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

2020-03-02 15:26:53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现代教育技术:是指运用现代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的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

2、教育传播:是教育者按一定的要求,选定合适的信息内容,通过有效的媒体通道,把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传递给特定的教育对象的一种活动,是教育者和教育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

3、多媒体技术:通过人机交互,实现同时获取、处理、编辑、存储和展示两种以上不同类型信息媒体的技术。

4、媒体:通常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承载信息的符号系统,二是指储存和传递信息的实体。

5、教学媒体:是以传递教学信息为最终目的的媒体。

6、多媒体课件: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学的需要,经过严格的设计,并以多媒体的表现方式和超文本结构制作而成的课程软件。

7、虚拟现实技术:集成了数字图形技术、计算机仿真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传感技术、显示技术,网络并行处理技术等,能生成逼真地展现视、听、触、嗅觉等多种感官体验的虚拟环境,用户可借助必要的设备进入虚拟空间,进行实时交互,感知和操作虚拟世界中的各种对象,从而获得身临其境的感觉。

8、网络课程是网络教育资源的一种重要类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

9、流媒体:是指在Internet上使用流式传输技术的连续时基媒体,是一种新的媒体传送方式,而非一种新媒体。

10、流媒体技术:一般包含两种含义:一是使音频和视频形成稳定和连续的传输流和回放流的一系列技术、方法和协议的总称,另一是相对于传统的下载一回放方式而言的一种媒体格式,能从Internet上获取音频和视频等连续的多媒体流,客户可以边接收边播放。

11、教学设计:以获得优化的教学过程为目的,以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过程。

12、教学策略:是对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所采取额教学活动程序、方法、形式及媒体等因素的总体考虑。

13、教学评价: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按照一定的规则,运用一切有效的手段,对教学活动过程及结果进行测量、衡量,并给以价值判定的活动。

14、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将信息技术以工具的形式与课程融为一体,将信息技术融入课程教学体系个要素中,使之成为教师的教学工具、学习者的认知工具、重要的教材形态、主要的教学媒体。

15、协作式学习模式:是为了促进学习,由学习者互相协作完成某个给定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

16、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指导下,在丰富的教学经验基础上,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围绕某一主题形成的、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其具体可操作的实践活动方式。

A、现代教育技术发展历史:1电化教育的兴起2电化教育的初步发展3电话教育的重新起步于迅速发展4教育信息化迅速发展。

B、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是多层次、多反面的,最直接的是学与教的理论和传播理论,较直接的是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相关学科的理论,如教育学、心理学、物理学等,最根本的理论基础是哲学和作为一般科学方法的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非科学性理论等。1学习理论;是探讨人类学习的本质及其形成机制的理论。对现代教育技术影响较大的学习理论主要有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建构注意学习理论。(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前占主导和统治地位的学习理论,代表人桑代克(试误说)。华生的刺激-反应主要观点:•学习是刺激与反应(S-R)的联结过程,是反应概率的变化。如果在一种反应之后伴随一种积极的强化物,那么在类似环境里发生这种反应的概率就增加,其公式S-R-S。•反应有两种,即应答性反应和操作性反应前者是有机体被动的对环境做出的反应,后者是有机体主动地作用于环境。•学习是小步子、自定步调、积极反应、及时强化的。(2)苛勒·皮亚杰、布鲁纳、加涅,布鲁纳的认知一发现说:认知主义理论的观点:1重视人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价值,充分肯定学生的自觉能动性2强调认知、意义理解、独立思考等意识活动在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3重视人在学习活动中的准备状态,即一个人学习效果,不仅取决于外部刺激和个体的主观努力,还取决于一个人已有的知识水平、认知结构、非认知因素。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贡献:•重视人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价值,充分肯定了学习者的自觉能动性。•强调认知、意义理解、独立思考等意识活动在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强调人在学习活动中的准备状态,即一个人学习的效果,不仅取决于外部刺激和个体的主观努力,还取决于一个人已有的知识水平、认知结构、非认知因素。•重视强化的功能。•主张人的学习的创造性。布鲁纳提倡的发现学习理论就强调学习者学习的灵活性、主动性和发现性。(3)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是20世纪60开始盛行的,观点;•学习是丰满人性的形成,其根本目的就是人的自我实现。•人生来就有学习的动力,对世界充满好奇。•有效的学习在于使学习具有个人意义。•学习者是学习的主题,应受到尊重。•情感是有效学习的重要条件。•意义学习主要包括4个因素,整个人都投入到学习中,学习是自我发起的,学习是渗透性的,它会使行为态度乃至个性都会发生变化,学习是由学习者自我评价的。•大多数意义学习是从做种学习。(4)构建主义学习理论是20世纪80后风行的,基本观点:•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知识是个人经验的合理化,而不说明世界的真理。•知识的建构并不是任意随心所欲的。•学习者的的建构是多元化的,建构四要素:情境、协作、会话、意义。2教学理论(1)赞可夫的发展教学理论,观点一是以最好的教学效果促进学习者的一般发展,应把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目标,二是只有当教学走在发展前面的时候,才有好的教学,应把学习目标确定在学习者的最近发展区之内(2)布鲁纳-发展教学理论观点:一是学习一门学科最重要的是掌握他的基本机构,二是任何学科都能用在智育上是正确的方式,有效地交给任何发展阶段的任何儿童,三是要学习好,必须采取发现法。(3)巴班斯基教学最优化理论观点:一是应该把教学看成一个系统,用系统的观点方法来考察教学,二是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学诸要素构成的合力,对教学应综合分析、整体设计、全面评价,三是教学最优化,就是在现有条件下用做少的时间和精力,取得最大的成果。(4)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观点:•人类思维和认知的方式是多元化的,即存在多元智能。•智力是在某种社会文化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某种产品所需要的能力。•智力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不是以整合的方式存在,而是以相互独立的方式存在。•每种智能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具有同等的重要性。•每个学习者都有或多或少地同时具有上述八种智能,只是其组合的方式和发挥的程度不同。•每个学习者都有一种或书中优势智能,只要教育得法,每个学习者都能成为某方面的人才,都可能获得某方面的专长。3传播理论:(1)贝罗的传播过程四要素理论基本观点:传播过程主要包括:信源、信息、通道、受者等四个基本要素,传播的效果是由四个要素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共同决定的。(2)罗密佐斯基双向传播理论基本观点:传播过程是一种双向过程,传者和受

