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

2020-03-02 20:57:1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1. 简述经典性条件作用的主要规律

经典条件作用的规律包括获得、消退、泛化与分化。

获得:条件反射的建立:条件刺激反复与无条件刺激相匹配。

消退:条件反射的消退:条件刺激重复出现多次而没有无条件刺激相伴随,条件反应削弱。泛化:对相似刺激以同样的方式做出反应(相似性)。

分化:辨别对相似但不同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差异性)。

2.简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科尔伯格提出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论(两难故事法)。

1.前习俗水平

惩罚服从阶段:重视行为结果,赞扬-行为好的,惩罚-行为坏的。

相对功利阶段:是否符合自己的要求和利益。

2.习俗水平

寻求认可阶段:是否能取悦别人,帮助别人,以满足他人愿望的行为。

遵守法规阶段:尽到个人责任,尊重权威,维护社会秩序。

3.后习俗水平

社会契约阶段:道德法则只是一种社会契约,可以改变,不能以不变的规则去衡量人。普遍伦理阶段:超越了某些规章制度,考虑到未成文的普遍意义的道德准则。

3.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各是什么

(1)班级授课制的优点包括以下方面。

①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 ②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③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

(2)班级授课制的缺点包括以下方面。

①不利于因材施教;②不利于学生独立性与自主性的培养; ③教学形式缺乏灵活性。

4.试联系实际分析需要层次理论及其对学习动机培养和激发的启发作用。

(一)需要层次理论代表人物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它们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观的需要.低一级的需要得到基本满足之后,进入更高层次以至自我实现的需要层次。

(二)自我实现作为一种最高级的需要,包括认知、审美和创造的需要。从学习心理的角度看,人们进行学习就是为了追求自我实现,即通过学习使自己的价值、潜能、个性得到充分而完备的发挥、发展和实观。

(三)需要层次理论说明,在某种程度上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可能由于某种低级需要没有得到充分满足,而正是这些因素会成为学生学习和自我实现的主要障碍。所以,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也应该关心学生的生活和情感,排除影响学习的一切干扰因素。

5.谈谈多元智能理论的内涵。

语文能力,包括说话、阅读、书写的能力。

数量能力,包括数字运算与逻辑思考的能力。

空间能力,包括认识环境、辨别方向的能力。

音乐能力,包括对声音的辨识与韵律表达的能力。

运动能力,包括支配肢体以完成精密作业的能力。

社交能力,包括与人交往且和睦相处的能力。

自知能力,包括认识自己并选择自己生活方向的能力。

6.上课铃响了,A老师迈着轻盈的步伐信心满满的走上讲台,绘声绘色的讲起课来,突然,一只毛茸茸的小仓鼠窜到了她的脚上,她哇的叫了一声,本能的把小仓鼠一脚甩开,教室里乱成了一团,学生有的尖叫,有的起哄,有的大笑,A老师气急败坏,揪出那个带仓鼠的小男孩,狠狠的骂了几句,然后把他推出教室,好几天都不搭理他。

问题:请简述A老师的做法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妥善处理这一突发事件的方案。

【参考答案】

A老师缺乏教育机智能力,她的处理方式不尊重学生,在上课的时候把学生赶出教室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她的不冷静也造成了了课堂的混乱,使正常教学无法进行下去。班级里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总会发生,班主任总会有发怒的时候,在情绪激动时处理问题往往会失去分寸,难以约束自己的言语,对处理突发事件不利,而班主任冷处理这个突发事件,无疑是明智的和合乎情理的选择,它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护了犯错误的孩子,使他今后仍然可以同全班同学一样学习活动。

教师运用教育理论和教育经验充分发挥对学生活动的敏感性,对学生中发生的偶发事件和意外情况能快速作出反映,进行恰当的处理,并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能力,学生感受到老师炽热的心肠,闪光的智慧和高尚的品格,从而接受教育,突发事件得到妥善的解决。

7.材料1:女生康某将一封“情书”交给班主任赵老师,离开教师办公室的康某心理疑虑重重,又返回到办公室门口,却听到赵老师有声有色地朗读着“情书”,其他老师发出怪异的笑声,康某羞愧难当,再也不去上学。

材料2:五年级学生杨某,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将一封情书交给班主任吴老师,吴老师一番细心开导后,从抽屉拿出一个信封,将“情书”装入并封上,温和的对杨某说:“我不想知道是哪位男生写的,也不想知道信里写了什么,但我知道,他表达的是一种纯真的友谊”。多年后,获得硕士学位的杨某拜访退休在家的吴老师,一番叙旧后,吴老师从书架中取出那个发黄的信封,两人一起打开尘封多年的“情书”,发出阵阵笑声。

