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现状分析[定稿]

2020-03-02 06:33:00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现状分析

摘要:改革开放30 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巨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同时以企业发展为标志的经济高速增长与快速发展的也产生了环境、资源、劳动者权益保护、产品质量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究其原因是我国部分企业缺乏社会责任,因此分析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原因并找出解决方案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从多个方面系统的、科学的分析了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原因,同时也提出了具体、可行的方案希望能对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提升有所贡献。

关键词:企业 社会责任 缺失 提高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 China present situation analysis

Abstract:30 year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gained huge succe that attract worldwide attention, but at the same time, with the enterprise development as a sign of the high speed growth of economy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 resources, also produced the protection of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workers, quality of products and a series of social problems.The reason is that Chinese enterprises lack social responsibility, so the analysis of Chinese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to find the causes and solutions is very important, this article from the aspects of system, scientific analysis of China\'s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reasons for the miing, but also put forward the specific, feasible scheme in hopes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 China contribute.Key words: corporation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Defect promote

正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发展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也付出了巨大的社会成本,企业单纯对经济效益的追求导致了大量社会问题的产生。如为了利润不惜破坏和污染环境,去年的紫金矿业污染事件,今年的哈药总厂污染事件都属于此类;侵犯消费者权益,前些年的三鹿奶粉事件,最近的双汇“健美猪”瘦肉精事件等都属于此类;至于普遍缺少诚信,恶意违约、恶意欠薪、破产逃债、虚假信息披露等更是屡见不鲜。究其原因,都是因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因此分析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成因,以便找到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解决之道就显得尤为必要。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至少应承担三个方面的责任:即经济责任、法律责

任和社会责任。经济责任是由资本追求利润的本质所决定的,法律责任是由社会的公约性所决定的,二者是强制性义务,企业必须遵守,否则难以生存。而企业的社会责任却不同,它实质上是一种道德责任,没有明确的责任范围,也不具有强制性,这导致了我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积极性不高。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企业层面主要是社会道德的下降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中心曾对1500 家企业进行了一次调查,其结果显示,只有8%的企业设有社会责任部,8%的设有可持续发展部,16%设有环境管理部,37%设有公共关系部,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大部分企业还没有设立专门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机制,即还没有把企业社会责任专门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加以对待,其原因如下。

(一)没有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轻视员工利益

1999 年前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建议全球企业参加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全球协议》,希望企业自动遵守在人权、劳工标准和环境方面的基本原则,可是我国企业在这方面却显得落后。近年来我国沿海地区出现了用工荒,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企业经营观念落后,轻视甚至无视员工利益,视员工为机械,这种现象集中表现在生产领域,例如生产安全、职业中毒、加班超时、福利待遇等方面。如果员工发现自己的收入是以牺牲自己的身体为代价,或者说自己的收入难以弥补工作对自己身体的伤害时,员工可能会转移自己的职业。早在1998年《工人日报》曾报道,在广东某市外资企业打工的工人,一年里就被机器切断了1000多根手指。在一些企业里,工人每天在粉尘飞扬的车间工作达16小时,在闷热如蒸笼的宿舍里睡眠不足5小时的情况极为平常。一个企业,如果不能视其员工为宝贵的资源,那么这个企业不会有太大的发展前途。

(二)企业缺乏基本的道德约束

市场经济在给我国带来极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极大地冲击了企业的道德观,使人们打破了应有的道德底线,在企业现实生活中则更多的表现为诚信的缺失。很多企业为了眼前利益,制假售假,偷工减料。非法生产不合格的假冒伪劣商品,坑害消费者。经久不息的严重危害消费者健康的地沟油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三)只注重经济利益,漠视环境保护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企业改革过分偏重对效率的追求,对企业社会责任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缺乏协调发展意识。经济增长、技术进步固然是人类的追求,但它们只具有工具和手段意义,社会发展的最高价值追求是公平与公正,而不是以牺牲社会和谐与环境为代价所换取的经济利益。我国许多地方缺乏环保意识,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缺乏可持续发展意识,一味的追求经济效益,急功近利,掠夺式地开发资源,严重污染环境,破坏了生态平衡,造成了严

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2010年7月3日,位于福建上杭县的紫金山铜矿湿法厂发生污水渗漏事故,9100立方米废水外渗引发福建汀江流域污染,造成沿江上杭、永定鱼类大面积死亡和水质污染。可悲的是这类事情一直在发生,很显然其原因是企业骨子里只注重自身经济利益,漠视环境保护所致。

二、缺乏健全,完善地法律法规

虽然我国《公司法》规定:“公司从事经营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但是这些社会责任条款本身无法在具体案例中作为判断合法或不法的依据,换言之,它是一条“软法”,而不是可以强制实施的“硬法”。哈药总厂一边喊着“品质至上、追求人类健康”的口号,一边却做着排污口色度为892,高出国家规定极限值60近15倍。排污口氨氮为85.075,高出国家规定极限值35两倍多,排污口COD 为1180,高出国家规定极限值120近10倍的事情,就是明显的例子。 无规矩不成方圆,如果我国能够完善与公司社会责任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与司法的力度。比如在劳动和环保方面,明确市场准入的具体条件,同时对违法用工、损害职工权益、违反环保法规的企业,依法纠正、处罚或令其退出市场,那么至少在危害劳动者权益,环境治理方面企业将会更加尽自己的责任。

三、政府的监督职能没有有效的发挥

政府担当着社会公众利益代表和公共管理者的角色,因此应该约束和监督企业的社会行为并使之履行社会责任。目前,《财富》《福布斯》等杂志将“社会责任”引入为评价企业的指标之一,而我国还没有制定关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规则,准则和指南,没有强制性的约束。于是政府监督大多流于形式,或者是往往从地方税收的角度考虑,对于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问题不够重视,大多等到成为新闻焦点后才采取措施,但是此时危害已经产生,难以起到预防作用。