者都是传播的主体。(3)宣韦伯的传播效果理论基本观点:教育传播要取得好效果,必须遵循共同经验、抽象层次、重复作用、信息来源和最小代价原理。 C、教学媒体的分类:教学媒体种类繁多,有多种分类法,如有传统与现代之分,印刷与非印刷之分,有听觉媒体、视觉媒体、视听媒体、交互媒体之分,还有光学投影媒体、电声媒体、电视媒体、计算机媒体之分。 D、教学媒体的功能特征:各种媒体运用不同的符号来承载信息,刺激接受者的感官,使其所表现的教学功能与特性各不相同。不同教学媒体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教学功能的差异,主要反应在表现力、重视力、接触面、参与性、受控型等方面。表现力:教学媒体表现事物的时间、空间、运动等特性的能力。重视力:教学媒体不受时间、空间限制,把储存的信息内容重新呈现的能力。接触面:教学媒体把信息同时传递到学习者的范围。参与性:教学媒体在发挥作用时学生参与活动的机会。受控性:教学媒体使用操纵的难易程度。

E、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主要观点:他将人们学习的各种渠道统称为获得经验,将各种经验按照抽象程度的不同,由低到高进行了划分,把人类学习的经验分为三大类11个层次,塔底是做的经验,包括:直接的有目的的经验。设计的经验。参与活动的经验。塔中是观察的经验,包括:观摩示范,见习旅行,参观展览,电视,电影,录音、无线电静态图画。塔尖是抽象的经验,包括:视觉符号和语言符号。意义:

一、分析了学习者获得经验的来源、渠道或媒体,拓宽了我们对教学材料、教学媒体的认识;

二、把学习者得到的学习经验进行分类,并指出了某些经验来自何种媒体或何种活动方式,分析了各类经验之间的关系,使我们认识到不同类型的学习经验在学习中的作用,并认识到要得到某些经验就要选择某种媒体。

三、指出电视等媒体具有传播代替经验的作用,看到代替经验在教学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即他们是连接具体经验与抽象经验的桥梁和纽带。

F、选择媒体的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媒体特性和教学条件,此外还要从整个教学过程出发,综合考虑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活动等要素。 G、编写教学媒体遵循的原则:教育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技术性原则、艺术性原则、经济性原则。

H、教学媒体材料编制原理:共同经验原理、抽象层次原理、重复作用原理、信息来源原理、最小代价律原理。 J、影响教育技术形成的三股力量:1视听教学的发展:推动了各种视听设备在教学中的应用。形成了依靠教学技术资源来解决教学问题的思想和方法。2程学教学的法杖:推动了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形成了以学位中心的个别化教学思想和方法。3系统化设计教学的发展:推动了基于系统理想和方法在教学中的应用。形成了教学设计的系统。 K、多媒体以多媒体计算机为基础,具有集成性、交互性、控制性。多媒体课件主要特点有多媒体性、集成性、交互性、超链接性。

