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的概念

2020-03-03 01:09:30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教学设计的概念

一、教学设计的概念 教学设计(

,缩写为,也称教学系统设计,是面向

教学系统,解决教学问题的一种特殊的设计活动。它既具有设计的一般性 质,又必须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 教学设计

整合教学和设计的概念,国内外学者对“教学设计”概念的界定做了 深入广泛的探讨,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有: 布里格斯(

)的观点“:教学设计是分析学习需要和目标以 形成满足学习需要的传送系统的全过程。”④

瑞达)的观点:教学设计是“为了便于学习各种大小不 瑞奇(

同的学科单元,而对学习情景的发展、评价和保持进行详细规划的科学”。 加涅把教学设计分为鉴别教学目标,进行任务分析、鉴别起始行

为特征、建立课程标准,提出教学策略、创设和选择教学材料,执行形成性和 总结性评价几大部分。

乌美娜的观点: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

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 进行修改的过程。

皮连生的观点:教学设计是运用现代学习与教学心理学、传播学、教学 媒体论等相关的理论与技术,来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设计解决方法、试行解决方法、评价试行结果,并在评价基础上改进设计的一个系统过程。 它既具有设计的一般性质,又必须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

徐英俊的观点:教学设计是指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根据教学目的要

求,运用系统方法,对参与教学活动的诸多要素所进行的一种分析和策划的过程。 何克抗的观点:教学设计是以传播理论和学习理论为基础,应用系统理 论的观点和方法,调查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确定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 步骤,选择相应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资源,分析、评价其结果,使教学效果达到 优化的一种系统研究方法。

刘知新,毕华林等的观点:所谓教学设计是指在教学之前的对教学过程

中的一切,预为筹划,从而安排教学情景,以期达成教学目标的系统性设计。 它应包括教学过程的各个基本部分,而不是仅限于课堂教学活动。 郑长龙的观点:化学教学设计是指化学教师根据一定的化学教学目的

和化学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包括知识基础、能力发展水平、生理和心 理发展特点等),运用教学设计的一般原理和方法对化学教学方案所做出的

一种规划。

王磊的观点: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与技术分析、研究教学问题和需

求,确立解决它们的途径和方法,并对教学结果做出评价的系统的计划过

程。

综合上述观点“:教学设计”具有如下特点:

①理论性。教学设计必须依据现代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等,

对教学过程的诸要素进行优化设计,以保证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②系统性。教学设计必须运用系统方法,从教学系统的整体功能出发, 综合考虑教师、学生、教材、媒体、评价等各个方面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使之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产生整体效应,以保证教学设计中的 “目标、策略、媒体、评价”等诸要素的协调一致。

③差异性。教学设计必须以学习者为出发点,将学习者的特征分析作

为教学设计的依据。它强调充分挖掘学习者的内部潜能,调动学习者的主

动性和积极性,促使学习者内部学习过程的发生和有效进行。它注重学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④应用性。教学设计作为一门新兴的教育科学,它不同于一般的教育 理论,它具有极强的应用性,被称为“桥梁学科”,通过教学设计,可以很好地将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一方面,通过教学设计,可以把已有的教

学理论和研究成果运用于实际教学中,指导教学工作的进行。另一方面,也

可以把教师优秀的教学经验升华为教育科学,进一步充实和完善教学理论。

应该说,在学科教学实践中,通过教学设计,完全可以反映教师的教育教学

理念以及教育教学理论水平。

⑤层次性。教学系统是有层次的,它可以大到一门课程,小到一个课时

甚至一个单元片段(如一个化学实验)。教学设计的对象是教学系统,因此,

教学设计也具有层次性,且一般可归纳为三个层次:一是以“产品”为中心的

层次;二是以“课堂”为中心的层次;三是以“系统”为中心的由于学层次。

科教学着重于课时教学方案(习惯称教案)的设计,所以,本书也侧重于以 “课堂”为中心层次的教学设计的分析。

基于上述对教学设计特点的分析,本书对化学教学设计的概念做如如下 界定:所谓化学教学设计,就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化学教学背景,确定化学 教学目标,建立解决化学教学问题的策略,选择教学媒体,设计并实施教学 方案,评价反思试行结果和对设计方案进行反馈修正的过程。 第二节