四、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从本质上讲,企业也像人一样需要激励,否则其履行社会责任的积极性难以提高,这就要求通过法律和政府的引导,完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有效激励措施,而不是放任不管。对企业来说,履行社会责任,国家应该采取诱导的方式。如对公益捐赠和使用新能源给予税收优惠;对注重改善员工工作和生活条件、保护环境的企业给予表彰和奖励;政府采购拒买“血汗工厂”的产品;不准有“欠薪”记录的企业进入建筑市场等等。事实上,我国已经开始了这方面的积极尝试。如有些地方通过政府推动“企业社会责任认证”来促使公司承担社会责任,帮助企业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以提升竞争力;通过这种措施,引导企业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

总之,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企业自身的原因,也有社会方面的原因,还有政府等方面的原因。在促使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方面,主要有以

下几点措施。

一、明确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大势所趋,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意识

进入21世纪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世界各国都不断推广“社会责任”的概念,希望企业经营者所做的决策除了考虑遵守法律法规与市场经济运作因素之外,还应在道德方面承担社会义务。因为企业只有在遵守社会公德的情况下,才能得到社会的支持与创造更多的利润。企业应当充分认识到企业社会责任是把双刃剑,它在给企业带来风险的同时,还蕴藏着巨大的机遇。这就要求企业必须重新认识社会责任,统筹好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做到又好又快发展。

二、完善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内外部环境

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需要从企业内部治理和外部环境建设两方面入手,在内因和外因的共同推动下,实现企业社会责任的良性发展。首先,建立企业社会责任的内部机制。企业社会责任的内部机制主要在于公司治理结构的设计。现有的公司治理结构一般都确认股东及其利益代表掌握公司的决策大权。因此,要保护公司利益相关者的基本权益,应让利益相关者的代表进入公司的决策层。公司在做出涉及利益相关者利益的决定之前,应征得有关利益相关者代表的同意。公司应结合自身特点采取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根据需要可以引入独立董事或外部董事制度、职工参与制度等。其次,完善企业社会责任的外部环境。积极发挥政府的作用,以政策去引导和规范企业的行为,同时通过逐步建立市场激励和社会监督机制来积极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强化法规和政策体系的支持力度, 特别是将企业责任建设提升到法律层面。相关权威部门应尽快制定和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标准、规范,同时加强其真实性的认证,提高企业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积极性与真实性,让社会责任报告真正为企业的社会责任实践做出贡献。再次,优化外部治理机制。从西方发达国家看,企业社会责任并不完全依靠企业家的自觉,而是靠各种社会运动的推动发展起来的。因此,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达成必须借助社会的强大力量,特别是发挥新闻媒体以及消费者协会、环保组织、工会等社会群众团体的外部监督作用; 推动企业信息透明化;建立企业社会信用和道德评价体系。国外的经验表明,社会责任投资是企业社会责任的助推器,而且社会责任投资的整体投资回报更高。因此,中国应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以政府为主导,鼓励各种媒体对优秀的企业给予宣传和表扬,吸引更多的消费群体以及外部投资者,引导社会资金进入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并使其得到更好的发展。

三、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

近年来,中国企业员工合法权益保障的总体情况有了很大改善,但个别企业的违法违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主要表现在劳动合同、工资、劳动时间和职业安全等方面,由此引发的劳动争议案件居高不下,且群体性恶性暴力事件时有发生, 劳动关系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不利因素。据有关资料显

示,绝大部分劳动争议案件是由劳动者提起诉讼的,而且企业的败诉比例高达85%以上。近几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劳动领域的法规,要求企业认真贯彻落实现有劳动法律法规,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全面改善员工的工作条件,综合提高员工的各方面福利,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的普遍共识。

四、走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当前,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现实课题。经过多年的发展,高耗能、高污染、高投入、低附加值的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已经受到了能源短缺、劳动力成本上升、环境改善和社会经济结构调整等的强力制约。经济结构不合理、能源资源消耗过大、环境污染严重已成为当前中国经济社会最突出的问题之一。近年来,国务院已经出台了一系列节能减排的支持政策。在2009年末哥本哈根会议上,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成为各国的共识。企业自身也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淘汰落后产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结语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奉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价值观,实现了超常规、高速度、爆发性的经济增长,创造了世界“经济奇迹”。但在这种“中国模式”下的经济发展,衍生出了许多企业社会责任缺失问题。进入21世纪之后,这些问题变得尤为突出。如果解决不好,将极大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只有使企业真正承担起社会责任,才能化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各种矛盾。

参考文献

1、2010年蓝皮书: 我国百强企业社会责任指数整体偏低

2、孙继荣.中国社会责任发展的现状和机遇 WTO经济导刊2010(6):53-56

3、2010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报告【 http: / / finance.eastmoney.com /new s /1350.20100624801714552.htm .】

4、李立清,李燕凌.企业社会责任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5、卢代富.企业社会责任的经济学与法学分析.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

6、田虹.企业社会责任及其推进机制.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7、杨继瑞.企业社会责任的治理及对策思考.福建论坛.2005(1)

浅论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现状与对策

我国企业治理现状分析

我国煤炭行业企业社会责任盘点

我国企业的八大社会责任

我国社会能源消费现状分析

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基础分析

我国制鞋企业的现状分析

我国企业集团公司治理现状分析

我国企业人力资本的现状分析

我国企业供应链管理现状分析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现状分析[定稿].doc》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现状分析[定稿]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