L、多媒体课件的类型:课堂教学型多媒体课件、自主学习型、模拟实验型、训练复习型、教学游戏型、资料工具型多媒体课件。

M、多媒体课件的开发过程:从制定计划开始,经过周密的计划后进行设计,再根据设计要求编写脚本,(准备素材)课件的制作以脚本为依据。制作完成后的课件应进行测试运行,在运行中发现问题,修改完善(形成性评价)。试运行合格的课件才能应用于教学,在广泛的教学应用后,应对课件进行全面评价。 P、多媒体课件的开发流程:分步:⑴分析用户角色用户角色是指按照一定参考体系划分的用户类型,是能够代表某种用户特征、便于统一描述的众多用户个体的集合 ⑵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即是教学活动的向导,又是检验达到效果的尺度。⑶分析学习内容⑷选择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教学实施过程中所采取的方法途径。⑸编写课件脚本文字脚本是按照教学过程的先后顺序,用于描述每一环节教学内容及其呈现方式的一种形式。制作脚本是通过包含课件系统结构说明、知识单元的分析、界面设计、链接关系的描述和制作脚本卡片⑹制作课件①选择制作技术②制作课件样例⑺应用和评价⑻归类和整理

N、多媒体课件设计特性:1多媒体课件是学习者学习的学习资源之一2设计多媒体课件必须像编写文字教材一样,给以高度的重视、精心设计,精心制作3开发多课件又要有与编写文字教材不同的思路,着眼媒体元素充分合理应用,张扬多的特点和优势。4多绝不是文字教材的搬家,也不应该是文字教材的简单翻版,应该是在文字教材基础上的创造。

P、多媒体课件作品的评价标准:(1)选题准确,重点突出 一般选择重难点突出并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且适合多媒体手段表现的内容(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选题要特别注意“新”“奇”“趣”,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促使他们产生直接学习动机。(3)制作画面精美(4)配音效果完美(5)交互性(6)衔接性好(7)制作过程精细。

Q、多媒体课件设计总要求:多媒体课件的设计,既要着眼于教学策略设计,又要着眼于教学内容设计和人机界面设计等大的方面。1教学策略设计:是对完整特点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教学活动程序、方法、形式和媒体等因素的总体考虑。2教学内容设计:主要考虑教学信息的组织结构和教学信息的媒体化呈现。3人机交互界面:是除了课堂教学课件之外所有媒体课件设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非课堂的多媒体教学系统必须是一个好的人机交互系统。 R、网络信息资源的检索与利用:1搜索引擎的基本类型:(1)全文检索搜索引擎(2)目录索引类搜索引擎(3)多元搜索引擎。2常用搜索引擎:搜狗、Google、百度、天网、一搜、爱问、中国搜索、21CN、醋比、3721实名搜索等。

S、五种网络通信教学应用:1电子邮件的教学应用:2即时通信工具的教学应用3BBS和论坛的教学应用4博客的教学应用5网络会议系统的教学应用。

T、虚拟现实技术的特性:1交互性,是指用户对虚拟环境内对象的可操程度和从环境得到反馈的自然程度。2沉浸性,虚拟现实技术能使用户感到自己处于虚拟世界,即身临其境。3想象性,最大限度发挥人类的创造能力和想象力。一方面,虚拟的环境是人类想象出来的,体现设计者的思想,另一方面,用户可从设计好的环境中得到感性和理性上的认识,进而探化概念、产生新意和想象,与设计者产生共鸣。

W、网络教育的优势:1教学资源的多样化及全球共享化2学习终身化3教育名师化4知识建构化5学习内容时代化。

U、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的模式:1讲授式教学模式(同步教授式、移步讲授式)2个别辅导教学模式3自主学习模式4协作式学习模式5讨论式学习模式(在线讨论和异步讨论)6研究性学习模式7混合学习模式

O、协作式学习的特点:1可在短时间内完成对所需资料的查询和下载,获得最新的信息和资料2在任意时间、任何地点通过网络自由地学习和讨论3有利于实现与高级认知技能4人际交往技能以及情感态度相关的目标5能产生全体学习气氛,发挥全体动力6实现个别学习与群体学习的结合,有利于处理个别化教学与班级教学之间的矛盾,7能把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班级教学的优势较好的结合在一起。