问题:请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两位老师的行为。

【参考答案】

(1)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包括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六个方面。

(2)材料1和材料2中的两位老师做法不同,对学生产生的影响也各异。

材料1中的班主任赵老师没有做到爱国守法、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赵老师当着办公室其他老师的面有声有色地朗读着女生康某交的情书,其他老师发出怪异的笑声,这一行为没有顾忌到学生的隐私权,也没有及时的疏导女生康某疑虑重重的心理,作为老师在他人面前有声有色的朗读,有失教师师德和师表。

材料2中的班主任吴老师完全做到了爱国守法、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等方面。吴老师细心开导心情惴惴不安的学生杨某,并告诉杨某写信的同学表达的是一种纯真的友谊,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做到了关爱学生,教书育人;当着杨某的面将情书 装入并封上,尊重了学生的隐私权,爱国守法,为人师表。

(3)由以上两个案例看出,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较大的影响。我们老师要认真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做到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增加一份保障。

8.简述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

(1)言语智力

(2)逻辑-数理智力

(3)空间智力

(4)音乐智力

(5)身体运动智力

(6)人际交往智力

(7)自我反省智力

(8)自然观察智力

9.知识的获得是知识学习的第一阶段。在这一阶段,包括直观和概括两个环节。试结合实际,说明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

【解析】

(1)概括是指主体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深度加工改造,从而获得对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的抽象的、一般的、理性的认识活动过程。

(2)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

⑴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

⑵提供变式;

⑶科学地进行比较;

⑷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10.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编著出版的《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11.请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在学校情境中,大部分问题解决是通过解决各学科中的具体问题来体现的。

(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

(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3)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

(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12.张老师走进教室后,发现地上有一些碎纸片。

“是哪个同学撕的废纸?”老师一问,同学们的目光不约而同地集中在陈伟的身上。

“老师,是陈伟撕的。”

“不是我!”

教室里一下子热闹起来,你一言,我一语,吵得不可开交。张老师看在眼里,什么都明白了。这时张老师完全可以通过几个同学的证明把陈伟拉出来,当着同学的面狠狠地批评一顿,说他不能自觉保护环境,为班级丢分,使我们这个“优秀班级”荣誉受损。但张老师平静地把目光投向全班同学,说:

“谁扔的纸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都要自觉地保持班级的环境卫生,哪一个同学愿意把纸片捡干净?”张老师话音刚落,几乎全班同学都把手举了起来。张老师又说:“大家这么爱集体,关心班级,老师很感动,你们愿意做好事的精神真值得老师学习。这么多同学举手,该让谁来做呢?”这时陈伟连忙站起来大声说:“老师,‘让我去捡吧!”张老师笑着对他点头说“好!”他马上把地上的纸片捡得干干净净。张老师用赞许的目光看看陈伟,说:“陈伟为了班级的环境卫生不怕脏,一个人把纸片捡于净,为班级做了好事,给大家作出了榜样。我们每个人都要养成自觉保持卫生的好习惯。”

下课后,陈伟就来到张老师身边,低着头说:“老师,纸片是我扔的,以后我再也不随地乱扔东西了。”张老师轻轻地抚摸着他

的头,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问题:

(1)张老师进行了哪些方面的德育教育?

(2)张老师采用了什么教育方法?

(3)这些教育方法符合什么教育原则?

•谁扔的纸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都要自觉地保持班级的环境卫生。

•陈伟为了班级的环境卫生不怕脏,一个人把纸片捡于净,为班级做了好事,给大家作出了榜样。我们每个人都要养成自觉保持卫生的好习惯。

(1)张老师主要进行了集体主义教育和劳动教育。大家这么爱集体,关心班级,老师很感动,你们愿意做好事的精神真值得老师学习。

陈伟为了班级的环境卫生不怕脏,一个人把纸片捡于净,为班级做了好事,给大家作出了榜样

(1)张老师主要进行了集体主义教育和劳动教育。

(2)张老师主要采用了品德评价法和榜样示范法、品德修养指导法。

(3)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长善救失原则 (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13.根据思维活动凭借物及形态不同,思维种类可分为:感知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

14.成就动机理论认为力求成功的人倾向于选择难度适中的任务。

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doc》
教育心理学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