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心理辅导

2020-03-02 08:03:2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1、举例说明心理辅导的目标

我想以患有社交恐惧症的学生的辅导来说明这一问题。大一看有关精神分析学书的时候看到一个十分有洞见性的观点,“一切心理问题都是关系的问题”,所以一个患有社交恐惧症的学生一定是人际关系处理方面出了问题,要么是能力问题,即是否有够强的社交能力以自信地与其他人交往,要么是观念问题,即人际交往思想观念方面出现了偏差甚至没有社交的意愿。

对这一类学生的辅导,目标有两个方面:(1)总目标:帮助当事人(学生)寻找自己的方向,并努力去实现活动目标。这是辅导者(老师)要尽力达到的目标。即辅导者以要热心的态度获得学生的信任,去了解学生具体情况然后帮助学生分析患有社交恐惧症的原因,向学生提一些摆脱社交恐惧症的建议,从而引导学生逐步摆脱社交恐惧症,走向群体参加社交活动。(2)分目标,帮助当事人学会从多方面考虑问题,发展当事人认识自我的能力,发展当事人建立人际关系的能力,以上三个分目标归结到一点就是:帮助当事人,使他们能自己去寻找路子。

而从学生自身要尽力达到的目标:第一,是要学会多方面考虑问题。学生要认识到社会上有好人也有坏人,但大部分人都是善良友好的,不要仅凭某一行为就判断某人是不友好的而不与人交往,这样患者才能学会接纳他人,不会对他人总是心怀恐惧,才会主动去参与社交;第二,正确认识自己。通过辅导学生要正确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但更要认识到自身的特点、长处,这样才能让学生接纳自己,从而获得自信去和他人交往;第三,建立人际能力。通过辅导之后,学生要逐步学会怎样与人交际交往,了解自身的长处、特点,学习一些人际交往的技巧,不断地在实践中提高社交能力,从而摆脱社交恐惧症的困扰。

2、联系自己实际,分析八种心理障碍

缺乏同理心、不能正向选择和关注、缺乏尊重和温情、缺乏具体性、逃避即刻性、充满对立性、缺乏一致性、真实性与可靠性、宾格被控

3、心理辅导的谈话技术有哪些?自己如何让提高?

1 封闭式询问

2 开发式问道

3 隐愈鼓励

4 悉意

5 情感反映

6 摘论

4、什么是心理辅导?如何操作?

心理辅导是一个利用心理辅导背景的作用改变当事人意识倾向和行为倾向的、发生在辅导员和当事人之间的相互影响过程。

当事人---辅导员---接受---了解---建立关系---辅导---了解自我---接受自我---改变意识行为倾向---潜能发挥---个性升华

5、举例说明中小学生六种问题行为?

一、抗拒权威

抗拒行为

不尊重权威

破坏公物

残酷

蔑视纪律和规范

1 逃学离家出走

2 抽烟喝酒

3 赌博

4 忘命徒式的“英雄观”

反社会

----一种病态人格

----直接环境

----辅导方法

二品行不良

1 偷窃和偷窃癖

2 不诚实

3 轻视学业

4 交友不良

三、人际关系困难

1、孤独

2、社交恐惧

3、侵犯行为

四、个性缺陷

1、自我意识危机

2、情绪不成熟

3、害怕与拒绝挫折

4、希望破灭和退化

五、青春期萌动

1、早恋

2、性心理困扰和性行为倒错

3、自我形象歪曲

6、如何干预网络成瘾?

1.强化干预

强化是使有机体增强某种反应重复可能性的力量,它可以分为奖励与惩罚两种。在实际操作中,这种干预方法使用最为普遍,效果也最好。在网络成瘾的干预中,奖励的使用条件是一旦发现成瘾学生有了减少上网的行为时, 就给予奖励、表扬或肯定性评价。惩罚的使用条件是一旦发现成瘾学生上网时间增加时,立即给予处罚。处罚可以是物质性的,如取消他获得他最想要的东西的权利, 也可以是精神上的,如校纪处分等。

2.厌恶干预法

厌恶干预指采用惩罚性的厌恶刺激来减少或消除一些适应不良行为的方法。常用做法有橡皮圈拉弹法、不赞成干预、内隐致敏法等。

(1)橡皮圈拉弹法。是由成瘾学生预先在自己手腕上套上一根橡皮圈,当他坐到电脑前准备上网时,自己用力拉弹手腕上的橡皮圈,使其手腕有强烈的疼痛感,从而提醒自己下网。也可借助外力如闹钟发出尖利的噪音,来促使自己停止上网。

