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2020-03-02 01:52:38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教案背景: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乘法知识体系的起点,也是整数四则运算系列中的一个重点概念。学生掌握了乘法的意义,可以帮助理解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为解决相关乘法的实际问题提供依据,也是以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具有统领全局的作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新教材中“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节无论在内容还是呈现形式上较以往都有很大的突破。教材首先展示了一个热闹欢快的游乐园的主题图,通过这一学生熟悉而又特别喜爱的场景,暗示出生活中有许多一组一组出现的数量,并且每一组的数量是相同的。这样设计使数学贴近了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拉近了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学生已经学过加法、减法,这一节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由于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加之这个概念又难以建立,在这种情况下,教材一开始就专列了一节“乘法的初步认识”,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为以后学习乘法的其它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一节起始概念课,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它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加法,其生长点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体验乘法是相同数相加的简便方法。主要内容包括游乐园主题图、例1和练习九的第1~4题。教材的编排分两个层次:第一,以学生活动情境提供同数相加的式题,进而引出乘法运算。第二,沟通同数相加和乘法的关系,说明乘法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结合具体活动情境,从让学生认识相同数相加开始,结合具体事例,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逐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这样编排由学生活动中同数相加的计算引出乘法,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乘法\"产生亲切感。 教学方法: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只有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他才会积极开动脑筋,认真思考,并用最简洁的方法获得有用的知识。”因此,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时,要尽可能地选择一些有趣味性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乘法”这样一个抽象的概念。

1、情景教学法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尽早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我设计了一个热闹欢快的游乐园的主题图,通过这一学生熟悉而又特别喜爱的场景,暗示出生活中有许多一组一组出现的数量,并且每一组的数量是相同的。用这一情景串起整节课的内容,一方面使教学前后呼应,形成一个整体,另一方面为学生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玩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2、采用提问引导探究式的教法,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教学内容:教材44页—46页的例1及做一做、练习九的1—3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2、在经历乘法形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等多种感官能力和合作意识。

3、通过乘法的初步认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乘法的意义,会读、写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的意义,体会同数相加与乘法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小棒吗?小棒的作用可多了!今天我们要用小棒干什么呢?咱们先到小朋友的活动现场去看一看,(课件出示摆小棒的情景)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从图中你看到什么?你们想不想也来露一手呢?

【设计理念:摆小棒是学生熟悉和喜爱的操作活动,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创设了小朋友们摆小棒游戏的情境,引出“你们会摆吗?会用小棒摆什么?”使学生产生强烈的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和愿望,为激活进一步探究所需的先前经验而设计了适当的学习活动。】

学生按要求操作摆小棒。(操作要求:先摆出自己喜欢的图形,然后在老师规定的时间内继续摆,摆出相同的图形,看谁摆得多。)

(操作、指导、汇报)

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解决你摆的这些图案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呢? (拿出练习本,把解决的算式写在练习本上。汇报、交流,师做简要板书) 3+3+3+3+3+3=18 4+4+4+4=16 10+10+10+10+10+10+10=70 【二】发现问题、探索新知

1、认识乘法,理解乘法的意义

★仔细观察黑板上的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每个算式中加的数是一样的;都是连加„„) ★就学生写的摆的△进行想象,引出乘法。

如果老师给你足够的小棒让你继续摆△,你打算摆出多少个?你还能列出算式吗?(生:能)如果你摆了50个△,你还能列出加法算式吗?(学生:能!)那谁来说一说刚才写算式时你的感受怎么样?有什么好办法吗?(引出乘法并板书)

【设计理念: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使学生自然产生“如果有一种简便的写法该多好哇!”的愿望,这时教师放手让学生在充满自信的基础上,积极开动脑筋、自主探索,并通过小组合交流,创造出一种比较简单的表示方法。】

2、乘号的写法及乘法算式的读写

3+3+3+3+3+3=18 (6个3相加) 板书:6个3 3×6=18 3乘6等于18 6×3=18 6乘3等于18 |

乘号

4+4+4+4=16 (4个4相加) 10+10+10+10+10+10+10=70 (7个10相加) „„ „„ „„

(黑板上其余的算式引导学生自己去写,师巡视、指导,集体订正,并说一说是几个几相加。)

★说一说加数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可以写成乘法算式?

★比较、总结乘法的意义:表示几个或许多相同的数相加可用乘法来计算。

3、随机练习:老师拍手,学生听次数,列加法算式,再改写成乘法。 【三】应用新知,自主练习,解决生活问题 师:同学们,我们刚才一起玩了摆小棒的游戏,接受了老师的挑战,还认识了乘法,表现得非常出色,现在我们一起去游乐园玩一玩,好吗?

(课件出示公园游乐园的场景。)

师:游乐园是小朋友们最喜欢来的地方,大家看,这里有什么好玩的呀?(学生观察回答,有摩天轮、有过山车、有小火车„„)你能提一个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吗?(学生提问:“过山车上一共有多少人?”“摩天轮上有多少人?”“小火车上一共有多少人?”„„)这些问题你们会解决吗?你可以选一个问题把算式写在作业纸上。(学生自主练习,在小组里互相交流。)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教科书的教学资源,把枯燥的练习融入生机勃勃的公园游乐场的各项活动场景中,为学生创设了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玩中发现数学问题,解决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愿意合作交流,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积极主动地去探索。】

【四】全课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玩的高兴吗?在玩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收获吗?(学生畅所欲言,总结本节课的知识,补充课题)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乘法的初步认识

3+3+3+3+3+3=18

6个3 3×6=18 3乘6等于18 6×3=18 6乘3等于18 | 乘号

教学反思:本课是学习乘法的第一课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较高,因为是刚刚接触乘法,所以学习起来都特别有兴趣,学习效果也比较理想,我觉得做得比较好的有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年级的学生都很天真活泼,动手操作是他们最喜欢玩的,所以在活动的导入上我出示了用小棒摆图形的情景,当学生看到教材上小朋友们用小棒摆出美丽的图形,联想到自己会摆的图案,也产生摆一摆的愿望,进而让学生用小棒创作作品。这种设计,一方面使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形成一个整体,另一方面为学生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玩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二、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

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加法中的特殊情况:几个加数都相同,为理解乘法的的意义做了很好的铺垫。如在,计算“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列出一些加法算式。通过观察加法算式,读一读,想一想,使学生体验到,要列出的加法算式会很长,写起来会很麻烦。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使学生顺其自然产生“如果有一种简便的写法该多好”的愿望,再让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探究出一种比较简单的表示方法。

课后,通过与各位领导及同仁们探讨交流,我非常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教学还存在诸多不足:本节课的设计虽比较流畅,但缺乏高潮;细节处理不够细腻。

乘法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乘法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doc》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