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模板6

2020-04-18 来源:教案模板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语文园地6教案

语文园地六

教学目标:

1、通过认识生活中的车船的方式,认识生字轿、救、摩、托、防、渔、货、科、考。

2、学会根据词语的意思猜测多音字的读音。

3、要求学生熟悉句号、感叹号、问号,掌握句号、感叹号、问号的用法、作用及书写。

4、学习“我的发现”,会通过观察、对比、分析等方法识字。

5、积累关于励志的名言,培养阅读和积累励志名言的兴趣,进一步感受名言的魅力。

6、继续培养爱阅读,爱积累的好习惯。重点难点:

1、通过认识生活中的车船的方式,认识生字轿、救、摩、托、防、渔、货、科、考。

2、要求学生熟悉句号、感叹号、问号,掌握句号、感叹号、问号的用法、作用及书写。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制作生字词卡片。(学生) 课时分配: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识字加油站。

1、学生借助拼音认识生字。

轿、救、摩、托、防、渔、货、科、考。 另外组词: 轿(轿子)(花轿) 救(救命)(营救) 摩(摩的)(摩托车) 托(拜托)(托住) 防(预防)(防止) 渔(渔夫)(渔民) 货(货车)(货物) 科(学科)(科目) 考(考察)(考试)

2、读生字:自己读、同桌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3、讨论:你还知道哪些车或船?

下雨车,下雨车,边下雨 来边唱歌。 洒水车

长长一条龙,走路轰隆隆, 跨河又钻洞,呜呜向前冲, 载客又运货,运输立大功。 火车

用脚踩,不需要用汽油的车。 自行车

要排队等,一个一个投币 才能坐的车。公共汽车 失火的时候一定需要它帮忙。 消防车

抓坏人的时候,警察就会开着它出来。 警车 小朋友真棒!都猜对了

4、小结识字的方法。

二、字词句运用。

1、读一读,看谁读得准。

盛开 床铺 种子 好人 分别 盛饭 铺路 耕种 好客 水分 重新 高兴 口号 干净 难忘 重点 兴起 号叫 干活 灾难

2、看谁能给这些多音字注上拼音。

3、师出示正确的拼音,生检查自己的注音情况。

4、说一说,我们学过的多音字还有哪些?

5、我会选一组多音字说话。

6、请同学交流汇报。

7、感受标点符号的奥秘。句号:表述完整的一句话。 问号:用于问题的末尾。

感叹号:又称惊叹号、叹号,用于句子结尾,表示惊讶。主要用在感叹句的句末,表示强烈的感情。

8、学生试着给3个句子打标点。

(1)一阵秋风吹过 树叶像蝴蝶一样飘落下来 (2)我们去公园玩 公园花真多呀

(3)这棵树的叶子真奇怪 是什么树呢

9、想一想一般以什么词结尾的句子打问号?什么词结尾的句子打感叹号?

10、你能说一句问句和感叹句吗?

三、我的发现。

1、先观察,再读一读,并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巴 —把 爸 吧 包 —饱 抱 炮 方 —放 防 房 青 —清 晴 情 马 —妈 蚂 吗

2、请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

3、体会形声字的特点。

4、感叹中国汉字的魅力。

四、我的收获。

第二课时

一、复习多音字引入新课。

二、日积月累

1、师:孩子们知道我们今天要积累什么吗?

2、打开81页,读读:

(1)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 (2)志当存高远。 -----《诫外生书》 (3)有志不在年高。 -----《传家宝》

3、读了这3个句子,你还想再了解些什么?

4、简要了解出处及用法。

有志者事竟成,意思是指有志向的人,做事终究会成功。告诉我们人生要自己去拼搏、去奋斗,在风雨中百折不挠勇往直前。南朝《后汉书·耿弇传》中《临淄劳耿弇》(刘秀):“将军前在南阳,建此大策,常以为落落难合,有志者事竟成也。”

志当存高远,志:志向。存:怀抱。是指人应当怀抱高远的志向。出自《诸葛亮集·诫外甥书》:“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

有志不在年高,下句是无志空长百岁。指年轻人只要有志向,成就不可限量,不在年纪大。也指只要有志向,岁数大了,也可以干出一番事业。心里有远大的志向要从小就培养,心中没有理想,到老也是白活。

5、想一想,这3句话有什么共同点?

6、同桌交流:你有什么志向?有什么目标?长大以后要做什么?

7、全班交流。

8、师小结:作为小学生,我们也要有自己的理想,只要心中有了理想,我们便会为之奋斗,最终取得成功。

三、我爱阅读: 鲁班造锯

1、读一读。相传鲁班是我国古代有名的工匠和发明家。木工用的锯,就是他发明的。 有一回,鲁班领着大家建造一座宫殿,需要很多大木料,于是他让徒弟们上山去砍树。当时还没有锯,砍树全靠斧子,一天砍不了几棵。鲁班很着急,就亲自上山去看。

山很陡,鲁班抓住树根和杂草,一步一步往上爬。忽然,他的手指被一根小草划破了,流出血来。

一根小草怎么会这样厉害?鲁班仔细一看,发现小草的叶子边上有许多小齿。他在手指上试了试,一拉就是一道口子。这可提醒的鲁班,他想如果用铁打一把有齿的工具,在树上来回拉,不是比用斧子砍快得多吗?

鲁班马上回去打了一把,拿到山上一试,果然又快又省力。

鲁班就这样发明了锯。

后来,人们不断改进,制造出了各种各样的锯。

2、想一想: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

3、讨论:鲁班是根据什么来造锯的?

4、和同桌讲一讲鲁班造锯的过程。

5、鲁班根据小草上的小齿便发明了锯子,那人们还根据大自然中的哪些动植物及现象有了新的发明的?

6、请同学交流。

7、拓展:你想根据生活中的哪些特别进行发明创造?仔细想一想。

四、教师总结,布置作业。

推荐第2篇: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6)

《梅兰芳学艺》一课给我们讲述了梅兰芳小时候拜师学艺、勤学苦练、终成大器的故事,全文语言精炼生动、紧扣“勤学苦练”,将一个勤奋好学的梅兰芳展现在我们面前。这篇课文的文眼就在“勤学苦练”。重在让学生体会梅兰芳之所以能取得巨大的成就并不是轻而易举的,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天生的不足,只要付出努力就能收获成功。

在教学中,我采取了不同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词语。其中我抓住孩子好动、好模仿这一特征,试着让同学来模拟演示文中梅兰芳 “紧盯空中飞翔的鸽子”、“注视水中游动的鱼儿”。接着让孩子们谈谈自己的感受,看的出来学生产生“苦”与“累”的真切体验;从而使学生明白了“苦练”的含义。在课文学完后,我相机出示了“勤能补拙、笨鸟先飞、人一己百、奋起直追”这四个成语,学生对课文意义有了更深的理解,回顾了全文,省去学生在后面的练习中学习成语的时间。

推荐第3篇:中考语文复习教案(6)

[中考语文复习教案(6)]

第十五十六课时 名句的识记

一、考点阐释

“背诵常见的名句名篇”是指对中国古代优秀诗文作品及其重要语句进行考查,中考语文复习教案(6)。意在引导考生重视诵读,培养语感,强调语文学习中的积累、感悟及熏陶,提高人文素质。这些名句名篇,或揭示了人生的哲理,或反映生活的真谛,或描摹了人物的情貌,或表现了事物的真相,具有思想性、哲理性、艺术性,语言简炼,涵义深刻。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喜爱,而且常读常新,具有永恒的思想价值和艺术魅力。“常见的”’是为考生备考限定一个大致范围,意思是所要考的内容并不是漫无边际的,而是日常的阅读和写作活动中常会遇到的,如中学课本所规定的背诵篇目以及所涉及到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a。

二、热点透视

名言名句“名”的界定:我们探寻出界定“名”的三条基本原则:

1.朝代:侧重于先秦和唐宋

2.文体:侧重于诗歌和散文

3.内容:侧重于思想性、教育性和审美性。

(1)思想性:能体现高远的人生境界或高尚的道德情操。如: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____________(《孟子·膝文公下》)

寄意寒星荃不察,___________(鲁迅《自题小像》)

(2)教育性:能概括生活的一般道理或为人处世事的方法等。如:

___________,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由俭入奢易, ___________。(司马光 《训险示康》)

____________,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3)审美性:描绘景物凝练传神,意境深邃。如:

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___________,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教师在组织复习时,可根据以上三条原则,精编一套“名言名句汇编”,下发给每一个同学,突出复习重点。在编写时还要注意四点:数量适中(一般在1000条左右)、校对无误、出处清楚、编排有序。

三、攻关对策

(1)强化两条措施,提高识记效果。

对精选出来的名句名篇,学生必须熟记。为了提高识记效果,可采取如下的两条措施:

①分块切割,化整为零。

先将精选出来的名句名篇,按朝代或文体顺序切割成大的条块。然后规定每天掌握3~5条。这样既保证了识记的计划性,也消除了学生的畏难情绪,达到了化整为零的目的。

②定期检查,强化落实。

自查:老师在印发“名言名句汇编”的同时,可配发一套同步的填空练习,让学生每天自记、自测、自查。

抽查:课前一分钟,老师可随机抽三四名同学对句或板演,每天督查。

考查:每次阶段性考试,都要设计4-5个名言名句填空题进行考查,并对测试中暴露出来的共性和个性问题进行集中纠错和个别指点。

(2)实五个环节,确保书写准确。

考生错写名言名句的反例可以引以为戒:

(1)错位搭配。如:莫愁前路无知己,________。(高适《别董大》)下句应填“天下谁人不识君”,而有的考生却错位搭配“天涯何处无芳草”。

(2)答非所问。如: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下句应填“千树万树梨花开”,而有的考生却答非所问,填写成“河边杨柳发芽了”。

(3)添字、漏字。如:老吾(添“之”)老,以及人之老。(《孟子·梁惠王上》)[1977年]学(漏“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学记》)

(4)写错别字。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误写“蹊”成“溪”)。(《史记·李将军列传》)

(5)笔画不清。如:玉不琢(“琢”字右边笔画不清)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要避免上述情形的发生,必须强化如下五个环节:

(1)领悟含义。对每一条名言名句,都要领悟其大致含义,特别是其中的关键字词,老师尤应适当点拨。如:“为人性僻耽(dān入迷)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2)圈点强记。对名言名句中的易混字、易错字,要用红笔圈点出来,以激起有意注意,重点把握。如:“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中的“跬”,“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中的“弛”。

(3)边诵边写。学生在记忆时,可边背诵,边用笔在草稿纸上写出上、下句或句子中的关键字;老师在检查时,不仅要抽人背诵,而且还要抽人板演或默写,以防止“口是手非”。

(4)规范书写。学生在书写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写潦草字,不写繁体字和不规范的简化字,不添减笔画。

(5)看清要求。中考名言名句填空要求都是“任选三句”,考生在答题时可以全答,而且阅卷时也以答对的句数计分。有的填空要求改为“只选三句”,考生只能选答三句,否则,阅卷时以前三句中答对的句数计分。所以考生答题时一定首先看清填写要求。

四、对应训练

1.补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旬。

①静以修身,_____________。(诸葛亮《诫子书》)

②_____________,只是近黄昏。(李商隐《乐游原》)

③捐躯赴国难,_____________。(曹植《白马篇》)

④_____________,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2.补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①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_____________。(《论语·季氏》)

②随风潜入夜,_____________。(杜甫《春夜喜雨》)

③溪云初起日沉阁,_____________。(许浑《咸阳城西楼谢脁》)

④_____________,俯察品类之盛。(王羲之《兰亭集序》)

3.补出下列各句的上句或下句。

①_____________,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②嘈嘈切切错杂弹,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③君子坦荡荡,_____________。(孔子《论语·述而》)

④智者千虑,必有一失;_____________。(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

4.写出下列各句的上句或下句。

①竹外桃花三两枝,_____________。(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②春潮带雨晚来急,_____________。(韦应物《滁州西涧》)

③_____________ ,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其四〉》)

④_____________,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风栖梧》)

5.在文章中贴切地引用名句可以使文句显得优雅。写出或补出下列句中引号内的名句。

①夏日雨后的山里,空气清新,禾苗秀美,忽见翠峰之上,蓝天之下,彩虹横贯,真是“赤橙黄绿青蓝紫,________。”

②学校里语音室、电脑、电视等设施设备一应俱全,可都“_______”,没有派上用场,只是摆设而已。

③当许多城市居民彩电、冰箱、空调都齐备的时候,这边远山村才开始有黑白电视,真所谓“人间四月芳菲尽,_________。”

④我国的广告业,起步迟,发展快,颇有“忽如一夜春风来, _________”之势。

6.按题中要求填写句子。

①《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中最能表现作者性格的一句诗是:“_____________”。

②《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美好愿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③《琵琶行》一诗以琵琶女的遭遇身世为明线,诗人的感受为暗线,两线交汇在“_________”这句诗上。

7.某年中秋,我驻美使馆召开部分留美学生座谈会。

①主持人的发言引用了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教案《中考语文复习教案(6)》。”

②甲同学的发言引用了张九龄的诗句:“海上生明月,_____________。”

③乙同学的发言引用了李白的诗句:“举头望明月,_____________。”

④丙同学的发言引用了杜甫的诗句:“_____________,月是故乡明。”

⑤丁同学的发言引用了苏轼的诗句:“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

⑥戊同学的发言引用了王安石的诗句:“_____________,明月何时照我还。”

【中考古诗文分册训练题】七年级上册

1、《木兰诗》中成语“扑朔迷离”出典的句子: , 。

2、《望岳》一诗中(1)富于哲理意义的句 , 。

(2)表现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句子是:

, 。

3、《观沧海》一诗中写山岛之上景物的诗 , 。

4、《登飞来峰》蕴含哲理的句是 , 。

5、《陌上桑》中,(1)以衣着之华丽来描写罗敷美貌的句子:

。表现使君荒淫无耻的句子

以佩剑之昂贵夸夫的句子是:

以用具之精美描写罗敷美貌的句子 , 。

6、《三峡》中,侧面描写三峡山势高峻的句子 , 。

描写春冬之时三峡水清的句子 , 。 (1) 直接描写高猿长啸的情景的句子 , 。 (2) 最能表现三峡夏季时水流之快的句子 , 。

7、《论语六则》中,表示要虚心向周围的人学习,取长补短的句子是

, 。

8《木兰诗》中,(1)木兰代父从军的原因 ,

。(2)表现木兰十年征战的句 , 。 (3) 《木兰诗》中描写边塞夜景的句子是:

。 (4) 从侧面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是:

。 (5) 夸张地描写木兰矫健的雄姿的句子是:

。 (6) 写木兰不图功名利禄的高尚品格的句子是:

9、《伤仲永》中,仲永智力衰退的原因是:

10、《淮上与友人别》中,点明送别时间地点的句子是:

11、古代诗歌中,送别友人,眷恋亲人的句子很多,请根据学过的课文写出一句:

。 (7)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写景物的句子是:

。富有哲理的句子是 , 。

1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典的句子是

;比喻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句子是:

13、《夜雨寄北》中想象与友人团聚的句子是

, 。

14、《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是:

15、《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的名句是:

16、《三峡》中、总写三峡地貌特征的句子是 , 。

直接表现群山高峻的句子是:

。表现水流急速的两个四字短语是:

。表现山河秀丽的两个四字短语是:

。表现秋境的凄清、令读者恍若身临其境的两个四字短语是:

三峡》中郦道元用“

”的语句比喻夏水的急速,引用渔者之歌“

”。渲染秋猿的悲凉之声。

17、《观沧海》中表达诗人博大胸襟的句子是

18、《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表达对友人宽慰的一句是:

19、《江南春》写景的诗句是:

20、《望岳》的颈联是:

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劝慰友人不必伤别离,不要学女儿之态的句子是:

22、《观沧海》中描写秋风呼啸、惊涛拍岸的句子是:

23、《论语六则》论述学与思相辅相成的句子是 , 。

24、《望岳》中化用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名句是:

25、《江南春》中抒发作者对国家兴亡之感的诗句

26、《登飞来峰》中表达作者远大政治抱负的两句诗是:

27、《回乡偶书》中表现诗人回乡时感到人事全非的两是:

28、《夜雨寄北》中设想将来与友人秉烛长谈之情景的句子是:

29、《淮上与友人别》中表现春光明媚、花好人愁的诗句是

30、《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现诗人对友人深厚情谊的句子是:

31、《木兰诗》中成语“扑朔迷离”出典的句子: , 。

32、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 。

33、

,关山度若飞。 ,寒光照铁衣。

34、

,思而不学则怠。

35、古往今来,人们身处困境,进退两难时,便自然而然地吟起王安石《登飞来峰》中的名句: , 。

36、杜甫的《望岳》诗中,诗人想象登上泰山之巅抒发豪情的诗句是: , 。

37、《登飞来峰》中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 。

38、杜甫《望岳》的颔联是: , 。

39、如何对待别人的优点和缺点呢?孔子曾说过: , 。

40、用你所学过的古诗给同学写两句临别赠言,表达你们深厚的友谊。

a: , 。

b: , 。

41、现实生活中,人们为了表明“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的观点时,常引用孔子的话: , 。

42、请你写出两句珍惜时间的名言或警句:

a: 。

b: 。

43、《木兰诗》中概括写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诗句是:

, 。

44、唐代陆龟蒙《别离》诗中有“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的诗句,由此可联想到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两句诗是: , 。

45、当别人不了解自己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该采取的态度是:

, ?

