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额消耗

2020-03-03 00:36:53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企业物质消耗定额管理制度

□ 总 则

(一)物资消耗定额是国民经济计划中的一个重要技术经济指标,是正确确定物资需要量,编制物资供应计划的重要依据。是产品成本核算和经济核算的基础。实行限额供料是有计划地合理利用和节约原材料的有效手段。

(二)物资消耗定额应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根据本厂生产的具体条件,结合产品结构和工艺要求,以理论计算和技术测定为主,以经验估计和统计分析为辅来制定最经济最合理的消耗定额。  □ 物资消耗定额的内容

(三)物资消耗定额分工艺消耗定额和非工艺消耗定额两部分:

工艺消耗定额:

1.主要原材料消耗定额--指构成产品实体的材料消耗,如六角钢、氧化铝等。

2.工艺性辅助材料消耗--工艺需要耗用而又未构成产品实体的材料,如石蜡,苏州土等。

非工艺消耗定额: 指废品消耗、材料代用损耗,设备调整中的损耗等。但不包括途耗、磅差、库耗等(此部分作仓库盘盈盘亏处理)。

□ 物资消耗定额的制定和修改

(四)材料工艺消耗定额由工艺科负责制订,经供应科、车间会签,总工程师批准,由有关部门贯彻执行。非工艺消耗定额根据质量指标,由供应科参照实际情况制定供应定额。

(五)工艺消耗定额必须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本着节约的原则制订。

(六)物资消耗定额一般一年改修一次。由供应科提供实际消耗资料,工艺部门修订工艺消耗定额。由于管理不善而超耗者,不得提高定额。

(七)凡属下列情况之一者,应及时修改定额。

1.产品结构设计的变更;

2.加工工艺方式的变更,影响到消耗定额;

3.定额计算或编写中的错误和遗漏。

□ 限额供料

(八)限额供料是执行消耗定额,验证定额和测定非工艺消耗量的重要手段,是分析定额差异和提出改进措施的依据。

(九)限额供料范围:

1.产品用料,包括本厂自制件和外协加工件;

2.大宗的辅料和能源。

(十)限额供料的依据:

1.工艺科提供的产品单件材料工艺消耗定额;

2.生产调度科和车间提供的月度生产作业计划;

3.车间提供的在制品、生产余料盘存表和技术经济指标月报表。

非工艺性损耗与材料定额管理

[摘要] 本文分析了非工艺性损耗对材料定额的影响及应对措施,以及材料定额实施过程中,如何减小各种非工艺性损耗的消极影响,如何利用各种非工艺性损耗的积极影响。介绍了材料定额管理、质量控制及成本控制的关系;指出材料信息流在材料定额管理中的主线作用。强调降低成本是企业的生存之本,也是材料定额管理的最终目标。

[关键词]非工艺性损耗;材料定额管理;材料信息流;成本控制;

1 引 言

材料消耗定额是企业重要的技术经济指标之一,是指导生产部门生产以及各相关部门采购、发料、报价、成本核算的重要依据,是企业管理和成本控制的重要内容。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企业材料定额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效益的高低和企业的兴衰。材料定额是个静态指标,而实际的执行过程是动态的,又很多随机性,因此必须建立动态的材料定额管理系统,使各种信息及时反馈到系统中,形成信息流,不断提高定额管理水平,降低生产成本。笔者曾在山东齿轮箱厂从事材料定额工作多年,深深体会到材料定额管理、成本控制以及质量控制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

非工艺性损耗是指产品净重和工艺性消耗以外的原材料消耗,是由于运输、保管不善、生产中造成的废品以及其它非工艺技术上的原因所造成的损耗,一般是由管理不善造成的[1]。目前,企业管理普遍存在着效率低、生产作业计划的准确率与调控能力较差、库存大、短期不配套以及各种信息不准确等缺点[2],极易造成非工艺性损耗。非工艺性损耗不属于材料定额的范围,但是对材料定额的执行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必须注重材料定额的实际操作,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不断探索非工艺性损耗的影响规律,把节材降耗工作逐步推向更高水平。

2 各种非工艺性损耗对材料定额的影响和应对措施 2.1 废品率对材料定额的影响和应对措施

生产制造过程中的非工艺损耗,主要通过在制品的数量、质量情况反映出来。一般生产过程都有多道工序,只有把各道工序在制品的投入、产出数量,各道工序产生的合格品、不合格品乃至丢失数量搞清楚,才能有效地控制非工艺损耗。

在制品的丢失主要是由于管理不善,人为造成的,通过加强管理可以有效控制一部分在制品的丢失,另一部分与废品的产生有关。废品产生的原因有两种:一种是由于操作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不强或不按规定的技术要求操作,这属于可以避免的损耗,所以必须加强岗前技术培训以强化质量意识,同时加强质量检验和设备维护;另一种是工艺技术本身还不能完全保证所有的产品质量都达到规定的要求,只能通过不断的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来改进[3]。

