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推荐]

2020-03-03 13:01:01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课程标准要求:

(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3)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4)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一、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

目的在于巩固周朝统治,扩展周统治范围(“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内容:⑴周王是最高统治者,王畿是直接驻地。⑵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 ⑶异姓封国包括功臣、姻亲和原来的附属国。⑷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权威,承担各种义务,还要对下属分封。

作用:⑴“授土”、“授民”,建立一批新兴国家,周人势力范围扩大。⑵臣属关系更加明确,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⑶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2、宗法制:

目的在于巩固分封制,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实行了与分封制相结合的制度。

内容:⑴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是土地、财产和权力的主要继承者,有主祭祖先的特权,被称为宗子。形成大宗系统。⑵ 嫡长子的同母弟和庶母兄弟为小宗。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特点:宗法是周人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措施,最大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大宗与小宗的关系不仅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

作用:⑴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⑵宗法关系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与“家”密切结合在一起。

性质: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维系等级制度,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3、维系宗法分封制的工具:礼乐制度。礼乐制度是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

4、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具有上古血缘纽带的特点;

(2)具有部落联盟体制遗存的特点;

(3)神权与王权的结合;

(4)等级制度明显存在。

(5)最高执行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二、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含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含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两层含义。专制主义是指中央的决策方式,具体说就是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权、政权、财权都具有独断性的随意性。中央集权是指中央与地方权力的分配中, 1

全国军、政、财权统归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绝对服从中央。这种制度的核心是皇权至高无上。

2、产生原因:

①经济上,是由封建经济基础决定的,封建经济的分散性,要求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保证生产的发展。

②政治上,封建地主阶级也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保护封建土地所有制,镇压农民的反抗。

③理论上,韩非子有关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思想奠定了理论基础。

3、以皇权为核心的中央集权制确立:实现了从以王权为核心的宗法分封制到以皇权为核心的中央集权制的转变: 秦始皇确立皇权、建立完备的中央和地方行政体制,标志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且不断完善和加强。

皇帝制度:

⑴“始皇帝”的来历: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自以为“德高三皇,功过五帝”,开始采用“皇帝”称号,自称“始皇帝”。

⑵皇帝的称谓、命令和玉印:“朕”;“制”或“诏”;“玺”。

⑶皇帝的权力:国家的司法、立法和行政、军事等大权皇帝总揽。“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都由皇帝任免。

⑷皇帝制度的特点:“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是君主权力集中的体现,显示了皇位的不可转移;皇权至上显示了皇帝地位的不可僭越。这是封建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

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⑴三公:三公及各自职责。

⑵九卿:三公之下的中央官职合称九卿,分管国家和皇家的各种事务。

⑶三公九卿制的特点:互相配合、互相牵制,军国大权掌握在皇帝一人之手(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奉常、郎中令、宗正、少府专为皇室专设,为皇帝私家服务,国与家同治,是封建时代统治的特征。

地方制度——郡县制:

(1)地方政权机构,分郡、县两级,出现于春秋后期,战国时期各国普遍推行,秦统一后推行全国并更为完善,以后历代沿用但形式上有变化。

⑵意义:是秦汉行政体制的创举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郡县制实行标志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发生划时代变化;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治安定和经济发展;从根本上否定分封制,维护国家统一。

选拔考察制度:

目的:为了维持各级官僚机构的正常运行和更好的发挥应有的效能。

运行:两种方式,监督、视察;年终自相汇报当年政绩。

秦朝法律:

特点:细密、严苛,是加强皇权、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的工具。

指导思想:“轻罪重刑”。

三、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1、三省六部制的确立与演变

(1)隋唐确立三省六部制:名称及职能见课本,其作用在于分工明确相互补充,提高行政效率;相互牵制,分割相权加强了皇权;减少决策的失误。

(2)宋朝演变为“二府三司”制:枢密院分割宰相军事权;中书门下省设参知政事分割宰相行政权;三司分割宰相财政权。

(3)元朝 实行“三合一”的行省制:三省合并为“中书省”,六部归其管制;中书省设左右丞相和副丞相平章政事。影响:宰相权势渐大,皇权受到威胁。

评价:三省六部制的确立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发生了深刻变化,决策、审议、执行权力的分解,既明确了行政分工,又使三省相互牵制,对后世的国家体制产生了深远影响。

