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边缘

2020-03-02 16:19:1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天堂边缘

汉语言文学122 汤恒 5000212144

天堂,是人们心中理想之所。而它的彼岸,便是现实世界。人们在这格外真切的现实中生活或生存着,却总还是向往着彼岸。而只有当现实以本质而无法解释的残忍继续惩罚时,人们才会成长,才会学着去拥抱现实。当对理想虚无的爱消亡,人们才能发现把爱投入现实,不仅是对他人的馈赠,更是自我的解脱和新生。

影片名为《天堂边缘》,说明片中的人物都还在理想与相识的间缝中徘徊。六个人,每个人都站在独特的边缘。老人丧妻多年,独自一人艰难地把儿子养大。或许是这种寂寞,给了他为老不尊的气质。和他相对的是身为大学教授的儿子内贾尔:冷静,克制,传统。两人性格或是观念上的巨大差距,让他们的交流总容易不欢而散。在这样的孤单下,老人去寻找妓女的安慰。昏暗的快乐能带给他一时的温暖。可每次回家后,留给老人的依然是回避不了的冰冷现实。于是,老人希望妓女能日夜与他相伴,让温暖也成为自己生命中现实的一部分。几番周折后,她如愿以偿。那晚的饭桌上,他多少年来第一次有这么多想吐露的。可好景不长,多年来的孤癖让他与那温暖也产生了难以修复的隔阂。面对反抗,他愤怒了,他把这当作是背叛。但他没想到的是,自己怒火的爆发太过强烈,以至于酿成无法弥补的过错。妓女死了。当他被带到阴冷的囚屋中,他站上凳子,望着明亮乃至刺眼的窗外。那一刻,这个倔老头将自己的软弱悲伤与对生活近乎迷茫的向往展现在我们眼前。那扇窗,就像是理想和现实的分割。虽然如此向往,老人还是徘徊着。相对于老人,妓女更加单纯。她只是想让自己的女儿读完大学。为此,她不在乎做些什么。但她还是愿意告诉女儿自己在鞋店工作。对于老人的请求,他开始并不在意。不过宗教狂热分子的威胁让她别无选择。内贾尔一开始对她并不接受,她也对此没有抱以期待,而是以一种类似于“自暴自弃”的态度向对方说明自己的职业,语气中分明带着倔强。可当她哭诉着自己对女儿的思念和苦衷时,她得到了内贾尔的理解与包容。突如其来的死亡埋葬了她与女儿团聚的希望,而对女儿的责任感,也由此转移到了内贾尔身上。

安提是个土耳其大学生,国内的不平等和青年人特有的盲目热情让她成了一个政治上的激进分子。他一边为自己的选择付出着代价,一边又为这样的牺牲而自豪。于是她从土耳其逃到德国,露宿街头。她尝试着寻找母亲,可找遍了鞋店却未能如愿。尽管现实给了她巨大的磨砺,她还是坚持着自己认为的“理想”。直到她遇到洛特。洛特与被自己成为“恨的过”的母亲不同,是个充满了开放和理想主义心态的女孩。她与安提相遇,相恋,便铁了心要帮助这个被土耳其政府迫害的女孩,甚至为她只身奔赴土耳其。她人生地不熟,又面临资金短缺,可还是坚持要帮助安提。“这是我人生第一次做得这么有意义的事情!”她对不理解她的母亲说。经过不懈的努力,他终于见到了安提。安提拜托她暂时保管自己偷来的枪,洛特却在回家途中被无知的街头小混混用这枪给她短暂的生命划上了句号。安提被恋人死亡的消息震惊了。她开始怀疑自己的信仰。而这时,洛特的母亲来得了土耳其,找到了安提。她没有怪安提,并说自己愿意继承洛特的意志帮助她。安提被触动了。她舍弃了自己曾经那样坚定的信仰,换得了自由,走上了现实之路,与当初对自己十分不满的洛特母亲抱在了一起。那一刻,悲伤、理解,喜悦相互交织。这是以洛特年轻生命换来的救赎。

