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系统

2020-03-02 12:32:07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感觉系统

感觉是作用于各个感受器的各种形式的刺激在人脑中的直接反映。特殊感觉(视、听、嗅、味等)将于脑神经一节中叙述,此处只讨论一般感觉,包括:

1.浅感觉(来自皮肤和粘膜)痛觉、温度觉和触觉。

2.深感觉(来自肌腱、肌肉、骨膜和关节)运动觉—位置觉和振动觉。

3.复合感觉(皮质感觉。)实体觉、图形觉、两点辨别觉、定位觉和重量觉等。它是大脑顶。十皮质对深浅各种感觉进行分较相综合而形成的。

—、解剖生理

(一)各种感觉的传导径路(图2—1) 各种一般感觉均有其末梢特有的感受器,接受刺激后分别传向中枢。各秤感觉的传导径路均由三个向心的感觉神经元互相连接组成。其中第二个神经元是交叉的,故感觉中枢与外周的关系与运动系统同样是对侧性支配的。

1.痛觉和温度觉 第一神经元在脊髓后根节,突起作T形分叉,周围支至皮肤和粘膜,中枢支经后根进入脊髓后,先在背外侧束上升2~3个节段,然后终止于后角细胞。该处的第二神经元发出的纤维,经前连合交叉至对侧侧索,成脊髓丘脑侧束(痛觉纤维在温度觉纤维的前方)上行,终止于丘脑外侧核。由此处的第三神经元发出纤维经内囊[后肢丘脑辐射上升,至大脑皮质中央后回的感觉区。

2.触觉 第一神经元在脊髓后根节,周围支至皮肤,中枢支经后根进入脊髓后索,一部分(传导识别性触觉者)即在后索内上升与深部感觉径路相同,其余(传导一般轻触觉者)终止于后角细胞,由此处第二神经元发出纤维经前连合交叉至对侧前盍成脊髓丘脑前束上行,终止于丘脑外侧核,由此再通过第三神经元发出纤维经内囊后肢、丘脑辐射至大脑顶叶皮质感觉区。

3.深感觉 第一神经元在脊髓后根神经节内,周围支分布于肌肉、关节、肌腱,中枢支经后根入脊髓后索,其升支上升形成薄束和楔束:薄束在后索内侧,传导下部躯干及工肢边深感觉;楔束在其外侧,传导上部躯干及上肢的深感觉。二者分别终止于延髓的薄束核和楔束核,由此处的第二神经元发出纤维交叉至对侧形成内侧丘系上行,终止于丘脑外侧核,再由此通过第三神经元发出纤维经内囊后肢,终止皮质中央后回。一部分触觉亦通过楔束直、薄束传导。 •

(二)节段性感觉支配 每一脊神经后根的输入纤维来自一定的皮肤区域,此种节段性支配现象于胸段最为明显,如乳头平面为胸

4、脐平面为胸

10、腹股沟平面为胸12及腰1支配。由于上、下肢的肢芽向外伸出,故上、下肢的节段性感觉分布比较复杂,但从人类的发展的角度审视,仍可看出其节段支配的规律(图2—2):上肢的桡侧为颈5—7,前臂及手的尺侧为颈8及胸1,上臂内侧为胸2,股前为腰1~3,小腿前面为腰4—5,足底、小腿及股后为骶1—2,肛周鞍区为骶3~5。记住这些节段支配关系极有助于定位诊断。

脊神经的前支在颈部和腰骶部形成臂丛、腰丛、骶丛,在这些神经丛里有多个相邻的脊神经前支参加,,通过神经纤维的重新组合和分配,再从神经丛发出多个周围神经,每个周围神经里便可带有多个节段的脊神经纤维,因此,周围神经在体表的分布与脊髓的节段性感觉分布不同(图2.

