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教案)

2020-03-02 19:28:41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贝多芬》教案(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感受贝多芬《热情奏鸣曲》、《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的音乐情绪及欧洲古典音乐的特点。

(二)了解贝多芬的生平、代表作及音乐历史贡献。

(三)初步懂得奏鸣曲、奏鸣曲式及交响曲的音乐知识。

二、重点、难点:

重点:聆听贝多芬《热情奏鸣曲》、《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及音乐风格,理解音乐内容。 难点:认识古典主义的音乐特征。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好,请拿出你们的双手,跟我学拍节奏。

3/4 ‖: X X X X X : ‖: X X X X X X : ‖

2/4 ‖: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

问这两段节奏表达的情感特征是强烈的还是轻柔的? 生:强烈的

师:它表达的是一种强烈的情感,当我们听不到声音时,还能感受到音乐的情绪吗? 生:感受不到,这说明(学生说)音乐是听觉的艺术。

师:非常棒,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这就要求音乐家们都要有一对非常灵敏的耳朵,如同画家失去了眼睛一样,音乐家失聪了,你们能想象的到这是一种怎样的致命打击和痛苦吗?可是有一位伟大的失聪的作曲家却在200年前创造了音乐史上的神话。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生:贝多芬

师:对,他就是集古典主义之大成,开浪漫主义之先河的划时代的音乐家路德维·贝多芬。 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感受贝多芬的强大的意志品格及其作品所散发的精神之光。

(二)、

1、介绍古典主义时期音乐家

古典主义时期(1750年——1820年左右)

1 1750年至1820年左右,在西方音乐史上被称为“古典主义时期”。古典主义时期,随着人文和科技的发展,在欧洲掀起了著名的“启蒙运动”。启蒙主义者反对传统宗教的权威,推崇“理性”,提出“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交响乐之父”海顿、“音乐天才”莫扎特和“乐圣”贝多芬是古典主义的杰出代表,由于他们都在维也纳渡过了自己的创作成熟期,因而也被人们称作“维也纳古典乐派”。

2、介绍贝多芬的生平

谁能与我们一起分享他的故事呢?(请学生讲讲贝多芬的故事。) 播放生平资料并介绍主要代表作 教师总结:

贝多芬一生坎坷,终身未婚。二十六岁开始耳聋,晚年全聋,只能通过谈话册与人交谈。 A ( 无趣的童年),b (失意的青年), c (失聪的中年) d (贫困的晚年),e (不修边幅的形象),f ( 我行我素的性格)。

3、介绍贝多芬的作品

贝多芬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其中包括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九部交响曲,还有钢琴协奏曲和歌剧、弦乐四重奏等音乐作品。贝多芬所作九部交响曲被誉为不朽之作。他的音乐创作反映了资产阶级反封建、争取民主的革命热情,表现了贝多芬毕生竭力追求的“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

交响曲代表之作:

三、

五、六九

钢琴奏鸣曲代表之作:《月光》《悲怆》《华尔斯坦》《热情》

(三)、主要作品欣赏 《热情》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

奏鸣曲 是一种由三个或四个相互对比的乐章组成的器乐套曲。

奏鸣曲式——快板乐章 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有时加尾声) (1)、作品简介(见P110分析)

(2)、带着问题欣赏:思考音乐表达怎样的情绪?

教师总结:这部作品中激烈的矛盾冲突、顽强的斗争精神是典型的贝多芬风格。

(四)、知识拓展:

维也纳“三杰”: 海顿、莫扎特、贝多芬。 (结合课本113页拓展与探究) 请同学们收集海顿和莫扎特各一部音乐作品,谈谈感受,并与贝多芬的音乐风格做简单的比较。

2 莫扎特创作了大量的歌剧、交响乐,为世界音乐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音乐神童” 海顿把交响乐的形式和体裁进一步完善,一生创作140多部交响曲,因此被誉为“交响乐之父”。

贝多芬,他是集古典主义于大成,开浪漫主义于先河的音乐巨人,他的音乐与时代和命运紧密相连,以博大的胸怀,强大的冲击力,坚韧的理想主义震撼着世界乐坛,被人们尊称为“乐圣”。

《贝多芬》教案(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欣赏了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热情》,那同学们回想一下他都有哪些著名的交响曲呢? 生:。。。。。。

师:

