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论文

2020-03-04 01:18:07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论文

系别:中文与新闻传播系

班级:07中(1)

姓名:彭欢

学号:0704013

5指导老师:夏昌武老师

从哲学的角度来小议和谐高校师生关系的构建

内容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共中央提出的伟大战略部署,值得高校管理工作者关注和思考的是构建和谐校园,而建设和谐校园迫切需要和谐师生关系。根据当前高等学校师生存在着紧张化、自由化、淡漠化和利益化等不和谐的状况,提出了构建和谐校园中和谐师生关系教师要更新观念,教书育人,引领和谐师生关系;学校要人本管理,务实创新,保障和谐师生关系;学生要尊敬教师,明理善学,增进和谐师生关系。本文针对目前我国高校师生关系的状况,主要从哲学的方面对问题进行探究,从而改找到善高校师生关系的途径。

关键字:哲学和谐社会 高等学校 师生关系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体。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等学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保持自身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高等学校在和谐校园建设中,师生关系和谐是基础。师生关系作为学校生活中的一个最基本的人际关系,不但是开展学校工作的主要心理背景,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效果,而且是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的最直接的途径。对教学活动以及素质教育的展开都有重大影响。师生关系作为学生的学习环境和成长氛围的构成因素,对学生的影响是全面而深刻。构建和谐校园现今成为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下面就和谐校园中核心部分建立和谐师生关系依照哲学的观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当前师生关系的表现和类型

当一个客观事物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们要优化它时,必须先认识它。而认识是一个实践认识过程,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要经过多反复,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传统师生关系,目前受到很大的冲击,教师的权威受到挑战。因为在网络普及时代,学生可能通过网络受到教育,可以不迷信老师的权威,他们可以通过网络跨越学校、城市在全世界范围内任意检索资源,其渠道不会比老师少。因此,只有通过教师传授获取知识的垄断地位逐渐丧失了。学生已不满足按照教师选定的教材和设计的进程,以教师口授、填鸭式进行教学的方法,现在有多媒体阅览室、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演示、电子邮件等等可以利用,师生之间在知识占有量、前瞻性上的差距正在缩小,对于一些新知识的掌握,出现了有的教师还不如学生的现象,这种趋势对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提出更高的挑战。这样的关系不是特殊的,而是一个普遍现象。

当前高校师生关系主要有这几种类型:

一是和谐型

在和谐的校园的整体下,表现为老师与学生两个部分相处融合,老师既教书又育人,从各个方面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与学生交流较多,在学生中享有较高威信,学生崇拜、尊敬、喜欢老师,真正做到了教学相长。

二是亚和谐型

在一个事物多个矛盾的指导下,因为环境的变化,不同的矛盾占主导,其表现为:(1)钟点师生关系。老师与学生在课堂上以师生相待,“各司其职”,你上你的课,我听我的课,偶尔在课堂上接触一下,学生提问老师也能耐心讲解,但下课后各走各的,显得比较陌生;

(2)是学期师生关系。老师与学生在老师担任学生课程期间能够相互配合,师生关系正常,但课程结束后显得比较陌生。(3)校园师生关系。老师与学生在校园内以师生相待,师生关系正常,但在校外则形同路人。

三是不和谐型

师生实际就是一对相互对立而统一的矛盾,他们表现为:(1)师生之间若即若离。老师与学生之间不冷不热,老师该上课时就上课,该下课时就下课,学生不敢冒犯老师,老师也不愿多管学生,双方相安无事。(2)师生关系对立。老师与学生不能和睦相处,从无交流,老师讨厌学生,认为学生不肯学,学生也厌烦,认为老师上课上的不好,不尊敬甚至暗中对抗老师,有的甚至被老师认为难以教育和管理的学生。有的学生期中教学检查给老师提意见,个别老师则在考试和补考中利用手中权力,压低分数,损害学生利益。

师生关系是学校内部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核心。师生关系包括教育关系、政治关系和心理关系。处理教育关系,要求做到教学相长;处理政治关系,要求做到民主平等;处理心理关系,要求做到情理相容。

二、分析师生关系不和谐的原因

矛盾是对立统一的,一个是师,一个是生,我们要一分为二的看问题,虽然影响高校师生关系和谐的因素复杂多样,但主要表现在教室和学生的关系。从以下四点体现:

(一) 教师以自我为中心

古代的师生关系是从君臣关系和父子关系中演绎出来的,其最大特色就是师道尊严,教师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宰的地位,具有绝对的话语权,学生处于受支配的地位,惟教师之命是从。这一传统根深蒂固,现在还远远没有完全消亡。教师从培养目标和教材演绎出教学要求,用考试分数和各种量化指标等作为强制手段来推行这些要求,很少过问学生需要什么,理解了没有,很少给学生以自由发展的空间。一些教师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对学生的管理方法简单。教学气氛比较沉闷,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受到压抑,教育教学效果欠佳。学生倍感压抑,难以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我们的老师有好的,也有存在问题的,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是上课只顾自己念讲稿,读课件,根本没有顾及学生的反映。也没有与学生进行互动,学生只顾埋头记老师嘴里说出来所谓的‘知识’,又或是抄多媒体上的文字,一点都没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只是机器而已。

(二) 学生的自由放任

少数教师,以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为幌子,放松自己的教育责任,对学生疏于管理,甚至放任自流。师生双方,除了上课,互不见面,互不了解,学生从教师那里既不能满足求知的欲望,也不能得到情感上的抚慰交流,教师过分地迁就学生,或者有意地去迎合学生,以使学生在教学评价中给自己较高的分数,这种教风使学生滋长了不求真知的学风,使纯洁的师生关系庸俗化。谈到读书的问题,举了一个例子,我们的公共选修课程老师上课,作业基本不管,学生从来都没到齐,去上课的也基本没有在听,到了期末考试的时候,提前给一些题目,让学生‘找’答案。