46、全国中学生夏令营大连会场开营仪式上,主持人说:“孔子说过,

?面对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大连。”

47、《淮上与友人别》中描写了一幅长江上杨柳依依,春光明媚的景致的诗句是:

, 。

48、“雨”是古代诗人笔下常见的景物,如“渭城朝雨挹轻尘”。请写出两个含“雨”的诗句:a: 。b:

49、古诗词中描写军旅生活的诗句很多,如《木兰诗》“ ,寒光照铁衣”,辛弃疾的《破阵子》中的“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

50、古往今来,面对如梭的岁月,我们的先辈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孔子有“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无奈;汉乐府民歌《长歌行》有“ ,老大徒伤悲”的感叹;岳飞有“莫等闲, ,空悲切”的抒怀。

51、《饮酒》诗中最能体现陶渊明怡然自得、恬淡闲适的名句是:

, 。

52、漫步在文学艺术的长廊,品读古代优美诗文:“ ,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张十八员外》),“乱花渐欲迷人眼, ”引领我们欣赏早春美景;“ ,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为我们呈现边塞风光;“海内存知己, ”是王勃对即将离别的友人的真诚劝慰,“但愿人长久,

”是苏轼对相隔两地的亲人的深情祝愿;杜甫《望岳》抒写“

,一览众山小”的豪情,王安石《登飞来峰》悟出“不畏浮云遮望眼, ”的哲理;当生与义不可兼得时,孟子主张“ ”,在国家受辱、生灵涂炭时,文天祥悲壮地喊出了“人生自古谁无死, ”的誓言。

53、王安石《登飞来峰》中,与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 。

54、五月中旬的一个夜晚,西宁突降大雪,清晨当你走出家门,看到绿树枝头挂满的雪花,不由吟诵起了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诗句是:

, 。

55、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化用李白《把酒问月》诗中“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的句子是:

56、《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喻含新事物不断涌现的理趣诗句是:

, 。

57、生活中,人们常用《爱莲说》一文里,“

”的诗句,来比喻那些洁身自好、不为世俗左右的人。

58、陆游在游山西村后与友人相约:“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异曲同工,孟浩然与故人“把酒话桑麻”后约定: ,

59、请从下面作品中任选一部,写出其中一个主要人物,并简要介绍与之相关的一个情节。《三国演义》、《安徒生童话》、《西游记》、《水浒传》

主要人物:

情节介绍:

推荐第4篇:高一语文项链教案6

《项链》 教学设计示例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透过小说描绘的环境来了解人物的活动背景。

2.通过小说精巧的情节分析来透视人物的思想及品质。

3.分析作者对人物的描写,尤其是深刻、细腻的心理描写,来评价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而发掘人物复杂的精神世界。

(二)能力训练点

1.训练学生快速梳理小说情节的能力。

2.培养学生多角度审视小说人物,研讨、评价玛蒂尔德这一复杂人物形象。 (三)德育渗透点

对主人公玛蒂尔德做出自己客观公正的评价,进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四)美育渗透点

体味人在物质与精神世界中执迷的追求,以及这种追求在现实的限制下的无奈、荒诞及虚幻,以及由此产生的人的本性的坚持与扭曲,人的命运的悲剧性与喜剧性。从玛蒂尔德身上汲取、发扬人性中善的力量。

二.学法引导

1.整体把握,梳理情节结构。

作者为了突出主题,为主人公设计了一个从逆境到顺境、然后再坠人逆境的曲折经历,在逆境——顺境——逆境的转换中,人物的境遇越发显得悲惨,作品的主题因而更加突出,以便把握。

2.细部研读,体会人物的性格及其对表现主题的作用。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找出各段的重点、关键词句、片段,找出小说运用呼应、悬念、抑扬等技巧的地方,体会人物的性格及其对表现主题的作用。例如“借项链”这一细节的描写中,有关玛蒂尔德的神态、行动描写都是可以诠释其人物性格的。又如小说结尾佛来思节夫人道出了“项链是假的”这一真相,其实在前文曾有多处暗示这挂项链是假的,如玛蒂尔德借项链时,对于这种贵重的首饰,主人却十分大方,毫无叮嘱之言,为什么?还项链时,主人已知道项链的搭钩弄坏过,却并不检查。还有玛蒂尔德到珠宝店去探询时,了解到盒子和项链并不是原配,这些都是作者在情节中设置的悬念,一经读完小说,便恍然大悟。

此外,文中有一个重要的句子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小说的主题:“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这句话包含了作者一种什么态度?应该是既有对玛蒂尔德的批评,也有对她不幸的同情,因为在丢失项链后,天真的她节衣缩食,倾其所有,用十年的劳苦生活、十年的青春作代价来抵债偿链。因此,作者为之发出了含泪的惋惜。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难点

对玛蒂尔德的解读,传统的理解是从单纯的阶级论出发。但随着文学评论日益走向客观与成熟,今天,我们更多地是从人性的角度去诠释这一人物。如何引导学生鉴赏、评价玛蒂尔德这样既有着虚荣心,又有着诚实、坚强品质的复杂人物,是本课重点,亦是难点。

(二)解决办法

1.紧扣文本:结合背景,把握情节发展中人物的言行,深入人物内心世界。 2.注重整体感知与局部品读相结合。高潮情节最能展现人物心灵,应做恰当、充分地引导。

3.学生讨论、发言后,教师应提供明确观点,不必轻易否定学生。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初读,即粗读,梳理情节脉络,找到高潮部分。 2.品读,在情节中透视人物心理、性格发展过程。

3.赏读,第一课时评价、鉴赏玛蒂尔德;第二课时欣赏精巧的结构。

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1.理清情节,在情节发展中注意人物的表现,为进一步分析、鉴赏人物找依据。 2.客观、公正地评价人物玛蒂尔德。 (二)整体感知

莫泊桑(1850--1893),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出身在一个没落贵族的家庭。他在村长大,大学里学习法律,后又入伍,战后,做了九年小职员,这些经历使他对这个动荡不安的时代有了深刻的了解。写有中短篇、长篇小说,还有诗歌、剧本等各种作品。他的短篇小说在世界文学史上享有盛名。《项链》中的玛蒂尔德是当时法国的一个典型。当时法国社会大资产阶级当权,对人民巧取豪夺,政府贪污风行,社会道德沦丧,小资产阶级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地位极不稳定,莫泊桑长期在政府小科员圈子中生活,对他们有很深的了解。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其一) 我们今天学习的短篇小说《项链》,是莫泊桑的作品,同学们曾学过他的作品吗?(初中曾学过《我的叔叔于勒》那篇小说写的什么内容?(写一个普通小市民家庭的日常生活,通过菲利普夫妇对至亲兄弟于勒态度的前后变化,揭露资本主义社会金钱至上的本质。) 莫泊桑是19世纪后半叶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世界短篇小说巨匠。他出生于法国诺曼底的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1870年,中学毕业后刚到巴黎攻读法律,普法战争就爆发了,他被征入伍。战后退伍,先后在海军部和教育部任小职员。1880年,他以短篇小说库中罕见的物品《羊脂球》,而登上法国文坛,从这开始到1889年的10年创作生涯中,有短篇小说约300篇,长篇小说6部、游记3部和其他一些作品。短篇小说的成就最为突出。他擅长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段,以小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本质。他的短篇小说侧重摹写人情世态,构思布局别具匠心,细节描写惟妙惟肖,人物语言精彩生动,故事结尾耐人寻味。鲁迅赞《项链》:“无论从形式、结构,以及表现手法来看,都达到了短篇小说的要求具备的高度。”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篇小说。

(其二) 《项链》是法国小说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代表作,是一篇构思精巧、题旨鲜明的精品。小说原题《首饰》,译成中文时为《项链》。从小说内容看,用“项链”这个题目好,因为它是整篇作品的线索,而“首饰”的概念包括范围太大,所指不明。小说按事件的自然进程叙写,以“项链”连缀全文。主人公玛蒂尔德向往豪华、追求舒适,结果从梦幻的云端结结实实地被摔了下来,并为此付出了十年青春。小说通过这样一个十分巧合而又真实自然的故事,尖锐讽刺了小资产阶级虚荣心和追求享乐的思想,同时,对受尽生活愚弄的主人公,寄寓了深切的同情。读这篇小说,要深刻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重视小说的现实意义。

(其三) 有人认为,这篇小说通过借项链、失项链、赔项链这一故事情节的描述,尖锐地讽刺了玛蒂尔德这一追求享乐思想的小资产阶级妇女形象;但也有人提出不同的看法,认为“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玛蒂尔德追求美,应该无可厚非,当今大力发展生产力,就是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你同意哪一种观点呢? (其四) 什么是“项链”?“项”是颈项,就是脖子。项链,就是套在脖子上垂挂胸前的装饰品,多用金银、珍宝或珠玉制成,价值昂贵。这篇小说,以项链为线索,写了女主人公路瓦栽夫人为参加一次舞会,而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的故事。那么,这个女人为什么要借项链呢?这串项链是怎样改变她的命运的呢?她是否值得同情呢?有人说,“项链”就是“锁链”,你同意吗?这些问题,我们读完小说就知道了。

(其五) 同学们,平时大家经常听到一些歇后语。今天,我给大家讲几个新的。这几个“歇后语”就叫:路瓦栽夫人借项链——穷出风头;路瓦栽夫人丢项链——乐极生悲;路瓦栽夫人赔项链——自讨苦吃。笑什么?这不算歇后语吗?对,不算。因为歇后语是约定俗成的,为群众所认可的,但这三个我个人杜撰的所谓“歇后语”,有没有一定道理呢?大家已经预习了这篇小说,你对那位巴黎少妇有什么看法?现在我出个上联:“一夜风头项链9锁链”,请大家细读课文,根据你的理解对出下联,要求对仗基本工整,能表达你对主人公的看法。好,看谁对得又快又好。

(参考下联:十年辛苦悲剧实闹剧、十载艰辛可怜实可鄙)。 (其六) 今天我先向同学们介绍几条歇后语: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癞和尚戴花——疯美;厕所里吹风——出臭风头。这些歇后语生动、有趣。下面请同学们阅读小说《项链》,也来写几条歇后语;路瓦栽夫人借项链——;路瓦栽夫人丢项链——,路瓦栽夫人赔项链——„„

2.快速阅读课文,梳理故事情节

(1)“项链”是小说情节结构的线索,围绕“项链”,都写了哪些情节? 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识项链

(2)在这几个情节中,哪些情节出入意料?你欣赏吗?欣赏的理由是什么? 丢项链——人物命运的最高点和转折点。 识项链——人物再次受到命运的捉弄。

(3)进一步深人情节,分析在不同情节中作者对人物的描写,透视人物心理、性格发展过程:

①借项链前,玛蒂尔德有哪些想法? 想得人欢心、被人艳羡、具有诱惑力而被人追求。 ②得到请柬后,情绪怎样变化? 懊恼地丢——哭起来——迟疑地提出要求——似郁闷、不安、忧愁——迟疑而焦急地借——跳、搂、亲、跑

③舞会上她最突出的感觉是什么?用两个字概括——陶醉 ④舞会结束,她想到的是什么? ——赶快逃走 ⑤丢项链后,她怎样处理这件事? ——她懂得穷人的艰难生活了。一下子显出了英雄气概,毅然决然打定了主意。她要偿还这笔可怕的债务。

⑥怎么还债的? ——辞退女仆、迁移住所。刷洗杯盘、洗衣、倒垃圾、提水、争价钱、受嘲骂、一个铜子一个铜子地节省。

⑦十年后,还清了债务。玛蒂尔德再次见到女友,她为什么要告诉女友十年前的事实? ——内心的坦然

4.引导学生多角度审视、评价玛蒂尔德

(1)课后练习二,提供了对玛蒂尔德的三种看法,请同学选择或综合,从课文中找到依据,思考、研讨玛蒂尔德这一人物。

流程:教师布置——学生思考——整理发言——小组发言——代表向全班陈述 (2)教师归纳:

①玛蒂尔德的悲剧是由她的“梦想”引起的,题中指明这是资产阶级的虚荣心,我们跳出阶级论,思考玛蒂尔德该不该有梦想?如何看待她的梦想? 这是一种正常的生活追求,符合人性中爱美、爱豪华的心理,虚荣心人皆有之,只是程度有别。她参加舞会只是展示美丽,得到艳羡,并没有损害他人,而且晚会后她没有依靠男宾,甚至部长去解决困难。她那狂乱的虚荣心,是她的缺点,也是人性的弱点。

②作者在文中感叹:“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幻无常啊,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成全你!”玛蒂尔德是不是听任命运摆布,她心中有无“宿命论”思想? 她的“英雄气概”,“毅然决然”的选择偿还债务,表现了她在命运面前的坚强、勇敢、果断。

再次见到女友,她仍然亲昵地称呼对方,说明十年的经历后,说:“不过事情到底了结了,我倒很高兴了”,甚至“带着天真的得意的神情笑”,说明她对命运无所抱怨与悲叹,有着敢作敢当的自豪。

③题3认为“她先是因为虚荣心导致错位,后又由诚实劳动导致复位并最终找到自找的,她美丽和可爱表现在哪里? 诚实守信,勤劳坚忍。 (四)总结、扩展

世界文学史上还有许多像玛蒂尔德一样有着人性复杂性的人物形象,如《西游记》中的猪八戒,《红楼梦》中的王熙凤,《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安娜。我们都应从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中去认识立体、饱满的人物形象。

(五)布置作业

练习四,任选一题写二三百字。 (六)板书设计

项链:借——失——赔——识

(玛蒂尔德)(错位)(复位)(找到自我)

第二课时

(一)明确目标

1.领会情节发展偶然中的必然性。

2.认识突兀的情节通过伏笔、照应又在情理之中的绵密性。 (二)整体感知

小说也体现了莫泊桑短篇小说情节构思上的艺术匠心。为突出人物命运的不幸与难测,作者设计了丢项链这一偶然事件,又设计了识项链这一戏剧性的结尾,既突出了法国社会平民与贵族的生活悬殊,又描绘了玛蒂尔德人性的两面。出人意料的情节令人可信,在于它们都符合人物性格,也与作者注意安排伏笔、巧妙照应息息相关。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学生汇报上节课作业,教师略作点评,强调想象情节要忠实于人物性格,符合情节的真实。

2.鉴赏精巧构思

(1)“借项链”是命运转折之由,在玛蒂尔德身上,为什么是必然? ——序幕写她的梦想,为下文她参加舞会赶制新衣及借项链作了充分的铺垫。 (2)“丢项链”看似偶然,为什么又真实可信? ——舞会上的狂热,以及后来的逃走,很容易丢失东西。 (3)“识项链”中得知项链是假的,是否符合情理? 三次伏笔:女友的慷慨——老板的回答——还时女友的随意 (4)构思的“巧妙”体现在哪里?“深刻”体现在哪里? ①铺垫与伏笔,为开展情节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②四个有关项链的情节,只有“赔项链”不具有偶然性,是玛蒂尔德对生活的抉择。 ③项链是假的,衬托玛蒂尔德的单纯、诚实与守信,也暗示着上流社会的虚伪。 (四)总结、扩展

在文学作品中还有许多如此环环相扣的情节,如《智取生辰纲》中伏笔与照应的手法,《我的叔叔于勒》中巧遇的必然性,欧·亨利的《警察与赞美诗》中的结尾,均有异曲同工之妙。

(五)布置作业

阅读第四册《语文读本》语文读本中的《堂吉诃德》,评价、鉴赏堂吉诃德的精神现象。

推荐第5篇:八年级语文《雪》教案6

雪(2)

重庆市江北中学

何青松 教学目标

1、培养阅读和欣赏散文诗的能力,通过诵读,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初步了解散文诗的特点——把诗的精炼、音乐美和散文灵活多样的表现力融为一体。

3、品味语言,理解本诗语言中的寓意。

4、培养学生追求美好理想和敢于同困难作斗争、勇于拼搏的精神。教学重点:

1、课文朗读。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体味作者情感,理解诗歌含义。

2、比较南方和北方雪的异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语言的品读,了解散文诗语言的精练和具有音乐美的特点及其寓意。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

2、有关江南和北方的雪的音像资料。

学生准备:

1、查找有关“雪”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

2、搜集鲁迅《野草》中的描写自然景致的诗篇,感受自然描写中写实与象征的不同。

3、搜集有关散文诗的资料,初步了解散文诗。

4、先自主学习课文,划出疑难字、词、句,查字词典扫清语音、语义 障碍。再与同学合作,解决疑难。 教学步骤

一、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情况汇报。

由各学习小组学生向全班汇报本组在课前自主合作学习过程中搜集到的资料,展示有关“雪”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畅谈对雪的感受。营造“雪”的氛围。(这样可以了解学生的课前自主合作学习情况,对课文的熟知程度,便于教师对课堂学习预设的调整。)

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揣摩语气、语意及作者情感。

2.教师放课文朗诵或范读课文。然后抽学生朗读。

3.由学生比较二者的优劣,体会散文诗的朗读方法。

4.读了这篇文章后,你认为最能体现文章主旨的句子是哪一句? (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5.“孤独的雪”,“死掉的雨”,“雨的精魂”是什么意思?