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从教学设计的概念可以看出,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至少有四种理论对其 起了重大作用:学习理论、教学理论、系统理论和传播理论。这些理论不仅 为教学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而且为教学设计提供了方法和技术。下面对 这四种理论在教学设计中的作用做简要的介绍,这将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 解和应用教学设计的原理与技术。

一、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是研究人类学习的本质及其形成机制的心理学理论,教学设 计正是为了促进学习者有效地进行学习而创立的一门学科。因此,只有了 解学生学习的心理学规律,探明学习的不同类型,以及不同类型学习的过程 和条件,才可能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无论是学习需要分析、学习目标确定、学习任务分 析,还是教学设计模式的选择,以及教学设计过程中每一步骤的完成,都是 建立在特定的学习理论基础之上。

在众多学习理论中,影响最大的主要有三种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主要解释学习是在既

有行为之上学习新行为的历程,是关于由“行”而学到习惯性行为的看法。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主张通过强化和模仿来 形成和改变行为。其主要代表有桑代克(

)的试误学习理论

和斯金纳()的操作学习理论等。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设计上的应用:

试误学习理论用“试误”来解释简单行为的学习;而操作学习理论则 用“强化原则”解释多种复杂行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外在环境对学习的影响,故而在教育上主张奖励与惩罚。

根据操作学习理论中的强化原则,便产生了对学校教育极有影响的 程序教学、行为矫正、练习强化等多种教学方法。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旨在解释学习是在既

有知识之上学习新知识的历程,这是由“知”而学到知识性行为的看法。认 知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认知结构的建立与组织的过程,重视新、旧知识

)的认知发

结构的“同化”和发现式学习。其主要代表有布鲁纳(

)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和加涅的累积学 现学习理论、奥苏贝尔(习理论等。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设计上的应用: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高度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调主动学习。

布鲁纳的发现式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情境结构的构建,奥苏贝尔的同 化式学习理论则强调学生已有的“经验”,这些理论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具有 重要指导价值。

加涅的累积学习理论对学习结果的划分(详见本书第二章第二部 分)为教学设计中的学习任务分析指明了方向。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发展了认知主义学习

理论中已有的关于“建构”的思想,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的 意义,并力图在更接近、更符合实际情况的情境性学习活动中,以个人原有 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以个人理解的意 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设计上的应用:

学习不是对于教师所授予的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

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的建构活动,且这种建构的途径主要有以下 三种:

支架式建构。指当建构新材料A时,先有同性质的材料B的知识,将有助于A的学习。 抛锚式建构。指当建构新材料A时,先呈现一组概念B,从而有助于A的学习。

导引式建构。指为了建构新材料A ,可以选用一种材料B的学习来引入A 的学习,使材料A的意义在材料B的基础上更易理解。

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于事物的理解,从而不同人看到的是事

物的不同方面,不存在惟一标准的理解。但是,学习者据此展开的合作学习可以使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特别提倡开展合作学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同样重视原有经验的作用,因此主张情境性教

学,特别强调教学与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

二、教学理论

教学理论是为解决教学问题而研究教学一般规律的科学。教学理论为

系统的教学设计中,合理安排教学情境,从而达到学校预设的教育目的提供

了理论依据,并且为教学目标的分析、教学策略的运用,以及教学评价方案

的制定都提供了依据,因此教学理论是教学设计的基础,同时,教学设计的

创新和发展,也大大丰富和充实了教学理论,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得

益彰。

我国教学理论可谓源远流长,古代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教学思想至今

在教的方法、学的方法,以及教与学的关系上仍对我们有许多影响。例如:

