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读书笔记

2020-03-03 04:11:44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 唐朝诗人李白曾作《山间问答》诗曰: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

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给名山洞天福地以诗意般的写照。

★ 《道德经》第42章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教内丹学家张伯端《悟真篇》阐释为:道自虚无生一气,便从一气产阴阳。阴阳再合成三体,三体重生万物昌。世间的一切皆由道演化而来,万物皆以道为源泉和存在依据,都分享了同一个道。

★ 现代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在提到中国禅宗的特点时列举了四点。他说禅宗的要义有四点:

一、第一义不可说;二,究竟无得;

三、佛法无多子;

四、担水砍柴,无非妙道。此四点中,“佛法无多子”是禅宗单提;余三点,佛家、道家虽略及,但禅宗特重之。这四点就是禅宗的本色。

所谓“第一义不可说”,第一义为绝对不可思议的内证境界,只可体验,不可言说,故第一义不可说,说出来的都已是第二义、第三义了。

所谓“究竟无得”,《楞严经》讲“圆满菩提,归无所得”;《心经》也说“无智亦无得”。有得就有局限,就有执著;只有无得,

1 才可以超越一切局限。

所谓“佛法无多子”,佛法就讲一件事,佛法就讲佛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为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就为这件事,除此之外没有第二件事。禅宗更为彻底“达摩西来一字无”。这也就是说,佛法的根本要义,只要机缘成熟一点就破,没有多余的话。只要师资道合,点一下就开悟了,点一下就解决问题了,所以“佛法无多子”。

关于“担水砍柴,无非妙道”,这是禅宗特有的一种精神。它把禅机、把佛法完全融入到生活当中,担水、砍柴、种地、烧火、做饭等一切日常生活都是参禅悟道的好因缘。禅宗的四个特点,最后归结到“担水砍柴,无非妙道”,就是说:开悟、禅机一定不能脱离生活;脱离了生活,佛法一点用处也没有。脱离实际学佛参禅,无异于浪费时间,所以一定要学会运用佛法。

★ 宋代是儒释道逐渐融合的时期,智圆《病赋》:“尝谓三教之大,其不可遗也。行五常,正三纲,得人伦之大体,儒有焉。绝圣去智,守雌保弱,道有焉。自因克果,反妄归真,俾千变万化,复乎心性,释有焉”。在智圆看来,三教不可缺,各有各有光辉,犹如鼎与足的关系,少了任何一方都难以坚

2 立。

★ 佛教在印度波罗奈(现在的贝拿勒斯)城附近的萨拉纳特(鹿野苑)诞生,开始时,它只有5名信奉者,经过传播到许多国家,它现在是6亿多人的宗教了。

★ 凡语必忠信,凡行必笃敬。 饮食必慎节,字画必楷正。 容貌必端庄,衣冠必肃整。 步履必安详,居处必正静。 作事必谋始,出言必顾行。 常德必固持,然诺必重应。 见善如已出,见恶如已病。 凡此十四者,我皆未深省。 书此当座隅,朝夕视为警。

——宋,张思叔《明心宝鉴》

★ 留正气给天地,遗清名于乾坤。

——明,洪应明《菜根谭》

译文:人宁可保持纯朴毫无机诈的本性而屏除后天的聪

3 明才智,以便保留一点浩然正气还给孕育灵性的大自然;人宁可抛弃俗世的荣华富贵而过清虚恬静的生活,以便留一个纯洁高尚的美名还给孕育本性的天地。

★ 伏魔先伏自心,驭横先平此气。

——明,洪应明《菜根谭》

译文:要想制服邪恶必须必制伏自己内的邪恶,自己内心的邪恶降服之后自然安稳不动,到那时一切其他邪恶自然都不起作用。要想控制不合的横逆事件,必须先控制自己容易浮动的情绪,自己的情绪控制住以后自然不会心浮气躁,到那时所有外来的横逆事物自然也就不会侵入。

★ 真放肆不在饮酒高歌,假矜持偏于大庭卖弄。看明世事透,自然不重功名;认得当下真,是以常寻乐地。

——明,陈继儒

译文:真正潇洒豪放的人并不一定会饮酒狂歌,假装庄重的人却偏要在大庭广众间着意卖弄。能将世事洞察透彻的人,自然不会重视功名;能够抓眼下幸福的人,据此可以经常找到快乐的宝地。

4 ★ 泰国是一个以南传上座部佛教立国的国家,也是东南亚诸国中最大的佛教国家。2.5万所寺院和10万多座佛塔遍布全国,32.2万出家僧众和总人口中90%以上的佛教信徒,几乎相当于全世界南传上座部佛教里信徒总数的二分之一,使它不仅拥有“微笑国度”的美誉,更得到了“黄袍佛国”的尊称。

宗教社会学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宗教伊斯兰

宗教的七种理论读书笔记

《名族宗教理论与政策》读书笔记

宗教

Kant 读书笔记《单纯理性限度内的宗教》

宗教学习心得

宗教感悟

无宗教

宗教制度

《宗教读书笔记.doc》
宗教读书笔记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