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和完善治安防控体系

2020-03-03 11:04:00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现如今,我国社会各个领域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人财物流动的数量剧增,经济文化发展的快节奏,违法犯罪活动日益猖獗,*部长在第二十次全国公安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进一步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因此,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是新形势下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实现社会治安良性循环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公安机关应在党委、政府统一的领导下,整合警

力资源和社会治安资源,建立和完善以预防、打击、控制违法活动为基本目标,以指挥中心为龙头,以派出所民警、巡警、刑警、交警等多警种合成为主体,以群防群治力量为依托,以社区警务、阵地控制和单位内部防控为基础,以快速反应机制为保障,以科技手段为支撑,集打击、防范、控制、管理、教育、改造的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形成多警联动、点线面相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一、治安防控体系的构建

治安防控体系的建设在实践中一直比较缓慢,究其原因,主要是公安的警务运行机制改革不到位,防控网络没有建立起来,传统重打击轻防范已不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因此,要实现公安机关报的保驾护航作用,构建和谐社会,打造平安中国,必须建立以打造治安防控网络和改革警务运行机制为切入点的新型的治安防控体系。

(一)治安防控体系中防控网络的建立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复杂的社会工程,需要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参与,而不是靠派出所几条枪就可以完成。公安机关要通过对人、地、事物和时空的全方位管理,通过人防、物防、技防等防范措施的运用,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防控网络。主要由社区治安、街面治安、卡口治安、单位治安以及其他治安等网络构成。这些网络既自成系统又相互支撑,构筑起点线面有机结合。

1、立足社区,整体防面,编织社区治安防控网络

社区是派出所预防、控制违法犯罪的主阵地。社区应以社区警务为重点,深化派出所工作改革,切实强化社区防范管理工作。社区警务战略是以治本为主、治标为辅的预防犯罪战略,是把握防控结合的关键。公安机关应大力推行社区警务战略,规范社区警务室建设,充分发挥社区民警的作用,有效地动员和组织社区各种群防群治力量,开展多种形式的治安防范活动,及时发现整改不安全隐患。派出所要实行向社区群众通报治安情况的制度,定期、不定期地发布警情预报,实行警务公开。要认真做好重点人口、暂住人口、闲散人员的管控工作,及时发现打击违法犯罪分子。尤其是对流动人口情况要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即:及时掌握、核对流动人口的底数及流向。对流动人员的姓名、年龄、原籍住址、流动时间、详细地址、从事职业、经济情况、现实表现、发复函情况一一作了登记,建立完整基础台帐。

2、布建严密的治安巡逻网,建立街面巡逻防控网络

巡警、交警部门是街面、路面巡逻防控的主力军,要最大限度地把警力推向街面路面,切实增加街面路面有警密度和有警时间,以动治动,提高发现和抓获现行犯罪的能力。在交通繁华、治安复杂的重点路段和时段以步巡为主,在其他路段和时段以车巡为主,提高巡防效能。在主干道,以交警为骨干,既管交通又管治安;在次干道和主要街区,以巡警为骨干,加强巡逻控制。要针对街面路面抢劫、抢夺犯罪日趋突出的动向,有重点地加强对犯罪高发区域和路段的巡逻控制,全力遏制犯罪案件多发的势头。要把巡警、交警街面巡逻防范工作与派出所社区巡逻防范工作有机衔接起来,做到不漏防、不失控。

3、科学合理地设置防控点,建立卡口治安防控网络

卡口防控是根据交通发展情况和犯罪规律特点,以城市出入口、交通要道和案件多发地段为重点,通盘考虑,合理布局,分类设置治安卡口或查报站,形成严密的堵控网络。要加大治安卡点和查报站的投入,配备必要的通讯、交通、路障等设施,对重点卡点要配备比较先进的设备,有利于及时准确地识别违法犯罪嫌疑人。要加强与卡点周围单位和群众的联系与沟通,发挥群众参与社会治安的积极性,争取群众的广泛支持,增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与运行的群众基础,提高社会治安防控的有效性。

4、严密阵地控制,建立单位内部防控网络

健全组织,落实责任,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依靠各企事业单位的党政领导,充分发挥单位内部保卫部门的作用,建立健全各项安全防范制度,落实单位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的安全保卫工作责任制,确保各项安全保卫措施落实到位。要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适时开展企业、学校及周边地区治安秩序整治活动,净化治安环境,维护良好的生产、生活和教学秩序。

(二)治安防控体系中的警务运行机制的建设

打击现行犯罪,提高驾御治安局面的整体能力,就必须运用各种社会控制,建设规范化警务运行机制。要积极探索并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警察行政资源配置、使用、管理模式,彻底清除影