(北方的雪的特征之一是孤独,在这里它还被表现成死掉的雨的意思。江南的雪已经死掉,而朔方的雪,在孤独的旋转升腾中升华,成了雨的精魂。北方的雪完成升华是与死亡联系在一起的,也正是完全的献身,让它成为了雨的精魂——凝聚了所有坚强内核的精魂。)(设计此问题是为了促成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全文内容)

三、问题探讨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了解诗歌内容,体会散文诗的特点。分四个小组讨论下列问题:

① 第一小组:找出描写南方雪与北方雪的句子,体会它们的不同含义。 (见板书)

②第二小组:鲁迅先生笔下的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各有什么特点?作 者是如何把它们统一在一个艺术整体之中的? (江南的雪:优美。朔方的雪:壮美。作者虽然极写江南雪的美艳,孩童的欢乐,雪罗汉的有趣,表现了对故乡的怀念之思,且因雪罗汉的消融流露出对美好的事物不能常在的惋惜之情,但作者并不是沉迷于优美然而虚空的幻境中,求得精神上的安慰。他真正向往的是壮美的现实战斗生活,渴望从自然的伟力中汲取斗争的勇气和力量,永葆战斗青春。所以,面对眼前的实景,他写道:

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

此一反先前温婉、缠绵的情凋,语气异常刚劲、果决,这不仅是对朔雪质地、形态的摹写,同时还透露出作者“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毅然决然地砍断了与社会现实极不协调的思想情绪。随后对飞腾的朔雪磅礴的气势、浩大的声威的酣畅淋漓的抒写,不也正是作者不屈不挠的战斗的人生观的形象写照吗?而朔雪的孤独,也映现出了此时作者“荷戟独彷徨”的身影。)

③第三小组:你们认为作者更喜欢哪里的雪,从哪些词句表现出来的? (从对南北两处的雪的描写来看,鲁迅更为欣赏“朔方的雪”。江南的雪固然美丽,但在鲁迅眼中,这种美未经磨练,并不能保持长久。鲁迅更为看重的是一种独立与张扬的个性精神,这种精神也正是鲁迅一以贯之的前行动力,就像他在一篇文章中说到的,“站在沙漠上,看看飞沙走石,乐则大笑,悲则大叫,愤则大骂,即使被沙砾打得遍身粗糙,头破血流,而时时抚摸自己的凝血,觉得若有花纹”。在文章中,北方的雪“决不粘连”,“奋飞”,“旋转”,“升腾”,正是这种精神最为形象的体现。)④第四小组:作者对江南的雪及北方的雪的描绘,引起你怎样的联想?你觉得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允许学生有不同理解)

3、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四、语言品读

1、文章中对雪的描写用了哪些修饰词, 你认为它就只是描写的自然界的雪吗?你认为这些词句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例如:用了“冰冷的”“坚硬的”修饰“雪花”,强调雪的不屈的精神,而这种精神是“灿烂的”,是值得赞赏的。)

2、文章中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你读了这些,在文章表达上有什么体会?

(比喻、拟人、排比„„只要学生能说出运用这些修辞手法能使文章生动形象、表意更加明白晓畅就行了,答案不求一致。)

五、延伸拓展

1、你认为本文语言是否有表意不简明的,如果有,该怎样改为好?

2、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以“雪”为话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点评:

该教案较好的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学中抓住了散文诗的特点,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别人的经验来赏析诗歌,重在感悟和体味诗人在特定情境下的独特感受和体验。透过凝炼的、跳跃的、模糊的诗歌语言去把握其深刻的含义。突出了朗读训练和思维训练,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都符合新课改的精神。拓展延伸部分进行同题写作,将本课学习引向纵深。教学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讨论的学习方式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推荐第6篇:二年级语文识字6教案

二年级语文识字六第二课时教案

东吴学校 瞿黎花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3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词串。

3、能有顺序地观察图画,认识图上描绘的事物。凭借图画理解词语的意思。

4、能根据看到的展开合理的想象,说一句完整而通顺的话。

5、了解祖国大地一年四季的一些自然景观。重难点:

1、能正确地识字、写字。

2、能有顺序地观察图画,认识图上描绘的事物。凭借图画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播放《大中国》(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

2、是啊,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物产丰富,风景优美。(出示中国地图) 瞧,这就是我们的祖国,有奔驰着骏马的塞北。秋雨中杏花盛开的江南,骄阳似火的海岛,冰雪覆盖的西部高原,(师分别手指地图位置)。

3、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带小朋友到祖国的各地走一走,看一看。相信你们一定会有收获!

三、读好词串

过渡:“嘟嘟”,瞧,汽车开来了,我们赶快上车吧,咦,汽车先将我们带到了哪里呢?

1、请你仔细观察,认真听。(播放视频:牧民在草原上骑马,有马叫声)

从视频上你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出示第一排词,指名读)

你们觉得这些马儿怎么样?(强壮、神气、俊俏、跑得快„„)对,像这样跑得快的好马就是——骏马

你会骑马吗?(播放音乐二胡名曲《塞马》,出示画面)

让我们赶快跨上骏马,在秋风中快马扬鞭吧!

说说你奔驰在塞北草原上在是什么样的感觉?让我们赶快来体会。(读)

2、让我们继续乘上汽车去美丽的江南吧。

江南是美丽的水乡,这里水很多,到了春天的时候雨也很多,春天的雨是怎样的?春雨像牛毛、细如绣花针,就连著名的大诗人杜甫也曾经赞美过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你们瞧,有了春雨的滋润,杏花开得更娇艳了美丽的杏花显得更加娇艳,装扮着江南美丽春天。喜欢江南吗?谁来读。(生随着音乐轻声诵读。)

江南细雨蒙蒙,江南美景如诗如画,你读的真好,还有谁也想读。

我们的声音再轻柔一些,去品味如诗如画江南水乡的美。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江南的古诗?(交流学生网络收集的有关江南的古诗) 让我们学一学诗人的样子再来赞一赞这景秀如画的江南!(齐读)

3、“嘟嘟”,汽车又到哪儿了?

播放在海岛开心游玩的情景。(这是什么地方?)

一起读,海岛真好玩,难怪这么热闹。

这里的太阳可厉害了。你能读出太阳的厉害吗?出示骄阳图

老师送给你一个词骄阳似火。

虽然海岛骄阳似火,可是这儿却有一种植物它不怕热,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4、你们觉得这椰树怎么样?你了解它吗?椰树长得很高大,

郁郁葱葱,如果你去采一个椰果,把它剖开来,还会流出乳白的椰子汁,喝一口,味道好极了!谁来读好这个词语?

一段难忘的海岛旅行相信孩子们都很喜欢,喜欢海南岛的小朋友站起来一起读!

5、祖国的南部骄阳似火,而祖国的西部却飞雪飘飘,让我们乘上飞机,俯瞰高原!

你都看到了什么?在高原上我们看到了蓝色的天空,白雪皑皑的雪山和成群的牦牛。让我们来感受这天籁之音,体会这高原之美!(齐读)

6、连起来读词串:我们迎着瑟瑟的秋风,来到一望无际的塞北草原,我们跨上骏马,策马扬鞭,读——;我们沐浴这潇潇春雨,漫步在如诗如画如梦的江南水乡,读——

;骄阳似火,我们又来到了迷人的海岛,尽情地玩耍,读——;最后我们还不畏寒冷,登上了冰雪高原,读——;这次旅行愉快吗?

其实无论是塞北、江南、海岛、高原,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家,那就是咱们的祖国。我们在来捧起书,一边读一边想象,把你见到的美景记在心中。

6、请你来做小导游向大家介绍祖国的美景,用上文中的词。

我国的北部有(),东部的江南有(),南部的海岛有(),西部高原有()。

四、学习生字

1、出示三个生字,读一读,老师相信你们一定有自己的好办法记住它们。

2、用自己的方法记忆字形,集体交流。

3、指导书写

4、在习字册描红、练写。

五、布置作业

今天小朋友跟着老师一起游览了咱们祖国,玩得也很开心,现在妈妈就要去旅游你准备推荐他去哪个地方呢?为什么?请你任选课文的三个词串向爸爸妈妈介绍这些旅游胜地。

推荐第7篇:三上语文教案6西湖

6、西湖

教材分析:

本文按照时间和空间位置变换的顺序准确地描述了西湖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文中多次比喻句的运用使文章更生动,表情达意更确切。

学情分析:

作者以清新、流畅的语言描绘了西湖秀丽的景色,抒发了自己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课文层次清晰,语汇丰富,文笔通达流畅,应将指导朗读和背诵作为教学的重点,以增加学生的语言及文化积累。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背诵全文。

2、学习本课1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犹如”、“像”、“仿佛”,“宛如”等词语口头造句。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西湖的清奇秀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语和文中的比喻句,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西湖的美丽。 教学难点:

引导孩子走入课文描写的情境,在读中感知、感悟西湖的美景。 教学准备:挂图、录音机、幻灯等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教学过程:

一、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1、揭示课题。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杭”就是杭州,西湖就是杭州的一颗明珠。揭题后让学生思考:从题目看,本文会写什么内容?(描写西湖的美丽景色)让学生简单说一说。

二、凭借想像,指导初读。

1、配乐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

(1) 要求借助拼音读准生字音。

(2) 要求画出由生字词组成的词语,想想客观存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标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3) 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描写了西湖的哪些美丽景色?

3、检查自学效果。(1)出示词语:

杭州 天堂 远眺 连绵起伏 犹如 秀美 典雅 轻柔 掩映 一般 (2)指名读词,重点读准后鼻音、翘舌音。 (3)解释疑难词意,了解词语掌握情况。 (4)分自然段指名试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整体感知。

4、读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西湖的哪些美景? 板书:山峦 湖水

湖堤 小岛 华灯

教师描述引读:西湖三面环山,层峦叠嶂,湖水平静,碧波荡漾,倒映着柳丝飘逸的湖堤,黛绿的小岛,湖光山色美如仙境。因此人们常说

学生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5、查字典理解“素有”的意思。

6、第1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三、质疑问难,指导朗读。

1、教师启示:我们初读了课文,读准了字音,读通了句子,初步体会了文中的美景。你们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2、学生提问。

3、教师小结。

四、作业

1、描红

2、完成习字册。

3、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2、学习本课1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犹如”、“像”、“仿佛”,“宛如”等词语口头造句。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西湖的清奇秀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一、复习(说句练习)

1、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去一个地方,这个地方就在我说的一句话里,请你认真听,听清楚,还要讲清楚。说得好,我们就去这个地方游玩,好吗?

老师说句子: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说两遍)

2、你们知道这个天堂是哪里吗?(杭州)

过渡:天下西湖三十六,其中最美数杭州,杭州也因西湖而闻名天下,赢得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西湖的秀丽,不仅表现在她的一泓碧水,而且表现在环抱她的群山,不论从哪个角度来远眺、近详,西湖总是那样的秀丽,令人流连忘返。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去看西湖的山、湖(板书:山湖)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出示西湖青山绿水的画面伴随朗读

思考:你站在西湖边看到的山是什么样?湖是什么的?

2、交流刚才的问题:

3、同时板书:层层叠叠 绿青浓淡

静如银镜 一闪一闪

3、这么美的画面你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出来吗? 学生自由练读。 请个别学生读。 集体配音朗读。

4、(课前教学生一些句子。或读让一两个来赞美西湖。学生不会也可以由老师来说) 过渡:是呀,正因为如此,西湖又有了一个比作美女西施的美名--西子湖。西湖之美,美在外有山,湖中有湖,园中有园,四季景色都能使人赏心悦目。尤其以西湖为中心的“西湖十景”更是闻名遐迩。下面就请同学们随我而来。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教师指着画面讲述第三自然段。(电脑出示画面)

2、学生可自由说说自己通过查找资料介绍有送景点的介绍。学生需准备:孤山白堤苏堤(可以是图片)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

听了同学的介绍,我觉得西湖真美。不过,课文也写得也很美,有几词用得特别好,你能读一读把它找出来吗?

3、我们一起把这部分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好吗?待会儿,我要你们来做小导游介绍西湖。

4、谁愿意当个小导游来介绍西湖的几个景点。学生自由准备 请个别学生来介绍 过渡:

刚才听了小导游的介绍,觉得西湖特别美,真让我看到了人间天堂。西湖的美景使古往今来的中外宾客目不暇接,游兴难尽。置身其间,眼里的一切,有山,有水,有景。都如诗、如画,如梦。每当清秋气爽,湖面平静如镜,皓洁的秋月当空,月光与湖水交相辉映,颇有“一色湖光万顷秋”之感,下一节课我就带同学们去观赏西湖秋色。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听配音朗读。(电脑出示画面)

2、看着这样一个画面,听着优雅的声音,你是否也想来做一次配音演员呢?

3、学生自由朗读。

五、总结:

西湖,是一首诗,一幅天然图画,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不论是多年居住在这里的人还是匆匆而过的旅人,无不为这天下无双的美景所倾倒。让我们以苏东坡的诗句来结束今天的游览吧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六、背诵你喜欢的一段、

板书:

青山

层层叠叠 绿青浓淡

西湖

湖水

静如银镜 一闪一闪

景点

孤山 小瀛洲 湖心亭 阮公墩

月光

明月东升 华灯倒映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指导造句。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指导造句。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说说西湖美在哪?

2、听写:悠扬葱绿围绕荡漾一般

二、背诵指导

1、默读课文,确定你想背诵的自然段。

2、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背诵这一自然段。

3、自由选择,练习背诵。

4、当众背诵。

三、指导造句 1出示句子。

(1)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

(2)孤山东边的白堤和西南的苏堤,就像两条绿色的绸带,轻柔地飘浮在碧水之上。 (3)明净的湖水晃动着绿岛和白云的倒影,仿佛仙境一般。 (4)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无数的银蛇在游动。

2、学生自由读读句子,想一想:这是些什么句子?(打比方的句子)

3、学生讨论:把什么比作什么?

