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小蝌蚪找妈妈》

2020-03-04 00:33:12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说课 :《小蝌蚪找妈妈》

一、说内容:教学内容是选自幼儿园课程指导教师用书大班.下之主题活动三中的教学活动《小蝌蚪找妈妈》。

二、说教材:这篇童话故事以浅显的文字生动地描写了《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同时配有图文形式叙述了小蝌蚪是怎样找妈妈的以及最后变成青蛙的有趣过程。从教材编排看,童话中动物角色较多,语言生动、趣味性强,是幼儿进行表演的典型教材。从教材结构看童话中对话较多、重复式结构较多,幼儿很感兴趣,也是最容易掌握的最佳范例,同时活动目标也明确指出尝试用完整连贯的语言清楚地表述画面内容,并鼓励幼儿创造性地表演故事。

三、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依据素质教育中\"提高审美观,提高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的要求,及幼儿园语言教学的任务,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增强爱动物、爱科学的意识。体验共同表演,合作游戏的乐趣,感受动画的意境美。

2、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3、尝试用完整连贯的语言清楚地表述画面内容,并鼓励幼儿创造性地表演故事。幼儿初步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成长过程。

四、说活动的重点和难点:

活动重点:尝试用完整连贯的语言清楚地表述画面内容,并鼓励幼儿创造性地表演故事。这是依据了语言的教育意义指出:语言是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它能促进幼儿认识能力的发展,提高审美观。这个故事含有丰富的知识性、趣味性,对话较多、重复式结构较多,幼儿很感兴趣,幼儿只有理解了故事的内容感受到多变的角色,才能在感情上产生共鸣进行表演。

活动难点:幼儿初步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成长过程。幼儿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逐步发展,蝌蚪变

青蛙的过程比较抽象,幼儿需要一个慢慢理解和消化的过程。因此把该环节作为本节课的难点。

五、幼儿现状分析

大班幼儿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活动的东西所吸引。在教学这一活动时,幼儿已经能说一句较完整的话,并能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体验、感受,达到情感的共鸣,同时也较多地积累了不少与本次活动有关的生活素材。这也正是学习本次活动的有利因素。

六、说教法学法、

本次活动教学,以幼儿指导纲要为指导,根据故事内容的特点,创建了“多向互动、合作探究”的主体教学模式。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运用多媒体课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针对教材内容和分析我主要运用了游戏表演法、视听结合法和分段欣赏法三种教学方法。

第一种游戏法,同中小学不同的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形式就是游戏,幼儿在游戏中发展在游戏中学习。纲要明确提出了\"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的环境,支持、促进、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还提出了让幼儿\"想说、敢说\"。那么游戏法恰恰能完成纲要的要求,激发幼儿想说、敢说的愿望。我配合游戏运用制作了教学挂图和各种头饰,满足幼儿游戏表演的欲望,从而也加深了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第二种是视听讲结合法,主要根据了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的特点,和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而采用的。视就就是引导幼儿去看、去观察。在自由、宽松且安静的环境中,为幼儿提供了颜色鲜艳的教学挂图和生动想象的教学课件。这些都充分的刺激了幼儿的视觉感官,引导幼儿进行细致的观察。听就是教师的语言启发、引导、暗示和示范。我在教学中主要运用了究因性和启发性提问,比如:\"谁是小蝌蚪的妈妈呢?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它们碰到了谁?互相说了什么?为什么小蝌蚪和自己的妈妈长得不一样?讲就是

指幼儿的讲述。幼儿通过在游戏中自由结伴、分组讲,充分表达自己的愿望,在生动想象的表演中理解了故事的内通。而且这样能满足每个幼儿的愿望,充分注重了个别差异。视听讲结合的方法能充分的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让幼儿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中。

第三种方法是分段欣赏法,在幼儿自由探索获取知识的同时利用大图片进行了分段欣赏的方法,因为形象的的画面很容易在幼儿的头脑中引起对故事内容的表象,通过直观形象的感知获得知识,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由于这个故事描写了6个不同的场景,完整教学不利于幼儿的记忆,分句又会破坏了故事的完整性。所以,选用分段欣赏法每一段设计不同形式的提问,使幼儿熟悉理解记忆诗故事中的语言。

以上三种教学方法交替使用,,充分发挥了各自教学方法的作用。

七、学法指导

活动中我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学法指导,一方面就是引导幼儿注意倾听,大胆表述。幼儿学习语言主要是通过倾听这一途径。教幼儿注意倾听,才能正确的感知语音、语汇和语法规则。根据纲要中让幼儿\"想说、敢说\"的要求,我就从想和敢这两个方面进行具体指导和帮助:首先,我在分段欣赏前着意设计提问\"仔细听一听,故事中鱼妈妈、龟妈妈、鹅妈妈说了些什么?\"让幼儿带着问题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认真倾听。活动中刺激幼儿的各种感官,为幼儿提供学习的氛围,激发幼儿想说的愿望。其次,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游戏,给幼儿提供自由表达的机会。通过语言的激励调动幼儿表演故事的积极性,让幼儿敢说。

