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雪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020-03-02 00:42:4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瑞雪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用生动、优美的语言为我们勾画了一幅瑞雪图:描述了胶东半岛的第一场雪,雪前、学中和雪后的美景。同时,文本产生的特殊年代,还赋予了文本自身独特的人文内涵――本文写于1962年,当时我国连续几年遭受自然灾害,粮食歉收,人们都期盼丰收年的到来。因而,一场及时的大雪也给胶东半岛上的人们带来了吉祥、幸福和喜悦。 教学目标

1、深入研读课文,体会文字中蕴涵的美,感受下雪后景象的美。

2、推动学生的想象力,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理解作家的写作思路。

3、激发学生对雪的向往、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雪大、景美、人欢,感受作者的喜悦之情。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读、思、议、读”和“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通过朗读与口语表达体会文章的情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点燃激情】

1、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去胶东半岛,我们看到那里正在下着大雪,心情怎么样啊?(高兴、激动……)可惜没有来得及细细品位和欣赏,都觉得很遗憾,现在我们再次走进《瑞雪图》,进一步了解瑞雪的美丽。

2复习旧知识:谁来回忆一下作家按怎样的顺序来描写《瑞雪图》的?(指名回答:作家按时间顺序描绘了瑞雪图。)板书:下雪前、下雪中、下雪后。 【阅读质疑 自主探究】

1、你们觉得作家的《瑞雪图》美吗?你们想用什么方式来理解课文,欣赏瑞雪的美丽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真读课文。

2、课件出示读书要求:根据下列要求学习自己喜欢的部分:

1)、找出自己最喜欢的部分,在段落前划上“△”,找喜欢的句子,画上“——”。

2)、和同桌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 3)、读出自己的感受。

3、学生自学、讨论交流。 【多元互动 合作探究】

1、汇报交流、精读探究,体验情感。

师:讨论好了吗?哪位同学来展示一下他的学习成果? A、下雪时:雪大

(1)、生1:我喜欢“下雪时”部分,感受到了雪中景色很美,是从“不久,雨住了,风停了,就只有那大片大片的雪花,从彤云密布的天空中,簌簌落落的飘将

- 1

师:那就让我们快乐地读第五自然段吧!

生自由读;师指名读;生齐读。 【训练检测 目标探究】

师:通过学习课文,我们了解了雪大、雪美,你还知道雪的哪些好处?孩子们是快乐的,可是他们绝对不是最快乐的人,谁是最快乐的人呢?

俗话说,“瑞雪兆丰年”并不迷信,有着充分的科学根据。寒冬大雪可以冻死一部分越冬的害虫;冰雪渗进土层深处,又能供应庄稼生长的需要。有经验的老农把雪比作麦子的“棉被”,冬天“棉被”盖得越厚,春天麦子长得越好。所以又有这样一句谚语:“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生1:此时此刻,农民伯伯最高兴。

师:对,本文写于1962年。1960-1962年正是我国遭受自然灾害时期,三年间,庄稼几乎颗粒无收,农民吃不饱,穿不暖,而如今望着这一场及时的大雪农民伯伯们会说

生1:啊,终于迎来了一场瑞雪,来年肯定是个丰收年。

生2:雪,你下吧,等明年丰收了孩子们就能吃饱饭了,他们一定感谢您的。

生3:雪你快下吧,麦苗正等着你的到来呢?……

师:说得真好!这场雪到来,农民伯伯是快乐的,作家也是快乐的,所以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啊!好一幅北国寒冬瑞雪丰年的图画!(课件出示句子)

师:谁能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生:瑞雪就是及时、吉祥的雪;丰年就是丰收的年景)

师:对!一场及时、吉祥的大雪预示着这是一个丰收的好年景。这句话表现了作家怎样的思想感情?(喜爱雪、赞美雪)板书: 喜爱雪 赞美雪

师: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感情来读最后一句话。(生齐读) 【迁移应用 拓展探究】

1、这雪景真是太美了!让我们来朗读一遍全文,再次感受作家笔下的美景吧!

2、作家为我们描写了这么美的雪景,你们若是画家,想把哪些景色画下来呢? (1) 根据自己的理解,画一幅《瑞雪丰年图》。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写你心目中的雪景图。

板书设计:

瑞雪图

下雪前

下雪时:雪大

下雪后:景美 人欢

喜爱雪 赞美雪

《瑞雪图》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瑞雪图教学设计

《瑞雪图》教学设计

瑞雪图教学设计

瑞雪图教学设计

瑞雪图 教学设计

《瑞雪图》教学设计

瑞雪图教学设计

瑞雪图教学设计

瑞雪图教学设计

《《瑞雪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
《瑞雪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