策中窥其有形的手紧紧拽住企业,同时我们不能忽略当今政企职能尚未很好分开的事实。这些,使企业在多重管理、多个利益主体的体制中显得有些无所适从。不仅如此,政府在国有企业改制中的过多干预,平添了企业制度创新的额外压力和负担,特别是模式、时间、过程的统一规定,更使企业在自主方面失去了应有的权力。这一切不可避免地使企业自我约束力减弱,依赖性加重,对未来的期望值降低,长远目标的持久追求自然弱化。

2、市场的不成熟限制了企业人力资源的活动舞台。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到20年时间,在市场体制的建设中,我们较多地把精力花在理顺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政企职能的分开上、资本市场的构建以及问题的解决上,对人力资源市场的建设有所重视,但重点不突出,措施不力,资金的投入不够。这包括人力资源分类、分层、分级指导,公共信息平台的构建,人才的开发教育,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市场秩序的规范等诸方面都存在太多的问题,这些理应由政府去认真打造的环境条件,由于还没理顺、到位,从而使企业很难有效地与市场机制共振,与社会经济发展同步,显得有些顾此失彼,步履蹒跚,进退维谷。

3、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失重,影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发挥持续功效。我国是一个正在推进工业化的国家,把经济迅速搞上去是解决我国一切矛盾和问题的根本和关键,而推动经济的主体是企业,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但是,我国是一个官本位思想影响较深的国家,四平八稳的做官不仅可以光宗耀祖,可以得到社会的美誉,还可以得到更多更稳定的实惠。而搞企业风险大,收入不稳定,工作环境大多比较差,常常是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因此,一些能人在企业干上一段时间,有些经历后,随即想方设法挤入公务员队伍、挤进事业单位,尤其是高学历的人才,更是热衷于当公务员,出现了3-4千人报考一个公务员位置的激烈竞争局面,由此造成社会对企业价值判断的严重偏失,企业留不住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长远谋划,管理特色的创造,自我约束机制的建立,都由于价值观的失衡而变得无所适从。

4、政策的多变,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难以形成有效的约束机制。我国是市场经济体制初建的国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国情决定了国家对经济社会的宏观管理的必要和迫切,它有利于社会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在全社会有序合理有效的配置。国家对经济社会管理主要是通过政策来实现的。市场震荡的程度,经济增长的快慢,人们的自律行为的强弱,决定了国家宏观政策的松紧程度。一般而言,国家为了保证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协调的发展,需要对经济政策适时进行调整,而企业针对国家政策的变化,在自我调节机制尚未建立的情况下,难以保持持续的竞争常态,导致人力资源管理诸多环节受到这一政策环境的牵制而变得行为短期化。

三、解决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问题的对策

1、提升企业的社会地位,营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人文氛围。我国正处在工业化的重要时期,企业不仅是推动者、创造者,而且也是主要承载者。对于从事企业经营的各类人员,社会应给予高度的认同。在价值取向上,应该朝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倾斜。在舆论导向上,应该多关注经济领域问题以及衍生的社会问题的解决。对于那些为社会作出卓越贡献的企业家,应在社会上广为宣传,特别是在大中小学生中要突出对企业家的品德、智慧、能力、人格魅力的宣传教育,让全社会对财富的创造者崇拜有加;社会还可以通过各种媒体,多形式、多角度地反映企业的发展状况、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以引起全社会广泛的关注,并举其全力来解决,以促使企业持续稳定的发展,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

企业内部应加强对员工的自强、自立、自我超越的教育,让员工树立信心,增强主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员工应以企业发展为荣,以企业强大为骄傲,把自己真正融入企业,形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只有全社会的主流价值取向更多地向财富创造者倾斜,我们相信,企业才会在这种良好的人文氛围中,积极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并创造企业的辉煌。

2、完善人力资源市场,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一个宽广坚实的活动舞台。完善的人力资源市场对于人才的价值评价、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向、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创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人力资源市场的完善,主要靠政府的大力扶持,重点应放在人力资源市场的分类指导和政策规范、公共信息平台的搭建、准确及时提供大力度的监管和调控、前瞻性地对人力资源开发进行规划、引导等方面。政府还需根据社会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比如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民工身份的转换,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提高新加入城市的人群的整体素质,以更好地适应工业化对高素质人力资源的需要。只有这样,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才能在一个宽广、坚实的活动舞台上,为企业的高速发展寻求有效的人力资源支持。

3、深化改革,理顺体制,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一个宽松的外部环境。成功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首要条件就是企业在用人方面的充分自主权,这不仅能确保人力资源整合到位,更重要的是能使企业在实施战略过程中寻求人力资源的支持。深化改革,进一步消除体制障碍,真正落实企业的用人权非常重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政府应重点在政策的拟定、政策引导、行为规范、市场偏差的纠正、利益的协调、突出矛盾和问题的解决上下工夫,即政府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经营管理外部环境,而企业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对所需各类人力资源进行筛选,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有宽松的环境,有更大的活动空间。

