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上语文《敕勒歌》教学与点评

2020-03-01 23:01:58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古诗教学方法奇 课堂教学写新诗 ———《敕勒歌》教学与点评

【教学目标】 1.会认“似”“庐”“笼”“苍”“茫”5 个生字,掌握“似”“阴”“野”“苍”“茫”5 个生字,认识通假字“见”。

2.正确、流利、富有韵味地朗读、背诵古诗,感受诵读古诗的趣味;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草原的壮丽与辽阔。

3.初步培养学生写诗的兴趣,指导仿写“新古诗”。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理解课题,感受汉字 (课前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1.导入谈话,揭示课题。刚才老师播放的那首歌曲唱的是什么内容呢?(指名说)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首古诗,也是一首赞美草原的歌,一首北朝民歌。(出示课题)谁会读?

(指名读)名字很奇怪,什么意思呢?敕勒,就是敕勒族,是南北朝时期生活在中国北方地区(今天内蒙古中部一带)的一个少数民族。这首诗就是敕勒族人创作的一首民歌。

2.联系生活,拓展识字。

“敕”还有“勑”和“勅”两种写法(出示)。在我们汉字中像这样一个字有多种写法的例子还有很多,感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找一找。经常出去旅游的小朋友可能会在一些旅游景点看到过这个字(出示景点图片),它表示皇帝下的命令。

【点评:课前播放赞美草原的歌曲,可以直观、自然地与本诗民歌体裁相联系;“敕”字在外出旅游时可能会遇到,适当拓展,既可以补充汉字知识,增长学生见识,激发识字兴趣,也体现了语文为生活服务的理念。】

二、初读古诗,识字写字,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了解了题目的意思,现在我们来读读这首诗。大家借助拼音读几遍课文,要把每句话读顺,把每一个字音读准。

2.指名读课文。 (生读,师正音。)3.检查生字。 这么快就把课文读顺了,很了不起。课文里有几个生字,现在老师把它们拿出来,你还认识吗?(出示:“穹庐”“阴山”“笼盖”“四野”“苍苍”“茫茫”“似”“见”)

(1)指名读、齐读。 (2)识记字形。

这里有5 个生字是要求我们会写的。(出示:“似”“阴”“野”“苍”“茫”) 小朋友们仔细看看,怎么才能准确地记住这些字呢?指名说识记方法。(帮助归纳:借助熟悉的字记忆,记住容易写错的关键笔画,是记忆字形的好方法。)

(3)指导写字。

生字不光要会写,还要写美观。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些字怎么写才能写得漂亮。 ①教师指导写字。在三个左右结构和两个上下结构的字中各挑一个学生认为不容易写好的字。(经课前调研,学生大多数选择“野”“苍”两个字)“野”,比较一下左右两个部分,你发现了什么?(左右等宽)继续看,你又有什么发现?(左边“里”字做偏旁时最后一横变成提。)“苍”字,先比较一下上下两个偏旁的大小,(上扁下高)还有什么发现?(撇捺舒展)②学生在作业纸上练习,描一个,写一个,然后展示点评。

【点评:识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中心任务。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识,即识记字的音形义;二是写,即写正确,写美观。本环节遵循先识后写的顺序,先借助拼音读准每一个字音,然后将生字单独拿出来让学生识记,再让学生用自己的办法记住字形,最后从三个左右结构和两个上下结构的字中各挑一个进行写字指导,真正将识字教学落到实处。】

三、再读诗文,想象画面,熟读成诵

1援理解诗意,指导朗读,感受诗歌意境和音韵美。师:生字都解决了,现在可以好好地来读一读这首诗了。

那怎么才能把诗读好呢?生:要读正确、流利。 师:这是基本要求。 生:要读得有感情。

师:那怎样才能做到有感情呢?(提示:要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体会诗人的感情。)(出示整首诗及朗读要求)①轻声读这首诗,想一想,你从诗中看到了什么?②和同桌轻声交流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大草原。

师:诗里面的“川”“野”都是大草原的意思。大草原什么样子?(重点引导体会“野茫茫”) 还看到了什么?

生:看到了阴山。

师:阴山就在今天的内蒙古中部。(出示图片)还看到了什么? 生:看到了天空。

师:嗯,诗里两个地方写到了天空。(指屏幕)天空什么样子?先看“天似穹庐”。“穹庐”就是蒙古包(出示图片)。作者说“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空像一个巨大的蒙古包,把整个草原都盖住了。多么雄壮辽阔!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天苍苍”写的是什么样的天空呢?还看到了什么?

生:看到了蒙古包。

师:就是诗里面的“穹庐”。还看到了什么? 生:看到了牛羊。

师:哦,牛羊在哪儿呢?你看到的是怎样的画面?你是怎么理解最后一句的?(引导体会牧草茂盛,牛羊肥壮)想想看,诗人看到这样的情景会是怎样的心情?(我们的草原多么富饶,我们的牛羊多么肥壮,我们的家乡多么美丽,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是啊,草原这么美好,多么值得自豪啊!请大家把最后一句齐读一下。

2.教师范读,小结。

这首诗只有短短27 个字,就写了这么多内容,真是了不起。现在我们好好读读这首诗。先听老师读。

3.学生练习朗续。 下面该你们读了,可以学着老师的样子读,也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读。先自己练读两遍,然后读给同桌听,互相提提意见。

4.指名读并背诵。

读到现在,大家应该能背诵这首诗了吧?我们来试试。请大家闭上眼睛,按照老师的提示背诵。现在,我们来到了大草原,欣赏着美丽的草原景色,我们不禁低声吟诵———(学生一起低声吟诵);生活在草原上的牧民,看着美丽富饶的家乡,心中无比自豪, 不禁放声高歌———(学生一起放声吟诵)。

