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概论

2020-03-03 09:08:1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主要要点是:(1)企业职能不同管理职能,任何企业都有六种基本活动或职能,管理活动只是其中之一;

(2)管理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企业对管理知识的需要是普遍的,二单一的技术教育适应不了企业的一般需要,莹尽快建立管理理论,并在学校中进行管理教育)

(3)管理的十四条原则(劳动分工、权利和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合理报酬、合理额集权与分权、跳板原则、公平、保持人员稳定、首创精神、集体精神)

管理要素(它是由五个职能构成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4、梅奥及霍桑实验 结论是:

(1)职工是社会人;

(2)企业中还存在着“非正式组织”;他通过不成文的规范左右着成员的感情倾向和行为; (3)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与提高职工的满足度;

5、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见图P35)

6、赫斯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保健因素是指薪金、工作条件、生活条件、职业安全、人际关系等;激励因素是指工作成就感、工作成就认可、工作本身的挑战和兴趣、个人的晋升机会、工作中的成长和责任感

7、权变管理理论:是卢桑斯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权变就是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强调管理工作复杂性和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性,不存在固定的模式。

8、企业文化

1) 含义:是指一个组织的行为规范和共同的价值观,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拥有共同的价值观——组织女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指南。 2) 特征:

A.企业文化是一种人本文化,重视人地价值,依靠人、关心人、使用人,发展人; B.企业文化是一种软性的管理方式——组织内部合作、友爱、奋斗的文化心理环境以及协调和谐的人际关系,内化为成员的主体文化,转化为自觉行动; C.企业文化的任务是增强凝聚力。

8、企业文化的要素构成

1) 表层文化:厂容厂貌、厂歌厂旗、产品形象、职工风貌; 2) 里层文化:规章制度、组织结构

3) 核心文化:理想信念、道德规范、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9、学习型组织

1) 含义:是指通过营造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二建立起来的有机的、高度柔性的、分享网络型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 2) 特征:见P38 3)要达成这样的学习型组织,必须有一下五项修炼的扎实基础:

A.自我超越 B.改善心智模式 C.建立共同的愿景 D.团队思考

E.系统的互动关系

10、虚拟经营

1、系统的原理

1) 含义:系统是指有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部分构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2) 系统的基本特征:集合性、层次性、相关性、目的性、全局性 3) 系统的内容:整体性原理、开放原理、匹配原理

2、效益原理:指的是整管理系统和管理过程中,必须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佳的效益产出

3、人本原理

1) 人本管理原理:就是以人为本,即以人中心的管理,把人视为管理的重要对象和企业的重要资源,尊重员工的个人价值,全面开发企业的人力资源,通过企业文化的建设,培育员工共同的价值观,运用各种激励手段,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依靠员工的共同努力去实现企业的目标。

2) 人本管理由低到高范围五个层次:情感管理、民主管理、自主管理、人才管理、文化管理

3) 人本管理原理的基本思想:

A.以人为本中心的价值观

B.员工参加管理的自觉意识形成制度化、法制化 C.是人性完善发展的管理宗旨 D.服务顾客的企业宗旨

4、责任原理

1) 含义:是指在起iyede生产经营过程中,必须合理分工,明确责任,做到责、权、利相结合 2) 基本观点:

A.分工明确,职责分明

B.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要制定具体完成的任务 C.责、权、利、能一致 D.奖罚分明、公正及时

5、管理的基本方法:行政方法、法律方法、经济方法和思想教育方法

活动所需达到的总目标,然后层层落实,要求下属各部门主管人员以至于每个职工格局上级制定的目标,分别制定目标和保证措施,形成横一个目标体系,并把目标的完成情况作为各部门或个人考核的依据。 2) 特点:

A.目标管理是参与管理的一种方式—目标的是闲着也是目标的制定者,即上级与下级一起共同确定目标。 B.强调自我管理,“自我控制的管理”取代“压制性管理” C.协调集权与分权的矛盾,促使权利下放 D.注意成果 (2)网络计划法:就是运用网络图的形式来编制计划的一种方法。

E.正确的绩效评估

1) 权威型领导方式:以权力服人

2) 民主型领导方式:决策中下属人员以各种形式参与决策,进行双向沟通

3) 放任决策型领导方式:领导高度授权,让下属相对独立地处理问题,完成任务

4、管理方格图

5、管理沟通:是指将某一信息传递给课题或对象,以期取得客体或对象作出相应反应的过程。

6、协调:就是指一个组织为了达到一定组织目标,对组织活动的各个活动的各个环节及过程进行调整与改善,排除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与冲突,使组织获得协调一致、有序进行的一项管理活动。

7、激励的实质:就是根据人的心理行为规律,利用能够激励激发、引导、强化、修正人的动机和行为的各种组织力量和方法艺术,对人地行为施加影响的领导过程。

8、激励内容理论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A.人的需求是以层次的形式出现的,由低级的需求开始逐级向上发展到高级需求,主要观点是:人地需求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

B.人的需求是分层次的,从低级到高级逐步向上发展,人们始终处于追求满足需求的状态中;

C.需求是产生人的一切行为的最深层的原因

D.主导需求是激励人的行为的主要动力,较高的未满足的需求成为主导需求也被称为优势需求,它是驱动人们行为的主要动力。 (2)美国心理学家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该理论将激励因素分为两类:保健因素(薪金、工作跳江、生活条件、职业安全、人际关系);激励因素(工作成就感、工作成就认可,工作本身的挑战和兴趣、个人的晋升机会、工作中成长和责任感)

(3)行为改造和激励理论:也称修正理论,该理论认为,人们行为的重复率或人的行为趋向取决于人们对于过往行为结果价值的主观认识,行为结果有利时会重复出现,行为结果不利时行为就会减弱或消失。

8、激励的方式与手段:

按照激励中诱因的内容和性质,可以将激励的方式分为三类: 1) 物质利益奖励(奖酬激励、关心照顾、处罚)

2) 社会心理激励(目标激励、教育激励、批评与表扬、感情激励、尊重激励、参与激励、榜样激励、竞争激励)

3) 工作激励(工作适应、工作的意义和工作的挑战性、工作的完整性、工作的自主性、工作的扩大化、工作的丰富化)

3) 反馈控制:也称事后控制,是指工作进行之后,管理人员将之宇控制标准相比较,检查有无偏差并分析原因,及时拟定纠正措施,指导现在和未来。

3、控制的原理

1) 控制关键点原理:是指管理者越是选择计划的关键点作为控制标准,控制工作就越有成效。

2) 例外性原理:指管理者越是把注意力集中在例外情况上,控制工作就越有效

3) 适度性原理:是指控制范围、程度要适度。要避免控制过多或控制不足;要注意控制成本。

4) 反映计划要求原理:计划越是明确、全面完整,所设计的控制系统越是能反映这样的计划,控制工作越是能有效地为管理者的需要服务。

5) 直接控制原理:管理者及其下属的素质越高,就越能胜任所承担的职务,就越不需要间接控制。

管理学概论

管理学概论

管理学概论

管理学概论

管理学概论

管理学概论

管理学概论

管理学概论

管理学概论 学习心得

管理学概论单选

《管理学概论.doc》
管理学概论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