4、改变观念,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地位。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的最大区别在于管理的战略性上,即是从企业长远的发展角度去谋求不同发展阶段所需的各类人力资源的支持,这不仅要考虑必要的量的积累,更要注重结构优化,整体效能的提高。我国不少企业由于缺乏人力资源开发战略,大多停留在就事论事上,以致在社会发展急剧变化,形势产生逆转的情况下茫然无措。因此,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应跳出传统的思维模式,把眼光放远一些,从企业长远发展来设计人力资源管理各个环节的内容、方式方法以及评价考核标准,并主动根据企业面临的形势和问题进行调整,把被动适应变为主动创造。

5、切实抓好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工作,确保科学技术手段支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要不断追求卓越,除了要有先进的思想指导,有制度的保证,高素质人才外,还需要扎实的基础工作,即由一系列技术手段所形成的确保人力资源管理高效运作的工作链。其中,包括职位分类与职位评价技术,主要是为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一个客观的工作标准。人力资源规划技

术,主要是为人力资源管理运作设计可行的路径和目标;人力资源吸收技术,主要是为人力资源寻求人力资源支持提供评价尺度;人力资源评估技术,主要是为人力资源管理行为及产生的结果提供评价标准;人力资源培训技术,主要是为提升和发掘人力资源价值而采用;薪酬技术,主要是为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一个不竭的动力源。以上技术形成一个耦合的系统链,共同作用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对象,以期最大限度地实现管理目标。因此,系统掌握好这些技术,对于提升企业管理能力,增强企业的管理效能,无疑具有十分重大的作用。不仅如此,企业还应在这些技术的具体使用环境上下功夫,将企业不同发展阶段,以及这些阶段所要追求的目标有机结合起来,这样可以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上做到针对性、适用性、有效性,以保持企业持续的竞争优势。

6、凝练核心价值体系,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具有可资利用的动力源。众所周知,企业做大并不是很难的,但企业一直要保持竞争优势,能经风雨、历磨难、长久不衰,需要一个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起主导作用的核心价值体系。它不仅是企业的灵魂,也是企业可资利用的不竭动力源。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在价值体系建设方面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凝练核心价值体系就是要不断地把企业员工普遍遵循的道德规范和企业精神加以提升,不管是顺境或逆境,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都能始终如一做到“润物细无声”;凝练核心价值体系还需要根据社会发展、形势变化,企业新目标的追求作相应调整,以期与社会同步,与时代共进;凝练核心价值体系,更需要用心营造一种人文氛围,让员工能够感受、体验、认同这种价值体系,并从领悟中获得精神的升华及境界的提高,并能把这种感受自觉贯穿到实际工作中去,由此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需要根据形势的发展不断地发现新情况,研究新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新对策。只有这样,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才能不断跃上新的台阶,进入一个新的境界。

第17篇:我国企业治理现状分析

文章标题:我国企业治理现状分析

我国企业治理现状分析

处于转型期资本市场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机制存在着如下各种问题;

(1)大批非国有股东由于所占股权比例太小,缺乏参与公司治理的动力。他们即使参加股东大会,对公司决策也难以产生任何影响力;即使产生了一定影响力,由此产生的收益又由每位股东分摊。这样,他们“搭便车

