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情深教学设计

2020-03-02 02:32:52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慈母情深》教学设计

五园小学

伏艳艳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理解“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等词语的含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品味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与崇敬之情。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描写母亲外貌、动作、语言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与崇敬之情。 2.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母亲的深情。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上课之前,老师有这样一段话想要与大家分享:

总有一个人给我们温柔,像是春日里淅沥的细雨。总有一个人给我们鼓励,像是冬日里温暖的太阳。总有一个人默默将我们支撑,总有一种爱让我们泪流满面。这个人就是母亲,这种爱就是母爱。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当代著名作家梁晓声,走近一位普通的母亲,感悟一份浓浓的慈母情怀。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第一遍请同学们恭恭敬敬地读课题;第二遍请同学们满怀深情地读课题。同学们,你们不约而同地强调了这个“深”字。预设:“慈母情深”到底有多深呢?慈母情深,到底深几许呢? 二,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划出生字新词。

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归纳一下,围绕着这本《青年近卫军》,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出示)我一直想买《青年近卫军》,想得整天失魂落魄。于是,我来到母亲工作的地方,那里噪声震耳欲聋。我发现母亲极其瘦弱,当知道我想要买书时,母亲用龟裂的手将钱塞给了我,又陷入了忙碌。我的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齐读)

三、朗读感悟,欣赏语言,体会情深。

师:同学们,“鼻子一酸”是一种什么感觉?(想哭的感觉)。 过渡:母亲明明已经将钱给了我,一元五角,一分没有少,一句责怪的话也没有。按理说我应感到开心才对,但作者却“鼻子一酸”,想哭!为什么我会鼻子一酸?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用心体会,课文哪些地方令我鼻子一酸,用横线划下来。(指名分享)

补充材料理解:母亲是一位临时工,父亲去遥远的大西北工作,我们5个孩子全凭母亲带养。母亲在一个街道小厂上班,每月27元。

——节选自梁晓声《母亲》

(一).过渡:这一元五角是怎么挣来的?是母亲在怎样的工作环境中挣来的?

1.“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声音震耳欲聋。

(1)什么叫“震耳欲聋”?听到这样的声音会是怎样的感受?带着这种感受读一读。

(2)可是,妈妈却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这震耳欲聋的声音停止过吗?你怎么知道?(从书中找证据)

(3)指导朗读:从我进入,到我离开,母亲一直在怎样的环境下工作?孩子,你知道母亲昨天在怎样的环境下工作?那么明天呢?去年、今年、后年„„

(4)师小结:同学们,这就是母亲,即使这声音震耳欲聋,为了孩子,她依然工作着,慈母的情就深在了这震耳欲聋的声音里。

2.“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 (1)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母亲的工作非常辛苦。) (2)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忙于工作。工作辛苦、忙碌,顾不得抬头。)

师:母亲给我的一元五角就是这样来的,大家齐读:“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

师:这一元五角得来不易啊,这句话中还从哪儿你能体会到? (3)周围几只灯泡的热量烤着我的脸。(烤说明灯泡很烫,工作环境恶劣。) 老师:是啊,我只是站那一会儿,就感受到了灯泡的灼热,可是母亲要在烤脸的灯下。母亲的工作是多么艰辛啊。我要的一元五角就是这样得来的啊,引读:我穿过„„ 补充材料理解:

母亲工作的地方是一间不足两百平方米的厂房,里面摆着七八十台缝纫机,厂房阴暗、潮湿、破旧,正值酷暑炎夏,但不能开窗户,每人头顶上还亮着一盏灯泡。七八十个女人的身体和七八十只灯泡所散发出来的热量,使我感到犹如身在蒸笼。

——节选自《母亲》

(二).“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师:这句话很特别,特别在哪里?

