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怎样观察》作文教学设计

2020-03-02 12:37:17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我们怎样观察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形成观察是写作的必须的观念,使学生学会观察的基本方法,尤其是是学会观察中的思考方法,并将之运用于作文。

2.让学生产生观察、思考、写作的兴趣。 教学方法:

使用实验方法,兼以游戏方法,最终落实到写作上。 教学手段:

多媒体、实验用的玻璃杯、面具等。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的:

通过观察写作。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著名故事:达·芬奇画蛋,不同角度的练习,使他的素描得心应手。最终画出传世名画《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齐白石观虾,画出的虾栩栩如生。

寻常小事:你的父母爱好什么?喜欢什么颜色?最喜欢的食物是什么?口头禅是什么?

二、指导学生观察 ㈠复习有关观察的知识: 1.什么是观察?

明确:观察指仔细地考察,细心地体察一切客观现象。 2.观察有什么作用?

明确:观察能使需了解的对象在头脑中成型,才会写得细致传神,才会写得与众不同,才会最大限度地激发文思,才会把握生活本质,而不是游离于生活之外。

3.观察的角度有哪些?

明确:分为定点观察和散点观察。事实上我们常将二者结合起来。

⑴定点观察:是一种静态观察,即观察者自己的位置不动,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如整体——局部——特写;上——下;左——右;前——后等。

⑵散点观察:是一种动态观察,即观察者一边行进(移动)一边观察,古人又称之为“移步换形法”,如游记,游到哪里看到哪里。

4.怎样观察才能细致入微? 明确:掌握观察的方法,全神贯注。

小结:学习观察,要从留意身边的人事物做起,亲友、邻居、老师、同学等及社会中自己耳闻目睹的各种现象,都是应该留心观察的对象,并注意自己在观察过程中的真实体验,还要将观察的结果用日记记下来。

㈡指导学生观察 1.课堂实验A

第1页(共4页)

让学生某某脱掉外套,让大家猜猜该生所穿衣服的颜色、式样以及衣服上的细节。 2.课堂实验B

⑴取两相同玻璃杯(最好是无花透明的),预先在其中入入盐、糖、白醋等,然后兑入不同温度的矿泉水。

⑵请学生推出两个志愿者来实验,先不说出所尝感觉,而是陈述自己观察的方法。 ⑶教师揭示杯中“秘密”。

⑷启发讨论:用什么方法快速观察、安全观察。 3.总结以上实验内容,归结观察方法。

⑴“五官开放法”:动用自己的所有感觉器官,通过看、听、触、嗅、尝,迅速把握事物的颜色、性质、状态、大小、温度、变化等特征。

⑵在充分动用知觉的基础上,要开动脑筋综合分析、推理、归纳。

⑶就所观察的实物、实景、人物进行合理联想和想像,使被观察内容在写作时更有情趣,更充实生动。

3.课堂实验C

化无形为有形——将音乐变成具体可感的实验 ⑴听音乐,想像(稍加解说) ⑵变成图画 ⑶将图画转换为文字

讨论:想像是否完全脱离现实?

明确:否。源于人们已有的生活和所获得的知识。

三、课堂作文

㈠提出写作要求:任选课堂三个观察实验之一,写一篇作文或片断,要求写出自己观察过程,观察方法,观察的结果,还应写出自己在观察过程中的感悟。

㈡提供写作例文并加以指导:

最美丽的雏菊 [法]雨果

前几天经过文宪路,一座连接两处六层高楼的木栅栏引起了我的注意。它投影在路面上,透过拼得不严紧的木板,阳光在影子上画线,吸引人的平行金色条纹,像文艺复兴时期的美丽的黑缎上所见的。我走近前去,往板缝里观看。

点评:观察细致准确,将观察写入文中,并巧妙地设置了悬念。

这座棚栏所围住的,是两面三刀年前,1839年6月被焚毁的滑稽歌舞剧院的场地。 午后二时,烈日炎炎,路上空无人迹。 点评:通过概括观察,简要交代环境特征。

一扇灰色的门,大概是单扇门,两边隆起中间凹下,还带洛洛可可式的装饰,可能是百年前爱情的年轻女子的闺门,正安装在栅栏上,只要稍稍提起插栓就开了,我走了进去。

点评:观察与推测结合,渲染神秘感。

凄凄惨惨,无比荒凉。满地泥灰,到处是大石块,被遗弃在那里等待,苍白如墓石,发霉像废墟。场里没有人。邻近的的房屋的墙上留有明显的火焰与浓烟的痕迹。

点评:观察与感受结合,突出了栅栏内的荒凉。

可是,这块土地,火灾以后已遭受两个春天的连续毁坏,在它梯形的一隅,在一块正在变绿的巨石下面,延伸着埋葬虫与蜈蚣的地下室,巨石后面的阴暗处,长出了一些小草。

第2页(共4页)

点评:观察与细节描写结合,写荒凉的环境中出现的一线生机。

我坐在石上俯视这棵植物,天啊!就在那里长出一棵世界上最美丽的小小的雏菊,一个可爱的小小的飞虫绕着雏菊娇艳地来回飞舞。

点评:观察与运用手法结合,正反映衬,要明艳美丽的雏菊出场,显得格外动人。 这朵草安静地生知,并遵循大自然美好的规律,在泥土中,在巴黎中心,在两条街道之间,离王宫广场两步,离骑兵竞技场四步,这朵花,在行人、店铺、出租马车、公共马车和国王的四轮华丽马车之间,这朵花,这朵临近街道的田野之花激起了我无穷无尽的遐想。

点评:观察与寓意结合,再次交代小雏菊生长的环境,暗示法国革命的时代背景,为以下的议论抒情张本。

十年前,谁能预见日后有一天在那里会长出一朵雏菊!