”的行为仍然十分普遍。虽然从1998年开始超常规地发展机构投资者,但由于机构投资者参与股票交易地决策依据是股票差价,其投资收益属于不确定地信托受益人,而不是机构或机构的管理者,因而机构投资者也缺乏通过股东大会参与公司治理的动力。真正参加股东大会的只有极个别的大股东,而这些股东本身又基本上都是董事会成员单位。这样股东大会就成为大股东的会议。由此,大股东就控制了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的任免,而国有股权的真正所有者又存在“虚位”问题,无法形成真正有效的股东约束,造成公司治理中的组织机构形同虚设。这说明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仍然没有实现不同股东间的股权制约关系,有限的非国有股权不可能对国有股权形成有效的制约。至于所谓独立董事制度等外部约束也因董事选择、薪酬制定等取决于大股东而成为一种形式,无法发挥独立董事的作用。(2)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不合理。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异常复杂。一般而言,对股权结构的分类包括以下几种方法:首先是所有权结构,即股东各自所持公司的股份比例。基本上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股权高度集中,公司由绝对控股股东控制;二是股权高度分散,任何大股东都无法控制公司,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三是公司拥有相对较大的控股股东,同时还拥有其他大股东。其次是股权种类结构,即所谓国有股权、法人股、内部职工股、转配股、A股、B股和H股七种类型。其中,国有股权又包括国家股、国有法人股,法人股则包括发起人法人股和社会法人股。国有股权、法人股、转配股不能在交易所自由流通,只能通过协议在场外转让,内部职工股则可以有条件流通。A股、B股和H股虽然可在交易所流通,但三种股票只能分别在彼此分割的市场上流通。可见,这种划分表面上清晰了,实际上却极易引起混淆,因为A股、B股和H股是从市场分割的角度划分,而国有股权、内部法人股和转配股及社会公众股却从同一市场中股权的不同归属加以划分。除股权种类复杂外,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特征还包括:流通股与非流通股并存,流通股占总股本比例偏小,非流通股则占总股本比例片大;国有股仍处于控股地位,虽有下降趋势,但仍处于绝对控股状态;法人股比例正逐步上升,因而形成了国有控股下的多元化股权结构。截至2001年底,上海、深圳两家证券交易所共有上市公司1195家,其中,只发行A股的有1023家,只发行B股的有24家,只发行H股的有38家;既发行A股又发行B股的又88家,既发行A股又发行H股的有22家。总股本5218.01亿股,流通股股本1318.13亿股,未流通股股本3404.85亿股,流通股占总股本25xiexiebang.com-http://www.daodoc.com/.26%,未流通国有股和法人股未3366.35亿股,在总股本占64.5%,而内部职工股仅占总股本的4.55%,全部上市公司中仅6%左右的公司没有国有股。这说明国有股在上市公司分布范围广,而且占据绝对优势地位。上述这种股权结构存在多种缺陷,具体体现在:第一,股票的种类过多,通过区别不同的股东身份,加以区别对待,人为造成A股、B股和H股市场被分割,并使得国有股、法人股不能流通,协议转让价格低于同一公司的A股价格,导致同一公司出现不同的交易价格,而且流通股股价被严重扭曲;不同类型的股东权利也不尽相同,破坏了同股同权的基本原则。第二,国有股比例过大。国有资产投资主体存在不确定性,导致政企不分,政资不分,引起“所有者虚位”的现象国有股东约束软化,造成企业的“内部人控制”,难以形成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第三,股权集中度过高,既不利于形成小股东与大股东间的有效约束,也不利于在更大范围内对管理层形成多元主体的监督和约束。同时,股权过于集中与股东权利分割,一方面导致通过二级市场收购流通股来获得公司控制权的可能性基本不存在,使得企业控制权市场难以形成,无法通过收购兼并和代理权争夺来约束管理层;另一方面,在上市融资额度管制下,上市公司的”壳资源“成为稀缺资源,助长了非国有投资者通过”借壳上市“、买壳上市”等形式的财务性资产重组进入市场的现象,既引起法人股比例上升,又导致内幕交易、操纵市场和编制虚假信息等现象。(3)企业治理中的制衡机制失灵。由于股权被人分割且定价不一,国有股权缺乏真正明确的所有者行使股东权利,以及过度集

第18篇:房地产企业融资现状认识

房地产企业融资现状认识

房地产市场和资本市场之间的关系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房地产价值的提高而逐渐演变的。房地产价值较低的时候。房地产企业自己就可以筹集开发所需的全部资金。几乎没有融资需要;随着房地产价值的逐渐提高。房地产企业的资金在周转过程中必然存在资金投入集中性和来源分散性的矛盾、资金投入量大和每笔收入来源小的矛盾、投资回收周期长和再生产过程连续性的矛盾。我国房地产企业的资金主要来自于商业银行贷款,在融资条件不断变化的今天,贷款方式的优劣、开发风险的大小和开发效益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融资成本的大小。经历多轮宏观政策调控之后,商业贷款越收越紧,商业银行融资门槛越来越高,在新的贷款限制条件下。房地产企业的融资问题已成为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首要问题。所以,如何调整房地产融资渠道已成为房地产企业发展的瓶颈。 华地资本献上

第19篇: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

一、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

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见证了中小企业的蓬勃发展。现在,中小企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们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是缓解就业压力、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依托和促进力量,并在扩大出口、增加财政收入等方面都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其产出规模小、发展方向不明确、财务制度不健全、管理思想僵化落后、资产管理混乱和外部宏观经济影响大等因素,使得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着与自身发展和市场经济均不适应的情况。所以,必须引起各方注意,以促进我国中小企业的改革与发展。

第20篇:企业绩效管理现状体验

请根据企业实际状况对照以下描述按相似度打分,非常一致 得4分,完全不符得 0分

1)企业是否有清晰的战略目标,并且每一个员工都清楚知道企业战略愿景

2)企业是否依据战略目标制定了三至五年的年度目标规划,支持战略实现

3)企业各部门及岗位的目标体系是否清晰,是否与企业目标相吻合。 4)每个岗位的责权利是否清晰,员工清楚知道自己工作对企业的核心价值

5)各部门是否有明确可行的达成年度目标的方法策略

6)各级员工是否具备主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和能力

7)企业目标是否转化为员工每人每天每件事,找到好的规律实现目标

8)优秀员工的经验是否在企业得到复制传承,形成企业的培训体系

9)企业中高管是否积极配合人力资源推行绩效管理,提升经营绩效

10)各部门是否对每日每周每月工作目标达成情况进行检查评估

11)主管是否对下属进行有效的反馈、沟通、辅导 12)跨部门工作是否建立明确的管理制度、流程及表单

13)企业的激励机制是否能够充分激发员工积极性,提升企业利润

14)企业的薪酬设计是否合理的员工工作成果挂钩

15)企业是否设置了及时激励员工的多元化荣誉激励

16)公司是否有明确的能上能下的晋升与退出机制

《企业现状范文.doc》
企业现状范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