响这种模式形成并发挥作用的意识观念和扭曲的资源配置、使用、管理政策和制度。加强警务运行机制规范化,是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其中包括指挥快速反应机制、信息预警机制、勤务运作机制、整体作战机制以及绩效考核机制等。

1、强化实战功能,进一步完善以110指挥中心为龙头的快速反应机制。

以前我们破案的基

本方式是“从案到人”,大多数案件主要依靠调查摸底、现场分析确定嫌疑对象。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破案的基本形态也由“从案到人”发展到“从人到案”,案犯随机作案,与事主之间没有深层次的社会联系,大量的案件通过现场抓获后扩大线索,串并案件,抓一批人,破一批案,这种破案方式是当前的主流形态。因此,应该强化110的龙头作用,构建快速反应和紧急救援的指挥协调机制,进一步提高各警种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协同作战水平。要积极推进城市应急中心建设,逐步实现

110、1

22、119三台合一,并网运行。关键是把110指挥中心建设成为接处警、突发事件指挥处置,紧急警务活动组织协调与一体的“合成式”指挥中心,充分发挥其信息汇总、实战指挥、参谋决策的作用,统领协调治安防控体系的有效运作。

2、建立预警性的情报网络,强化预警机制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公安工作对情报信息的依赖和需求越来越强。只有信息灵,情况明,反应快,才能掌握工作主动权。要建立覆盖面广、反应灵敏的信息网络,各警种、各部门和各基层单位都要在工作职能所涉及的范围内,分系统、按行业分布建信息员,把工作的触角延伸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广泛搜集情报信息,做到耳聪目明。要加强对各类信息的分析判断和运用,增强观察问题的敏感性。各级公安机关和各警种、各部门要普遍建立情报信息分析研究和情况通报制度,研究治安动态和犯罪规律,充分利用情报信息为实战服务,提高治安防控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3、实行勤务制度改革,强化勤务运作机制

各级公安机关要实行勤务制度改革,基层派出所和一线实战部门要打破传统工作模式和常规作息制度,针对夜间案件多发的规律和特点,因地制宜地实行两班制、夜班制以及弹性制、错时制等警务模式,把警力向案件多发的时段、路段和部位延伸,根据各警种的工作性质,综合安排警力部署及工作时间,增强治安防控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实现由机关型警务向实战型警务的转变。各部门、各警种要针对各自的业务特点,确定相应的勤务模式,最大限度地将有限的警力和防控力量投向街面和社区,走向群众,服务群众,实现由被动反应型警务向主动服务型警务的转变。

4、强化整体作战机制,加强各警种合成作战的能力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建设涉及到各个警种各个部门。各级公安机关、各警种要树立整体作战的意识,在防控体系履行相应职责的同时,要从防控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打破区域、警种、各部门之间的界限,加强协同配合作战,形成整体合力。要以指挥中心为龙头,以情报信息为纽带,采取民警个体间的搭档,警种部门的联勤,机关基层间的联动等形式,实行基础共建、信息共享、责任共担、捆绑考核,推动防控各个环节工作的有机衔接,完善防控一体化的整体作战机制。刑侦体制改革与派出所工作改革要从全面出发,配套进行,在管理体制上来,应该把刑侦、治安两部门的工作统一主管,以保障打击防范工作的协调和公共安全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5、坚持正确导向,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

尽管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强调基础工作和防范工作的重要性,但在很多地方却长期得不到落实。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出在导向上,尤其是在考核评估方面。目前,从公安部到地方,还没有建立起系统、科学、严密的考核机制。考评方法对基础工作往往缺乏量的标准,可操作性差。相反对打击处理人员和破案的数字却一目了然,易于操作。因此,把极其复杂的公安工作考核标准简单化,不切实际地制定发案、破案或控制指标,以此作为公安机关工作考核的主要指标甚至惟一指标,并与公安工作的实绩相结合,与单位的评优评奖以及工资金挂钩,以此为导向,必然出现盲目追求和攀比“打处”数字的倾向,进入“案多则喜,案少则忧”的怪圈。这就背离了预防犯罪、减少犯罪这一防控工作的终极目标。因此,要坚持正确的导向,探索、建立针对不同对象自成体系的系统、科学、严密的考核机制,准确、客观、全面地评价一个地方,一个单位乃至每个民警工作的实际效能。这是解决重打轻防、基础工作薄弱等问题的核心和关键。像目前正在创建的“平安零发案”活动就是很好的尝试,以可防性案件发案率、抓获现行、提供破案线索数和群众安全感为主要指标,按照“结果性考核与过程性考核相结合,以结果性考核为主”的原则,客观评估各警种、各部门及各位民警的治安防控工作实绩,并以此作为单位评价、人员提升、立功受奖的依据和标准,营造出实事求是、公平竞争、凭绩效实际定优劣的工作环境。