I、协作式学习的基本要素及其模式:协作小组、成员、辅导教师、协作学习环境。模式:竞争、协同、伙伴。角色扮演。

V、网络教育资源类型:按技术格式分:分为文本类、图形图像类、音频类、视频类、动画类等。按表现形式分:分为教育模板、电子教案、学习者作品、课件、讲演稿、文献、评价量规、教学课例、资源索引等。

W、网络教育资源的建设原则:1需求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规范性原则4开放性原则5可持续性原则和创新性原则。

一、网络课程设计的内容与原则:网络课程设计包含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网络课程的系统设计。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内容的确定、学习者特征的分析、学习环境的设计、学习活动的设计、教学过程的设计以及学习评价的设计,网络课程的系统设计包括框架结构的设计、导航策略的设计、屏幕界面的设计及交互策略的设计。原则:开放性原则、自主性原则、交互性原则、便利性原则可评价性原则。

二、网络课程的开发过程:确定教学大纲、确定教学内容、系统总体设计和原型设计,脚本编写、素材准备,课程开发、教学环境设计、教学活动设计、课程试用、与评价及修订等多个环节。

三、网络课件的优点:内容丰富、共享程度高、发行成本低、内容硬度方便及时。

四、教学设计层次:教学设计是一项多因素、多侧面、多层次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可以分为宏观设计和微观设计两个层次:•宏观设计在于确定教学的总体规划,制定教学体系的远景蓝图,以解决教学的宏观问题,通常包括四方面,即制定教学计划、确定教学大纲、编选材料和制定教学考核的办法。•微观设计指确定教学活动计划,以解决教学的短期、近期规划问题,一般包括前期分析、教学目标设计、确定教学策略和实施教学评价等环节。按照系统论的观点,教育系统是社会的一个子系统,教学系统是教育系统的子系统,教学系统本身又有许多更小的子系统构成。根据各个子系统大小和任务的不同,教学设计可分为以下三个层次:•产品级教学设计•课堂级教学设计•系统级教学设计。

五、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式:教学过程是由教与学双方共同组成的,二者缺一不可。教与学两个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构和形式的不同,构成了不同的教学模式。(1)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的研究重点是如何使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它以教师的“教”为出发点,以系统地传递知识和技能为基本目的。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主要环节的作用和要求:1前期分析:通过调查研究,分析学习需要、学者和学习内容,以此作为教学设计的依据。2阐明教学目标:明确学习应该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解决教什么的问题。3制定教学策略以及选择与设计教学媒体:根据要达到的教学目标以及学习内容等,选择教学策略和媒体,形成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案。4实施教学评价,运用评价的手段和方法,对教与学给予评价。(2)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该模式对教学活动设计、安排,以及对教学媒体和方法的应用以学习者的学为出发点,强调学习过程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构建者,因而该模式更有利于学习者的主动搜索、主动发现,有利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它通常是以问题或项目、案例为核心,建立学习定向点,然后围绕这个定向点,通过设计学习情景、学习资源、学习策略、认知工具、管理和帮助而展开,共同服务于由教学目标、学习者、学习内容而决定的教学任务,最后通过学习评价反馈修正教学设计,使之不断完善。(3)主导、主体教学设计:是以教为主和以学为主两种教学设计模式相结合的产物。该模式学教并重,兼取奥苏贝尔的学与教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学与教理论两大理论之所长并弃其所短,不仅可以指导课堂教学,也可指导网络教学和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开发。该模式充分尊重学习者的学习主体地位,让学习者对学习内容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思考,教师则在教学过程中起学习内容的选择者、学习环境的创设者、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帮助者和指导者等作用。(4)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在先近的教育理念和理论指导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安排教学过程中的各个要素,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信息化条件,促进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优化的系统化过程。在此教学设计中,更加注重易学为中心和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培养,设计过程分为教学目标设计、教学任务与问题设计、信息资源查找与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学习者作品范例设计、评价量规设计、单元实施方案设计和评价修改等8个步骤。

六、教学策略内容:1按性质分:生成型教学策略、替代型教学策论、指导型教学策略。按工作对象分:组织策略、传递策略、管理策略。2自主学习策略:随机进入式教学策略、启发式教学策略、基于Internet的探索式教学策略3协作式教学策略。

七、教学活动设计常用的教学程序:有传递--接受程序:主要用于认知领域的教学,它的基本过程是激发学习动机---复习旧课--接受新课--巩固运用--检查。引导--发现程序:一种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习者独立活动,着眼于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程序,运用于认知领域的教学,它的基本过程是问题--假设--推理--验证--结论。示范--模仿程序:教学中最基本的程序之一,特别适用于动作技能领域的教学,它的基本过程是定向--参与性练习--自己练习--迁移。情境--陶冶程序:主要用于情感领域的教学,基本过程是创造情境--参与各类活动--总结转化。国外的:概念获得、先行组织者、掌握学习、指导学习。

