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山县农村基层党建综述

2020-03-03 17:29:43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夯实基础强堡垒 发挥作用惠民生

芦山县农村基层党建综述

近年来,芦山县基层党建工作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服务全县工作大局,按照服务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总体思路,坚持以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主线,以大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统揽,以深化农村“三级联创”、“万村党建富民、建设美好家园”行动和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为抓手,立足实际,探索创新,进一步夯实了基层党建基础,基层党组织的生机与活力不断增强,基层党建工作整体水平明显提高,为全县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一、抓机制,落实党建责任

县委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健全“书记抓、抓书记”的工作机制,成立了由县委书记挂帅的县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各级党组织也成立了以书记为主要负责人的相应领导小组,专门配备了乡镇党务干事9名,建立了县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农村党建工作、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工作例会、县级党员领导干部党建联系点、基层党组织书记年度述职报告等制度,确保了基层党建工作各项责任落到实处;实行党建工作目标责任制和党建工作专项督查制,出台了《农村党建工作考核办法》,将基层党建工作纳入全县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和干部年度考核中,与经济社会建设和其他工作考核一并进行,并把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和 1 干部选拔任用、奖励惩戒的重要依据,确保基层党建工作扎实开展。同时,县财政每年安排120万元作为党建工作专项经费,用于基层党组织活动阵地建设、党员教育培训、党建示范点培育等,有力地保障了基层党建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真正形成了齐抓共管、上下联动抓党建的大党建工作格局。

二、抓阵地,夯实基层基础

以“特殊党费”援助村(社区)活动场所建设为契机,坚持“高标准规划、高标准设计、高标准建设”的重建理念,统一设计、统一选址、统一招标、统一配套,共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对全县40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6个社区居民服务中心和21个远程教育站点进行全面新建和维修,为每个村(社区)建成了办公用房305㎡、室外活动广场600 ㎡以上的活动场所,实现了全县46个村(社区)组织活动场所新变样、大跨越、全覆盖。同时,建立健全《村(社区)组织活动场所管理使用办法》,实行乡镇干部驻村工作制、村干部轮流坐班制、村(社区)代办制和村(居)干部工作承诺制及绩效考核制,规范活动场所管理使用,夯实了基层党建工作基础。并整合村(社区)卫生室、警务室、万村书屋等公共服务设施资源,通过广泛开展“党建开放日”、“信访接待日”、“民主议事日”、“文体电教日”、“经济发展日”等“五个日”主题活动,建设群众文化活动广场和便民小超市,设立便民服务代办点和“3+N”组团式服务工作室,开展学习培训、证件代办等便民服务,发挥活动场所议事、服务、培训、调解等综合功能,提高了基层

2 活动场所使用效率,拓展了基层阵地服务功能,方便了群众办事娱乐,为全县农村基层党组织凝心聚力推动发展、服务群众提供了坚实的阵地保障。

三、抓结合,建强组织堡垒

1、与“挂包帮”相结合,开展城乡结对共建。以开展“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活动为契机,认真落实县级领导“八联一帮”和县级部门“四联”工作制度,全面启动机关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深入开展县级部门与联系村共建,园区企业联建、社区党员双报到、机关与社区联建等活动,实行先进党组织与后进党组织结对、机关党员领导干部与基层党支部带头人结对的双结对制度,选派35名机关干部担任村(社区)支部副书记,帮助帮扶村(社区)制定发展规划、建强领导班子、找准发展项目、培育主导产业、修缮基础设施、健全工作机制,并每年落实机关干部1000多人,与9个乡镇、46个村(社区)党组织和2000余名基层群众结成帮扶对子,累计资助帮扶物资?万元,帮助落实项目资金?万元,开展技能培训?场次,有力促进了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逐步构建了城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双向受益、共同提高的基层党建联动共建新格局。

2、与分类升级相结合,强化后进转化治理。以开展“三分类三升级”活动为契机,在开展基层党组织现状大调查、形成“1+8”专题调查报告、抓好分类定级的基础上,对全县所有基层党组织进行分类管理并建立台账,特别是针对村(社区)

3 后进党组织存在的班子建设、能力培养、工作思路、工作业绩、干群关系、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问题,认真梳理和分析制约发展的原因和结症,实行一村(社区)一策,制定个性化强和针对性强的整改转化方案,并通过调整处理3名村(社区)干部、下派?名村(社区)第一支部书记、选派17名党建指导员,帮助后进党组织完善组织建设、规范党员发展、整合党建资源,集中力量解决突出问题,有力地促进了后进村(社区)党组织晋位升级,切实筑牢了基层组织堡垒,全面提升了全县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整体水平。

