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鉴赏

2020-03-02 02:19:12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墨虾 齐白石 纸本 水墨 纵67厘米 横36厘米

约20世纪40年代晚期

齐白石擅长花鸟画,花鸟画是以动植物为主要描绘对象的中国画传统画科。通常又分为花卉、翎毛、蔬果、草虫、畜兽等支科。按其技巧也分为工笔花鸟画和写意花鸟画。

中国花鸟画在两汉六朝时初具规模,经唐、五代、北宋、,花鸟画完全发展成熟。明末的徐渭、清初朱耷以及海派花鸟画······可以说,经过数千年的发展,中国花鸟画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形成了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独特传统,并在近现代产生了齐白石这样的花鸟画大师。中国花鸟画集中体现了中国人与作为什么客体的自然生物的审美关系,具有较强的抒情性。同时也是时代、社会、人文以及艺术家思想感情的印记与体现。

以齐白石为代表的中国现代花鸟画家,他们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勇于创新,以其高度精炼、质朴、刚健的画风,给20 设计中国画注入了健康的生命力。

《墨虾》是我国现代杰出画家、书法家、篆刻家齐白石的代表作。在齐白石的“水族四杰”中,以描绘游虾最具特色。齐白石的墨虾,纯以浓淡不同的水墨为之,用笔准确,笔法多变,充分展现了游虾的生命活力。

画家在画中画了五只游虾。四只在画的下半部分,靠的比较近,最下面两只墨色较深,越往上的虾颜色越浅。墨色较深的虾似乎比较凶,比较有力量,似老虾。而颜色较浅的虾则给人幼嫩的感觉,更活泼可爱。下面四只游虾似乎聚在一起嬉戏抑或交流什么,而上方的那只游虾正往下方游来,要参加虾群的游戏之中。齐白石画的五只虾皆圆润饱满,显得它们更加活泼可爱,活灵活现。

齐白石画虾,正如其所言:“吾画虾几十年始得其神。”

“人们都喜欢我画的虾。可是这几笔虾也是经过几十年长期功夫才得其精神的!”这是齐白石对胡橐所说过的话。齐白石画虾确实经过深入的观察研究,亲自养虾数载,终得其神。

齐白石所画的《墨虾》是其多年观察所得的传神之作。齐白石《题画虾》有这样一段文字:“余画此幅,友人曰:君何得似至此?答曰:家园有池,多大虾。秋水澄清,常见虾游,深得虾游之变动,不独专似其形。故余既画以后,人亦画之,未画以前,故未有也。”从这些文字中可看到,艺术家通过对于草虫、水族等深入细致的观察,并转换成简笔写意这一特殊的表现方式。他经常注意花、鸟、虫、鱼的特点,揣摩它们的精神。他曾说:“为万虫写照,为百鸟张神,要自己画出自己的面目。”也正如他所说到的“作画在似与不似之间为妙,太似为俗媚,不似为欺世”,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提炼与升华,脱略形迹,离形而以神会求似,正是源自于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与把握。

齐白石画的虾亦非常传神,用墨画虾,其形在似与不似之间,而其神却异常独到。 齐白石画作很重视写生,常常是反复观察对象,掌握其生活规律,才动手画。这幅《墨虾》,画中活灵活现的,透明、跳动的游虾刻画得极其逼真。如果同真虾相比较,只有虾的头、须和足等细部可以看出是经过了画家的提炼与取舍。艺术家将生活中的形象夸张、取 1

舍,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回味无穷。

齐白石画的虾,情态自然,让人喜欢。当我看着墨虾时,很自然地就想到美丽的大自然,清澈的水流,静谧的,游虾也是静静地游动,偶尔聚集起来,偶尔游散开去。想到这些美丽的自然就情不自禁的喜欢起它来了。画面上五只虾或聚或散,或动或静,或进或退,形态各异,笔墨或浓或淡,或曲或直,墨色淹润,线条之间的交叉,前后层次极分明,特别是线条的变化令人叹为观止。仔细看去,虾须似乎充满着弹性。在虾群们向左下方聚集的游动中,须向后弯曲,却阻止不了向前的行进方向。而每只虾由于它们游动方向的不同,虾须的方向、曲度、长短和交叉各各不同,呈现出“乱而不乱”的艺术特征。作者调节画面的手段足以令人叹服。

从整体评价,齐白石这时画的虾,已经超越了古人。但是,齐白石是大师,不满足超越古人,他要攀登新的高峰。他发现,这时画的虾,精神不足。问题出在哪里,齐白石不清楚。齐白石68岁时对虾的形象作了最重大的一次改动,虾更精神了。此后,齐白石继续追求笔墨的简练。到了71岁时,对虾的形象作了最后一次改动,虾的后腿由6对变为5对。标志着对虾的改造最后完成。

许多著名人士曾对齐白石赞美有加。 黄宾虹:“白石画,章法有奇趣,其所用墨,胜于用笔。” 徐悲鸿:“白石先生以嵚崎磊落之才,从事绘事,今年85岁矣,丹青岁寿,同其永年。北平陷敌八载,未尝作一画、治一印,力拒敌伪教授之聘,高风亮节,诚足为儒林生光。”

徐悲鸿《中国今日之名画家》:“齐白石之长处,在有色彩,一往直前,无所顾忌,惟多红而少绿,或其性格所尚。写昆虫突过古人。其虾、蟹、雏鸡、芭蕉,以墨写者,具体物精微,纯然独创。”

叶浅予:“齐老提出‘不似之似’的理论,可以理解为‘具有神似特征的形似’,也可以理解为‘形似之极,妙在神似’。······齐白石说得很清楚,‘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目的还在于‘似’,不过这个‘似’不是表面现象的形似,而是集中概括于精神状态的神似。”

沈一默《南歌子》:“昔摊黄宾老,今悲白石翁。百年画苑起秋风,到处虾须蟹眼得相逢。国际声名重,人间岁月丰。不随湘绮旧楼空,始信年门客胜王公。”

电子信息工程 马敏兰

美术鉴赏

美术鉴赏

美术鉴赏

美术鉴赏

美术鉴赏

美术鉴赏

美术鉴赏

美术鉴赏

美术鉴赏

美术鉴赏

《美术鉴赏.doc》
美术鉴赏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