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马原机考重点

2020-03-02 07:17:18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绪论

1、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又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2、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3、马克思主义的内容:

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资本主义的理论剖析

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结论和归宿

4、黑格尔在他的哲学体系中,第一次试图把整个自然界,历史和精神的世界描述为运动和发展的过程,并努力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矛盾和相互联系。这种辩证法思想是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合理内核”。

5、马克思、恩格斯批判的继承了前人的成果,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

6、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形成:马克思1845年春天写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马克思、恩格斯1844—1846年合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

7、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1847年《哲学的贫困》

1848年2月 《共产党宣言》

8、马克思深入研究资本主义经济运动,写成了《资本论》这部伟大的著作,创立了完整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

9、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第一章

1、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一、意识和物质谁是世界的本源,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

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2哲学可以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

还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3、唯物主义的发展: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

4、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5、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印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6、运动和静止的关系: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

7、世界统一于物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8、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9、联系观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和发展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多变性。

10、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是指合

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

11、对立统一规律是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12、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体系的实质和核心 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13、矛盾具有同一性和斗争性。

14、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矛盾的共性与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第二章

1、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和基本的观点,实践活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活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2、认识是什么?

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3、认识的形式:感性认识、理性认识 经历了从前者到后者的能动的飞跃

4、感性认识:感觉 知觉 表象

5、真理具有客观性,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

6、真理和谬误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主观是否与客观相符合

7、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8、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是统一的

9、党的十八大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三章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2、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唯心史观 唯物史观

3、社会存在的内容:生产方式、地理环境、人口因素

4、在人们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中,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5、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依赖性,但社会意识又有其相对独立性

首先,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和不平衡性

其次,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

最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

6、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

7、生产力具有客观现实性和社会历史性

8、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9、在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是最基本的

10、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11、马克思、恩格斯揭示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和经验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12、社会形态是关于社会运动的具体形式,发展阶段和不同质态的范畴,是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13、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14、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 人的现实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第四章

1、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任何一种劳动,一方面是特殊的具体劳动,另一方面又是一般的抽象劳动。——劳动的二重性 价值和使用价值——商品的二因素

2、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只能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3、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

作用:第一, 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第二。, 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是按照由社会必

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社会价值进行交换的。

第三, 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在实际的生产活动中,生产同种商品的各个

生产者,由于生产条件和技术水平的不同,生产中实际耗费的劳动时间也不一样。

4、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构成了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5、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6、资本不是物,而是一定的、社会的、属于一定历史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后者体现在一个物上,并赋予这个物以特殊的社会性质。

7、资本家从工人的身上榨取的剩余价值越多,剩余价值率提高。这种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叫做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方法。

8、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这是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9、生产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这种过剩是相对的

10、资本主义国家政权采取的是分权制衡的组织形式,即国家的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分别由三个权力主体独立行使,形成各主体之间的“制衡”,美国为例,立法权属于由参众两院组成的合众国国会,国会的立法权受到宪法保护和严格限制;行政权由行政首脑——总统行使;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及下级法院,

11、由于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本质上是资产阶级进行政治和社会管理的手段和方式,是为资产阶级专政服务的,因此它不可避免地有其历史的和阶级的局限性。

第五章

1、垄断代替自由竞争并占据统治地位,垄断资本主义得以形成。

2、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通过金融联系,资本参与和人事参与。密切地融合在一起,产生了一种新型的垄断资本——金融资本

3、垄断价格包括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两种形式

4、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

5、当代资本主义发生了一些新变化,但是这些变化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并没有克服资本主义得基本矛盾。

6、从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看,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这是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

第六章

1、以圣西门、傅里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

2、1848年2月,马克思、恩格斯为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共产主义者同盟”所写的党纲《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问世。

3、列宁:社会主义不能在所有的国家内同时获得胜利,它将首先在一个或几个国家内获胜。

4、社会主义民主是绝大多数人的民主,它的本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

第七章

1、在共产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方式是“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2、到共产主义社会,国家、战争、阶级将消失

3、到共产主义社会,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工业和农业、城市与乡村、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必然归于消失。工业与和农业、城市与乡村、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促进了人类工业文明、城市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

4、历史经验证明,对社会主义的长期性应有充分的估计,决不能超越阶段急于迈向共产主义,否则会欲速不达,带来严重的后果。

马原重点

《马原》教学重点

马原重点总结

马原复习重点

马原考试期末重点

马原政治经济学考试重点

马原重点考试概要

计算机考重点

马原简述题复习重点

马原考试重点总结准

《大学生马原机考重点.doc》
大学生马原机考重点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