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外科护理常规

2020-03-03 17:16:2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第七节 胰腺癌

【概念】

胰腺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多发生于胰头部。

【评估要点】

1.健康史和相关因素:了解病人的饮食习惯,是否长期高蛋白、高脂肪饮食;是否长期接触污染环境和有毒物质;有无吸烟史,吸烟持续的时间及数量;是否长期大量饮酒。有无其他疾病,如糖尿病、慢性胰腺炎。家族中有无胰腺肿瘤或其他肿瘤病人。

2.疼痛程度及睡眠情况:包括疼痛的性质、部位、持续时间、有元放射痛,加重或缓解的因素,药物止痛效果如何。

3.身体状况:病人的食欲、体重减轻情况;有无消化不良的表现;大便次数、色和性状;有无黄疸,黄疸出现的时间、程度,是否伴有皮肤瘙痒;有无出冷汗、面色苍白、乏力、饥饿、头晕等低血糖症状。

4.辅助检查:了解各项辅助检查的结果,如生化检查、血糖、B超、CT等。 5.心理和社会状况:了解病人及家属对疾病的认知,是否有不良情绪及家庭经济承受能力,病人的社会支持系统如何。

【护理措施】

1.心理护理:应理解病人的不良情绪.多与病人沟通,了解病人的真实感受.满足病人的精神需要,同时根据病人掌握知识的程度,有针对性的介绍与疾病和手术相关知识,使病人能配合治疗与护理,促进疾病的康复。

2.疼痛护理:对于疼痛剧烈的胰腺癌病人,及时给予有效地镇痛,评估镇痛药的效果。

3.皮肤护理:每日用温水擦浴1~2次,擦浴后涂止痒剂;出现瘙痒时,可用手拍打,切忌用手抓;瘙痒部位尽量不用肥皂等清洁剂清洗;瘙痒难忍影响睡眠者,按医嘱予以镇静催眠药物。

4.改善营养状态:通过提供高蛋白、高热量、低脂和丰富维生素的饮食,肠内、外营养或输注人血白蛋白等改善营养状况。有黄疸者,静脉补充维生素K。营养治疗期间,应注意观察病人与营养相关的检测指标和人体测量指标,如血清蛋白水平、皮肤弹性、体重等。

5.控制血糖:动态监测血糖水平,对合并高血糖者,应按医嘱调节胰岛素用量,若有低血糖表现,适当补充葡萄糖。

【出院指导】

1.年龄在40岁以上,短期内出现持续性上腹部疼痛、腹胀、食欲减退、消瘦等症状时,应注意对胰腺作进一步检查。 2.饮食宜少量多餐,以均衡饮食为主。

3.按计划放疗或化疗。放化疗期间定期复查血常规,一旦白细胞计数少于3×109/L,应暂停放、化疗。

4.术后每3~6个月复查一次,若出现进行性消瘦、贫血、乏力、发热等症状,及时到医院复诊。

第八节 肾 癌

【概念】

通常指肾细胞癌,也称肾腺癌。

【评估要点】

1.健康史和相关因素:病人的年龄、性别、婚姻和职业等。病人有无血尿、血 2

尿程 度,有无排尿形态改变和经常性腰部疼痛。本次发病是体检时无意发现还是出现血尿、腰疼自己扪及包块而就医。是否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家族中有无肾系列癌发病者,男性是否吸炯,女性是否有饮咖啡的习惯。

2.身体状况:肿块位置、大小及数量,肿块有无触痛、活动度情况。重要脏器功能状况,有无转移灶的表现及恶病质。 3.辅助检查:了解各项辅助检查的结果。 4.心理和社会支持状况。

【护理措施】

1.休息与体位:严重水肿的病人应卧床休息,以增加肾血流量及尿量,缓解水钠潴留。下肢水肿明显者,可抬高下肢.以增加静脉回流,减轻水肿。阴囊水肿者可用吊带托起。

2.饮食护理:限制钠的摄人,予以少盐饮食,每天以2~3g为宜。视水肿情况限制水的摄入。视病人情况有无氮质m症、低蛋白血症,决定蛋白质的摄入量。注意补充维生素。

3.皮肤护理:水肿较重者应注意衣着柔软、宽松。协助翻身,防止压疮的发生,并协助病人做好全身皮肤的清洁。

4.病情观察:记录24小时出入量,监测尿量、血压、体重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变化。