废品率过高、不稳定会直接影响材料定额的顺利执行,造成产品的不配套和材料的浪费。以收割机为例,70%以上的零件是钣金件,套裁是提高利用率的有效工艺。但是,如果毛坯尺寸较大的零件在生产过程中出现了废品,除了会造成以上影响外,还会造成生产秩序的混乱。因此必须尽量降低废品率,并且将其控制在较小的范围内。这其中,质量控制是减少废品率、降低产品成本的关键。

因此,在制定材料定额以及对应的套裁库时,应该考虑到废品率的影响,制定多种套裁方案。而且,在生产过程中不断充实、补充,使套裁库成为一个动态系统,可以接受反馈信息,形成信息流,通过灵活实施套裁方案来完成材料定额这个静态指标。对于现场施工人员,应该灵活应对各种质量事件的发生,在套裁库中的方案无法完成时,要以节材降耗为主,尽量提高材料利用率,完成材料定额指标,将损失降到最小。

2.2原材料供应对材料定额的影响和应对措施

在制定材料定额和套裁库时,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尽量选择价格低廉、路途近、交通方便的货源,以节约运输费用,减少储备量。原材料的规格、尺寸要有利于减少下料所产生的余料、残料,并能减少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料数量。选用的原材料应尽可能保证在生产中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和设备利用率。近几年原材料特别是钢材的价格居高不下,大批量采购会造成大量占用资金,小批量采购难免会出现采购不到的情况,给材料定额的执行造成极大的不便,为此需要制定材料供应定额,减少库存量。

材料供应定额除了工艺定额外,还包括一部分非工艺损耗。这部分损耗应当是在企业目前的管理条件下经过努力还无法避免的,或企业外部因素造成的。比如,企业周转资金少,运输费用高,市场上某种材料紧缺等。

当无法采购到定额要求的材料时,就需要材料代用,所以,套裁库中应该有备用方案。定额对材料的要求有:规格,材质,性能等。以板材为例,定额要求采购1250×2500×1.5冷板,而供应部门只能采购到1000×2000×1.5冷板;1000×2000×2冷板或者1000×2000×1.5热板等等。这其中就涉及到以厚代薄,以优代劣,甚至以劣代优等情况,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是总原则仍然时节材降耗。 针对材料市场信息,定额要根据市场供应量充足的材料来编制,套裁库中要有备用方案。当套裁库中没有备用方案时,就需要现场编制套裁方案。如:收割机的割台绞龙筒毛坯尺寸为925×1245×1.50冷板,套裁方案要求采购宽度为1250×2500×1.5的冷板,若只能采购到上述材料,就必须根据现有的材料规格编制套裁方案,同时,把利用率提高到最高。也就是说,材料代用时,材料的使用要以满足和接近定额为原则,在满足技术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采用以劣代优。

2.3产品、技术更新对材料定额的影响

当前,经济全球化趋势对我国相对落后的制造业带来极大的冲击,产品的寿命周期日益缩短,要求企业以更快的速度开发新产品,迫使企业采用新的技术和手段面对这种机遇与困难并存的局面。

在发展新品种,改进老产品,提高产品质量,改革生产工艺等方面,如何降低生产成本尤为重要,材料定额的制定和执行也面对着严峻的挑战。产品越来越复杂,产品的平均开发时间越来越紧,这就要求缩短材料定额编制时间,同时,相对落后的管理使执行过程更加复杂和困难。各种随机事件的发生有时会造成现有的套裁方案无法执行,这时现场临时编制方案就成为非常有效的措施。

在现场施工的过程中,除了临时方案,搞好综合利用和废旧回收也很重要。在企业生产过程中,会有很多废旧原材料,如边角斜料,下脚料,报废的零件甚至是可修复废品,都可以合理利用在新产品中。特别是产品试制时,更应该注意降低生产成本。

另外,尽可能开发物耗低的产品,不断通过技术改造和技术开发来提高原材料利用率,加强工艺改造,广泛开展群众性的小改小革活动,采用各种措施节材降耗,加速节材科技成果的转移应用过程。

同时将价值工程纳入设计程序,价值工程是正确处理产品成本与功能之间关系的一种科学方法,也叫做功能成本分析。价值工程主要考虑的问题是:在保证产品的必要功能的前提下,能否降低成本。

2.4新材料、新设备对材料定额的影响

在节材降耗的工作中,除了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外,选用新型材料、新设备也成为技术进步的重要方面。

企业在开展以节材为中心的技术进步工作中,应首先把重点放在原材料利用率低、耗能大的设备上,有计划有步骤地改造设备,推广新设备,尽量采用耗材少、加工费用低的设备。在目前的技术水平条件下,严格选材,应尽量采用新材料(如以塑代钢、代木,以非金属代替贵重的金属,用资源丰实的材料代替稀缺材料,用国产材料代替进口材料等),尽量采用加工时损耗较小的规格。

