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市大学生村官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2020-03-03 20:21:37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对我市大学生村官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许 建 国

大学生村官计划是国家出台的一个导向性政策,是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水平和促进农村发展问题的一个双赢战略。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在有条件的地方可选拔大专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到乡村任职,改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最近几年来,全国各地大部分地区开展了吸引大学生到农村就业的工作,大学生村官成为新农村建设中一道夺目的景观。 去年开始,我市已公开招聘167名大学生到农村担任村官,他们将成为我市新农村建设的一股新生力量。如何进一步促进大学生村官计划的持续发展和良性循环,让大学生村官在我市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基层培养一支“引得进,留得住,用得上”的村官队伍,已成为一个新的研究课题。

一、调查中发现的几个突出现象

(一)极少愿意扎根农村。对于为什么会选择大学生村官这一职业问题,60%的大学生表示是为锻炼自己,为以后参加公务员考试打基础;35%的大学生认为城市求职困难,作为一种暂时的谋生手段。只有30%左右的大学生表示愿意在合同期满后继续留在农村。各级出台的对在基层工作优秀大学生村官在未来选拔时优先考虑的政策是他们参加本计划最大的吸引力。可见,绝大部分大学生只是将到农村工作作为今后发展的一个中转站,极少愿意扎根农村。

(二)难以融入角色。在中国农村做村官的大多数是本村人,村民一般都会选择熟悉、了解的人做村官。农民一方面迫切需要改变现状,盼望有技术、有想法、有能力、能给他们带来实际收益的村干部,因而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大学生在农村是受欢迎、被尊重的。另一方面由于村民不了解大学生村官,要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比较困难。乡村政治的这种排外性使大学生村官开展工作的难度加大,他们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做出更亲善的行为,才能进入村子内部。调查发现,50%以上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很难与当地村民和其他干部交流,难以融入村务,在具体工作中作用发挥不大。

(三)待遇较差。这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工作生活条件差。相对于大多数大学生所选择的城市来说,乡村偏僻、交通不便、办公设施缺乏以及居住条件落后。在调查中,只有一半的大学生对农村的工作、生活条件表示基本满意,30%以上选择了不满意。如涌泉镇花街村的大学生小叶,由于离家较远,村办公楼又比较破旧,只能借住玉岘工作区宿舍。二是经济待遇相对较低。我市对大学生村官的待遇是大专每月1500元,本科每月1600元,并由政府为其缴纳各类社会保险,这样的收入在应届毕业生中应属中等水平。但相对于镇(街道)其他干部而言,60%以上的大学生对自己的经济待遇表示不满意。而且,我市并未对他们今后的经济待遇作出诸如增资一类的激励规定,导致他们无法安心工作。三是身份待遇不确定。大学生村官是近年来涌现的新鲜词、新鲜事。他们既不同于“四清工作组的大学生”,也不同于“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既不同于乡镇的联村干部,也不同于“土生土长”的村干部,他们没有编制,自身地位很是尴尬。

(四)大部分从事事务型工作。大学生村官往往有强烈的求知欲、上进心,他们踌躇满志、跃跃欲试,充满朝气、充满活力,热切地想干一番事业、想有所作为。但调查发现,70%以上的大学生在村内只从事文书一类工作,村里的大事管不了,小事管不着,琐事可管可不管。他们名义上是书记、村长助理,实际上是最勤快、最听话、最得力的“短工”、“杂工”,随叫随到。他们现在最大的困惑是自己到底是一个“村官”还是一个专职秘书。另一方面,绝大部分大学生有在镇(街道)兼职的经历,镇政府对大学生布置的也基本上是各种较为繁琐而机械的工作,大学生成为镇上重要的事务型人才。一半以上的大学生认为当地政府、村对他们作为知识型人才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原因分析

(一)政策不完善。我市的大学生村官工作刚处于起步阶段,大学生到基层和农村就业没有完善的相关配套措施。就现有的政策而言,农村和大学生本身也缺乏足够深入的理解,如对政府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优惠政策,50%以上的大学生只是“听说过”。

(二)观念有冲突。就大学生本身而言,他们一方面由于一直在学校读书,对农村实际情况缺乏了解,乡村工作的经验不足,当放下书本到乡村工作,容易出现彷徨、迷惑、无助的状态。另一方面过于理想化,有些大学生经常空谈理论,不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锻炼,这样在乡村工作中很难把工作做实,因此就不会取得非常明显的成绩。就村民和村干部而言,他们既对大学生缺乏了解,同时普遍认为他们在农村工作并非长久之计,认为这些大学生村官不知道什么时候说走就走,可能会与这些大学生村官保持一定的距离。