5.用药护理:遵医嘱使用利尿剂.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防止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6.减轻病人焦虑和恐惧:护理人员要主动关心病人,倾听病人诉说,适当解释病情,亦可通过恢复良好的病人现身说法,消除病人的恐惧。

7.预防并发症:密切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遵医嘱给予相应护理。

【出院指导】

1.疾病知识:应指导患者及家属了解本病的基本原因、主要因素和危害,告知本病的早期症状和就诊时机,掌握本病的康复治疗知识与自我护理方法,帮助分析和消除不利于疾病康复的因素,落实康复计划。

2.康复指导:保证充分的休息,适度身体锻炼及娱乐活动,加强营养,增加体质。

3.用药指导:由于肾癌对放、化疗均不敏感,生物素治疗可能是此类病人康复期的主要方法。在用药期间,病人可能有低热。乏力等不良反应,若出现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4.定期复查:本病的近、远期复发率均较高,病人需定期复查B超、CT和血尿常规,有利于及时发现复发或转移。

第九节 膀胱癌

【概念】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发病率居泌尿系统恶性肿瘤的首位。

【评估要点】

1.健康史和相关因素:病人的年龄、性别、婚姻和职业,病人是否长期吸烟。职业是否为长期接触橡胶行业等致癌物质。出现肉眼血尿的时间,排尿时是否疼痛,为间歇性还是持续性血尿,有无血块,血块形状;排尿形态有无改变,有无尿路刺激症状。以往是否有过血尿史,有无腰、腹部和膀胱手术创伤史。家族中有无发生泌尿系统肿瘤。

2.身体状况:病人有无消瘦、贫血等营养不良的表现,重要脏器功能状况,有无转移的表现及恶病质。

3.实验室检查:膀胱镜所见肿瘤位置、大小、数量,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4.心理和社会支持状况。

【护理措施】

1.减轻恐惧和焦虑:主动解释病情,以消除其恐惧心理。

2.帮助病人接受自我形象改变的认识和护理:解释尿流改道的必要性,做好膀胱造口的护理及集尿袋护理。 3.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出院指导】

1.康复指导:适当锻炼,加强营养,增强体质。禁止吸烟,避免解除苯胺类致癌物质。

2.定期复查:主要是全身系统检查,以便及时发现转移及复发征象。 3.自我护理:尿流改道术后腹部佩戴接尿器者,应学会自我护理,避免接尿器的边缘压迫造瘘口。保持清洁,定期更换尿袋。可控膀胱术后,开始每2~3小时导尿一次,逐渐延长间隔时间至每3~4小时一次,导尿时注意保持清洁,定期用生理盐水或开水冲洗集尿袋,清除粘液及沉淀物。

第十节 宫颈癌

【概念】

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高发年龄为30~50岁,严重威胁妇女的生命健康。

【评估要点】

1.病史:应仔细询问病人的婚育史、性生活史、特别是与高危男子有性接触的病史,注意未治疗的慢性宫颈炎、遗传等诱发因素。

2.身体状况:早期病人一般无特殊不适,多在普查中发现,随病程进展出现典型的临床表现。表现为呈点滴样出血,或因性交、阴道灌洗或妇科检查后出现接触性出血,恶臭的阴道排液使患者难以忍受。晚期病人可出现贫血、消瘦、发热等全身衰竭表现。

3.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心理状态。

4.诊断检查结果:盆腔检查、子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碘试验等。

【护理措施】

1.协助病人接受各种诊治方案。 2.鼓励病人摄人足够的营养。 3.指导病人维持个人卫生。 4.以最佳身心状态接受手术治疗。

5.协助术后康复:术后尿管一般保留7~14日,应注意预防泌尿系感染,锻炼膀胱功能。术后留置腹腔引流管,一般48~72小时取出,应保持引流管通畅,注意观察引流液颜色、性质和量,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

