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教学设计 文档

2020-03-02 09:01:27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古诗二首

教材简析

自古人生重离别,自古人生又伤离别,因而“送别诗”在古诗词大家中可谓颇具规模的一系,诗人们无一不涉足过这一主题。

《别董大》诗人高适怀才不遇,将近有30年啊,但他在困境面前是多么自信,多么乐观,积极地面对人生。并以此来影响他的朋友,我想这就是高适的人格魅力所在,也正是这首诗广为传诵的原因所在吧!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的这首诗洗尽雕饰、明朗自然的语言,抒发诚挚、深厚的惜别之情,以情意殷切、韵味深永独树一帜。 教学目的

1.认识5个生字, 会写3个生字(曛、舍、浥)

2.读出古诗的韵味并能背诵。

3.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 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

4.珍惜朋友间的深情厚谊,激起对古诗文学习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

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

1 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收集送别诗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介绍诗人

同学们,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送别诗又是其中最璀璨的的明珠,他们最能表现诗人丰富的感情:或不舍,或缠绵,或感伤„„今天让我们走进古诗---《别董大》、《送元二使安西》,共同感受诗人对朋友的深厚友情。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别》(板:别)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高适,同桌间交流关于诗人的资料) 了解了诗人,老师还想听听大家读书的情况,谁愿意读一读?

二、初读古诗,读正确

1、指名读(要求读正确,相机正音释义:曛:日光昏暗。),齐读。 (学古诗,读正确,读出节奏,还要读出韵味,这样才能读懂诗句,才能读懂诗人要表达的感情)

2、怎样读出韵味?

下面老师向大家介绍一个朗读小常识:平长仄短,(出示课件) (什么是平,什么是仄呢?很简单,普通话里有四个声调,第--、二 声称为平声,

三、四声称为仄声。

怎么读呢?遇到平声,读的时候要把它的声音延长,那就叫做——平长,如果遇到仄声,读的时候要把它的声音收短,那就叫做——仄短,为了区分容易,用“—”表示平声,用“︱”表示仄声。)

3、想不想听听老师读一读, 老师示范读。

4、出示标注诗、学生试着自由读。可以加手势。

5、互读、指名读。(不到位的,再个别指导)

6、齐读(配音读)

三、再读,读懂诗意,感悟诗情

1、通过读古诗,你的眼前呈现出怎样的画面?(同桌交流)(抓住“千里、黄云、北风、雪纷纷”)(板书:悲壮、苍凉)

2、在这样的环境下,诗人高适送别友人董大, 师插入资料:

董大是唐玄宗时代的著名古琴手,可是盛唐时举国上下却盛行胡乐,能欣赏古琴这类古乐的人并不多。董大备受冷落,觉得京城再也无法呆下去了,失意至极,便决定离开。可这时也正是诗人自己失意落魄的时候啊!到处流浪,陷入贫贱的境地之中。 这真是同病相怜呀!

郁郁不得志的高适,送别备受时代冷落的董大却能 充满深情地说——读: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满怀豪气地说——读: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面对已经消失在茫茫风沙之中渐行渐远的董大,高适在心底高声激励——读: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是啊!“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是高适对朋友的劝慰和激励(板书)

高适怀才不遇,但他在困境面前是多么的自信,多么的乐观,积极的面对人生,并以此来影响他朋友。这就是高适的人格魅力所在,也是这首诗广为传诵的原因所在。

总结学法:读准;读懂;悟情。

四、自学《送元二使安西》

1、读题(注意停顿)

2、介绍诗人及元二资料。(苏轼评价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元二:王维的朋友,此行,奉命赴安西守护边疆。)

3、出示课件:这首诗中有两个多音字易读错(朝:早晨;舍:旅店。) (渭城---今咸阳市。

安西----从渭城到安西大约有3000多公里,满眼的荒漠,满目的荒凉,自然环境非常恶劣。)

4、学生独学(读平仄)

5、四人小组合作交流想像的画面。 (板书:清新、明丽 )

(“柳”同“留”,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有留下,挽留之意。) 然而,圣命难违呀! 6.指导感情朗读

正所谓千言万语化作薄酒一杯,一切尽在不言中

——读“劝君„„”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再送送元二吧!

——读“劝君„„”

元二,让我们不醉不休

——读“劝君„„”

至此,王维对元二的感情以表达得淋漓尽致,---

(板书:依依惜别)

五、总结升华过渡:古人送别友人的方式不尽相同

1、对比这两首诗:都是送别诗,写法上有相同之处:先写景,再抒情。但是两首诗表达的情感又有不同:

2、指导感情朗读:

《别董大》高适在悲壮、苍凉的边塞之地,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道分别时的豪情。(男生读)(言送)

王维在清新、明丽的渭城美景,以酒相送,表达依依惜别。(酒别)(女生读)

六、课外拓展

过渡:古人送别友人的方式不尽相同(课件出示:)

《赠汪伦》(汪伦以歌相送,李白作诗表达他们之间的深情厚谊。)(歌送、诗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目光追随友人的身影,直至消失在茫茫的江水之中)(目送) 有心的同学,课下可查找古人更多的送别方式,挖掘经典文化中更多您的宝藏。

古诗教学设计

古诗教学设计

古诗教学设计

古诗教学设计

古诗教学设计

古诗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六年级 古诗教学设计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古诗教学设计 文档.doc》
古诗教学设计 文档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