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2020-03-03 01:08:42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高中历史总复习

中国古代史专题

授课人:杨经纬

第一讲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1、夏商政治制度的内容:

中央:

○1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2参与决策相、卿士,负责祭祀占卜和记录王朝大事的卜、祝、史,执掌军权。

地方:侯、伯

夏商政治制度的影响: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响。

2、西周的分封:

○1被封的诸侯国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

○2影响: 积极影响: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

消极影响:西周后期王权衰弱,春秋战国暑期列国纷争

○3结果:西周后期分封制受到破坏;战国末年周王室失去分封大权

3、西周的宗法制:

○1内容:用父系的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政治的制度。

○2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3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特点:一人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评价: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2、中央集权的基本特征:权力高度集中

3、中央集权制的作用及影响:

积极作用:

○1使秦实力增强,通过战争扩大疆域,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

的封建国家,成为当时世界大国。

○2使秦能一实行各种巩固统一的措施。

○3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

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消极作用:依靠皇帝的专制权威,加强对人民的压榨,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

高中历史总复习

中国古代史专题

授课人:杨经纬

汉朝 汉承秦制

有所变化 中央设三公(相、御史大夫、太尉) 中朝 决策机构

外朝 执行机构

尚书台 中枢机构

魏晋南北朝 逐步形成三省体制

隋朝 尚书省、内史省、门下省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治机构

唐朝 中书省 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

尚书省 负责执行政令。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门下省 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

宋 二府 中书门下 最高行政机构

枢密院 最高军政机构

参知政事 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

三司 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

元 中书省 最高行政机构

枢密院 最高军事机构

宣政院 统领宗教事务和管理西藏地区

2、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

汉 汉初,郡国并行制;汉武帝后期:设刺史制度

隋唐 唐中后期,地方军镇长官节度使越设越多,发展成藩镇割据局面

宋 文臣做地方官;州县两级制

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之下,分别为路、府、州、县。 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它的创立,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

边远民族地区高寒宣政院进行管理

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特点: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增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权力不断增强。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1、明朝:君主专制强化,中国的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 。设内阁起到辅助的作用。

2、清朝:君主专制达到顶峰,从议政王大臣会议到南书房。

设置军机处,由皇帝挑选新任的满汉官员充任军机大臣。全国的军政大权就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

高中历史总复习

中国古代史专题

授课人:杨经纬

题型突破

1武则天陵墓前有名的无字碑,若要书写她当政期间的政绩,不包括

A.创立\"自荐求官\"制度

B.发展科举,首创殿试制度

C.完善三省六部制度

D.任用庶人,抑制门阀士族

2明太祖朱元璋为加强对军队的控制,设五军都督府和兵部相互制约,对五军都督府职权的表述正确的是

A.五军都督府掌京师军权,兵部掌地方军权

B.五军都督府掌地方军权,兵部掌京师军权

C.五军都督府有统兵之权,无调兵之权

D.五军都督府有调兵之权,无统兵之权

3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到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4从明朝废丞相到清初增设军机处的变化,表明

A.相权得以重新恢复 B.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日益加剧

C.皇权专制日益强化 D.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得以调和 5 .唐朝完善了秦朝以来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主要表现在

A.科举制的实施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B.有效地解决了中央和地方的矛盾

C.中央机构有了明确的分工和制约 D.加强了对藩镇的控制,强化了皇权 6北宋削夺地方财权的措施是

A.派文臣做知州 B.各州设通判

C.设立转运使

D.设立布政使

7.今乌鲁木齐一带曾设置别失八里行省,后一度被察合台汗国占据,后期重新回归中央政权。这里的“中央政权”应为( ) A.秦朝政府 B.汉朝政府 C.宋朝政府 D.元朝政府

8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其《论法的精神》一书中曾这样评价中国古代某项制度:“中国政府只有施用棍棒才能让人民做些事情,政府与其说是管理民政,毋宁说是管理家政。„„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而变得更为凶暴。”孟德斯鸠评价的是( ) A.分封制 B.君主专制制度 C.三省六部制 D.中央集权制度

9)以下有关选拔官员的方式与主要依据搭配正确的是( ) A.军功——考试成绩——品行——门第声望 B.考试成绩——军功——品行——门第声望

高中历史总复习

中国古代史专题

授课人:杨经纬

C.考试成绩——品行——门第声望——军功 D.军功——品行——门第声望——考试成绩

10.在西汉政府实行的下列制度中,其演变结果与最初目的不相符的是( ) ①“推恩令” ②刺史制度 ③“附益之法”④察举制度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材料题

材料1:陕西是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陕西省简称“陕”或“秦”,在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史上,具有非常突出的地位。华夏始祖炎帝、黄帝带领各自的部落,在陕西北部黄土高原一带开创了中华文明。以西安为中心的陕西曾经是中国古代史上的政治中心。先后有周、秦、汉、唐等13个王朝在此建都,历时长达1180年。

材料2:贞观元年,太宗谓黄门侍郎王珪曰:“中书所出诏敕,颇有意见不同,或兼错失而相正以否。元置中书、门下,本拟相防过误。人之意见,每或不同,有所是非,本为公事。或有护己之短,忌闻其失,有是有非,衔以为怨。或有苟避私隙,相惜颜面,知非政事,遂即施行„„卿等特须灭私徇公,坚守直道,庶事相启沃,勿上下雷同也。”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1和所学知识,陕西简称“秦”与历史上哪一政治制度有关?哪些省的简称也与这一原因有关?请举例说明。(6分)

(2)秦朝是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试分析秦朝能实现统一的原因。(5分)

(3)材料2反映了唐初的何种政治制度?结合材料2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制度的重要意义。 (5分)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推荐]

古代西方政治制度

第一章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说课稿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复习教案

专题检测(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一讲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doc》
第一讲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