3、与村级换届相结合,选优训强班子。以第八届村(社区)组织换届选举为契机,进一步创新以支部书记为重点的村(社区)干部选配方式,全面实施“三推两述一选”办法,拓宽了村干部选任渠道,加大了在在任村(社区)干部、农村致富带头人、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和产业协会负责人、外出务工经商返乡党员、退伍军人、回乡大中专毕业生及大学生村(社区)干部中选拔村(社区)干部力度,真正把那些“发展有思路、说话有威信、协调有办法、双带有能力”的人才选拔到村党组织书记岗位上来。同时,依托县委党校、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及国内高校等培训资源,采取理论学习+观摩考察+实践运用的培训模式,大力开展以村(社区)党组织带头人队伍为主要对象、以政治理论、职业技能和实用技术为主要内容的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不断提高了基层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素质,提升了村(社区)党组织带头人带领群众兴产业、闯市场、谋发展的

4 能力和水平,切实选优训强了村(社区)党组织干部队伍,实现“能人治村富民”。目前,全县46个村(社区)共有两委干部181人,平均年龄41.7岁,其中高中以上学历的91人,与上一届相比提高17.6%,班子结构得到较大优化;46名村(社区)支部书记平均年龄44.3岁,大专及以上学历15人,占33.3%,属于农村种养殖项目带头人10人、农村专合组织负责人1人、回乡创业能人2人和家庭年收入过万元的31人,96%以上的村(社区)选配了“双强”型党组织书记。

4、与创先争优相结合,培育示范典型。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以“三级联创”和“万村党建富民,建设美好家园”活动为抓手,按照“好中选优、重点培育、示范带动、整体提升”的工作思路,沿S210线筛选一批有潜力的基层党组织创建党建工作示范点,并通过进行重点帮扶、培育,和在村(社区)党组织中开展以创业致富好、服务群众好、纽带作用好、群众反映好为主要内容的争当“致富先锋”活动,先后打造了飞仙关镇新庄村、芦阳镇火炬村、清仁乡芦溪村、双石镇围塔村等一批基层党建工作综合示范点,多次接受了省、市及兄弟县(区)的观摩考察,为其它基层党组织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和标杆,产生了良好的示范带动效应,使全县农村基层组织的先进面逐步扩大,整体水平不断提高。

四、抓创新,发挥党建作用

1、实行“123”工作模式,转变干部作风。针对基层干部工作机关化、脱离群众等问题,芦山县采取“123”工作模式,

5 促使“文建明工作法”本土化,培养一批芦山的文建明。一是推行基层一线工作方法。把工作重心向村组一线下移,全面实行乡镇干部去向公示制、乡镇干部驻村工作制和村干部轮流坐班制,由驻村干部每周至少用2—3天时间,直接进村入户或到田间地头开展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真正做到了工作在一线开展、问题在一线发现、困难在一线解决、矛盾在一线化解、作风在一线转变。二是建强乡村两级工作平台。全面实行乡、村两级便民服务代办制度,在乡镇设立政务服务大厅实行集中办公,在村设立便民服务代办受理点实行专人全程代办,并精简办事流程,规范服务标准,制定代办工作制度,明确代办事项和办结时限,切实打造与县级政务服务中心实现全程无缝对接、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的乡、村两级便民服务平台。三是落实干部三项工作机制。进一步整合重组乡镇站所,统筹组建“两办三中心” ,全面落实“三定”、“三有”、“三评” 的干部管理、服务和考核机制(即定岗、定员、定酬,群众有连心卡、干部有民情日记、乡镇有工作台帐;每月乡镇党委政府对乡镇干部考评,每季度乡镇干部和村组干部互评,每半年群众代表对乡镇干部测评),切实使基层组织从管理为主向服务为主转变,提高了基层干部服务群众的意识和水平,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2、探索“3+N”组团式服务,创新社会管理。针对基层村级自治行政化、工作力量分散化等问题,探索“3+N”组团式服务,整合基层资源、凝聚社会力量,创新社会管理。一是整

