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

2020-03-02 22:18:23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篇1: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doc 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

【教材依据】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12~14页的内容。

【设计理念】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要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选取学生成熟的日常生活情境素材进行加工,让学生体会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进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情与教材分析】

“平均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

(一)》的教学内容。“除法的初步认识”是学习除法的开始,也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小学二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好动,好表现,喜欢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在生活中,学生有“平均分”的感性认识,那怎么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就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多次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知识“再创造”中,形成新的体验,新的感悟,使他们真切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

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探索平均分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以及 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水果、水果图片、盘子等。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直观感知“平均分” 1.情境引入,感悟平均分的特点。

师:春天就要到了,二年级的小朋友准备去春游,看,他们正在忙什么呢?课件出示书中主题图让学生观察。

师:把你看到的说给你小组同学听。

师:谁愿意汇报?

生1:我看到了有的小朋友在分汽水,还有分面包的。

生2:有2个小朋友分橘子,手里还拿一个。

师:你猜一猜他打算放在哪儿?

生:放在2个橘子那堆里,就都是3个啦。

生3:还有分糖的,每堆都是5个。

2.动手实践,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师:大家观察得真仔细,今天老师也给每组同学(3人一组)带来一些水果,快打开数一数,有几个水果?(每组的水果个数不同但是大小基本相同)小组同学先商量一下怎样把这些水果分给你们组的同学,然后分一分。

学生活动,教师查看。

师:每组选个代表,把你们组有几个水果,是怎么分的汇报给大家。 生1:我组有8个香蕉,我给他俩都是3个,我2个。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1:不够了,就剩下2个。

生2:我们组有6个苹果,每个人都是2个。

生3:我们组有7个梨,谁都分到了2个,还剩下1个。

生4:我们组有9个水果,我们3个人都分到了3个水果。 3.从学生的分配方案中,揭示“平均分”的概念。

师:听了大家的汇报,老师很感动,大家在分水果时都很公平,(师指其中平均分的几个组),看这几组每个人得到的水果个数怎么样?

生齐:同样多(还有喊一样多)

师:其实像你们刚才这些分法在数学上还有他的名字呢?你们知道吗? 生1:一样分。

生2:同样多。

生3:平均分。

师:名字起得不错,你们每个人分得同样多也就是每份分得同样多,这种分法就是“平均分”。

板书课题:“平均分”,齐读,指名读。

4.在渗透份数,每份数中数量相等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课件出示,小红拿来了8块糖,它有三种分法,你能判断出哪组是平均分的吗?小组同学互相说说你的想法。

指名汇报并说出理由。

生1:第(2)种是平均分的。因为每堆都是2块糖。

生2:第(3)种也是平均分的,因为每份都是同样多的,是4个块糖。 师:观察平均分的两组,数一数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有几个块糖。学生一边数师一边课件演示用集合圈圈起来。渗透每份的含义。

二、动手操作,探究平均分的方法 1.教学例2,课件出示书中主题图。

师:小明是个懂事的孩子,他正在给同学分橘子呢,你知道有几个橘子?他想怎样分吗?

生:小明要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

师:对,同学们帮帮他,想一想怎么分呢? 2.动手操作,展示平均分的方法。

师:大家拿出15个水果图片和5个盘子,动手分一分,边分边说自己是怎样分的。

学生分,教师参与学生之中,最后汇报并展示不同的分法。

生1:一个一个地平均分在5个盘里,每盘分3个苹果。

生2:我先拿2个放在一个盘子里,再拿2个放在第2个盘子里,再拿2个放在第3个盘子里??还剩下5个,我一个盘子里再放一个。

生3:任意拿几个,不一样多,再把多的拿出来放到少的盘子里。

生4:我是每次拿3个放在一个盘子里,再拿3个放在一个盘子里。

师:你分得很快,谁是这样分的?(班级有三分之一是这样分的)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

生1:我想口诀三五十五,我就知道每个盘子里3个。

生2:我想到乘法算式3×5=15,一个盘子里就是3个。

生3:我会用除法,15除以5等于3,一个盘子里就是3个。

师:你们想得太好了,善于动脑,找到了简捷的方法。 师:刚才同学们可真了不起,帮着小明想出了这么多分橘子的方法,但是,不论怎样分,最后的结果是一样的,每个盘子里都是3个苹果,是平均分的。 3.再次操作,强化平均分。

师:如果把这15个桔子,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个?你还会分吗? 学生动手操作分,展示分法,学生评价。

三、应用新知,解决生活问题。 1.联系实际,练习体验。

师:小明非常喜欢小动物,他买了12个香蕉,想平均分给3只小猴(课件出示:桌面上小明放有12个香蕉,下面蹲着3只小猴)你知道每个小猴分几个吗?

