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6

2020-03-02 10:39:57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教案6 授课时间:2009-10-16 授课班级:人文艺术系07级戏文

1、2班

授课主题:民生类新闻节目的发展现状与主持要求

授课主要内容:

结合央视“新闻调查”视频案例,详细讲解民生类新闻的生存与发展。

一, 什么是民生新闻

民生新闻是指关注人民生计,关心市民生活的新闻,从广义上说它属于社会新闻,但在内容上主要关注的是普通老百姓的生存状态与生存空间,关注群众的冷暖痛痒、喜怒哀乐 。

1,“民生新闻”不等于“鸡毛蒜皮” 2004年,“民生新闻热”从电视刮到报界以来,“民生”几乎成为新闻界炙手可热的一个“新闻品种”。 几乎所有的电视台和报纸都有民生新闻的板块。

“民生新闻”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大到国家宏观政策及走势,小到事关百姓微观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民生新闻”不等于“鸡毛蒜皮”,需要定好位,把好关。

二,“民生新闻”当前的误区

1,堆砌琐事,止于表层。现在某些“民生新闻”一味堆砌天灾人祸、邻里纠纷等生活琐事,且缺少深入挖掘和理性判断,也反映出从业者视野的狭窄 。

要善于从平常事中发现有价值的新闻信息,而不仅仅止于讨论事情的对错,要挖掘事件深层的原因或者影响。 2,卖弄噱头,生拉硬扯。“西祠胡同”上曾转发过一则帖子:某繁华地段,一只被主人牵着的小狗不慎从天桥上摔下。先期而至的甲电视台启用卫星直播车,第一时间从现场发回消息;乙电视台则请来小狗的主人和天桥管理部门领导,辩论谁是谁非。A报次日头版大字标题:《小狗摔伤谁之过?再次问责职能部门》„„这不是笑话,而是时下民生新闻生动的缩影。

3,充当法官,话语审判。目前民生新闻类栏目的立场预设性有时表现得过于明显,但是这种立场预设如果运用不当,往往使媒体客观、公正、平衡等原则产生失衡,最终丧失公信力。

比如,主持人或者记者采用过激的煽动性语言来引导观众,而不是让观众自己去思考。 4,过多暴露,不顾隐私。许多记者和主持人在采访的过程中为了让新闻节目显得更为真实,过多的暴露了采访对象的资料和信息,这不但不会给百姓解决问题,相反还会带来很多麻烦。

主持人首先要学会尊重采访对象,其次要学会保护采访对象。(两个基本责任) 二, 民生新闻的发展之道 1,要抓住“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报道百姓未知、需知、须知的事件。

要从大众的需求出发,把他们生活中的事作为报道的支点,把话筒、镜头对准基层,把画面、时间留给大众,采用他们喜闻乐见的播报形式来报道,能给繁忙的大众以轻松一笑或是冷静思考,从中得出经验给大众以启迪。 2,人始终是新闻节目的“核心”,民生新闻节目更要体现人文关怀,要时刻“以人为本”。

3,在大方向的问题上,民生新闻节目中要充分体现出党和政府的执政理念,做好宣传工作,让公众通过节目的形式深入的理解党和政府的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

4,民生类新闻要走多样化的发展道路,积极开拓更受群众欢迎的喜闻乐见的形式。 首先选题上越本土化的题材受当地百姓的关注度也就越高;

其次在主持人的主持风格上要灵活化,比如当前一些“相声新闻”、“评书新闻”的形式就比较受欢迎,但是也引起了不少人的反对。(作业: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5,民生新闻节目要加强反馈渠道的畅通度。

只有通过畅通的反馈,记者才能更好的体察民情,做到节目深入人心。例如,江苏省的《昆山日报》同“民声110”(包括交通、公安、工商、城管等联动单位)联手,共同打造民生服务的平台。

教案6

肺炎教案6

识字6教案

6减法 教案

6、火烧云教案

《祝福》教案6

6、生命周期_教案

6理想 教案

《雷雨》教案6

6《散步》教案

《教案6.doc》
教案6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