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学区“校长论坛”反思

2020-03-02 12:34:23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借鉴经验 提升自我

——第四届学区“校长论坛”反思

(2011年11月9日)

2011年11月3日、4日,教育局组织了长清区教育局第四届“学区校长论坛”,我有幸参加。通过两天的学习、参观和交流,震撼多、感触深、收获大。现总结如下:

一、校园文化建设——师生的精神家园。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所学校教育理念与教育模式的外在体现。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先进的校园文化对促进教师的发展和学生良好品质的养成,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所参观的学校都非常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精心设计的学校环境,奠定了校园文化的基础;独到办学理念的确立,构筑起校园文化的支柱;良好校风的树立,营造出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多彩活动的开展,为校园文化建设注入了活力。

走进校园,每一处墙壁都会说话,各具特色的走廊文化、墙壁文化、办公室文化、班级文化、功能室文化等,营造出了一个健康文明、高雅和谐、奋发向上的育人环境。如:张夏纸坊小学的楼道文化、班级文化、操场围墙的运动图案;三官小学的走廊文化,墙壁上的弟子规、三字经,名人名言等;归德翟庄小学的墙壁文化;文昌新屯小学的楼道古诗配画等等;各个学校教室内都是学生自己设计的班级文化板块,丰富多彩,寓教于乐。还有宣传栏、展示台、图书角等等,时时刻刻、时时处处让学生受到熏陶,感染,达到了“随风潜入夜,润

物细无声”的效果。

二、校本培训——教师专业发展的沃土

校本培训是全面打造教师的主要途径。本次校长论坛的学校在教师培养,特别是青年教师培养上,形式多样,扎实有效。都非常重视青年教师教师的专业引领,关注教师内心需求,激励教师发展自我。如张夏纸坊小学利用中午饭后的时间,组织教师练习书法、教练舞蹈等,这样既强化了教师的基本功,又增强了凝聚力;双泉马西小学师资紧缺,但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师的潜能,教育教学效果显著,这无疑是好的培养措施,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结果;另外,各个学校重视校本教研,充分开展了同伴交流互助的“集体备课”、“说课”、“磨课”、“校内优质课”、“专题研究课”、“备、、说、讲、评、测”一体化练兵活动,注重青年教师的基本功训练等,给青年教师压担子,同时各个学校都采取了多样的“结对子”形式和强化教师反思活动等等,努力为教师搭建着飞翔的舞台,尽快让青年教师成为了学校的中流砥柱。

三、关注细节——养成教育的关键

各个学校处处注意细节。文昌新屯小学的教学楼楼道和活动室里到处都是学生的诗配画作品。这些作品不是学生一次制作的,而是平时积攒下来的,把学生每次好的作品都进行保存,日积月累,不仅能给学生一个创作的灵感,而且能给学校留下一笔财富。崮云湖大刘小学的习字教学扎实有效,学生书法工整、整洁、规范,形成学校靓丽风景。“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作品中看出学生的功夫,看出学生

的成长。马西小学改革作文批阅,采取了自评、小组评和教师评的方式,从不同角度评阅作文,并且评语恰当、详实、有针对性,极大提高了学生作文的水平。张夏纸坊小学和谐有序的大课间活动,展现了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四、特色纷呈,注重积累。

一是每个学校不仅档案资料齐全,整齐划一,而且学生作品形式多样。书法、绘画、毛线贴画、十字绣、豆贴花、皱纸贴画、沙贴画、剪纸等等,名目多样,作品精致,彰显了学生的能力,展现了学生养成教育的成果。二是学校课程各具特色。文昌新屯《古诗文诵读》、张夏纸坊的《美丽杏乡》和《习惯养成诗歌》、孝里下巴的《声韵叮咚、伴我成长》等,凸显学校特色。三是校报校刊张扬个性。如马山南里的《硕果》校刊和《南里小学2011正在进行》《南里小学教师教研报》、双泉马西小学的《雏鹰》校刊等,为师生展示才华搭建了舞台。再就是孝里下巴小学和崮云湖大刘小学的《班主任工作手册》、《教师工作手册》、《教师成长足迹》等,方便了教师成长和学校教学常规的过程监控与指导。

本次学习参观活动,虽然时间短暂,急急忙忙,所参观学习的九所学校,都有自己的长处,都有各自的亮点,都有可学之处。他们在抓落实上能够坚持,在办学思想上都有自己的东西,并能总结宣传。对比我们所做的工作,就是缺乏很好的提升和总结,通过此次论坛,我应该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反思,对照先进找差距;反思自我定目标、压担子;借鉴经验,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

总之,论坛学习归来,一方面让我看清了差距与不足,更加明确了今后工作的着力点;另一方面,也增强了我加快我校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多向先进的兄弟学校取经,我们的学校一定会创新发展,不断提升。

聊城市第四届高中校长论坛发言材料

雷王学区王瑜校长论坛发言

第四届论坛通知

校长论坛

校长论坛

校长论坛

校长论坛

校长论坛

校长论坛

校长论坛

《第四届学区“校长论坛”反思.doc》
第四届学区“校长论坛”反思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