4、让学生任选两个说话,先自己准备,后当众交流。

5、评议。

6、西湖犹如……仿佛……宛如…… 文献摘录:

孤山:因孤山寺在杭州西湖的里湖与外湖之间而得名。又因多梅花,也叫梅屿,是风景胜地。古人有诗云:人间蓬莱是孤山,有梅花处好凭栏。

白堤:原名白沙堤。在西湖东西向的湖面上,长1000米。唐代诗人白居易曾在杭州做过刺史,有诗云:“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即指此堤。后人为纪念这位大诗人,称此堤为白堤。堤上桃柳成行,芳草如茵。

小瀛洲:在外西湖偏南湖面上,面积7公顷,呈“田”字形,因传说中有瀛洲仙山而得名。1607年开浚西湖时取湖泥筑成。

推荐第8篇:高一语文雨巷教案6

【教学目标】

1、诵读诗歌,感受戴望舒诗歌的音韵美。

2、品味意象,体悟诗歌朦胧幽婉的意境美。

3、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情境美。

【教学重点】

分析理解诗中“姑娘”、“我”等意象,及其象征意味。

【教学难点】

对作品中“姑娘”含义的解读及作者身上体现的执著美。

【教学方法】

诵读法、问题法、讨论法、点拨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北方的胡同,满目尘土,风起处刮着弥天的黄沙,上海的里弄,鳞次栉比的人家,拥挤得喘不过气,江南的小巷悠长而又寂寥,走过雪月风花,走过杏花春雨,走过丁香般结着愁怨的姑娘。有过梦,有过泪花,更有着怒放的红芍药。江南的小巷是一篇飘逸恬静的散文。

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戴望舒的雨巷,来体味江南巷之美,诗之美。

二、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诵全诗,正音:

彷徨(páng huáng) 彳亍(chì chù) 颓圮(tuí pǐ) 寂寥(jì liáo)

惆怅(chóu chàng)

2、现在请大家再放声朗诵一下这首诗歌,请注意感情和节奏的把握。

3、提问:应该用什么语调来读?

幽怨、低沉。

教师总结:是的,诗中没有大江东去似的豪迈,也没有涓涓细流似的清丽明快,而是笼罩着一种淡淡的忧愁。

4、再请一位学生读首诗。

5、朗读指导:现在请大家欣赏一下全诗的朗读,也随着朗读来看一看怎样的江南雨巷。

注意:朗读节奏、重音、语速。

(课件播放配乐朗诵)

三、赏美品美

1、品读意象,体意境之美:

(过渡)舒缓的旋律,淡淡的忧伤,把我们带到了迷蒙的江南,如烟的雨巷。大家想一想,当你沉浸在忧伤之中时,是否想过是什么因素造成了它的忧伤之美?

⑴ 请再放开声音朗读,边读边思考。有想法和同桌之间互相讨论一下。

⑵ 学生自由发言:

点拨:丁香花开在暮春时节,开花为白色或紫色,丁香花虽美,但容易凋谢。所以丁香为象征的姑娘也是容易消失离去的。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愁品。在我国古典诗词中,丁香象征着美丽、高洁、愁怨。如李商隐的诗“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李璟的诗“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归纳学生发言,幻灯片:

油纸伞:复古、怀旧,迷蒙。

雨巷:悠长、寂寥、迷茫。

颓圮的篱墙:破败、荒凉。

丁香:美丽、高洁、愁怨。

教师总结:看到油纸伞我们会想起断桥,想起白娘子与许仙相会的旖旎传说,想起丹青绘就的江南烟雨,想起少女玲珑的舞姿,想起歌曲动听旋律。“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淅淅沥沥的春雨滴落在油纸上,想起寂寥的音响,自在飞花、无边丝雨之中,一个长发披肩的女子从颓圮的篱墙边袅袅走来,携着一缕丁香花的幽香,载着一怀焉然极致的心事,有叹息,但不哀伤,有顾盼,但不凄然。我们仿佛置身于江南雨巷中,感受到一种幽深空蒙、迷离缥缈的意境美。

2、诵读诗歌,感音韵之美:

(过渡)有人说,诗是情感的铀,语言的钻石。的确,诗就像一条流淌的河,像一首绕梁的歌,当我们沉浸在“雨巷诗人”为我们营造的忧郁凄美的意境中时,是否感受到另一种美呢?

⑴ 指名朗读,读出情感。

⑵ 提问:我们感受到诗的总体节奏是舒缓悠扬的,诗人是通过怎样的语言处理造成的呢?

明确:

①、每行三顿。

②、单字顿都设在行首。

③、复沓手法的运用。

④、叠词的妙用。

⑤、诗的押韵,每节押“ang”韵

二、三次。

⑥、使用排比。

⑦、大量带有很浓情绪色彩的词:寂寥、愁怨、冷清、太息、凄婉、颓圮、忧愁。

⑧、双声叠韵词:芬芳、彷徨、惆怅。

教师总结:这些手法的运用形成了一种悠长舒缓、低沉徘徊的旋律,营造了一种凄婉迷茫的意境,加强了诗歌的抒情色彩,形成了一种音韵美。

3、探究意象,悟情境之美:

(过渡)文学欣赏中有一句经典名言: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人对文学作品中的形象有不同的理解。这首诗中抒情主人公“我”彷徨在寂寥、悠长的雨巷就是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丁香姑娘有何含义呢?

讨论:《雨巷》是一首含蓄的诗。人们对这首诗中的“姑娘”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姑娘”就是“我”,有人认为“姑娘”相当于“我”心中的理想,还有人认为,“姑娘”就是姑娘,没有其他意思。你有什么看法?

点拨:

⑴ 根据本文故事情节看:

爱情诗。

⑵ 从诗歌传统角度看:

理想。

屈原《离骚》“香草美人”象征高贵的爱国精神;

郭沫若《炉中煤》“年轻女郎”意象象征祖国。

⑶ 知人论世,课件显示背景(“我”的补充──另一层面的“我”,将来的“我”)

教师总结:无论怎样理解姑娘的形象,我们看到诗人最终都没有放弃对姑娘的期望,没有放弃对美与理想的孜孜追求,尽管在诗人求索的过程中有惆怅、迷茫、失落和感伤。所以,有人说戴望舒是一名略带着一丝忧怨的寻梦者,在他身上体现着一种苦苦追梦的执著美。

四、结语

美是丰富多彩的,清丽明快是一种美,隐逸旷达是一种美,同样舒缓低沉、忧郁凄凉也是一种美,戴望舒的雨巷让我们感受到了这种别样的美。最后,让我们再次走进戴望舒,走进他的雨巷。

(课件播放朗诵)

五、作业

试依照《雨巷》一诗的情境,展开合理的想象,描述一下你心目中的“丁香一样的姑娘”。

【板书设计】

意境美──音韵美──执著美

推荐第9篇:小学一年级语文《识字6》教案

1、认识海、鸥等9个生字,会写沙、海、军、苗4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短文,通过朗读感受大自然的美。

3、初步感知数量词的用法。尝试在生活中用数量词表达熟悉的事物。

教学准备:

cai课件,不同形状、颜色的小生字卡,数量词卡片,一些常见的生活、学习用品(如牙刷、橡皮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旅行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今天迎迎姐姐带大家去旅行,你们高兴吗?

生(欢呼雀跃):高兴!

师:请大家坐好,火车就要开了。

(播放课件:在《火车开了》的歌声中,一列火车开动了,越开越快。)

(点评:教师一开始就利用学生喜爱玩的天性,创设旅游情境,这种教学情境的创设,像一块巨大磁石吸引着学生,学生迅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课堂变得开放而有活力,为学生愉悦地学习做了情感铺垫。)

二、指导学习第一小节,归纳识字方法

师:第一站大海到了。(课件展示迷人的大海风光)

师:你们看见了什么?

生1:我看见蓝蓝的大海上有一艘军舰在航行,军舰后面还跟着一条小小的帆船。

生2:我看见一只雪白的海鸥在天空中飞翔。

生3:我看见海边有一片金色的沙滩。

师:说得太好了!我把你们说的写下来了。

(点评:多媒体的图文并茂,直观形象,唤起了学生说的欲望,设置语境,借助读物中的图画练习说话,培养了学生借图说话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口语能力的提高。)

(课件展示课文第一小节)你们会读吗?遇到不认识的字该怎么办呢?

生:可以拼读字上的拼音。

生:还可以向您和其他小朋友请教。

师:好办法!请大家在小组里读一读吧。(生在小组里自由朗读。然后师指名读,其他同学当评委,指出哪儿读得不准,及时纠正,鼓励他再读,直到读准为止。评出读的最好的同学,由他领着全班同学读。)

(点评:互助互评大大激发了学生识字的乐趣,实现了小老师的帮带作用,缩小了同学间的学习差距,全体学生都有收获,乐此不疲。)

师:读得真不错。去掉拼音你还会读吗?(课件去掉拼音)

(生跃跃欲试,纷纷举手。)

师:我们比比看,哪组小朋友读得好(开火车读)。小小火车谁来开?

生:小小火车我来开。

(生开火车读,拍手读,男女生接读。最后师生问读,师问一什么海鸥,生答一只海鸥。)

(点评:开火车的形式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尤为喜欢,创设了一种充满韵律的课堂节奏,体现了乐中学,学中乐的新课堂理念。)

师:小朋友们课文读得很流利。再考考大家,(课件去掉熟字,剩下海hǎi、鸥ōu、滩tān、军jūn、舰jiàn、帆fān6个生字)你会认这些生字吗?

(生立刻在小组内认读生字)

师:注意看这些字的拼音,你有什么发现?

生1:我发现滩、军、舰、帆都是前鼻音。

生2:我发现舰是三拼音。鸥没有声母,只有一个复韵母ou。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请你领着大家读一读吧!

(生跟读生字,先按顺序读,再打乱顺序读。)

(点评:去掉熟字,让学生在小组内认读,巩固识字,识字的难度在渐渐加深。通过跟读生字,按顺序读,打乱顺序读的形式,反复呈现,不断深化识字,教师变告诉为引导,学生变接受为发现。)

师:沙滩上有许多美丽的贝壳(课件展示:沙滩上的贝壳上面写着这6个生字,贝壳旁边有一只小竹篓),你们想不想把它们带回家呢?

生(异口同声):想。(做捡贝壳游戏。学生读对一个字,竹篓里就增加一个贝壳。)

师:你记住了哪些字?你是怎样记的?

生:我记住了海字,海里有很多水,所以海的左边是氵,右边的每字就像海里游动的鱼。

师:想像力真丰富,送你一个生字宝宝(小生字卡海),让你永远记住它。

生:我记住了鸥字。海鸥是一种鸟,所以鸥的右边是鸟,左边是个区字。

师:你怎么认识区字呢?

生:我住在西苑小区,小区的大门上有这个区字。我天天从那经过,就认识了。

师:在生活中识字,好方法!(奖生字宝宝)

生:我请大家猜一猜我记住了哪个字,小车头上戴小帽,这是什么字?

生(抢说):这是军字。

师:编字谜来记住生字,也不错。(奖生字宝宝)

小朋友们,你还记住了哪个字,你又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记的呢?请你在小组里说一说。

(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点评:自主识字,奖生字宝宝,符合儿童识字规律,通过奖励的作用,激发了儿童识字兴趣。小组合作交流识字,课内与课外识字相结合,鼓励生活中识字,强调了让学生在生活中拓宽识字的渠道,感受识字成功的喜悦。)

师:我们不仅要会认字,还要会写字。怎样才能把字写好呢?

生1:先注意观察老师是怎样写的,然后按照老师的样子写。

生2:要占好格子,写好笔画,横要平,竖要直。

生3:坐姿要端正,把手洗干净,把笔削尖。

师:请大家观察我是怎样写的。先写沙。口决:两点头向上,一提往上扬。一竖靠中线,两点在两旁,一撇要拉长。左窄右边宽,沙字写好了。再写海。海 也是左窄右宽,母中间一横写在横中线上。最后写军。军是上下结构, 这一折写在横中线上,最后一笔丨写在竖中线上。

(生练习写沙、海、军三个字。展示几本学生作业。集体评议哪个字写得好,好在哪里。)

(点评:掌握正确写字的姿势,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是新课标对一年级写字的要求。教师用写字口诀,讲解写字要领,要求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展示学生作业,集体评议,体会汉字的优美,为学生写好汉字打下坚实的基础。)

师:我们马上就要离开迷人的大海,向下一站出发了。

生(向大屏幕展示的海景挥手):再见了,大海!

三、合作学习第二小节,反馈识字效果

师:第二站农村到了。

你们看(手指大屏幕,课件展示农村风光),这一块稻田里的稻子成熟了,黄澄澄、金灿灿的,还没收割完。另一块稻田已经种下了第二季的秧苗,一畦畦绿油油的秧苗真惹人喜爱。一方鱼塘里鱼儿成群结队地游来游去,旁边的一座果园里红通通的果子挂满了枝头。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呢?

生1(深情地):啊!农村真美呀!

生2: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生3:我想跳进鱼塘,和鱼儿一起欢快地游泳。我想摘一个果子,尝尝水果的香甜。

生4:我想再看看一畦畦绿油油的秧苗。

师(课件展示一畦畦秧苗):像这样长长一行的秧苗就是一畦秧苗。

师:把你喜欢的景物画下来吧!(生动笔作画。展示学生的画,学生根据画读课文。课件出示短文第二小节,全班齐读。)

(点评:通过课件展示再现农村迷人的风光,学生跃跃欲试,创作出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借助图画有感情地读课文,表现美,也是阶段教学目标的要求,这种综合性的学习真正反映出在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师:请大家找出第二小节的3个生字,在小组里合作学习。(生在小组内学习生字)

生:我记住了秧字。禾苗的禾加上中央电视台的央,组成秧苗的秧。

师:看电视也能识字,你真是个有心人!(奖生字宝宝)

生:我认识塘字。把水果糖的糖的米换成土,就变成鱼塘的塘。

生:我认识稻字。我爸爸爱喝稻花香牌的酒,每次去超市,我都帮爸爸去货架上拿酒。

师:你们观察仔细,积极动脑,真佩服你们!(奖生字宝宝)生活就是一个大课堂,希望我们每一位小朋友都能走到哪学到哪。

师:我们还要写一个字,稻田上面长青草,这是什么字?

生(抢说):苗!

师:请大家自己练习写苗字。请一名同学在黑板上写。

(生练写,集体评议。)

(点评:奖励的作用在这一教学环节得到了延伸,学生识字的积极性更高了,正如老师说的生活就是一个大课堂,学生自己想办法记住字形,更激励学生养成主动识字,认真写字的习惯。)

四、回顾旅程,美读课文

师:时间不早了,我们不得不离开这美丽的地方了。

生:再见了,美丽的农村!

师(播放音乐):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我们欣赏过的美景吧!

(学生或坐或站,齐诵课文第

一、二小节)

(点评:配上音乐,课堂上学生有坐的有站的,学生此时处于兴奋状态,在玩中体验了学的成功,在学中享受了玩的乐趣。)

五、找朋友游戏,用好数量词

师:今天我们不仅欣赏了美丽的风景,还和许多生字宝宝交上了朋友,收获真不小。这几个数量词还没找到它们的朋友,心里可着急了,你们能帮帮它们吗?

生(热情地):我来帮!

(找朋友游戏:师拿着数量词卡片一只问: 一只’的朋友在哪里?拿着海鸥、山羊、花猫等卡片的小朋友走过来,说一只的朋友在这里。生齐读词组。)

(点评:识字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拓宽学生思维,以免对文中数量词产生负定势效应。)

六、分发纪念品,拓展数量词

师:迎迎姐姐这里有很多纪念品,只要你能用上正确的数量词说一说,我就把它送给你。

(拿出牙刷、镜子、尺子、练习本等常见的生活、学习用品,学生争先恐后地用上数量词,获取纪念品。)

(点评:利用实物感悟数量词的用法,达到了不光是为了给学生纪念品的目的,这一富有生活情趣的教学,开放而充满活力。知识的拓展更广了,师生成了更亲密的朋友。)

七、结束旅程,展望明天

师:今天的旅行就要结束了。明天,迎迎姐姐将带大家去更美的地方游玩。我们乘上火车回家吧!