知道的跟你的同桌说一说,不知道的可以用学具摆一摆。学生汇报教师演示,每只小猴4个,可这时又来了一只小猴。

篇2: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一)教学设计 1.除法的初步认识

第一课时平均分(一) 教学内容:

教材7—9页例1,例2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2.初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3.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经历平均分的操作过程,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难点:初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科书第7页准备参观科技园食品情境课件

学生准备:实物卡片, 18个○卡片、20根小棒。

预习:

复习表内乘法,预习课本7——9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平均分 ”(10分钟) 1.情境引入,感悟“平均分”的特点。

师:二(1)班的同学们准备明天参观科技园,看他们正在忙什么呢?课件出示教材中的主题图让学生观察。

引导学生把看到的说给小组同学听。 各组汇报。

让学生自由发表看法:同学们正在为明天的出行做准备。看,他们正在分食物呢! 这么多分法中,哪种最特别?(分糖果的最特别,每一份都一样,每份都是4颗。) 2.教学例1,引入“平均分”

(1)动手实践,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师:大家观察的真仔细,今天老师也给每组同学(3人一组)带来了一些糖果,快打开数一数,有几颗糖果?(每组的糖果基本相同) 小组同学先商量一下怎样把这些糖果分给你们的同学,然后分一分。 学生活动,教师查看。

师:每组选一个代表,把你们的糖果数量以及是怎么分的汇报给大家。 小组1:我们组有6颗糖果,我给他两人每人一颗,我4颗。

小组2:我们组有6颗糖果,分给3个同学,每人都有2颗。 小组3:我们组有6颗糖果,分给3个同学,每人分别是1颗,2颗,3颗。 ...... (2)教师追问:这么多种分法中,哪种最公平,公正? ①小组讨论分配方案,突出怎样分每份才能分得同样多。糖果分成3份,每份有2颗。小组推选代表到台前展示分配方案。

②观察:从糖果分成3份,每份有2颗,你们又发现了什么?(每份的数量同样多。) 出示小精灵的话: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3.巩固“平均分”的含义。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8页“做一做”第1,2题。学生自主完成,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让学生动手操作,对由“每份同样多”到“平均分”概念的形成至关重要。通过让学生反复操作分食物(操作,小组交流,过程展示)使之体验到“分”,“每份同样多”,从而自主地形成“平均分”的概念。

二、互动新授,探究平均分的方法。(15分钟) 1.教学例2,课件出示教材的情境图。

师:要把18个桔子平均分成6份,你知道可以怎样分吗? 让学生分组讨论,拿出准备好的学具,用学具代替桔子,同桌合作分一分。 2.动手操作,展示平均分的方法。

学生分 ,教师参与学生之中,最后汇报并展示不同的分法。

学生汇报,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有: 分法1:一个一个地平均分在6个盘子里,每盘分3个。

分法2:先拿2个放在一个盘子里,再拿2个放在第二个盘子里。再拿2个放在第三个盘子里......还剩下6,每个盘子里放一个。

分法3:还可以每次拿3个放在一个盘子里,再拿3个放在另一个盘子里,以此类推。

第三种分法分得很快,能说说你们是怎么想的吗? 学生可能会说是根据三六十八,就知道每个盘子里应放3个;也可能是想到乘法算式3×6=18,一个盘子里就是3个;或者用除法18除以6等于3,一个盘子里就是3个......让学生各抒己见,只要合理,均应给予肯定。 3,再次操作,强化平均分

师:如果把18个桔子平均分成3份,每份几个?你还会分吗? 学生分组动手操作,展示分法时要让学生说一说分法,引导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师:如果把18个桔子平均分成2份,每份又是几个呢? 学生分组动手操作,展示分法时要让学生说一说分法,引导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摆学具等操作性活动,使学生在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练习三的第1题。

让学生根据“平均分”概念判断“谁分得对”。练习时,先让学生弄明白题目要求,再让学生独立进行判断。让学生在运用“平均分”概念进行判断的练习活动中,巩固对“平均分”的认识。

2.练习三的第2题。

此题为使学生对平均分的印象更深,开始可以让学生喜欢怎么贴就怎么贴,以显示题目的开放性。教学时,还可让学生用画一画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3.练习三的第3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把12个风车平均放分3份的任务。 4.练习三的第4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

问:你是怎样想的? 有24个香蕉,平均分给3只小猴,每只小猴可以分几个?就是把24平均分8份每一份是多少?) 问:香蕉的数量都是24个,为什么两次每只猴子分的数量不一样呢? 因为平均分的份数不同,所以每一份也就不同。总数相同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份就越少,平均分的份数越少每份就越多。

注意让学生交流、展示平均分的结果,促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设计意图]:从多方面练习加深学生对平均分的认识,开放性的活动使学生从多角度认识平均分,为以后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打下基础。

四、课堂总结 (3分钟)

1.请学生回忆: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2.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平均分,还学会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要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可以每次每份放一个,也可以每次每份放两个??最后,每份分得同样多。

五、作业布置 (2分钟)

板书设计

二 表内除法

(一) 1.除法的初步认识

第一课时平均分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篇3: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平均分 ---教案