内贾尔可谓一个“线索人物”。在整部影片中,他都担当了一个连结性的工作。所有的人都与他有着关系。所以通过他,也就能引出其他人的故事。这样的安排让他在影片中不断的出现:先是通过他托出老人的状态和妓女的心绪;接着他为了寻找妓女的女儿安提回到故乡土耳其,把房子租给同样来找安提的洛特;克劳死后,她母亲前来,主宰了女儿生前住过的房子中。在这些人的故事中,他都是陪衬。唯一作为自己目的“寻找安提”,在自己的两个房客都成功见到安提后还没能实现。不得不说时导演有意把他放到了这样的一个位置上。不过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他的故事就是在见证别人的故事”。在这些见证中,并非当事人的内贾尔收获到的可能不必当事人会少。也正是这些见证,让他坚定了去见自己父亲的决心。其实,内贾尔原先是有一段他在见父亲的路上回到了儿时的小镇,遇到了当年的朋友:如今已是一个单亲母亲。两人产生了感情。可最终因为这段戏太长而且与影片整体不够和谐被拿掉了。如果有了这段戏,影片的成色或许会更丰富吧。

影片情节复杂,人物的命运相互穿插。但目的性明确的场景衔接和巧妙的编排让观众并不会觉得不明所以。不仅如此,平行叙述和场景(人物)重叠更给了影片更多令人难忘的细节。当寻找母亲的安提急驰而过,我们看到她母亲就在咫尺相隔的公车上时;当洛特为了安提来到土耳其,在贴着“寻找安提”的告示旁边往来时;当内贾尔询问洛特“安提的名字”,洛特为了保护安提说谎时,我们的心都紧紧的。没有紧张的情节,没有烘托气氛的音乐。但在这些场景中,我们都是在心情的波澜起伏下目睹了人物交汇却又错过。导演通过情节的铺垫和平型的叙述方式制造出了这样一种戏里戏外的反差,让观众的存在成为了影片的重要部分。当经历了丧女之痛的洛特母亲走在女儿曾经走过的路上,与女儿一样向坐在路边的人们打招呼时,我们心中不免一颤;当影片解决近尾声,却又回到了影片开始的一幕时,不禁有种轮回之感。像这样通过看似无意的场景铺垫和人物关系,导演成功地把平淡的戏变得韵味十足。把传统电影“讲述”变成了部分“互动”,正是这部片子高明之所在。

大多数时候,影片的镜头都十分严谨。强调主体,层次分明。只有在洛特的母亲得知自己孩子死讯来到土耳其的一家旅馆时,明显的运用的广角镜头。强化了房间富丽堂皇与人物无助悲伤的反差。而在此之前情感表现都十分克制的母亲这时独自号啕大哭,声音在空档的屋中回响。在内贾尔塔上旅程时,一支稳定的镜头强烈的晃动着,突出了人物的心理矛盾和行进感。而当安提在逃亡时,镜头也充满了压迫感。色彩在影片中并没有刻意强调或突出,可也在点滴中为影片添加了佐料。由于第一部分情节起伏不大,人物总是被包裹在沉静的冷色调中。医院,后院,屋中,都基本是由黑、白、蓝三色组成的。作为土耳其人,生活在克制严谨的德国人中间,可能确实会有些这样的感受吧。而当场景转到了土耳其,主色调中有了黄色的身影。即使一种亲切,也是一种灿烂。影片最后,内贾尔来到海边,静静的坐着。动荡的大海此刻却更加散发着一股宁静,近乎壮丽的宁静。随着波涛滚滚,浪花绵绵,蓝色的海,蓝色天和淡黄的沙滩给人以回归之感。在数不清的徘徊后,人们回归,只剩下最自然单纯的情感与理解。

导演费斯.阿金作为一个原藉土耳其的德国人,对故乡也包含着深切的眷恋。而如今境况复杂的土耳其,对于费斯来说也像是一个天堂的彼岸。带着理想色彩,却无比真实甚至残酷。徘徊后,把梦寄往天堂,让自己留守现实。

可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生活而不是生存下去吧。

徘徊于天堂路口地狱边缘[材料]

《华夏边缘》

边缘游走

边缘金融业务

《明日边缘》:择日再死

峭壁边缘 读后感

明日边缘观后感

边缘生转化工作

在边缘 读后感

《峭壁边缘》读书笔记

《天堂边缘.doc》
天堂边缘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