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面积》教学设计

2020-03-02 15:54:24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

献县十五级乡边马小学 陈奇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71-72页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平面图形,了解平面图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面积的含义,教材安排了三个不同层次的实践活动:一是结合四个具体实例,通过“比一比”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二是通过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实践操作,体验比较面积大小策略的多样性;三是在方格纸上画图,进一步认识面积的含义,并体验到面积相同的图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状。

学情分析

学生在二年级时已认识了物体的面,真切感知过面是什么?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这样的平面图形。在这样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面积” 这个抽象的概念,同时面积又是学生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或物体的面所必备的基础知识。三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新旧知识迁移的能力,这些能力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参与画图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课堂实录

(一)活动一:比一比,直观感受面积的含义 1.比较数学书和练习本

师:数学书和练习本比,哪个大?你是怎样比较的?比较它们哪一部分的大小呢?

(学生拿出数学书和练习本进行实际的比较,并观察、触摸所比较的部分,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书比练习本大,实际上是指数学书的表面比练习本的表面大。)

(板书:物体的表面。) 2.比较教师的手和学生的手 教师与学生对掌相击。 师: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认识到教师的手掌面比学生的手掌面大。) 3.比较小正方形和大正方形 师:谁大谁小?

(学生观察、比较平面图形的大小,为“面积”概念的引入创造条件。) 师:大家刚才比较的这些面的大小在数学上有一个名字叫作面积。 (板书:面积) 师:根据我们刚才比较的过程,谁来说说面积指的是什么呢?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面积的理解,教师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和完善概念。) (板书: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二)活动二:比一比,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学生拿出附页2中已剪好的图5,观察这两个图形的面积,猜猜哪个图形的面积大。) 师:这还只是你们的猜测,如何准确地比较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呢?你能想出什么好办法?动手试试吧!可以借助你带来的工具哦!

(学生自己探索比较的方法,然后在小组和班级内交流自己比较的策略,如用硬币摆、画格子、剪拼等,并通过师生评价、生生评价,使学生从中学到比较的方法,得到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养成办事要想策略的好习惯。)

(三)活动三:创意大比拼,体验面积相同的图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状 创作要求:在方格纸上画3个面积等于7个方格的图形,比一比,谁画得准确而有创意。

(作品展示,交流评价。) 活动思考:通过这次活动,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呢?

(体验面积相同的图形,形状各异。)

(四)板书设计

面积 物体的表面

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五)小结

师:通过学习,你对面积有了哪些认识?你还想知道哪些有关面积的知识?

(六)作业设计

教材第44页 第1,2,3,4题。

教学反思

第一,充分为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空间,让学生去亲身感受、亲自动手、亲自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参与度。如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引入,让学生比一比数学书表面和练习本表面、教师手掌面和学生手掌面、两个正方形的面的大小,然后通过对比较过程的小结来理解面积的含义。

第二,及时地去发现并认可学生思维中闪亮的火花,灵活处理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课堂生成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第三,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大小这一活动有多种比较策略,在交流策略时,大部分的学生用了摆硬币的方法,只有少数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选择其他的比较策略。反思其原因,可能是课前准备时,教师让学生准备好硬币,使学生认为准备硬币就是拿来比较两个图形的大小的,这无形中给学生造成了一种思维的暗示和限制;如果课前教师让学生准备的比较工具更多样一些,可能学生的思维会更宽阔,比较的策略也会更加丰富多样。

认识面积 教学设计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

认识面积设计

面积的认识教学设计

《认识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doc》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