(课件展示:火车开了。在歌声中师生告别。)

(点评:师生在愉快的旅行中学到了知识,学生个个喜笑颜开,更向往明天还是这样的旅行学习。)

总评:教师通过旅行的形式,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快乐中识字,根据一年级学生识字规律,按排合理适量的学习内容,有层次,有梯次地把识字放在大海农村的语言环境中,这种教学设计,说明教师课前充分分析了学生的学情和学生对本教学的掌握规律,教学中由扶到放。写字指导到位,讲解、书空、范写,注意了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有的用部件法识字,有的用换偏旁的方法识字,有的用熟字稍作变化识字,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记住字形。

教学中教师着眼于实,立足于活,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体现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课堂中表现出的学习方式多,教师的指导,师生互动,小组学习,生生互动,教学以学生的兴趣为前提,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宗旨,最大限度的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机会。识字在课堂与生活中相互渗透,学生在愉快的旅行活动中识记生字,展示自我,识字教学目标得以轻松实现。学生在识字的同时体验了美,发展了语言,发散了思维,提高了认识能力及正确使用数量词的能力,学生体验到识字成功的快乐,大大激发了学生识字的兴趣。

设计说明: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于第一学段的识字提出了要求: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我在教学《识字6》时,力争贯穿这一理念。

1、精心创设识字情境

我精心设计了符合生活实际和教学需要的识字情境,把上课变成旅行,教室变成火车厢。师生角色也随之改变,我变成了领着孩子们旅行的大姐姐,拉近了彼此的距离。课堂气氛轻松融洽,孩子们畅所欲言。在欣赏美景的同时识字,孩子们兴趣盎然,变被动识字为主动识字,大胆发挥想像,归纳出很多切实可行的识字方法,合理巧妙地记住了生字。

2、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识字6》由四个相对独立的小节组成,整课要求认识14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容量较大。因此,我将本课的教学安排成两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第

一、二小节。两节各有侧重点,我采用由扶到放的形式,重点指导学生学习生字较多的第一小节。在总结出识字、写字方法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在小组内自学只有3个生字的第二小节。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得到极大的满足,识字效果颇佳。

3、巧妙联系生活实际

教学数量词的用法时,我巧妙联系生活实际,选择一些常见的生活、学习用品作为旅游纪念品,颁发给能正确使用数量词的孩子。在游戏中,孩子们不知不觉就感知了数量词的用法,学会了在生活中用数量表达熟悉的事物。孩子们热情高涨,把整堂课推向了高潮。

推荐第10篇:练习6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案 练习6

练习6 教学目标:

1.学习有关噪音的知识,了解噪音的危害,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2.练习根据形声字构字规律用编顺口溜的方法帮助记忆、区别音近和形声字。 3.背诵成语和《小池》。

4.写好钢笔字,知道摆好字的间架结构,把字写得紧凑、匀称。5.练习口语交际,学做鼓励。 教学重点难点 处处留心、口语交际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有关噪音的知识,了解噪音的危害,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练习根据形声字构字规律用编顺口溜的方法帮助记忆、区别音近和形声字。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处处留心)

1.教学第一部分

导入:同学们,这段时间我们在学校总能听到——(建筑工地发出来的嘈杂声,机器声),有时候,关上了窗户,连老师讲的话同学们都听不到。严重影响了我们学习效率。同学们都很烦。

(1)不光我们遇到了这样的情况,小芳也遇到了。看,小芳最近晚上总是被隔壁装修房子的声音吵醒。于是,她就开始调查小区内还有哪些声音干扰了自己的生活。走到小区宣传栏前,她看到了一段文字,恍然大悟。

(2)我们也和小芳一起来读读这段文字。学生自由朗读文字介绍。

(3)从这段文字中,小芳知道了哪些知识?

(4)同学们,你们还在哪里听到了噪音呢?说说这些噪音对人的生活、学习、工作有哪些影响?(结合学校后面的施工场地带来的噪音影响,谈谈体会)

(5)我们应该怎么对待生活中的噪音?

2.教学第二部分。

(1)同学们刚才谈的都非常好,都认识到噪音也是一种环境污染,必须要治理。

课文中为什么使用“须要“,不使用“需要”呢?讨论后指名交流。(需要:对事物的欲望或要求。须要:一定要)

(2)对这段文字中小芳遇到一些平时没接触到的词语,你能帮她吗?谁能说说遇到一些不懂的词语我们可以有哪些方法解决?

(3)请同学们选择合适的方法,说说什么叫频率,什么叫分贝。

用经常用的尺子做实验,帮助学生了解。 (4)学生讨论交流。

3.教学第三部分。

(1)小芳又遇到了一个什么难题呢?她想用什么方法来解决?

(2)指名朗读形声字及组成的词语。

(3)谁能用简单生动的顺口溜帮帮小芳记忆呢?

(4)分组讨论,大组交流汇报。 板书设计:处处留心 ——噪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背诵成语和《小池》,写好钢笔字。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二题(读读背背)

1.熟记成语。

(1)请学生说说我们可以有哪些学习成语的方法。

(2)请学生自主学习词语。

(3)汇报学习成果。请学生表演各种说话时候的样子,教师相机指导读准字音,引导学生理解成语意思,并体会每排两个成语在意义上的联系。

检查个别成语意思:

妙语连珠:形容说话精彩、伶俐,滔滔不绝。妙语:精彩而有趣的话。连珠:比喻连接不断。 (4)学生练习朗读和背诵。

(5)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6)指导全班朗读,读出感情并能背诵。 (7)给词语分分类。 (8)用上一两个成语说句话。 说的很高兴,很会说: 不好意思说出来:

2.教学《小池》

过渡:夏天要到了,你会背那些和夏天有关的诗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有杨万里写的《小池》。

自读古诗,理解意思。

(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试读,相机正音。

(3)理解句子意思。

①请学生谈谈自己对句子的理解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②全班交流,教师适当点拨,帮助学生大体理解句子的意思。

(4)指导学生朗读全文,理解贤文蕴含的道理,并能正确、有节奏、有感情地背诵。

(5)课外拓展。读读杨万里的作品。

二、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通过谈话让学生明确练字的重点。 2.指导。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垮”、“碎”、“竭”三个字。

(2)引导学生读贴,重点观察这三个字的结构和关键笔画的书写要求。左边小,偏上一些。

(3)示范写“垮”。

3.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2)根据描红情况,教师及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4.反馈。

(1)出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对写得不够好的字,进行纠正,强化练习。

板书设计 读读背背

小池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练习口语交际:学会鼓励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1.审题。

过渡:同学们当你遇到难过的事或伤心的事时,你的好朋友来鼓励你、安慰你,这是你的心情如何?

(1)这是一项培养学生具有爱心、关心他人,鼓励别人,使其产生信心和力量的口语交际练习。

(2)结合口语交际话题“学会鼓励”作启发谈话。

(3)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指导。

(1)回忆自己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所受到的鼓励和关心等。

(2)想一想:当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伸出自己的帮助之手去鼓励他们、关心他们呢?

(3)鼓励别人要有一定的技巧,特别是首次鼓励之后,对方仍信心不足时,如何趁热打铁,继续鼓励。

(4)分组推荐代表到讲台上说,师生评议。对表演欠缺的同学给予鼓励。让学生懂得对别人真诚懂得鼓励和帮助,要表示感谢。

3.反馈。

教师对学生的说话进行评点,并引导学生明白,几句鼓励的话就能给人以信心和力量,鼓励要从现在做起,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需要真诚和友善。

二、对照书上练习。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交流:

1.鼓励张为民:“买了东西,我们是消费者,就受到《消费者保护法》的保护,商家对于销售出的商品应该保证质量,这种伪劣产品应该退给他们,这是忸怩的权利。”

2.茅义军两次实验都未成功,可这样鼓励他:“茅义军,两次失败就打退堂鼓,莱克兄弟发明飞机,瓦特发明蒸汽机不知经历了多少次失败,最后才取得成功的。总结经验再来,你一定会成功的。”

3.对于宗家伟的赛前鼓励更为重要,可这样鼓励他:“宗家伟,你一直都是最棒的!你目前这种状态属于正常现象,只要你放下包袱,轻松上阵,一定会取得好成绩的,再说只要你努力了,同学们一定会为你加油的!”

三、小结:

当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应该伸出自己的帮助之手去鼓励他们、关心他们。鼓励别人要有一定的技巧,特别是首次鼓励之后,对方仍信心不足时,如何趁热打铁,继续鼓励。总之几句鼓励的话就能给人以信心和力量,鼓励要从现在做起,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需要真诚和友善。 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

学会鼓励

第11篇:苏教版语文六下习作6教案

习作6

教学目标:

1.找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在同学中作一些调查,及时记录调查的结果。

2.能够运用数学课上学到的用统计方法去研究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在同学中作一些调查,将统计过程、结果以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教学重点:了解调查报告的一般格式,能围绕主题收集、整理资料,学写调查报告。 教学难点:进行课外调查研究,关注身边、关注社会,培养积极参与的主人翁意识。 教学准备:

组织学生开展调查,并记录数据。 教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引入话题

1.师:课前布置大家找一个感兴趣的话题,在同学间做一些调查,并将结果统计下来,进行得怎样?

2.学生汇报:我们班同学们的性格有哪些类型?同学们都喜欢读哪些类别的书?同学们是怎么使用压岁钱的?同学们最想上网浏览什么?

二、交流话题,引发感受

(一)经历活动,感受新知

现在东海电视台少儿频道准备推出一档专为学生设计的电视节目,要了解全班同学对于新闻、体育、动画、娱乐和传统的戏曲这五类电视节目的喜爱情况。调查分析的结果可为节目策划人提供一定的帮助。

活动一:收集数据

1.收集数据的方法有很多,如举手表决、问卷调查、电话采访、短信、电脑辅助、邮寄、访问等形式,但最常用的是调查问卷方式。采用这种方式就要设计好调查问卷,你能就今天要调查的问题设计一份调查问卷吗?

2.设计调查问卷的要素有哪些?(调查问卷的要素有标题、时间、调查问题、选项、收集部门等。

3.出示《学生喜欢的电视节目调查表》。活动二:整理数据

1.从收集上来的这么多调查问卷中,我们怎样看出喜爱哪种电视节目的同学最多吗?怎么才能对各种数据一目了然?(教师展示出已经设计好的统计表)。 2.用划记法对收集到的问卷进行整理。

要求:四个小班长唱票,班长划记,全班同学负责监督。

3.从这个统计表你能看出什么?(反映出全班同学喜欢各类节目的具体情况。) 活动三:分析数据

你能根据上面两种统计图说说全班同学最喜爱五类电视节目的情况吗?请对同学们收看的节目提出一些建议。

(二)应用新知,提升能力 1.学生分析自己的调查结果。 2.小组内交流后,班级内交流。

三、明确格式,写作点拨

(一)师介绍调查报告的一般格式。

1.标题。规范的格式为“关于小学生最喜欢的××的调查”,也可以用更简单、更自由的形式,如“小学生最喜欢的××”。

2.正文。

(1)调查目的。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精练概括,直切主题。

(2)调查过程。这是调查报告中最主要的部分,这部分详述调查研究的做法,以及通过分析、统计所得资料得出的基本结论。

(3)调查结果分析。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或改进的建议;可以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进一步深化主题;可以展望前景,发出鼓舞和号召。

四、构思起草,自主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五、引导学生修改

1.投示写得快的同学的习作。

2.读一读,议一议,一看格式是否正确;二看调查目的是否明确;三看过程是否清晰,内容是否具体;四看观点是否鲜明。对其他同学进行启发。

六、修改后誊写 板书设计:

第12篇:七年级语文化石吟教案6

《化石吟》案例

保康县实验中学 樊玲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2、理解诗歌内容

3、能有感情、有韵律的朗读本诗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歌内容、有感情有韵律的朗读本诗 教学方法:朗读法、联想想象法、讨论点拨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了解化石

教师展示自己课外搜集的一枚化石,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后让学生相互交流课外搜集的化石的有关知识。

二、探究诗歌的读法

1、教师质疑:这首诗该用什么样的感情基调读呢?你们试着用自己的答案去朗读这首诗歌。

读后学生交流:从诗眼中的“吟”可看出这首诗歌该用赞颂的感情基调去读。

2、小组选派一名代表读,师生共评。

3、以第6节和第七节诗为例,教师引导学生如何用赞颂的感情基调读。

三、探究诗歌内容上疑难之处

1、教师提问:这首诗歌你有哪些不懂之处,可提出来小组或全班解决。例如:你否定了造物主的存在,冰冷的骸骨把平凡的真理回答;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串珍贵的密码等等。

2、分组讨论难懂之处,教师巡回。

3、师生共同解答疑难。

四、探究诗歌的美点

教师引导:在诗歌中诗人以优美的语言赞颂了奇异的化石,下面我们分成四大组,每组选取一个角度去探究这首诗歌之美。可选的角度有:修辞方法的运用;词语的选用;结构的安排等。 小组合作交流,全班交流。

五、探究诗歌之趣 作家沈复正因为有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才能体察到生活的物外之趣,我们今天也要放飞思绪,去体察化石之趣。假如你就是一枚小小的化石,沉睡地下亿年后苏醒,你要向世人讲述怎样的故事,诉说什么心声呢?先独立思考后再行文,后全班交流。

本节课解读:这节课的探究主要是四大步:一探诗歌的读法,二探诗歌的疑难,三探诗歌之美,四探诗歌之趣,在疑难处探,在美点探,探有价值之处,才探的有价值。

形式上个人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相结合,进行了一次全班总动员。

第13篇:一年级语文下册《咕咚》教案6

一年级语文下册《咕咚》教案6

教学目的要求:

1能借助汉语拼音和插图,读懂文。

2理解文,知道遇事要弄清事实真相,先问为什么,不要盲目地跟着别人跑的道理。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能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点难点:

本教学的重点是弄明白“咕咚”到底是什么东西,以及兔子听到“咕咚”声拔腿就跑,许多动物也跟着瞎跑的原因,最后野牛怎样给大家解除了误会。

难点是理解故事所揭示的道理:做什么事,不应该盲目地跟着别人跑,而要问为什么,弄清事实真相。

教具准备:

文插图、配乐录音、卡片、小黑板。

教学思路:

先借助汉语拼音读文,初步感知文内容;接着指导学生带着问题逐段阅读文,进一步理解文内容,了解故事所揭示的道理;最后用以“扶”带“放”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自读文《小牛站起来了》。

教学时间:

三时。

教学过程:

第一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题。

1上新前,老师想出个问题考考大家:一个木桶中,装了满满的一桶水,假如你们把一块石子扔进水中,这时会发出什么声音呢?(咚,咕咚。)(板书:咕咚)就是这声音,曾经吓跑过好几种动物呢!你们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想)好,老师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篇新文,这篇文的题目就叫《咕咚》。

2这是一篇阅读文。这篇文到底讲了什么事呢?下面请听录音。

二、听全篇文的朗读录音,初步感知文内容。

要求:仔细听,认真想,故事中的“咕咚”是什么?故事中讲了哪几种动物?(咕咚是熟透了的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故事中讲了小兔、小鹿、小猴、狐狸、山羊、大象和野牛这些动物)

三、借助汉语拼音,再读文,初步了解文内容。

1标好自然段的序号。

2画出你不理解的字、词。

3指名朗读文,进行朗读指导。

4出示小黑板,思考回答问题。

全文共有____个自然段,____幅图,讲了____听到“咕咚”的声音,没有弄明白,拔腿就跑,后来____、____、____、____、____也跟着跑,只有____没有跟着跑。帮助大伙儿弄清了真相的事。

四、指导看图,说清图意。

出示文中的

一、

二、

三、四幅挂图,要求学生按照“谁、在干什么、为什么这样”的顺序,说说每幅图的意思。

图意参考:

1兔子听到木瓜熟后掉进湖里的“咕咚”声,吓了一跳,拔腿就跑。

2听到兔子的叫喊,小猴、小鹿、狐狸、山羊也跟着跑。

3大象也跟着跑。野牛拦住了大伙儿,问“咕咚”在哪里,谁看见了?

4兔子领着大家来到湖边,弄清了“咕咚”是什么,大家都笑了。

五、小结过渡。

刚才,老师和大家听了录音,读了文,看了插图,同学们对《咕咚》这篇文所讲的故事有了初步的了解。这篇文中,兔子听到“咕咚”声为什么拔腿就跑,其它几种动物为什么也跟着就跑,野牛为什么拦住它们,故事的结果怎样?这些问题你们想知道吗?(想)老师下一堂再和大家一起继续学习。

第二时

一、复习导入新。

1通过上节的学习,你们知道“咕咚”是什么?