3、4)。

每个感觉根或脊髓节段支配一片皮肤的感觉,称为皮节,绝大多数皮节是由2-3个后根或节段重叠支配,故当确定脊髓损害的真正上界时,必须比从体检所得知的感觉障碍平面高1—2个节段来计算。

(三)髓内感觉传导束的层次排列 脊髓丘脑束的外侧部传导来自下部节段(腰骶段)的感觉,而内侧部传导来自上部节段(胸颈段)的感觉,这与锥体束的排列相同。其所以有如此排列,是由于来自上部节段的脊髓丘脑束纤维陆续将来自下部节段的脊髓丘脑束纤维推向外侧所致。后索纤维的排列则恰巧相反,这是由于进入后索的纤维不交叉,来自上部节段的后索纤维(楔束)陆续将来自下部节段的后索纤维(薄束)推向内侧引起(图2—5)。

这种传导束的层次排列次序,特别是痛、温度觉障碍时,对髓内肿瘤及髓处肿瘤的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例如:颈段的髓内肿瘤,痛、温度觉障碍系按颈、腰、骶顺序发展,即自病灶水平开始自上向下发展;而颈段的髓外肿瘤,痛、温度觉障碍的发展顺序则恰相反。

二、感觉障碍的临床表现

根据病变的性质,感觉障碍可分为抑制性症状和刺激性症状两大类。

(一)抑制性症状 感觉径路被破坏或功能受抑制时,出现感觉缺失或感觉减退。感觉缺失有痛觉缺失、温度觉缺失、触觉缺失和深感觉缺失等。在同一部位各种感觉均缺失,称为完全性感觉缺失。如果在同一部位只有某种感觉障碍(例如皮肤痛觉缺失)而其他感觉保者,称为分离性感觉障碍。

(二)刺激性症状 感觉径路受到刺激或兴奋性增高时出现感觉过敏(hypersthesia)、感觉倒错(dysesthesia)、感觉过度(hyperpathia)、感觉异常(paresthesia)或疼痛,其中感觉过敏属感觉障碍的“量”的改变,感觉倒错、感觉过度和感觉异常属感觉障碍的“质”的改变。

1感觉过敏 指轻微刺激引起强烈感觉,如一个轻的疼痛刺激引起较强的疼痛感受,为检查时的刺激与传导径路上的兴奋性病灶所产生的刺激总和引起。

2.感觉倒错 系指非疼痛性刺激而诱发触疼痛感觉,例如轻划皮肤而有痛感,冷觉刺激当作热觉刺激:

3.感觉过度 多发生在感觉障碍的基础上,感觉的刺激阈增高,反应剧烈时间延长,即当刺激达到阈值时,经一潜伏期,可产生一种强烈、定位不明确的不适感觉,病人不能正确指出刺激部位和判明刺激的性质与强度,有时感到刺激点向四周扩散,持续——段时间后才消失,见于周围神经或丘脑的损害。

4.感觉异常 没有外界刺激而发生的感觉,例如:麻感、木感、痒感、发重感、针刺感、冷或热感、蚁走感、肿胀感、电击感、束带感等,总称为感觉异常。感觉异常出现的范围亦具有定位价值。

5.疼痛 当探索疼痛的来源时,必须注意疼痛的分布、性质、程度、频度、是发作性还是持续性,以及加重和减轻疼痛的因素。临床上常见的疼痛有以下几种:

(1)局部疼痛(10calpain):是病变部位的局限性疼痛,如神经炎时的局部神经痛。

(2)放射性疼痛(radiatingpain):神经干、神经根或中枢神经受病变刺激时,痛不仅发生于刺激局部,且可扩展到受累感觉神经的支配区,如周围神经损伤、脊髓根受肿瘤或椎间盘脱出的压迫时,脊髓空洞症引起的痛性麻木。

(3)扩散性疼痛(spreadingpain):疼痛由一个神经分支扩散到另一个神经分支而产生的疼痛。例如当三叉神经某一支受到刺激时,疼痛会扩散到其他分支。手指远端挫伤,疼痛可扩散到整个上肢,甚至枕颈部。

牵涉性疼痛(referredpain):也是—种扩散性疼痛。内脏疾病时,在同罹病内脏相当的脊髓段所支配的体表部分时常出现感觉过敏区、压痛点或疼痛。这是由于内脏和皮肤的传入纤维都是会聚到脊髓后角的神经元,当内脏有病变时,内脏的疼痛性冲动便扩散到相应节段体表-临床多见的牵涉性疼痛如心绞痛时引起左胸左上肢内侧痛,肝胆病变引起右肩痛,肾脏疾病引起腰痛等。