【点评:低年级古诗教学,重在诵读,读出诗特有的韵味,对诗意大体了解即可,不必字字落实,句句理解。本环节先让学生边读边想象草原的画面,其中蕴含学法指导意图;在学生汇报交流过程中,教师结合图片,用描述性的语言相机解决诗中学生读不懂的地方;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感情,再通过范读指导读出韵味,读出感情,最后通过教师创设语言情境,引导学生有感情背诵。理解诗意、指导诵读融为一体,取得了较好效果。】

四、创设情境,点拨方法迁移仿写

大家敢不敢接受一项更高难度的挑战? 这个挑战就是———写诗!下面我们来仿照今天学的这首诗,写一首自己的“新古诗”,当一回小诗人。1.改一改:在原诗上改动部分词语或句子,变成新的诗。我们从这首诗中挑一句来试试。(出示: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下面来看老师的要求。

出示:

(1) 大草原上不刮风的时候会是什么样子呢?请根据你的想象把下面的诗句填写完整。

天苍苍,野茫茫,风( )草( )( )牛羊。 ①先让学生思考,然后指名说。

②师出示范例:天苍苍,野茫茫,风(静)草(高)(无)牛羊。 ③学生在作业纸上完成练习,再指名朗读自己写的诗句。

(2)假如大草原上雷电交加、风雨大作,草原又是怎样的呢?请展开想象,把下面的诗句填写完整。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 ),笼罩四野。风( ),雨( ),( )。

①小朋友们先自己思考,再和同桌讨论讨论。

②师出示范例:敕勒川,阴山下。天似(黑锅),笼罩四野。风( 呼呼),雨(哗哗),( 牛羊全部回了家)。(最后一句还可以写成:雷电交加心不慌,人和牛羊忙躲藏。)

③提示:不一定写风、雨怎么样,还可以写雷声、闪电等等。 出示:敕勒川,阴山下。天似( ),笼罩四野。( ),( ),( )。

④学生在作业纸上完成练习,然后指名朗读自己的诗。其他同学点评。 2.仿一仿:照着诗的样子创作一首全新的诗。

①出示要求:仿照《敕勒歌》的形式,仿写一首赞美你们家乡德清县的“新古诗”。

② 出示德清县的介绍文字:德清县,位于浙江省湖州市,东望上海,南近杭州,北有太湖,西有天目山。境内有乌牛山、百梁山、乾元山、金鹅山、大家山等好多山。是经济发达、风景优美的全国百强县。

③出示范例:德清县,太湖南。全国百强,名闻四方。天蓝蓝,水清清,山清水秀好风景。

④师解释创作思路,然后引导学生阅读介绍德清县的文字。

⑤学生在作业纸上完成创作。写完交流,组织学生评改。3.评价。

学生先自己评价作业纸上的三次练习,然后再请老师评价一下,看看谁得的“优”多。【点评:让低年级学生仿写古诗,在本节课是一个大胆尝试。本环节在指导学生仿写古诗时,采取由改到创、由易到难、示范引路的训练策略,先从少量词语的替换改写入手,然后整句替换,最后进行整首诗的模仿创作。通过组织讨论、教师示范,循序渐进地展开训练,降低了门槛,增强了学生仿写古诗的信心。】

五、课内总结,课外延伸,鼓励写诗

1.这节课你觉得有意思吗?你觉得最有意思的事情是什么?

2.总结诵读古诗的方法:读出节奏和韵味,想象画面体会感情,还可以模仿诗的形式创作自己的新古诗。

3.有兴趣的同学在课后可以继续学习仿写古诗的方法,写自己的“新古诗”,争做小诗人。

【点评:本环节意在让学生通过回顾学习过程,进一步明晰学习和诵读古诗的方法,巩固诗歌仿写的感受和经验。】 【总评】

仇高兴老师对《敕勒歌》的教学,特色显著,给小学古诗教学带来了阵阵扎实有效、践行创新的课改新风。仇老师把教学的侧重点放在对古诗的阅读仿写上,彰显出了既教读又教写的苏派古诗教学中读写结合的独特神韵。同时采用“随文识字”的教法引导学生朗读、背诵,深入浅出地理解诗意。美中不足的是,在指导学生改写诗句的练习展评后,对指导学生仿写整首“新古诗”及展评未能来得及放在课中进行,只好留在了课外。但是,瑕不掩瑜。概言之,那就是:别开生面教古诗,学习仿写方法奇。朗读背诵重积累,随文识写生字词。读写结合重语用,深入浅出解诗意。弘扬诗教好传统,开拓创新启童智。

由此可见,小学古诗教学是具有较大的创新空间的,是既可以“依标扣本”地教“读”,也可以因人而异地教“写”。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我们从本课的教学中已切实地感受到:

一、二年级的学生不仅有学习写诗的兴趣,也有学写“新古诗”的潜力。只有在古诗教学中把阅读和仿写有机地结合起来,诗教才能算得上是真正地进到了课堂。也只有这样,中华民族诗教的优良传统才能不断地在孩子们的心田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作者单位:江苏淮安市深圳路小学/浙江德清县清溪小学/江苏镇江市润州区教师发展中心)

敕勒歌

敕勒歌

敕勒歌

敕勒歌

敕勒歌教学设计

敕勒歌 教学设计

《敕勒歌》教学反思

敕勒歌教学反思

敕勒歌教学反思

敕勒歌教学设计

《二上语文《敕勒歌》教学与点评.doc》
二上语文《敕勒歌》教学与点评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