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风教风学风解读

2020-03-03 18:21:2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西充县天宝中学“校风、教风、学风”解读

文光焰

校风:文明、自律、求实、创新。

“文明”:既指与蒙昧时代、野蛮时代相对立的文明时代,也指教化、开化的结果;还包括良好的生活方式与风尚。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受其思想支配的。要想有文明的行为,必须首先有文明的思想。文明不只是一种习惯,一种理念,而且是一种素质,一种光荣。文明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秉承和发扬,是师生行为举止的规范,是对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基本要求。减少不文明现象,杜绝不文明行为,是每一个师生的责任。学校是一个育人的摇篮,是一方净土,我们要弘扬民族精神,不断推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努力提高师生的思想文明,促进行为文明。

“自律”:唐朝宰相张九龄说过:“不能自律,何以正人?”自律是指在没有人现场监督的情况下,通过自己要求自己,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地遵循法度,拿它来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所以我们应该学会自己约束自己,自己要求自己,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地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拿它来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对学校、班级和个人都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并且能够正确处理日常学习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和矛盾冲突。在学习方面,我们一要独立,独立思考、独立解题、独立完成作业;二要自觉,自觉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包括做好预习复习工作、上课专心听讲和按时完成作业。

“求实”:就是实事求是,力戒虚妄。孔子曰: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要想成就事业,有所作为,就必须脚踏实地,艰苦攀登,精益求精,追求真理。因此,我校把尊重科学,尊重客观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地学习作为教育人塑造人的思想核心,这也是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创新”: 意出《大学》引汤之《盘铭》,“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意为与时俱进,领导标新,追求新高;表现为勇于探索,开拓进取,不墨守陈规,不因步自封。“创新”是学校的活力所在,是学校出人才、出成果、上台阶的重要保证。创新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驱动力,是人类奋发向上、自强不息、不断进取和超越自我的优秀品质。只有不断创新进取,个人才有作为,集体才有活力,国家才有前途,民族才有希望。也就是说,作为教师要不断创新,要积极投身教研教改,不断摸索、探求行之有效的新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作为学生要多动手、善思考,能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争取有新发现、新见解、新发明、新创造。

教风:爱生 善教 勤勉 严谨

“爱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教育而言,爱更是其核心,其灵魂。西方教育家罗素说:“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是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我国著名教育家林崇德说的更直白:“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只有爱生,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一名真正关爱学生的教师, 就得走进学生的心理,就应该努力做到关注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宽容学生、激励学生、赏识学生、感动学生。

“善教”:《论语》有云:“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循循善诱”。所谓善教,就是指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的最优化,不仅教书,还要育人。要求教师遵循教育规律,运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针对不同学生、不同时期、不同课型,运用自己的真才实学、真知灼见、源头活水,选择最佳教学方案和手段,象“好雨识时节”,“润物细无声”那样,去唤醒学生,启发学生、引导学生、激励学生、提升学生,使学生喜欢学习、乐于探究、勤于实践,德知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的善教,包括言教、身教、学教三方面。

“勤勉”:韩愈《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这一特殊的身份和职业决定了为人师者必须具备渊博的学识,这就要求教师勤于学习,勤于工作,勤于思考,不断充实自我、提高学术修养。《孟子•尽心下》云:“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 教师有了真才实学才能有道可传、有业可授。

“严谨”:严密谨慎,一丝不苟,这是每位教师律己律人,治教治学的基本要求。严谨是一种对教学的钻研,一种对教育的执着,它是在自觉意识形态下逐渐形成的一种工作作风。教师在工作中树立严谨治学,精业勤业的态度,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懂得学习、工作都要认真、严谨,实事求是,从而培养学生诚实、科学的求学态度。严谨就是要求天宝中学的教师都必须以严谨的精神和严谨的态度,严谨做人,严谨治学,严谨从教,从而扎实细致地落实教学的各个环节,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学风:尊师 乐学 善思 博览

尊师: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大学之礼,虽詔於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礼记 .学记》) “臣闻明王圣主,莫不尊师贵道。”(《后汉书——孔僖传》),可见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种绵延了几千年的淳美风俗,尊师重道是一个民族文明进步的标志。求学的第一品质就是尊师,尊师就是对教师要尊重理解,就是学习效仿,就是信赖景仰。热爱老师,尊重他们的劳动,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学习他们无私奉献的优良品质,最大限度地掌握老师传授的所有知识并且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能够在老师指引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做出更加突出的成绩。

乐学: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新课程标准提出:只有从兴趣出发,让乐趣充溢学习之中,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爱上学习,善于思考,乐于求知,才可拥有创新思维和鲜活的创造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感受学习中的无穷乐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乐学”。教师要创设欢乐的课堂情境,营造其乐融融的学习气氛,教师要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切实推进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学生在快乐中进行学习,在学习中感受快乐。

善思:提倡勤思,善思,这是学风建设中的有一个重要方面。要弄清“学”和“思”的关系,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中庸)。学是思的前提,首先是要好好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去思考,同时,思与学也是同步的,不能隔离开来。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思考,打开学生的思路,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课堂上以启发教育为主,遵循“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原则,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独立思考,不断探索知识的奥秘,不断地去发现,不断去创新。

博览:“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一个学生,获得智慧,感悟人生,决不能只靠个人的经历和实践,而须利用前人已积累的经验。 “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百剑而后识器”(《文心雕龙》)。唯有博读,才能从书中饮其甘霖琼浆、尝其佳肴鲜羹,使思想得到教育、情操得到陶冶、知识得到增补,树立“博览”的学风,打造天宝书香校园,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基。

校风、教风、学风、校训解读

校风、教风、学风、校训解读

校训 校风 教风 学风 解读

校训、校风、教风、学风解读

校风、教风、学风、校训解读

校风 学风 教风

校风学风教风

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的解读

校风教风学风心得体会

校风、校训、学风、教风

《校风教风学风解读.doc》
校风教风学风解读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