2、选官制度的变化

(1)战国:立军功受官爵,秦和汉初基本沿袭。

(2)汉武帝:察举制和征辟制

(3)东汉末年至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4)隋唐:科举制确立并完善。科举制的创立扩大了统治基础,促进了官僚体制的成熟,为官僚队伍提高了高素质人才,成为帝国繁荣的政治保障

3、监察制度和谏议

(1)监察制度:

目的是保证官僚队伍的廉洁和效率。

秦御史大夫掌管监察,汉代专设御史府,汉武帝专设十三州刺史,监察地方,宋朝设通判明清时期监察制度达到顶峰。

(2)谏议制度:

监督皇帝的言行和决策

隋唐三省六部制中门下省负责谏议与封驳,宋代出现独立谏官机构---谏院,明清专门的谏议机构已没有。

(3)评价:积极:整顿吏治、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维护中央集权、谏正皇帝过失,防止决策失误。消极:不能从根本上约束皇帝的无上权力,也不能杜绝官僚队伍中的腐败和抵消现象。

以三省六部制为代表的中央行政制度、以科举制为代表的选官用人制度、维护官僚队伍廉洁高效的监察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高度成熟的体现。这些制度是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发展的需要,也反映社会结构变化,吸纳新生力量,保持统治基础稳固,成为汉唐以来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

4、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1)、汉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把诸侯王的军政权收归中央,

汉武帝在中央设中朝,地方实行“推恩令”,设刺使

影响: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的局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权力过于集中也带来了一些弊端,如外戚宦官专权等现象。

(2)、宋初加强中央集权

收兵权:“杯酒释兵权”、把统兵权和调兵权分离;

削实权:分割相权;州郡直属中央并下设通判;派文臣做知州;

制钱谷: 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赋,消除地方割据势力的物质基础.

影响: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但造成“三冗”两积局面,从此 中央在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中处于绝对上风,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日益突出。

四、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1、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明朝:明太祖时废丞相,后设内阁;

清设:雍正帝时设军机处,提高了办事效率,标志专制王权达到顶峰。

影响:专制皇权的加强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稳定与巩固、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但也扼杀社会创造力和活力,阻碍社会发展进步,落后时代发展潮流。

2、中央集权制度建立与演变的历程:

秦朝建立→西汉巩固→隋唐完善→北宋加强→元朝发展→明清时期皇权空前强化

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影响: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国封建社会的不同时期起着不同的作用,具体说,在明清以前,基本上适应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主要起进步作用;在明清以后主要起消极甚至是反动的作用。

积极作用:

①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辖,防止分裂割据,有利于抵御外来侵略,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②有利于维护国内政局的稳定,为经济文化的发展创造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③有利于政府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文化建设;

④有利于各地区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推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在较广阔的范围内传播。

消极作用:

①经济上,束缚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②政治上,专制统治的空前强化,剥夺了人民的政治权利和言论自由,民主思想和行动受到压制和打击。

③思想文化上,专制统治使知识分子脱离实际,阻碍了科技创新和文化的进步。

4、中央集权发展的趋势及特点:

趋势:

①不断调整、改革中央行政结构,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基本上解决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②不断调整、改革地方行政结构,加强中央对地方,特别是对边疆地区的严密管辖。(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中央与地方矛盾缓和,元明清三代再没有出现过大分裂)

③对人们思想的控制日益加强。(明朝的八股取士制度和清朝文字狱是典型表现) 特点:都是通过分权的方法实现集权。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一单元 儒家文化与古代中国

古代西方政治制度

第一章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说课稿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复习教案

第一讲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推荐].doc》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推荐]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