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 学风 教风

2020-03-03 00:58:07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1 学风 教风概念

学风有二种含义,一指学校的治学精神、治学态度、治学原则;二指学生的行为规范和思想道德的集体表现,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有时也特指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风气。

教风即教师风范,是教师的德与才的统一性表现,是教师整体素质的核心,是教师道德、才学、作风、素养、治教的集中反映。教风是是校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讲,教风也是一个学校崇高的精神旗帜,它对学生可以起到熏陶、激励和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教风好,可以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可以提高学校的社会声誉和社会可信度。因此,教风可以说是一个学校生存和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之源。

2 良好学风的建立和形成是个系统工程,需要综合治理。学风也有很多载体,这些载体对形成良好学风有一定影响和作用。主要表现在:

一是校园氛围

学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学术气氛、安全状况等都对学生产生耳濡目染的作用,能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勤奋学习、努力成才。

二是管理体系

学生工作要有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和科学的管理体系,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和规范的管理。

三是教育载体

学校组织的科技活动,文化、艺术、体育活动,第二课堂活动,创新、创业和社会实践活动等都对形成良好学风有促进作用。

四是形象表现

学生群体的形象表现和学习、生活作风也能反映学风状态。学风是一种无形力量,体现在很多细微之处,是群体的综合表现。学生考试的作弊情况、迟到早退情况、旷课情况、自习情况、课堂听讲情况等都从一个侧面反映学风状况。

五课外科技文化活动

科技活动分课内和课外两部分。课内科技活动是指教学计划规定的内容,如创新、创业活动、社会调查和实践等这些活动要取得相应的成绩或学分。课外科技文化活动是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自愿参加的科技活动和文化活动。如学校组织的社团活动、科技活动、竞赛活动等,也包括科技讲座和文化沙龙活动等。科技活动要注意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机结合,要体现文理渗透和结合。第二课堂要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学生的课外活动要体现和落实“学生以学习为主”的原则。该项考核一是看活动形式和内容;二是看参加活动的人数;三是看活动的效果。在统计人数时是指经常参加,而不是偶尔参加的人,多数人参加是指参加人数 ( 次 ) 达到学生总数的一半以上。 3 教风包括很多方面:

1、学校的管理机制很重要,行政干预教学,对学风教育是很大的干扰和伤害!还教育权给真正实施教育的人。

2、师德师风很重要,教师有偿教育的观念,官本位的观念,有的老师愿意或被愿意在招生时照顾有权势的人,而不是考虑学科、专业的长远发展,没有专业精神。

3、教师的责任心,社会风气对教育行业的影响,教师不能我完全静心教育,有时有自生的问题,也有社会压力带来的无奈!这些都值得思考!

4、学校对学生成绩的考核、对老师教学考核的科学性:比如今年来的论文造假、抄袭,有很多行政性指标的推波阻拦,有对教师成绩、学生成绩考核的偏激等有关。还有就是毕业、应考前要提交核心期刊的论文。

对于学生应该说学风促进教风,因为教风是教师的事,你管不了教风啊。对于教师应该说教风促进学风,因为学风在你的教风引导下的啊,他是被动的。从学校的角度出发,两个主体不一样,是需要齐抓共管的啊,两手都要抓,是并不冲突的。尤其你做反方就更难了,自古是名师出高徒的,教学相长的教是在前面的,总不能让徒弟去教师傅吧?

如果问题没有办法改的话我只能给你这样的提示吧:

1、抓住一点,学风不只是针对学生,教师首先要学,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专业水平和教育水平才能更好的教书育人。我们不能指望在教师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就能提高学生的学风。

2、教师是学生的楷模,让教师的学风来带动学生的学风。

3、抓教师的学风同时抓学生的学风,形成全校的学习氛围

4 学风教风建设重要性 学风教风中弊病

学风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一方面它是外显的“风气”,再一方面是内蕴的“思想方法”。

学风作为外显的“风气”,其表现可包括: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高不高,学习的情绪饱满不饱满,学习的劲头大不大,学习的毅力顽强不顽强,学习的态度认真不认真,学习的兴趣浓厚不浓厚,学习的作为踏实不踏实,学习的人气旺盛不旺盛,等等。这些有关学习精神方面的表现,一旦蔚然成风,形成具有一定群体性、一贯性和稳定性的良好学习风气,就常常会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就能学有所得,得有所用,用有所获。 学风作为内蕴的“思想方法”,主要指的是理论联系实际、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也就是毛泽东同志和邓小平同志常说的实事求是。这是学风最本质最核心的内涵。坚持有效的学习,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因为只有理论联系实际,对实际进行科学抽象,根据实际提炼、创造理论,依据“实事”去“求是”,那么这种理论、这种“是”,就有了坚实的实际基础,就必然具有无限生命力,从而必能能动地反作用于实际,用来指导实践活动,做到有“的”放矢,从而产生巨大的实效。

学风建设是高等学校永恒的主题,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是高等学校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条件,是衡量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良好的学风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巨大而无形的精神力量,时时刻刻都在对学生产生着强烈的熏陶和感染,激励学生奋发努力,健康成长。