【出院指导】

1.随访:宫颈癌病人出院后定期随访,并核实通讯地址。一般认为,第1年内,出院后1个月行首次随访,以后每2~3个月复查一次;出院后第2年,应每3~6个月复查1次;出院后3~5年内,每半年复查1次;第6年开始,每年复查1次;如出现症状应随时就诊。

2.生活方式:根据机体恢复情况逐渐增加活动量和强度,适当参加社会交往活动,或恢复日常工作。

3.性生活指导:认真听取病人对性问题的看法和疑虑,依术后复查结果提供针对性的帮助。

4.提供预防保健知识:大力宣传与宫颈癌发病有关的高危因素,积极治疗宫颈 6

炎、及时诊治癌前病变,以阻断宫颈癌的发生。30岁以上妇女到妇科门诊就诊时,应常规接受宫颈刮片检查,一般妇女每1~2年普查一次,有异常者应进一步处理。已婚妇女。尤其是绝经前后有月经异常或有接触性出血者,及时就医,警惕生殖道癌的可能。

第十一节 卵巢癌

【概念】

卵巢肿瘤是妇科常见的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近40年来,卵巢恶性肿瘤发病率增加2~3倍,并有逐渐上升趋势,是女性生殖器三大恶性肿瘤之一;由于卵巢位于盆腔内,无法直接窥视,而且早期无明显症状,又缺乏完善的早期诊断和鉴别方法,一旦发现往往已属晚期,故死亡率高居妇科恶性肿瘤之首。

【评估要点】

1.病史:注意询问有无家族史,并收集与发病有关的高危因素。根据患者年龄、病程长短及局部体征判断是否为卵巢肿瘤,有无并发症,并对良恶性做出评估。 2.身体状况:被确定为卵巢肿块者,在定期追踪检查过程中应重视肿块生长速度、质地、伴随出现的压迫症状,以及营养消耗、食欲下降等恶性肿瘤临床特征。 3.诊断检查结果:如妇科检查、B超检查及腹腔镜检查等。 4.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心理状态。

【护理措施】

1.提供支持,协助病人应对压力,为病人提供表达情感的机会和环境。 2.协助病人接受各种检查和治疗。

3.做好随访工作:术后1年内,每月1次,术后第2年,每3个月一次,术后第3年,每6个月1次;3年以上者,每年1次。

4.加强预防保健意识:大力宣传卵巢癌的高危因素,加强高蛋白、富含维生素A 7

的饮食,避免高胆固醇饮食,高危妇女宜预防性口服避孕药。

【出院指导】

1.休养与活动:患者宜生活规律,劳逸结合应多休息,避免重体力劳动。 2.性生活指导:卵巢癌手术只切除包括阴道上三分之一,对性生活影响不大;若患者在治疗后恢复正常性生活,不仅对保持家庭、夫妻关系是必要的.而且对患者自身长远康复和健康都是十分重要的;卵巢癌术后3个月阴道残端愈合后即可过性生活。

3.定期复查:卵巢癌术后一般应定期化疗,完成治疗计划;化疗结束后还应定期复诊,复诊的间隔是先短后长;回家休养期间,如有腹痛、腹胀、阴道流血等不适,或化疗后白细胞低要尽快回院检查和处理。

第十二节 癌症疼痛诊疗规范

【概述】

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严重影响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初诊癌症患者疼痛发生率约为25%;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生率约为60%~80%,其中1/3的患者为重度疼痛。癌症疼痛(以下简称癌痛)如果得不到缓解,患者将感到极度不适,可能会引起或加重患者的焦虑、抑郁、乏力、失眠、食欲减退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日常活动、自理能力、交往能力及整体生活质量。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癌痛诊疗行为,完善重大疾病规范化诊疗体系,提高医疗机构癌痛诊疗水平,改善癌症患者生活质量,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规范。