2这篇文讲了什么事情,它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呢?下面我们继续学习文。

二、阅读文

一、二自然段。

1(出示挂图1)这幅图讲了什么?(小兔听到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咕咚”声,吓了一跳,拔腿就跑)

2小兔为什么跑?(它认为咕咚可怕极了)

3它有没有仔细看一下?(没有)

4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发出“咕咚”一声,这声音太响了,胆子很小的兔子听到这个声音会怎么样?(害怕)

从哪儿可以看出来?(吓了一跳、拔腿就跑、边跑边叫)(随机理解:拔腿就跑)

6它边跑边叫,对谁叫?叫什么?(对小猴叫:“不好了,‘咕咚’可怕极了。”理解:这里的“咕咚”是指一种东西的名称)

7指导朗读:“不好了,‘咕咚’/可怕极了!”(注意停顿、重音、语气)

三、阅读文

三、四自然段。

1(出示挂图2)这幅图讲了什么?(听了兔子的叫喊,小猴、小鹿、狐狸、山羊也跟着跑起来了。)

2小猴为什么也跟着跑?从哪儿看出来的?(小猴听了兔子的叫声,认为“咕咚”追它们来了。从小猴子边跑边叫:“不好了,不好了,‘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可以看出)

3“咕咚”追它们来了,小猴子心里会怎样?(非常害怕)

4指导朗读:“不好了,不好了,‘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注意语气、停顿、重音。句中第二个“不好了”和“快跑哇”音要读得重一些,调要拉得长一点)

小猴子那可怕的叫声,震动了整个森林。这一下森林里可热闹了。听!(放第四自然段的配乐朗读录音)

6这一自然段中讲到了哪些动物?它们怎么样?“大伙儿”指谁?(有狐狸、山羊、小鹿。它们也跟着跑起来,边跑边叫:“快逃命啊,‘咕咚’来了!”“大伙儿”指狐狸、山羊、小鹿)

7它们为什么叫“快逃命啊”?(它们认为“咕咚”是一种可怕的东西,要来吃它们了)

8比较“兔子”“小猴”“大伙儿”说的话。它们讲的话相同吗?不同在哪里?(小兔子只是说“咕咚”可怕极了;小猴子认为“咕咚”追它们来了;其它的动物以为“咕咚”吃它们来了。它们把“咕咚”越传越厉害)

9分角色朗读“兔子”“小猴”“大伙儿”说的话。

10就这样,很平常的一声“咕咚”声,由于动物们的误解、误传,它成了一种很怪的动物,吓坏了森林中的许多动物,它们一个跟一个跑起来,就连大象也怎样了?(跟着跑起来)

四、阅读文第五自然段。

1(出示挂图3)这幅图讲了什么?(野牛拦住大伙儿问“咕咚”在哪里?谁看见了?)

2野牛为什么没有跑?它是怎样做的呢?(野牛想搞清楚“咕咚”是什么。它拦住了大伙儿)

3(出示“拦住”一词)你会做“拦”的动作吗?野牛是怎么拦的?(让学生通过演示理解)

4野牛拦住了大象和大伙儿后是怎样问的?(指导学生用“先问____,再问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问____”的句式回答。)

分角色朗读“野牛”的问话和“大象”“兔子”的答话。

五、阅读文

六、七自然段。

1(出示挂图4)这幅图讲了什么?(大伙儿知道“咕咚”的真相后,笑了)

2大伙儿是怎样知道事情真相的呢?(出示文第六自然段和第一自然段)指导学生比较朗读后思考:

(1)木瓜为什么会自己掉下来?(木瓜熟透了)

(2)木瓜掉进湖里为什么会发出很响的声音?(从高高的树上掉下来撞击水面)

(3)“咕咚”究竟是什么?(“咕咚”是熟透了的木瓜从树上掉进湖里所发出的声音)

3知道了“咕咚”的真相后,它们都怎样呢?(大伙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笑了)

4这里的“大伙儿”指谁?为什么都笑了?(“大伙儿”指:兔子、小猴、小鹿、狐狸、山羊、大象。它们知道了“咕咚”是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弄清了事情的真相后,觉得自己刚才的行动十分可笑,所以笑了)

这时候,它们会想些什么呢?(诱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如:小猴想:我以后要向野牛学习,不再瞎跟着别人跑,而要问个为什么,弄清事情真相)

六、总结文。

1这篇文主要写了兔子听到“咕咚”的响声,没有弄明白,就边跑边叫“咕咚”非常可怕。小猴子听了兔子的话,跟着跑起来,并且叫大家也快跑。狐狸、山羊、小鹿听到后,一边跑一边叫大家逃命。大象看见了也跟着跑起来。野牛却不这样。他拦住大家问“咕咚”在哪里,谁看见了。最后兔子领着大家来到湖边,弄清了事情真相。

2在这个故事中,你喜欢谁?不喜欢谁?为什么?(在这个故事中,我喜欢野牛,因为它遇到事情不慌张,能先问个为什么,不盲目地跟着别人跑。我不喜欢兔子、小猴子、山羊、狐狸、小鹿、大象,因为它们遇事不先问为什么,别人怎么说,也跟着别人怎么说;别人怎么做,也跟着别人怎样做)

3我们同学们以后遇到事情应怎么办?(遇事先问个为什么,弄清事实真相)

第三时

一、复述故事。

1学生分小组试讲故事。

2小组推选代表上讲台讲故事。

二、表演故事。

以八个同学为一组,戴好“木瓜”和“兔子”等七种动物的头饰,在音乐声中进行表演。

三、辅导学生自学自读本第19《小牛站起来》。

1借助拼音,读通文,初步了解文内容。

(1)指名朗读,老师纠正读音。

(2)读了这篇文,想想文告诉了我们一什么事情?(小牛没有听乌龟的劝告,不怕摔跤,终于学会站起来了的事。)

2对照插图,找出与图相对应的自然段。

(1)指名说说每幅图讲了什么内容?

参考图意:

①小牛学站起来,几次摔跤,乌龟劝它别学了,小牛没有听从。

②不怕摔跤的小牛不仅站起来了,而且还在练习走路呢!

(2)根据图意找出相应的自然段。(1—4自然段;—7自然段)

3指名读后问题,思考回答:

(1)小牛是怎样站起来的?(小牛不怕摔跤,不盲目地相信别人的话,通过反复练习,终于站了起来。)

(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告诉我们遇到困难不要害怕,失败了不要灰心,不要盲目地相信别人的话,只要通过努力,就能克服困难,获得成功。)

第14篇:六年级语文上6开国大典教案

六年级语文上6开国大典教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教学

要求

.认识本课的生字,能正确书写。背诵第7自然段。

2.学习课文,通过文中的一个个场面描写,学会场面描写的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重点

难点

.学习课文,通过一个个场面描写,体会人民群众激动、自豪的心情。

2.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进一步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教学

课时

两课时

开国大典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北京举行典礼。[句导读:交代了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参加开国大典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代表,有工人、农民、市民、学校师生、机关工作人员、城防部队,总数达三十万人。观礼台上还有外宾。[句导读:介绍参加开国大典的人员及人数。]

段导读:第1自然段简述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参加人员等。

􀀌会场在**广场。广场成丁字形。丁字形一横的北面是一道河,河上并排架着五座白石桥;再北面是城墙,城墙中央高高耸起**的城楼。丁字形的一竖向南直伸到中华门。在一横❶一竖的交点的南面,场中挺立着一根电动旗杆。

段导读:第2自然段写出了会场的位置、构造和布局。

􀀍主席台设在**城楼上。城楼檐下,八盏大红宫灯分挂两边。靠着城楼左右两边的石栏,八面红旗迎风招展。

段导读:第3自然段写主席台的位置和布置。

􀀎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早上六点钟起,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人们有的擎着红旗,有的提着红灯。进入会场后,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①这两句话描写了什么?能够反映什么?]到了正午,**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②这句话表现了什么?]

段导读:第4自然段讲广场上汇集了来自四面八方的群众的热闹景象。

第一部分:详细介绍了开国大典前会场上的情况。先概括交代举行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和参加典礼的成员和人数,然后分别描述会场的布置和群众队伍的场面。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③“排山倒海的掌声”表现了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④这句话能够表现出什么?]

段导读:第5自然段讲毛主席出现在主席台上后,受到人们的热烈欢迎。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就位。乐队奏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正是这战斗的声音,曾经鼓舞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奋斗。接着,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句导读:这句话有着伟大的历史意义,它向全世界庄严地宣告,新中国诞生了,中国人民从此当家作主人了。]

段导读:第6自然段写开国大典正式开始,毛泽东主席宣布新中国成立了。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句导读: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说明毛主席的宣告震动了全中国,这一宣告使全中国人民感到无比欢快、无比激动、无比自豪。]

段导读:这段话由两个长句组成,表达了全场三十万人及全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欢欣鼓舞的心情。

􀀒接着,升国旗。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第一面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⑤这两句话说明了什么?]

段导读:第8自然段写升国旗时,在场的人们激动的心情。

􀀓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每一响都是五十四门大炮齐发,一共二十八响。[⑥你知道五十四门礼炮和二十八响各自代表什么吗?]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只听见国旗和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段导读:第9自然段写鸣放礼炮时广场上欢腾的场面。

接着,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他用强有力的语调向全世界发出新中国的声音。他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三十万人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⑦为什么人们听到这一句后会热烈欢呼呢?]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段导读:第10自然段讲毛主席宣读政府公告,受到三十万人的热烈欢迎。

第二部分:主要写了三件事。第一件是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第二件是庄严的五星红旗升起来了。第三件是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宣布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是开国大典的重要部分。

毛主席宣读公告完毕,阅兵式开始。[⑧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任检阅司令员,聂荣臻将军任阅兵总指挥。朱总司令和聂将军同乘汽车,先检阅部队,然后朱总司令回到主席台,宣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的命令。受检阅的部队就由聂将军率领,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的乐曲声中,由东往西,缓缓进场。

段导读:第11自然段讲阅兵式开始,由朱总司令和聂将军共同指挥。

开头是海军两个排,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个颜色的蓝制服。接着是步兵一个师,以连为单位,列成方阵,齐步行进。接着是炮兵一个师,野炮、山炮、榴弹炮、火箭炮,各式各样的炮,都排成一字形的横列前进。接着是一个战车师,各种装甲车和坦克车两辆或三辆一排,整整齐齐地前进;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句导读:这句话表现了人民解放军的威武雄壮,他们是人民的武装,是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大的安全保障。]接着是一个骑兵师,“红马连”一色红马,“白马连”一色白马,五马并行,马腿的动作完全一致。以上这些部队,全都以相等的距离和相同的速度经过主席台前。当战车部队经过的时候,人民空军的飞机也一队队排成人字形,飞过天空。毛主席首先向空中招手。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句导读:这句话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群众在观看阅兵式时,看到自己国家的飞机在蓝天上飞过时激动、喜悦的心情。][⑨记叙阅兵式的部分能够表达人们怎样的心情?]

段导读:第12自然段详细叙述了阅兵式的壮观景象。

两个半钟头的阅兵,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⑩这句话描写了什么?]

段导读:第13自然段讲人民群众观看阅兵式时兴奋、激动的心情。

第三部分:详细介绍了阅兵式的盛况。

阅兵式完毕,已经是傍晚的时候。**广场上灯笼火把全都点起来,一万支礼花陆续射入天空。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这句话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群众游行就在这时候开始,游行队伍分东西两个方向出发。他们擎着灯,舞着火把,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央人民政府万岁!”[从这几句话可以看出什么?]他们一队一队按照次序走,走过正对**的白石桥前,就举起灯笼火把,高声欢呼“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毛主席在城楼上主席台前边,向前探着身子,不断地向群众挥手,不断地高呼“人民万岁!”“同志们万岁!”

段导读:第14自然段写傍晚时候,群众开始游行。

晚上九点半,游行队伍才完全走出了会场。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这句话该怎么理解呢?]

段导读:第15自然段讲游行的队伍走遍了整个北京城区。

第四部分:写阅兵式完毕后**广场灯火辉煌的景象和群众队伍游行的情况。

.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词语。

2.初读课文,理清的脉络,学习课文的记叙方法。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生字、新词投影。

一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启发谈话:同学们,大家都知道10月1日是什么日子吧?1949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是我们国家的生日。在中国共产党、伟大领袖毛泽东的领导下,全国人民翻身解放,当家做主,过上幸福的生活,所以这一天对我们每个中国人来说都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今天,让我们一起回顾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吧!

2.板书课文题目:开国大典。

二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出示学习要求。

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不熟悉的字多拼读几遍。

借助字典掌握生字的字形,注意字的书写。

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词典理解词语。

标出自然段序号,把不理解的句子画出来,与大家讨论。

2.学生按要求自主学习。

3.汇报、交流自学成果。

读准字音。

城防fánɡ部队

耸sǒnɡ起

旗qí杆

擎qínɡ着 林伯渠qú

电钮niǔ

徐xú徐

旗帜zhì

融rónɡ成

检jiǎn阅

司sī令

缓huǎn缓

聂niè

认清字形。

找出相同结构的生字。

上下结构:耸 擎 渠 聂

左右结构:防 旗 钮 徐 帜 融 检 缓

半包围结构:司

理解词语。

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如开学典礼、开业典礼。

汇集:聚集。

肃立:恭敬、庄严地立着。

瞻仰:恭敬地看。

观礼台:观看盛大典礼的看台。

五更天:大约早晨四五点钟。

开国大典:创建国家的重大的典礼。

排山倒海:把高山推开,把大海翻过来。形容力量强、声势大。

三 细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记叙开国大典的,哪一部分是全文的重点。

课文是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记叙的。典礼进行时的部分是全文的重点。

2.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理清课文脉络,尝试分段。

全文共有15个自然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

第二部分:典礼开始,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公告。

第三部分:阅兵式盛况。

第四部分:群众游行。

3.指名朗读第二部分,思考这部分内容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

典礼开始,奏国歌;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公告。

4.根据课文记叙的顺序,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广场举行典礼。下午三点整,典礼开始。首先奏国歌,接着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然后,升国旗。升旗以后,毛泽东宣读政府公告。宣读公告完毕,阅兵式开始。受检阅的有海军、步兵、炮兵、战车师、骑兵,还有人民空军。阅兵式之后,群众开始游行。直到晚上九点半,游行队伍才完全走出**广场。

5.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中的哪些场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一说原因。

会场的情况、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旗鸣炮、阅兵、群众游行,这些场面既表现出人民自豪、激动的心情,同时也表达了人民对毛主席的崇敬与爱戴之情。

6.有感情地朗读描写这些感人场面的句子。

四 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总结:1949年10月1日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日子,它鼓舞着中国人民开创未来,这一天永远载入了史册。作为中国人,我们感到十分自豪。作为21世纪的少年儿童,我们将为肩负的使命,自强不息,发愤图强。

1.由于课文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学生对新中国诞生前后的历史背景知识了解甚少,因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抓住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感情,借助课外资料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学习场面描写,学写场面描写”是单元语言训练的目标之一,精当的场面描写既表达了本课的思想感情,又是本课的重要写作特色。

.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品悟,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2.学习课文中的场面描写,领悟场面描写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第7自然段。

影片《开国大典》片断;重点语句投影;战斗英雄录。

一 影片导入,烘托氛围

.播放《开国大典》的影片片断。谈一谈影片中的哪一个镜头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时,全场人们欢呼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刻,表达了中国人民无比激动、自豪的感情。

2.今天,我们一起通过时间隧道回到那一天,感受开国大典的壮观场景。

二 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指名朗读课文,回忆开国大典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

按会场情景、典礼盛况、阅兵式盛况、群众游行的顺序记叙的。

2.课文中的场面描写比较多,请同学们在文中标出场面描写的部分,并思考这些场面描写的作用。

开国大典的一个个场面描写都能表现出人民自豪、激动的心情,以及对毛主席的崇敬与爱戴之情。

三 想象场景,体会感情

.出示自学要求。

默读课文,思考开国大典的每一部分描绘了怎样的场面,表达了人民怎样的思想感情。

画出文中描写毛主席的动作和群众的反应的语句,并说说自己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2.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读课文。

