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现场会发言稿[1] 2

2020-03-02 19:12:01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抓实常规求质量,有效教研促课改

-教学现场会汇报稿

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重心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抓实教学常规,落实过程管理保质量

1、实抓集体备课。我校教师年龄结构比例不甚合理。老中年教师少而青年教师多,部分青年教师业务不精,学科结构、专业素质差异较大。针对这个现实,我们采取“集体备课、资源共享”的形式,使全体教师共同进步,整体提高。为使集体备课扎实有效,不流于形式,具体做法是:①集体备课做到“四定”,即定时间(每周一次)、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

②学校领导协作分工,对备课组的领导和督查实行责任承包,对各备课组的工作情况适时巡查,并及时对出席人数,查备课的主题和开展情况做详细记录。

③学校统一发集体备课表格,内容有教材分析、学情分析、三位目标、突破重难点的方法,教法的选择、学法指导、教学互动过程、作业的设置、板书的设计等。

④保证每次集体备课时间不少于一个半小时。

2、狠抓常规上课。课堂是师生心心相融的地方,是突出重点,落实三维目标,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渠道,而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是把课堂还给学生,推行“生本”理念,使教育管理“走向充满活动的简单”。我们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必须遵守以下原则:

①必须明确本堂课教学目标;

②必须积极评价学生,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③必须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④必须当堂检查、反馈和巩固。要求调整好师生在课堂教学中 1

的位置,使主导和主体两者有机地结合,努力推动学生主动学、爱学、会学,尽可能做到优质高效。

我们对课堂教学质量的管理办法是:

①学校领导班子成员每天确定一人不定时(有时第

1、2节,有时第

3、4节)进行课堂巡查,检查上课教师的教学常规的执行情况,对学生出勤、教师到岗、课堂教学常规和纪律等作记录、提醒和评价。

②学校领导班子包年级、每周至少听两节推门课,深入课堂听课,感受课堂教学的变化,了解教学方式的现状,并在每周一的办公例会上反馈听课情况,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监控。

③每两周安排一次公开课,要求当堂无课教师都听,然后进行评课,共同研讨课堂教学改革的经验和做法。

4开展“1+

7、2+2”活动,每天第八节课,周一,周二为实践大课堂,○

周三为科技,周四为艺术,每节课安排专任教师,相关校级领导作督查、检查和评比。

3、常抓课后反思。写教学反思对教师的成长具有极大的的帮助。它是研究自己如何教学生如何学的经验教训总结,对于改进教法,提高教学质量有很大的帮助。我们抓教学反思的具体做法是:

①坚持一课一得。根据课改的需求,我们要求教师每一课时的教学案都开辟反思栏,要求教师结合课堂实践,及时记录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上的成功之处;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之处;记录学生的独特解法、精彩问答、创新思维有价值的质疑和值得研究的教育故事等。

②坚持一月一得。要求教师每月写一篇较高质量的教育教学反思,并纳入常规检查和奖励,使教师养成课后思得、思失、思改的习惯,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4、重抓培优补差。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求教师决不放弃每一位学生,不仅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疑难问题,而且更要帮助学生解决思想问题。我们的具体措施是:

(1)建立学困生成长档案;

(2)任课教师要对任课班中的后进学生做到心中有底,教学时要分层次教学,多鼓励、少批评;

(3)鼓励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对后进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对优等生进行提高培训,并做好辅导培训记录;

(4)要求教师经常与后进学生谈心,鼓励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及时对其点滴进步给予肯定和鼓励。

5、细抓教学常规的检查、落实和整改。加强过程管理,以新的《教学常规》为依据,督促教师按要求落实。

学校每定期对各学科教师的集体备课、个人教案、听评课、教研、理论学习、作业批改、课后辅导和练习测评进行全面检查。对存在的问题的,限期改正,并把检查情况纳入教师的量化考核。我们对教师的“五认真工作”的常态坚持不定时抽查,一个月一次大检查评比,评出等级析算成考核分,把考核分算成经费纳入教师绩效工资月考核,同时把考核分纳入教师年度考核。绩效工资月考核的资金生成,根据教师任课的工作量,再加上教学五认真,教研工作,出勤情况,得出月考核绩效工资。教师每月工作情况,评比后,公示通报于行政办公室公示栏上。这既培养了教师严谨、认真的教学作风,又使课堂教学的管理得以加强。

二、开展有效教学研究,推动课堂教学改革

1、健全教研机制,强化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研究的计划,制度,形成学校校长、主管校长带头搞教研,教导处、教科室深入教学第一线指

导教研。 要求在每一次培训或教研活动开展时,教师要准时到位,积极参与活动。活动要做到有计划,有过程,有总结,有实效,有检查考核的措施。

2、“小题·大做”——认真落实小专题研究。我们倡导教研“从问题中来,到问题中去”的策略,本着 “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效即成果”这一理念出发,让小专题研究走进教师,让教师敢于研究,把教师的眼光引向自身,引向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关注自己,审视自己,消解教师在研究中的畏惧心理和功利意识,着力解决教学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提高课堂效益。我们“小题·大做”,主要走好四步:

第一步:将权力下放到各教研组,引导教师充分讨论,及时发现和提炼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和亟待解决的热点难题。以小专题为目标来组织案例分析、课例研讨以及撰写教学反思、教研论文。

第二步:各学科小专题确定以后,要求教师根据自身特点制定方案,包括对该问题的原有认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行动计划等,以此来把握自己的方向。

第三步:在行动研究、个案分析和反复实践中寻求解决方法,教师根据确立的小专题上研究课,随时归纳整理,把实践中较为零散的初步认识,提炼为理论意义和经验。我们的小专题研究课堂教学分四个环节:第一是围绕小专题研究说课,第二是听课。第三是评课,听课人员要人人发言评价并做好记录。第四是对参加教研的人员进行评价,现场打分,

第四步:通过教师间的交流、讨论,借助同伴的力量来验证自我研究成果,及时反思改进需要研究的问题。

3、优师带动,研讨观摩

学校对学有建术、教有专攻的教师进行全力支持与培养,我们采取了以下几点做法:

①学校充分发挥教研能手、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示范指导作用,让他们做引路课,作经验交流或讲座。

②实行外出学习人员上汇报课。凡是有学习的机会,学校都积极参加以了解新的教育改革动态,将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教育技术引进来,再组织二级培训,使资源能让全体教师共享,扩大培训覆盖面,给学校教育教学补充新的血液。

③利用电教设备和资源,组织教师观看名师名家的课堂实录,观看后让教师从教学思想、教学方式、教学特色进行研讨交流,取名师之长。

4、开展“同课共品”活动。我们的具体做法是:备课组先确定课题,统一备课,然后备课组2-3名成员上课展示,课后集体研讨交流心得。

6、搭建教研平台,引导教师对话交流。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①建立研修室,对教师进行培训。

②开展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让教师交流各自的实验心得,解决改革中的难题,实现教师的“自主”与“互助”,加强对课改的引导和强化,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分析原因,调整策略,促进课改的有效进行。

2013年10月

教学现场会发言稿

现场会发言稿

现场会发言稿

现场会发言稿

现场会发言稿

现场会发言稿

现场会准备工作2

作文现场会2

现场会简讯 2

现场会解说词2

《教学现场会发言稿[1] 2.doc》
教学现场会发言稿[1] 2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