(4)灼性神经痛(causalgia):这是——种烧灼样的刚烈疼痛,迫使病人用冷水浸湿患肢。于正中神经或坐置控经损伤后多见。一向认为是受伤部位的神经短路,交感纤维传出冲动经无髓鞘的C纤维传向中枢的结果。

三、感觉障碍的定位诊断

感觉径路因受损部位不同,临床特点不一样,这对定位诊断极为重要(图2—6)。

(一)周围神经 周围神经受损时其所支配的皮肤区出现感觉障碍,如桡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股外侧皮神经损害。神经干或神经丛受损时则引起一个肢体多数周围神经的各种感觉障碍。多发性神经疽肘,因病变多侵犯周围神经的远端部分,故感觉障碍多呈袜或手套状分布。且常伴有运动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

(二)后根—脊髓后根受损后,常有相应后根的放射性疼痛,称根性疼痛,如脊髓髓外肿瘤、椎间盘跹出。

(三)脊髓 横贯性脊髓病变,如脊髓炎、脊髓压迫症产生病变平面以下的全部感觉丧失,同时有截瘫或四肢瘫、大小便功能障碍。脊髓半切综合症(Brown—Sequard综合征)见于外伤、髓外肿瘤的早俎,表现为病变平面以下同侧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及深感觉丧失,对侧的痛、温度觉丧失(参见图2-40)。 脊髓后角损害亦产生节段性分布的感觉障碍,但只影响痛温度觉,触觉和深感觉仍保存(分离性感觉障碍),这是因为痛、温度觉纤维进入后角,而一部分触觉(识别性触觉)和深感觉纤维则直接进入后索。后角损害见于脊髓空洞症、脊髓外伤等。脊髓中央部病变,如脊髓空洞症、髓内肿瘤早期等,由于损害于前连合,引起病变节段支配压的感觉分离性障碍,即两侧对称的痛、温度觉丧失而触觉保存。

(四)脑干 延髓外侧病变由于损害了脊髓丘脑侧束及三叉神经脊束、脊束核,产生对侧身体和同侧面部痛。温度觉缺失,为交叉性的感觉障碍,如延髓外侧综合征(Wallen—beig综合征),可由小脑下后动脉的血栓形成引起。一侧脯桥和中脑病变引起对侧偏身和面部的感觉障碍,但多有受损平面的同侧颅神经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亦多见于脑血管病。

(五)丘脑 丘脑病变引起对侧偏身感觉减退或缺失。痛觉减退常较触觉、深感觉障碍为轻,但可伴有比较严重的自发性疼痛和感觉过度,后二者主要见于血管病,其他性质的疾病少见。

(六)内囊 内囊受损时对侧偏身(包括面部)感觉减退或消失。常伴有偏瘫和偏盲。

(七)皮质 大脑皮质感觉中枢在中央后回及旁中央小叶附近(第

3、

1、2区)。它们支配躯体的关系与中央前回运动区类似,也是自下而上依次排列,即口、面、手臂、躯干、大腿以及小腿,小腿和会阴部是位于半球的内侧面。因皮质感觉区范围广,病变只损害其中一部分,故常表现为对侧的一个上肢或一个下肢分布的感觉减退或缺失,称单肢感觉减退或缺失。

皮质型感觉障碍的特点是出现精细性感觉(复合感觉)的障碍,如实体觉、图形觉、两点辨别觉、定位觉、对各种感觉强度的比较等。皮质感觉中枢的刺激性病灶可引起感觉型癫痫发作。

临床上有时见到癔病(歇斯底里)性感觉障碍,同上述各个部位的感觉障碍鉴别点为分布不符合解剖支配规律,感觉障碍的范围和程度容易变化,而且易受暗示性影响而变化,或经暗示治疗很快恢复,另外患者常有引起癔病的思想情绪因素及性格的特点。

XP系统优化设置 体验飞一般感觉

感觉统合

感觉统合

感觉统合

感觉统合

感觉统合

感觉适应

淡淡的感觉

感觉的规律

感觉、知觉、注意、

《感觉系统.doc》
感觉系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