3.交流汇报成果。

第一部分:会场情景。

个人读第一部分,讨论描绘的场面。

课文先交代了举行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参加典礼的人员和人数,然后描述了会场的布置和群众队伍的情况。

指名读描写会场的布置和群众队伍的情况的句子,谈一谈自己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甲:虽然典礼还没开始,但我从参加典礼的人员、人数,主席台的布置,已经感受到了这个典礼的盛大和隆重。

学生乙:会场上群众队伍的情况,让我们感受到参加典礼的人们那种激动、兴奋的心情。

重点语句体会。

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

从“老远”的长辛店等地坐火车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以及“五更天”摸黑步行的人们,我们感受到人民的急切心情,他们是那样的激动与兴奋,他们是参加典礼的三十万人的缩影。

到了正午,**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这是对整个会场的俯瞰图,写出了特定场合的整体情景,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展现出此时人山人海、红旗翻动的壮观景象。

第二部分:典礼盛况。

你对典礼盛况中的哪个场面最有感触?用笔画出来,与大家交流自己的感受。

当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时,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表达了人民对领袖的无限热爱,对新中国的无限热爱。当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之后,文中用“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两个长句,表达了全场三十万人以及全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欢欣鼓舞的心情。当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的时候,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五星红旗,随着国旗徐徐上升,人们的自豪、激动之情愈加强烈。

重点语句体会。

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中国人民被帝国主义和反动派踩在脚下,没有独立、自由。现在五星红旗升起来了,代表中国人民推翻了反动统治,翻了身,站起来了。

他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三十万人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

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他是人民群众心目中最敬爱的领袖。人们期盼他成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选举他为主席正合民意。所以当听到毛泽东当选为新中国的主席时,全场热烈鼓掌。

指名朗读第7自然段,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什么,为什么会“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毛主席宣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这句话。这一宣布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它向全世界庄严宣告,新中国诞生了,中国人民从此当家做了主人,这一宣布将传向祖国各地,所以“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人们激动无比的心情。

练习背诵,采用引读背诵法。

出示背诵练习。

这庄严的,这雄伟的,使。这庄严的,这雄伟的,经过,传到,传到,使。

第三部分:阅兵式盛况。

个人朗读这部分内容,想一想课文记叙的顺序是什么。

按照阅兵式开始的情况、各兵种通过**接受检阅、群众看到检阅部队后的激动场面记叙。

把自己印象最深的场面介绍给同学们,说出自己的理由。

“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个颜色的蓝制服”“战士们挺着胸膛”“像钢铁巨人一样”“‘红马连’一色红马,‘白马连’一色白马,五马并行,马腿的动作完全一致”……对检阅队伍的描写,表现出对人民军队的赞美之情。

重点语句体会。

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联系上下文可以知道,群众看到阅兵式上人民解放军的队伍威武雄壮,它是人民的武装,是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的强大保障。群众看到自己的武装那样强大,战士那样威武,他们不断欢呼,不断拍手,尽管嗓子喊哑了,手拍麻了,他们还觉得不能够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充分表现出获得了自由和解放的人民,在新中国成立时欢欣鼓舞的心情。

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第四部分:群众游行。

在群众游行中,哪个场面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广场上灯笼火把全都点起来,一万支礼花陆续射入天空。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这是描写**上空礼花此起彼落,广场上灯火辉煌的绚丽景象,衬托了人们沉浸在开国大典热烈的喜庆气氛之中,表现出人民的无比兴奋。

重点语句体会。

毛主席在城楼上主席台前边,向前探着身子,不断地向群众挥手,不断地高呼“人民万岁!”“同志们万岁!”

这句话是写毛泽东对人民群众高呼“毛主席万岁”的回应,一方面说明毛泽东对人民的热爱,另一方面,这些动作和口号直接表现了毛泽东的领袖风采。

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两股“红流”指的是人民群众的队伍,举着灯笼、火把游行。游行队伍一片火红,所以用“红流”代表游行队伍。这“光明”,不仅指灯笼火把照亮了北京城,而且象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北京永远摆脱了过去的黑暗统治,获得了光明。

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4.在众多的场面描写中,我们学习到了哪些场面描写的方法呢?

特定的地点、特定的景物、人物的活动,这三者的综合构成了场面,对三者有机结合的动态描写就是场面描写。①有点有面,点面结合。②突出重点,写出气氛。③层次清楚,有条不紊。

四 总结全文,积累拓展

.总结:人们难忘1949年10月1日,难忘那历历在目激动人心的场面,更难忘那些为新中国成立而献身的英雄们,作为21世纪的接班人,我们不能忘记历史,应努力进取,迎接新世纪的挑战,使国家更加富强、昌盛。

2.播放战斗英雄录。

3.介绍新中国成立前中国人民被压迫的事例,感悟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由于本文作者恰当地运用场面描写来表达中国人民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深厚的思想感情,所以教师应让学生抓住场面中的重点词语品读感悟,读中悟情、读中悟写、读中表情、读写结合,并能做到读写迁移,学写场面。

.比一比,再组词。

2.选词填空。

汇集

聚集

他把资料在一起研究。

广场上了很多人。

3.用加点的词语写句子。

人们有的擎着红旗,有的提着红灯。

到了正午,**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

4.你如何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简称“人民政协”。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它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组织形式。政协是中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是中国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54门大炮齐鸣28响 54门礼炮代表我国54个民族,28响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英勇奋斗的28年。

《义勇军进行曲》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1935年由田汉作词,聂耳谱曲,原是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它是一首民族解放的战歌,在人民中间广为流行,对激励全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起了巨大的作用。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将《义勇军进行曲》定为代国歌。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决议,将《义勇军进行曲》定为国歌。

第15篇: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6

21.

皇帝的新装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学生能解释描写语言的精巧多变,通过语言和心理的描写来分析人物性格特点;能理解课文内容,阐释主题的深刻凝重。 过程和方法目标:

能在学习本文的过程中练习运用朗读和默读的方法;能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运用调动创新思维的方法,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能领会童话所揭示的人性中虚伪的弱点,养成敢于说真话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能理解课文内容,阐释主题的深刻凝重。 教学难点:

能理解并学习童话想象和夸张的艺术特点。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二、

四读课文,赏析精彩 学生齐声朗读指定段落,自己分析人物特点,分析用笔的精妙和童话夸张和想象的特点。教师要加以诱导,帮助学生理解,并予以明确。 如(1)他每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

教师理解:这一部分用了什么手法?说明了皇帝的什么特点?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皇帝爱新装到了痴狂的地步,爱慕虚荣,奢靡无度,这揭示了故事发生的缘由,为下文骗子行骗埋下了有力的伏笔。

(2) 课文 这篇课文时根据《风俗通》里德两则短文改编的,请同学们阅读课后练习练。

4.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寓意,培养健全人格。教学重点

诵读;教给学生“通过品味关键词语理解寓言含义”的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经验,选定角度灵活理解寓意。 教学方法

1.诵读法。2.自读与点拨相结合。3.探究拓展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5.这则寓言通过天神赫耳墨斯自命不凡、主观臆断而在事实面前碰壁的故事,以神喻人,讽刺和批评了那些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人。请学生结合实际生活,谈谈对寓意的理解。

四、指导学生自读《蚊子和狮子》 问题讨论:

1.这则寓言的故事部分主要写了哪些情节? (蚊子战胜了狮子,最后却被蜘蛛网粘住。) 2.哪些词语最能体现蚊子战胜狮子的原因? (蚊子:冲、咬,狮子:抓。)

3.哪些词语最能体现蚊子被蜘蛛网粘住的原因? (蚊子:吹、唱,蜘蛛网:粘。)

4.蚊子敢于向狮子挑战,而且能够取胜,这说明了什么? (扬长避短)

5.蚊子最终以失败而告终,说明了什么? (骄兵必败)

五、拓展延伸

展开想像、续编情节。

1.赫耳墨斯听说自己的雕像当饶头只作“白送”之用后,他的心情、神态会怎样?会说些什么掩饰这难堪、尴尬呢?

2.想像一个蚊子不被吃掉的奇迹情节,给寓言安排一个与课文不同的结局。

六、课堂小结

七、布置作业

自编寓言。题目(1)嘴和眼的对话;(2)树和斧子。

要求:任选一题完成。运用夸张和拟人手法。想像合理;300字左右即可。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16篇:高一语文错误教案6专题

《错误》教学实录

浙江省杭州市第七中学 王丽珍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中国古代闺怨诗的特点以及郑愁予对古代闺怨诗的继承和发展。

2、能力目标:

⑴ 学会抓住诗歌语言所描绘的意象,通过对课文信息的拓展,借助想象和联想,体会诗中的情思和意味。

⑵ 结合对诗歌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了解,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学会挖掘诗歌主题的多义性。

3、情感目标:

通过朗读体验和迁移拓展,体会自古以来思妇等待归人和过客不归的复杂情感,与诗歌实现真正意义上思想的交流。

【设计理念】

1、中国传统诗歌很注意选取“意象”,因为诗歌的意境美和情感、主题都是通过“意”“象”来表现的,所以找出并品味诗歌的典型意象是诗歌学习的关键所在。但是,诗歌的意象不是单凭教师的概念说教就能解决的问题,学生要有一定的阅读量才能感受到,由此本课的教学设计重点之一是拓展文本内容,尝试在联系旧知和迁移新知中强化学生对诗歌传统意象的感受,从而自然而然地感悟到郑愁予诗歌对中国古典诗歌传统的继承。

2、自“赫尔巴特教育学”至今,人们始终把学生、教师和他们共同面对且必须处理的“第三者”──教材(主要指教科书)作为教学活动的最基本要素,这三者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语文教科书是最重要的教学资源,这也是新课标的基本精神;品味语言,走进文本,这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所在。因此,拓展又必须是建立在紧扣文本内容的基础之上的,以免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3、引导学生投身感情体验,应该讲求科学的方式方法。鉴于诗歌这种文学体裁具有“语言精炼,感情饱满”的特点,所以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和各种类型的教学设问,诱引学生潜心吟咏该诗,以实现诗歌欣赏的共鸣和再创造。

【教学实录】

一、导入

师:刚才我们在课前2分钟预备铃的时间听了一首歌,唱的就是台湾诗人郑愁予的诗《错误》,听来有些缠绵哀婉,不知道那其中蕴涵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不过我们发现,歌词与原诗相比,做了一定的发挥(投影歌词),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郑愁予的原诗。

投影:

错误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是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似青石的街道巷弯

秋雨不下三月的春辉不减

你的心是小小的寂寞的城

还有每次你那如泣如诉的琴声

可曾挽住你那永远哀伤的梦

还有每次你那如泣如诉的琴声

可曾唱出你那永远哀伤的梦

我嗒嗒的马蹄是个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还有每次你那纤纤温柔的玉手

可曾挽住你那似铁冷却的心

还有每次你那纤纤温柔的玉手

可曾挽住你那似铁浪子的心

二、解读与探究

师:先听朗读录音,再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诗歌一遍,注意诗中出现的两个人物──“我”和“你”,试着推断他们的性别。

生:“我”是男性,“你”是女性。

师:如何推断出来的呢?

生1:诗中说“我打江南走过”,“不是归人,是个过客”,而且有“达达的马蹄”,可见是个漂泊在外,骑着马的男性。

生2:至于“你”,诗中有形容她容颜的诗句“如莲花的开落”,可见是个女子。

师:从“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一句能推断女子在做什么吗?

生2:女子在等待她的归人。

师:回答得很好。(投影:女子等待归人)下面让我们来看看那是怎样的一个女子,她具有怎样的外形特点和内心世界?请注意诗中出现的意象。女同学朗读诗歌。

师:诗中用什么意象来形容这位女子的外貌?

生:莲花。

投影:

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师:莲花往往具有什么样的特点?联系初中我们所学的《爱莲说》谈谈。

生3:《爱莲说》中写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见莲美丽纯洁高雅。

投影: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周敦颐《爱莲说》

师:再想想不久前,我们所读的徐志摩的诗《沙扬娜拉》,那里面写“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生:“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说明莲给人的感觉是温柔羞涩的。

投影: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徐志摩《沙扬娜拉》

师:对。出现在我们眼前的显然是一个具有中国古典气质的女子,她美丽纯净,温情脉脉。

投影:

莲花:纯净温柔

师: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这个句式的特殊性?

生4:倒装句,应该是“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开落的莲花”。

师:为什么要倒装呢?

生4:应该是为了强调吧,强调“开落”。

师:其实就是为了强调什么呢?我想到一句歌词“我等到花儿也谢了”。

生:等的时间很长。

生5:莲花开了又落,落了又开,说明季节的变迁,年复一年,在漫长的等待中,我们仿佛也能看见女子的容颜在憔悴。

投影:

开落:漫长的等待。

师:我们看到一个如莲花般纯净温柔的女子在等待她的归人(投影:如莲的女子等待归人),那么她的内心世界又是怎样的呢?诗中运用了哪些意象?

生6:诗中说“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她的内心很寂寞。

师:“向晚”的含义是什么?“向”即“接近”,“向晚”就是接近傍晚,暮色降临。请继续体会女子的内心世界。

生7:我们可以想象,在暮色降临、天色渐暗的时候,小镇上青黑色的街道愈加显得阴暗冷清坚硬,那孤寂的女子内心势必生出一股寒意,那是一种极度凄怨和沉寂的心情。

生8:“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说明她的内心世界极为封闭,她十分孤独。

师:同学们说得很不错。不过,有没有注意到这三句里也有两句是倒装句,它的好处是什么?

生9:后两句是倒装,突出强调“向晚”和“紧掩”,也就是突出女子封闭、清冷、幽怨的内心。

投影:

倒装句式:

化板为活,去俗生新,加强了语言的变化,婉曲的表现了思妇的怀人心理,描摹出思妇清冷、幽闭的内心世界。

生7:我发现,倒装以后还有一大好处是形成押韵,“晚”和“掩”都押“an”韵。

师:请你回过头去看看诗的前一节,刚才“如莲花的开落”那句倒装有没有这种效果?

生7:也有,倒装后“开落”的“落”与上一句尾字“过”押韵,这样读起来音韵和谐,富有音乐的美感。

师:这位同学的发现很好。的确,诗歌是讲究音乐性的。

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一个如莲的女子是在寂寞中等待她的归人(投影:如莲的女子寂寞地等待归人),可是,故事发生的地点在哪里呢?

生:江南。

师:提起江南,它的春天总让人联想起桃红柳绿、草长莺飞的景象,同学们都是杭州人,对此一定不陌生,就像白居易在词中所写“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生:“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师:为什么这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女子全然不见呢?诗中有没有揭示出某种因果关系的诗句呢?

生10:有,“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师:“东风”指的是什么风?初中学过黄巢的《题菊花》,“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知道“西风”和“东风”指什么风了吗?

生:秋风和春风。

师:李商隐有诗曰:“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投影)似乎正暗示我们,春风吹起之时,也该是百花盛开繁艳之际。苏轼有词写到:“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投影)说的是若柳絮在劲吹的东风里轻舞飞扬、纷纷坠落枝头时,爱情的种子也该在生命的春天里开花结果了。可惜在女子的生命里,季节的春天显然没有来到,于是柳絮只有静待枝头,独守着一份寂寞了。

师:“跫音”指什么?

生:脚步声。

师:这个“跫音”和刚才的“东风”其实都是喻指什么?

生:所等的男子。

师:思念的人儿既然没有来到,又何必揭开春帷?外面的烂漫春光与我无关,即便揭开春帷,也不过是像刘禹锡所写“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投影)罢了,看见的只是一院的愁绪。这两句诗也让我想起欧阳修的词“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投影),完全是一个独守深闺、痴情等待的女子形象。

投影:

独守深闺,痴情等待„„

师:就在这漫长而又孤寂的等待中,一个美丽的错误出现了(投影:等待中──一个美丽的错误),是什么?

生:“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师:错误为什么是美丽的?