二、治安防控体系的完善

完善防控体系是建设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重要保证。各级公安机关必须整合各方资源,充分挖掘潜力,把警力、民力、科技装备等各种战斗力要素置于防控责任区中有机整合起来,追求防控效能的最大化,形成全民参与,全警参战的整体防控局面,以巩固和完善治安防控体系。

(一) 合理调整警力部署,充分挖掘现有警力资源

要立足内部挖潜把有限的警力用足用好,大力精简压缩机关非实战人员,减少非警务活动,科学调整警力部署,把公安机关各种战斗力要素置于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全盘中有机整合,最大限度地充实基层实战警力,解决一线警力严重不足的问题。同时要从政策上保证一线民警的政治和生活待遇。要坚持科学用警,把有限的警力用于防控工作最需要的地方,合理布局警力,增强整体的战斗力。

(二)开发民力资源,充分发挥群防群治的作用

社会治安的各项工作,公安机关不可能包揽,失去群众的支持,治安防控体系将无从谈起,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警力有限,民力无穷”,充分挖掘民力资源,把群众充分发动和组织起来参与维护社会治安,才能打牢治安防控体系的根基。重点要抓好专业化的保安联防和义务性的治安志愿者两支队伍的建设,进一步加强警民联防站和警民联系点的建设,着力提高新形势下群防群治工作的组织化水平。同时,进一步拓宽思路,加快推进报案服务业的市场化和产业化进程。同时,还要从解决社区成员的思想认识入手,提高社区成员参与治安打防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树立和强化公众治安意识,让社会公众经过长期的公共选择,真正理解、认同和接受它们,并把它们内化为自己的观念、价值准则和态度,外化为治安行为。一个社会只有真正重视并切实加强公众的治安意识培育,才能保证自己在社会安全维护和治安秩序建设方面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和信息资源有效配置,并产出高质量的社会治安成果。

(三)实施科教强警战略,充分挖掘科技资源

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犯罪分子的知识水平越来越高,作案手段日益科技化、智能化,公安机关要有适度的超前意识,用战略的眼光看待警务科技建设,大力推进现代科技在警务工作中的作用,不断提升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中的科技含量。要加强防控装备的现代化建设和提高民警运用高科技警务装备的水平。要完善公安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尽快建成覆盖所有基层单位的宽带、高速信息通信网络,提高信息通信技术手段的普及应用程度,全面推进治安的科技化和信息化,大幅度地提高工作效率。社区治安信息网络建设绝不仅仅是现代网络技术在社区信息工作中的运用,更重要的是实现观念上的更新,用现代网络观念来改革传统治安信息工作,是现代信息论、系统论和控制论在社区治安工作中的综合运用。因此,要加强公安信息化、数字化的建设,把更多的科技手段运用到治安打防控工作中去,不断扩大技防覆盖面,努力形成规模效应。

(四)广开财源,增加经费的投入

开发社会治安资源必然要涉及经费问题。应该说。充足的治安经费不仅是开发警力资源、科技资源的前提和基础,而且筹措治安经费本身也可纳入治安资源开发的范畴。要合理运用经济学原理,积极寻求并营造更主动,更有效性的融资体系,特别是用服务战略赢得资源投入渠道的畅通,是社会犯罪控制诸主体在社会治安结合治理领域里既构成政治一体,也构成经济一体。一方面,要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对防控体系建设的重视和支持,争取经费投入;另一方面,要遵循“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谁出钱,谁受益”的原则,本着“自觉、自愿”的精神,引导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对防控体系建设进行投资,用于防控第一线,营造“社区治安社区台,社区安全共同担”的良好机制。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安全需要的不断增加,“花钱买平安”将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对治安经费资源的开发也将逐渐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和支持。另外,还应注重资源开发和节约并重,提高资源使用效益,把节约放在优先地位,以较少的控制资源消耗产出较高的社会治安效益,以实现治安打防控战略的可持续发展。

治安防控体系

五个治安防控体系

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治安防控体系年度计划

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创建社区治安防控体系

治安防控体系专题片(初稿)

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报告

发改委治安防控体系小结

《如何建立和完善治安防控体系.doc》
如何建立和完善治安防控体系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