孔子的“学而知之”“、多闻”“、多见”“、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举一反

三、循循善诱”“、因材施教”等。 孟子的“自得”“、循序渐进“、专心有恒”等。

《学记》中提出的“教学相长”“、及时施教”“、启发诱导”“、长善救失”等 原则和“讲解法”“、问答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

近现代时期,一些著名教育家和思想家梁启超、蔡元培、徐特立、陶行 知、陈鹤琴等都倡导教学要重视发展儿童的个性,发挥儿童的主观能动性, 从儿童的特点出发,培养他们的独立学习能力,这些观点仍是当今教学设计 中进行学习者分析时必须遵循的原则。

国外教学理论不断推陈出新,精彩纷呈,有的在世界范围内都产生了重 要影响。对于这些先进的教学理论,我们必须认真学习,参考借鉴,并应用 于教学设计之中。

萌芽期。虽然没有形成独立的教育理论体系,但教育家苏格拉底

、柏拉图)和昆体良((

)等已提出和使用问

答、对话、练习、模仿等教学方法。

近现代期。有较大影响的教学理论有: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他的“大

教论”中对教育目的、内容和直观性、自觉性、系统性、巩固性,教学必须适应 儿童年龄特征和接受力等教学原则做了系统阐述;法国的卢梭(

)充分肯定儿童的积极性及在教学中的作用,并提出观察法和游戏 法;德国的第斯多惠

)提倡发现法,指出不仅要用知识

来充实儿童头脑,而且要发展他们的智力和才能,并提出“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还有德国的赫尔巴特(

)在教学活动程序上进行了探索 )和瑞士的斐斯泰洛齐( 等。

现代发展期。例如,美国杜威反对“教师中心”和“课堂中心”,主张“儿 童中心”和“做中学”;前苏联的凯洛夫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重视系统科学 知识、技能的传授和“五环节”教学法等。

世纪

由于教学设计形成于年代,所以对教学设计影响最大的还是 世纪中期以后建立和发展起来的现代教学理论。例如,加涅的学习结果 分类和信息加工理论,布卢姆的目标分类、掌握学习和形成性评价理论,布 鲁纳的知识结构和发现教学理论,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和先行组织者理 论,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理论,前苏联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赞科夫 的发展性教学理论和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以及德国瓦根舍因

)的范例教学理论等。

针对我国现阶段基础课程改革的特点和需要,除了学习和掌握上述耳熟能详的现代教学理论外,还必须重点学习以下两种教学理论

建构主义教学观可以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建构主义认为,在传统教学观中,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世界, 而不是鼓励学生自己分析他(她)们所观察到的东西。这样做虽然能给教师 的教学带来方便,但却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建构主义教学就是 要努力创造一个适宜的学习环境,使学习者能积极主动地建构他们自己的

知识。教师的职责是促使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实现新旧知识的有机结合。 建构主义教学更为注重教与学的过程中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造性 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是,建构主义认为,教师不应是知识的灌输者,应该是教学环境的设 计者、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课程的开发者、意义建构的合作者和促 进者、知识的管理者,是学生的学术顾问。教师要从前台退到幕后,要从“演 员”转变为“导演”。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的角色不重要了,教师在教学中的 作用降低了,而是意味着教师起作用的方式和方法已不同于传统教师。相 反,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中,为了促进学生对知识意义的建构,教师课下所 做的工作更多,对教师能力的要求更高。教师不仅要精通教学内容,更要熟 悉学生,掌握学生的认知规律,掌握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充分利用现有学习资源,设计开发有效的教学策略,善于设计教学环境,能够对学生的学习给 予宏观的引导与具体的帮助。因此,教师的新角色较之以往传统的知识讲 演者的角色从深层次的作用上看更为重要。教师只有具备更宽广的心胸、

市场营销概念 教学设计

信息化教学设计概念

《基因突变》概念教学教学设计

物理概念教学设计

函数概念教学设计

圆周率的概念教学设计

初中生物课堂概念教学设计

呼吸概念的教学设计

简述信息化教学设计概念

高中数学概念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设计的概念.doc》
教学设计的概念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