生11:听到“达达的马蹄”,女子以为是她朝思暮想的人回来了,一时间激动万分,满心喜悦,尽管后来发现是个错误,但女子终究经历了希望和兴奋,所以说错误是美丽的。

生12:“达达的马蹄”不只踏在青石的街道上,更踏在了女子渴盼相遇的心上,她是多么激动、欣喜地揭开春帷,推开窗扉,笑容如莲花般绽放,然而一瞬间那笑容却凋零了,窗扉又紧掩了,在幸福的急流袭过之后是最深的失落和悲伤,可毕竟在错误的发生前她有过最美丽的感受。

师:“美丽的错误”,这两个看似矛盾的词语用在一起,富有高度的戏剧性,造成跌宕起伏的感觉,对读者的心灵也就形成强烈的撞击。前不久读徐志摩的诗《沙扬娜拉》,“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

生:“蜜甜的忧愁”。

师:对,有异曲同工之妙。请同学们齐声朗读《错误》,细细品味。

投影: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温庭筠《望江南》

师:这是初中学过的一首词,(点名同学朗读),里面也有一个美丽的错误,是什么?

生:“过尽千帆皆不是”。

师:能具体说说吗?

生13:一个年轻的女子在爱人到来之前,精心梳妆打扮,独自登楼远眺,江上驶过的船只,每一次都给她带来希望,然而每一次又终是失望。终于夕阳西下,江水悠悠,爱人却杳无音信,女子怎不伤心欲绝?

师:对,“过尽千帆皆不是”就是美丽的错误,就像柳永词中所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投影)。而这美丽的错误是因为思念太深产生的一种幻觉,就像唐代卢仝《有所思》中说的“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那样。

师:思妇盼归人的故事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是不乏其例的(投影:等待──思妇盼归人),除温庭筠《望江南》外,再看白居易《长相思》和刘禹锡《望夫石》 。

投影:

长相思

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望夫石

刘禹锡

终日望夫夫不归,化为孤石苦相思。

望来已是几千载,只似当时初望时。

(分别点名同学朗读)

师:温词中的女子等得是“肠断白蘋洲”;白词中的女子等得则是“思悠悠,恨悠悠”“此恨绵绵无绝期”“恨到归时方始休”;至于刘诗中的女子,更是千年等一回,等得“化为孤石”还要苦苦相思,如此的坚贞不移,可谓把这种等待发挥到了极致。女子为所爱的人苦苦等待,甚至不惜用一生来守侯,有时候我们真不知这等待是对还是错。

师:有评论家说“郑愁予是中国的中国诗人”(投影:“郑愁予是中国的中国诗人,用良好的中国文字写作,形象准确,声籁华美„„”──杨牧《郑愁予传奇》),请同学们说说你对这两个“中国”的理解。

生14:第一个“中国”是指郑愁予是个中国人,第二个“中国”是指他的诗歌具有中国的文学传统和特色。

生15:第一个“中国”是从地域、国籍、血统等方面说的,第二个“中国”是就诗歌创作的构思、选材、意象、情感、语言等等而言。

师:对,郑愁予的诗《错误》从中国诗歌的浓厚传统中吸取了丰富的养料,形成了浓厚的民族风格。

投影:

讲述着一个永恒、美丽的中国的故事;承接着中国古代闺怨诗的传统;运用了中国传统古典诗歌的意象;全诗曲折委婉,情意绵绵,读来凄美幽怨,“堪与宋词小令相提并论”。

师:现在我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那女子在寂寞中的等待,男子怎么会知道?

投影:

寂寞中的等待──男子如何知晓?

生:心电感应。

师:什么样的人之间会产生心电感应?设想一下,有几种情况?

生16:男子出门在外,家里有一个思念他的人,每日盼望他早些归来。男子深深地理解女子的相思之情,这是一种推己及人的移情作用。

生17:说不定这个男子就是女子等的人,他明白女子的心,可他可能像大禹一样过家门而不入,有着某种不得已的苦衷,使他对女子感到深深的抱歉。

投影:

“我”就是“你”等待的人“我”的身后也有等待的人。

师:同学们讲得很好。不管怎样,“我”都很无奈,因为“我”只是一个过客,“我”还无法成为“你”的归人。至于男子不归的原因,诗歌则给我们留下了广阔的──

生:想象空间。

师:接下来我们再把《错误》和古代闺怨诗做一个比较,看看两者在写法上一个明显的不同是什么。

回到投影:温庭筠《望江南》,白居易《长相思》和刘禹锡《望夫石》。

投影:

望江南

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长相思

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望夫石

刘禹锡

终日望夫夫不归,化为孤石苦相思。 望来已是几千载,只似当时初望时。

生18:好象古诗中没有直接的人称代词“我”“你”。

师:如果我们在古诗中加进一个人称代词“我”,会有什么发现吗?

生19:古诗中的“我”都是女的,而《错误》中的“我”是男的。

师:对,我们发现诗歌的创作视角发生了转变,(投影:以男子的口吻并以男子的立场出现,对钟爱、盼望着他们的女子,做了坦白而忧伤的回答。这里面既有对女子深深的怜惜与歉疚,也有幽幽的无奈与毅然的前行。)(投影:“达达的马蹄”不仅没有释解思妇的愁怀,同样没有缓解过客的思家之苦,这双重的无奈也是双重的“美丽的错误”。)这也是郑愁予对中国古代闺怨诗的超越。请男同学齐声朗读诗歌。

第17篇: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6》教案

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6》教案

第一时

教学要求:学会本生字,仔细观察图画,借助图上描绘的事物去理解字词。

教学重点:学会本生字。

教具: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

小朋友们,请大家看这幅图:这是什么地方?小朋友们在干什么?今天我们就一块到大

自然中去采集昆虫标本,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好吗?

二、看图学文,学习部分生字词

1.出示图: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什么叫标本吗?

2.星期天,生物小组的同学们为了举办一次昆虫知识竞赛,他们决定采集一些昆虫的

标本,他们到哪儿去找昆虫呢?

三、读准字音,归类读词

3.小组读。齐读。

1,学生自读,出示生字词。

2.认读生字、正音。

4.用“采、集、虫”口头扩词。

四、指导写字

1.学生照笔顺提示,自由练习书空。

2.重点指导:

集:

采:

3.教师范写。学生描红,仿影写生字。

第二时

教学要求:学会生字,了解一些昆虫的名称,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会生字,了解一些昆虫的名称。

教具: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旧知。

1.读生字、新词卡片。

2.书空“采”、“采”的笔顺。

二、继续看图学词语。

1.假日里,同学们来到了大自然中采集标本多开心呀!谁来说说图上有哪些昆虫?

2.学生小声借助拼音自读生字词。

指名认读、正音。

3.理解词义。

⑴出示蝴蝶标本,这就是用蝴蝶做成的标本,蝴蝶的种类很多,各种各样,也非常的漂

亮。

⑵“蟋蟀”又叫“蛐蛐”,它是怎么叫的?你们知道吗?它的叫声不是用嘴巴发出来的,

而是通过翅膀的磨擦产生的。

⑶哪些小朋友捉过蜻蜓?它是益虫,能消灭蚊子,所以,我们应当保护它,不要捕捉它。

三、诵读韵文

1.归类读韵文。

2.齐读,边读边想大自然的美景。

3.背诵文,边背边想像。

四、指导书写

1.教学生字“牛、蚂、蚁”。

2.学生照文提示说笔顺。

3.记忆字形。

板书:牛、蚂、蚁

教学后记:大部分学生已学会本生字,能仔细观察图画,借助图上描绘的事物去理解字词。

第18篇:二年级语文识字6教案.9

二年级语文《识字6》教学设计

盘龙区园博小学 隆咏梅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去过动物园吗?见过哪些动物?

2、今天,老师带大家到天然动物园走一走,和动物们交朋友,你们愿意吗?

3、看屏幕上的图,图上有哪些动物?(按顺序观察)

4、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由动物名称组成的词串《识字六》

二、初读韵文

1、看书上的生字表,先自由拼读,再请小老师带读。

2、看屏幕(逐个出现)读生字、生词。正音、齐读。你觉得哪个字音难读?范读、个别读、齐读。

3、你能读准吗?轻声、后鼻音。

4、看屏幕上的词语卡片,会读的大声读。

5、把拼音去掉,你会读吗?会读的站起来读。

6、一排词串,分组读。

7、全部出现能读吗?自由读。男女生比赛读。谁来读?指名读。(发头饰)

三、了解动物特点

1、看黑板,给动物朋友找词语朋友。请戴了头饰的小宝贝用动作或语言介绍一下你代表的动物。请词语朋友快快出现。请两位好朋友将词卡送回家。(贴在黑板相应图画的下面。)

2、说话练习。(1)天然动物园的动物真多呀,有……有……有……还有…… (2)我喜欢……因为……

3、拍手读。

四、书写生字

1、这三个字,在字形上有什么共同点?(反犬旁)书空。区别提手旁。

2、出示生字卡“猴”,怎样占格?范写,生描红、开头。(坐姿、握姿)

3、“鹿”

4、“斑”

5、展示、评议

6、小结

第19篇: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6》教案

芜湖市天门小学

语文随堂听课

教案

班级:二(2)班 时间:2015-11-18 执教人:崔婷婷

芜湖市天门小学

《识字6》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要求会认的字,会写8个要求会写的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词语的反义关系。

3、在朗读的过程中,陶冶美好的情操,培养关爱他人的感情。

4、搜集对子,培养对对子的兴趣。教学重点:

1、认识9个要求会认的字,会写8个要求会写的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词语的反义关系。

难点:

在朗读过程中,陶冶美好的情操,培养关爱他人的感情。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助人为乐》公益视频。 学生准备:搜集对子。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9个要求会认的字,会写4个要求会写的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词语的反义关系。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初步感知词语的反义关系,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整理秩序,回忆导入。

最近老师们都发现了我们班的同学听课很认真,又非常懂礼貌,而且还获得了两面流动小红旗呢!今天就让老师们看看咱们的进步好吗?如果大家听得仔细,老师会带大家看个视频放松一下。怎么样?

师:同学们,请看!还记得我们一年级下学期学过的这首儿歌吗?(ppt出示《识字三》片段)

生齐读、回忆背诵。

你们的记性真不错!这一单元,我们还要以一首对子歌开始。别着急,先来看看这一单元的内容是关于什么的?小耳朵竖起来!(ppt出示黄色引言,说一说,这一单元是希望我们奉献什么的呢?奉献爱心)

ppt出示朗读要求:

1、注意读准前后鼻音的字,难读的多读两遍。

2、自由、大声读课文。

3、读通课文。同桌互读,检查读音。

二、认识生字,积累词语。

师:(ppt出示生字,加上拼音。)

1、自由读。(建议打乱顺序读。)

芜湖市天门小学

2、请小老师带读。

师:刚才小老师带地非常棒!我们把掌声送给他们。不过,聪明的小朋友一看就知道哪些字容易读错了。请跟老师读一读:恨、忱、炭、贫、奉、永。其中请大家注意“奉献”的奉韵母是eng。(请同学单独来为大家读这个字。)

师:你们的小耳朵很会听,你们真懂礼貌!不知道咱们的小眼睛会不会看呢?(ppt去拼音识记)现在拼音小帮手不见了,你还能记住他们吗?

3、交流识字方法。

如:富

一口人住一间大屋子,还有一大片田,就是富。饥:一个人就吃几粒米,当然就饿啦!

换一换:忱 把沈的三点水换成树心旁就是忱了。恨也可以用换偏旁来识记。

4、游戏巩固。开小火车。

三、书写指导。

师:我们在写字前要养成观察的好习惯,下面,我们的眼睛看到书本上,观察第一个字。谁来说说有哪些注意的地方?

指导“永、饥、富”。

1、先观察,再范写。

2、组词。

3、生临写,师指导并展示。(注意提示坐姿、写姿,距离一拳,脚在地上,手放书上。)

师:这么多的新字都难不倒你们,看来,我要好好考考你们的小脑袋了。有信心进入下一关吗,这些词语你们会读,会用吗?提出要求:读好了,请抬头。

5、(ppt出示词语)自由大声读。请小老师带读。

师:读得真不错!把掌声送给自己吧!下面有同学急着给自己认识的词语造句子了。记住:语句通顺,意思清楚。(指名造句)通过他的句子,我们能大致明白这个词的意思。

不过,这里有更多的是我们大部分同学不太懂的,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组图片。ppt出示图片配上词语。看图试着说说词义,加深理解。

同学们学得可认真了,请大家端正坐姿,老师要送给大家第一个小奖励,它是一个小故事。(ppt出示《雪中送炭》的故事。)听了这个故事,你想说什么?(预设:楚怀王做到了雪中送炭,我们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也要伸出援助之手,做到“雪中送炭”。)

鼓励用雪中送炭来造句。师举例:谢谢你在我生病的时候照顾我,真是雪中送炭啊!

四、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Ppt出示课文,自由读课文。

你发现了什么?我发现,这些句子当中词很多都是反义词。真了不起,如果大家能过了最后一关,老师就奖励你们。

1、Ppt出示,师生互动,对对子,讲反义词。

2、同桌互读,注意读准字音。拍手读。

3、还有意思不明白的吗?交流理解。

4、Ppt填空。

5、比赛背诵。1234组比赛。(鼓励学生加上动作拍手读。)

五、课外激励,布置任务。

1、播放视频《助人为乐》

2、在课后做一件助人为乐的好事,并告诉爸爸妈妈。

芜湖市天门小学

板书设计:

识字6 永

拼音 (永远)(永恒) 饥

拼音 (饥寒)(饥饿) 贫

拼音

(贫穷)(贫困)

第20篇:语文苏教版二下识字6教案

《识字6》教学设计

讲 授:赖 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由生字组成的动物名称。会写田字格里的生字。

2、观察图画了解12种动物的样子,建立名称与实物联系,丰富学生的知识,激发学习的兴趣,同时进行保护珍稀动物的教育。

3、正确的朗读韵文,运用词语说话。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的书写生字,有感情的朗读韵文。 难点:运用词语说话。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

师:上一课我们了解了很多军事方面的知识,谁能来说一说我们上节课学了那些词串? 生:(背出词串)

师:真棒!我们全班也来一遍吧。(生齐背)

(二)导入

1、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这么多军事知识,今天啊老师又要带大家走进森林深处的动物王国,去认识那里的动物朋友呢,快跟上老师的步伐去看看吧。

(三)学习生字和词串

1、打开课本,看插图。

森林里的动物可真多呀!有( ),( ),( )„„”开火车说说你看到了哪些动物。

3、我们来看看课本上给我们出示了那些动物词串。生自由读两遍,并画出文中的生字。

4、指名读,第一行词串。

①师生评议。(狮子的“子”是轻声,大象的“象”后鼻音要读准) ②全班齐读。

③出示生字“狮”学习生字。

5、指名读,第二行词串。

①师生评议。(鹦鹉的“鹦”后鼻音要读准)

②可以让学生用学过表示颜色多的词语形容鹦鹉羽毛的颜色。 ③对于词语“仙鹤”可能部分学生没见过,难理解,需做一定讲解。

6、指名读,第三行词串。

①让学生说说这行应该注意哪些词语的读音。

(“猴子” 的“子”是轻声,“猩猩”的第二个“猩”是轻声) ②词语“麋鹿”需要引导学生了解。

③出示生字“猴”“猩”“鹿”,学习生字。(让生说说如何记忆生字)

7、读第四行词串。

①对“袋鼠”一词加以讲解。 ②出示生字“斑”“袋”,学习生字。

9、开火车读生字,并指导学生描红。

(四)韵文朗读

1、我们认识了这么多小动物,你喜欢它们吗? 生:喜欢

师:那你能用合适的词语来形容一下吗?

( )的狮子 ( )的老虎 ( )的孔雀 ( )的鹦鹉 ( )的猴子 师:那让我们带着你对这些动物的喜爱之情来读一读词串。

2、生齐读,师点评。

(学生第一遍可能读不出感情,需要老师做引导)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怎么读出对小动物的喜爱呢?

听一听老师怎么读。(师范读)

3、指名读,全班评议。

(五)说话训练

让学生选择文中的一个词语说一句话。

(六)看到这些可爱的动物,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引导他们保护动物。

(生:动物是我们的朋友,保护动物,也就是保护我们的地球大家庭,保护我们自己。生:我想说,我们人类有家庭,动物也有呀,如果它们失去了亲人,也会伤心的。)

总结:让全班的孩子们携起手来,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与动物友好的相处,让野生动物与我们人类在同一片蓝天下平安地生活。

《语文教案模板6.doc》
语文教案模板6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