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秋季开学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就学有关工作的落实情况

2020-03-03 16:01:1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六盘水市教育局

关于2011年秋季开学进城务工人员 随迁子女义务教育有关工作的落实情况

为进一步促进我市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的有效解决,根据《义务教育法》以及国家和省相关政策要求,我市各级党委政府非常重视此项工作,在8月底招开的开学工作会议中明确提出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纳入当地普及义务教育工作范畴,安排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尽可能多地接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现就我市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切实解决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

做好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就学工作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重要任务,对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是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的必然要求,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改善民生、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促进社会和谐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推动城市建设和发展、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客观需要;是巩固我市“两基”成果、提高教育水平和质量的重要任务。我局要求各县(特区、区)教育行政部门一定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解决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重要性,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按照《义务教育法》以及国家、省、市的相关规定和要求,以改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环境,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为中心,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认真履行职责,与相关部门积极协调配合,切实推动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二、健全制度,明确责任,切实保障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义务教育权利。

年初我局专门下发了《六盘水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县、特区、区、市直属各中小学校认真贯彻执行。根据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建立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投诉制度的通知(黔教办基„2011‟126号)的精神,我局相应建立了,各县、特区、区教育局也相应建立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投诉制度》。设立了投诉电话,分别是:六枝特区:0858-5317839;盘县:0858-3636027;水城县:0858-6664731;钟山区:0858-8224766;六盘水市:0858-8202812。市、县两级教育行政部门、直属有关中小学校成立了专门的工作领导小组和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机构,负责协调和安排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就学问题,明确职责,把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问题作为城镇义务教育普及工作的重点来抓,将其纳入基础教育发展的总体规划中,依据城市人口变动、城镇化进程和进城务工人员需求等因素,积极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创造条件,确保流动人口子女,特别是进城务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的权利得到保障。坚持“两为主”政策,创新工作机制,合理确定服务范围,畅通入学渠道,降低入学门槛,简化就读手续,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与城市儿童少年一样就近、方便、免试、免杂费接受义务教育。

三、建立档案,掌握信息,确保每个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都接受了义务教育。

一是建立健全了流动儿童学籍管理制度,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流入地入学的,各校为其建立义务教育学籍,在流入地完成义务教育并达到毕、结业标准的,各校为其发放相应的毕业证书。中途转学或借读的,各校、各社区为其在流入地或回流出地就学建立绿色通道,及时为其办理有关手续,提供相关学籍证明。二是建立了流动儿童基本信息登记制度,及时摸清情况,为每一位学生建立成长档案,包括学生的学习情况、身体素质、家庭基本情况、家长务工单位及联系方式等信息,实行跟踪管理。本学期,我市四个县(特区、区)中心城区共接收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人数为64695人,其中小学41310人,初中23385人。通过建立流动儿童学籍管理和信息登记,各校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情况掌握得很好,随时可以了解其接受义务教育的情况。

四、经费保障,同等待遇,确保每个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都能接受义务教育。

我市在经费安排和资金调拨上对接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较多的学校和受政府委托接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的民办学校给予倾斜。在收费标准上要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当地学生一视同仁,并采取免收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以及设立助学金等政策措施,切实减轻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教育费用负担,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严禁向按划定范围入学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收取借读费、择校费、赞助费等费用,不得在办理转学手续时收取任何费用。对违规收费的学校,教育行政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及时予以查处。进城务工和随迁子女与本地学生实行“四同待遇”(同进学校,同编班级,同一收费标准,同享各项政策),在学生管理、评优奖励、入队入团、考试竞赛、文体活动等方面与城市儿童少年同样对待。同时,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帮扶活动,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实施人文关怀,帮助他们增强学习自信心,不断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成绩。凡报名参加中考的外地户籍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享受与本地区户籍考生同等的中考中招政策待遇,进一步清除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升学障碍。

五、财政扶持,加大投入,进一步提高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教育质量。

一是加大财政扶持力度,给予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改善办学条件和师资配备水平。二是加强办学行为和安全管理的监督,在师资培训、教育教学等方面给予支持和指导,规范办学行为,强化安全管理,提高教学质量。三是加快新建和改扩建公办中小学校的速度,在当地中小学校点设臵中优先考虑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入学需求,加大对城区内薄弱学校的改造力度,扩充公办中小学教育资源,从根本上按照以公办中小学校接纳为主的原则尽快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问题。各县、特区、区专门题设立了“农民工子弟学校”。由于我市中心城区教育资源总量不足,因此在2011年至2013年,必须在市中心城区对现有大部分中小学校进行改扩建增容并新建一批中小学校,切实解决教育资源总量不足的问题。经测算,我区近三年共需新建和改扩建中小学校40所,增加班级743个,初步概算共需投入资金54308万元,补充教师1157名。

六、部门协调,政府统筹,着力推进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工作。

无论是新建学校还是扩建学校均涉及到土地、规划、资金投入、建设等问题。我市各级政府统筹安排,有关部门通力协作,教育部门及学校抓好落实,确保新建和扩建中小学校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市人民政府尽出台了《六盘水市民办教育管理办法》,在土地划拨、教师聘用、公办民校对口帮扶、奖励基金等方面出台优惠政策,以便规范和扶持民办学校健康发展,对缓解因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进城就学导致中心城区教育资源不足的矛盾起到积极作用。我市在今后的小区规划建设中将教育用地纳入计划,未留教育用地的一律不予审批,已经修建的小区未留教育用地的重新择地补充教育用地,中心城区未规划的土地优先考虑留为教育用地。

我们坚信,有各级党委的超前谋划,果断决策;有各级政府的统筹安排,倾力投入;有教育部门的严格执行,认真落实;有社会各界的积极支持,全力配合;有人民群众的忠心拥护,积极响应,我市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工作一定会得到很好落实。

二〇一一年九月二十八日

关于秋季开学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就学有关工作的落实情况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工作领导机构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就学工作专项督查汇报

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

福建省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申请表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

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管理暂行办法

市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情况汇报

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推荐]

关爱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工作实施方案

《关于秋季开学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就学有关工作的落实情况.doc》
关于秋季开学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就学有关工作的落实情况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