(2)社会不赞成厌恶干预。主要是运用图片、影视、舆论等手段,使学生在上网的同时产生一种来自社会的压力,并在心理上造成威慑和畏惧心理,从而达到戒除网瘾的一种干预方法。

(3)内隐致敏法。又叫想象性厌恶干预,是指用想象上网的过程和结果的办法,使自己对上网感到厌恶感,从而逐步减少上网时间直至戒除网瘾的一种干预方法。这种方法可与橡皮圈拉弹法结合使用,效果会更好。

3.转移注意力法

学校或班级通过组织各类有意义的文体活动, 让成瘾学生参与其中, 从而转移他的注意力和减轻他对网络的迷恋程度的一种干预方法

4.替代、延迟满足法

一方面学校和老师要帮助学生培养替代活动(其感兴趣的课外活动)吸引其注意力,并弄清他的上网习惯,然后使其反其道而行之,在原来上网的时间里做其他事情。另一方面,了解问题学生的上网时间(起初要控制上网时间,不必绝对戒除),将其上网总时间列表,纳入周计划,在可以控制的前提下,逐步减少上网时间最终实现戒除网络成瘾的目标。

5.团体辅导法

将患有网络成瘾症的学生组合成一个团体由富有经验的老师作为指导者,运用团体动力理论做理论基础,综合运用团体咨询的原则和各种方法,达到使参加团队的成员整体戒除网瘾的目标。团体辅导所具有的特点决定其对网络依赖具有良好的干预效果。首先,团体成员之间的认同感对于团体成员在认知和行为上的改变有着巨大的支持作用。团体成员“能够认识到别人也有跟自己相同的问题,自己支持别人,也得到别人的支持,从而获得道义心,可以增进信心”。其次,团体咨询可以使网络成瘾的学生获得安全感。网络成瘾的学生因对自身的网络使用不当问题投入较多关注,而忽视自身其他方面的优势及能力,团体咨询可以使其注意到自己的能力,对团体其他成员的成长有所贡献,也可以增强自信心和安全感。再次,团体成员们共同签署的契约,对团体成员有强烈的约束作用,同伴之间既有支持又有监督。网络成瘾的学生在团体中做出改变不当行为的承诺后,会因团体的监督作用而努力维护自己的诺言,由此使行为的改变得到长期的坚持和巩固。

陷入网络依赖或成瘾的学生, 往往反映了其现实生活的某些需要得不到满足,禁止或减少上网行为虽然必要,但从源头解决问题才是根本。所以,应针对不同的网络成瘾原因,采取不同的干预方法。值得一提的是,对中学生的网络成瘾,重点应放在预防,而不只是对网络成瘾学生的补救性矫治。

6认识网的多维性。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看到网络的利与弊,更能清晰地体会到因特网在带给人们诸多方便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复杂的问题。有了几乎无所不知的互联网和电子邮件的帮忙,出于对信息的需求和沟通的渴望,产生对信息的过分依赖,使人们在很多时候,来不及辨别真假和对自己是否有益,便被信息的海洋淹没了。此时,你丢失了什么?是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而这恰是社会活力的源泉。

7认识网的吞噬性。

北京大学哲学博士刘华杰说,技术不能解决人类面临的所有问题,而且能够带来新的问题。任何一种文明在其高速发展的初期,都会不可避免地陷入某种程度的盲目和无序,让人们在享受它的成果的同时却被它的负作用搅得焦头烂额。他提醒,一种带有魔力的技术可能正在侵蚀着我们残存的个性。过分依赖网络,不仅吞噬我们的时间、健康、人际关系及我们的情绪,还会给我们带来严重的孤独感和沮丧感。在生活不快乐不幸福,只在网上寻求暂时的发泄,生活还有意义吗?

8关键把握一个“度”。

专家建议青少年每天上网时间不要超过3个小时,而且要有良好的心态:利用网络来开拓视野、增长知识和扩大交往面,而不是将自己与现实世界隔离,发泄情绪。同时学会自我调节,舍得放弃网络上那些虚拟的东西。家长平时应注意观察、监督自己的孩子,如果发现孩子成绩突然下降,经常回家不吃饭就直接上网,精神萎靡不振,要及时与孩子沟通,讲明利弊。

7、如何正确对待青少年早恋?

学校心理辅导工作计划

学校心理辅导作业

学校心理辅导案例

学校团体心理辅导方案

学校心理辅导活动策划书

学校心理辅导第三章课件

《现代学校心理辅导》填空题

学校心理辅导计划[1]

心理辅导

心理辅导

《学校心理辅导.doc》
学校心理辅导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