(三) 师生之间商品交易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所以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使师生关系受到了铜臭的污染。本来,师生关系是一种非常纯洁的人际关系,但是由于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这种纯洁的关系遭到了铜臭的污染,在一些人的观念中,既然是市场经济,那么什么东西都可以成为商品,什么关系都可以成为商品交换的关系,受这种错误观念的影响,在考试时师生可以共同作弊,学生因此得到高的考分,教师博得良好的教学评价,心照不宣,共同从中得利。我们不难发现,有些年级的同学给低年级的同学传授经验说,平时不用努力,到了考试的时候去找关系,一般都会通过。

(四)教师只是各尽其责

教师对学生缺乏全面关怀,师生缺乏交流和相互认同。中国古代就有“经师”与“人师”之分。“经师”只是灌输经典,“人师”则“传道、授业、解惑”全面负责。高校虽然一再强调管教管导,但是由于教学管理德育分工过于细致,有的教师便认为,自己的责任就是教书,至于管理、思想教育和心理教育,那是辅导员、德育教师、学生政工干部和心理咨询辅导老师的事情,客观上加重了管教不管导的倾向,教师只做“经师”,不做“人师”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重知识的传授,不重视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个性的全面培养,教师上课来,下课走,很少能在各种活动中与学生打成一片,更缺少与学生促膝谈心的机会,缺乏接触和交流就缺乏了解,缺乏了解就难以互相认同,结果丰富多彩的师生关系变成一种单纯的教学关系。这样的关系严重地影响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不良的师生关系影响了大学生的成长,影响了他们人格的全面发展,影响了高质量人才的培养,也影响了和谐校园的建设。

三、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实践中,往往把现象作为入门的向导,所以我们要透过现象,抓住本质,这样才能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从而提出措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现在提出一个口号就是办学以教师为主体,教育有学生为主体,教书育人,“教师是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因此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尤为重要。

(一)顺应社会发展情况,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

1.树立人本主义的管理理念。人本主义就是以人为本,一切措施应当以人为出发点,以人为中心,把尊重人、关心人、信任人作为推进工作的首要手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服务的观念,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信任学生,把教师的教育要求转化为学生自觉追求的目标,而不是强迫学生接受自己的教导和指令,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应当全面关心学生,满足学生多方面发展的需要。还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教育,使他们端正态度,提高尊师的自觉性。

2.树立师生互动的观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克服教师中心、单纯灌输和信息单向传递的传统教育模式以及与其相适应的教育理念,树立师生平等交往,双向交流,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新的教育模式以及与此相适应的教育理念。要让学生充分动起来,特别是让学生的思想动起来!师生的交流和互动应当是多方面和多渠道的。

3.体味矛盾的特殊性原理,树立个性化教育思想。实行个性化教育,使教育更具人情味,更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改革管理体制和管理制度,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现在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管理部门不是缺乏处理本文中所涉及问题的魂力和思路,而是缺少了某种改革管理体制和管理制度。需要有新的、符合客观规律的师生关系来代替旧的、落后的、不符合客观规律的师生关系。

1.规范教师的职业责任,树立教师的良好形象。虽然师生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但是由于教师闻道在先,学有专攻,就自然地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权威人物。但是如何去形成权威的暗示效应?我们有的老师没有深入地去思考这一问题。实际上权威的暗示效应比起单纯的说教,影响更深刻、更持久。我们的教师应当管教管导,既要传授知识,开发智力,又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另一方面,我们的教师重视自我修养和自我约束和自我提高。我们不但要教育学生逐步提高要求教师尊重自己种种权力的意识,更应培养学生尊师的思想,理解教师的育人心情,体察教师的工作甘苦。同时,也要引导家长正确对待师生关系中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从而调动各方面的力量,都站在一个崭新的角度,关注师生关系的变化和发展,从而使师生真正步入彼此的心,焕发出更大的教育活力。

2.建立教师与学生联系的制度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在活动和交往中建立起来的。因此要从制度上保证师生有一定的交往频度,使师生的思想在交往中交流、碰撞和整合。教师尽可能地参加学生集体活动,或联系一个班级指导并参与他们的活动,或建立教师答疑制度,这样就可以改变师生仅仅在课堂上见面的局限性,大大扩展交往的渠道,促进师生的互相沟通和认同。和谐的师生关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构建的,它有一个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它是教师艰苦劳动的结果。最重要的是,教师要有爱心,并以此感染学生。罗素指出,“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能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总之只有对学生倾注了感情,才能获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挖掘学生身上的向师性因素可以强化,激励学生的自尊心,也能融洽师生关系,为师生合作打下基础。

综上所述,和谐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融洽的。它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心灵的互相接纳,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它的宗旨是本着学生自主性精神,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新课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它能化为强大的教育力量,激励学生的自我完善,为教师运用各种教学的教育手段提供条件!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呼唤和谐的师生关系,让我们结合自己是大三师范的实际情况在以后,努力做一个学生信任、喜欢、尊敬的人民教师吧!

主要参考文献:

1.郝文武 师生主体间性建构的哲学基础和实践策略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5(4)

2.《如何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载《黑龙江教育》,2002年第12期

3.《构建21世纪的新型师生关系》,载《陕西教育》,2003年第四期

4.《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载《教育探索》,2004年第4期(总

第106期)

5.《多学科视野中的和谐社会》 学林出版社2005年3月 第1版主编 王

荣华 董世骏

6.杨骞、溪海燕:《师生关系的现实与理性诉求》,《教育科学》,2008年第4

期。

马原论文

马原论文

马原论文

马原论文

马原论文

马原论文

马原论文

马原论文

马原论文

马原论文

《马原论文.doc》
马原论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