(三)农村干部队伍的实际状况。我市农村干部年龄普遍老化,文化知识水平偏低,特别是原有村文书,年龄平均在55岁以上,难以适应当前的一些新生事物,如远程教育、农民信箱等,大学生村官的到来给他们带来了希望,自然一些文书之类的工作就成为大学生的首要任务。在乡镇,也存在着干部年龄偏大的问题,年轻干部在基层往往待不久,如2004年招聘的公务员中有近一半的人调离了乡镇工作岗位,乡镇存在人才“紧缺”现象,而大学生村官则承担了他们的角色,成为乡镇干部队伍中的编外人员。

三、对策及建议

(一)注重引导,促进大学生村官融入农村。针对大学生对农村工作不了解、缺乏基层工作经验的实际情况,采取“传帮带”等多种措施,帮助他们了解镇情和村情,培养他们处理复杂问题和完成急、难、险、重任务的实际能力。同时,要有意识地引导大学生村官从小事做起,在一点一滴中培养与群众的感情,在工作中尊重农村、尊重干部、尊重群众,在与干部群众融洽相处的基础上发展自我。

(二)注重管理,促进大学生村官发挥作用。在明确他们担任书记助理或主任助理的基础上,结合他们的专业特长,安排工作岗位,明确工作任务,并建立日常考察制度,定期对村官工作进展情况进行检查。此外,还应积极搭建交流平台,让大学生“村官”畅谈思想体会,交流工作经验。

(三)注重服务,促进大学生村官健康成长。我们在选拔和培养到村任职大学生工作的同时,还应多关心他们的生活。首先是关心他们的物质生活。让他们吃有吃处,住有住所,保持旺盛的工作精力。其次是关心他们的文化生活。如可以举办大学生村官联谊会,增进相互之间的沟通和了解,达到相互激励促进作用。三是关心他们的精神生活。如今社会上对大学生“村官”存在不少误解,应加强正面的引导和宣传,经常找他们谈心,让他们放下包袱,轻松上阵。要借助媒体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宣传力度,树立典型,让大学生真心实意的去发挥才干,让广大农村村民理解从而以更多的实际行动支持大学生村官的工作。

(四)注重培养,促进大学生村官能力提升。我们不能否认,大部分大学生进入农村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下步成为国家公务员打基础,我市也对大学生村官给予了许多优惠政策。如何通过系统培养,在3年后培养出一批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的人才进入公务员队伍?最要紧的是要做好3方面的工作:一是把大学生“村官”融入到村专职干部和镇(街道)年轻干部的培养序列中,经常定任务、压担子,注重在强化实践锻炼中提升他们的素质和能力;二是有计划地抽调大学生村官到机关轮训,积累工作经验;三是结合镇(街道)干部教育培训计划,经常开展政治理论、业务知识、实用技术和法律法规培训。

(五)注重考评,形成激励竞争机制。要改变往年以终综合考评“一锤定音”的现象,实行动态考评制度。定期和不定期组织村干部、村民代表和镇(街道)干部对大学生“村官”进行民主测评,并把考评结果记入本人档案作为任用、选拔、奖惩和是否续聘的重要依据。同时,对个别表现不好、工作松懈、骄傲自满的大学生“村官”进行提醒教育,对群众意见较大、工作不胜任、考核不合格的,解除聘用合同,确保出口畅通。

(六)提高待遇,解除大学生后顾之忧。大学生“村官”不是志愿者,他们是毕业生,是择业者,待遇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光靠教育管理、政治激励等手段是不能让刚走出校园的大学生扎根农村的,提高经济待遇或“有保障的经济待遇”是他们安心在艰苦农村工作的重要条件。对于不能胜任或不愿继续担任村官的大学生,应提供必要的服务,使其能在其他领域或行业发挥才能。建立一套完善的大学生村官准入、准出制度,解决了大学生的后顾之忧,才够更好地让其在广大农村发挥才智,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作者系涌泉镇党委委员)

发:市四套班子领导,省级临海经济开发区、东部区块,各镇(街道)、市委各部门,市级国家机关各部门,在临各直属单位,市属各企事业单位,各人民团体

报:中共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浙江省人民政府研究室,中共台州市委办公室、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中共台州市委政策研究室、台州市人民政府研究室

签发:杨齐革核稿:单益波编校:赵宏波

(纸质共印240份)

大学生村官现状调查分析

大学生村官现状调查

大学生村官调查分析

大学生村官现状调查研究报告

大学生“村官”任职现状调查

大学生村官的现状调查与思考

女大学生村官现状分析

安岳县大学生村官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大学生村官现状的调查

江苏大学生村官村干部现状调查

《对我市大学生村官现状的调查与分析.doc》
对我市大学生村官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