【癌痛病因、机制及分类】

1.癌痛病因:癌痛的原因多样,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

(1)肿瘤相关性疼痛:因肿瘤直接侵犯压迫局部组织,肿瘤转移累及骨等组织所 8

致。

(2)抗肿瘤治疗相关性疼痛:常见于手术、创伤性检查操作、放射治疗,以及细胞毒化疗药物治疗后产生。

(3)非肿瘤因素性疼痛:包括其他合并症、并发症等非肿瘤因素所致的疼痛。 2.癌痛机制与分类

(1)疼痛按病理生理学机制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伤害感受性疼痛及神经病理性疼痛。

伤害感受性疼痛是因有害刺激作用于躯体或脏器组织,使该结构受损而导致的疼痛。伤害感受性疼痛与实际发生的组织损伤或潜在的损伤相关,是机体对损伤所表现出的生理性痛觉神经信息传导与应答的过程。伤害感受性疼痛包括躯体痛和内脏痛。躯体性疼痛常表现为钝痛、锐痛或者压迫性疼痛。内脏痛通常表现为定位不够准确的弥漫性疼痛和绞痛。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由于外周神经或中枢神经受损,痛觉传递神经纤维或疼痛中枢产生异常神经冲动所致。神经病理性疼痛常被表现为刺痛、烧灼样痛、放电样痛、枪击样疼痛、麻木痛、麻刺痛。幻觉痛、中枢性坠、胀痛,常合并自发性疼痛、触诱发痛、痛觉过敏和痛觉超敏。治疗后慢性疼痛也属于神经病理性疼痛。

(2)疼痛按发病持续时间分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癌症疼痛大多表现为慢性疼痛。与急性疼痛相比较,慢性疼痛持续时间长,病因不明确,疼痛程度与组织损伤程度可呈分离现象,可伴有痛觉过敏、异常疼痛、常规止痛治疗疗效不佳等特点。慢性疼痛与急性疼痛的发生机制既有共性也有差异。慢性疼痛的发生.除伤害感受性疼痛的基本传导调制过程外,还可表现出不同于急性疼痛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机制,如伤害感受器过度兴奋、受损神经异位电活动、痛觉传导中枢机制敏感性过度增强、离子通道和受体表达异常、中枢神经系统重构等。

【癌痛评估】

癌痛评估是合理、有效进行止痛治疗的前提。癌症疼痛评估应当遵循“常规、量化、全面、动态”评估的原则。

1.常规评估原则:癌痛常规评估是指医护人员主动询问癌症患者有无疼痛,常规评估疼痛病情。并进行相应的病历记录,应当在患者人院后8小时内完成。对于有疼痛症状的癌症患者,应当将疼痛评估列入护理常规监测和记录的内容。疼痛常规评估应当鉴别疼痛爆发性发作的原因,例如需要特殊处理的病理性骨折、脑转移、感染以及肠梗阻等急症所致的疼痛。

2.量化评估原则:癌痛量化评估是指使用疼痛程度评估量表等量化标准来评估患者疼痛主观感受程度,需要患者密切配合。量化评估疼痛时,应当重点评估最近24小时内患者疑严重和最轻的疼痛程度,以及通常情况的疼痛程度。量化评估应当在患者入院后8小时内完成。癌痛量化评估通常使用数字分级法(NRS)、面部表情评估量表法及主诉疼痛程度分级法(VRS)三种方法。

(1)数字分级法(NRS):使用《疼痛程度数字评估量表》(见图1)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估。将疼痛程度用0~10个数字依次表示,O表示无疼痛,10表示最剧烈的疼痛。交由患者自己选择一个最能代表自身疼痛程度的数字,或由医护人员询问患者:你的疼痛有多严重?由医护人员根据患者对疼痛的描述选择相应的数字。按照疼痛对应的数字将疼痛程度分为:轻度疼痛(1~3),中度疼痛(4~6),重度疼痛(7~10)。

(2)面部表情疼痛评分量表法:由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疼痛时的瘟部表情状态,对照《面部表情疼痛评分量表》(见图2)进行疼痛评估,适用于表达困难的患者,如儿童、老年人,以及存在语言或文化差异或其他交流障碍的患者。

图2:面部表情疼痛评分量表

(3)主诉疼痛程度分级法(VRS):根据患者对疼痛的主诉,将疼痛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类。

