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的初步认识

2020-03-02 16:49:1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第1课时

乘法的初步认识

课题

乘法的初步认识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1.巧设问题,激发兴趣。

这一环节的处理旨在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观察算式的不同之处,找出算式的特点,得出问题是求相同数相加的和,为相同数相加改写成乘法算式打好基础。

2.实践操作,引导探究。

这一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通过观察主题图来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列出连加算式。学生在观察连加算式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参与“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几个几”“乘法算式”等数学知识的“再创造”活动,体验乘法的发生、发展、形成的动态过程,进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探索精神,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3.实例介绍,加深认识。

该环节重在通过例举一个乘法算式,引导学生认识并识记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学习目标

1.理解乘法算式的含义,会读、写乘法算式。

2.经历把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写成乘法形式进行计算的过程。

3.能主动自学情境图,并从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体会学习的快乐。

学习重、难点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名称,掌握正确的画角方法。

2.会正确画角,感悟角的大小与角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学前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

学具准备:教用小棒若干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复习旧知,引出课题。(6分钟)

1.出示两组题目,比较计算。

第一组:

6+4=

5+4+3=

1+2+3+4+5=

第二组:

5+5=

4+4+4=

2+2+2+2=

2.提问:这两组题都是加法,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3.导入:像第二组这样,加数都相同的加法,我们叫做“求相同加数的和”。那么求相同加数的和有没有其他的计算方法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板书课题)。

1.分别进行计算,然后全班交流,集体订正。

2.思考两组题目的不同之处。

(第一组题目每道题的加数不相同;第二组题目每道题的加数都相同)

3.交流对“求相同加数的和”的理解,猜想计算方法。

1.计算下面各题,想想怎样能快速算出得数?

1+2+3=(6)

2+3+4+5+6=(20)

1+3+5+7+9=(25)

2+4+6+8+10=(30)

2.根据下列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

1+1+1+1=(1)×(4)

5+5+5+5+5=(5)×(5)

9+9+9=(9)×(3)

3.填空。

(1)3个6相加,列成加法算式是(6+6+6),列成乘法算式是(6×3)或(3×6)。

(2)2乘3写作(2)×(3)。

(3)4×5读作(4乘5)。

4.根据题意列出乘法算式。

(1)班级共有5个小组,每组6人,班级一共有多少名同学?

6×5

(2)做操时,每排8人,共有5排,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做操?

8×5

(3)我们家有3口人,4个这样的家庭一共有多少口人?

3×4

二、合作探究,领悟新知。

(22分钟)。

1.课件出示教材第46页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其中的数学问题。

2.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提炼出与本节课相关的问题如下:

1.自主观察主题图,提出数学问题。

2.明确题意,思考解题思路,并列出加法算式解决问题。

(1)有5架小飞机,每架小飞机里坐3人,小飞机里共有多少人?

(2)有4节小火车车厢,每节车厢里有6人,小火车里共有多少人?

(3)过山车上有7排座位,每排坐2人,过山车里共有多少人?

3.引导学生观察版式,找出这些加法算式的特点,明确用“几个几”表示。

4.教师明确:3+3+3+3+3=15可以列成乘法算式3×5=15或5×3=15。

5.教师以3×5=15为例,引导学生认识乘号、乘数与积,使其认识乘法算式并能够正确读写。

(1)3+3+3+3+3=15

(2)6+6+6+6=24

(3)2+2+2+2+2+2+2=14

3.观察算式,交流算式的特点:都是相同加数连加,并分别用“几个几”的形式说出每个加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4.理解几个相同加数相加改写成乘法的方法和意义,并在教师引导下自主列出后两道题目的乘法算式。

6×4=24或4×6=24

2×7=14或7×2=14

5.根据教师的讲解,同桌交流后明确乘法算式的读写方法。

三、巩固练习、提高能力。(8分钟)

1.引导学生用课前准备好的小棒,连续摆出自己喜欢的图形,并列出乘法算式。

1.动手操作,独立完成摆小棒、列出乘法算式,小组内交流。

5.把下面的简洁算式改写成两个不同的加法算式。

2.完成教材第48页“做一做”内容。

3.完成教材第49页“练习九”第1、2题。

2.学生小组探究,合作完成。

3.学生独立完成第1题;动手操作,同桌合作共同完成第2题。

5×3(5+5+5)(3+3+3+3+3)

2×6(2+2+2+2+2+2)(6+6)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4分钟)

1.这节课你自学积极吗?你举手发言了吗?

2.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3.谁能把“达标检测1”的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1.进行自评。

2.畅谈自己学习的收获。

3.小组合作、探讨、尝试把加数不相同的算式写成乘法算式。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五、教学板书

六、教学反思

乘法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加法,乘法知识的生长点是几个相同数的连加,本节教学内容与相同加数连加有着相互依赖的关系,是在认清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因此,本课的重难点是要使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教学中我体现了以下两点:

1.在教学时必须突破难点。而难点就是在几个几相加上。在课的开始主题图的出示中,我只是感性地让学生体会,并没有明确地说出“几个几”,这为学生在后面说乘法的含义时设下了阻碍。应该在这个环节中很明确地解读“几个几”,那么学生在操作小棒时和说出乘法含义时就会困难小得多。

2.在比较加法和乘法算式中,只是在理论上去得出乘法的简便,学生并没有实际体验。教师点评和总结:

教师点评和总结:

乘法的初步认识

乘法的初步认识

乘法的初步认识

乘法的初步认识

乘法的初步认识

乘法的初步认识

乘法的初步认识

乘法的初步认识

乘法的初步认识

乘法的初步认识

《乘法的初步认识.doc》
乘法的初步认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