使用新材料、新设备对节材降耗的贡献,突出表现在定额的压缩和利用率的提高。要根据具体的节约情况及时修改材料定额和套裁库,进一步提高定额指标要求,不断挖潜增效。使材料定额和套裁库成为动态的系统,在不断接受新信息的反馈中流动起来,不断改进,再到生产中去检验。

2.5其他因素对材料定额的影响和应对措施

其他造成非工艺性损耗的因素,如材料化验,试车用料等,有时无法用材料定额来控制,需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如材料代用制度,使其程序化。这就要求现场施工人员对不完善的定额进行现场编制,同时尽量采用废料和旧料。

3、定额管理制度

为了把材料消耗定额的制定、执行、检查和考核工作做好,要建立原材料消耗定额管理制度。材料定额管理主要包括:建立原材料定额体系和管理体系;制定和修订材料定额;采取技术组织措施,保证定额的实现;考核和分析定额的完成情况,总结经验,提出改进措施,其中如何保证定额的实现是关键。

材料定额管理需要树立系统观点,影响原材料消耗的环节很多,如产品的设计、选型、生产、设备水平、企业管理水平、运输、销售等。一旦产品定型,原材料的消耗又受制于原材料计划、采购、供应、储存、运输、使用等环节的影响,所有这些环节互相关联,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为此,企业的材料定额管理不能只着眼于某个环节,应树立系统观点,在实行节材的系统化管理的同时,突出重点环节并强化管理。

在原材料使用方面,材料定额技术组织人员要掌握企业各类生产设备和计量装置的技术状况,各种生产工艺流程及其特点,各车间(班组)的原材料需要量、品种和消耗状况,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计划安排(特别是产品的数量,品种规格,合格品率以及产值,成本构成等)。对企业原材料消耗状况进行技术经济分析,以促进生产的各个环节最有效地使用原材料,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降低产品单耗。

要严格执行材料定额,对每种产品、每道工序、每台设备、每个岗位都要按定额进行考核和评比;实行节约原材料奖惩制度。要建立一整套限额发料制度,包括发料制度、退料制度、补料制度、材料代用审批制度、残料余料和废品保管制度等。

注重原材料的节约和综合利用。在满足相等需要或达到相同目标条件下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措施来降低材料消耗。原材料的综合利用就要变一用为多用,变无用为有用,变小用为大用,如对废旧原材料及报废的工具、仪表、设备等的利用。综合利用可以扩大原材料来源,增加原材料的品种。

4、定额管理中的原材料信息流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企业的管理越来越重视对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业务流和价值流的管理,而且,信息流成为企业管理的主线。

企业原材料信息包括反映本企业原材料管理现状和进度情况的企业内部原材料信息和企业外部的有关本企业原材料管理活动的技术和经济信息。企业内部原材料信息主要由企业的各职能部门和各车间、工段班组提供的原材料计划、采购、储备、运输、消耗、节约和综合利用等信息。企业外部原材料信息包括社会综合信息、市场原材料信息、科学技术开发信息。

原材料信息的收集、加工传输、存贮和检索构成了企业原材料信息处理工作。原材料信息的收集方法要有业务近程登记、间接摘录、调查、交流。原材料信息的加工一般包括分析、选择、校验、分类、合并以及运用经济数学方法进行运算等。原材料信息的传输主要是将经过加工处理的原材料信息按规定的传递线路不失时机地传输给有关部门和人员使用。原材料信息的存贮和检索主要包括原材料信息的登记编号,设卡存贮和方便及时地检索。对原材料信息处理的要求是:及时、准确、适用。

材料定额是个静态指标,只有原材料信息及时反馈而形成闭环,才能更好的完成材料定额,更好的实行节材降耗。因此,信息的处理工作要一环扣一环,紧密相连。

5、结论 产生非工艺损耗的各个因素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联系的。各个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交织。因此,分析非工艺损耗产生的情况和原因,必须组织有关部门联合攻关和综合治理。

5.1不断提高原材料的科学管理水平,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逐步提高原材料的利用率,降低原材料消耗。严格地执行已制定的定额,坚持限额发料。在实施的过程中,及时反馈实际执行的情况,不断地改进和提高。使定额信息从制定到实施往复流动,形成闭环,螺旋上升,降低定额值。

5.2定额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要加强合作,准确及时地编制先进合理的材料定额,应用线性规划套裁下料技术提高下料利用率[4]。

5.3做好数据统计,利用物料消耗的统计分析,发现现有的问题,找出科学管理原料和材料消耗的规律[5];通过排列图分析,抓住其中有80%以上的项目,进一步分析其产生原因,对症下药,采取措施降耗。

5.4采用先进的科技成果,大力改造生产工艺和设备,提高劳动生产律[6]。

物资消耗定额管理办法

产品消耗定额考核办法

原材料消耗定额管理制度

物资消耗定额管理制度资料

(应用文书范本)企业物资消耗定额管理制度

股份公司材料消耗工艺定额的管理规 定

钣金类零件材料消耗定额及加工工时计算[材料]

水泥消耗管理办法

物资消耗管理办法

材料消耗管理办法

《定额消耗.doc》
定额消耗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