三、

五、刘、九,那同学们还记得它们的名字吗? 生:。。。。。

师: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一同走进他的《第九(合唱)交响曲》(最陌生的)

(二)作品鉴赏《第九(合唱)交响曲》

师:首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111页,先浏览一遍相关信息,看看有没有你们熟悉的内容? 生:。。。。。。

师:《欢乐颂》大家以前都学习过,那么我们先来把它复习一遍(师伴奏,生演唱)

这首作品同学们在演唱的过程中感受的了怎样的情绪,想你传递了怎样的思想呢? 生:欢乐、幸福

师:刚才我们演唱的是这部交响曲第四乐章的“欢乐”主题,那么在这一乐章主要是由器乐和声乐部分组成。

下面我们先来欣赏器乐部分的演奏,请同学们注意:音乐情绪是怎样发生变化的?

1、(欣赏器乐部分) 生:音乐由弱变强

师:音乐开始时是力度是弱的、音色是低沉的,那么随着弦乐器和铜管乐器的不断加入,音乐的力度加强、音色也逐渐高亢,并伴随着速度的加快,并把音乐逐步推向“高潮”,达到辉煌。

那么关于乐器的不断加入,同学们想贝多芬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生:。。。。。。

师:越来越多的人(乐器)加入,使队伍不断壮大,达到共同欢乐。

这部作品作为贝多芬创作的高峰和总结,它最大的特点就是首次将人声引入庞大的管弦乐队中,接下来我们来欣赏人声的演唱部分。

2、(欣赏声乐部分)

师:这一部分一直对主题的不断的反复、再现,那么它的演唱形式有什么不同? 生:领唱、合唱、四重唱

师:这部作品中,主题不断的升华,通过片段的欣赏,我们乐意感受到贝多芬作品怎样的风格?

生:给予人以力量。。。。。

师:虽然贝多芬生活非常的贫困,但是他缺有着丰富的理想。

(三)、延伸拓展

师:贝多芬意志坚强,敢于与命运挑战,像这样“超越苦难,铸就辉煌”的人还有哪些?

阿炳:(1893-1950)民间音乐家。原名华彦钧,人称阿炳,江苏无锡人。他青年时患了眼疾而双目失明,一生坎坷。失明后,他常身背琵琶,手提胡琴在无锡街头和惠山一带演奏,故人称“瞎子阿炳”。其代表作品为《二泉映月》、《听松》、《大浪淘沙》、《寒春风曲》、《龙舟》等。

卡雷拉斯:西班牙男高音 。他与多明戈、帕瓦罗蒂被称为世界三大男高音。 1987年,卡雷拉斯突患白血病,他战胜疾病重返舞台,获得更热烈的欢迎。卡雷拉斯的嗓音清峻柔美,注重技巧的控制,演唱中以抒情色彩而见长,他在威尔第的《托斯卡》、《命运之力》、比才的《卡门》、伯恩斯坦的《西区的故事》等曲目中,都有很精彩的表现。

师:贝多芬,这位粗砾而英勇的斗士用他那咄咄逼人的音乐成功地扼住了命运的喉咙,瞎子阿炳用他手中的二胡为世人留下了千古不朽的《二泉映月》,卡雷拉斯战胜了癌症并且成为当今世界举世闻名的三大男高音之一,其实我们每个人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都会遇到各种挫折,面对生命的挑战,有这样一群特殊的人用他们特殊的方式向生命交出了一份特殊的答卷。

(五)结束语。这节课我们学习的贝多芬不仅是一位作曲家,还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艺术家,他一生贫穷、孤单、残疾,命运没有给他带来欢乐,他却带给大家欢乐的世界,贝多芬没有被命运所厄倒,他用顽强的生命谱写着一部部不朽之作。同学们,我们要学习他的这种执着顽强的精神,好好学习,珍惜今天,命运就在你们手中把握! 小结:作者用这样一段旋律表现出自己理想主义的梦想——全人类的自由和解放、胜利和欢乐、团结和友爱。

最后我们一起带着感情唱一下这首《欢乐颂》

贝多芬教案

贝多芬教案

贝多芬教案

贝多芬 教案

贝多芬教案

《音乐家贝多芬》教案

音乐家贝多芬教案

贝多芬音乐教案

贝多芬传教案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

《贝多芬(教案).doc》
贝多芬(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