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州民族师范学校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工作总结

2020-03-02 01:15:53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红河州民族师范学校 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工作总结

我校是云南省一级中等师范学校,1989年举办幼儿师范专业至今,已要20年的专业发展积淀,共培养了幼儿师范毕业生1317人;培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州级骨干教师、在职小学、幼儿教师36383人次;与红河学院联合办学培养了初等教育和学前教育大学专科毕业生1559人。目前幼儿师范专业在校生1253人,幼师专业办学历史长,规模大。学校具有硕士学位教师30人,雄厚的师资力量,丰富的办学经验和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以及国家对发展学前教育的高度重视和紧迫要求,为项目试点的确定与推进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一、主要项目工作措施与成绩

1、加强领导,成立机构

今年年初,学校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要求,确定了项目目标,成立李彪校长为组长,分管副校长李俊红为副组长,相关科室人员为组员的“学前教育专业建设”项目工作组。经反复讨论确定项目实施方案,明确项目重点。

今年年底我们将聘请高校教授、各级幼教教研人员和知名幼儿园园长组建专家小组,明确规定专家指导小组的任务、工作要求,实行定点联系,对项目实施给予指导。

2、增加投入,落实保障

我校是云南省一级中等师范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得到社会家长的广泛认可,大批家长愿意将孩子送到我校读书,今年学前教育专业在校学生突破1200人,创造历史新高,部分专业教师和教学设备的不足成为突出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学校果断决策,每个月投入2万多元资金外聘声乐教师、舞蹈教师、钢琴教师、1 美术教师、语文教师和学前教育教师共计13人;投入

万元购置30台钢琴;投入

万元购置60台计算机;并改建二个多媒体教室,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问题。目前,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设备达到:钢琴80架,数码钢琴40台,舞蹈练功房1000平方米,钢琴房(70座)、绘画室、表演大厅等建筑面积达1500平方米,以及规划中的4000平米的艺术实训大楼,为教学工作和专业实训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3、定位专业,确定目标

目前学前教育急需一批有专业知识背景的幼儿教师,因此,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及现代教育理念,系统掌握学前教育的知识和各类相应技能,具有良好的实践反思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学前教育师资及各类儿童教育工作者。本专业毕业生所面临的职业岗位主要包括各级各类幼儿园教师和早教中心教师,以及相关领域的工作者等。为此,我们结合云南省现在学前教育的发展形势和红河州教育局对该专业的发展部署,由项目小组牵头,通过“三级论证”,即专业组内专业课教师和班主任共同讨论、相关职能部门联合评议、项目工作组集体论证确定,最终明确“学前教育专业建设”项目的目标。

本项目专业改革试点目标主要核心是:根据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特点,按照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以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潜能的专门化人才为导向,确定培养目标,制定专业教学方案,构建和优化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专业课程标准,进行课程整体教学的优化设计,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使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全面提高。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不断探求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学前教育专业技能的培养和训练,优化校内学前教育 2 技能培训条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学前教育人才,通过3年努力争取将学前教育专业建设成红河州一流,云南省有特色的专业。

4、优化课程,创新特色

目前学校开设的主干专业课程有: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学前卫生学、幼儿园管理、儿童文学、幼儿园活动设计与实践、绘画与手工、音乐、舞蹈、幼儿体操、幼儿英语等。课程发展为“三向三证”的特色服务,“三向”即培养幼儿教育师资、幼儿艺术教育师资、保育员和育婴师三个方向;“三证”即使学生获得学历证书、教师资格证书和普通话等级证书。

学前教育专业属于一个特殊专业,具有职业教育和师范教育的双重特性。本专业以“追求职业性和师范性的平衡”为专业建设思路和特色,既体现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特色,凸显职业教育重视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优势,又遵循师范教育要求。既区别于传统的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重理论、轻实践的思路, 又要不同于职业专业重技能、轻理论的模式,将专业理论素质与实践技能的培养有机地结合。

所以,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建设比较凸显培养的“师范性”,表现为:一是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专业情意培养,要使学生形成对幼儿生命健康、人本发展、生活习惯、思维训练等方面的能够关注把握的意识。二是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教育,即掌握“教什么的知识”(公共学科文化课)和掌握“如何教的知识”(专业文化理论课)。三是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方面即幼儿教师须具备的基本教育能力的培养,包括观察儿童能力、环境创设能力、教育组织及课程整合能力、教育创新能力、教育科研能力、教育评价能力、现代教育技术运用能力、家园交流和协调能力。

3 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结构体系是提高办学质量, 办出专业特色的基点。未来二年,我们将在“大专业,小方向”的课程思路下,增加选修方向,鼓励“一专多证”的人才,逐步推进幼儿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并根据专业培养目标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的构建:

一要体现针对性,即针对本专业发展的需要。

二要体现实用性,缩短学生入职后的适应实践,尽可能做到零距离就业。 三要体现操作性,即课程内容能够包含幼儿园保教工作的全部内容。 四要体现发展性,课程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使学生有更好的学习后劲,发展后劲。

5、重视师资,完善结构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专业长足发展的必要保证。虽然目前本专业已初步形成了文化理论教师、专业理论教师和艺术教师三大教学团队,是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但学生人数居高不下,导致本专业师生比失调,特别是专业课教师还比较缺乏。因此,为了进一步完善本专业教学团队结构,提高团队的整体素质,建成一支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合理,职称结构适当,知识与能力结构相当,“专兼结合、数量够用、层次较高”的教学团队,未来二年我们计划引进4位舞蹈教师和钢琴教师、2位声乐课教师、2位美术教师和2位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要逐步提高高级职称的教师比例和研究生学历教师的比例。

