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道德案例[优秀]

2020-03-01 17:44:30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虐猫事件舆论:道德监控还是隐私侵犯

如果猫族能记录历史的话,2006年3月绝对值得大书一笔!近日,因虐猫引起网友愤怒的当事人黑龙江萝北县广播局部门主任李跃军、萝北县人民医院药剂师王珏,分别被免除职务,并且在Go vern ment网站发布公开道歉信。 紧接着,萝北县Go vern ment网站公布了王珏《踩猫女致广大网民及市民的一封公开道歉信》。至此,这起引发上万网友参与的虐猫事件暂时告一段落,但由此引发的思考远未结束。在这起事件中起主要作用的互联网,到底该如何看待它所扮演的角色?

一只猫引发的网络大搜捕

2月28日,网民“碎玻璃渣子”在网上公布一组虐猫视频截图:一名时髦女子用漂亮高跟鞋踩踏一只小猫,直至将其脑袋踩爆。此图片迅速引起网友们愤怒,并

在网络上被广为转发。

一些网民将踩猫女子照片制成“宇宙**通缉令”发在网上,“通缉令”上注明:“人渣,犯恶意虐杀小动物罪,情节特别严重!若在街上看见此人,可将其扭送屠

宰场或当街乱棒打死!”

愤怒的网民们开始自发调查虐猫地点及虐猫女子身份,甚至有网民高价悬赏“抓捕”虐猫女子,悬赏金额从1000元涨到5000元,天涯网、猫扑网发起万人签

名,要求缉拿虐猫女子。

3月3日,网上出现一个帖子公布:虐猫拍摄地点是黑龙江省萝北县名山镇名山岛公园,虐猫女子是该县人民医院的护士王某,拍摄者是该县广播电视局李某,并公布了相关人物的地址、邮箱、QQ、电话、手机、车牌号码、甚至身份证号码。

此帖被网友们疯狂转帖,半个月后在百度上仍能搜到相关网页2000篇。

两个被网络剥光的人

在网络舆论压力下,3月8日,黑龙江省萝北县Go vern ment召开紧急专题协调会议,听取各部门对虐猫事件调查处理情况的汇报,确认虐猫视频拍摄地点是该县名山镇名山岛公园,并决定对该事件参与者王某、李跃军停职调查。3月9日,萝北广播电视局宣布立即停止虐猫参与者李跃军的工作,同时免去其部门主任职务。

同日,李跃军检讨书在萝北县Go vern ment网上公布。

3月10日,在萝北县Go vern ment网站虐猫专题分别公布了《县广播局对虐猫事件当事人处理意见》、《县人民医院关于虐猫事件的态度和处理意见》和李跃军本人向所在单位及广大网民的检讨书《关于虐猫事件的内幕及我的检讨》。

据了解,虐猫者子女曾因各方面压力过大,停学在家。

网络到底扮演了何种角色

一只猫为什么会让众多网民投入近乎疯狂的热情?社会学家周孝正认为,网民们对虐猫事件的高度热情,某种意义上表明网络正在成为一种发泄渠道,网民可以不负责任的发表言论,而不用承担什么风险。另外,网络渠道相对宽松也是一个原

因。

知名时评家莫林浩指出,虐猫事件清晰地展示出互联网的强大:在这个“视通万里”的网络时代,仅凭着网上的一幅照片,就可以从茫茫人海中毫不困难地找出某个人来。他分析说,一件在生活中可能并不起眼的事情,在网上像雪崩一样急遽扩大。网民的语言暴力以及由此造成的舆论压力和社会影响,大有对当事人形成灭

顶之灾的架势。

但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的夏学銮教授认为,从虐猫事件的整个过程来看,网络发挥了正面的舆论监督的作用,网络对虐猫者进行了一场道德审判,既促使了当事人

良心上的觉悟,也对社会其他人有一定的触动约束。

对于这一观点,也有人持反对态度。有人认为,一个人不管犯什么错误,都不应该这样在网上被剥光,这侵犯了个人隐私。网民在网上发布通缉令,实际上滥用

了原本属于国家司法部门的权力。

对此,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龙卫球分析认为,没有授权随意公开他人信息,这种做法是不合适的。纯属个人的信息,只有征得本人同意、或有必要公开时,比如说为了正当的使用公共资讯时,以合理的方式公开和使用才是正当的。“有的时候,由于虚拟的特点,网民发言包括对公共事件的评论具有很大随意性。这种情况不利于网络空间的成长。”龙卫球教授说。但他同时认为,在网络这样一个相对自由宽松的环境下,有一点出格是应该被宽容的,尤其在对某种公共事件进行评论时,只要本身不是恶意的,比如侮辱、诽谤或故意放大,社会或Go vern ment应给其一定

容忍度。

“网络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弘扬正气,促使人们加强道德上的自律,但又因为它的匿名性,使得构建网络健康任重道远!”夏学銮教授的评价,道出了网络的

特质。

网络道德

网络道德

网络道德

道德案例

网络道德调查报告

大学生网络道德

读书笔记网络道德

道德教案案例

道德讲堂案例

道德缺失案例

《网络道德案例[优秀].doc》
网络道德案例[优秀]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