系院:初等教育学院

班级:b1002班

学号:1025834025 姓名:宋欢

平均分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

版)二年级上册48页。

教材分析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除法是计算的重要组成

部分,表内除法是学习除法的基础,而除法的初步认识又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是学习除法概念的第一课。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教材在编排时从分东西引入,通过分东西使学生初步领会除法的实际意义。第一个红点知识是初步认识平均分及学习习近平均分的方法,通过让学生动手分一些实物,借助同样多,明确平均分的含义。第二个红点部分和第三个部分让学生体会平均分的不同方法。使学生清楚的看到平均分的过程,直观的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在分一分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获得分物体的经验,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经历不同分法的过程,学习习近平均分物体的不同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感和动手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认真观察、个体思考、动手操作、小组讨论等活动,引导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了解的、熟悉的、现实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数学课堂,使数学教学变的生动、形象、丰富,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让学生会因为数学学习而感受到生活的丰富多彩,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内在魅力。

教学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通过动手分一分的操作实践活动,理解 “平均分”的意义。

(2) 教学难点:通过实践,在实践过程中学会平均分,寻找平均分的方法,为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作准备。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小方片

学具: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导学提纲

1、什么是平均分?

2、平均分有哪几种不同的分法?

二、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太阳公公升起来了,美好的一天又开始了,森林里绿绿的草,红红的花都绽开了笑脸,美丽极了。看,在森林里,住着一群可爱的小动物们。到了丰收的季节,果子都熟了。小动物们开始商量搞一次聚会。同学们从情景图中你搜集到哪些数学信息,从这些信息中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引导学生提出“分”的问题。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以故事引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让他们积极 主动自主地投入到学习中。]

三、探究新知 1.认识“平均分”

(1)问题:同学们要把10个竹笋分给两只大熊猫,可以怎样分?

(2)学生独立操作学具完成。小组交流。比一比,哪个小组想到的 方法多?

(3)全班交流,展示学生操作的不同情况。

(4)教师小结:有这么多的方法,你能不能根据分的结果,把它们 分分类 ?

(5)让学生根据分的结果,进行分类,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一 种是每份分得同样多,一种是每份分得不一样多。)

(6)根据“每份分得同样多”的情况,让学生说说每份是多少,有 几份。

(7)突出“平均分”,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板书平均 分的逐步出示含义) 2.学习习近平均分的方法。

(1)创设情境:小动物们听说,大家学会了平均分。纷纷跑来找大家帮忙。 (2)问题:每只小猴平均分到几个桃子?

a先让学生想一想,然后让学生动手用学具摆一摆,看看我们想的对不对。(每人摆完后,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b根据学生分的情况,小结:有的小朋友是一个一个地分,还有几个几个的分。只要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3)小组合作学习:每只小兔分4个萝卜,可以分给几只小兔?

[在活动中以“操作验证—归纳方法”的模式教学,既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兴趣,又培养了思维能力。]

三、解释应用,拓展提高。

1.师:小动物们在同学们的帮助下,都高兴的吃到了自己喜欢的水果!我们也很高兴,但这位小朋友却愁眉苦脸,他一定遇到了问题。(多媒体出示题目)每个盘子里放同样多的苹果,应该放几个?请你帮帮他!

(1)师:想一想,也可以动手摆一摆,然后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分的?每盘放几个?

(2)如果有4个盘子呢?(多媒体增加盘子数)

(3)这12个苹果你还能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几个?小组里互相说一说、分一分。

2、有6个桃子,每盘放2个,需要()个盘子。

3、有12个萝卜,每只小兔分4个,可以分给几只小兔?每只小兔还可以分几个萝卜?

4、同学们你能设计一个18人的排队方案吗?动手试一试吧? [分层设计练习,重视了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和能力的培养。开放性问题给了学生一个想象和发展的空间,不同的分法体现了学生不同的创造才能,体现了“人人都能学习数学,不同的人能学习不同的数学”的数学思想。]

四、交流收获 课堂评价

同学们今天大家帮助小动物们做了很多好事情,小动物们非常感谢大家。那你们能不能告诉老师这节课你的收获?同学们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现象都是平均分的。希望同学们能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把你发现是平均分的现象汇报给同学、老师和你的父母、朋友都可以。 板书:

1、什么是平均分?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2、平均分有哪几种不同的分法?

(1)知道总数、份数,求每份的数

(2)知道总数、每份的数,求份数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平均分”,明白了“平均分”的含义和会平均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习这部分内容既可以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又为今后进一步学习除法打下基础,因此这部分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教材从熊猫分竹笋引出数学问题,让学生体验除法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激发用数学解决问题的兴趣。同时,教材让学生利用“平均分”的旧知,自主探究,引发直接用除法算式计算的问题。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理解除法算式的含义,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低年级学生具体思维为主,本教学设计从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应到他们利用旧知识迁移。同时设计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富有浓郁气息的练习,既巩固除法的认识又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

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一)教学设计

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doc

除法的初步认识之平均分教案

表内除法 认识平均分 教学设计

《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

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

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

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

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

《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doc》
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