①轻度疼痛:有疼痛但可忍受,生活正常,睡眠无干扰。

②中度疼痛:疼痛明显,不能忍受,要求服用镇痛药物,睡眠受干扰。

③重度疼痛:疼痛剧烈,不能忍受,需用镇痛药物,睡眠受严重干扰,可伴自主神经紊乱或被动体位。

3.全面评估原则:癌痛全面评估是指对癌症患者疼痛病情及相关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疼痛病因及类型(躯体性、内脏性或神经病理性),疼痛发作情况(疼痛性质、加重或减轻的因素),止痛治疗情况,重要器官功能情况,心理精神情况,家庭及社会支持情况,以及既往史(如精神病史,药物滥用史)等。应当在患者人院后24小时内进行首次全面评估,在治疗过程中,应当在给予止痛治疗3天内或达到稳定缓解状态时进行再次全面评估,原则上不少于2次/月。

癌痛全面评估通常使用《简明疼痛评估量表(BPI)》(见附件1),评估疼痛及其对患者情绪、睡眠、活动能力、食欲、日常生活、行走能力、与他人交往等生活质量的影响。应当重视和鼓励思者描述对止痛治疗的需求及顾虑,并根据患者病情和意愿,制定患者功能和生活质量最优化目标,进行个体化的疼痛治疗。

4.动态评估原则:癌痛动态评估是指持续、动态评估癌痛患者的疼痛症状变化情况,包括评估疼痛程度、性质变化情况,爆发性疼痛发作情况,疼痛减轻及加重因

素,以及止痛治疗的不良反应等。动态评估对于药物止痛治疗剂量滴定尤为重要。在止痛治疗期间,应当记录用药种类及剂量滴定、疼痛程度及病情变化。

【癌痛治疗】

1.治疗原则:癌痛应当采用综合治疗的原则,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有效应用止痛治疗手段,持续、有效地消除疼痛,预防和控制药物的不良反应,降低疼痛及治疗 带来的心理负担,以期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治疗方法:癌痛的治疗方法包括:病因治疗、药物止痛治疗和非药物治疗。 (1)病因治疗:针对引起癌症疼痛的病因进行治疗。癌痛疼痛的主要病因是癌症本身、并发症等。针对癌症患者给予抗癌治疗,如手术、放射治疗或化学治疗等,可能解除癌症疼痛。 (2)药物止痛治疗

①原则: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癌痛三阶梯止痛治疗指南,癌痛药物止痛治疗的五项基本原则如下:

a.口眼给药:口服为最常见的给药途径。对不宜口服病人可用其他给药途径,如吗啡皮下注射、病人自控镇痛,较方便的方法有透皮贴剂等。

b.按阶梯用药:指应当根据患者疼痛程度,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强度的镇痛药物。

轻度疼痛:可选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NSAID)。

中度疼痛:可选用弱阿片类药物,并可合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

重度疼痛:可选用强阿片类药,并可合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

在使用阿片类药物的同时.合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可以增强阿片类药物的止痛效果,并呵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如果能达到良好的镇痛效果,且无严重的不良反应,轻度和中度疼痛也可考虑使用强阿片类药物。如果患者诊断为神经病理性疼痛,应首选三环类抗抑郁药物或抗惊厥类药物等。

c.按时用药:指按规定时间间隔规律性给予止痛药。按时给药有助于维持稳定、有效的血药浓度。目前,控缓释药物临床使用日益广泛,强调以控缓释阿片药物作为基础用药的止痛方法,在滴定和出现爆发痛时,可给予速释阿片类药物对症处理。 d.个体化给药:指按照患者病情和癌痛缓解药物剂量,制定个体化用药方案。使用阿片类药物时,由于个体差异,阿片类药物无理想标准用药剂量.应当根据患者的病情,使用足够剂量药物,使疼痛得到缓解。同时,还应鉴别是否有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性质,考虑联合用药可能。

e.注意具体细节:对使用止痛药的患者要加强监护,密切观察其疼痛缓解程度和机体反应情况,注意药物联合应用的相互作用,并及时采取必要措施尽可能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以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②药物选择与使用方法:应当根据癌症患者疼痛的程度、性质、正在接受的治疗、伴随疾病等情况,合理选择止痛药物和辅助药物,个体化调整用药剂量、给药频率,防治不良反应,以期获得最佳止痛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a.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是癌痛治疗的基本药物,不同非甾体类抗炎药有相似的作用机制,具有止痛和抗炎作用,常用于缓解轻度疼痛,或与阿片类药物联合用于缓解中、重度疼痛。常用于癌痛治疗的非甾体类抗炎药包括:布洛芬,双氯芬酸,对乙酰氨基酚,吲哚美辛,塞来昔布等。

