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江生态文明报告

2020-03-02 14:04:5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蒲江县生态文明报告

生态文明报告:

蒲江县历届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生态县建设工作,在2005年作为西部第一个单列县被正式命名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的基础上,于2006年3月正式启动了国家级生态县建设工作,2009年成功建成了省级生态县,2010年5月通过国家级生态县省级预验收,现已上报国家环保部申请正式验收。在创建过程中,蒲江县成立了蒲江县生态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下发了《蒲江县人民政府关于生态县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编制并组织实施了《蒲江生态县建设规划》。经过几年来的建设,有力促进了我县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蒲江地区生产总值由2006年的29.2亿元增加到了2009年的47.6亿元,增长了63%;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6年的4472元增加到2009年的6298元,增长41%。环境质量明显提高,全县森林覆盖率达49.16%,地表水水质达到三类水域标准,空气质量达到并优于国家二级标准,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9.6%以上,综合污染指数为1.083。

如今,蒲江已进入“因保护生态而实现富民增收、因发展生态产业而更好保护生态” 的可持续、良性循环发展。作为成都市的远郊县,蒲江依托生态抓发展,坚持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紧密融合而实现富民增收和生态保护双赢,成功探索出了独具特色的生态文明发展道路,成为成都平原上的一颗“绿色明珠”。

一、生态县建设的主要做法

(一)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确保工作实效。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生态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落实了环境保护“一岗双责”制度。 二是强化宣传教育。大力开展社区、农村、企业、机关、学校生态文化建设活动,积极倡导绿色、环保、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全县中小学校(幼儿园)开设了环境教育课程,推进环保教育“小手牵大手”。

三是实施目标管理。每年下达环保专项目标任务,并将生态县建设工作列入纪委监察局行政效能督查,同时,纳入年终综合目标考评和绩效考核,建立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人大监督、政协参与、乡镇部门协作”的生态县建设工作联动机制。

四是多元投入机制。一方面,对“三湖一阁”核心区环境保护、重点流域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以及环保监管能力建设等工作,财政资金予以重点倾斜。同时,按照工业污染治理“污染者负责”的原则,现有污染源治理投资由企业利用自有资金或银行贷款解决,新扩建项目环保投资纳入建设项目投资计划。另一方面,积极利用市场机制,吸引社会投资,通过BOT、BT等运作模式,引入实力企业建设垃圾处置场、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建设。2006年以来,全县环保投入达13.28亿元。

(二)坚持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大力实施封山育林、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工程,坚持实行最严格的森林资源保护制度,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严格实行限额采伐制度,组织开展经常性巡山护林防火,切实保护好天然林资源和后续发展资源。使森林覆盖率从2006年的45.50%增加2009年的49.16%,生态环境质量得到了提升。

(三)狠抓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大力实施“蓝天、碧水、宁静”工程。开展了以扬尘污染整治为重点的大气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实施了“道路硬化、裸土覆盖、绿化降尘”三大除尘工程,集中开展整治城乡环境“七乱”、“四清”等专项行动,对城区、重点镇餐饮娱乐服务业开展了燃煤污染专项整治,认真做好了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工作;以水污染整治、工业污染整治、农村面源污染整治为重点,对蒲江河、临溪河重点流域进行水环境专项整治。完善对涉水企业的配套治理设施,并对日排放100吨以上废水企业安装了在线监测设施。加快乡镇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结合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和农村“五改三建”工程,加大农村环保设施配套建设,不断推行“畜、茶、果、蔬”的农村循环经济模式;联合开展建筑工地、交通运输、文化娱乐业及工业生产等环境噪声综合整治,对超标的噪声排污单位给予整顿,整顿不达标的予以坚决取缔。

(四)加强生态环境监管。坚持从源头上控制污染,严格实施新建和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环保设施“三同时”制度及招商引资项目准入制;实行环保违法行为有奖举报制度,严格监管各类污染源,严厉查处破坏生态环境以及其它违反环保法律法规的违法行为。

(五)加强景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一是着力开展以“三湖一阁”为核心的森林资源保护与建设工作,坚持森林资源长效行政首长负责制等制度,切实强化封山育林、水体保护、湿地自然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以及沿湖(河)防护林体系建设等工作;二是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以生态休闲、体验观光为主的乡村旅游业,打造成都休闲旅游基地,重点推进了成佳茶文化观光区、光明樱桃观光休闲3A景区、西来古镇民俗风情体验、朝阳湖风景区等生态旅游经济区建设。整合各类项目资金,用于整治村容村貌、建设旅游观光道路、发展生态农庄等,促进了农民向城镇、集中居住区集中,改善了生态旅游区农民生产生活环境,增加了乡村旅游发展区农民收入。同时,加快推进花样年二期、石象湖二期等高端重大旅游项目建设。

(六)加强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深入实施《蒲江县现代农业发展规划》,重点培育以茶叶、生猪、猕猴桃等为主的特色产业,构建特色农产品产业带,大力建设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立体农业等各种模式的示范园区。特别是大力推广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生产,推进无公害和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切实抓好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与各类农产品质量认证工作,加强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检测体系建设,积极构建农产品质量认证体系。

(七)发展循环经济。大力发展生态工业产业。按照“一区一主业”的要求,大力建设现代食品和轻工制造业基地,重点发展食品饮料、畜产品加工、天然产物提取以及轻工制造和现代印务等生态工业产业。坚持节约用地原则,加强工业园区承载能力建设,大力促进企业向园区内集中发展。转变招商引资方式,注重引进高科技、高附加值、低能耗、少污染、节约资源的税源型项目,重点抓好食品饮料、天然产物提取、轻工制造等项目的上下游产业链的延伸拓展。鼓励和引导企业挖潜改造、技术革新,扶持东骏激光等一批高新技术、高附加值、符合循环经济发展的项目。

