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经典读后感

2020-03-02 06:59:01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读《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有感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著作之一。这部著作科学地分析了人类早期的历史,揭示了原始景社会制度解体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社会形成的过程,阐明了阶级社会的一般特征,弄清了各个不同社会形态中家庭关系发展的特中点,剖析了国家的起源和实质。

这本书是恩格斯在整理马克思手稿时发现其对摩尔根的《古代社会》做出了详细摘要,在研究之后,他充分利用马克思的批语以及摩尔根这本书中的某些结论和实际材料,写出了这部专门的著作。

在这本书中,论述了杂乱性关系的原始状态下四种家庭形式,即血缘家庭,普那路亚家庭,对偶制家庭和专偶制家庭。每种家庭都有不同的亲属关系,历史上留传下来的亲属制度,可以确定的断定,曾经存在与这个制度相适应的业已绝迹的家庭形式。历史唯物主义指出:历史的所有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物资的丰富程度,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我认为,在原始状态下家庭形式的变化也有其规律,即与时代发展相符合,与人类生产技能并行。举个例子,在继氏族之后慢慢形成了家庭(对偶制家庭时期),财产在劳动力盈余出现的同时增加,这导致私有制的出现。财富一旦转归家庭私有,就给了偶婚和母权制氏族为基础的社会一个强有力的打击,对偶婚给家庭添加了一个新的因素。按照当时家庭内的分工,丈夫的责任是获得食物和为此所必需的劳动工具,从而,他也取得了劳动工具的所有权;在离婚时,他就随身带走这些劳动工具,而妻子则保留有她的家庭用具。所以,根据当时社会的习惯,丈夫也是食物的新来源即家畜的所有者,而后来又是新的劳动工具即奴隶的所有者。因此,随着财富的增加,财富便一方面使丈夫在家庭中占据比妻子更重要的地位;另一方面,又产生了利用这个增强了的地位来废除传统的继承制度使之有利于子女的原动力。但是,当世系还是按母权制来确定的时候,这是不可能的。因此,必须废除母权制,而它也就被废除了。

此外,本书以详细介绍了易洛魁人,希腊人,罗马,克尔特人和德意志人的氏族。他们有异有同,易洛魁,罗马人,克尔特人和德意志人几个氏族组成一个胞族,几个胞族就古典形式来说则组成一个部落。而希腊人胞族可能是没有的;部落联盟也不是到处都有成立的必要。但无论如何他们相同的便是:氏族是基本的单位。氏族并不简单像我们现在所认为的那样是类似于家族的存在,可能在一些方面我们能看见它对于家族的影响,比如氏族内不允许内部通婚,这与今天所说的近亲禁止结婚非常相像。

其实,在看本书注释时,我很好奇国家与阶级的关系,为什么说国家由阶级产生,随着阶级消失,国家也必然消亡?用书中的话来讲便是,国家并不是从来就有的。曾经有过不需要国家、而且根本不知国家和国家权力为何物的社会。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而必然使社会分裂为阶级时,国家就由于这种分裂而成为必要了。换句话说当社会陷入了不可解决的自我矛盾,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对立面而又无力摆脱这些对立面,而为了使这些对立面,这些经济利益互相冲突的阶级,不致在无谓的斗争中把自己和社会消灭,就需要有一种表面上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这就是国家。所以当阶级消失时,可能会达到我们所说的共产主义,那时,国家就消亡了。

同时,书中对婚姻和爱情的论述也十分有力,即互爱是爱情的基础,爱情是婚姻的基础,婚姻是家庭的基础,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才有美满的婚姻。恩格斯认为,结婚的充分自由,只有在消灭了资本主义生产和它所造成的财产关系,从而把今日对选择配偶还有巨大影响的一切附加的经济考虑消除以后,才能普遍实现。到那时,除了相互的爱慕以外,就再也不会有别的动机了。其实,这个很容易让人联系到现在一些“拜金女”“包养”等词语,爱情在今天很难做到单纯,所以希望那个时代快些到来。

其实很少这样静下来读一本看似很枯燥的书,但是读的过程中能发现许多有趣和哲理满满的论点和话语,比如其中一句对立统一规律的话:正如吃了半个苹果以后就再不能有一个整苹果一样,没有对立的另一面,就不可能有对立的这一面。总的说来,这本书在给自己带来对马克思主义经典的基本思想相关知识的同时,也让自己体会到“哲学书作为小说读”的感觉,引起了自己对相关问题的遐想与思考,值得一读。

马原读后感

马原读后感

马原读后感

马原:共产党宣言读后感

马原共产党宣言读后感

马原读后感3

马原课堂作业——读后感

马原名著读后感

马原

马原

《马原经典读后感.doc》
马原经典读后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