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六年级科学消化与吸收教学设计

2020-03-02 11:38:08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消化与吸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是饮食与健康,了解食物当中的营养成分,人体的消化与吸收,科学合理的安排饮食,均衡营养。 学情分析

学生对营养的认识不到位,许多学生在生活中挑食、偏食的显现严重。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人体的消化器官

2、口腔的结构和唾液对淀粉的初步消化作用

3、该书食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与吸收过程

4、说出小肠的结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逐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2、通过学习,提升实验设计与操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人体消化系统的功能,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2、通过设计实验探究唾液在消化过程中的作用,养成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认识人体的消化器官

2、难点:了解食物消化过程 教学过程

1、活动: 咀嚼馒头 将馒头放入口中,反复多咀嚼几次。 感觉一下,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分析: 口腔有哪些消化作用?

首先,牙齿将馒头切断,大馒头变成小块。

接下来,在唾液的帮助下,食物变得湿润,便于下咽。 最后,感觉经过反复咀嚼的馒头慢慢变甜。

思考: 馒头变甜可能与什么有关呢?

3、讨论交流: 馒头变甜,与唾液的分泌、牙齿的咀嚼、舌头的搅拌都有关系。

4、口腔里的唾液内含有淀粉酶,它能把淀粉分解为人体可以吸收的物质。人体还有其他消化器官分泌各种消化液,它们能消化食物中的各种营养物质。

二、人体的消化器官

1、介绍人体的消化器官(结合多媒体资料) 拿出自己提前搜集的资料。 学习搜集资料

2、说一说: 咀嚼后的馒头哪去了?(馒头经过的消化器官) 学生看图试说明

3、消化: 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淀粉等不溶于水,必须在消化道内分解成简单的溶于水的营养物质,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这一过程叫做消化。

4、说一说,如何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学生讨论)

三、小肠内的吸收

1、结合多媒体讲解小肠内的结构 学生将观察到的记录下来。

2、小肠绒毛——指状突起 小肠的内表面布满微小的指状突起,这些指状突起就是小肠绒毛。每根小肠绒毛内侧分布着细小的血管,营养物质穿过小肠绒毛表面的细胞进入到血管中,血液携带着营养物质到达全身各处,供身体细胞使用。

3、研究: 小肠内表面的构造怎样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①把手掌贴在桌面上,使五个手指紧紧闭拢,用一根线沿着手围出一条轮廓线

②再将五个手指尽量展开,围出轮廓,量一量外轮廓线和刚才的长短有什么不同?

③比较两次测量结果,分析小肠绒毛构造的作用。 了解:如果将人体内所有的小肠绒毛都展开摊平,那么小肠内表面的总面积有一个网球场那么大。 巨大的表面积使小肠吸收营养更快。

四、扩展延伸:

思考:食品中的添加剂是否对人体产生有害的影响? (搜集资料证明)

湘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消化与吸收教案

湘版六年级科学 消化与吸收.教学设计

消化和吸收教学设计

《消化与吸收》教学反思

《人体的消化与吸收》教学设计

消化与吸收教学设计电子教案

飞消化与吸收教学设计3

第二章 消化与吸收

消化与吸收教案

消化与吸收教案

《湘教版六年级科学消化与吸收教学设计.doc》
湘教版六年级科学消化与吸收教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