(八)大力打造生态宜居环境。结合省级文明县城、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创建以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等工作,大力实施旧城改造、县城骨架道路改造及其配套建设;深入实施重点镇培育工程,着力抓好寿安优先发展重点镇、成佳重点镇的产业承载能力和发展环境建设。积极实施乡镇、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和生态移民工程,加大乡镇场镇改造和风貌整治力度,大力实施农村居住环境“五改三建”工程,统筹推进城乡一体的道路、水利以及公共服务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二、主要成效

(一)区域生态特色进一步彰显。2009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49.16%,水域功能区连续三年达到国家三类水域标准;空气质量达到并优于国家二级标准,全县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8%,优级率超过70%。先后荣获了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省级生态县、四川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国家级茶叶标准化示范区、全国首批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国家级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示范区、四川省出口茶基地县及最佳生态宜居县等殊荣。

(二)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一是城市景观旧貌换新颜。全力推进新型城市化进程,县城旧城改造、雨污管网建设等工程顺利实施,2009年绿化覆盖率达40.43%;二是城乡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通过农民聚居点、农村新型社区、拆迁安置小区建设,聚集农户9350户、3.4万人,农村居住环境得到极大改善;三是大气和水环境综合整治及农村污染源治理卓有成效。通过开展农村“七乱”、“四清”、“五改三建”工程,大力治理农村环境,基本实现“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制度化”。农村垃圾中转房加密工作全面完成,全面实施了“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四级联动。农村沼液、沼渣综合利用率达到了98%以上,实现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100%,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和村镇饮水合格率均达到100%,重点工业企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100%,工业固体废物处置率达到100%,秸秆综合利用率96%;“环评制度”和“三同时”制度执行率达100%。建成农村户用沼气池近2万口,大中型养殖场畜禽粪便处理沼气工程2600立方米,农村生活用能中清洁能源所占比例达71.6% 。

(三)生态经济发展明显加速。一是现代农业持续增效。2009年,实现农业增加值12.4亿元,增长4.6%。以生态为依托,全县优质茶叶基地发展到15万亩、全年茶叶产量1万吨,柑橘基地23万亩、无公害蔬菜10万亩、猕猴桃4万亩,年出栏生猪102万头;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138家、农村专合组织140家,带动农户面达76%。先后有12个无公害农产品、16个绿色食品、7个有机食品获得认证,3个基地获得国家良好农业规范认证,面积达2.7万亩。荣获农产品省级名牌5个、省级著名商标6件。相继成功承办“第五届中国茶业经济年会”和“2009中国柑桔年会暨中国·成都第二届柑桔采购商年会”,嘉竹茶业等3户企业进入中国茶业百强,“蒲江雀舌”入选2009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百强,“蒲柑”等农产品品牌建设扎实推进,荣获全省“三农样板县”称号;二是工业经济快速发展。2009年,实现全口径工业增加值17.7亿元,增长18.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5.2亿元,增长20.5%。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7.5%。建成了9平方公里的工业集中发展区,引进了蜡笔小新食品加工等投资千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25个,其中亿元以上的9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75家。寿安工业区被授予“中国包装印刷产业试验基地”称号。三是旅游服务业加快发展。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编制完善县域总体规划和农业、旅游业、服务业等产业发展规划,完成光明樱桃山和朝阳湖镇、成佳镇特色街区风貌改造规划,统筹城乡的规划体系不断优化。积极引进花样年·大溪谷、保利·石象湖二期等重大旅游项目。成功举办了成都樱桃节、成都石象湖郁金香节、成都乡村美食节等系列旅游节庆活动。2009年,全年旅游接待人数506万人次,增长74.5%,旅游收入4.05亿元,增长76.8%。

(四)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先后投入13.28亿元,完成了生态农业建设、生态工业建设、生态人居建设、环境综合整理、城乡一体化建设、生态细胞工程和环保能力建设等工程。完善了县城及乡镇的水、电、气、路、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4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启动了8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预计年底将实施全县乡镇污水处理厂全覆盖。完善了县城工业区道路、供排水、天然气管网等基础设施,形成“三纵四横”区域交通网络;继续实施封山育林,保护天然林27.9万亩,巩固4.5万亩的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工业原料林1.58万亩、营造抑螺生态林5000亩;配套完善农民新居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解决农村2.3万人饮水安全问题,饮水安全率高于全市0.87个百分点。完成农网改造投资2100万元。完成土地整理项目11个,新建农民新居9个,聚集农户1052户,城市化率提高1.5个百分点,新增耕地1万亩,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1.6万亩,受益农户1.35万户4.53万人。花样年大溪谷、文旅西来天府古镇、保利石象湖等重大旅游项目完成投资5.8亿元。

(五)细胞工程创建成效显著。全县实现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全覆盖,12个乡镇中6个乡镇已建成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并获国家级命名,6个乡镇已通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现场考核验收,并已报国家待命名。全县建成市级以上生态村80个、市级以上的生态家园1208户,省级人居活动生态园区1个,市级绿色社区5个,市级以上绿色学校10所,市级园林城镇1个,省级生态农业产业园区1个。

三、未来的发展目标

下一步蒲江县将瞄准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发展生态经济(循环经济)为核心,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根本,结合成都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总体要求,进一步优化功能、调整结构、改善环境,调整人们的生产、管理以及生活和消费方式,有效利用资源和能源。通过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改善生态环境,培育生态文化,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社会,基本实现区域的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逐步向生态文明县迈进,为推动蒲江走上富裕、健康、文明的繁荣发展道路而努力奋斗。

蒲江调查报告

社会实践报告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实践报告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报告

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

《蒲江生态文明报告.doc》
蒲江生态文明报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