(出现了三次“我的母亲”,分别放在句子后面。按常理来说,三次“我的母亲”说成一次就够了,“我的母亲”应放在句子的前面。我的母亲背直起来了,转过身来了……意思有没有变?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师:是啊,它就像是电影中的慢镜头,每个动作都让我们看得那么清楚,那么细致!我们彷佛看到了布满血丝的眼睛,一张憔悴的脸,弯曲的背……

从“我”看见母亲的脊背弯曲着到母亲背直起来、转身、吃惊地望着我,这一系列的动作、神态的描写,让人感受到母亲工作是多么辛苦、劳累。这一段话中三次提到“我的母亲”,写出了“我”心里的感受,母亲辛苦工作累得疲惫不堪的情景给作者以深深的震撼。 C、我们把这段文字转换成诗的形式,谁愿意把自己刚才的感受带到文章中去? 背直起来了, 我的母亲。 转过身来了, 我的母亲。 褐色的口罩上方,

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 我的母亲……

(齐读)

(三)“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师:龟裂的手是一双怎样的手?母亲用龟裂的手还经常为我们做什么?(洗衣服,做饭,缝补衣服,拉扯我们长大)

“皱皱的毛票”说明了母亲舍不得花这钱。 (指名读)

师:如此辛辛苦苦挣来的钱,母亲是怎么样给我钱的?你读懂了哪个词?

(四)“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师:钱可以递给我,交给我,为什么会是“塞”呢?

此刻看到母亲工作的环境,“我”不忍心向母亲要钱了。但是母亲却毫不犹豫地给了“我”钱。母亲给“我”的不止是钱,还是是爱!是温暖!是希望!是无私的情感!

师:这一塞,让我们又看到了这是一位怎么样的母亲?(无私、慈爱,善良:通情达理) 学生读齐读这句。

(五)“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师:请你好好地读读这个句子,你发现了什么?

四个立刻:从四个“立刻”我体会到了母亲很急,没一点空时间。好像这些动作是在一瞬间完成的。母亲要争分夺秒地把钱挣回来。

师:其实母亲的忙碌还远远不止这些,请看作家多年后对那一段生活的回忆——

补充材料理解:母亲回到家里的时间,总在七点左右。吃过晚饭,往往九点来钟了。我们上床睡,母亲则在床角凑着昏暗的灯光为我们缝补衣裤。有时我醒夜,仍见母亲在一针一针,一线一线地缝补,或见灯虽亮着,而母亲肩靠着墙,头垂于胸,补物在手,就那么睡了。母亲加班,我们就一连几天,甚至十天半个月见不着母亲,就为了那每月27元的工资。

——节选自《母亲》 师:母亲不光白天忙,晚上回来照顾五个子女,也非常辛苦,可以说是夜以继日。母亲的负担实在太重。

教师小结:看到母亲瘦成这样,看到母亲憔悴成这样,看到母亲劳累到这样,我的鼻子能不为之一酸吗?

四.小练笔。

学生齐读“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

师:“酸”后面是长长的省略号,留给我们很多想象的空间。此时此景,我有多少话,多少情,想对母亲说?学生把想对母亲说的话写下来!

可以说你的自责、你的心疼、你的懂事、你的感激„„

指名分享。

五.小结:母慈子孝。

师:就这样,我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作者梁晓声的童年是艰辛的,然而他却一直沉浸在深深的母爱之中,浓浓的关怀之下,因此,他有了第二本小说,第三本,第四本„„请同学们快速读读梁晓声的成就,你体会到了什么? 出示资料:

梁晓声,儿童电影制片厂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他的名字被收入到英、美、澳三国“世界名人录”。他的作品大多被香港、台湾出版,并译为英、日、法、俄等国文字。作品有短篇小说集《天若有情》、《白桦树皮灯罩》、《死神》。中篇小说集《人间烟火》。长篇小说《一个红卫兵的自白》、《从复旦到北影》、《雪城》等。其短篇小说《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父亲》及中篇小说《今夜有暴风雪》分获全国优秀小说奖。

师:是啊,这一元五角钱,满足了一个孩子买书的美好愿望,真是(慈母情深),这一元五角钱维护了一个孩子对知识的无限渴求,真是(慈母情深),这一元五角钱使孩子从此走上了文学创造之路,真是(慈母情深)!

六.图片欣赏,主题升华

课件播放伴乐《母亲》,欣赏一组“母亲”图片,结束本课。[设计意图:最后的这个环节是通过文字、图片以及音乐对文本进行拓展,让学生透过文字与人物再次对话,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

七、板书设计

慈母情深

挣钱

辛苦

塞钱

辛酸

凑钱

心疼

《慈母情深》教学设计

慈母情深教学设计

慈母情深教学设计

慈母情深教学设计

《慈母情深》教学设计

《慈母情深》教学设计

慈母情深教学设计

慈母情深教学设计

慈母情深教学设计

《慈母情深》教学设计

《慈母情深教学设计.doc》
慈母情深教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