非甾体类抗炎药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消化性溃疡、消化道出血、血小板功能障碍、肾功能损伤、肝功能损伤等。其不良反应的发生,与用药剂量及使用持续时问相关。非甾体类抗炎药的日限制剂量为:布洛芬2400mg/d.对乙酰氨基酚2000mg/d,塞来昔布400mg/d。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用药剂量达到一定水平以上时,增加用药剂量并不能增强其止痛效果,但药物毒性反应将明显增加。因此,如果需要长期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或日用剂量已达到限制性用量时,应考虑更换为阿片类止痛药;如为联合用药,则只增加阿片类止痛药用药剂量。

b.阿片类药物:是中、重度疼痛治疗的首选药物。目前,临床上常用于癌痛治疗的短效阿片类药物为吗啡即释片,长效阿片类药物为吗啡缓释片、羟考酮缓释片、芬太尼透皮贴剂等。对于慢性癌痛治疗,推荐选择阿片受体激动剂类药物。长期用药阿片类止痛药时,首选口服给药途径,有明确指征时可选用透皮吸收途径给药,也可临时皮下注射用药,必要时可自控镇痛给药。

初始剂量滴定:阿片类止痛药的疗效及安全性存在较大个体差异,需要逐渐调整剂量,以获得最佳用药剂量,称为剂量滴定。对于初次使用阿片类药物止痛的患者,按照如下原则进行滴定:使用吗啡即释片进行治疗;根据疼痛程度,拟定初始固定剂量5~15mg,Q4h;用药后疼痛不缓解或缓解不满意,应于1小时后根据疼痛程度给予滴定剂量(见表1),密切观察疼痛程度及不良反应。第一天治疗结束后,计算第二天药物剂量:次日总固定量一前24小时总固定量+前日总滴定量。第二天治疗时,将计算所得次日总固定量分8次口服,次日滴定量为前24小时总固定量的10%~20%。依法逐日调整剂量,直到疼痛评分稳定在O~3分。如果出现不可控制的不良反应,疼痛强度

表1:剂量滴定增加幅度参考标准

对于未使用过阿片类药物的中、重度哀痛患者,推荐初始用药选择短效制剂,个体化滴定用药剂量,当用药剂量调整到理想止痛及安全的剂量水平时。可考虑换用等效剂量的长效阿片类止痛药。

对于已使用阿片类药物治疗疼痛的患者。根据患者疼痛强度,按照表1要求进行滴定。

对疼痛病情相对稳定的患者,可考虑使用阿片类药物控释剂作为背景给药,在此基础上备用短效阿片类药物,用于治疗爆发性疼痛。

维持用药:我国常用的长效阿片类药物包括:吗啡缓释片、羟考酮缓释片、芬太尼透皮贴剂等。在应用长效阿片类药物期间,应当备用短效阿片类止痛药。当患者因病情变化,长效止痛药物剂量不足时,或发生爆发性疼痛时,立即给予短效阿片类药物,用于解救治疗及剂量滴定。解救剂量为前24小时用药总量的l0%~20%。每日短效阿片解救用药次数大于3次时,应当考虑将前24小时解救用药换算成长效阿片类药按时给药。