6 合力量,参与人员广。我县采取“3+N”组建办法,“3”即以我县市县乡三级党代表、人大代表和市县两级政协委员为主体,“N”即以离退休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离任村(社区)干部、关工委、老协成员、妇女代表、共青团员及其他热心公益事业、热忱服务群众的党员、群众、企业法人代表等多种社会力量为成员,充分整合基层服务资源,由各级党组织引导和带领,共同参与开展各种志愿服务活动,切实为“两代表一委员”履职尽责、社会力量自我服务搭建了新平台。二是组建团队,服务形式活。根据“3+N”人员组成结构和特长优势等情况,围绕服务基层、服务民生、服务发展目标,分别组建政策宣讲、农业生产、纠纷调解、新村建设、抢险救灾等志愿服务队。并吸引群众参与,力避自娱自乐,通过评选 “感动人物”、“敬老之星”、“致富能手”等活动,大力凝聚人心。组团人员逐步当上社情民意联络员、政策法规宣传员、民事纠纷调解员、产业发展信息员、新村建设协调员。三是网格管理,工作成效实。乡镇党委以村(社区)为单位,划分组(小区)、村民聚居点、家庭户为网格,由一名或几名服务队员联系一个网格片区,实行网格化管理模式。同时,推行连心卡、履职日志、定期走访等形式,及时收集上报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困难和诉求,乡镇党委建立民情“台账”解决落实。目前,15个试点村(社区)共整合社会力量500余人,组建志愿服务队98余支,划分网格片区46个,开展志愿服务5800多人次,化解矛盾纠纷230余件,切实维护了基层和谐稳定。

3、开展民生“四级”办理,服务基层民生。针对个别地方小事拖大、易事拖难的现象,芦山县融党建于服务,变被动解决为主动作为,深入开展民生“四级”办理,真正让群众得实惠。一是“一线”办理,让干部沉下去。落实“一线工作法”,让基层干部、组团服务人员深入一线,把脉社情民意,一线办理解决基层民生问题。二是村级办理,让场所用起来。通过一周一次村(社区)支部议事会、“3+N”志愿服务人员碰头会,对涉及民生大事、要事和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进行村级办理,让群众意见建议有效传达到上级党组织。三是乡级办理,让中心忙起来。配强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进一步下放部门业务办理权限,深入推行乡、村两级代办;同时乡镇党委召开党委会,研究村(社区)党支部无法解决的问题和涉及全乡(镇)民生的大事,落实乡级办理。四是县级办理,让部门动起来。建立和完善民生工作县级办理联席会议制度,对乡镇党委无法独立解决,需县级部门配合的民生问题进行联合研究,制定措施,限时解决问题。在开展民生“四级”办理工作以来,原来部分地方老百姓办事难、群众诉求渠道不畅等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上访、信访案件大幅下降。截止目前,全县发放了《民情日记》、《履职日志》2000余本,印发群众连心卡43000余张,建立民生工作“四级”办理台账近800份,累计收集社情民意1400余条,落实民生项目68个,培育“一村一品”发展项目15个,投入资金1243万元,办理民生事项1500余件,召开县乡专题党委会议解决基层问题30余件,群众满意率达98%,党

8 建服务民生的作用发挥明显。

五、抓保障,激发队伍活力

在工作上严格管理,对村(社区)干部严格执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出台了《芦山县村(社区)干部绩效考核办法(试行)》等制度,采取村(社区)干部县乡统筹的年终绩效考核模式,在年底综合考评后兑现,进一步调动和保护了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在经济上提高待遇,制定了《芦山县基层干部基本报酬增长方案》,建立村干部报酬保障机制,逐步提高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标准,并落实了村(社区)干部养老保险,实行了离任村(社区)干部定补制度,解决了基层干部后顾之忧,提高了基层干部工作热情。在生活上关心关怀,认真落实县级领导“八联一帮”和县级部门“四联”制度,针对党员干部尤其是离任村干部、贫困党员户,建立定期走访慰问、患病探望、谈心谈话、结对帮扶等制度,切实帮助基层党员干部解决生产生活等实际困难和问题,建立和完善了党内激励、关怀和帮扶机制,切实激发了基层干部队伍整体活力。

尽管近年来我县基层党组织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呈现出不断加强和改进的趋势,特别是在灾后重建和开展创先争优及“挂包帮”活动中,全县基层党组织建设出现了新气象,发生了新变化,但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在新时期,我县在基层党组织结构设置、党员队伍建设和作用发挥等方面,依然存在一些影响我县基层组织正常发展的因素,下一步,我们将以“基层组织建设年”为契机,以“分类定级、转化提升”为抓手,

9 在强化队伍建设、拓展党建领域、完善工作机制、提高服务水平等党建工作上下功夫,积极探索创新载体,改进工作方法,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着力扩大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面,建设高素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增强党员队伍生机活力,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切实提升全县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更好地为推动山水芦山文化芦山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总结

农村基层党建基本知识

农村基层党建调研

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计划

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计划

农村基层党建基本知识

农村基层党建知识

芦山县林业局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调研报告综述

党建工作综述

《芦山县农村基层党建综述.doc》
芦山县农村基层党建综述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