八、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要求: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重视各学科的教学资源建设、根据教学对象选择整合策略、根据学科特点构建整合教学模式。

九、教学评价的功能及分类:诊断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教学与学习功能。分类按评价基准的不同,教学评价可以分为 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和自身评价。按教学过程中的阶段,教学评价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此外评价还有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之分。

十、常用的评价方法:1案例评价:是由教师根据学习任务给出解决该类问题的典型范例学习者参照范例中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对照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自我评价,亦可以进行互评。2量规评价:是一种结构化的定量评价标准。它往往是从与目标相关的多个方面详细规定评价指标,具有操作性好,准确性高的特点。3学习文件夹评价:又称档案袋或评价包,是按照一定目的收集的反应学习者学习过程以及最终结果的一整套材料,这些材料借助信息技术得以很好地组织与管理。这些文件夹在客观上有助于促进个人成长,而学习者也能在自我评价中变得极记起来。

十一、行为主义与认知主义的异同点:相同点:行为主义与认知主义认为世界是客观实体及其特征和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构成的。异同点:行为主义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有机体接受外界的刺激,然后作出与此

对应的反应,认知主义认为学习并非是机械的,被动的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通过主观作用来实现的。 十

二、远程教育特点与类型:特点1在整个学习过程期间,教师和学生处于准永久性分离状态2教育组织,在材料计划准备和学生支持服务准备两方面的影响。3技术媒体作为课程内容的载体,把教师与学生联系起来。4提供双向通信,使学习可以在主动对话中受益。5在学习期间,通常不设学习集体,人们主要是作为个人在自学。类型:1教学媒体角度划分a函授教学模式b无线电广播教学模式c电视教学模式d计算机网络教学模式2从感觉通道角度划分:a阅读型远程教育模式b视觉型~c视听型~d交互型3从办学和管理的角度划分:a独立的远程教育机构b常规院校中的远程教育部门。

十三、基于网络的通信在教学中的应用:1电子邮件的教学应用2即时通信工具的教学应用3BBS和论坛的教学应用4博客的教学应用5网络会议系统的教学应用。 1四次教育革命

第一次是专门教育机构的出现 第二次是采用文字作为教育工具 第三次是印刷术的发明

第四次是光电子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

4教育传播要素:教育者、教育信息、受教育者、媒体、通道、环境。 1远程教育的发展

第一代19世纪中叶适合自学的函授印刷材料函授教育。第二代20世纪初期广播、电视、录音、录像等视听手段广播电视大学。第三代20世纪末期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因特网和多媒体技术网络学院、虚拟大学

2网络教学设计实施时应注意几点:1网络教学资源的设计2网络教学的支持服务系统设计 3辅导教师作用的发挥4交互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3微格教学:是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利用先进的媒体信息技术,依据反馈理论和教学评价理论,分阶段系统培训教师教学技能的活动。

微格教学的特点:训练课题微型化,技能动作规范化,记录过程声像化,观摩评价及时化。

微格教学实施的步骤:学习相关知识、确定训练目标、示范观摩、编写教案、角色扮演与微格实践、评价反馈、修改教案、重复训练。

教学设计的基本特征:1教学设计是以系统思想和方法为指导2是以关于教和学的科学理论为基础3教学设计重视学习背景和学习者的分析4教学设计既遵循科学性又体现艺术性。

教学设计的过程:(论述)

一、前期分析1学习需要分析 以系统的方式找出学习者在学习方面的目前状况与所期望达到的状态之间的差距。2学习任务分析教学资源分析阶段,他是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和未来教学的核心内容。3学习者分析了解学习者的学习准备状态及学习风格与动机等因素4学习背景分析指持续影响学习的、由多因素组成的复杂系统。

二、教学目标的阐明1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后学习者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发生的预期变化;教学目标阐明的是学习者得行为;教学目标必须明确、具体,可观察、可操作和可测量2学习目标的例子 行为主体 实际行为 行为结果 行为条件 行为标准。

三、1教学策略的制定: 生产性策略 替代性策略指导性策略 2教学过程的确定3学习方式的设计a探究学习b合作学习c自主学习4教学方法的确定 呈现法 演示法 讨论法 训练和实践法 个别指导 游戏法 模拟法发现法 问题解决法。5教学媒体的选择:

四、方案编写:教学设计方案的形式:文本、框图形式,表格、流程图形式等

五、成果评价:制定形成性评价计划;确定收集数据的类型

现代教育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doc》
现代教育技术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