学风,从广义上讲就是学校师生员工在治学精神、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等方面的风格,也是学校全体师生知、情、意、行在学习问题上的综合表现。学风是凝聚在教与学过程中的精神动力、态度作风、方法措施等,它依不同特点的学校表现出独有的特色和丰富的内涵,并通过学校全体成员的意志与行动,逐步地形成和固化,成为一种传统和风格。这些传统和风格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大的作用,对学校的发展和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

学风的直观反映是学生对知识、能力的渴求和在学习中是否勤奋刻苦、学习纪律是否严明等,是学生在对待学习这个问题上的思想态度和行为表现。它的评价是围绕着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动机、学习目标、学习态度、学习行为等多项内容综合进行的。学生是学校的主体,所以学生的学风恰是学校方方面面作风的集中体现。学校的培养目标,指导着学生的学习方向;教师严谨的治学态度,严格的治学要求,对学生的学习具有榜样和示范作用;良好的校园学术风气,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严格的管理措施,规范了学生的学习行为,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等等。因此,学风建设应该是多方面的,但归根到底要立足于学生、见效于学生,并以学生的学风变化为根本的检验标准。优良学风一旦形成,就会产生一种无形的力量,使学生在学习上精益求精,奋发向上。

当今,学风建设不应该只是中小学强调的重点,时下的大学,学风建设仍必须摆上议事日程。大学生的知识得到了扩充,但与此同时,学风方面则有着严重的不足,这些已经引起教育主管部门、教师、家长以及学生们注意。如何在现有的教育体制和教育环境下获得更好的教育成果,这依赖于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因此,一场关于学风建设的讨论由此而展开。 现今,由于高校连年扩招,大学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换。学生的素质存在差异,再加上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冲击,学风建设承受了严峻的挑战。在如此关键的时刻,如果没有对大学学风进行改善、加强,则日后逐渐产生的后果是难以想象的。因此,学风建设是考验高等院校能否培养一个新时代真正德才兼备的人才.学风怎么样,一定程度 上反映了一个学校的办学水平,因为良好的学风对学生本身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提高学生素质,给学校创立一个好口碑,对招生也有帮助.

教风从学校层面来看,还没有真正形成“关心教师、关爱学生”的浓厚氛围;相关部门、各院系对教风学风建设的作用和意义的认识还有待提高;教风学风建设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教学改革、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有待进一步规范;教学条件和设施有待进一步改善。学生整体学习环境还有待进一步优化。

从教师方面来看,少数教师职业意识淡薄,缺乏责任感,只“授课”不“传道”,只教书不育人,对学生不关心、不引导、不管理;少数教师业务能力有待提高,存在照本宣科现象,滋长了部分学生的厌学情绪;少数教师教学缺乏规范和系统,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难以令人满意;少数教师的言谈举止与教师形象不符;个别教师存在上课迟到,提前下课,随意调课等现象,干扰和破坏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少数教师对学生上课迟到、旷课现象听之任之,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部分学生的散漫行为。

从学生方面来看,少数同学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热情不高,学习纪律性较差,迟到、早退、旷课等现象时有发生;少数同学缺乏诚信,在考场上存有投机取巧心理和侥幸心理,考试作弊现象屡禁不止,影响了良好学风的形成;少数学生自控能力差,沉迷于网络游戏,无心学习;少数学生缺乏理想和抱负,整天无所事事,不思进取;少数学生干部不能严以律己,不能以身作则,影响班级凝聚力和班风,进而影响校风。

三.抓好师德建设是教风建设的重点

抓教风,教师是主体;抓学风,学生是主体。教师是教风和学风建设的主导因素。所以,抓学风,要从教风抓起;抓教风,要从师德抓起。师德建设不仅是国家对每个教师的规范要求,也是教师队伍自身成长的需要。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师德。学校是人才培养的阵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教育学生,帮助学生成长成才;同时,也要不断进行自我教育,促进自己成长成才。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灵魂工程,在教风学风建设工作中,师德建设至关重要。

关于师德建设,有三个层面的要求。

第一,学高为师,是师德之基。一名优秀的教师,只有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出色的专业技能和较高的学术水平,才能使学生对其产生信赖感,并进而对专业知识学习产生兴趣,才能使学生真正乐学。

第二,身正为范,是师德之本。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影响力的大小,而教师的影响力主要由品格因素,才能因素、知识因素和情感因素组成,其中,品格因素是关键因素。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具有极强的示范性。教师只有具备优秀的品格,才能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学生、感染学生、教育学生。

第三,爱与责任,是师德之魂。爱是纽带,可以架起师生感情的桥梁,爱是钥匙,可以开启学生成功的大门。全国劳模,北师大教师林崇德教授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教师对学生的爱,本质上是不求回报的,这种无私的爱是教师培桃育李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爱,就会“亲其师,敬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书育人实现了其根本功能.

5 学风建设学生事迹 例:感动校园人物(砺志)

入党积极分子(思想) 学生加入组织锻炼(劳动)

志愿者义务劳动(服务)

教风学风

教风学风

转变教风学风

教风学风自查报告

“学风、教风”实施方案

校风 学风 教风

教风学风(优秀)

教风决定学风

教风学风方案

教风学风问卷调查表

《辩论 学风 教风.doc》
辩论  学风 教风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