第二方面的学法指导是在启发幼儿通过对故事的理解行分角色表演。新纲要指出:儿童语言学习是开放而平等的学习。教师和幼儿是构造愉快学习和交流过程的共同体,因此,我为幼儿创设了故事表演的环境,支持幼儿在活动中运用语言经验。我在引导幼儿表演故事时的时,提供了各种动物的头饰,经过教师的引导和帮助让幼儿自主的表演,突破教学的重点。在让幼儿了解蝌蚪变青蛙这一过程中,通过观

看课件,引导幼儿用肢体动作来表现,幼儿兴趣大增,进而也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

总之,在学法指导中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遵循了\"幼儿是通过自由观察,积极探索进行学习的。\"这一认知发展规律。为其今后独立思考、独立学习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奠定了基础。

八、说教学过程

1、猜谜激趣,导入课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动开始时,我用谜语引出蝌蚪,引发幼儿的兴趣,并通过提问:“小蝌蚪从没见过自己的妈妈,你们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吗?”提问:为什么小蝌蚪和自己的妈妈长得不一样?幼儿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为幼儿创设情景,设置悬念,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幼儿的思维,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另外还给幼儿提供了一次自由表达的机会。整整发挥了幼儿的主体地位。

2、完整欣赏故事,幼儿感知故事内容

整体感知是掌握故事内容的重要前提。我让幼儿看课件欣赏故事,幼儿通过色彩鲜明的画面和优美动听的故事,身临其境后,就能轻而易举地初步感知了故事的整体内容。教师通过

提问: (1)蝌蚪的妈妈长得是什么样的?2)小蝌蚪找到自己的妈妈了吗?3)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它们碰到了谁?互相说了什么?4)它们把谁当成了妈妈?通过一系列的启发性提问让幼儿深入了解故事中的运用,感受诗歌中的重复式结构的语句特点,感受到故事的趣味性。

3、分段欣赏故事内容。(1)、小蝌蚪为什么去找妈妈?

(2)、看课件第二段。遇到鱼妈妈时,他们说了些什么?(根据幼儿的回答放映相应的幻灯图片)小蝌蚪遇到龟妈妈时又会说些什么?一起来说一说。分段欣赏法更有助于加深幼儿对故事的记忆能力,使幼儿头脑中更为清晰,为下面的角色表演奠定基础。

4、在对幼儿进行语言训练的同时,还有对幼儿进行思维训练。活动中,我通过质疑:小蝌蚪和青蛙妈妈长得像吗?

对其进行思维训练。在此基础上,让幼儿回顾故事,自己来解决问题,变幼儿被动求知为主动求知,培养了幼儿的综合判断能力。在次看课件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并让幼儿通过肢体来表示小蝌蚪到青蛙的成长过程。本节课的难点就轻易解决了。

5、分角色表演故事

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表演,在表演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表现出蝌蚪在水里游来游去活泼可爱的样子;对鲤鱼妈妈有礼貌的问话;叫妈妈时高兴激动的心情;鲤鱼、乌龟和青蛙妈妈说话时慈爱的语气。这样,充分体现个性化表演,让有儿童在表演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6、小结:教育幼儿要保护小青蛙。

活动结束注重对幼儿的情感教育,教育幼儿要爱护小青蛙,知道保护小青蛙的措施。也达到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情感目标。

九、活动延伸,拓展创新

课堂是有限的,课外是无限的,我们要把有限的课堂延伸到无限的课外去,树立大语文观,构建课内外联系,加强语言教学与其它领域的整合。教学中,我充分尊重学生,张扬学生个性,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绘画方式,制作连环画来表现故事的内容。

十、总结

大千世界,无所不有。大自然无穷的奥秘等待着孩子们去探索,去发现。《小蝌蚪找妈妈》一课语句浅显易懂,趣味性强。我运用了相应的电教媒体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声为有声,引导幼儿在表演感悟的同时,实现能力与知识、创新与实践的巧妙融合、提高了幼儿语言综合素养的目的。

小蝌蚪找妈妈说课(推荐)

小蝌蚪找妈妈

小蝌蚪找妈妈

小蝌蚪找妈妈

小蝌蚪找妈妈

小蝌蚪找妈妈

小蝌蚪找妈妈

小蝌蚪找妈妈评优课教案

大班小蝌蚪找妈妈

1.小蝌蚪找妈妈

《说课《小蝌蚪找妈妈》.doc》
说课《小蝌蚪找妈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