我们将继续提高“双师”结构比例,在目前已有的茶艺师、化妆师工作基础上,未来二年计划增加高级保育员和高级育婴师培训,以获得由劳动保障局颁证的资格证。为了促进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教师的继续教育,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与教 4 学能力,我们建立教师走出去到幼儿园观摩半日活动的制度,有效提高她们对幼儿园教学实践的了解,下一步我们计划通过让本专业的理论组和艺术组教师们真正走入幼儿园,感受幼儿园教学的实际情况,积累实践工作经验,提高实践教学的能力。

二、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1、政府对本专业建设的投入仍显薄弱,项目面临的物化工作力度受到限制,因此要进一步召开调研,及时有效的形成调研报告,寻求在招生政策、毕业生就业、办学资金上给予政策性倾斜和帮助。

2、要实现项目目标,教师队伍的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在对幼儿教育工作特点的了解,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把握,幼儿教育方面的知识和先进的教育思想的运用方面,需要进一步提升。

3、各层次和部门在工作的衔接上不够默契,要进一步加强部门之间的合作,充分发挥各部门的优势,积极配合,促进项目向更广泛、更深入的方向发展。

《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体系的构建》

研究计划

一、研究思路

学前教育专业旨在培养具有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及现代教育理念,系统掌握学前教育的知识和各类相应技能,具有良好的实践反思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学前教育师资及各类儿童教育工作者。

学龄前儿童处于教育的启蒙期,对于幼儿教师来说,“如何教”比“教什么”更重要,也就是说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除了需要具备一般教师所应具备的素质外,还应具备对幼儿心理生理、幼儿卫生以及弹琴、唱歌、跳舞、绘画等特殊职业技能。所以,本选题就是根据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特点,按照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以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潜能的专门化人才为导向,确定专业教学方案,构建和优化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使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全面提高。

二、确定构建教学体系的基本途径

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体系主要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幼儿园教育见习与实习、技能训练与竞赛等途径构建。

1、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重要途径,课堂教学包括专业课程、活动课程以及素质课程的教学,课堂教学的考核工作应把文化理论考试和技能考核结合。

2、课外活动

6 课外训练是学生拓展知识视野,提升技能学习的基本途径,应鼓励学生成立各种兴趣小组、社团组织,并作为第二课堂的重要形式。

3、幼儿园教育见习与实习

到幼儿园教育见习与实习是学前教育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形式,应高度重视并积极进行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

4、技能训练与竞赛

为了提高学生从事幼儿教师职业的基本能力,开展全程幼儿教师专业技能训练,训练采用分散训练和集中训练两种形式,总体目标是要求每个学生都能掌握幼儿教师最基本的技能。具体包括每个学生都能唱一首好歌、弹一曲好琴、画一手好画、写一笔好字、讲一口好故事、有较好的舞蹈表现力等;

5、资格认证

要扩大“三证”即使学生获得学历证书、教师资格证书和普通话等级证书的规模,积极探索相关职业资格证的推广,增进学生的就业底蕴。

三、制订专业教学体系标准

1、知识标准 (1)文化知识。 (2)专业知识。 (3)教育科学知识。 (4)专业前沿知识。

2、能力标准

(1)一般能力。它是学生在认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各种认识能力的综合,是任何活动中都不可缺少的基本能力,主要包括有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等。

(2)教育教学能力。这是合格教师必须具备的职业能力,主要包括:了解学生,根据学生个性因材施教的能力;对课程理解、处理和实施的能力;言语表达能力;通过对话与学生相互沟通的能力;组织管理的能力;教育应变能力;制作教育课件的能力;使用现代化教育设备的能力等等。

7 (3)专业技能。由于幼儿这一教育对象本身的特殊性,幼儿园教师必须熟练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才能保证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完成,即应具备幼儿心理生理、幼儿卫生知识以及弹琴、唱歌、跳舞、绘画等特殊职业技能。

四、明确教学体系的模式

1、原则:注重通识教育,强化学科基础;形成方向优势,发挥兴趣特长;培养职业素养,增强实践能力。

2、学制:采用“2+1”的培养模式,即2年打基础,1年抓实践,3年一贯抓好综合素质、职业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

五、教学体系的实施

1、构建课程结构与教学内容新体系,优化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 从进行课程体系的重组和教学内容的精选与优化,形成全新的课程方案,使课程设置体现灵活性和实用性,课程内容更加注重多学科交叉和课程的综合性与应用性。

在课程门类上,结合本地区社会发展实际和幼儿园教育教学要求,增设多门与幼儿教育相关的选修课。

2、改革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坚持“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为一体”的思想,着力进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试形式的改革,激发学生自主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3、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学生培养的质量,首先取决于教师的质量,必须建立一支稳定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

4、加强教材、课程与教学建设

学生的培养主要途径是课堂教学活动,要进一步在加强课程建设和选用精品教材、编写校本教材上下功夫,并争取获得一定数量的优秀教学成果。

5、加强硬件条件建设

六、计划的可行性分析

本计划是在调研的基础上,依据基本资料,同时借鉴相关经验,根据形势发展的要求和本专业的实际情况,经过认真的分析研讨而制定的,以切合客观实际为准则,整体思路清楚,较好地体现了时代性、客观性和科学性。

本计划所在学校拥有较强的师资力量、优越的办学条件,教学质量高、教育成果丰富,为本计划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本计划研究对象的学校管理一向抓得严、抓得实,有一套较为完善的管理运行机制,为本专业教学体系构建和实施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

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

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

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

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

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摘要

学院教育改革创新工作总结

深圳市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发展行动计划(—)

幼儿师范学校工作总结

东刘小学教育改革创新工作总结

教育改革创新典型案例

《红河州民族师范学校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工作总结.doc》
红河州民族师范学校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工作总结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