阿片类药物之间的剂量换算.可参照换算系数表(见表2)。换用另一种阿片类药时,仍然需要仔细观察病情,并个体化滴定用药剂量。

表2:阿片类药物剂量换簋袁

如需减少或停用阿片类药物,则采用逐渐减量法,即先减量30%,两天后再减少25%,直到每天剂量相当于30mg口服吗啡的药量,继续服用两天后即可停药。

不良反应防治:阿片类药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便秘、恶心、呕吐、嗜睡、瘙痒、头晕、尿潴留、谵妄、认知障碍、呼吸抑制等。除便秘外,阿片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大多是暂时性或可耐受的。应把预防和处理阿片类止痛药不良反应作为止痛治疗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恶心、呕吐、嗜睡、头晕等不良反应。大多出现在未使用过阿片类药物患者的用药最初几天。初用阿片类药物的数天内,可考虑同时给予甲氧氯普胺(胃复安)等止吐药预防恶心、呕吐,如无恶心症状,则可停用止吐药。便秘症状通常会

持续发生于阿片类药物止痛治疗全过程,多数患者需要使用缓泻剂防治便秘。出现过度镇静、精神异常等不良反应,需要减少阿片类药物用药剂量。用药过程中,应当注意肾功能不全、高血钙症、代谢异常、合用精神类药物等因素的影响。

c.辅助用药:辅助镇痛药物包括:抗惊厥类药物、抗抑郁类药物、皮质激素、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拮抗剂和局部麻醉药。辅助药物能够增强阿片类药物止痛效果,或产生直接镇痛作用。辅助镇痛药常用于辅助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骨痛、内脏痛。辅助用药的种类选择及剂量调整,需要个体化对待。常用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辅助药物主要有:

抗惊厥类药物:用于神经损伤所致的撕裂痛、放电样疼痛及烧灼痛,如卡马西平、加巴喷丁、普瑞巴林。加巴喷丁100~300mg口服,每日1次,逐步增量至300~600mg,每日3次,最大剂量为3600mg/d;普瑞巴林75~150mg,每日2~3次,最大剂量600mg/d。

三环类抗抑郁药:用于中枢性或外周神经损伤所致的麻木样痛、灼痛。该类药物也可以改善心情、改善睡眠,如阿米替林、度洛西汀,文拉法辛等。阿米替林12.5~25mg口服,每晚1次,逐步增至最佳治疗剂量。

药物止痛治疗期间,应当在病历中记录疼痛评分变化及药物的不良反直,以确保患者癌痛安全、有效、持续缓解。

(3)非药物治疗:用于癌痛治疗的非药物治疗方法主要有:介入治疗、针灸、经皮穴位电刺激等物理治疗、认知一行为训练、社会心理支持治疗等。适当应用非药物疗法,可作为药物止痛治疗的有益补充,与止痛药物治疗联用,可增加止痛治疗的效果。

介入治疗是指神经阻滞、神经松解术、经皮椎体成形术、神经损毁性手术、神经刺激疗法、射频消融术等干预性治疗措施。硬膜外、椎管内、神经丛阻滞等途径给药,可通过单神经阻滞而有效控制癌痛,减轻阿片类药物的胃肠道反应,降低阿片类药物 16

的使用剂量。介入治疗前应当综合评估患者的预期生存时间及体能状况、是否存在抗肿瘤治疗指征、介入治疗的潜在获益和风险等。

【患者及家属宣教】

癌痛治疗过程中,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配合至关重要,应当有针对性的开展止痛知识宣传教育。重点宣教以下内容:鼓励患者主动向医护人员描述疼痛的程度;止痛治疗是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部分,忍痛对患者有害无益;多数癌痛可通过药物治疗有效控制,患者应当在医师指导下进行止痛治疗。规律服药,不宜自行调整止痛药剂量和止痛方案;吗啡及其同类药物是癌痛治疗的常用药物,在癌痛治疗时应用吗啡类药物引起成瘾的现象极为罕见;应当确保药物安全放置;止痛治疗时要密切观察疗效和药物的不良反应,随时与医务人员沟通,调整治疗目标及治疗措施;应当定期复诊或随访。

肝胆外科护理常规

肝胆外科护理常规

肝胆外科疾病护理常规

肝胆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肝胆外科护理论文

肝胆外科护理工作计划

肝胆外科上半年护理工作总结

肝胆外科

肝胆外科.

肝胆胰外科科围手术期护理常规

《肝胆外科护理常规.doc》
肝胆外科护理常规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