如果说在这原址上,就像旁边的地面上一样,从没有别的什么,只有许多房屋,就是说房产业主,房客和看门人,以及夜晚临睡前小心翼翼地灭烛熄火的居民,那么在这里绝对不会长出田野的花。

这朵花凝结了多少事物,多少失败和成功的演出,多少破产的人家,多少意外的事故,多少奇遇,多少突然降临的灾难!对于每晚被吸引到这里来生活的我们这班人,如果两年前眼中出现这朵花,这帮人会竟然把它当作幽灵!命运是多么作弄人的迷宫,多少神秘的安排,归根结蒂,终于化为这流光四射的悦目的小小黄太阳。

点评:观察与议论结合,深化了主旨,并推而广之,写意外的事故带来意外的惊喜。 必须先要有一座剧院和一场火灾,即一个城市的欢乐和一个城市的恐怖,一个是人类最优美的发明,一个是最可怕的天灾,三十年的狂欢和三十小时的滚滚火焰,才生长出这朵雏菊,赢得这飞虫的喜悦!

点评:观察与运用手法结合,通过对比,突出新生的孕育含偶然的必然。

老师引导学生总结:对于善于观察的人,最渺小的事往往就是最重大的事物,观察细微才能做到“以小见大”。 ㈢学生课堂作文:

第2课时

教学目的:

交流讲评上节课的作文,巩固观察的方法,了解如何将观察所得写入自己的作文。 教学过程:

一、引起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系统梳理了观察的方法,进行了三个观察实验,同学们也将自己的观察写成了作文,本节课我们进行作文交流与评讲,我们希望同学积极展示自己的作文,希望听的同学注意体会别的同学观察的角度与方法以及运用观察所得写成作文的技巧,同时也要注意听出同学作文中的不足之处。听完之后也要踊跃发言,对同学的作文进行恰当的评价。

二、学生相互评改

三、各组选取优秀作文进行全班交流 ㈠学生朗读作文,并谈自己的写作过程与体会 ㈡学生与老师评价作文

三、总结:

第3页(共4页)

㈠总结观察的方法

㈡总结如何将观察所得写入作文

附:当堂优秀文:

两杯水 卢静翕

这是两杯水,放在桌上的两杯水。水都是热的,都能通过敲打让杯子发出清脆的响声,外表的确没有多大差别。但是你知道吗?放在桌上的两杯同样透明的水,你却可以品出不同的味道,它们的内涵有很大的差别。同样,在社会中也是如此,表面对你很好的两个人却有不同的企图和想法,人心隔肚皮。

水是透明的,水也难知其味呀!

灵动的水

透明的杯子,透明的液体。

流动的晶莹的清水沿这杯颈滑落,留下余热的白气,感动了冰冷的杯,也感动了我们。那可怜的水滴,灵动、翻腾、跳跃,终而安静下来,如同埋葬了千年的冰晶,晶莹、灵动,似乎一不小心的凝视,都能从中觉察出另一片美丽的生命。

指扣杯腹的清脆的声音,唤醒了沉寂的生命,也唤醒了我们。 的确,从一杯水中,我看见了另一个安静而灵动的世界。 训练反思:

关于观察,笔者过去侧重于方法指导,满以为学生会根据教师指导的方法自觉运用于观察社会,然后将观察所得运用于作文,从而提升作文的水平。实践证明,这只是老师的一厢情愿。了解观察的方法与运用方法来自觉观察之间的距离不止千里,将观察所得恰当地运用于作文之间的距离要以万里计。

笔者曾反复思考造成如此情形的原因,知道了这里面有水平的问题,一些同学要将所获得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本身就很困难,运用于创造就更加困难。二是习惯问题,一些同学没有养成将书本知识自觉运用实践的习惯,因而他们将观察的方法掌握得很好,但根本没有运用方法进行观察的习惯,更没有将观察所得运用于作文的习惯。

看来要让大多数学生在课外自觉观察是不大现实的。怎么办呢?笔者以为可以在课内下功夫。我于是设计了这项课内训练。本次训练将方法梳理与方法运用结合,将观察与写作结合,设计了三个课堂实验,实验A将动态观察与想像结合,实验B将观察体验与判断结合,实验C将观察体验与想像联想结合。三个实验几乎涉及初中生观察的所有知识,与观察要注意的主要问题。

由于设计的观察实验巧妙,每一个实验都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每一个实验学生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因而学生始终处于兴奋状态之中。由于观察留下的印象很深,学生写作起来也就相对容易。在交流评讲环节,不仅让学生展示了成果,激发了兴趣,也较系统地懂得了如何将观察所得运用于写作的方法。

总体感觉本次训练弥补了以前让学生在生活中自由观察的不足,在落实上探索出了一个成功的途径。

第4页(共4页)

观察作文教学设计

观察作文教学设计

观察类作文教学设计

观察日记作文教学设计

作文《学会观察》教学设计

观察日记作文教学设计

观察类作文教学设计

观察类作文教学设计

我们怎样学习地理教学设计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教学设计

《《我们怎样观察》作文教学设计.doc》
《我们怎样观察》作文教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